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大二下学期 必考

古代汉语 大二下学期  必考

四,综合分析:
1.《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毛亨传:贯,事也。

)!!!!!!(郑笺云:硕,大也。

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汝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

我事汝三岁矣,会无教令思德来眷顾我。

又疾其不修政也。

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

)!!!!!!(陆德明:贯,古乱反。

徐音官,复,扶又反。

税,始锐反。

比,毗志反。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郑笺云:逝,往也。

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

乐土,有德之国。

)!!!!!!(陆德明:乐音洛,注下同。

土如字,他古反。

沈,徒古反。

诀,古穴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郑笺云:爰,曰也。

)!!!!!!(孔颖达:“硕鼠”至“得我所”。

)!!!!!!(陆德明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之硕鼠。

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

君非直重敛於我,又不修其政。

我三岁以来事汝矣,曾无於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

君既如是,与之诀别,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德之国。

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

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

)。

古代汉语大二下期末复习

古代汉语大二下期末复习

古代汉语大二下期末复习一、默写老子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4、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荀子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韩非子6、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

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

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

•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古代汉语Ⅱ》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古代汉语Ⅱ》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古代汉语Ⅱ》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是非判断1.“其”为第三人称代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定语。

()2.“故中御而从齐侯”的“从”译作“跟随”。

()3.“鱼,我所欲也”中的“所”字结构是“所欲”。

()4.“从左右,皆肘之”的“肘”译作“用肘碰撞”。

()5.“而”可表顺接,也可表逆接。

“任重而.道远”的“而”是表示逆接。

()6.“蛇出於其下”的介词“於”译作“从”。

()7.“许子以釜甑爨”中,“以”的介词宾语是“釜甑”。

()8.“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的“以”用如“而”。

()9.“有智有愚”的“有”充当主语,译作“有人”。

()10.“奉觞加璧以进”中的“奉”意思是“献”。

()11. “粟者,民之所种”的谓语是“民之所种”。

()12.“民之所种”的“所”丧失了称代性。

()13.“台”、“卬”属对称代词。

()14. “其”无论做主语还是做定语,皆暗含一个结构助词“之”。

()15.“王不听,於是国莫敢出言”中的“莫”是否定副词。

()16.“杀之,置诸畚”的“诸”译作“之”。

()17.“夺其所憎”中“夺”的宾语是“其”。

()18.“邴夏御齐侯”的“御”是“为动词”,译作“替……驾车”。

()19.“郑周父御佐车”与“邴夏御齐侯”结构相同,皆属为动用法。

()20.“辞多类似而.非”的“而”表顺接关系。

()21.“左右以君贱之”中“以”的介词宾语是“君”。

()22.“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的“集”可译作“成功”。

()23.“押韵”的“韵”包含韵头、韵腹和韵尾。

()24. 近代黄侃将上古声纽的数量定为二十个。

()2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的“之”的功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6.“今或闻(扶苏)无罪,二世杀之”的“或”充任全句主语。

()27.“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前置宾语为“寡人”。

()28.“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的“其”为语气副词,译作“还是”。

()29.“岂不榖是为”的介词宾语是“不榖”。

2024年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2024年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2024年古代汉语大二总结____年古代汉语大二总结____年,我已经大二了,回首过去一年,我在古代汉语学习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就。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收获和经验。

一、课程概述本学期我学习了《古代汉语》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汉语文法、文献阅读和古代汉语研究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我对古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收获1. 提高了古代汉语的语感: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古代汉语文本,从句子到段落,甚至是整篇篇章。

通过反复阅读和分析,我逐渐培养了对古代汉语的语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古代汉语。

2. 掌握了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语法上。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我了解了古代汉语中的主谓宾结构、动宾关系、偏正结构等基本语法现象。

这对于读懂古代文献,尤其是古代诗词有很大帮助。

3. 提高了古代汉语阅读能力:通过课程中的文献阅读,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古代文献,如《诗经》、《楚辞》等。

