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秒表时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包括计时电路、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
3. 学生了解电子秒表中涉及的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并掌握其作用及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rotel或其他电路设计软件绘制电子秒表的原理图和PCB 图。
2. 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正确搭建和调试电子秒表电路,实现计时、清零、启动等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自信心。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秒表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秒表基本原理:- 计时电路原理,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组成部分;- 控制电路原理,包括启动、停止、清零等功能实现;- 显示电路原理,涉及LED数码管、LCD显示屏等显示器件。
2. 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 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基本元器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集成电路、门电路等在电子秒表中的应用;- 电池、电源模块为电子秒表提供稳定电源。
3. 实践操作与电路设计:- 使用protel软件绘制电子秒表原理图和PCB图;- 根据原理图,搭建和调试电子秒表电路,实现计时、清零、启动等功能;-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电路设计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电子秒表基本原理学习,了解各部分电路功能;- 第二周:电子元器件学习,掌握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三周:实践操作,绘制原理图、PCB图,搭建电路;- 第四周:电路调试与优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51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51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计时功能的工作机制。
2. 学生掌握51单片机的编程基础,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3. 学生了解电子秒表中涉及到的电子元器件,如晶振、电容、按键等,并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51电子秒表的硬件电路搭建。
2. 学生能够编写程序,实现电子秒表的启动、停止、清零及计时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电子秒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养成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但编程能力可能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的设计与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秒表原理:介绍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分析计时功能的实现过程,探讨51单片机在电子秒表中的应用。
2. 硬件电路设计:学习51单片机的基本电路,掌握晶振、电容、按键等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会搭建电子秒表的硬件电路。
3. 软件编程:学习C语言编程基础,掌握51单片机的编程技巧,编写电子秒表的程序,实现启动、停止、清零及计时功能。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硬件电路搭建,编程调试,实际操作电子秒表,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电子秒表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秒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计时器的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元件和电路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的电子秒表。
3. 学生能够解释电子秒表中涉及的时间单位,如秒、分、时,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完成电子秒表的电路设计和组装。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能够准确使用工具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
3. 学生能够通过编写简单程序或使用相关软件,实现对电子秒表的编程和功能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和创新实践的热爱,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耐心、细心和责任感,认识到精确计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电子计时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技巧。
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估的指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秒表原理介绍:讲解计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振荡器、计数器、时钟脉冲等,关联课本第三章关于数字电路的内容。
2. 电子元件认知:学习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并了解它们在电子秒表中的作用,对应课本第二章电子元件的知识点。
3. 电路设计与搭建:根据电子秒表的功能需求,设计电路图,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进行电路搭建,结合课本第四章的电路设计原理。
4. 程序编写与调试:学习编写简单的程序或使用相关软件,实现对电子秒表的编程和功能调试,关联课本第五章关于微控制器的基础知识。
电子钟课程设计秒

电子钟课程设计秒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钟的组成结构,掌握秒的概念及其在电子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分析电子钟秒功能的电路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电子钟秒针的运动速度。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钟秒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元件的连接和调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钟秒的设计,培养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钟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电子钟秒的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以下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1. 电子钟基础知识:介绍电子钟的组成结构,重点讲解秒的功能和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电子时钟的基本组成”2. 电子元件及电路原理:分析电子钟秒功能的电路原理,认识常用电子元件。
- 教材章节: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及其特性”;第三章第一节“基本电路原理”3. 电子钟秒表设计:讲解电子钟秒表的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子时钟秒表设计”4. 制作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电子钟秒表,并进行调试。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时钟的制作与调试”5. 数学知识应用:计算电子钟秒针的运动速度,巩固数学知识。
- 教材章节:附录“电子时钟运动速度的计算”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子钟基础知识,介绍秒的功能和作用。
