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诗歌鉴赏历年真题解析总结
近五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近五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作者:尹甜甜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对近五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诗歌数量、选材特色、诗歌题材、命题特点等方面做了深入思考与细致分析,以期能够提出较为有效的备考策略,提升复习效率。
关键词:江苏高考;诗歌鉴赏;备考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80-2古典诗歌鉴赏历来是江苏语文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从2004到2015年,11年的时间,江苏诗歌鉴赏题目的命制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若想提高此类题目的得分率,必须充分考虑地域命题特点,研究江苏诗歌鉴赏题目的自身特点和命题规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才能在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
江苏语文诗歌鉴赏呈现出涉猎内容广,题目设置多样,但选材特色鲜明稳定,考查重点突出的特点。
为了了解江苏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考查的具体情况,本文对近五年的诗歌鉴赏做了一个专项统计,以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教学提供参考,科学备考。
一、近五年江苏高考试题分析一览表年份题目诗歌数量设题数量分值所属年代作者体裁题材考查知识点2011《春日忆李白》1310唐杜甫律诗怀亲念友内容理解、情感、手法、构思脉络2012《梦江南》1310唐五代温庭筠小令闺怨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表达技巧2013《醉眠》1310宋唐庚律诗即事抒情理解诗句、情感、诗话分析2014《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访隐者不遇成二绝》2311唐韦应物、李商隐绝句访友情感、内容概括、表达技巧2015《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1311唐刘禹锡律诗赠友内容概括、写景手法、情感二、命题特点分析1.数量稳定。
江苏诗歌设题数量和分值都非常稳定,相信2016年会延续这种模式。
从所选诗歌数量看,五年来基本稳定在一首,仅2014年考查两首诗歌。
同时,如果我们再往前推五年,2005~2010年都是考查一首诗歌。
2004——2017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
2004—2017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2004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2005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氛围: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诗意解说】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突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故人来了。
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的石阶下蔓生的青苔.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2006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试题】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历届江苏高考诗歌鉴赏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汇总三、古诗词鉴赏〔11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 迫;逼迫。
邻舍比里,共相压迮。
――《后汉书·陈忠传》2. 压;榨。
例:迮取汁,如饴饧。
――《齐民要术》3. 狭窄。
通"窄"。
4. 仓促。
仓猝例:今假设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5. 姓。
1、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参考答案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2、以丹凤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三、古诗词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甚:为何,为什么。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李商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学科&网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04-18江苏卷诗歌鉴赏解析
江苏卷04-18诗歌鉴赏解析(2004 江苏卷)类别:边塞,体裁:七绝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所以说是一首边塞诗。
【考点解析】本题考点:意象,内容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考点解析】本题考点:情感。
审题时请注意问题中蕴含的隐性信息“句句”,这暗示着答案必须逐句分析概括,并指向“怨”字。
参考答案第四点有点莫名其妙。
试修正为“怨征调跋涉遥远、艰难。
”(2005江苏卷)类别:怀人,体裁:五律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考点解析】结构(构思脉络)。
注意此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微风开头,贯穿全篇”,意味着答案的主语是“微风”,答案应该依次是“微风如何如何”。
另外,可将此题与2011第三题“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对比掌握。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2)作者用“滴”“露”,“沾”“阶下苔”等动作和意象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形象地传达出孤单、寂寞的心情。
【考点解析】此题第一问考查对意境的把握,第二问考点是情感。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参考答案】"为拂绿琴埃"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考点解析】此题考点是考查对诗歌手法中的“典故”的把握。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应试能力,为帮助考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供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石头城宋刘翰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7.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18.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17.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18.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 口衔山石细, 渺渺功难见, 人皆讥造次, 岂计休无日, 何惭刺客传, 终年抱寸诚。
心望海波平。
区区命己轻。
我独赏专精。
惟应尽此生。
不著报睡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 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 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 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纽1日”的举动与“海波 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 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总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 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而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 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一)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
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9、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
(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
(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2分)9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
(2分)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
(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
(2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二)乱后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诗,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的解说。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5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
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
“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
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9.(6分)【参考答案】①喜: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悲: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鸟雀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愤: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
江苏高考诗歌试题汇编及解析
2004—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题汇编2012年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
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赏析】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温习素材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温习素材1.【2021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转变进程。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址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归纳。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别离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到效。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年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①,日长如小年②。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光阴簟已便③。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释】①太古:远古。
②小年:形容时刻长,近似一年。
③簟:diàn 竹席。
便:适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义。
(精品)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
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004-2019年江苏卷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 【调整】①归隐之后,亦怀有报国之心,渴望建功立 业;②对朋友邀约的回应,赞赏朋友的高风;③借古 诗批判现实,隐含着对主和派的斥责和抗争;④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抒写壮志难酬的悲凉、无奈和感伤。
参考答案: (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 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 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2014年江苏高考)
•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
韦应物
•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 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 细雨,一阵轻寒。
•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 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 什么表达效果?(5分)
•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 答: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
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
该诗是一首律诗,前四句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评价,第一句整体评价李白诗的地位无人能比,二、三、四句进一步评价,从“思不群”、“清新”、“俊逸”三个词语可以推断评价的角度应该是思想情趣和风格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从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渭北”、“江东”分别是杜甫、李白的所在之地,“春天树”和“日暮云”分别是两人所在之地的代表性景物,我们不难推测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杜甫是借渭北之景和江东之景,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路的把握能力。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层次,1~4句为第一层,对李白高度评价,第5、6句为第二层,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对李白的思念,第7、8句为第三层,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10年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
“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
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
“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
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2008江苏卷古诗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006江苏卷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魏初去风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诚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解析】略2005江苏卷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14.(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3)“为佛绿琴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列名“大历十才子”,彼此是诗友。
诗题曰“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中最活跃的形象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
“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李陵《答苏武书》),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
本诗亦然。
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
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
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
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
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
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
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
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
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
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
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行艺术构思。
前面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
“时滴”二句是流水对,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
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浪漫主义的遐想。
绿琴上积满尘埃,是由于寂寞无心绪之故,期望风来,拂去尘埃,重理丝弦,以寄思友之意。
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
而于风著力写其“微”,于己极显其“惊”“疑”,于故人则深寄之“悠思”。
因微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这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生动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