通过反复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我逐渐提高了古代汉语的阅读能力,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语境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学会了古代汉语研究方法: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还学习了一些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学会了如何研究古代汉语文献,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结构和特点,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方法。

三、学习经验1. 多阅读古代文献:古代汉语是通过文献来体现的,所以多读古代文献是提高古代汉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课程外,我尝试阅读了一些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通过反复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不仅提高了古代汉语的阅读能力,还丰富了古代汉语的知识。

2. 多与他人讨论: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发现与他人讨论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与同学一起讨论古代汉语的语法和用法,互相帮助和解答问题,不仅加深了对古代汉语的理解,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一、古代汉语的背景与概述古代汉语是指汉族民族在古代所使用的语言,广义上可以包括汉朝以前的古汉语和汉朝以后的中古汉语。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涉及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逐一介绍。

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可以总结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韵变化。

在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中,除了普通话中的b、p、m、f、d、t、n、l、g、k、h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声母,如j、q、x、zh、ch、sh、r 等。

韵母方面,古代汉语的韵母含有a、o、e、i、u、ü等,其中ü是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的韵母。

声调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相对较为复杂,普通话的四声是经过演变后的结果。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的构词法和词义变化方面。

在构词法方面,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添加前缀、后缀、合并词等方式进行构词。

同时,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也非常丰富,常见的变化方式有指事义、甲骨文义、转义、比喻义等。

四、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在古代汉语的语法方面,有一些特点是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

首先是词序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表达不同的句意。

其次是虚词的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虚词较多且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助词、介词、副词等。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病句现象也比较常见,例如重叠句式、否定句式等。

五、古代汉语的修辞特点修辞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之间进行类比,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或者数量,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是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或者意图。

六、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古代汉语作为汉族的日常使用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化内涵有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等。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知识点古代汉语是指指涉中国历史阶段之前的汉语变体。

大二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程通常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音韵学、文献阅读和古汉字的基本了解。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讨论。

一、音韵学古代汉语的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字的音节和音律规律的学科。

这一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切韵系统:切韵是古代汉语拼音规则的一种分类方法,古代的韵书用于记录汉字的音节归类。

大二上学期,在学习古代文献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切韵系统,并能够根据切韵规则正确发音。

2. 古代音韵变化:古代汉语的音韵变化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音演变,如上古音、中古音等,并能够读懂相应的拼音符号。

3. 韵律体系:古代汉语的韵律体系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词中的音律规律,包括平仄、押韵等。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文献阅读是学习古代汉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二上学期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古代文献,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

1. 阅读技巧:在学习古代文献阅读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比如如何理解古汉字的含义、如何解读较复杂的句子结构等。

2. 文献解读:学生需要学会对古代文献进行解读和分析,理解文献中的表达方式和隐含的意义。

3. 古代文学作品:除了文献阅读,我们还将学习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习古代汉语的美丽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三、古汉字的基本了解古代汉字是中文发展的基础,大二上学期我们需要对古汉字有一定的了解,包括:1. 古汉字的基本构造:了解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方式,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等。

2. 古汉字的字义转变:了解古代汉字的字义转变规律,比如一个字原本的意思如何演变成了现在的意思。

3. 古汉字的拓展运用:学生需要了解古汉字在古代文献中的运用方式,包括注解、释义等。

大二(下)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大二(下)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人的注解(一)汉唐人的注解1.内容:汉代人注解重在训释字句,加注读音,也有通释大意的。

唐代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重在注明典故的来源和某些词语的出处,有的重在阐明哲学思想。

2.范围:汉注从经书开始,后渐扩大。

唐人除给经书作疏外,也注子书,还为汉代以后古书做笺注。

(二)宋人的注解宋人的注解风格与汉唐大不相同。

宋人常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习称“六经注我”。

(三)清代的注解1.详尽可靠。

一些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有较深的研究,注解风格为之一变,重视从材料出发,方法也有进步,所作注解大都详尽可靠,因此称为“朴学”。

