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段设计
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
![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207f68c77da26924c5b0bb.png)
第一章绪论1.1 我国脱硫技术发展的回顾1.1.1湿法脱硫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后期,我国生产氮肥上采用的脱硫方法开始多样化。
由于一批有经验的专家进入气体净化队伍,并且有大量小化肥厂作为方便的生产实验场所,研究出较多别具特色的湿法脱硫方法,如MSQ(郑州大学)、栲胶法(广西化工研究所)、FD法(福州大学)、茶酚法(浙江化工研究所)和EDTA络合铁法(郑州大学工学院),并且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同时,还对传统的ADA法和醇胺法也开始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80年代以来,除了ADA、MSQ等方法外,PDS(酚氰钴,东北师范大学开发)法和栲胶法[1]是络合催化、酚酞催化两大类方法的典型代表,各具特色,应用最广。
他们对防止塔内结垢和硫堵都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PDS还有一定脱初有机硫的能力。
1.1.2阶段研究的鲜明特点⑴研究具有深度及理论特色剖析了ADA的多种异够化合物,提出了用于脱硫的主要活性体。
考察了湿法脱硫的控制段,提出了其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
⑵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在传质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旋流板塔、喷旋塔等新型脱硫装置以及喷射再生工艺。
⑶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查定,揭示和运用了氮肥厂整个生产链中硫的变化规律。
碳化系统加铁二次脱硫(太原理工大学)、无硫氨水脱硫(江苏如皋化肥厂)的新方法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
⑷脱硫技术体现了全方位开发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催化剂,还包括了脱硫再生设备和工艺条件的优化,以及分析手段的改进。
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在这方面做了突出的贡献。
⑸大力宣传国外脱硫新技术对国外脱硫最新动态的情报研究及宣传,为我国开发脱硫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对我国当时的脱硫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1.3干法脱硫70年代湿法脱硫在氮肥净化系统几乎占到统治地位。
当时化工生产还比较粗放,小化肥厂尤其如此。
人们对干法脱硫的认识也较肤浅,直到70年代后期,郑州大学采用廉价煤种为原料制出RS型活性炭并用于化肥厂煤气粗放硫和原料气二次脱硫;太原理工大学开辟新的原料资源,制备TC系列成型/粉状氧化铁脱硫剂应用于燃气(煤气、沼气等)的粗脱硫及化工原料气的脱硫;西南化工研究院利用贵州锰矿资源[2],制备MF型铁锰复合中温脱硫剂并用于天然气净化,在全国干法脱硫技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ac50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f.png)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
本文基于年产10万吨合成氨的工段工艺设计,旨在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满足环保要求。
合成氨的主要生产方法是哈柏-博斯曼(Haber-Bosch)工艺,该工艺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催化反应生成合成氨。
下面是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工艺设计:一、气体预处理:氮气和氢气作为原料需要经过脱氧、除尘、脱硫等处理。
首先,气体通过管路系统进入脱氧器,脱氧器中通过还原剂将氧气还原成水蒸气,并通过除尘装置去除颗粒杂质。
然后,气体进入脱硫装置,通过催化剂将硫化氢还原成硫。
最后,气体经过压缩机增压至反应器所需的高压。
二、反应器系统:反应器是合成氨的核心设备,采用多床连续负压式反应器。
氮气和氢气按照适当的配比通过输送装置进入反应器,反应器内通过催化剂将氮气和氢气催化反应生成合成氨。
反应器床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废热可回收利用进行预热。
同时,反应器系统还要配备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流量控制装置,以保证反应器内的运行条件稳定。
三、合成氨分离:反应后的气体中含有未反应的氮气、氢气和合成氨,需要进行分离处理。
首先,将反应气体冷却至低温,通过液相分离装置将液态氨分离出来。
然后,将氨气经过压缩,通过冷凝器冷却至液态,并收集分离出的液态氨。
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通过管道再次回流到反应器进行循环利用。
此外,分离出的液态氨还需要经过精制和储存处理,以确保质量和安全。
四、废气处理:合成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包括未反应的氮气、氢气、氨气和其他杂质气体。
废气处理主要包括低温分离、吸收、洗涤等步骤。
首先,废气通过低温分离装置将其中的液态氨和水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吸收剂将氨气吸收,以减少其排放。
最后,利用洗涤液去除废气中的其他杂质气体,确保废气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五、能耗优化:为了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余热回收和过程优化等措施。
余热回收可通过换热器将反应废热回收利用,进行气体预热和水蒸气生产。
年产20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
![年产20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8a65204b73f242336c5ffa.png)
吉林化工学院课程设计题目年产20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教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化工0904学生姓名鞠洪清学生学号 09110437指导教师刘艳杰2012年12月27日前言本设计是年产20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的工艺设计。
对合成氨和脱硫工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
着重详细介绍了脱硫工段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生产流程、技术指标等内容。
就脱硫车间的工艺生产流程,各脱硫方法对比, 栲胶脱硫, 三废治理及利用, 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物料流程, 影响的因素, 着重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技巧和经验。
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 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易懂、经济实用。
