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全文和释文
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全文讲述了王羲之在兰亭赏花、品茗、作诗、陪友,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序”的故事。
该文言文自然流畅,情感真挚,被誉为传世经典之一,后来还被许多名家提炼成楹联、篆刻,成为文化珍品。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呈现《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凝瞩恍惚者,俯仰由人,而并涉以百万亿计,而竭其精微,视之所及,或未始有物,而后之视,亦复如是。
兰亭之会,荟萃成趣,所以然者,以茶酒之意,达磨礼之节,饮食之器,则民情之至也。
维是次也,山川壮观,颓垣废址,旧事重兴,览微知着;如果然者,则东篱菊已陨,西园梅尽,独来乘兴,为此游览,不亦宜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起伏,烟霞瀰漫,落英缤纷,天真云散,远近光波,悉以寄映,晴明度朗,襟情并至,所以庶乎游也。
华灯初上之夜,有数百妓在场中,翩翩起舞;遥相呼应,风送景德,普乐咏奉,自是花落花开之游,人盈人散之场,几时乎君子一笑,矫然而过,夫何妨乎塞上一士,胡为乎琵琶,所弹者无他,是故弹之者,其音哀而不能自已也。
萧萧干柴,空余岁月;不寒而栗于闲庭;目断耳销之间,实已数十年矣。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时年癸丑,初春的一个傍晚,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汇聚一堂,举行禊事。
众贤齐集,各年龄阶层都有人来。
此处有高峻的山峦和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的湍流,在左右的峡谷中流淌。
我们把这当成了漫游酒宴的场所,彼此坐着,迎着美玲曲把饮料一遍又一遍地畅饮畅歌。
虽然没有管弦乐器的陪衬,但酒壮情长,一杯美酒和一首诗歌,足以畅快地表达内心的凄苦。
在这个日子里,天气晴朗,气息清新,风和日暖。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序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想必你一定读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作者小传】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
初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王右军。
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
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有诗文集十卷。
清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
于此可见王羲之文学成就。
又以擅长书法名世,草隶尤精,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论者评为古今之冠。
他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向为人所盛赞和传颂。
【题解】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上的兰亭,周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
羲之除赋诗二首外,事后并为诗集写了这篇序。
序文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在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反对“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可谓独标一帜。
本文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
南朝初期,雕辞琢句的骈文已逐渐风行,这篇序文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
永和九年[1],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修禊事也[3]。
群贤毕至[4],少长咸集[5]。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6],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阁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阁序全文及译文兰亭阁序全文及译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下面是兰亭阁序全文及译文,请参考!兰亭阁序全文及译文《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神龙本兰亭集序之盛(shèng),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注释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王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序》、《贴》。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活动。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
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兰亭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序原文及翻译兰亭序原文及翻译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晋代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撰写。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兰亭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
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兰亭序译文对照
兰亭序译文对照兰亭序是中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以下是其原文及译文对照: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蹔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本篇选自《王右军集》。
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十四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赋诗,后来汇编成集,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它写了此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兰亭序》。
文中描写了兰亭景致以及集会乐趣,反映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感叹人生无常的情绪。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③,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④。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注释①修禊(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以去除不祥。
②觞(shānɡ):酒杯;流觞曲水:古代的一种游宴方式,是以酒杯盛酒放在弯曲的水上漂流而下,集会的人列坐水滨,酒杯停在谁跟前,谁就取杯饮酒。
③嗟(j iē)悼:叹息、悼念。
④一死生:意指生死没有区别;齐彭殇:意指人的生命寿夭相等,长短一样。
《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之年。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
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希望有所帮助!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篇1《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现按我的理解翻译如下:永和九年,此年癸丑,三月开初,决定集聚于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消灾祈福的“修禊”活动。
许多贤明有身望的人都来了,年青老少都有。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森林,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溪急流,在亭的左右晖映环绕,把水引入渠中,作为曲殇流水,依序而饮,排次列座,虽说没有丝竹齐奏的盛况,但饮一杯酒,咏一篇诗,也足以畅快地抒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悠远情怀。
王羲之兰亭序原文+释文+高清图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原文+释文+高清图赏析王羲之兰亭序原文+释文+高清图赏析王之的《兰亭序》是王之最好的书法作品,也是李世民最爱的书法作品。
《兰亭序》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全篇书法前疏后密,疏密有秩,排列井然有序。
不幸的是因为《兰亭序》太优秀,最后成为李世民的陪葬品,有幸的是李世民生前让很多名家临了《兰亭序》,才让此书法的本流传至今。
首先,上图!《兰亭序》的高清图赏:以下就是《兰亭序》的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行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有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面是原文的释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王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序》、《贴》。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活动。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
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课文《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译文
课文《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译文课文《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译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神龙本兰亭集序之盛(shèng),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注释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