99秒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99秒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其计时、停止、复位等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简单的时间测量,并准确读取时间数据。
3. 学生了解电子秒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子秒表,完成设定时间、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和复位等基本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实际时间的测量,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 学生能够通过电子秒表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秒表产生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以实践性、趣味性和应用性为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时间观念。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秒表基础知识:- 电子秒表的原理与结构- 电子秒表的种类及功能- 电子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2. 实践操作:- 电子秒表的实操演示与练习- 测量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时间- 小组合作完成99秒计时挑战任务3. 应用与拓展:- 电子秒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探讨电子秒表的发展趋势及新型秒表的特点- 学生分享电子秒表的使用心得,提高时间管理意识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参照教材相关章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秒表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与应用环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电子秒表的原理、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对电子秒表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60s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60s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计时功能的操作方法。
2. 学生能描述电子秒表的时间单位换算关系,包括时、分、秒的转换。
3. 学生了解电子秒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子秒表,进行准确的时间测量和记录。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物体自由下落的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时间精确测量的重视,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尊重与协助。
3.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学科的实验操作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特点:初中生好奇心强,动手欲望高,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需注重操作性与实用性,通过直观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秒表的内部结构,包括计时芯片、显示屏、按钮等组成部分,以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物理》初中版第八章第三节“时间及其测量”。
2. 电子秒表的操作方法:详细讲解电子秒表的启动、停止、复位等功能键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时间测量和记录。
教材章节:《物理》初中版第八章第四节“电子秒表的使用”。
3. 时间单位换算:介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教材章节:《物理》初中版第八章第二节“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子秒表的实践操作,包括测量物体自由下落时间、计算平均速度等实验。
教材章节:《物理》初中版第八章实验部分。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c51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c51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C51单片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其编程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包括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电子秒表中的中断处理、定时器/计数器等硬件资源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C51单片机程序,实现电子秒表的计时功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开发板、编译器等工具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
3. 学生能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完成电子秒表的搭建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制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C51单片机编程和电子秒表制作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逐一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 C51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C51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环境。
- 中断处理和定时器/计数器:讲解中断的概念、中断处理过程,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 电子秒表原理:阐述电子秒表的计时原理、功能模块及其相互关系。
2. 实践部分:- C51编程实践:指导学生使用C语言编写电子秒表程序,掌握程序结构、函数调用等。
- 硬件搭建与调试:学生动手搭建电子秒表电路,学习电路连接、元件识别等,并进行程序下载和调试。
- 综合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具有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的电子秒表项目。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C51单片机基础知识学习,介绍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 第二课时:中断处理和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学习,结合教材实例进行讲解。
电子手表秒表课程设计

电子手表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手表秒表的基本功能与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手表秒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步骤;3. 学生能够了解电子手表秒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子手表秒表,进行简单的计时和计次任务;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手表秒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运动时间、制作简单的计时器等;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手表秒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 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子手表秒表的使用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辅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手表秒表基础知识:介绍电子手表秒表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功能特点及分类。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电子手表秒表概述》2. 