目录前言 (1)摘要 (4)1.总论 (5)1.1.1栲胶法脱硫的发展 (6)1.1.2栲胶脱硫剂介绍 (6)1.1.3栲胶脱硫的反应机理 (7)1.1.4栲胶溶液的预处理 (7)1.1.5生产中副产品硫磺的回收工艺 (8)1.1.5.1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 (8)1.1.5.2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原理 (9)1.1.6生产中副产品硫磺的应用 (11)1.1.6.1硫磺的基本应用 (11)1.1.6.2硫磺的几种专门应用 (11)1.2文献综述 (14)1.2.1前言 (14)1.2.2脱硫法介绍 (15)2. 流程方案的确定 (16)2.1各脱硫方法对比 (16)2.2栲胶脱硫法的理论依据 (18)2.3工艺流程方框图 (19)3. 生产流程的简述 (20)3.1简述物料流程 (20)3.1.1气体流程 (20)3.1.2溶液流程 (20)3.1.3硫磺回收流程 (20)3.2工艺的化学过程 (22)3.3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23)3.3.1影响栲胶溶液吸收的因素 (23)3.3.2影响溶液再生的因素 (25)3.4工艺条件的确定 (26)3.4.1溶液的组成 (26)3.4.2喷淋密度和液气比的控制 (26)3.4.3温度 (27)3.4.4再生空气量 (27)4.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27)4.1物料衡算 (27)4.2热量衡算 (30)5. 车间布置说明 (34)6. 三废治理 (35)6.1废水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年产2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设计
![年产2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f8d4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4.png)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用于农业肥料、化肥、塑料、炸药等领域。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设计一个年产2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工艺。
合成氨工艺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气体净化、合成反应和分离纯化。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工艺设计方案。
1.气体净化从天然气中提取氢气(H2)和氮气(N2),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蒸汽重整和高温转热反应。
天然气先经过脱硫除硫化氢(H2S)处理,然后进入蒸汽重整器,与水一起反应生成H2和CO。
再通过转热反应,将CO转化为CO2和H22.合成反应合成反应通常采用哈贝-博斯曼工艺(Haber-Bosch Process),即在高温(400-500摄氏度)和高压(200-300巴)下,将氢气与氮气催化反应生成氨。
反应器通常采用固定床催化剂,催化剂常用的是铁(Fe)或铁钼(Fe-Mo)催化剂。
反应器主要分为顶座和底座两部分,用以升温和降温,以保持恒定的反应温度。
3.分离纯化合成氨的产物中除了氨外还含有一些杂质,如副产物氮氧化物(NOx)和未反应的氢气。
因此,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合成氨。
分离纯化一般采用蒸馏、吸附和压缩等方法。
首先,通过蒸馏将氨与轻杂质分离。
然后,使用吸附剂去除重杂质,如CO、CO2和H2O。
最后,利用压缩机将氨气压缩,得到最终产品。
此外,为了实现连续生产,工艺中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如冷却器、加热器、循环泵和控制阀等。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年产2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工艺设计方案。
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安全性、能源消耗、成本等。
同时,工艺设计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产量和效率。
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
![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d67c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1.png)
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
1.工艺原理
合成氨脱硫使用了一种称为氧化剂的物质,通常是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加之于废气中。
氧化剂与硫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
该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才能进行。
通常情况下,反应温度为120-200摄氏度,压力为1-3兆帕。
2.工艺流程
在吸收器中,还需要添加一种促进剂,以提高硫酸盐的转化率。
常用的促进剂包括硫酸铵和硝酸铵。
这些促进剂能增加硫酸盐的反应速率,并且防止硫酸盐结晶。
硫酸盐溶液在吸收废气中的过程中,会逐渐饱和。
当饱和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需要对硫酸盐溶液进行再生。
再生通常通过加热溶液,释放出硫化物,并将其氧化成硫化氢。
然后将硫化氢处理成为硫酸盐。
3.设备设计
在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设备的容量和尺寸,以满足处理废气的要求。
此外,还需考虑设备的材料选择,以保证其在高温、高压、腐蚀等恶劣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4.运行与控制
合成氨脱硫工艺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行与控制系统,以保证整个工艺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监测和调节各个参数,如废气流量、温度、压力、硫酸盐浓度等。
此外,还需建立一个规范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检查设备的状况,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总之,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工艺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设计和运行控制。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硫化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627748336c1eb91a375d1e.png)
控制入炉气体温度。
() 热水塔 采用规 整填料塔 , 3饱和
系统循环气采用电动阀控 制,以便
3 中 石 化工2l ・2 4 I 幽 油和 o0 1
减小了系统 阻力 ,增大 了系统传质
传 热 效率 ,系 统 采用 多 个 高 效 低 阻
2
喷淋塔
填料分 3 段 每段 5 m
5 0 m 68 5 00 r a X 1 7 mm
2
3
4
熔硫釜
再生槽
90 0 mm/中 1 2 mm ×3 2 mm 00 51
中 10 0 0 0 mm/ 1 8 0 0 0 mm/ 1 4 0 m X 10 O 0 r 0 0 mm 1 a 喷射器 3 2组
2
1
5
安全水封
西 1 2 mm X 6 0 mm 40 60
1
6
7
静电除焦器
再 生 泵
JI D 8型 .中 4 5 mm ×1 5 5 70 4 5 mm
境污染。
整个 技 改工 程全 部 采用 DC 集 S 中控 制 , 分为 造气 、 化合 成 、 共 净 尿 素 3 操 作 点 ,节 约 了人 力及 占地 个 面 积 , 采 用 固 定 床煤 气 发 生 炉 间 并 歇 制取 半 水 煤 气 ;栲 胶 法 脱 除半 水 煤 气 中的 H S .;中低 低 C O变换 ;七 级 六 列 式对 称 平衡 氮 氢 气 压 缩 机 ;
半脱前 HS ,质量浓度在 11/ . r 左右, gm
半脱后 HS 2质量浓度在 006g m3 .1 / 左 右。 半脱 工段主 要设备 规格 、 号见 型
合成氨液氨脱硫工艺设计
![合成氨液氨脱硫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439dce7375a417876f8f5d.png)
合成氨液氨脱硫工艺设计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4班姓名张晓丹学号 20110380429 题目年产14万吨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指导老师万亚珍职称教授李亦帆职称博士系主任侯翠红职称教授2015年 1 月 24 日目录1.设计任务书 (3)1.1设计要求 (3)1.2设计依据 (3)2.工艺设计条件 (4)3.工艺流程叙述 (5)3.1概述 (5)3.2生产流程简述 (6)原理 (6)工艺流程简图 (7)4.主要工艺指标 (8)4.1设计方案的确定 (8)4.2物料衡算 (8)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8)各流股的物料衡算 (9)4.3热量衡算 (10)5.工艺设计 (11)5.1 基础物性数据 (11)5.2 吸收塔的设计 (12)塔径计算 (12)塔径校核 (13)填料层高度及分段 (14)填料塔压降的计算 (17)填料支撑板 (18)5.3喷射氧化再生槽的计算 (19)槽体的计算 (19)扩大部分直径 (20)再生槽高度 (20)喷射器计算 (21)5.4 冷却塔的设计 (24)冷却塔的计算 (24)冷却塔校核 (25)分布器的设计 (36)丝网除沫器的设计 (39)冷却塔的选管 (41)塔底防涡器的设计 (42)6.设计感悟 (43)1.设计任务书1.1设计要求设计年产14万吨合成氨脱硫工艺,半水煤气含硫4.8g/Nm3, 脱硫方法用氨水液相催化法,填料塔脱硫;富液再生采用喷射氧化再生槽。