2.注重校勘。

旧注中常见的术语(一)曰、为、谓之:用来释义或辨析同义词,相当于“叫做”。

被释词在后。

(二)谓: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相当于“是指”、“是说”。

被释词在前。

(三)貌、之貌:表明所解释的是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四)犹:用来说明是以同义词解释同义词,或用引申义解释本义,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不完全相同,相当于“等于说”。

(五)之言、之为言:常用于声训。

(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用来注音(注释和被注释字不完全同音)。

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注音兼释义;读若、读如:主要是注音,偶尔也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两个校勘术语:(1)“衍文”,指古书中误增的字。

(2)“脱文”,指脱落的字。

辞赋:作为和诗歌、散文相对的文体名称,辞赋指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辞赋名称的确立是在汉代,且以楚辞作为辞赋的源头。

辞赋的特点:辞赋最基本的语言特点是“押韵”。

押韵方式和诗歌大体一致。

所用韵部是上古韵部。

从形式看,赋具有铺陈文采,讲究辞藻,具有赡丽华美的特点。

从内容看,赋具有体物写志的特点。

咏物说理,寄托情志。

骈文:是受汉代辞赋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

骈文在魏晋开始形成,南北朝成为文章正宗,唐代前期仍很兴盛,中唐以后正统地位被“古文”代替,但文献中仍有不少骈文存在。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使用的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时代。

古代汉语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大二课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

一、语法1.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主谓宾结构构成,但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较多。

2. 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人称、数和性别的变化,并且存在形声动词和副词。

3. 古代汉语的名词有性、数和格的变化,名词作宾语时要加“之”。

4. 古代汉语的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并且有专用的女性代词。

5.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副词和连词变化较多,有性、数和程度的变化。

二、词汇1. 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组成,单音节词主要来自古汉语,双音节词主要来自中古汉语。

2. 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丰富的义项,一个词语可以表示多个意思。

3.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汉字的异体字,需要了解不同的写法和发音。

4.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文言虚词,如“乃”、“畀”、“予”等,需要了解其用法和含义。

三、阅读1. 古代汉语的阅读主要以古代文献和诗词为主,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

2. 阅读古代文献时,需要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等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 阅读古代诗词时,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规律,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的艺术之美。

4. 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时,需要注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注释和参考资料来加深理解。

总结起来,古代汉语大二课程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三个方面。

语法方面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规律;词汇方面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义项;阅读方面需要能够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理解其中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大二上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大二上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大二上考试重点记》(2)表示时间和顺序,如“先后”、“早晚”等。

例如,“先攻城门,后攻城墙。

”(3)表示原因和结果,如“因为”、“所以”等。

例如,“因为天气太热,所以他选择在室内活动。

”(4)表示方位和处所,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

例如,“他向北走了几公里,就到了一个小村庄。

”在《赤壁之战》中,XXX先派人在南岸放火,后派XXX在北岸放火,以此引诱曹军上岸,最终取得胜利。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刻画记号和原始绘画。

刻画记号主要有书契和陶符两种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体系逐渐成形,分为殷商初创时期、西周汉字、春秋战国汉字和秦汉字四个阶段。

汉字的来源也非常多样,其中包括汉汉字、殷代的甲骨文、绘画等。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古文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等七个阶段。

许多汉字的形体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增繁省简讹变分化等。

《说文解字·叙》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对于汉字的解释和分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通假字的分类中,音同通假字、音近通假字和声韵相邻通假字都有不同的特点。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语音变化最大,而词汇活跃,语法较为稳定。

单音词的特点包括多义性、音形义的统一和使用频率高等。

在文章中,举例说明了名词作状语的四种情况,分别表示动作、时间和顺序、原因和结果以及方位和处所。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XXX利用南北两岸放火的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据《史记·陈涉世家》,XXX的子孙三夫荷担,叩XXX,箕畚运粮,表示时间的推移。

