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疾病自然史

合集下载

循证医学证据五类三级

循证医学证据五类三级

循证医学证据五类三级摘要:一、循证医学简介1.定义及特点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二、循证医学证据分类1.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分级方法2.英国国家医疗保健服务部分级方法3.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方法三、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评价1.I级证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II级证据: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3.III级证据: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专家委员会报告四、应用实例及注意事项1.诊断准确性2.疾病自然史和预后3.治疗和危害研究五、总结1.循证医学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2.提高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和应用正文:一、循证医学简介1.定义及特点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

它主张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相结合,以提供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

循证医学的特点如下:(1)强调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2)注重临床实践与科研证据的结合;(3)不断更新和优化治疗方案。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传统医学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

而循证医学则不同,它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二、循证医学证据分类1.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分级方法(1)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2)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3)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4)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5)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2.英国国家医疗保健服务部分级方法这套分级方法主要针对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

2021年自考《卫生与健康》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卫生与健康》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卫生与健康》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A.倡导B.赋权C.协调D. 社会动员2、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体人群B.健康人群C.亚健康人群D.病人3、健康教育活动的特定目标是( )A.进行卫生宣传B.提高卫生保健知识C.建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D.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4、下列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B.健康教育的概念比健康促进更为广泛C.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D.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新阶段5、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是( )A.健康教育包括卫生宣传与健康促进B.卫生宣传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C.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含义相同,健康促进的概念更大D.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一个手段6、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是1934年陈志潜编译的( )A.《健康促进》B.《健康教育学》C.《健康教育原理》D.《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二、填空题1、《渥太华宣言》提出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是:倡导、( )和( )。

2、有专家形象地将健康促进总结为“三点成一面”的理论模式,也就是说健康促进依靠“三条腿站立”,这三条腿就是:政策、( )和( )。

3、健康教育是通过改变( )和建立( )来达到促进健康目的的一门科学。

4、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是( ),手段是传播、教育和( )。

5、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1986年11月在( )召开。

6、第二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1988年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召开,主题是:( )。

7、第三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1991年在瑞典的宋斯瓦尔召开,主题是:( )。

三、名词解释1、健康教育2、健康促进四、简答题1、健康教育的特点?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3、《渥太华宣言》提出的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有哪些?五、论述题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2、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DADBDC二、填空题1、赋权、协调2、教育、服务3、不健康行为、健康行为4、人群、干预5、加拿大渥太华6、健康的公共政策7、建立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三、名词解释1、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动物医学《流行病》练习题

动物医学《流行病》练习题

1.兽医流行病(概念加内涵)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一门学科。

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研究对象是动物群体,主要是畜禽群体,也涉及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研究方法是对群体中的疾病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并做生物学推理;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控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定性调查研究:(1)确定疾病自然史:①疾病生态学②疾病病因因素(2)病因假设的形成及其定性检验定量调查研究:调查,监管和监测,研究,建模风险评估疾病防控3.流行病学应用(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来源:许多已知病因的疾病可以通过对患病动物的表现确诊,或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临床程序确诊。

例如:一组犊牛沙门氏菌诊断相对简单,然而,要确定爆发的原因并使用正确的方法防止复发却很困难,因为购买感染动物或通过污染的饲料都有可能造成沙门氏菌病爆发,所以,只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才能更有效地确定感染来源,真正解决问题。

(2)调查与控制病因未知或知之甚少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观察,有许多疾病在原因被确定之前能够得到控制。

例如,在病原体未被分离鉴定之前,美国学者通过传染病性质的评价实现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根除。

(3)获取疾病生态学和自然史信息:感染传染性病原体的动物可以成为该致病因子的宿主。

宿主和致病因子存在于特定环境的生物群落中,动物与植物有关的所有事实的集合就是疾病的自然史。

相关的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就是生态学。

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传染性致病因子的成活率及其宿主的健康状态。

例如,只有在排水不良的地区,肝片吸虫的感染才更容易发生,因为肝片吸虫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需要在喜潮湿环境的锥实螺体内完成。

