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引言
《春江花月夜》是宋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
绘春江的美景和花月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
赞美之情。
这首诗作非常适合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进行应用,通
过研究和研讨这首诗歌,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培养审美情操
《春江花月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能够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研究这首诗,学生可以欣赏其中的意境
描绘和修辞手法,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美感和情感。
同时,可以引
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美学理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欣赏水平。
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研究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能够开阔学生的文
学视野。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意义,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引导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责任。
诗中表达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珍惜和保护环境,同时也激励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论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诗歌作品,适合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进行应用。
通过研究和研讨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的解读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的解读简介《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辞章,以描述春江夜景为主题。
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这首诗被广泛引用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观。
内容解读《春江花月夜》以唯美的语言描绘了春江夜晚的美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感悟。
诗中的"花月"象征着美好与纯洁,"春江"则代表着生命和流动的时间。
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春江花月夜》中的意象和意义。
诗中的"江水"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经历和历程,而"花月"则象征着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价值追求。
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育意义《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通过研究和解读这首诗,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诗中所传递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研读《春江花月夜》,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学观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思维能力。
结论《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经典的辞章,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解读和讨论,学生可以领略到诗中所传递的美学价值观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4.《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3)选择景物极具典型性。
春江花月夜,一字一画,本身就很优 美,很典型。叙离别选“青枫浦”以抒情,述 哀愁选“妆镜台”以达意,都是很典型的。按 说月照高楼,楼上景物无所不 照,为什么写独 照“离人妆镜台” 呢?景物的选择, 包蕴了丰富的内容。
妆镜台
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是为 心爱之人而打扮的。此妆镜台在夫妇原来 和美团聚时,是天天开镜梳妆打扮的,丈 夫离去后,又一直闲置不用,而今月光又 照在妆镜台上,何日夫妇团聚,使美人重 开妆奁,重新梳妆呢?物景关情,妆镜台 凝聚了过去相聚的欢乐;离别后的悲苦和 对将来重逢的企盼,包蕴了一段浓浓的感 情历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
初唐诗人。杨州(今属江苏)人。曾 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 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 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 柔靡,近齐梁体,水平一般。一首则 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 篇。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 流传闻名的。
([清]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前人评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 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清] 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一)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 全唐。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前人评论】
前人评论
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指"江天一色" 以下)又使人冰凉。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 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 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 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 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与上连,而意则从 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 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 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 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清] 徐增《而庵说唐诗》)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 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 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 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虽然带着 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展示了 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 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A.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细,小。
B.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趁着。
C.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花纹。
D.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文:波纹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Hale Waihona Puke )A.人生代代无穷已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学不可以已
然后,不久; 其它均为 “停止”
D.是亦不可以已乎
5.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 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 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 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 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 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一轮明月升起来。这一轮明月,展示了春 江月夜如画的美景;这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 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这一轮明月,讲述了 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这一轮明月,成就了张 若虚的千秋诗名。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孤篇 横绝,竟为大家”的张若虚的诗——《春江花 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走近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诗人。扬州 (今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 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一首 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 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
《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赏析
初盛唐的诗人们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陈子昂(侠骨)、刘希夷、张若虚(柔情) 。 王维和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派。 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具有北方阳刚气 质的豪侠型才士 。 • 高适、岑参、王之涣 —盛唐边塞诗。 • 李白—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 杜甫—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 • • •
初盛唐诗
人文社会科学部 雷浩
• • • •
初盛唐诗歌概况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王维《终南山》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初盛唐诗歌概况
•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 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 “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 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 1.皇帝的提倡; • 2.科举考试至此进一步演变为“以诗赋取士”,为 各地有才华的寒俊文士打开了入仕的希望之门。 • 3.喜延纳才士的张说和张九龄先后为相,长安成为 四方文人们的聚散地。 • 4.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不同 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
解 题