1.2设计依据1)《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2)《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上、下册)3)陈声宗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设计》第三版教材4)《填料手册(第二版)》5)《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塔设备分册)》6)《塔填料产品及技术手册》7)《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上、下册)8)《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化工设备设计手册》(上、下卷)10)《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无机卷、有机卷)》11)《现代塔器技术》(第二版)12)《小氮肥厂工艺设计手册》13)李登松.脱硫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2013,34(6):41-45.14)徐组根.冷却塔设计[J].河南化工,1999,8:31-34.15)曾国安.冷却塔的设计计算[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22(4):76-78.16)董谊仁,过健.填料塔排管式液体分布器的研究和设计[J].化学工程,1990,18(3):28-35.17)董谊仁,裘俊红,陈国标等.填料塔液体分布器的设计[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8,18:1-6.18)张硕德.防涡流器的设计[J].化工设备设计,1983,18(23):42-43.19)白二川.半水煤气直冷塔的计算与设计[J].化肥设计,2010,48(2):11-15.20)杨怀林.水冷却塔的设计[J].特钢技术,2009,15(58):53-54.2.工艺设计条件设计能力:14万吨合成氨/年半水煤气中硫含量:4.8g/Nm3年工作日:310天半水煤气消耗定额:3200 Nm3/ 吨氨半水煤气组成(干基):表1 半水煤气组成表组成H2N2CO CO2O2CH4合计体积(%)42 19 26 11 0.7 1.3 100半水煤气压力:压缩机出口压力4800 mmH2O柱气体温度:36℃溶液温度:32℃贫液组成:总氨含量:1.0M 碳化度R=C/A=0.63 总硫化氢:20.0g/m3硫容: 0.17kg/Nm3 比重:1034kg/m3脱硫后半水煤气含硫: 0.1 g/Nm3富液组成:总氨含量:1.0M 碳化度R=C/A=0.65 总硫化氢:240.0g/m3比重:1034kg/m3再生过程:采用喷射氧化再生槽喷射器入口压力:4atm(表压)液温:30℃吹风强度:100m3/ m33.工艺流程叙述3.1概述由于生产合成氨的各种燃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因此所制备出的合成氨原料气中,都含有硫化物。
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
![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9b7c3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7.png)
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一、工艺流程合成氨脱硫工段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器、分离塔和废气处理等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1. 原料准备:将合成氨输送至反应器,并通过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脱硫剂来进行反应。
2. 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将合成氨与脱硫剂进行反应,生成硫化氢和水。
同时,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3. 分离塔:通过分离塔对产生的硫化氢和水进行分离,从而得到纯净的硫化氢。
4. 废气处理:将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后排放或回收利用。
二、原料准备1. 合成氨:合成氨是本工艺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其纯度需达到99%以上,并严格控制其含有杂质如二氧化碳等。
2. 催化剂:催化剂是本工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铝酸盐、钼酸盐等。
其作用是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物纯度。
3. 脱硫剂:脱硫剂是用于吸收反应中生成的硫化氢的物质。
常用的脱硫剂包括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等。
三、反应器1. 反应器设计:反应器主要由反应釜、搅拌器、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反应釜材质一般为不锈钢或碳钢,且内壁需进行防腐处理。
2. 反应条件:合成氨脱硫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在150℃-250℃之间,压力控制在1MPa-3MPa之间。
四、分离塔1. 分离塔设计:分离塔主要由进料口、出料口、填料层和塔板层等部分组成。
填料层材质一般为陶瓷或金属,其作用是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分离效率。
2. 分离条件:分离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在50℃-100℃之间,压力控制在0.1MPa-0.5MPa之间。
五、废气处理1. 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一般采用吸收法或燃烧法。
吸收法是将废气通过吸收剂中,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被吸收,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燃烧法则是将废气进行高温燃烧,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被分解,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 废气处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吸收器、除尘器、脱臭器和排放管道等部分。
其中,吸收器和脱臭器材质一般为玻璃钢或不锈钢。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1)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1f21a615c281e53a5802ff7c.png)
表 4 脱碳及精脱硫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台)
1
脱碳塔
Φ6 000×37 874
2
2
闪蒸洗涤塔
Φ1 400/Φ2 000/Φ3 800×29 400
2
3
常解再生塔
Φ5 000×37 150, 填料塔
1
4
CO2 洗涤塔
Φ2 100×24 000
1
5
冷却器
Φ1 800×8 000, 波纹管, F=800m2/ 个
液 总 碱 度 为 24.2g/L 栲 胶 1.56g/L, 悬 浮 硫
0.23g/L。半脱前 H2S 在 1.1g/m3 左右, 半脱后 H2S 在 0.016g/m3 左右。
半脱主要设备见表 1。
表 1 半脱工段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台)
1 脱硫塔 Φ6 000×37 874
1
填料分三段, 5m/ 段
整个技改工程全部采用 DCS 集中控制, 共分
2006 年 1 月 开 始 进 行 520kt/a 尿 素 技 改 项 目 , 该 为造气、净化合成、尿素三个操作点, 节约了人力
!!!!!!!!!!!!!!!!!!!!!!!!!!!!!!!!!!!!!!!!!!!!