(4)制定和监管疾病控制规划:制定在一种动物群体内控制或根除某种疾病规划,必须以群体中疾病数量,发病有关因素,控制疾病所需设施及设计成本和效益为依据。

第三章 疾病的自然史

第三章 疾病的自然史

黄浦江-猪江???
下 一 个 轮 到 哪 儿 ?
4
(二)病原相关名词 1 病原体致病力(pathogenicity):指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内引起
疾病的能力。它包括侵袭力和毒力两个方面。 2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后,突破
其防御机能,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 3 毒力(virulence):是指病原体对特定动物组织、器官等引
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 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等待机体免 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 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切断其中某一 环节即可消灭血吸虫 病
弓形体感染导致母猪流产
3
虫卵→毛蚴→ 椎实螺→尾蚴 (可游泳)→ 水面植物叶结 囊成囊蚴(草 鱼吃植物)→ 十二指肠脱囊 成幼虫→穿透 肠壁进入腹腔 →侵入肝脏甚 至进入右心室 和肺部进入大 循环→肝片吸 虫
肝片吸虫生活史
12 污染物:病原体的非生命携带者称为污染物,如污染的饲 料、饮水、地面及器具等 。
三要素 (三联因素)
Environment
Model of Disease
Agent
Host
宿主
失衡 疾病
病因
环境
健康
宿主
病因
环境
疾病
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
社会环境 遗传内核
宿主
社会环境 宿主
生物环境
失衡 疾病
物理、化学环境
生物环境
健康
遗传内核 物理、化学环境 疾病

第三章疾病的自然史

第三章疾病的自然史

直接和间接传播
(二)、与感染传播有联系的因素
1.宿主特征 (1) 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有性繁殖的宿主称为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如狗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蚊是疟原虫的终宿主。 ◎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无性繁殖阶段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例如椎实螺是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 (2) 主要宿主和次要宿主 在感染地的流行区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称
二、动物群体的分布及大小调节
1.动物群体的分布决定于植物的分布。在一个生物区内,
动物群体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群体生长增殖到一定大小 程度时,繁殖率等于死亡率。
2.动物群体数量增加的内部动力常受到来自环境质量的制 约。恶劣的气候,捕食者和栖居地范围的自然限制也妨碍动物
群体数量的增加。拥挤造成应激,引起疾病迅速传播 。
②流行病学干预也可影响自然免疫产生的时间。其他肠
道病毒的干预会推迟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力的产生。
第二节 感染的传播和维持
一、水平传播 ❖ 水平传播的种类 ❖ 与感染传播有联系的因素 ❖ 传播途径 二、垂直传播 ❖ 垂直传播的类型和方法 ❖ 免疫学状态和垂直传播 三、感染的维持 ❖ 传染性病原体对不利因素的抵抗 ❖ 感染维持的方法
3.动物的分布、栖居地限制和宿主的其他行为活动都影响 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如狂犬病在狐中的流行。(见后图)
三、食物链对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1.在一个生物区内,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食物 链的关系。绿色植物是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
2. 人和动物的很多疾病是通过食物链传播的,食物链对疾 病的传播有很大的意义 。细粒棘球绦虫,绵羊是中间宿主,
5.小生境(niche):是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中所处的功能位置, 即它所起的作用。例如宿主或寄生物,捕食者或被捕食者。 根据生物竞争排斥的原理,如果有一种以上的动物或寄生物 占领基本相同的小生境,则强者可以占优势或取代弱者。例 如无乳链球菌在某些乳牛的乳房中可以占据明确的小生境, 由于抗生素治疗,该细菌从其小生境上消失,造成的空缺可 以为对该抗生素不敏感的其他细菌占领。

疾病自然史及三段五级预防

疾病自然史及三段五级预防

中風盛行率
8 7.9
7
6
5
4
3
1.7
2
1
0.1
0 stroke
Data from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in Taiwan, 2001
20-39year 40-64year 65+year
高血壓盛行率
50
40
40.5
30
20-39year
17.1 20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疾病自然史與三段五級預防
老人的身心變化與常見疾病:
• 持續性、進行性的變化。 • 存在極大的個人差異性。 • 多重因素影響。
一、身體組成:
• 非脂肪結構(主要是蛋白質和水)減少。 • 脂肪所佔百分比增加。
身體組成的變化
25歲
脂肪
蛋白質
骨質
水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5歲
二、基礎代謝:
• 隨年齡的增長而減低,約每十年減低2%, • 對熱量的需求約為年輕人的70%。
40-64year 65+year
10
1.9
0 Data from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in Taiwan, 2001
五、消化系統:
• 牙齒:牙齒因蛀牙及牙周病會發生掉牙。 • 舌:味覺在74歲到80歲時降低80%。 • 胃:
– 胃細胞萎縮, – 胃酸的分泌量及酸度均減少,影響吸收。
• 腸:
– 小腸、大腸張力減少,運動性較低, 飲食失調,造成便秘;
– 易發生憩室及痔瘡。
六、內分泌系統
• 卵巢:停經後心臟冠狀動脈硬化及骨質疏鬆 有明顯增加。

