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艾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方
艾 青
[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了解艾青的生平 , 感受他赤忱 . 了解艾青的生平, 的爱国热情。 的爱国热情。 2. 通过意象分析法 , 掌握本诗所 . 通过意象分析法, 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 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 3. 有表情地诵读这首诗。 有表情地诵读这首诗。
什么叫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注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艾青在《诗论》中曾说,“意象是纯感官 的,意像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 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 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迫近。”
在诗歌的前三节中,诗人创造了哪 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在表达 上有什么作用?
诗的前三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疾奔 而至的呼啸”、“孤单的行人”、“干枯的小 河”、“惶乱的雁群”、“黑色的翅膀”等一 组组意象。 这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暗淡、荒凉、阴郁。 这些意象一方面使“北方的悲哀”得以形 象化和具体化,另一方面也使诗作的深层寓意 得以表现,读者可以根据这些意象去分析、想 象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使诗的张力得以增强。
简要分析。
艺术特点分析
“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 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 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 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 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 天的南方去了……”这组诗句将形象、光线、 色彩等诸多绘画艺术所重视的因素完美地展现 出来,构成了一组阴暗、荒凉、凋蔽而又颓败 的画面,情景交融,既使画面与诗的整体格调 完美地契合起来,也使读者对“悲哀的北国” 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创作背景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艾青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 他自己也被这股民族救亡的洪流所激动,使他 有了“做一个中国人的强烈的欢喜和骄 傲。”“战争真的来了。这是说,原是在人民 的忍耐中的,原是在诗人的祈祷中的,打碎锁 链的日子真的来了。这时候,随着而起的是创 作上痛苦的沉思: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呼声,成 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
艾青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 海澄,1910年3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 出生后即被送到本村一位名叫大堰河的贫苦农 妇家抚养。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国立西 湖艺术学院绘画系,次年,赴法勤工俭学, 1932年1月启程回国。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 术家联盟,后被国民党逮捕,狱中的生活使艾 青从绘画领域转向诗歌创作,写下了大量诗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使艾青一举成名,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 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 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 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 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 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 有情,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
在北方的两个月里, 艾青先后创作了《风 陵渡》《补衣妇》《手推车》《骆驼》等一批 诗作,在表达自己爱国主义感情和对抗战必胜 的信念的同时;也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和哀 怨,《北方》即是其中著名的诗篇。
朗读诗歌
※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诗前的小序是诗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实际上是指小说家端 木蕻良,他在和艾青一同去山西的路上, 根 椐自己对沦陷区的感受,对艾青说:“北方是 悲哀的”。这句话对全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 它是作者感情赖以抒发的基础,它给全诗定下 了基调――忧郁、悲哀、沉重。整篇诗作的主 要意象都是围绕此句而来,它是理解全诗的关 健所在。
第一部分(1-3节)小结: 诗人在这一部分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诗的第一部分,诗人给读者描绘出了 一幅幅凄凉、悲惨的画卷,展现了北方 人民在战争中蒙受的灾难和不幸。
诗人在第二部分(第4节)中所表达 的主题是什么? 在诗的第二部分作者转而描写这悲 哀国土的表象下所蕴含的无穷的伟力 。 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抗战 必胜的坚定信念,这也正是作者写这首 诗的用意之所在。
艾青简介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有独特风格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往往能将个人的悲欢融 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 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 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热烈追求和讴歌。在艺 术上,艾青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 艺术中汲取营养,对审美意象的自觉追求增 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作用。有《艾青全集》。
艺术特点分析 艾青说过,“诗人必须首先是美好的 散文家。”“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 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袒露;是挣脱 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 的技巧的宽阔的笑。”散文化是艾青诗作 的特点,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试对此作 简要分析。
艺术特点分析
这首诗作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也不重视 诗行的格式和韵脚的整齐划一,比一般的自由 诗更自由。 本诗中自然、徐缓的节奏,错落有致的诗 行以及作者对“北方的悲哀”、“悲哀的国土” 反复咏叹,给人一种自然天成、朴素清新的感 觉,构成了一种内在的旋律美。
百度文库
【鉴赏】这是艾青在抗战初期所写的名篇之一,当时作者离开故乡 金华,到了武汉。 诗离不开比喻。诗人把自己比喻作鸟,这是自然而贴切的。鸟会 唱歌,诗人也会唱歌。而且,即使喉咙嘶哑了也要唱歌。“嘶哑” 一词,暗示诗人一直在满怀激情的唱歌。 诗也离不开形象。诗人用“被暴风雨所击打的土地”这样一行诗, 概括地写出了当时战争正在进行,国土正在遭受蹂躏。于是,河流 也满怀悲愤地汹涌澎湃着,风也被激怒了而无止息地吹刮着。如火 如潮的抗战热情被形象地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战争不仅有血与 火,也有爱,幸福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希望,因而诗中出现“无比温 柔的黎明”形象。这就象是在严峻的画面上投入一道阳光,给人以 充满希望的感受。 诗人是鸟,鸟和人一样都是要死的。然而,即使死了,连羽毛也 愿化为祖国的泥土,滋润祖国的土地。这是何等深沉的爱。 然而诗人毕竟不是鸟,结尾两行,诗人自己发言了,满含着泪水 发言了于是这满含着爱的泪水,就重如金石。这两行诗,也就成为 被人久久传诵的警句。
如果一个诗人还有着像平常人相同的感官的话,他生活在中 国,是应该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着怎样伟大的事件的。如果他 有眼睛,他会看见发生在他的国家里的和平的刽子手的一切 暴行;他有耳朵,他会听见没有一刻不在震响的受难者的哀 号与反抗者的呼啸;他有鼻子,他会闻到牺牲者的尸体的腐 臭与浓重的硝烟气息…… 如果一个诗人还有着像平常人相同的心的话,如果他的血还 温热,他的呼吸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7
艺术特点分析
画面的美感也增强了本诗的艺术感染力。 艾青早年曾专门赴巴黎学习绘画,从事诗歌创 作以后,他将绘画艺术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 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作者说过, “一 首诗里面,没有新鲜,没有色调,没有光彩, 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在 本诗中,作者通过一组组色彩斑斓而富有动感 的画面,将“悲哀的北国” 形象具体地展现在 读者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试对此作
创作背景
为了参加救亡运动,诗人从美丽的西子湖 畔辗转来到战时的首都武汉,但武汉的情景却 令诗人失望,前方的将士在为保家卫国浴血奋 战, 而后方的达官贵人却依然过着奢侈糜烂 的生活。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七日,艾青和端 木蕻良、萧军、萧红等艺术家应李公朴先生的 邀请一起离开武汉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执教, 晋南失守后,艾青又到西安组织了一支抗日艺 术队,艺术队解散后又返回了武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