固定层焦炭气化, 每吨氨需焦炭 1.45t, 每吨焦 的 供 热 、供 电 方 式 , 也 是 对 无 烟 煤 末 、造 气 炉 渣 、
块煤, 随着煤炭综采发展, 无烟煤的块煤率逐年 下降, 粉煤率提高, 目前化肥企业的无烟煤带粉
前 , 国 内 水 煤 浆 气 化 厂 均 不 需 煤 渣 堆 场 , 而 由 用 率在 30% 以上, 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无烟粉煤将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分析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59f7d703d8ce2f016623a0.png)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分析合成氨工艺在整个化工生产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合成氨生产工艺已经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但相对于国外,我国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体现在生产原料的利用率、合成氨的纯净度上。
基于此,本文将对合成氨工艺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对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进行分析。
标签:合成氨工艺;纯净度;净化工段1 合成氨工艺流程及其特点目前,合成氨工艺流程种类较多,主要有ICI、Kellogg、伍德、Brown以及KBR工艺流程。
各种流程都有自身的优点,同时对原材料和设备的要求情况也有所不同。
ICI工艺流程通过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催化剂效率对生产进行改良;Kellogg工艺流程通过降低炉内负荷,提高操作的稳定性。
现代合成氨工艺受到技术、原料以及生产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第一,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变为大型生产。
使用大规模生产方式降低了投资、减少了占地面积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第二,对热能的综合利用。
合成氨工艺流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燃料,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开发,合成氨在消耗能源方面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第三,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伴随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合成氨工艺中也不例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 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设计分析2.1 半脱工序半脱工序是合成氨厂净化工段的首要阶段,根据长期以来工艺方式的筛选工作,决定在办水煤气脱硫方式中采用湿法根脱硫工艺中技术较为成熟可靠的栲胶法,使用这种方式的再生硫颗粒较大,容易分离,并且不容易造成堵塔现象,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简化了生产流程。
使用这种方式的净化程度较高,消耗较低,并且在排出液中不会出现氨氮超标等问题,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将脱硫装置的生产能力设计为200kt/a氨醇,将塔的直径设置为6000mm,同时在塔体上方提前安装好填料冲洗装置。
6万吨每年合成氨原料气脱硫(栲胶法)
![6万吨每年合成氨原料气脱硫(栲胶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1455d65022aaea998f0fab.png)
毕业设计题目:6万吨/年合成氨原料气脱硫工段设计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3/5/24目录设计说明 (I)Design elucidation (II)主要符号一览表 (iii)引言 (1)1脱硫工艺评选 (3)1.1 国内当前常用脱硫工艺 (3)1.1.1 氨水液相催化法 (3)1.1.2 改良ADA法 (4)1.1.3 栲胶脱硫工艺 (5)1.1.4 FD法脱硫 (6)1.1.5 PDS法脱硫 (7)1.1.6 KCA法脱硫 (8)1.2 脱硫工艺评选 (9)1.2.1 工艺评选 (9)1.2.2 工艺确定 (12)1.3 栲胶脱硫工艺条件确定 (13)1.3.1 栲胶溶液的预处理 (13)1.3.2 温度 (13)1.3.3 压力 (13)1.3.4 溶液因素 (14)2 工艺计算 (16)2.1 物料衡算 (16)2.1.1H2S脱除量 (17)2.1.2 溶液循环量 (17)2.1.3 生成Na2S2O3消耗的H2S (17)2.1.4 Na2S2O3生成量 (17)2.1.5 理论硫回收量 (18)2.1.6 理论硫回收率 (18)2.1.7 生成Na2S2O3消耗的纯碱量 (18)2.1.8 硫泡沫生成量 (18)2.1.9 入熔硫釜硫膏量 (18)2.2 能量衡算 (19)2.2.1 脱硫塔热量衡算(按1mol硫化氢计算) (19)2.2.2 冷却塔热量衡算 (20)2.2.3 硫泡沫槽热量衡算 (20)2.2.4 熔硫釜热量衡算 (21)2.3 脱硫塔工艺计算 (22)2.4 压降的计算 (24)2.5附属设备的计算 (26)2.5.1塔的附属高度的计算 (26)2.5.2喷射再生槽工艺计算 (27)2.5.3喷嘴计算 (27)2.5.4 混合管计算 (28)2.5.5吸气室计算 (28)2.5.6尾管直径计算De (29)3填料塔辅助设备的选择 (30)3.1液体分布装置 (30)3.2喷淋器的选择 (30)3.3填料支承板 (31)3.4 液体再分布器 (31)3.5 床层限制板 (32)3.6气、液相进出口装置 (32)3.6.1气体进口装置 (32)3.6.2气体出口装置 (32)3.6.3液体进口管 (32)3.6.4液体的出口装置 (32)3.7封头 (32)3.8人孔、手孔 (32)3.9加强圈 (33)4 机械强度的校核 (34)4.1质量载荷 (34)4.2风载荷的计算 (34)4.3壁厚 (35)4.3.1筒体壁厚 (35)4.3.2封头壁厚 (36)设计结果 (37)参考文献 (40)附录 (42)致谢 (43)主要符号一览表符号名称单位C1半水煤气中H2S初始含量g/m3C2净化气中H2S含量g/m3G0入吸收塔半水煤气气量m3/hP0入吸收塔半水煤气压力MpaP i出吸收塔半水煤气压力MpaP 吸收塔的操作压力Mpat1入吸收塔半水煤气温度o Ct2 出冷却塔入吸收塔半水煤气温度o CS 硫容g(H2S)/m3 S1硫泡沫中硫含量Kg/m3 t3硫泡沫槽溶液初始温度0Ct4硫泡沫槽溶液终温0Ct5熔硫釜硫膏初始温度0Ct6熔硫釜加热终温o CρS硫膏密度Kg/m3ρf硫泡沫密度Kg/m3C