在《列子·渤海》中,XXX说:“君子应该博学多才,每天都要自省。

”这种态度也可以在《荀子·劝学》中找到,臣欲奉诏奔驰,却因XXX而放弃,不想购买官位。

名词的活用包括名词变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和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变动词是指名词在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例如,《左传》中的“今京不度,非制也,使立于后。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大二下学期的古代汉语知识点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技巧。

学好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古代文献、提高写作能力以及拓宽文化视野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古代汉语的四个重要方面展开讨论:语法、词汇、修辞和典故,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一、语法知识点1. 语序:古代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排列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2. 代词:古代汉语中的代词种类较多,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具体指代的对象。

3. 量词:古代汉语的量词使用较为丰富,掌握常见的量词及其搭配是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

4. 助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用法复杂,不同助词在句子中起到不同的语法作用,如“之”、“乎”等。

5. 时态和语气:古代汉语不同于现代汉语,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实践来掌握。

二、词汇知识点1. 词语的义项:古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的词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义项,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其准确含义。

2. 反义词和近义词:古代汉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掌握其使用规律能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成语和谚语:古代汉语中存在许多优美的成语和谚语,了解其典故和用法,能够提升写作的艺术性和修辞效果。

4. 诗词和文言文常用词汇:古代汉语的精华便是其丰富多样的诗词和文言文,熟悉并善于运用其中的常用词汇可以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修辞知识点1. 比喻和象征:古代汉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拟来达到修辞和表达的目的。

2. 典故引用:古代汉语中经常引用典故,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十分重要。

3. 反问和夸张:古代汉语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反问和夸张手法在修辞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修辞格:古代汉语中存在多种修辞格,如借代、排比、反复、对仗等,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格有助于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四、典故知识点1. 历史典故:古代汉语中常常援引历史典故,了解典故的来历和含义有助于理解文献和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
第一章词语
一、菜米
1、菜:指种植的农作物,指作为蔬菜的植物:牛肉大葱,西红柿罗卜,包菜。

2、米:指稻米,是一种粮食作物,以稻谷为食用。

二、羊马牛犊
1、羊:指山羊,是一种哺乳动物,具有良好的毛质,常用于制作服饰和毛皮等。

2、马:指马类,是一种哺乳动物,常用于骑乘和运输。

3、牛:指家畜牛,是一种哺乳动物,常用于肉类和牛奶等。

4、犊:指幼畜,是犊牛的幼体,以吃草、奶等为特征。

第二章字
一、尖韵
1、尖韵:是指声调高抑低的一种韵母,有四种尖韵,分别为:上声(ēi)、去声(ǖ)、入声(ou)和入声(i)。

二、类音
1、类音:指由单韵尾组成,共有13个字,即
b,p,m,f,d,t,n,l,g,k,h,zh,ch 和 sh。

二、双韵
1、双韵:是指由两个音节组成,共有十五个字,分别为:
ang,eng,ing,ong,uang,ueng,ong,ua,uo,ie,ve,er,an,en,in。

第三章句子
一、从句
1、从句:指句子中起修饰语的从属语句,有主句和从句之分,主句由主语、宾语、谓语、补语等组成,从句可以充当它们的取代物。

二、并列句
1、并列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句子,有逗号、分号、连词等做连接符。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上)一、名词解释1、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契文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用于记录祭祀占卜文字,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记录上古汉语的系统文字。

P72、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在这里主要是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

P103、籀文:战国文字中的秦系文字,因西周末年周宣王太史籀曾作《史籀篇》(用来教授儿童识字之书),故后世称为籀文。

4、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其命李斯将“史籀大篆”略加省改作为规范文字,故小篆成为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的规划化字体。

