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1~20各数的读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1.填空。

(1)与1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12后面第4个数是()。

(3)20里有()十。

(4)10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5)8后面第7个数是()。

(6)比20少1的数是()。

2.按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

15、10、18、16、19、20、11
3.读出下面个数
14、12、18、17
4.解决问题
(1)找规律填数。

(2)填上恰当的数。

()()
(3)在5,0,8,12,17,20,15,1,9,1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
数是(),从左边数20是第()个数,20的右边有()个数。

答案:
1.
(1)15 17。

(2)16。

(3)2。

(4)9、11。

(5)15。

(6)19。

2. 20>19>18>16>15>11>10
3.读作:十四、读作:十二、读作:十八、读作“十七。


4.
(1)
(2)13、11。

(3)20、0、6、4。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_知识点总结

(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_知识点总结

(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_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 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 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 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理解11-20数字”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以此为教学起点。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大小在20以内,数字在11到20之间的说写方法。

这部分学习内容在整数学习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对10以内数字理解的延续,也是对100以内甚至更大数字理解的基础。

同时,它可以在20分钟内学习加减法。

教材的编写要贯彻标准精神,提供的教材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正式教学之前,教材首先描述了一位教师与学生一起过马路的生活。

在这幅图中,一位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过马路,路上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和一些树,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学了不到10个字的基础上数一数图中的人物和物体。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活跃的,像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童话故事。

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运算活动或其他数学活动将新知识内化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学生基本上能数到20,也知道11-20的数字,知道20以内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四、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计算11到20之间的物体数量,知道这些数字是由一个10和几个1组成的,并掌握20以内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可以是正确的和快速的最新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高速阅读11-20个数字。

五、重点难点以辅导为重点,直观理解11-20的每个数字由一个10和几个1组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小学一年级的思维是基于具体的形象思维。

学生的学习应该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不断地将新知识内化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课程特别注意让学生操作(放一根棍子)。

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0捆10散2教师备课课件10根一捆的小棒一捆和10根分散的小棒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工具数码卡的设计与制作8。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及认识数位、写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及认识数位、写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及认识数位、写数(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11-20各数,并能够理解各数的组成。

2. 培养学生对数位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3. 通过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2. 认识数位3. 写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认识数位,写数。

2.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对11-20各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利用教具或图片,展示11-20各数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3.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实物或使用计数器,加深对11-20各数的理解和记忆。

5. 认识数位:教师通过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位,让学生明白个位和十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6. 写数练习:让学生进行写数练习,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提高写数的能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进行总结,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大数的组成和读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写数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写数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写数的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写数能力。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绍兴县富盛镇曙光完小鲁雪芳一、设计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四、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五、重点难点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0根一捆的小棒一捆和10根分散的小棒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10根一捆的小棒一捆和10根分散的小棒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数字卡片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放学时老师拍了一段录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归纳

《11~20各数的认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认识11~20
11~20依次排在10的后面。

从前往后数:11、12、13、14、15、16、17、18、19、20 。

从后往前数:20、19、18、17、16、15、14、13、12、11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小。

知识点二、11~20的读法
11~19的读法:先读“十”,再读几。

11读作:十一。

12读作:十二。

13读作:十三。

14读作:十四。


11~19中每一个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成的。

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合成的。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合成的。

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


20是由2个十合成的,读作:二十。

知识点三、11~20的写法
11~20中的每一个数都有两个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写2。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十三写作:13
十六写作:16
二十写作:20

知识点四、11~20的简单加减法
11~20的加减法与1~10的加减法相同。

两个数相加,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得数叫做和。

两个数相减,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得数叫做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 认读11~20各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 认读11~20各数

1 认读11~20各数
预习指南: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2个十就是20。

11~20各数中,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每两个相邻的数相差1。

读数时先读前面的1,再读后面的数。

温故知新1.复fù习xí0~10各ɡè数shù。

(1)写出已经学过的数字。

(2)说出0~10各数的顺序。

新课
先知
2.教材第74页例1。

前面的1读作( ),后面是几就读( )。

3.教材第74页例2。

11~20各数的顺序依次是(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与13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预习检验4.读dú一yi读dú数shù字zì。

5.回huí答dá下xià面miàn的de问wèn题tí。

(1)19的前面是( ),后面是( )。

(2)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11比13( ),17比14( )。

每日口算8-4-2= 7+3-9= 5+4-7= 2+3+5= 8-6+2= 5+1-6= 7-5+3= 2+5-4=
参考答案
1. 略
2. 10 1
1 1 11 十一 1
2 12 十二 1
3 13
十三 2 20 二十十几
3. 11、12、13、14、15、16、17、18、19、20 大12 14
4. 十三二十十一十七
5. (1)18 20 (2)13 15 (3)小大
每日口算:2 1 2 10 4 0 5 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1~20 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20各数的比较大小。