f硫泡沫比热容KJ/(Kg·K) Vr 常用熔硫釜全容积m3C s硫膏的比热容KJ/(Kg·K) C h硫膏的熔融热KJ/Kg λ 熔硫釜周围空间的散热系数KJ/(m·h·0C) r10.2MPa蒸汽的汽化热KJ/Kg r20.4MPa蒸汽的汽化热KJ/Kg ρG H2S气体密度Kg/m3ρG脱硫液液体密度Kg/m3 F 熔硫釜表面积m2W i喷射再生槽溶液流速m/sα1喷射再生槽喷嘴入口收缩角°L6喷射再生槽喷嘴喉管长度mm α2喷射再生槽吸气室收缩角°W A喷射再生槽管内空气流速m/s α3喷射再生槽尾管直径扩张角°L4扩张管长度mm d e尾管直径mm W e尾管中流体速度m/s L2吸气室收缩长度mm L1吸气室高度mm W A管内空气流速m/s d M吸气室直径mm d a空气入口管直径mm L3混合管长度mm 喷射器形状系数d m混合管直径mL7喷嘴总长度mL6喷嘴喉管长度mN 喷嘴个数个L i每个喷射器溶液量m3/h d i喷嘴孔径m W i喷射处溶液流速m/s d L溶液入口管直径mL5喷嘴入口收缩段长度mH1再生槽有效高度mτ 溶液在再生槽内的停留时间minH T再生槽高度mH2喷射器出口到槽底距离mH3扩大部分高度mD2再生槽扩大部分直径的计算mH1再生槽高度mD1再生槽直径mA i 吹风强度m3 /(h·m2) G A空气量m3/hC i喷射器抽吸系数m3/m2 [P] 许用压力Mpaσs钢板的许用应力Mpaδe有效厚度mmδn名义厚度mmC2钢板的腐蚀裕量mmC1厚度负偏差mmP i风载荷PaK1空气动力系数K2i风振系数ƒi风变化系数q0距地面10m处风压PaD0塔设备的内径mK1空气动力系数A i迎风面积D e塔设备的直径mL i塔设备的高度m ΔP m吸收过程平均推动力Mpa P1吸收塔入口气相H2S分压Mpa P2吸收塔出口气相H2S分压Mpa P1吸收塔入口气相H2S平衡分压Mpa P2吸收塔出口气相H2S平衡分压Mpa A P所需传质面积m2 H P填料层高度L 液体的喷淋密度m3/m 2·hL W填料的润湿率m3/m 2.h D 塔径m N 填料个数个/m3 D 填料尺寸m α 常数H t总持液量m3液体/m3料L 液相流率m3/m2·h d e填料直径mK G吸收过程传质系数Kg/m2·h·Mpau 操作气速m/sC Na溶液中Na2CO3的含量g/LB 吸收过程液气比L/m3L 流体质量流量Kg/hG 气体质量流量Kg/ha 填料比表面积m2/m3ε 填料孔隙率m3/ m3μL溶液粘度m·Pa·s Φ 湿填料的填料因子m-1ρG气体密度Kg/m3ρL液体密度Kg/m3ɡ 重力加速度m/s2 G F泛点质量流速Kg/m2·s u 操作气速m/s ΔP f压降Pa/m D 吸收塔直径m P 吸收塔操作压力Mpa G8每一釜硫膏量m3/熔硫釜V r常用熔硫釜全容积m3 C s硫膏的比热容KJ/(Kg·K) C h硫膏的熔融热KJ/Kgλ 熔硫釜周围空间的散热系数KJ/(m·h·c) W2蒸汽消耗量Kg/釜L T溶液循环量m3/h G2生成Na2S2O3消耗H2S的量Kg/h M Na2S2O3Na2S2O3分子量M H2S H2S分子量G4理论硫回收量kg/h M S硫的分子量φ理论硫回收率﹪G5生成Na2S2O3消耗纯碱的量Kg/h M Na2CO3碳酸钠的分子量;G6硫泡沫生成量m3/h G7入熔硫釜硫膏量Kg/h η回收率﹪Q1硫泡沫槽热负荷KJ/t NH3 V f硫泡沫体积m3ρf硫泡沫密度Kg/m3 C f硫泡沫比热容KJ/(Kg·K) W1蒸汽消耗量Kg/t NH3引言氨是我国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氨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氨主要用来制造化肥。
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可编辑)
![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d8e0f2c54a7302768e9939da.png)
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English Topic: The year produces 36 0,000 tons to synthesize an ammoniato take off sulphur work a segment a technological design系别: 化学与生物科学系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学生: 指导老师:20年5月20日前言本设计是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的工艺设计。
对合成氨和脱硫工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
着重详细介绍了脱硫工段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生产流程、技术指标、热量衡算及物料衡算以及设备计算和选型等内容。
就脱硫车间的工艺生产流程,着重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技巧和经验。
本书内容是根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脱硫车间的生产实际情况而编著的,一些工艺参数都是以工厂实际生产为准。
编写本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易懂、经济实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有限,书中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年5月于目录前言2摘要5Abstract 61.总论71.1 概述71.1.1 栲胶的组成及性质81.1.2栲胶脱硫的反应机理81.1.3生产中副产品硫磺的应用91.2 文献综述91.3 设计任务的依据102. 流程方案的确定112.1 各脱硫方法对比112.2栲胶脱硫法的理论依据122.3 工艺流程方框图133. 生产流程的简述143.1 简述物料流程 143.1.1气体流程143.1.2溶液流程143.1.3硫磺回收流程143.2 工艺的化学过程143.3 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153.3.1 影响栲胶溶液吸收的因素15 3.3.2 影响溶液再生的因素173.4 工艺条件的确定183.4.1 溶液的组成 183.4.2喷淋密度和液气比的控制18 3.4.3 温度193.4.4再生空气量194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204.1 物料衡算204.2 热量衡算235 设备计算及选型 275.1 脱硫塔的设计计算275.1.1塔径计算275.1.2填料高度计算285.2 喷射再生槽的计算295.2.1 槽体计算295.2.2 喷射器计算 316. 车间布置说明347三废治理及利用357.1 废水的处理357.1.1废水的来源及特点357.1.2废水处理工艺357.2 废渣的处理357.2.1废渣的来源357.2.2废渣的处理工艺 35参考文献36附录37工艺流程图37脱硫塔装配图37车间平面布置图37致谢38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摘要: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指定产量确定的生产规模,结合生产实习中收集的各类生产技术指标而设计的。