•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 中的《吴声歌曲》。 •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 炀帝杨广。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 花月夜》数首,写作年月均在张若虚此诗之 前。 •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 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 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 同题诸作之上。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作者 张若虚 简介 • 写作背景及解题 • 诗文欣赏 • 名曲《春江花月夜》欣赏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张若虚,人如其名,“深藏若 虚”。他的身世像谜一样不可 考,只知道是扬州人,作过兖 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 融齐名,人称“吴中四士”。 生活于开元年间。 • 他的诗散失殆尽,只留下两首: 《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 夜》,其中《春江花月夜》有 “以孤篇横绝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视角
春江花月夜: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视角引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春江的美景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分析诗歌意境《春江花月夜》以春江的花月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传递人文情怀。
诗中通过丰富的描写手法,如用色彩丰富的词语、对比手法、夸张手法等,展示了春江的壮丽景色。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更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这首诗中,春江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义,成为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和追求的象征。
思政教育的视角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通过分析诗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首先,诗中描绘的春江花月景色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这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美好,培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们可以从中引导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珍惜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其次,诗中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词句,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追求。
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中的描写手法和艺术表达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这首诗,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结论在大学语文课堂中,通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内涵,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意义,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正确的人生追求。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诗的艺术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这样的思政教育视角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
大学语文中思政元素的探讨——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大学语文中思政元素的探讨——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大学语文中思政元素的探讨——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摘要《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其以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春江花月夜》中的思政元素,分析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期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将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深入剖析。
2. 《春江花月夜》的思政元素分析2.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春江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2.2 倡导和谐共生理念《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江水、月光、花鸟等自然景物与人的和谐共生。
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一句,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
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2.3 体现人生哲理《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哲理。
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追求人生的真谛。
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3.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价值3.1 提升文化素养通过研究《春江花月夜》,大学生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美妙,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这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
3.2 培养道德情操《春江花月夜》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
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春江花月夜》等诗词纳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7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7篇)一、教材《大学语文》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三、目标分析: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等情感。
四、教法分析:即“听读?朗读?品赏?迁移”。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诵读法、欣赏法、发现法、情境法、讨论质疑法。
诵读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音乐美。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本诗的美景,美理,美情。
情境法:再现诗歌的情境,走进诗歌的意境。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方说此诗中月亮的变化,此诗月亮与其它诗歌的月亮有何异同。
大学语文中的思政课——春江花月夜研讨
大学语文中的思政课——春江花月夜研讨一、课程背景1.1 课程定位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还肩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责任。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将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相结合,有助于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审美内涵和哲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思维和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内容2.1 文学作品解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感慨。
本课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文学手法、意象构建和情感表达,使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2.2 思政元素融入在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过程中,本课程将深入挖掘诗中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研讨与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本课程将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与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安排3.1 课程时长本课程共计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课程结构1. 文学作品解析(8课时)2. 思政元素融入(4课时)3. 研讨与交流(4课时)四、课程评价4.1 评价方式课程评价将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论文三种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4.2 评价标准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占总评的30%。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论文:论文需围绕课程内容展开,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占总评的40%。
五、课程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深入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内涵。
大学语文课题思政——春江花月夜
大学语文课题思政——春江花月夜本篇文章介绍了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一则思政案例——《春江花月夜》。
文章首先描述了自然的美妙和无穷的奥秘,强调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接着,文章介绍了《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特点,以及本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目标。
通过研究这首诗歌,学生将会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力,拓展人生视野和艺术情怀,感悟诗人的复杂心态,增强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同时也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思念。
”2、美好景色之感:“皎皎孤月照长空,池塘深处有人家。
”3、哲理思考之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研究1.学生独立研究,阅读《春江花月夜》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班级研讨,讨论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深入探究。
三)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诗歌对自然之美的表达和对人类自身的启示。
四)拓展1.参观自然景观,亲身感受自然之美,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2.开展环保活动,呼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思政融入点1.通过研究古典诗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研究自然之美的表达,引导学生珍爱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4.通过参观自然景观和开展环保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之美,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首诗以“月”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XXX夜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中描绘的XXX夜景象清幽雅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明月高悬,XXX摇曳,江水潺潺,引人入胜。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使得诗歌充满了画意和诗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境之中。