电子手表秒表操作方法:详细讲解电子手表秒表的按键功能、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电子手表秒表操作方法》3. 电子手表秒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介绍电子手表秒表在运动计时、实验测量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子手表秒表的运用》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子手表秒表的实践操作,包括基本功能的使用、简单计时和计次任务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子手表秒表实践操作》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手表秒表的创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电子秒表的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秒表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计时器的功能及其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子秒表的电路工作原理,包括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关键电路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解释电子秒表中时间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并进行模拟组装。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电子秒表的调试和故障排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对电子秒表进行性能测试,并做出准确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通过团队合作设计电子秒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设计制作电子秒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假设学生为初中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原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电子秒表基础知识:介绍电子秒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涉及课本第三章“计时器原理”相关内容。
2. 电路设计与分析:讲解电子秒表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关键部分的设计,参照课本第四章“数字电路设计基础”。
3. 元器件选择与使用: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晶体振荡器、集成电路、显示屏等,对应课本第五章“常用元器件”。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秒表的组装、调试与测试,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课本第六章“电子制作实践”。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工作流程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计时器的种类,掌握电子计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使用,如集成电路、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电子秒表的能力,提高焊接技术。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数据测量、分析、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电子元件和电路有一定了解,喜欢动手实践,但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秒表原理及其组成- 介绍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如晶振、分频器、计数器、显示器等部分的功能。
- 分析电子秒表中各电子元件的作用,如集成电路、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2. 电子秒表的组装与调试- 指导学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子秒表的组装,掌握焊接技术。
- 教学如何对组装好的电子秒表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电子秒表的应用实例- 介绍电子秒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实验测量等。
- 分析不同场景下电子秒表的选用及注意事项。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电子秒表原理及其组成- 第二课时:电子元件介绍及焊接技巧- 第三课时:电子秒表的组装与调试- 第四课时:电子秒表的应用实例及拓展5.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计时器原理及其应用- 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电子元件及其选用- 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焊接技术- 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电子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秒表设计---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第一章实验概述1.1实验设计任务1.1.1 设计任务1. 设计一个电子秒表,可显示4位数,计时范围0——10分钟2. 显示精确到0.1秒,对0.01秒进行四舍五入3. 有暂停、启动、恢复和连续功能,显示板由发光二极管构成2.1 实验目的与设计要求2.1.1 实验目的1. 学习数字电路基本RS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时钟发生器、计数器以及译码显示器等单元电路的综合应用;2. 了解电子秒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4. 掌握电子秒表的设计、调试以及故障排除方法;5. 培养书写综合实验报告的能力。
2.1.2 设计要求1.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综合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独立完成设计课题。
2. 根据课题查阅书籍,独立思考,深入研究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根据设计要求,从选择设计方案开始,首先按单元电路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最后画出总的电路图。
4. 学会电子电路的连线安装和调试技能,最终实现任务要求的全部功能;电路布局合理,走线清楚,工作可靠。
5. 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调试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电子秒表的设计过程2.1 电路的设计与元件的选择2.1.1 总体方案的设计图 2.1电子秒表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振荡器和分频器组成标准秒信号发生器,由不同进制的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计时系统。
信号送入计数器,累计结果以分、秒、分秒的数字显示出来,分、分秒由十进制计数器构成,秒由六十进制计数器构成。
其原理框图(如图2.1)脉冲发生电路振荡器 分频器计数器显示译码 显示显示显示译码 译码 译码分计数 秒十计数 秒个计数 分秒计数四舍五入控制电路2.1.2 所需元件的选择1. 二输入与门、二输入与非门、二输入或门、反相器2. 多谐振荡器:f=100Hz(集成555定时器的应用)(如图2.2)振荡周期T=0.7(R1+2R2)C,调节滑动变阻R2可输出不同的频率的脉冲信号;此振荡器在电路中是为分频器和四舍五入电路提供脉冲信号。
电子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电子课程设计电子秒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子秒表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等。
首先,让学生了解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包括时间的计算和显示方法,以及各种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教授学生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包括电路图的绘制、电子元件的选型和焊接技巧等。