同时,小篆也是古文字的终结。

P145、累增字:本字为假借义所专用,另造表本义的字或另借他字表本义。

如“它”本义为蛇,“它”假借为代词并为其所专用后,遂造“蛇”字以表本义。

这一后造的表本义的字一般称为累增字。

P546、后起本字:本字仍表本义,为假借义另造字。

这个本字是后来才造的,一般称为后起本字。

7、异体字: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录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

如棄和弃P808、词的本义:指词在文献语言中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P105PS:P62(应该是填空,也注意一下)独体字:指单独成字的结构类型,它们不可拆开分析。

合体字:指由若干字符结合而成的结构形体,它们可以拆开分析。

二、简答题1、隶变的特点P18所谓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金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

以秦汉之际的变革最为剧烈。

这一演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即特点)可主要归结为如下几种:⑴同化所谓同化是用一个新的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

例如泰、春、舂、奉、奏等五个字,在篆书中它们的上部都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构件的组合,隶变之后都被同一个新的构件“ ”所取代。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古代汉语是汉字所代表的语言文字体系。

它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古代汉语知识点的大二下册电子版。

1.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文字形式,主要指的是汉语在上古至宋代的演变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形态。

2.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2.1 多音字:古代汉语中有很多字具有多种读音,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发音。

2.2 文言文特色:古代汉语中的文言文是一种正式的、古老的文字形式,使用比较复杂,包含大量的典故和成语。

2.3 字义演变:古代汉语中的许多字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义项和用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3.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的内容大二下册电子版是古代汉语的教材,它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例句,方便学习者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使用。

3.1 词语解释:电子版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例句,方便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3.2 语法规则:电子版中还介绍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殊语法规则和用法,例如四声变调、用字规范等,帮助学习者正确使用古代汉语。

3.3 阅读材料:电子版中提供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和文章,帮助学习者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

4. 如何有效学习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4.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读书和刷题来不断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加深理解和记忆。

4.2 看重翻译:翻译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翻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4.3 善用工具: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版教材以及其他在线字典和工具,方便查询和学习。

5. 古代汉语知识的应用学习古代汉语并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文化,它对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甚至对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5.1 文化遗产: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大二古代汉语笔记

大二古代汉语笔记

第一章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第一节名词作状语一、名词作状语指普通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不包括名词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现象。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如果要充当状语,必须靠介词的帮助,即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再作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表示态度、表示情理或依据、表示工具、表示处所或方位1、比喻:形容行为动作的状态,表达比喻内容。

译“象+名+一样”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2、态度:表达用什么态度从事某种行为动作。

译为“象对待+名+那样地”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梦溪笔谈·技艺》3、依据:依据什么从事某种行为动作。

译为“依照十名”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将军……复立楚国之社视,功宜为王。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

(同上)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论贵粟疏》4、工具:表达使用什么工具从事行为动作。

译“用……十名”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汉书·霍光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史记·魏公子列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聊斋志异·促织》5、处所或方位:表达行为动作的发生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二下))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二下))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来的一种句型。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 、关于“是”字:1)我们讲古代汉语不用“是”,是指文言文说的,至于白话,是用系词“是”的,先秦文献极少用系词“是” ,汉代后有所增加。

2)古代汉语里“是”可当形容词,词义是“对的”、“正确的”,意思是“认为…对”、“认为…正确”。

出现在“名词+是+名词”的组合中。

可单独作谓语,也可带宾语。

3)“是” 字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常常用来复指前文,系词“是”字正是从代词“是”的复指用法发展出来的。

4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

4)“主+谓”,如:兵,凶器。

5)“主+副+谓+(也)”如:“身非木石。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为+ 宾”,如:“余为伯倏。

”5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两种基本表达功能,主谓语除了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外,在逻辑上也构成判断关系:1)表示类属关系。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表示等同关系。

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另外,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1)表比喻。

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如:夫战,勇气也。

3)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第八节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1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 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名词解释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1)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上去入四声、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查字迅速方便缺点:不明读音无法查找2)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即部首检字法。