40000m3h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艺设计
![40000m3h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a3a627376baf1ffc4fad8a.png)
XX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注:任务书必须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后,由指导老师下达并交教研室主任审核后发给学生,最后同学生毕业论文等其它材料一起存档。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答辩小组评定意见
一、评语(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及其论文质量综合评定)。
二、评分(按下表要求评定)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年月日
毕业答辩说明
1、答辩前,答辩小组成员应详细审阅每个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为答辩做好准
备,并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给出实际得分。
2、严肃认真组织答辩,公平、公正地给出答辩成绩。
3、指导教师应参加所指导学生的答辩,但在评定其成绩时宜回避。
4、答辩中要有专人作好答辩记录。
指导教师评定意见
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评语(应具体、准确、实事求是):。
5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
![5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0f5a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b.png)
5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脱硫是指将含硫燃料或废气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合成氨脱硫工段是指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进行脱硫处理的工段。
以下是一个5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的简要介绍。
1.硫化物的捕集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含硫燃料或废气中的硫化物首先需要被捕集。
常见的捕集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脱硫通常采用吸附剂来捕集硫化物,而湿法脱硫则是将含硫废气通过吸湿装置,使硫化物溶于水中。
2.水洗捕集到硫化物的废气或液体需要经过水洗来去除残余的硫化物。
水洗通常采用床层呼吸装置,将含硫废气通过呼吸器,氧化成硫酸,然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溶液。
硫酸溶液可以用于后续的处理过程。
3.氮气气化水洗后的液体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需要进行氮气气化来提取硫酸。
氮气气化也可以用于水洗过程中的床层呼吸装置。
氮气气化的原理是用氮气将硫酸蒸发,然后将蒸汽冷凝成硫酸液体。
4.沉淀经过水洗和氮气气化后,获得的硫酸液体还需要进行沉淀处理。
沉淀通常采用氢氧化钙来将硫酸中的杂质沉淀,然后将沉淀物从液体中分离。
5.硫酸的再生沉淀后的液体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需要进行再生。
硫酸再生常采用浓硫酸和蒸汽的混合物加热,将饱和溶液中的硫酸浓缩,然后通过冷却和分离获得浓硫酸。
6.重复循环硫酸再生后的液体可以被重复循环使用在捕集和水洗阶段。
循环液需要定期添加新的酸来补充损失。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5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
实际的设计过程还需要考虑具体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选择,以及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希望这个简介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合成氨脱硫工段的工艺设计。
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段设计
![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4278215727a5e9856a6129.png)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概述 (1)1.2文献综述 (2)1.2.1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的现状 (2)1.2.2ADA的理化性质 (3)1.2.3栲胶法脱硫的优缺点 (4)1.3设计任务的依据 (4)第二章生产流程或生产方案的确定 (6)2.1反应机理 (6)2.2主要操作条件 (7)2.2.1溶液组分 (7)2.2.2温度 (8)2.2.3CO2的影响 (8)2.3工艺流程 (8)2.4主要设备介绍 (9)2.4.1填料塔 (9)2.4.2氧化槽 (9)2.4.3硫泡沫槽 (10)2.4.4过滤器 (10)2.4.5熔硫釜 (11)第三章工艺计算 (13)3.1原始数据 (13)3.1.1焦炉煤气组分 (13)3.1.2脱硫液组分 (13)3.1.3设计工艺参数 (13)3.2物料衡算 (14)3.2.1H2S脱除G1 (14)3.2.2溶液循环量L T (14)3.2.3生成Na2S2O3消耗H2S的量G2 (14)3.2.4Na2S2O3生成量G3 (14)3.2.5理论硫回收量G4 (15)3.2.6理论硫回收率φ (15)3.2.7生成Na2S2O3消耗纯碱的量G5 (15)3.2.8硫泡沫生成量G6 (15)3.2.9入熔硫釜硫膏量G7 (15)3.2.10回收率η (15)3.3热量衡算 (16)3.3.1冷却塔热量衡算 (16)3.3.2硫泡沫槽热量衡算 (17)第四章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19)4.1主要设备的工艺尺寸 (19)4.1.1填料吸收塔计算 (19)4.1.2喷射再生槽的计算 (23)4.2辅助设备的选型 (26)4.2.1液体分布装置 (26)4.2.2液体再分布器 (26)4.2.3填料支承板 (27)4.2.4填料压板 (27)4.2.5封头 (27)4.2.6裙座 (27)4.2.7人孔,手孔 (27)4.2.8加强圈 (28)第五章主要设备的规格与参数 (29)第六章设计体会与收获 (30)参考文献 (31)附录 (32)第一章总论1.1概述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生产规模都很小,合成氨单系列装置的生产能力最大仅为4万吨/年,氨加工产品主要为碳酸氢铵,产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合成氨厂脱硫系统工艺设计说明书1