流行病学复习题(含答案)

流行病学复习题(含答案)

流行病学复习题(含答案)名词解释答案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

(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10、预调查:为评价开展大规模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预先在一小范围内用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试验的一种调查研究。

1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12、人群免疫性: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衡量,人群中有免疫力的人数多,则人群免疫性性高,反之则低;一般情况下,人群免疫性是以人群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

13、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病因、以及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的科学。

他着重研究疾病发生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作用的后果和控制的方法。

14、移民流行病学:它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和移民原居地人群三者地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疾病的预后研究

疾病的预后研究

• • • • • • • •
表2 甲疗法组的生存率及其标准误 序号i(1) 时间ti(2) 死亡数di(3) 期初例数ni(4) 生存概率pi(5) 生存率S(ti)(6) 标准误SE[S(ti)](7)
– 2.生存率的区间估计
• • • SE[S(ti)]= 0.08667 总体生存率(1-a)可信区间为: S(ti)±u x SE[S(ti)]
2. 治愈率(cure rate) 指患某病的治愈的患者人数占该病接受治 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3. 缓解率 指进行某种治疗后,进入疾病临床消失期 的病例数占总治疗例数的百分比。
• 4、复发率: • 疾病经过一定的缓解或痊愈后又重复发 作的患者数占观察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 5、残疾率(disability rate) : • 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实际存在 的残疾人数所占的比例。
• 3.生存曲线及中位生存期
• (1).生存曲线: • 根据以上计算出的不同时点生存率,
可以将随访时间作横坐标,生存率作纵坐 标将各个时间点生存率连接在一起绘制生 存曲线。
• (2)中位生存期:表示仅当50%个体尚
存活的时间。 • 1)图示法: • 从纵轴生存率0.5处划一条对横轴的平行 线与生存率相交,然后自交点划垂线与横 轴相交,此交点即为中位生存时间。
• (四)影响因素的研究——(COX比例风 险回归模型)
• • • • • •
式中Pe、Pc为试验组,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Qe、Qc分别为试验组、 对照组 标本含量构成比(Qe+Qc=1) 各组标本含量:ne=nQe nc=nQc uα、uβ 查u值表:P=Qe· Pe+Qc· Pc
• 例如:某医师欲比较两种早期乳腺癌疗法 的治疗效果,已知旧疗法5年生存率为 52.5%,新疗法5年生存率拟为72.5%,当 a=0.05, B=0.1时要观察多大的标本含量。

研究疾病自然史的意义

研究疾病自然史的意义

研究疾病自然史的意义疾病自然史是指疾病在未经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到发展的自然过程。

研究疾病自然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理解疾病发展过程通过研究疾病自然史,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包括疾病的起始、进展、转归等阶段。

这种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发现疾病前兆研究疾病自然史有助于发现疾病的前兆或早期表现。

了解疾病前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干预疾病,从而降低疾病的危害。

例如,通过研究癌症的自然史,可以发现癌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3.评估治疗效果研究疾病自然史可以为我们提供评估治疗效果的基准。

通过对治疗前后疾病自然史的了解,我们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的好坏,为治疗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4.优化治疗方案通过研究疾病自然史,我们可以发现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和最佳治疗方案。

这种了解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提高患者生存率对疾病自然史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对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我们可以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6.预测疾病转归通过研究疾病自然史,我们可以预测疾病的转归或预后。

了解疾病的转归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这种了解也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预期和康复计划。

7.预防和控制疾病对疾病自然史的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通过对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和前兆的了解,我们可以制定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

