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酿造(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发酵酱油ppt课件

2019/9/7
22
淀粉的组成
白色、无定形结晶
ss
粉末
微生物分解淀粉需 胞外淀粉酶
发酵工业中长先水 解淀粉,制成水解 糖后使用
2019/9/7
23
淀粉水解原理
2019/9/7
24
淀粉水解制糖工艺
酸解法
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 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请预习课本10-20页
2019/9/7
31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019/9/7
32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2019/9/7
33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2019/9/7
5
蛋白质原料
大豆 豆粕 大豆经适当的热处理,调节水分到8%-9%,再经过轧胚
机轧扁,然后加入有机溶剂浸泡或喷淋,提取其中的油 脂,然后用烘干法等除去豆粕中溶剂而得到。优点较多: 蛋白质含量高、价格便宜、容易破碎
2019/9/7
6
蛋白质原料
豆饼大豆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产物,习惯上统称为豆饼
优点: 生产简易,对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设备生 产能力大等优点。
缺点:设备要求高,有副反应的发生,对淀粉原料要求 严格,
2019/9/7
25
淀粉水解制糖工艺
酶解法是用淀 粉酶将淀粉水
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 粉水解为糊精和低聚糖
解为葡萄糖
酿造学酱油PPT课件

种霉菌的蛋白酶的不足 以蛋白酶活力达到最高为曲成熟的依据。
米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2~35℃,适宜pH为6.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与醇结合生成酯; 合成酒精,产香; 制醅用盐水要求底少面多。 (也称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试管斜面→ 三角瓶培养→接种→曲料发白结饼→摇瓶 一次→至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 酱油四联球菌(Tetracoccus sojae)、 原料混合→蒸料→过筛、摊冷→接种→装盒→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揭纱布或草帘→种曲 (2)Blended soy sauce
7) 了⑥解培酱 养油24生h左产右所,需曲原呈料淡及黄预绿处色理,此时应及时出曲。
制(曲P1时2间6的-长1短2应7根)据所应用菌种、制曲工艺及发酵工艺而定。 米Sa曲lt:霉赋生予长咸的味最、适抑温菌度作是用32~35℃,适宜pH为6.
制曲 固体曲使用广泛,制曲方法有厚层通风制
曲、曲盘制曲、圆盘式机械制曲等。
日本学者坂口在20世纪30年代从酱油中分 离出来的,其分生孢子表面有小突起,多聚半 从酱醅中淋出的头油称生酱油,还需经过加热、配制等工序才能成为各个等级的酱油成品。 乳糖醛酸酶活性较高。 2 Soy sauce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
米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2~35℃,适宜pH为6. ④制曲时的品温控制在30~35℃之间。 ③必须有足够的风量和风压,满足米曲霉的好氧要求。 (也称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①毕赤酵母 ②醭酵母 ③圆酵母
蒸料方法:常压蒸料和高压蒸汽蒸料
蒸煮条件与蛋白质变性
故在酱油生产中, 工厂常采用“长、高、 短”蒸料法,所谓 “长、高、短”蒸料 法即加长润料时间、 提高蒸煮压力、缩短 蒸煮和脱压时间。
(2)冷却、接种及入池
米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2~35℃,适宜pH为6.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与醇结合生成酯; 合成酒精,产香; 制醅用盐水要求底少面多。 (也称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试管斜面→ 三角瓶培养→接种→曲料发白结饼→摇瓶 一次→至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 酱油四联球菌(Tetracoccus sojae)、 原料混合→蒸料→过筛、摊冷→接种→装盒→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揭纱布或草帘→种曲 (2)Blended soy sauce
7) 了⑥解培酱 养油24生h左产右所,需曲原呈料淡及黄预绿处色理,此时应及时出曲。
制(曲P1时2间6的-长1短2应7根)据所应用菌种、制曲工艺及发酵工艺而定。 米Sa曲lt:霉赋生予长咸的味最、适抑温菌度作是用32~35℃,适宜pH为6.