通过本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数的概念,培养数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

他们在学习1120各数之前,已经学习了110各数的读写方法,对于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关系和比较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以及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11~20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的读法。

然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并让大家一起检查是否正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呈现一个故事,故事中涉及到11~20各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1~20各数的读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1~20各数的读法
6.自我提示:不明白的地方是()。
7.写一写,读一读。
8.回答下面的问题。
(1)19的前面是(),后面是()。
(2)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11比13(),17比14()。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一捆小棒(共10根)和10根分散的小棒、计数器。
知识准备: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参考答案:
111~20各数的读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1~20各数的读法
项目
内容
1.复习0~10的数字。
(1)说出已经学过的数字。
(2)说出0~10数字的顺序。
2.我会填。
3.我会读。
读作:11()12()13()14()15()16()17()18()19()20()
4.我会写出下面各数。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0个一是1个(),我还会读11~20的各数,以及进行11~20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我还知道11~20各数的写法及数位:11~20各数,从()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位,有几个十,十位上就写(),个位上是几就写()。
1.略2.一十11121320
3.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4.1117205.十右十几几6.略
7.142010115(3)小大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67页至第69页的“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学会从11数到20,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字。

二、教学目标1. 学会从11数到20的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读出11至20的数字。

3.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11数到20的方法,以及能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以及如何读出这些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比如小棒或者数字卡片,然后我会问他们:“你们能从我这里拿到第11根小棒吗?”学生会发现他们无法直接拿到,因为他们的计数是从1开始的。

这时,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才能拿到第11根小棒。

2. 数数练习:我会引导学生一起从1数到20,边数边用手指指着每个数字,帮助他们建立数数的习惯。

3. 读数练习:我会逐个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上面的数字。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字,比如13和31,我会特别强调它们的读法。

4. 例题讲解:我会出示一些例题,比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先自己数一数,然后再读出答案。

通过这样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读数的方法。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数数和读数。

比如“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自己数出答案,并且读出来。

6.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数字,然后用这个数字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你的数字比我的大还是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数一数,有多少个星星?答案:15个星星。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读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读法
2.1 10 11 12 13 20
3.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4.1 1 1 7 2 0
5.十右十几几
6.14 20 10 16 11 17
7.1)18 20 2)13 15 3)小大
1 11~20各数的读法
1.复习0~10的数字。
1)说出已经学过数字。
2)说出0~10数字的顺序。
2.我wǒ会huì填tián。
3.我wǒ会huì读dú。
读作:11)12)13)14)15)16)17)18)19)20)
4.我wǒ会huì写xiě出chū下xià面miàn各ɡè数shù。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0个一是1个),我还会读11~20的各数,以及进行11~20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我还知道11~20各数的写法及数位:11~20各数,从)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位,有几个十,十位上就写),个位上是几就写)。
6.写xiě一yi写xiě,读dú一yi读dú。
7.回huí答dá下xià面miàn的de问wèn题tí。
1)19的前面是),后面是)。
2)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11比13 ),17比14 )。
学前
准备
学具:一捆小棒共10根)和10根分散的小棒、计数器。
知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参考答案
1.略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读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绍兴县富盛镇曙光完小鲁雪芳一、设计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四、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五、重点难点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0根一捆的小棒一捆和10根分散的小棒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10根一捆的小棒一捆和10根分散的小棒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数字卡片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放学时老师拍了一段录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略2.一十11121320
3.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4.1117205.十右十几几6.略
7.142010161117
8.(1)1820(2)1315(3)小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1~20各数的读法
项目
内容
1.复习0~10的数字。
(1)说出已经学过的数字。
(2)说出0~10数字的顺序。
2.我会填。
3.我会读。
读作:11()12()13()14()15()16()17()18()19()20()
4.我会写出面各数。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0个一是1个(),我还会读11~20的各数,以及进行11~20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我还知道11~20各数的写法及数位:11~20各数,从()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位,有几个十,十位上就写(),个位上是几就写()。
6.自我提示:不明白的地方是()。
7.写一写,读一读。
8.回答下面的问题。
(1)19的前面是(),后面是()。
(2)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11比13(),17比14()。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一捆小棒(共10根)和10根分散的小棒、计数器。
知识准备: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参考答案:
111~20各数的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