同时,这种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制定更为精准的疾病控制策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名词并说明用途流行病学Secondary attack rate Endemic Outbreak Sporadic Epidemic 患病率Attack rate 长期变异描述流行病学生态学研究SMR Cohort study Exposure 发病密度PAR AR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Biomarkers PYLL 抽样调查分层分析Nest case-control study Matching Overmatching Selection bias Confounding bias Bias Odds ratio confounding Screening validity Sensitivity 可靠性Youden’s index信度阳性预测值流行病学数学模型cause of disease p risk factor 流行病学实验干预实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保护率安慰剂盲法双盲二级预防Risk factor 传播途径传染源疫源地国境卫生检疫计划免疫垂直传播Surveillance of disease二、填空题1.病例对照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为和。

2.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和。

3.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是、、。

4.消灭疫源地的条件有、、。

5.定群研究的特点是、、和。

6.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和。

7.常见偏倚的种类有、和。

8.疾病年龄分析的两种方法是:和。

9.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和三种。

10.定群(队列)研究的种类有、和三种。

1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和。

12.垂直传播的方式有、和。

1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和。

14.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常用指标为和。

15.计划免疫接种及其效果评从、、四个方面进行。

16.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7.评价筛检试验应从、和等方面进行。

18.我国进行国境检疫的传染病有、。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流行病学:指争论疾病〔包括损害〕和安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掌握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安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流行病学)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从理论上争论疾病发生、进展和转归的规律。

3.暴露:争论对象接触过某种欲争论的物质、具备某种待争论的状态或特征。

4.个体疾病的自然史:疾病在个体中由临床前期、临床期和临床后期的自然发生进展过程。

5.疾病的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6.发病率:指肯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病例消灭的频率。

7.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肯定人群中某病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8.死亡率:指某人群在肯定期间内,死于全部缘由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9.病死率:表示肯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10.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消灭,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11.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2.爆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临床病症相像的病人。

13.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

14.地方病: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常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

15.长期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16.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17.描述性争论: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别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安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争论供给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

流行病学简答题

流行病学简答题

流行病学简答题1. 流行病学的用途(领域)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流行病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预防疾病,具体体现在疾病的三级预防思想及其实践中,并首先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中取得突破2)疾病的监测;疾病的检测是观测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很好的措施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这是为了达到预防疾控的目的而必须进行的工作4)疾病的自然史;该应用是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5)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涉及到预防疾病效果的最终判断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3.流行病学三个层次,三个阶段,三个基本方法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2.第二阶段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与原因,3.第三阶段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找出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4. 流行病学的特征:①群体特征;②对比的特征;③社会心理的特征;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

5.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区别和联系发病率(incidenc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以观察时间内的新发病例数作为发病率计算公式的分子。

分母是在观察期内有可能发生该观察疾病的人,对那些因已患病二在观察期内不可能在成为新发病例者不应作分母。

通过发病率比较,可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病因一宿,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止措施的效果患病率(现患率)(prevalence):是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计算患病率是以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之和为分子,愤怒为观察期内的调查人口数。

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疾病的自然史疾病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疾病自然史

一、常用设计方案
1.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一、常用设计方案
2.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al study)
一、常用设计方案
3.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二、实施要点
1. 提出研究问题 2. 确定研究设计类型 3. 确定研究对象 4. 确定样本含量 5. 资料收集 6. 数据处理分析
• 研究意义: – 克服凭临床经验判断预后的局限性; – 了解疾病自然史、病程和危害程度,帮助医生做出治疗决策; – 可以进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研究; – 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改善并干预疾病的结局。
一、疾病预后
• 疾病预后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疾病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定性) 什么时间会发生?(定时) 不同时间发生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 哪些标志物或事件能预测疾病的结局?(预测) 疾病的转归受哪些因素影响 ?(预后因素)
主要内容
概述 预后研究设计与实施 预后评估常用指标 生存分析
一、生存分析的概述
•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是指同时分析暴露因素对结局发 生的风险及其发生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 生存曲线(survival curve):以随访 时间为横座标,以生存例数/生存 率为纵座标绘制的折线或曲线。
• 患者病情
– 同种疾病,病情有轻重之分。病情不同,预后也各异。
三、预后因素
• 医疗干预效果
– 医疗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干预的质量。
• 诊断治疗情况 • 社会、家庭因素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体系,家庭关 系等都会影响疾病的预后。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预防医学概念: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2.预防医学特点:a针对人群或特定群体b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c注重基本预防,先投入后有效。