制曲 固体曲使用广泛,制曲方法有厚层通风制
曲、曲盘制曲、圆盘式机械制曲等。
日本学者坂口在20世纪30年代从酱油中分 离出来的,其分生孢子表面有小突起,多聚半 从酱醅中淋出的头油称生酱油,还需经过加热、配制等工序才能成为各个等级的酱油成品。 乳糖醛酸酶活性较高。 2 Soy sauce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
米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2~35℃,适宜pH为6. ④制曲时的品温控制在30~35℃之间。 ③必须有足够的风量和风压,满足米曲霉的好氧要求。 (也称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①毕赤酵母 ②醭酵母 ③圆酵母
蒸料方法:常压蒸料和高压蒸汽蒸料
蒸煮条件与蛋白质变性
故在酱油生产中, 工厂常采用“长、高、 短”蒸料法,所谓 “长、高、短”蒸料 法即加长润料时间、 提高蒸煮压力、缩短 蒸煮和脱压时间。
(2)冷却、接种及入池
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课件

大的机会在人力资源行业中获得成功
-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足员工和管理层的需求
5
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人力资源行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
与其他部门合作,如财务、法务、行政 等,是确保公司运营顺畅的关键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 良好的合作关系,分享知识,共同解决 练度
技术熟练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力 资源行业也开始数字化 转型
人力资源行业就业 能力展示
汇报人:XX
时间:X年X月
-
目录
1
沟通能力
5
团队合作能力
2
解决问题能力
6
技术熟练度
3
领导力
7
行业知识
4
灵活适应能力
8
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行业就业能力展示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 环境中,人力资源(HR)
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就业前景广阔
以下是一些在人力资源 行业中展示就业能力的 关键要素
1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
1
在人力资源行业中,沟通 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
无论是与员工、管理层还 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交 流,都需要清晰、准确、
及时地传达信息
3
有效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建 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确 保团队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2
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3
领导力
领导力
01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发挥领导力,引 导团队走向共同的目标
与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
8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
01
02
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决策能力是关键。根 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人力资源 部门需要做出关于招聘、培训、晋升等方 面的决策。具备决策能力的人能够分析数 据、评估选项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以支持 公司的长期发展
-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足员工和管理层的需求
5
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人力资源行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
与其他部门合作,如财务、法务、行政 等,是确保公司运营顺畅的关键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 良好的合作关系,分享知识,共同解决 练度
技术熟练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力 资源行业也开始数字化 转型
人力资源行业就业 能力展示
汇报人:XX
时间:X年X月
-
目录
1
沟通能力
5
团队合作能力
2
解决问题能力
6
技术熟练度
3
领导力
7
行业知识
4
灵活适应能力
8
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行业就业能力展示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 环境中,人力资源(HR)
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就业前景广阔
以下是一些在人力资源 行业中展示就业能力的 关键要素
1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
1
在人力资源行业中,沟通 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
无论是与员工、管理层还 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交 流,都需要清晰、准确、
及时地传达信息
3
有效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建 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确 保团队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2
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3
领导力
领导力
01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发挥领导力,引 导团队走向共同的目标
与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
8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
01
02
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决策能力是关键。根 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人力资源 部门需要做出关于招聘、培训、晋升等方 面的决策。具备决策能力的人能够分析数 据、评估选项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以支持 公司的长期发展
酱油的生产工艺

第五页,课件共有45页
二淀粉原料
1小麦 2 麸皮 3 米糠及米糠饼 4其他含淀粉的原料
第六页,课件共有45页
三 食盐
• 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且与氨基酸 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
• 食盐还有杀菌防腐作用,可以在发酵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菌的污染,在成品中有 防止腐败的功能。
•
第七页,课件共有45页
四水
• 酱油生产中水的用量非常的大,对水的要求 虽然没有酿酒那么严格,但必须符合饮用水 的标准。
• 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 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 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 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 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超过 5ppm。
给酱油加入添加剂和把不同批次质量有 差异的酱油适当拼配,调制出不同品种规格 酱油的操作称为配制。