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而定;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优:不明读音也可查找缺点:有些字的部首不易确定汉字简化后,笔画变化大,有些字的归类没有统一3)按号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缺点:有些角的归类只能凭死记,不常用的容易忘记2、《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是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现存第一部大型官修书。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4、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是完全主观主义的产物,是错误的。

5、《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在五万六千个左右。

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古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6、《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出版于1819年。

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它所收的虚字以经传为主,以子书和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7、“六书”(汉字的形体构造)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 大二(下)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 大二(下)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下)一、填空1分×10二、单选1分×10三、多选2分×5四、指出词性、用义2分×5五、名词解释3分×5六、简答题4分×5七、古文阅读21分1. 抄写标点 10分2. 指出注解体式 12分3. 解释 3分第三章语法一、实词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的使动用法P163[名解] 使动用法:是指作谓语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1)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①单音节名词的使动用法例: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为王)②双音节名词的使动用法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使我为臣妾)(2)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比较特殊)例: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3)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例: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使鸟落下)(4)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例:天子不得而臣之,诸侯不得而友也。

2.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一般来说,常规动词不用作意动。

3.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也要注意)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名词用作状语(掌握功能)⑴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做状语例:癸酉,师陈于鞌。

⑵普通名词作状语[简答] P160普通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①表示比喻,可以译成“像……一样”。

例:豕人立而啼。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可以译成“像对待……那样”。

例: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成“在……(里、中、上)”。

例: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④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凭,可以译成“按照……”。

例: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⑶名词性词组作状语例: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二)形容词的活用(使动、意动注意一下)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其达士,洁其屋,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注意:这里的“美”也可看作意动)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1 / 31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大二上)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2 / 31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节古书的注解
1 古书的基本体例:有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等。

大致类型有:(1 )传注体:用以解释古书正文,(
2 )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


3 )集解(集注﹑集释)体:在同一本古书下洪各家注释。

2 、《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又叫《释文》),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3 、古书注解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 )解释词义(2 )串讲文意(3 )分析句读(
4 )提示语法(
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6 )诠释典故成语(
7 )校勘文字。

4 、古注中的“章句”体,着重于串讲和提示文意。

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

“集注体”的古注有时也这样做。

5 、古注的常用术语:
(1 )“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

用法是“解释语+ ‘曰﹑为﹑谓之’→被解释语”。

如“豕一岁曰豵”,“豵”是被解释语。

(2 )“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

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

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3 )“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

使用这个术语大致有四种性质: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

如“同犹俱也。

”用远引申义来解释。

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以今语释古语。

“谁为,犹为谁也。

”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

如“直犹但也。


(4 )“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

如“莞尔,小笑貌”。

(5 )“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

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毛传:“思,辞也。

”意思指“思”是虚词。

(6 )“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声训,即用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并不是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表达义。

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郑玄注:“藉之言借也。

”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

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郑笺:“敬之言警也。


(7 )“言”: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

如《诗经》:“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8 )“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

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

”,“倍读曰背”。

(9 )“读若﹑读如”:主要用于注音,起标明音读的作用。

如“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10)“如字”: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

如:《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意思是“前面的‘恶’字反切音是乌路,(即取‘乌’的声母路的韵母,读。

)。

后面的‘恶’,读它通常的音。

……前面的‘好’,读‘呼报’反切出来的音,后面的‘好’读它通常的音。


(11)“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书中的误字。

如《周礼》:“诵四方之传道”。

郑玄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

(12)“衍﹑脱”:“衍”是用来说明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是用来说明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6 、怎样利用古注:(1 )批判吸收,(2 )正确取舍,(3 )联系正文,(4 )融会贯通。

第十七节古书的标点
1 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

”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

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

2 、古书标点的注意事项:(1 )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

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

句句可以讲通。

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2 )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使用引号。


3 )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3 、古书标点致误原因:(1 )词汇方面,(2 )语法方面(3 )音韵方面(
4 )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