![合成氨厂脱硫系统工艺设计说明书1](https://img.taocdn.com/s3/m/ea171c92af1ffc4fff47ac2d.png)
1.设计任务 (3)2.脱硫方法的选择 (4)3.工艺流程 (5)4.物料衡算 (8)5.热量衡算 (12)6.设备尺寸计算 (15)7.主要设备及其工艺参数 (20)8.致谢 (24)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说明书第一节设计任务1.设计项目: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2 .年生产能力:4000吨3.设计依据:合成氨原料气中,一般总含有不同数量的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这些硫化物的成分和含量取决于气化所用燃料的性质及其加工的方法。
原料气中的硫含量,可以认为于燃料只能跟硫含量成正比。
一般说来,以焦碳或无烟煤制的的水煤气或半水煤气中,较高者,硫化氢达4-6克/标准米3,有机硫0.5-0.8克/标准米3(主要为硫氧化碳;其次为二氧化碳,约占白分之十几);较低者,硫化氢1-2克/标准米3,有机硫0.05-0.2克/标准米3。
但是近来有些小合成氨厂用当地高硫煤作原料,制得的煤气中硫化氢含量也有高达20-30克/标准米3,有机硫1-2克/标准米3(主要为二氧化碳。
其次为硫氧化碳.硫醇和喋吩)。
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则因地区不同有极大的差异,约在0.5-15克/标准米3的范围内变动,有机硫则以硫醇为主。
重油.轻油中的硫含量亦因不同的石油产地而有极大的差异。
重油部分氧化法的制气过程中,重油只能感的硫分有95% 以上转化成硫化氢,只有小部分变成有机硫,其主要组分为硫氧化碳。
例如,含硫分0.3-5.5%的重油,气体得到的气体中含硫化氢1.1-2.0克/标准米3和硫氧化碳0.03-0.4克/标准米3。
原料气中碳化物的存在,会增加气体对金届的腐蚀并使催化剂中蠹。
此外,硫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当予以回收。
为此。
必须对原料气进行脱硫4.其它:由于本设计为假定的设计,因此有关设计任务书的其它项目,如进行设计的依据、厂区或厂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原料的供应、技术规格以及燃料种类、水电汽的主要来源、与其它工业企业的关系、建厂期限、设计单位、设计进度及设计阶段的规定等均从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万吨/年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硫工段设计1总论1.1概述合成氨原料气中的硫是以不同形式的硫化物存在的,其中大部分是以硫化氢形式存在的无机硫化物,还有少量的有机硫化物。
具体来说作为原料气的半水煤气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主要有羰基硫、二硫化碳、硫醇、硫醚等),能导致甲醇、合成氨生产中催化剂中毒,增加液态溶剂的黏度,腐蚀、堵塞设备和管道,影响产品质量。
硫化物对合成氨的生产是十分有害的,燃烧物和工业装置排放的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硫也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
因此为了保持人们优良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企业最终产品质量,对半水煤气进行脱硫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1.2文献综述1.2.1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的现状合成氨原料气(半水煤气)的净化就是清除原料气中对合成氨无用或有害的物质的过程,原料气的净化大致可以分为“热法净化”和“冷法净化”两种类型,原料气的净化有脱硫,脱碳,铜洗和甲烷化除杂质等,在此进行的气体净化主要是半水煤气的脱硫的净化。
煤气的脱硫方法从总体上来分有两种:热煤气脱硫和冷煤气脱硫。
在我国,热煤气脱硫现在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冷煤气脱硫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其脱硫方法也很多。
冷煤气脱硫大体上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种方法,干法脱硫以氧化铁法和活性炭法应用较广,而湿法脱硫以砷碱法、ADA、改良ADA和栲胶法颇具代表性。
煤气干法脱硫技术应用较早,最早应用于煤气的干法脱硫技术是以沼铁矿为脱硫剂的氧化铁脱硫技术,之后,随着煤气脱硫活性炭的研究成功及其生产成本的相对降低,活性炭脱硫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干法脱硫既可以脱除无机硫,又可以脱除有机硫,而且能脱至极精细的程度,但脱硫剂再生较困难,需周期性生产,设备庞大,不宜用于含硫较高的煤气,一般与湿法脱硫相配合,作为第二级脱硫使用。
湿法脱硫可以处理含硫量高的煤气,脱硫剂是便于输送的液体物料,可以再生,且可以回收有价值的元素硫,从而构成一个连续脱硫循环系统。
现在工艺上应用较多的湿法脱硫有氨水催化法、改良蒽醌二磺酸法(A.D.A法)及有机胺法。
其中改良蒽醌二磺酸法的脱除效率高,应用更为广泛。
改良ADA法相比以前合成氨生产中采用毒性很大的三氧化二砷脱硫,它彻底的消除了砷的危害。
基于此,在合成氨脱硫工艺的设计中我采用改良ADA法工艺。
1.2.2ADA的理化性质ADA是蒽醌二磺酸(Anthraqinone Disulphonic Acid)的缩写。
作为染料中间体,它有几种主要的异构体。
由于栲胶水溶液是胶体溶液,在将其配制成脱硫液之前,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共胶体性和发泡性,并使其由酚态结构氧化成醌态结构,这样脱硫溶液才具有活性。
在栲胶溶液氧化过程中,伴随着吸光性能的变化。
当溶液充分氧化后,其消光值则会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这种溶液就能满足脱硫要求。
通常制备栲胶溶液的预处理条件列举在表1中:表1 制备栲胶溶液的与处理条件将纯碱溶液用蒸汽加热,通入空气氧化,并维持温度80~90℃,恒温10h 以上,让丹宁物质发生降解反应,大分子变小,表面活性物质变成非表面活性物质,达到预处理目的。
栲胶法脱硫工艺,将碱性栲胶溶液打入溶液循环槽,自循环槽出来,经过滤加压后进入系统的裂脱塔,吸收气体中的H2S,由裂脱塔出来的溶液进入裂脱再生塔,再生好的溶液由塔底流到溶液循环槽,经过滤加压循环使用;脱硫溶液从循环槽出来后经过滤加压送到变脱塔,吸收气体中的H2S,由变脱塔出来的溶液进入变脱溶液再生塔,再生好的溶液由变脱再生塔出来,进入变脱溶液循环槽,再经过滤加压,如此循环使用。