通过配制可以使成品酱油的各项理化指标 符合标准。配制得当,可以稳定质量、降低 成本、节约原料、提高出品率。
第三十七页,课件共有45页
第三十八页,课件共有45页
酱油的过滤
• 将酱油和原料、微生物分离出来,防止酱油 变质。
4.喷雾保湿设备使用的喷嘴启用国外进口原件,湿 度能符合各种种曲生长要求,保证种曲质量。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45页
四 制曲
• 制曲是种曲在酱油曲料上扩大培养的过程。 制曲过程的实质是创造曲霉菌适宜的生长条 件,促使曲霉充分发育繁殖,分泌酱油酿造 需要的各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氧化 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转氨酶等。
酱油的浸出工艺
水─────────────────────
三淋油─→加热────────
二淋油─→加热─┐ 成熟酱醅─→第一次浸泡─→第二次浸泡─→第三次浸泡─→残渣
二淀粉原料
1小麦 2 麸皮 3 米糠及米糠饼 4其他含淀粉的原料
第六页,课件共有45页
三 食盐
• 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且与氨基酸 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
• 食盐还有杀菌防腐作用,可以在发酵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菌的污染,在成品中有 防止腐败的功能。
•
第七页,课件共有45页
四水
• 酱油生产中水的用量非常的大,对水的要求 虽然没有酿酒那么严格,但必须符合饮用水 的标准。
• 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 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 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 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 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超过 5ppm。
给酱油加入添加剂和把不同批次质量有 差异的酱油适当拼配,调制出不同品种规格 酱油的操作称为配制。
通过配制可以使成品酱油的各项理化指标 符合标准。配制得当,可以稳定质量、降低 成本、节约原料、提高出品率。
第三十七页,课件共有45页
第三十八页,课件共有45页
酱油的过滤
• 将酱油和原料、微生物分离出来,防止酱油 变质。
4.喷雾保湿设备使用的喷嘴启用国外进口原件,湿 度能符合各种种曲生长要求,保证种曲质量。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45页
四 制曲
• 制曲是种曲在酱油曲料上扩大培养的过程。 制曲过程的实质是创造曲霉菌适宜的生长条 件,促使曲霉充分发育繁殖,分泌酱油酿造 需要的各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氧化 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转氨酶等。
酱油的浸出工艺
水─────────────────────
三淋油─→加热────────
二淋油─→加热─┐ 成熟酱醅─→第一次浸泡─→第二次浸泡─→第三次浸泡─→残渣
酱油的酿造工艺 (3)PPT讲稿

•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 48%-50%,pH约6.5-6.8,好氧。
•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 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 蛋白酶分为3类: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一、酱油酿造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 分解成多肽、氨基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 ——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 ——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
2、淀粉的水解
•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的糖化作 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是发酵的基础物质。 ——与氨基酸化合成有色物质,赋予酱油甜味。
• 目前来讲自来水比较理想,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 今后对水质的要求必将予以更多重视。如果水中 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 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
六、其他辅助原料
• 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等。 • 大蒜、生姜、草菇等。
第三节 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
• 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 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 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 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二、酵母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 醪的成熟。
三、乳酸菌
•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 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 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 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 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 蛋白酶分为3类: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一、酱油酿造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 分解成多肽、氨基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 ——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 ——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
2、淀粉的水解
•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的糖化作 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是发酵的基础物质。 ——与氨基酸化合成有色物质,赋予酱油甜味。
• 目前来讲自来水比较理想,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 今后对水质的要求必将予以更多重视。如果水中 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 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
六、其他辅助原料
• 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等。 • 大蒜、生姜、草菇等。
第三节 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
• 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 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 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 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二、酵母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 醪的成熟。
三、乳酸菌