春江花月夜: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视角
春江花月夜: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视角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将《春江花月夜》这首古典诗词融入到大学语文课堂中,并从思政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篇。
诗歌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壮丽景色,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春江花月夜》2.1 爱国主义教育《春江花月夜》以长江为背景,展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爱国主义的层面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2 人生观教育诗歌中,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师可以借助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2.3 道德品质教育《春江花月夜》中的诗人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成为有品德、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三、教学实践建议3.1 深入挖掘诗词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春江花月夜》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3.2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中的美景,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辨能力组织学生就诗词中的思政元素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4 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将诗词内容与当前时事热点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将古典文化应用于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从思政教育的视角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人生观和道德品质。
教师应充分发挥诗词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第11版春江花月夜课后答案
大学语文第11版春江花月夜课后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霞(xiàn)发酵(xiào)参与(yù)同仇敌忾(kài)
B.滟滟(yàn)内订(gōng)恪守(kè)垂涎三尺(xián)
C.碣石(jié)谄媚(ch?n)儒弱(nuò)莘莘学子(shēn)
D.扁舟(pian)创伤(chuàng)联袂(mèi)戛然而止(gá)
解析:A.“酵"读jiào;B.“订"读hòng;D.“创"读chuang,“戛"读jiá。
答案: C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
C.可怜楼上月排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析:A.升一生;B.婉一宛;C.装一妆。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
B.月照花林皆似酸爱:雪珠
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
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解析:A.逐:追随。
答案:A。
大学语文背诵篇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引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江水流、花朵盛开和明月高悬的美景。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将《春江花月夜》纳入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丰富学生诗词鉴赏和思想教育的作用。
诗歌欣赏与审美教育《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浓郁的审美特点。
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历史思考《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解读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诗中描绘的春江、花朵和明月等景物,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思考,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思考,对现实生活有更全面的认识。
情感培养与人文关怀《春江花月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这首诗,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和人文关怀。
学生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从而培养出对美好事物和他人的关心和热爱之情。
总结《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经典的唐诗,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历史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和人文关怀。
因此,将《春江花月夜》纳入大学语文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的解读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的解读引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以其优美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而著名。
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诗歌背景《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个春夜的美景,通过对江、花、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语文思政课程中的意义1.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解读《春江花月夜》,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美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2. 传承中华文化: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通过学习和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3. 培养人文素养:《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人生、生活和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读要点1. 描绘自然美景:诗中通过对春江、花、月的描绘,展现了春夜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2. 表达情感主题:诗中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运用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表达力。
4. 体现哲理意义:诗中透露出对人生、生活和自然的思考,启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总结《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传承中华文化,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的深刻意境和艺术表达,将为学生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发。
春江花月夜1公共课大学语文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 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 怅——哲理美
春江花月夜
乐府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
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 去考虑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 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压全唐” 、 “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 的美誉, 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
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
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
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
憬。
情感美
“月”是全诗的灵魂:
• 景物描写的主体 •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 哲理思考的凭借 •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月亮情结:
1、思乡怀亲之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
月,天涯共此时。”
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
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 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赏析“徘徊”一词的 表达作用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的解读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的解读摘要《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其诗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
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分析其审美内涵和思政教育元素,为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绚丽的江南春夜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可以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并启发他们对生活、人生和自然的深入思考。
文本解读审美内涵1. 春:象征着生机、希望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2. 江:代表了广阔的自然界,寓意人生道路的宽广和无限可能。
3. 花: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和短暂,引导人们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无常。
4. 月:象征着团圆、和谐,启示人们追求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
5. 夜:体现了宁静、安详,引导人们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思政教育元素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春江花月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自然,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2. 生活的美好与无常:诗中对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启发学生珍惜生活,同时认识到生活的无常,从而更加成熟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3. 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月亮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4. 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诗人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对抗困境、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和奋斗动力。