最后,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的测试和调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电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子电路参考书,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学生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秒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秒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课程中关于秒表的设计和制作。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熟悉秒表的制作流程和调试方法。
4.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5.能够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电子作品的制作和调试。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2.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秒表的制作流程和调试方法。
4.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调试秒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秒表的制作流程和调试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调试秒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电子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秒表的制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仪器和工具,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秒表设计和制作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多功能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多功能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多功能电子秒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的各项功能,如启动、停止、计时、分段计时等。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速度、距离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多功能电子秒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学会将电子秒表应用于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秒表的使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科学的实验态度,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多功能电子秒表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相关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物理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结合多功能电子秒表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秒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
2. 电子秒表的操作方法:详细讲解电子秒表的各项功能,如启动、停止、复位、分段计时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电子秒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电子秒表进行以下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速度- 测量反应时间- 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4.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指导学生使用电子秒表收集实验数据,并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5. 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按照科学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及结论等。
数电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数电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其工作流程。
2. 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秒表的计数、计时和清零功能,并能运用相关电子元件实现这些功能。
3. 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秒表中各个电子元件的作用,如晶振、计数器、时钟发生器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数字电子秒表电路。
2. 培养学生通过编程,实现对数字电子秒表的计数、计时和清零功能的控制。
3. 培养学生运用调试工具,对数字电子秒表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设计和搭建数字电子秒表电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组织以下内容:1. 数字电子秒表原理:讲解数字电子秒表的组成、工作原理,涉及晶振、时钟发生器、计数器等关键元件的作用。
2. 电路设计与搭建:学习如何设计数字电子秒表的电路,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并按照电路图进行搭建。
3. 编程与控制:学习编写程序,实现对数字电子秒表的计数、计时和清零功能。
4. 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调试工具,对搭建的数字电子秒表电路进行调试,找出并解决问题。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周:介绍数字电子秒表的原理,讲解相关电子元件的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
2. 第二周:详细讲解电路设计与搭建,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电路搭建。
3. 第三周:教授编程与控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编写程序,实现数字电子秒表的基本功能。
数字显示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数字显示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显示电子秒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组成结构及功能;2. 学会使用电子秒表进行时间测量,并能够准确读取数字显示结果;3. 掌握时间单位换算,如秒、分、小时之间的转换。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数字显示电子秒表电路;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子秒表的调试与故障排查;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思维;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珍惜和合理利用电子资源;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操作技能训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秒表基本原理:介绍数字显示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包括时钟电路、计数器、显示电路等组成部分。
2. 元器件识别与使用: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功能及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3. 数字显示技术:讲解数字显示电子秒表中的显示技术,包括LED数码管、LCD显示屏等。
4. 电路设计与搭建: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数字显示电子秒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搭建。
5. 时间测量与计算:掌握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进行时间测量,并进行时间单位换算。
6. 故障排查与调试:教授电子秒表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秒表基本原理及元器件识别。