•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 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 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 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传统调味品-酱油ppt课件

❖ 细菌污染——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 ≤5×104 cfu/ml。
№
25
第四节 酱油的生产工艺
一、酱油酿造原理 二、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 四、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
26
一、酱油酿造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 分解成多肽、氨基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 ——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 ——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
27
2、淀粉的水解
❖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的糖化作 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是发酵的基础物质。 ——与氨基酸化合成有色物质。
28
3、有机酸生成
❖ 酱油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乳酸、琥珀酸、 醋酸居多。
❖ 适量的有机酸生成,对酱油呈香、增香均有重要 作用。乳酸具鲜、香味;琥珀酸适量较爽口。
三、乳酸菌
❖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 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 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 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24
四、有害微生物
❖ 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 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 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
酶、半纤维素酶等。
21
2、酱油曲霉
❖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 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22
二、酵母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 醪的成熟。
№
25
第四节 酱油的生产工艺
一、酱油酿造原理 二、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 四、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
26
一、酱油酿造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 分解成多肽、氨基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 ——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 ——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
27
2、淀粉的水解
❖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的糖化作 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是发酵的基础物质。 ——与氨基酸化合成有色物质。
28
3、有机酸生成
❖ 酱油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乳酸、琥珀酸、 醋酸居多。
❖ 适量的有机酸生成,对酱油呈香、增香均有重要 作用。乳酸具鲜、香味;琥珀酸适量较爽口。
三、乳酸菌
❖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 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 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 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24
四、有害微生物
❖ 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 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 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
酶、半纤维素酶等。
21
2、酱油曲霉
❖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 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22
二、酵母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 醪的成熟。
酱油曲的生产工艺课件

第五章酱油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二、酱油分类:酱油都是黑色的, 它可以分为酿造
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这三类酱油有 本质上的区别 。
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
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
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让曲霉生长繁殖并分泌出酿造酱油各种酶类 获取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强的酱油糖化发酵剂。 豆粕是制曲的主料,可加入麸皮为辅料,用量在 20~30%为宜
(二)制曲原料处理:
豆饼粉碎 加水及润水 蒸料
二、制曲工艺
(一)厚层通风制曲: 1、设备:机械通风制曲箱 2、厚层通风制曲工艺流程:
麸皮 豆粕 水
•第四章 酱油生产工艺
•本章要求 •1、酱油曲的概念、本质与生产工艺 •2 掌握响曲霉的生长及酶形成的条件 •3、掌握酱油生产工艺
第四章酱油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酱油定义:酱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是以
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酿 制而成的。酱油中含有多种调味成分,有酱油的 特殊香气、食盐的咸味、氨基酸钠盐的鲜味、糖 及其他醇甜物质的甜味、有机酸的酸味、酪氨酸 等爽适的苦味,还有天然的红褐色色素,可谓咸、 酸、鲜、甜、苦五味调和,色香俱备的调味佳品。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
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 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液体鲜味调味品。
第四章酱油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我们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这三种酱油明显的区别。无 论从色、香、味还是营养价值来讲,依次排列为:酿 造酱油、配制酱油、化学酱油 。
①设备: 二重皿(或三角瓶), 恒温培养箱
酱油生产工艺ppt课件

13
2 三角瓶纯种扩大培养 ①培养基:麸皮80g,面粉20g,水80~90ml或者麸皮85g,豆饼 粉15g,水95ml。原料混合均匀,分装入带棉花塞的三角瓶中, 瓶中料厚度1cm左右,在100kPa蒸汽压下灭菌30min,灭菌后摇 松曲料。 ②操作:曲料冷却后接入试管斜面菌种,摇匀→ 30℃ ,18h→瓶内曲料已稍发白结饼,摇瓶一次→培养2d → 三角瓶倒置→再培养1d →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即可使用。
9
3 乳酸菌
乳酸菌利用糖发酵生成乳酸, 乳酸是构成酱油风味的成分之一,与乙 醇生成乳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香气成分
10
4.乳酸菌