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文言文吧,借助文言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1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正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①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②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茂林修崇山峻岭,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④,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⑤,一觞一咏⑥,亦足以畅叙幽情⑦。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⑩。
或取诸(11)怀抱,悟言(12)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3)。
虽趣(qǔ)舍万殊(14),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15),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1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由不能不以之兴怀(1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8),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1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20)。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①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③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④流觞曲水:用木制涂漆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⑤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管弦,泛指乐器。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兰亭序》全文及释文
《兰亭序》全文及赏析一、序文内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兰亭环境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的兰渚山麓。
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地方原本是一个花园。
它的主人是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在这个花园中,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因其在兰渚山的背景下而得名“兰亭”。
三、参与人物参与这次兰亭集会的人物众多。
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谢安、孙绰、王彬之等。
这些人物都是当时的名士,他们在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四、书法特点《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
他的书法以“行云流水”为特点,字形优雅自然,线条柔美而有力度。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历史价值《兰亭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而且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代表了魏晋时期书法的最高水平,对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兰亭序》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物之一,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
六、文学价值《兰亭序》不仅是一篇书法作品,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兰亭序》是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文集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
暮春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活动。
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
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序全文和释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行书法帖《兰亭序》全文和释文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并由羲之作序。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死,以真迹殉葬。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着,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繁体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後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兰亭序》简体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
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
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
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
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
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
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
的。
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
同样是写了宴游情景,但石崇的《金谷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文章,抒发的却是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立意显然不及作者的《兰亭集序》深远。
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集团偏安江东,不思进取。
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而作者却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颇想有所作为。
从作者给中军将军殷浩、会稽王司马昱、太傅谢安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家“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人生态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即作者写完《兰亭集序》后两年,作者因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又因与扬州刺史王述的矛盾恩怨,愤而称病去官,且到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仕。
此后便“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去寻求“当以乐死”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渐趋消极虚无。
这是我们在全面评价作者一生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
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表情达意。
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
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林”、“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全文翻译晋穆帝永和九年,干支纪年是癸卯年,这年三月初三,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春禊活动。
众多贤能之士都来参加,王、谢家的小辈长辈也来。
兰亭这地方有高高的山,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翠竹,还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这些景物交相辉映,环绕在兰亭四周。
把溪水引来作为漂酒杯的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环曲水道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的热闹场面,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一天,天空睛朗,空气清新,春风和暖,使人舒畅。
抬头纵观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地上万物之繁多,借此来放开眼界,畅舒胸怀,尽情地享受眼观耳听的乐趣,确实很快乐啊。
人们相处在天地之间,一生很快就度过了。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自己爱好的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而纵情游乐。
虽然人们对事物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不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感到得志,就会喜悦满足,竟然忘记了人生衰老之年很快将要来临。
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感情也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
原先所喜爱的事物,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陈旧的遗迹,对这些尚且不能激起心中的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的长短完全由造化安排,最终归于消灭呢。
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
”想到这一点,怎不令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文章中对死生问题所发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慨的总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自己心中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看成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胡说。
人总是要死的,后代的人看不到现代的人,如同现代的人再也看不到古人一样,这真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兰亭集会的人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编成诗集。
即使将来时代不同,世事会发生变化,但人们因死生问题而会产生感慨,这个情致是一样的。
后代的人读了这本诗集,也将与我这篇序文有同样的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