第二课时:数字显示技术及电路设计。
第三课时:电路搭建与初步调试。
第四课时:时间测量与计算。
秒表设计课程设计

秒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秒表的时间计算方法。
2. 学生能了解电子秒表的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秒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秒表设计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与他人共同完成秒表设计任务。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秒表的编程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创新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秒表原理及设计基础1. 时间计算方法:时分秒的换算,精确到毫秒的计算。
2. 电子秒表结构:介绍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时钟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
3. 电路原理:讲解秒表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
第二部分:秒表设计及制作1. 设计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秒表的设计指标,如计时范围、精度等。
2. 元器件选择: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学会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3. 电路搭建:根据设计原理,搭建秒表电路,进行调试。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1.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搭建并调试秒表电路。
2.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学进度安排:共4课时,第一课时讲解秒表原理及设计基础;第二课时进行秒表设计及制作;第三课时进行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第四课时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二进制计数器、触发器等数字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 让学生掌握时钟信号的产生与分频技术,并能运用到电子秒表的制作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子制作感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3.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 理解并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独立搭建并调试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回顾,包括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基本元件。
- 电子秒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重点讲解时钟信号的产生与分频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数字电路基础”,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第四章“脉冲电路”。
2. 实践操作:- 电子秒表的电路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计数器、触发器等元件。
- 电路搭建与调试,学会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连接,观察并分析电路运行情况。
- 故障排查与优化,针对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试和改进。
电子秒表时钟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题名称电子秒表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101 班学号************姓名刘精菁指导教师寻大勇2014 年 6 月19日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题电子秒表设计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刘精菁学号************指导老师寻大勇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年6 月9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4年6月19 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7)1.1 课题的设计要求 (7)1.2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7)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8)2.1 课题设计说明 (8)2.2 总体设计思路 (8)第三章结构框图及工作原理 (9)3.1 系统结构框架图 (9)3.2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3.2.1 总体设计原理 (9)3.2.2 单机片的最小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10)第4章各单元硬件设计及计算方法 (12)4.1 硬件设计 (12)4.1.1 最小系统设计 (12)4.1.2 数字钟外围电路设计 (16)4.2 计算方法 (18)第五章软件设计及说明 (20)5、1 软件设计 (20)5.2 流程图 (21)第六章调试结果与调试说明 (22)6.1 调试步骤 (22)6.2 调试结果 (22)总结 (23)参考文献 (24)附录 (25)1、程序原理图 (26)2、程序清单 (26)第一章概述1.1 课题的设计要求本课题以单片机为核心,利用其定时器和6段数码管,设计一个电子时钟。
要求有以下功能:1、开机时,显示时钟;2、按下菜单键与选择键能进行时钟与秒表的切换。
3、能够实现30个秒表成绩的记录。
4、具有复位功能。
1.2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有关知识,加深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工程的方法,通过一个较简单课题的设计练习,可使我们通过综合的系统设计,熟悉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掌握必须提交的各项工程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题名称电子秒表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101 班学号 4姓名刘精菁指导教师寻大勇2014 年 6 月19日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题电子秒表设计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刘精菁学号 4指导老师寻大勇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年6 月9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4年6月19 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7)1.1 课题的设计要求 (7)1.2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7)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8)2.1 课题设计说明 (8)2.2 总体设计思路 (8)第三章结构框图及工作原理 (9)3.1 系统结构框架图 (9)3.2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3.2.1 总体设计原理 (9)3.2.2 单机片的最小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10)第4章各单元硬件设计及计算方法 (12)4.1 硬件设计 (12)4.1.1 最小系统设计 (12)4.1.2 数字钟外围电路设计 (16)4.2 计算方法 (18)第五章软件设计及说明 (20)5、1 软件设计 (20)5.2 流程图 (21)第六章调试结果与调试说明 (22)6.1 调试步骤 (22)6.2 调试结果 (22)总结 (23)参考文献 (24)附录 (25)1、程序原理图 (26)2、程序清单 (26)第一章概述1.1 课题的设计要求本课题以单片机为核心,利用其定时器和6段数码管,设计一个电子时钟。
要求有以下功能:1、开机时,显示时钟;2、按下菜单键与选择键能进行时钟与秒表的切换。
3、能够实现30个秒表成绩的记录。
4、具有复位功能。