与风味密切相关,能促进鲁氏酵母的繁殖。
11
种曲的制备
制种曲工艺流程
试管斜面菌种→斜面活化→三角瓶扩大培养→种曲培养
12
1 、试管斜面菌种活化培养
①菌种 AS 3.951。 ②培养基:5Bé 豆饼汁100ml,硫酸镁0.05g,磷酸二 氢钾0.1g,可溶性淀粉2.0g,琼脂1.5g,100kPa蒸汽 压灭菌30min,制成试管斜面。 ③操作:将菌种接入斜面,置30℃培养箱中培养3d, 待长出茂盛的黄绿色孢子,并查无杂菌,即可作为三 角瓶扩大培养菌种。
6 酱油香气的形成
30
7 酱油的味
酱油的咸味来自所含的食盐,其含量一般为18%左右。 由于酱油中的肽、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缓和了食 盐的咸味,从而使酱油的咸味变得柔和。 酱油的鲜味来源于原料中蛋白质分解形成的氨基酸和 肽类,以谷氨酸为代表物质。另外,微生物细胞内 的核酸经水解后产生的鸟苷酸和肌苷酸钠盐往是强 鲜味物质。
39
可以使用的防腐剂有:
①苯甲酸钠(C6 H5COONa):白色结晶性粉末, 易溶于水。在微酸性条件下防腐力强,酱油 中添加量为0.05%~0.1%。 ②山梨酸(C6H8O2)和山梨酸钾(C6H7O2K):白色 结晶性粉末,山梨酸钾易溶于水,山梨酸在 水中溶解度小。对霉菌、酵母菌抑制能力强 ,但对嫌气性芽刨菌无效。在pH低于5时防腐 效果好,酱油中添加量为0.05%~0.1%。 ③维生素K类: 2-甲基-1,4-萘醌及其衍生物,如维生素K3 添 加量50mg/Kg。
《酱油的生产工艺》课件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设备运行噪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废弃物分类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分别处理。
资源化利用
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 资源浪费。
无害化处理
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对环境造成危害。
《酱油的生产工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酱油的简介 • 酱油的生产原料 • 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 酱油的质量检测与鉴别 • 酱油的生产设备与设施 • 酱油的生产安全与环保
01 酱油的简介
酱油的定义
01
酱油是一种由大豆为主要原料, 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调味品, 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色泽。
05 酱油的生产设备与设施
制曲设备
曲料混合机
制曲机
将原料与曲霉菌种混合均匀,为制曲提供 基础。
利用曲霉菌种发酵,形成曲料,为后续发 酵提供必要的酶和菌种。
通风设备
温度控制设备
为曲料提供必要的氧气,促进曲霉菌的繁 殖。
保持曲料适宜的温度,促进曲霉菌的生长 和发酵。
发酵设备
发酵罐
用于存放曲料和发酵液,进行发酵反应。
温度控制设备
保持发酵罐内适宜的温度,促进发酵反应的进行。
通风设备
为发酵液提供必要的氧气,促进酵母菌的繁殖。
搅拌设备
使发酵液充分混合,促进发酵反应的均匀进行。
提取和精制设备
提取设备
将发酵液中的有效成分提 取出来。
精制设备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提 取液进行精制,提高其质 量和纯度。
过滤设备
去除发酵液中的杂质和残 渣,提高提取液的纯度。
主要原料。
麸皮
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废弃物分类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分别处理。
资源化利用
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 资源浪费。
无害化处理
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对环境造成危害。
《酱油的生产工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酱油的简介 • 酱油的生产原料 • 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 酱油的质量检测与鉴别 • 酱油的生产设备与设施 • 酱油的生产安全与环保
01 酱油的简介
酱油的定义
01
酱油是一种由大豆为主要原料, 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调味品, 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色泽。
05 酱油的生产设备与设施
制曲设备
曲料混合机
制曲机
将原料与曲霉菌种混合均匀,为制曲提供 基础。
利用曲霉菌种发酵,形成曲料,为后续发 酵提供必要的酶和菌种。
通风设备
温度控制设备
为曲料提供必要的氧气,促进曲霉菌的繁 殖。
保持曲料适宜的温度,促进曲霉菌的生长 和发酵。
发酵设备
发酵罐
用于存放曲料和发酵液,进行发酵反应。
温度控制设备
保持发酵罐内适宜的温度,促进发酵反应的进行。
通风设备
为发酵液提供必要的氧气,促进酵母菌的繁殖。
搅拌设备
使发酵液充分混合,促进发酵反应的均匀进行。
提取和精制设备
提取设备
将发酵液中的有效成分提 取出来。
精制设备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提 取液进行精制,提高其质 量和纯度。
过滤设备
去除发酵液中的杂质和残 渣,提高提取液的纯度。
主要原料。
麸皮
酱油生产培训课件

LOGO
2、脱脂大豆〔豆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豆饼〕
? 我国大局部酿造厂普遍
采用脱脂大豆为主要原料。
大豆
浸出法 压榨法
豆粕 豆油 豆饼
豆粕
豆饼
LOGO
❖其它蛋白质原料 豌豆,也称毕豆、小寒豆、淮豆或麦豆, 属豆科,1一2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 有栽培。
LOGO
蚕豆,也称胡豆、罗汉豆、佛豆或寒豆,为 1一2年生草本植物,我国西南、华中和华 东地区栽培最多,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淀粉, 江浙地区常用作酱油原料。
LOGO
二、近代酱油工业开展和现状
世界
2021年酱油产量 世界总产量:800万吨。
中国 中国总产量:450万吨
日本
1、佛山海天:62万吨 2、湖南加加:万吨 3、广东味美鲜:万吨 4、香港李锦记:万吨 5、北京王致和:万吨
日本总产量140万吨,其中最大的酱油企业龟甲 万年产40万吨酱油,约占日本全国产量的30%。
LOGO
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
制曲
发酵
滤油
酱油后期处理
LOGO
第二局部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 ❖ 蛋白质原料 ❖ 淀粉质原料 ❖ 食盐 ❖水 ❖ 其他辅助原料
LOGO
一、蛋白质原料 蛋白质原料的作用是什么?
❖1、大豆 大豆是生产酱油的主要原料。大豆 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
❖ 粗蛋白质:35~45% ❖ 粗脂肪:15~25%
LOGO
❖黑曲霉
•黑曲霉和米曲霉如果混合使用,对酱油的发酵有影响吗?
LOGO
二、酵母
❖ 酵母菌在酱油的发酵过程中主要作用 有哪些?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2、脱脂大豆〔豆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豆饼〕
? 我国大局部酿造厂普遍
采用脱脂大豆为主要原料。
大豆
浸出法 压榨法
豆粕 豆油 豆饼
豆粕
豆饼
LOGO
❖其它蛋白质原料 豌豆,也称毕豆、小寒豆、淮豆或麦豆, 属豆科,1一2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 有栽培。
LOGO
蚕豆,也称胡豆、罗汉豆、佛豆或寒豆,为 1一2年生草本植物,我国西南、华中和华 东地区栽培最多,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淀粉, 江浙地区常用作酱油原料。
LOGO
二、近代酱油工业开展和现状
世界
2021年酱油产量 世界总产量:800万吨。
中国 中国总产量:450万吨
日本
1、佛山海天:62万吨 2、湖南加加:万吨 3、广东味美鲜:万吨 4、香港李锦记:万吨 5、北京王致和:万吨
日本总产量140万吨,其中最大的酱油企业龟甲 万年产40万吨酱油,约占日本全国产量的30%。
LOGO
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
制曲
发酵
滤油
酱油后期处理
LOGO
第二局部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 ❖ 蛋白质原料 ❖ 淀粉质原料 ❖ 食盐 ❖水 ❖ 其他辅助原料
LOGO
一、蛋白质原料 蛋白质原料的作用是什么?