3.健康:○1定义:a完整的体魄b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c良好的心理状态d较强的适应能力e较高的工作效率和○2资源:a和平b适当的经济资质c食物和住所d可持续利用的物质资源e稳定的生态环境○3决定因素:a适当的社会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个人因素d卫生服务4.医学模式:○1概念: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科技水平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它的核心是医学观。

○2经历:a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模式c生物医学模式d机械论医学模式e社会生态学模式f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5.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的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生命。

6.疾病谱与疾病的“冰山现象”○1虽然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自然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表现式。

○2我们将疾病所有的表现形式,即疾病从亚临床或先兆表现到临床表现和结局所呈现的所有表现形式称为疾病谱。

○3每一个病人在不同疾病阶段表现为疾病的一种形式○4所谓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冰山现象”是指在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所有表现形式的很少一部分,犹如海水中的冰山,大部分淹没在水面以下,但当水温升高时,就会大部分暴露出水面。

○5在正常情况下,人机体的异常部分仅占少部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表现出疾病来。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二)疾病的监测。

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疾病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

(二)对比的特征。

(三)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四)社会心理的特征。

(五)预防的特征。

(六)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应用:1反应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描述疾病的分布3反应了病因因素的变化4 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6前瞻性的研究(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单位是日、周、旬、月(三)续发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 (第一例除去)应用: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2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调高降低: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

疾病自然史研究指导原则

疾病自然史研究指导原则

疾病自然史研究指导原则摘要:一、引言1.疾病自然史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2.研究目的和意义二、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2.研究对象和样本3.数据收集和分析三、研究内容1.疾病自然史的发展过程2.疾病的影响因素3.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四、研究进展和成果1.疾病自然史研究的发展趋势2.取得的显著成果五、未来展望和挑战1.疾病自然史研究的未来方向2.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六、结论1.研究总结2.对疾病自然史研究的启示和建议正文: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疾病自然史研究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自然史研究是指对疾病在自然状态下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

它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探索疾病防治策略以及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疾病自然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进展和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疾病自然史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疾病自然史研究起源于古代医学,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意识到疾病自然史对于疾病认识的重要性。

研究疾病自然史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疾病自然史研究在医疗政策制定、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优化等方面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疾病自然史研究通常采用前瞻性、回顾性或队列研究等设计方法。

研究设计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疾病特点进行合理选择,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研究对象和样本研究对象通常包括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追溯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3.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是疾病自然史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需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收集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通常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用于揭示疾病自然史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规律。