1.2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有关知识,加深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工程的方法,通过一个较简单课题的设计练习,可使我们通过综合的系统设计,熟悉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掌握必须提交的各项工程文件。
初步掌握简单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的方法。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
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用到定时控制,如扩印过程中的曝光定时等。
早期常用的一些时间控制单元都使用模拟电路设计制作的,其定时准确性和重复精度都不是很理想,现在基本上都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产品,随着单片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新一代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可构成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完成复杂的控制功能。
它功能强大,体积小,质量轻,灵活好用,配以适当的接口芯片,可以构造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微电子产品。
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2.1 课题设计说明利用MSC-51单片机实验平台、韦福汇编软件以及Protues仿真软件编程实现一个可控数字时钟,可以实现秒表、时钟以及复位等基本功能。
2.2 总体设计思路主要设计思想是:整个系统用单片机为中央控制器,由单片机执行采集时钟芯片的时间信号并通过显示模块来输出信号及相关的控制功能。
时钟芯片产生时钟信号,利用单片机的I/O口传给单片机;并通过I/O口实现LED的显示。
系统设有6个按键可以对秒表的开始,计数、停止、查看成绩以及秒表与时钟的切换还可以复位时钟。
为了实现LED显示器的数字显示,可以采用静态显示法和动态显示法。
由于静态显示法需要数据锁存器等硬件,接口复杂一些。
考虑时钟显示只有4位,且系统没有其他复杂的处理任务,所以决定采用动态扫描法实现LED的显示。
单片机采用AT89S51系列,这种单片机可具有足够的空余硬件资源实现其它的扩充功能。
第三章结构框图及工作原理3.1 系统结构框架图3.2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3.2.1 总体设计原理本设计实现了时钟、秒表、倒计时、时间调整四大功能。
主控器为一块AT80C51单片机,分别用P2.0~P2.5六个功能按键,P20~P24在秒表中为开始、计数、停止、查看成绩的功能;在倒计时钟表示为数位切换、数值加、减、倒计时开始的功能;在时间调整中为数位切换、数值加、减、确定的功能。
P0接口连接一个6段数共阴码管,P1.0~P1~5连接片选端,此数码管用来显示各种时间信息;P3口连接图3-1系统总体框架图一个1段共阴数码管显示功能选择;另外在单片机上还连接了复位电路以应对程序跑飞问题。
本设计总共利用了单片机一个时钟(T0)资源,一个定时器0中断。
软件的设计采用了结构化编程的思想尽可能做到让每个功能模块独立能够很好的配合按键进行操作;主程序中主要检测M_S这个全局变量的设置值以选择作为功能模块的入口,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模块之间的交接增强了了功能模块之间的独立性以及程序的可读性3.2.2 单机片的最小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图3-2AT89S51最小系统发光二极管导通时,产生一个正向的工作电流IF,工作电流根据发光二极管的材料、功率等不同,额定电流一般在10~40mA左右,发光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VF比较大,一般为1.5~3V(普通硅二极管约为0.7V)。
因此在正常使用中,为了保证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电压V的作用下管子的工作电流不超过额定值,必须给发光二极管串联一只限流电阻R,R的阻值可由下式算出:R=(V-VF)/IF。
其中V为工作电源电压,VF为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IF为额定工作电流。
从上面原理图1可知,当单片机的P1.7输出低电平(0V)时,有正向工作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就亮;相反,当P1.7输出高电平(5V)时,发光二极管没有足够电压差产生工作电流,此时发光二极管不亮。
因此,程序中只需交替让单片机的P1.7输出低电平“0”和高电平“1”就可以让发光二极管闪烁发光。
第4章各单元硬件设计及计算方法4.1 硬件设计4.1.1 最小系统设计AT89C51单片机图4-1 AT89C51引脚图AT89C51单片机简介: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S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AT89S51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4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片内时钟振荡器。
此外,AT89S51设计和配置了振荡频率可为0Hz并可通过软件设置省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暂停工作,而RA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外中断系统可继续工作,掉电模式冻结振荡器而保存RAM的数据,停止芯片其它功能直至外中断激活或硬件复位。
主要功能特性为:兼容MCS-51指令系统;4k可反复擦写(>1000次)ISP Flash ROM;32个双向I/O口;4.5-5.5V工作电压;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时钟频率0-33MHz;全双工UART串行中断口线;128x8bit内部RAM;2个外部中断源;低功耗空闲和省电模式;中断唤醒省电模式;看门狗(WDT)电路;灵活的ISP字节和分页编程;双数据寄存器指针。
AT89S51单片机与其他品牌单片机相比有着性价比高,性能稳定的特点。
(1) 51单片机的优点如果是作低成本的智能产品,51构架单片机的成本优势,还是无人能敌的。
比如一片AT89S51和AT89S52单片机的批量价格大概是5元左右,STC89C52单片机的批量价格大概是6元多,这样的芯片价格是很低的。
一片简单的74系列通用数字逻辑芯片还要1元左右,而一片51单片机内部集成有成千上万个晶体管开关电路。
51构架已经诞生很多年了,到目前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性,从1976年51构架成功面市,多少年过去了,从90年代初全新闪存结构的AT89C51要90元一片,到现在AT89S51只要5元多一片,51依然大量的使用着。
使用51单片机能够有效的控制智能产品整机的成本,51系列还是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2) AT89S51与AT89C51的比较AT89S51相对与AT89C51新增加了很多功能,性能有了较大提升,价格基本不变,甚至比89C51更低!AT89S51具有ISP在线编程功能,这个功能的优势在于改写单片机存储器内的程序不需要把芯片从工作环境上拔除,可以在线烧写。
AT89S51的最高工作频率为33MHz, 89C51的极限工作频率是24M,就是说S51具有更高工作频率,从而具有了更快的计算速度。
AT89S51具有双工UART串行通道。
AT89S51内部集成看门狗计时器,不再需要像89C51那样外接看门狗计时器单元电路。
AT89S51具有双数据指示器。
AT89S51具有电源关闭标识。
AT89S51具有全新的加密算法,这使得对于89S51的解密变为不可能,程序的保密性大大加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不被侵犯。
在兼容性方面,AT89S51向下完全兼容51全部字系列产品。
比如8051、89C51等产品。
也就是说不论教科书上采用的单片机是8051还是89C51还是MCS-51等等。
在89S51上一样可以照常运行,这就是所谓的向下兼容。
AT89S51与AT89C51就如同INTEL的P3向P4升级一样,虽然都可以跑Windows98,不过速度是不同的。
总之,无论是比其他品牌同类产品相比,还是与同品牌产品相比都显示出了AT89S51优良的性能,更高的性价比。
所以AT89S51芯片成为了本系统的首选。
单片机要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个基本条件:(1)电源正常;(2)时钟正常;(3)复位正常。
AT89S51的引脚如图3-1所示。
在AT89S51单片机的40个引脚中,电源引脚2根,晶振引脚2根,控制引脚4根,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根。
(1) 工作电源电源是单片机工作的动力源泉,对应的接线方法为;40脚(VCC)电源引脚,工作时接+5电源,20脚(GND)为接地线。
(2) 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为单片机产生时序脉冲,单片机所有运算与控制过程都是在统一的时序脉冲的驱动下进行的,时钟电路就好比人的心脏一样重要。
当采用内部时钟时,连接方法如图2-1所示,在晶振引脚XTAL1(19脚)和XTAL2(18脚)引脚之间接入一个晶振,两个引脚对地分别再接入一个电容即可产生所需的时钟信号,电容的容量一般在几十皮法,如30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