❖1、大豆 大豆是生产酱油的主要原料。大豆 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
❖ 粗蛋白质:35~45% ❖ 粗脂肪:15~25%
LOGO
❖黑曲霉
•黑曲霉和米曲霉如果混合使用,对酱油的发酵有影响吗?
LOGO
二、酵母
❖ 酵母菌在酱油的发酵过程中主要作用 有哪些?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展历史 :酱油起源于我国,距史学家考 察,公元一世纪左右即出现了以大豆、小麦为原 料制成的豆酱及豆酱油,可见,酱油在我国至少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酱油制 造技术才从福建传入日本,后扩展到东南亚及世 界各地。
A
4
概述
3、起源:最早所作的各种酱,都是自发的利用自然界 野生霉菌制成曲(这个过程称为发霉或发黄子),然后 利用阳光的热晒使其发酵成熟,以后,随着微生物的发 现和研究的深入,以及酿造经验的不断积累,酱油酿造 技术才不断的发展起来,他的发展历程也是走过了一条 由自发到自觉、由手工到机械化自动化、有家庭作坊到 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由单一豆油到多品种酱油的发展道 路。
A
18
食盐:
食盐
海盐:
A
19
食盐的适宜用量
每人、每天摄入多少食盐盐为宜?
1、健康人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荐用量为6g。
2、对有疾病的成人患者和老年人为2~5g(体质
差或疾病较重者宜取小值)。
3、1~5岁的儿童不超过2g;1周岁以前的幼儿 不超过1g;三个月的幼儿可稍许摄入食盐。
注: 1.上述荐用量是总的盐量,包括酱油、味精、咸菜、
2、按体态不同分: (1)、液体酱油(目前占多数): (2)、固体酱油(粉末酱油); (3)、酱油膏(福建琯头酱油膏)。
3、按颜色不同分: (1)、深色酱油(红棕色、棕色、棕褐色等); (2)、浅色酱油(白酱油、浅黄色或黄色)。
4、按用途不同分 :儿童酱油、无盐酱油、高铁酱油等。
A
6
酱油集锦
A
7
三、酱油的营养价值
淀粉质原料总要求:新鲜、无污染、 淀粉含量高、无异味、无杂味、不含有毒 物等。
A
17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三、食盐:
作用:食盐也是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料,它除了给酱油以适当的咸
味外,能与氨基酸结合产生鲜味物质,同时还具有防腐的作用。 1%盐液:可产生6.1个大气压; 1%葡萄糖液:产生1.2个大气压; 1% 蔗糖液:产生0.7个大气压。 要求:杂质少、纯度高(90~93%)、雪白、结晶颗粒小、卤汁少 (Kcl CaSo2 、MgSO4 、MgCL2、Na2SO4等混合物)。
大豆为酿造酱油理想的蛋白质原料,但大豆中约含 20%的脂肪,会残留在酱渣中而损失,因此,油脂不能充 分利用。为了克服此问题,目前酱油厂多采用脱脂大豆为 原料生产酱油。
(二)、脱脂大豆:
A
12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脱脂大豆指大豆提取油脂以后的产物。因提取方法不同有豆粕、豆 饼两种。 1、豆粕:指大豆经轧扁处理后,用适宜的有机溶剂提取油脂以后 的产物。 特点:呈颗粒状、脂肪低、水分少、蛋白质含量高。 2、豆饼:指大豆用压榨法提取油脂以后的产物。分为热榨豆饼和 冷榨豆饼两种。 (1)、热榨豆饼:大豆经加热处理再压榨提取油脂以后的产物。 特点:水分低、脂肪含量少、蛋白质较高、易粉碎。但要求,热榨 温度不能过高,热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蛋白质变性(变成不溶 于水、食盐、碱液的不溶性蛋白质)。 (2)、冷榨豆饼:生大豆软化、轧扁后直接压榨提取油脂后的产 物。 特点:与热榨豆饼相反。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酱油有以下三种:
(1)、欧洲型的蛋白质水解液;
(2)、亚洲型的鱼露将油(虾油、虾汁);
(3)、中国的豆麦酱油。
其中以中国的豆麦酱油,质量最优、风味最佳。
A
5
二、酱油分类:
1、按原料及制作方法 不同分有: (1)、豆麦酱油; (2)、鱼露酱油(虾油、虾露等); (3)、再制酱油(辣味酱油、蘑菇酱油等)。
A
13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三)、花生粕或花生饼:
(四)、其他蛋白质原料: 如:豌豆、蚕豆、葵花籽、菜籽饼等。
蛋白质原料总要求:新鲜、饱满、纯 度高、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有效成 分含量高等。
A
14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二、淀粉质原料: 作用:它给酱油带来甜味、香味及色泽等,也是酿造
酱油的主要原料。 小麦、麸皮、玉米、面粉等为常用的淀粉质原料。
同学们好!