教学建议在大学语文思政课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象征和哲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审美教育:通过分析诗的审美内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思政教育:结合诗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人生和自然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4. 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相关艺术创作,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篇)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有关“月”的诗句。
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
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
(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相思愁情(情)十、拓展练习: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大学语文背诵篇目
大学语文背诵篇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春江花月夜》赏析(参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本身即是自然和人生的美好境界,诗歌围绕五种事物,构织出一个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
诗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景象壮观。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里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光流泻,花树上象撒了一层洁白的霜雪。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大千世界笼罩在一片梦幻般的银色之中。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如此澄彻的世界,令诗人神思飞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大江、这明月,是从何时开始存在的呢?在这江畔,又是谁第一个遥望这轮明月,思索人生和宇宙的奥秘呢?古人思索人生与宇宙的关系,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此处却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明月长在,生命转瞬即逝,怎不令人感伤?但如果我们不执著于个体生命的短暂,而是放眼于人类,那么,千百年来,人类的生命绵延不绝,不是始终和明月共存吗?作者就这样得到宽慰了:这江畔的明月年年如斯,又是在等待着人类中的哪一个有心人呢?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在这里,因自然美景引起的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感伤但并不消沉绝望,而是有一种懵懂的期盼与渴念,这正是初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
“白云一片悠悠去,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人的思绪,随白云飘摇,转向人生离别相思之情。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可知这离愁别恨之思不止一家、一处。
以下“可怜”八句,写思妇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思妇,而是用“月”来烘托,把“月”拟人化,写“月”在楼上徘徊,似是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这里“卷”和“拂”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
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同在一轮月下而无法相通,多么渴念能追随明月,飞到爱人身边!但是,仰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也徒劳;俯看江面,鱼儿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都无法传递音讯,这,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转向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做梦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逝,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思妇的青春和对幸福的憧憬。
月儿西斜,为沉沉的海雾所遮,碣石、潇湘,天各一方,怎不让人心潮澎湃: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色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这乡思,这离情,伴着残月的光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这袅袅情韵,洒满江树,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令人心醉,令人神往。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来写,而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通贯上下。
诗情随着月的生落而起伏。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同时,诗人将大自然的奇丽景色,游子思妇的深挚相思,与对人生、宇宙的思索结合,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意境。
冯友兰:“论风流”——《世说新语》是中国的风流宝鉴普通以为风流必与男女有关,说男女有关的事是风流,是风流这个名词的一种用法。
但我们所谓风流,不是这一种用法,而是指魏晋名士风范,是一种所谓的人格美。
我们以下论风流所举例,大都取自《世说新语》所载魏晋名士风范,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风流宝鉴。
《世说新语》常说名士风流,可以说风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现。
是名士必风流,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不过冒充名士的人,在晋朝也不少,《世说新语》说:“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热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任诞)这话是于当时的假名士说。
假名士只求常得无事,痛饮酒,热读离骚。
他的风流,也只是假风流。
嵇康阮籍等真名士的真风流,不是如此简单。
我们以下就四点说真风流的构成条件。
就第一点说,真名士真风流的人,必有玄心。
《世说新语》云:“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步兵日:‘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
’”刘孝标注云,“竹林七贤论曰:籍之抑浑,盖以浑未识已之所以为达也。
是时竹林诸贤之风虽高,而礼教尚竣。
迨远康中,遂至放荡越礼。
乐广讯之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至于此’乐令之言,有旨哉。
谓彼非有玄心,徒利其纵瓷而已。
”“作达”大概是当时的一个通行名词,达而要作,便不是真达,真风流底人必是真达人。
作达底人必不是真风流底人,真风流底人有其所发为达,其所以为达就是其有玄心。
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晋人常说超越,超越是超过自我;超过自我,则可以无我;真风流的人必须无我,无我则个人的祸福成败,以及死生,都不足以介其意,世说新语说:“郗太傅(鉴)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雅量)又说:“庚小征西(翼),尝出未还,妇母阮,是刘万安妻,与女上安陵城楼上。
俄顷翼归,策良马,盛舆卫.阮语女: ‘闻庚郎能骑,我何由是见.’妇告翼,翼便为于道开卤簿,盘马.始两转,坠马堕地,意色自若.”(雅量)王羲之闻贵府择婿而如不闻;庚翼于广众中在妻及岳母前,表演马术,坠马而意色自若,这都是能不以成败祸福介意的.不过王羲之及庚翼所遇见,还可以说是小事;谢安遇见大事,亦是如此.《世说新语》说:“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竞,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雅量)就第二点说,真风流的人,必须有洞见。
所谓洞见,就是不藉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对于真理知识。
表示“见”的言语,不须长篇大论,只须几句话或几个字表示,所谓名言隽语:名言隽语,是风流人的言语。
《世说新语》说:“阮宣子(修)有令闻。
太尉王英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
’太尉善其言,辟之谓椽。
世谓三语椽。
”(文学)世说新语亦常说晋人的清谈,有长至数百言数千言,乃至万余言者。
例如:“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
(许询,谢安,王蒙)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
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
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
谢看题,便各使四座通。
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
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
于是四座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
’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言。
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
四座莫不厌心。
”(文学)“言约旨远”,或“词约旨远”,是当时人所注重底。
真风流底人的言语,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真风流底人谈话,要“谈言微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若须长篇大论,以说一意,虽“文藻奇拔”,但不十分乎风流的标准,所以不如“言约旨远”底话之为人所重视。
就第三点说,真风流的人,必须有妙赏。
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底感觉。
《世说新语》中底名士,有些行为,初看似乎是很奇怪;但从妙赏的观点,这些行为,亦是可以了解底。
如《世说新语》说:“王子献(徽之)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伊)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
主客不交一言。
”(任诞)王徽之与桓伊都可以说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的目的在于艺术并不在于人。
为艺术的目的既已达到,所以两个人亦无须交言。
《世说新语》又说:“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稽康。
锺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锺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简傲)晋人本都是以风神气度相尚。
锺会稽康,既已相见,如奇松遇见怪石,你不能希望奇松怪石,相会说话。
锺见所见而去,他已竟见其所见,也就是此行不虚了。
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锺会因稽康不为礼,“深御之,后因吕安事,而遂谮康焉。
”如果如此,锺会真是够不上风流。
世说新语说:“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炉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任诞)又说:“山公(涛)与稽阮一面,契若金兰。
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
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与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塘以窥之,达旦忘返。
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
’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用胜。
’”(贤媛)阮籍与韩氏的行为,与所谓好色而不淫又是不同。
因为好色尚包含有男女关系的意识,而阮籍与韩氏直是专从审美的眼光以看邻妇及稽阮。
所以他们虽处嫌疑,而能使邻妇之夫及山涛不疑其有他。
《世说新语》又云:“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谢玄)对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言语)子弟欲其佳,并不是欲望其能使家门富贵,只是如芝兰玉树,人自愿其生于阶庭。
此亦是专从审美的眼光以看佳子弟。
《世说新语》又说:“支道林常养数匹马。
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曰:‘贫道重其神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