1.2.3栲胶法脱硫的优缺点1.2.3.1优点(1) 栲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性、脱硫溶液成本低,因而操作费用要比改良ADA法低。
(2) 脱硫溶液的活性好、性能稳定、腐蚀性小。
栲胶本身既是氧化剂,又是钒的络合剂,脱硫溶液的组成比改良ADA法简单,且脱硫过程没有硫黄堵塔问题。
(3) 脱硫效率大于98℅,所析出的硫容易浮选和分离。
(4) 栲胶法脱硫整个脱硫和再生过程为连续在线过程,脱硫与再生同时进行,不需要设置备用脱硫塔。
(5) 煤气脱硫净化程度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通过调整溶液配比调整,适时加以控制,净化后煤气中H2S含量稳定。
1.2.3.2缺点设备较多,工艺操作也较复杂,设备投资较大。
1.3 设计任务的依据工艺参数:半水煤气中H2S,C1=0.16%净化气中H2S,C2=0.003%入吸收塔半水煤气量,G0 = 60000m3/h入冷却塔半水煤气温度,t1=50 ℃出冷却塔入吸收塔半水煤气温度,t2=35 ℃入吸收塔半水煤气压力,0.04MPa(表)设计目标:半水煤气中H2S浓度≤0.003%2 生产流程或生产方案的确定焦炉煤气的净化主要是要脱除煤气中的H2S,脱硫的方法有两种:干法脱硫、湿法脱硫。
干法脱硫既可以脱除无机硫,又可以脱除有机硫,而且能脱至极精细的程度,但脱硫剂再生较困难,需周期性生产,设备庞大,不宜用于含硫较高的煤气,一般与湿法脱硫相配合,作为第二级脱硫使用。
湿法脱硫可以处理含硫量高的煤气,脱硫剂是便于输送的液体物料,可以再生,且可以回收有价值的元素硫,从而构成一个连续脱硫循环系统。
现在工艺上应用较多的湿法脱硫有氨水催化法、改良蒽醌二磺酸法(A.D.A法)及有机胺法。
其中改良蒽醌二磺酸法的脱除效率高,应用更为广泛。
但此法在操作中易发生堵塞,而且药品价格昂贵,近几年来,在改良A.D.A的基础上开发的栲胶法克服了这两项缺点。
3 生产流程说明3.1反应机理根据栲胶主组分的分子结构,按醌(酚)类物质,变价金属络合物两元氧化还原体系的反应模式,栲胶法脱硫的反应过程如下:3.1.1碱性水溶液吸收H2SNa2CO3+H2S→NaHS+NaHCO33.1.2五价钒络合物离子氧化HS-析出硫磺,五价钒被还原成四价钒2V5++HS1-→2V4++S+H1+3.1.3 醌态栲胶氧化四价钒成五价钒,空气中的氧氧化酚态栲胶使其再生,同时生成H2O2。
TQ(醌态)+V4++2H2O→THQ(酚态)+V5++2OH-2THQ+O2→2TQ+H2O23.1.4 H2O2氧化四价钒和HS-H2O2+V4+→V5++2OH-H2O2+HS-→H2O+S+OH-3.1.5 当被处理气体中有CO2、HCN、O2时产生如下副反应。
NaCO3+CO2+H2O→2NaHCO3Na2CO3+2HCN→2NaCN+H2O+CO2NaCN+S→NaCNS2NaCNS+5O2→Na2SO4+CO2+SO2+N22NaHS+2O2→Na2S2O3+H2O3.2主要操作条件3.2.1溶液组分溶液的主要组分是碱度、NaVO3、栲胶。
3.2.1.1 碱度溶液的总碱度与其硫容量成线性关系,因而提高总碱度是提高硫容量的有效途径,一般处理低硫原料气时,采用的溶液总碱度为0.4N,而对高硫含量的原料气则采用0.8N的总碱度。
3.2.1.2 NaVO3含量NaVO3的含量取决于脱硫液的操作硫容,即与富液中的HS-浓度符合化学计量关系。
应添加的理论浓度可与液相中HS-的摩尔浓度相当,但在配制溶液时往往要过量,控制过量系数在1.3~1.5左右。
3.2.1.3栲胶浓度作为氧载体,栲胶浓度应与溶液中钒含量存在着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从络合作用考虑,要求栲胶浓度与钒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同时还应满足栲胶对碳钢表面缓蚀作用的含量要求。
目前还无法有化学反应方程计算所需的栲胶浓度,根据实践经验,比较适宜的栲胶与钒的比例为1.1~1.3左右。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溶液组成见下表2:表2 工业生产使用的栲胶溶液组成3.2.2温度常温范围内,H2S、CO2脱除率及Na2S2O3生成率与温度关系不敏感。
再生温度在45℃以下,Na2S2O3的生成率很低,超过45℃时则急剧升高。
通常吸收与再生在同一温度下进行,约为30~40℃。
3.2.3 CO2的影响栲胶脱硫液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它能从含99℅的CO2原料气中将200mg/m3(标)的H2S脱除至45mg/m3(标)以下。
但由于溶液吸收CO2后会使溶液的PH值下降,使脱硫效率稍有降低。
3.3工艺流程拟设计栲胶法脱硫及再生反应过程如下:(1) 吸收:在吸收塔内原料气与脱硫液逆流接触硫化氢与溶液中碱作用被吸收;(2) 析硫:在反应槽内硫氢根被高价金属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硫;(3) 再生氧化:在喷射再生槽内空气将酚态物氧化为醌态;以上过程按顺序连续进行从而完成气体脱硫净化,湿法脱硫和再生工艺流程如下(见图):1-分离器;2-脱硫塔;3-水封;4-循环槽;5-溶液泵;6-液位调节器;7-再生槽;8-硫泡沫槽;9-真空过滤机;10-熔硫釜;11-空气压缩机;图1 湿法栲胶脱硫工艺流程简图3.4主要设备介绍3.4.1填料塔填料塔用于要求高的H2S脱除效率。
用作脱硫的填料塔每段填料间设有人孔,以供检查用。
国内有些直径为5~6m大型塔,填料用聚丙烯的塑料鲍尔环(大小为ø76mm×76mm×2.5mm),塑料的表面较光滑,所以不易被硫堵塞,用这种填料同时有很高的脱硫效率。
3.4.2 氧化槽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是有空气分布板的垂直槽,圆形多孔板安装于氧化槽的底部,孔径一般为2mm,空气压力必须克服氧化槽内溶液的压头与分布板的阻力,空气在氧化器的截面均匀的鼓泡,液体与空气并流向上流动,硫泡沫在槽顶部的溢流堰分离,分离硫后的清液在氧化槽顶部下面一点引出。
这种形式的氧化槽需要鼓风机将空气压入。
中国很多工厂使用一种自吸空气喷射型的氧化槽,不需要空气鼓风机。
液体加压从喷嘴进入,空气从文丘里的喉管吸入。
氧化槽是一大直径的圆槽,槽内放置多支喷射器。
氧化槽目前使用最佳的是双套筒二级扩大式,脱硫液通过喷射再生管道反应,氧化再生后,经过尾管流进浮选筒,在浮选筒进一步氧化再生,并起到硫的浮选作用。
由于再生槽采用双套筒,内筒的吹风强度较大,不仅有利于氧化再生,而且有利于浮选。
内筒上下各有一块筛板,板上有正方形排列的筛孔,直径15mm,孔间距20mm,开孔率44%。
内筒吹风强度大,气液混合物的重度小,而内外筒的环形区基本上无空气泡,因此液体重度大。
在内筒和环形空间由于重度不同形成循环。
氧化槽的设计有如下三个基本参数①要求的空气流量;②氧化器的直径;③有效的液体容积。
空气流量正比于硫的产量、反比于液体在氧化器内的有效高度,比值可按氧化器内每米有效液面高度氧利用率为0.6%~0.7%来计算。
氧化器直径正比于空气流量与空气比重的平方,为了得到良好的硫浮选,空气流速一般选25~30m3/(min·m2)截面。
液体在氧化器的停留时间正比于液体流量,要求的停留时间与氧化器数量有关,当用一个氧化器时,停留时间约45min,用两个氧化器停留时间不超过30min,多级氧化器有较高的气液传质效率,第一个氧化器出来的液体供给第二个氧化器,硫泡沫从第二个氧化器顶部分离,第一个氧化器的空气流量大,增大湍流使传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