A
1
《酿造学》
A
2
第二章 酱油生产
本章目的要求:
1、了解酱油生产主要的原辅材料及要求、主要 微生物、酱油生产工艺;
2、掌握“固态低盐发酵法”、“天然晒露法”
酱油生产技术及操作方法。
[重点、难点]:
酱油的概念、生产状况、分类、酱油生 产工艺、技术。
A
3
概述
1、概念:酱油是一种以蛋白质、淀粉质为主 要原料,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酿造而成的咸味 调味品。 因自古以来,多以大豆为原料,故俗称 “豆油”。
作用:他给酱油带来营养、鲜味、风味和色泽等, 它是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料。
(一):大豆 大豆是黄豆、黑豆、青豆的总称。各地均
有栽培,其中以我国的东北大豆质量最好。
A
9
酱油原料
黄豆
麸皮
A
10
酱油原料
黑豆
青豆
A
11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大豆富含蛋白质(约为干豆的38~42%),其中水 溶性蛋白占90%,以求蛋白为多(约占84.25% ),乳清 蛋白约占5.36% ,其他为非蛋白含氮物质。
咸肉、咸鱼等调料和佐餐食品中的含盐量在内。 2.当盐用于治疗低血压等病时,用量不受此限。
1、含有丰富的蛋白质7~10g/100ml(可溶性),其中 60% 是氨基酸,且氨基酸品种齐全;
2、含有3~4%的糖及较多的B族维生素,丰富的磷脂 及多种爽口的有机酸;
3、酱油色香味俱佳,可增强人的食欲。
A
8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生产酱油的主要原料:
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水和食盐等。
一、蛋白质原料:
能改善色泽、增加香气、提高质量(戊糖+氨基酸产生)。 2、含有多量的维生素及钙、铁等元素。
另外,麸皮可促进米曲霉的生长,促进酶的分泌,提高 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它是目前我 国酱油厂广泛使用的淀粉质原料。
A
16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三)、其他淀粉质原料:如米糠、米 糠饼、碎米、玉米、薯粉等。
(一)、小麦: 成分:淀粉70%(多为直链淀粉);含糖(蔗糖、葡
萄糖、果糖等)2~4%;糊精2~3% ;蛋白质10~14% (以麸胶蛋白及谷蛋白为主),而组成麸胶蛋白中的氨 基酸以谷氨酸最多,它是酱油鲜味的重要成份,因此, 小麦宜作酱油的淀粉质原料。
A
15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二)、麸皮:又称麦皮,它是小麦制面粉后的副产物。 成分: 1、 粗淀粉(13~17%),其中戊糖占20~24% ,它
A
4
概述
3、起源:最早所作的各种酱,都是自发的利用自然界 野生霉菌制成曲(这个过程称为发霉或发黄子),然后 利用阳光的热晒使其发酵成熟,以后,随着微生物的发 现和研究的深入,以及酿造经验的不断积累,酱油酿造 技术才不断的发展起来,他的发展历程也是走过了一条 由自发到自觉、由手工到机械化自动化、有家庭作坊到 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由单一豆油到多品种酱油的发展道 路。
A
18
食盐:
食盐
海盐:
A
19
食盐的适宜用量
每人、每天摄入多少食盐盐为宜?
1、健康人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荐用量为6g。
2、对有疾病的成人患者和老年人为2~5g(体质
差或疾病较重者宜取小值)。
3、1~5岁的儿童不超过2g;1周岁以前的幼儿 不超过1g;三个月的幼儿可稍许摄入食盐。
注: 1.上述荐用量是总的盐量,包括酱油、味精、咸菜、
2、按体态不同分: (1)、液体酱油(目前占多数): (2)、固体酱油(粉末酱油); (3)、酱油膏(福建琯头酱油膏)。
3、按颜色不同分: (1)、深色酱油(红棕色、棕色、棕褐色等); (2)、浅色酱油(白酱油、浅黄色或黄色)。
4、按用途不同分 :儿童酱油、无盐酱油、高铁酱油等。
A
6
酱油集锦
A
7
三、酱油的营养价值
淀粉质原料总要求:新鲜、无污染、 淀粉含量高、无异味、无杂味、不含有毒 物等。
A
17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三、食盐:
作用:食盐也是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料,它除了给酱油以适当的咸
味外,能与氨基酸结合产生鲜味物质,同时还具有防腐的作用。 1%盐液:可产生6.1个大气压; 1%葡萄糖液:产生1.2个大气压; 1% 蔗糖液:产生0.7个大气压。 要求:杂质少、纯度高(90~93%)、雪白、结晶颗粒小、卤汁少 (Kcl CaSo2 、MgSO4 、MgCL2、Na2SO4等混合物)。
