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资料:《信天游》创作背景及背景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2)自然因素
课后小记
备课时间
2021.2.11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 题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




学问与技能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依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推断
老师归纳总结。
老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争辩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养分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养分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同学结合图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峻了,这里会消灭怎样的情形?(假如水土流失连续进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活动一】争辩:山西人为什么爱食醋? 明确 高原干燥,食醋可以降火润肺。
【板书】区域进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首先,让同学读图8-72和8-73,生疏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阅历。
老师引导同学得出结论:
(一)实行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为使同学对这一问题生疏得更深刻,让同学活动 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缘由的争辩”,发 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总结。挂念同学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峻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进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 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及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关心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解决途径。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发展现状及问题,居民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节,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探索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民生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民生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民生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民生的意识。

4.案例分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实例,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探讨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_17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_17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_17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

2、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

3、了解黄土高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特点。

教学方法:教授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们说相聚即是缘分,应该倍加珍惜,所以在以下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希望大家首先是快乐的,保持心情愉悦,再次,如果能在课堂之中多一些参与,多一些交流,那会更好,最后,如果在40分钟过后,大家每一个人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得,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那么接下来,开始我们的课程,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二个课题:外星人回乡记和地球形状和经纬网,请问大家喜欢听哪一个课题?(学生笑答:外星人回乡记!)。

好,我们就讲外星人回乡记。

所谓外“星”人,其实就是指本人,大家看我像外星人吗?其实这外星人是通假字,是外省人的意思,而“省”又读反省的“省”,故说我自己是外星人也。

首先请大家猜一猜,我是哪个省的人?(学生议论纷纷,有个男生说是江苏人,也有说陕西人的)。

那就给大家一个提示:我省和宁夏是邻省,请问我们宁夏有哪几个邻居省?(学生们居然不能顺利回答,启发得到陕西邻省)。

那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家乡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位于黄土高原之上。

(学生答陕西省)好,关于外星人的话题就到这,正式开始我的回乡记。

我是1997年的春天来到我们塞上江南——宁夏的,屈指算算已经17个年头了,在这期间一直想回家乡看看,但总不得机会。

心里一直惦记着,就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来临前夕,决定回陕西,好,决定要回了,那么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呢?心想汽车、火车都坐过了,要不坐坐飞机吧,有人说过,在某一个高度之上,就没有风雨云层,王安石也曾说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也想体会下在云层之上的感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内容包括: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本节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区域发展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实地考察:如有需要,提前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但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以及黄土高原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措施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以及黄土高原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色与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及其发展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及其发展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对该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民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探讨解决途径。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发展等问题。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教材、资料,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3.案例:搜集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黄土高原的特点、区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和分析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关注区域发展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规律和居民生活的改善途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现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发展规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现状和改善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 居民生活变化:城市化、非农业就业增加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今天我在教授《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章节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力求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区域发展、居民生活等内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讲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高原和山地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入更多形象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地形特点。
例题4: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和变化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解答: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包括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居住窑洞、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发生了变化。例如,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迁往城市居住,从事非农业生产。同时,科技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得当地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三、教学内容
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 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和变化
5. 黄土高原居民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2. 讲解:
-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 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下册 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掌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掌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难点: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黄土高原相关地图,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准备生态环境治理案例资料,供学生分析讨论。

4.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8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8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了解居民生活的改善措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关系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掌握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和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改善措施的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措施。

5.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黄土高原地区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兴趣浓厚。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有限,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区域特点和发展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学生能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地理环境,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兴趣和关注。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特殊性。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题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时1使用人李彩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能力目标: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情感目标:3、了解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重点难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内容师生随笔感悟新知:(一)读图,对照课本99—100页,填写下列内容,尝试识记目标一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1、地区方位: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2、半球位置: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3、相对位置:北临高原、西临高原、东临平原、南临秦岭。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1)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以内:以南、以北、以东、以西,(2)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包括、和、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以学生比较感官的图片导入,引起兴趣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

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三、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黄土高原以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四、黄土高原的土质特征黄土结构,较多。

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地貌形态地表特征:地面形态:等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气候,所以地表缺乏保护,加上土质,裂隙较多,在降水集中的夏季,暴雨多,地表容易遭受侵蚀。

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二)总结上述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二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2、讨论和回忆:水土流失的危害(需要想象和回忆旧知识)(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不利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水平低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五节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坡》导入
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65、8-66、8-67、8-68
①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气候的特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课堂活动3、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72、8-73
黄土高原的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变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5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2课时课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5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2课时课件

阅读: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 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 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 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 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 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
传统窑洞 陕北新窑洞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特点。
生产方面



农业:半农半牧

工业:落后
经济:发展缓慢
生活方面
食:面食、杂粮、咸菜辣椒 住:窑洞,居住条件差 行:马车、驴车,内外联系 不便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3)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示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窑洞 。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 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 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 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陕西黄陵县苹果喜获丰收 中国柿乡——富平柿子
火电厂
电网输出
液化气输出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二课时
民歌中的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资料
《信天游》创作背景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它便是陕北民歌。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信天游》歌词
正月格里正月正,
正月(那个)十五挂上红灯,
红灯(那个)挂在哎大来门外,
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
哎哟哎哎哟哎,哎来哎咳哟!
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
六月格里二十三,
五哥(那个)放羊在草滩,
身披(那个)蓑衣他手里拿着伞,
怀来中又抱着(那个)放羊的铲.
九月格里秋风凉,
五哥(那个)放羊没有衣裳,
小妹妹我有件哎小来袄袄,
改来一改领(那个)口,你里边儿穿上.
十一月三九天,
五哥放羊真是可怜,
刮风(那个)下雪哎常在外,
日那落西(那个)山他才回来.
十二月一年满,
五歌那算他转回家园,
有朝(那个)一日哎天来睁眼,
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
哎哟(那个)哎哟哎,哎来哎咳哟! 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