三、研究内容1.疾病自然史的发展过程研究疾病自然史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疾病的病程、病情演变和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生态学界面(ecological interface):两个 生态学界面( interface):两个 结合部称为生态学界面。 生态系的结合部 生态系的结合部称为生态学界面。 传染病可越过生态学界面传播。例如人的黄 传染病可越过生态学界面传播。例如人的黄 热病,伊蚊是其传播媒介。 热病,伊蚊是其传播媒介。 6、生态学嵌合体(ecological mosaics ):一 、生态学嵌合体(ecological 个生态系散布在另一个生态系中称为生态 学嵌合体。 例如在森林中砍伐或焚烧部分树木,垦植农 田,建立居民点和农场,即构成生态学嵌 合体。这时有些疾病可从野生动物传给人 合体。这时有些疾病可从野生动物传给人 和家畜。 和家畜。
4、生态学极期(ecological climax): 生态学极期( climax): 当一个生态系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达 到一种稳定平衡的关系时,就称为生态学 到一种稳定平衡的关系时,就称为生态学 极期。 如果存在感染 如果存在感染,而且感染是处于稳定平衡 感染,而且感染是处于稳定平衡 状态,则通常为地方流行性。宿主和寄生 状态,则通常为地方流行性。宿主和寄生 物之间的平衡通常也导致不明显感染。平 物之间的平衡通常也导致不明显感染。平 衡的破坏即产生流行。
动物的分布、 动物的分布、栖居 地限制和宿主的其 他行为活动都影响 他行为活动都影响 传染性病原体的传 播。狂犬病在狐中 的流行就是一例。 图3说明不同的行为 方式是如何影响狂 犬病毒在动物间的 存活和传播的。 在冬天,由于北方 狐的食物来源减少, 为了找吃的,感染 可侵入较南方的区 域,从而把狂犬病 带到新的栖息地。
(二)与感染传播有联系的因素 宿主、 宿主、媒介和病原体的特征以及有效接触是与感染 传播有联系的主要因素。 传播有联系的主要因素。 1.宿主特征 病原体通常能在宿主体内复制、发育 和排出。根据宿主在病原体生物史中所起的作用, 可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型。 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有性繁殖 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有性繁殖 的宿主称为终宿主(definitive host)。例如狗是细粒 的宿主称为终宿主(definitive host)。例如狗是细粒 棘球绦虫的终宿主,蚊是疟原虫的终宿主。病原体 棘球绦虫的终宿主,蚊是疟原虫的终宿主。病原体 在其中经历无性繁殖阶段 无性繁殖阶段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在其中经历无性繁殖阶段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intermediate host )。例如椎实螺是肝片形吸虫的 )。例如椎实螺是肝片形吸虫的 中间宿主。
蠕虫新立克氏体(Neorickettsia helminthoeca)的生活史。 蠕虫新立克氏体(Neorickettsia helminthoeca)的生活史。 此微生物引起狗和狐发热性疾病。该病称为畦鱼中毒病, 因为狗发病由吃鱿鱼引起。 该病原体的生活史说明了一种寄生性食物链。 该病原体的生活史说明了一种寄生性食物链。
第三章 疾病自然史
疾病的生态学 疾病的病因因素
疾病的分布
感染的传播和 维持的机理
第一节: 第一节: 疾病的生态学原理
引子: 引子: 研究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分布,需了解宿主、致病因子和 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关系支配了疾病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例,气候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宿主和 传染性病原体的存活,也影响媒介昆虫的分布。 植物的种类影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可利用性,因此与动 物中这些化学物质过多,缺乏或不平衡有联系。 例如白三叶草吸收的硒很微量,而棕顶草(Agrostis tennis) 例如白三叶草吸收的硒很微量,而棕顶草(Agrostis tennis) 则吸收大量的硒,牧地上前者占优势时动物可能患硒缺乏, 后者占优势时动物可能患硒中毒。
3、流行病学干预意义 1)影响疾病的发生: 影响疾病的发生: 由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流行,可抑制其他相似 病原体引起的流行。这一现象可用于疾病 病原体引起的流行。这一现象可用于疾病 控制。 控制。 方定一等用不致病的埃希氏大肠菌NY10菌 方定一等用不致病的埃希氏大肠菌NY10菌 株接种初生仔猪,成功地阻止产肠毒素性 埃希氏大肠杆菌随后建立感染和致病。原 因是其占据小生境 因是其占据小生境阻断病原菌的生存。 小生境阻断病原菌的生存。
五、景观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landscape epidemiology)
1、定义: 研究疾病与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关系称为景 定义: 观流行病学,又称医学生态学(medical ecology)、 观流行病学,又称医学生态学(medical ecology)、 水平流行病学(horizontal epidemiology)和医学地 水平流行病学(horizontal epidemiology)和医学地 理学。 2、研究内容(定性), 是研究影响疾病发生和维持 研究内容(定性) 的生态学因素,在传染病的情况下还研究影响疾病 的生态学因素,在传染病的情况下还研究影响疾病 传播的生态学因素。 传播的生态学因素。 如果疾病是媒介传播的,则比其他的传染病有更精 确的地理界限。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必须满足脊椎 确的地理界限。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必须满足脊椎 动物宿主和节肢动物媒介两者的要求。 动物宿主和染的传播与维持