大豆为酿造酱油理想的蛋白质原料,但大豆中约含 20%的脂肪,会残留在酱渣中而损失,因此,油脂不能充 分利用。为了克服此问题,目前酱油厂多采用脱脂大豆为 原料生产酱油。
(二)、脱脂大豆:
A
12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脱脂大豆指大豆提取油脂以后的产物。因提取方法不同有豆粕、豆 饼两种。 1、豆粕:指大豆经轧扁处理后,用适宜的有机溶剂提取油脂以后 的产物。 特点:呈颗粒状、脂肪低、水分少、蛋白质含量高。 2、豆饼:指大豆用压榨法提取油脂以后的产物。分为热榨豆饼和 冷榨豆饼两种。 (1)、热榨豆饼:大豆经加热处理再压榨提取油脂以后的产物。 特点:水分低、脂肪含量少、蛋白质较高、易粉碎。但要求,热榨 温度不能过高,热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蛋白质变性(变成不溶 于水、食盐、碱液的不溶性蛋白质)。 (2)、冷榨豆饼:生大豆软化、轧扁后直接压榨提取油脂后的产 物。 特点:与热榨豆饼相反。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酱油有以下三种:
(1)、欧洲型的蛋白质水解液;
(2)、亚洲型的鱼露将油(虾油、虾汁);
(3)、中国的豆麦酱油。
其中以中国的豆麦酱油,质量最优、风味最佳。
A
5
二、酱油分类:
1、按原料及制作方法 不同分有: (1)、豆麦酱油; (2)、鱼露酱油(虾油、虾露等); (3)、再制酱油(辣味酱油、蘑菇酱油等)。
A
13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三)、花生粕或花生饼:
(四)、其他蛋白质原料: 如:豌豆、蚕豆、葵花籽、菜籽饼等。
蛋白质原料总要求:新鲜、饱满、纯 度高、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有效成 分含量高等。
A
14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二、淀粉质原料: 作用:它给酱油带来甜味、香味及色泽等,也是酿造
酱油的主要原料。 小麦、麸皮、玉米、面粉等为常用的淀粉质原料。
同学们好!
A
1
《酿造学》
A
2
第二章 酱油生产
本章目的要求:
1、了解酱油生产主要的原辅材料及要求、主要 微生物、酱油生产工艺;
2、掌握“固态低盐发酵法”、“天然晒露法”
酱油生产技术及操作方法。
[重点、难点]:
酱油的概念、生产状况、分类、酱油生 产工艺、技术。
A
3
概述
1、概念:酱油是一种以蛋白质、淀粉质为主 要原料,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酿造而成的咸味 调味品。 因自古以来,多以大豆为原料,故俗称 “豆油”。
作用:他给酱油带来营养、鲜味、风味和色泽等, 它是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料。
(一):大豆 大豆是黄豆、黑豆、青豆的总称。各地均
有栽培,其中以我国的东北大豆质量最好。
A
9
酱油原料
黄豆
麸皮
A
10
酱油原料
黑豆
青豆
A
11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大豆富含蛋白质(约为干豆的38~42%),其中水 溶性蛋白占90%,以求蛋白为多(约占84.25% ),乳清 蛋白约占5.36% ,其他为非蛋白含氮物质。
咸肉、咸鱼等调料和佐餐食品中的含盐量在内。 2.当盐用于治疗低血压等病时,用量不受此限。
1、含有丰富的蛋白质7~10g/100ml(可溶性),其中 60% 是氨基酸,且氨基酸品种齐全;
2、含有3~4%的糖及较多的B族维生素,丰富的磷脂 及多种爽口的有机酸;
3、酱油色香味俱佳,可增强人的食欲。
A
8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生产酱油的主要原料:
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水和食盐等。
一、蛋白质原料:
能改善色泽、增加香气、提高质量(戊糖+氨基酸产生)。 2、含有多量的维生素及钙、铁等元素。
另外,麸皮可促进米曲霉的生长,促进酶的分泌,提高 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它是目前我 国酱油厂广泛使用的淀粉质原料。
A
16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三)、其他淀粉质原料:如米糠、米 糠饼、碎米、玉米、薯粉等。
(一)、小麦: 成分:淀粉70%(多为直链淀粉);含糖(蔗糖、葡
萄糖、果糖等)2~4%;糊精2~3% ;蛋白质10~14% (以麸胶蛋白及谷蛋白为主),而组成麸胶蛋白中的氨 基酸以谷氨酸最多,它是酱油鲜味的重要成份,因此, 小麦宜作酱油的淀粉质原料。
A
15
第一节 酱油原料与要求
(二)、麸皮:又称麦皮,它是小麦制面粉后的副产物。 成分: 1、 粗淀粉(13~17%),其中戊糖占20~24%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