掌握传染性病原体存活和传播的生态学条件、感 染传播和维持的方式等生活史知识,对选择有效 的防制方法是十分必需的。
感染的传播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 水平传播是从动物群体的一部分传播到另一部分, 例如流感从一匹马传播到同厩的另一匹马。 垂直传播是通过在子宫中或卵子阶段感染胚胎或 胎儿,将感染传给下一代。
主要宿主和次要宿主 在感染地的流行区 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称为主要宿主( 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称为主要宿主( primary host ),又称自然宿主(natural host)。例如 ),又称自然宿主(natural host)。例如 犬是犬瘟热病毒的主要宿主。有时也把它 称做维持宿主。 在主要宿主以外参与病原体生活史的其他动 物称为次要宿主(secondary 物称为次要宿主(secondary host) 。
一、水平传播
(一)水平传播的种类:直接和间接两种。 水平传播的种类:直接和间接两种。 1.直接传播:是易感宿主通过与感染动物的物理接 触或与感染宿主的传染性排出物接触而引起的传播。 例如,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牛与易感牛发生物理接 触可以引起直接传播。 2.间接传播:涉及中介载体(媒介),将感染从感 .间接传播:涉及中介载体 媒介), 涉及中介载体( ),将感染从感 染宿主传播给易感宿主。间接传播涉及到一个不同 于原来感染动物的种,因此传染性病原体的生活史 可能是复杂的,有几种不同的宿主。传染性病原体 的风源传播常越过远距离,也被认为是间接传播。
7、小生境(niche): 在生态学极期中,生物群落的每一种 、小生境(niche): 生物对其竞争者、敌人和食物而言,都占据一适当而明确 的位置,即小生境。 它是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中所处的功能位置 它是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中所处的功能位置,即它所起的 功能位置,即它所起的 作用,例如宿主或寄生物,捕食者或被捕食者。 根据生物竞争排斥的原理,如有一种以上的动物或寄生物 占领基本相同的小生境,则强者可以占优势或取代弱者。 例如无乳链球菌在某些乳牛的乳房中可以占据明确的小生 境,由于抗生素治疗,该细菌从其小生境上消失,造成的 空缺可以为对该抗生素不敏感的其他细菌占领。 8、生物区(biome ):是指由气候决定的以稳定的特定生物 、生物区(biome ):是指由气候决定 气候决定的以稳定 稳定的特定生物 大地理区域。 群落为特征的大地理区域 群落为特征的大地理区域。 例如,热带雨林带,美国南方大草原,西伯利亚冻土带等。
三、食物链对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在一个生物区内,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 食物链的关系,即围绕着食物所发生的联系。 在动物群落里,由食物链把动物连结在一起的复杂 在动物群落里,由食物链把动物连结在一起的复杂 系统。如: 北极狐! 系统。如 北极狐! 食物链对疾病的传播有很大的意义,人和动物的 食物链对疾病的传播有很大的意义, 很多疾病是通过食物链传播的: 很多疾病是通过食物链传播的:动物的食物链可 以决定它是哪些传染性病原体的宿主, 以决定它是哪些传染性病原体的宿主,对哪些食 物中毒毒素有暴露危险。 物中毒毒素有暴露危险。 蠕虫病有的有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蠕虫病有的有终宿主和中间宿主,通过食物链传 例如细粒棘球绦虫,绵年是中间宿主, 播。例如细粒棘球绦虫,绵年是中间宿主,狗是 终宿主。当狗吃绵羊的内脏时, 终宿主。当狗吃绵羊的内脏时,中间宿主的肝和 肺中的囊泡就传递至狗。因此, 肺中的囊泡就传递至狗。因此,未煮熟的绵羊内 脏不应喂狗。 脏不应喂狗。
四、小生境与疾病的关系
1、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竞争,竞争双方可以同 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竞争,竞争双方可以同 时存在,也可能一方消灭另一方,占据某 确定的小生境 确定的小生境。 小生境。
例如虱是宿主种特异的,猪虱不侵袭狗和 人,反过来人和狗的虱也不侵袭猪,它们 是各有其小生境,这时没有竞争。
2、流行病学干预(epidemio-logical 流行病学干预(epidemiointerference): interference): 在人,一种腺病毒感染可阻止另一种腺病毒 感染,尽管第二种腺病毒在周围群落中是 常见的。这是因为第一种腺病毒占据了该 小生境(下呼吸道),其他的病原体不能 再填充进去。这种现象称为流行病学干预 再填充进去。这种现象称为流行病学干预。 流行病学干预。 同样,对于实验动物和家畜来说,一个血清 群的刚果锥虫感染可以延缓另一血清群在 同一动物建立感染。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基本概念: 1、生态学(ecology): 研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 生态学(ecology): 习性和栖居地关系的学科。 2、生态系(ecosystem):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生态系(ecosystem) 相互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的总体,称为生物群落(biocenosis , biotic 的总体,称为生物群落(biocenosis community )。 )。 生态系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 部分组成。 病原体及其宿主都是同一生态系的组成部分。 病原体及其宿主都是同一生态系的组成部分。 3、群落生境(biotope ):为生物群落提供均匀恒定 、群落生境(biotope 条件的最小空间单元。它描述生物群落的物理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