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学 第2章 土地利用原理
共同性(common)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4 可持续利用理论
2.4.2 土地可持续利用含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 生产性(保持和加强土地的生产和服务功能) 2. 稳定性(降低生产风险程度) 3. 保护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 质的退化) 4. 经济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5. 社会可接受性(具有社会承受力)
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4 可持续利用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 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 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 的战略和模式,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 须遵从一些基本原则:
公平性(fairness)原则
持续性(sustainability)原则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3 土地区位理论
2.3.1 区位理论发展简史 2.3.2 农业区位理论
德国学者杜能于1826年完成的《孤立国 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 国》)提出了农业区位论,标志着区位理论 的诞生。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当时德国社会 经济背景下的产物,目的在于探索农业生产 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杜能考察问题的方法 是“孤立化的方法”,将影响农业区位的纷 纭复杂的种种条件加以简化,只考察一个要 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3 土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要点是:(1)城镇是区域的 “中心地”;(2)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地位 与作用不同;(3)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在外形 上相互衔接,而且在数量上和面积上具有 密切关系,上一级中心地与下一级中心地 的数量比例具有固定的系数K。
克里斯塔勒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则支 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 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版)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版)第一章导论★1、土地的概念地球表层自然历史综合体,即地球表层一定高度和深度的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矿藏、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成果。
★2、土地功能(1)生产(养育)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3、土地的特性(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2)数量(面积)的有限性(3)空间性(派生出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4)永续利用性(5)属性的两重性: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4、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1)土地利用的定义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土地质量和人为干预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2)土地利用的实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即实质是土地自然生态子系统和土地社会经济子系统以人口子系统为纽带和接口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3)土地利用基本途径①一是土地利用广度扩展,提高土地利用率②二是土地利用深度挖潜,提高土地产出率(4)土地利用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性特性①既包含土地生产力提高,又有土地生产关系的协调②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土地利用分类(1)198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2)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3)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4)2010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分三大类(5)2012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6、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
(2)实质: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
2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遵从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遵从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使土地利 用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体调土地的供需 矛盾,是首要任务。 矛盾,是首要任务。
农业用地(耕地、林地、 农业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 及其他农用地) 及其他农用地)需求 土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工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民点 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需求 自然供给 土地供给 经济供给
联系
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 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 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规划 的具体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一)主要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组织土地利用这一侧面,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组织土地利用这一侧面,来解 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所以, 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所以,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 务就是: 务就是:
自然供给
实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土地数量, 实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土地数量 , 包括已 利用土地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供利用土地。 利用土地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供利用土地。 由于土 地不能创造,位置不可移动, 土地总量固定不变( 地不能创造,位置不可移动, 土地总量固定不变( 数 量有限性) 在经济学上称为无弹性供给。 量有限性)。在经济学上称为无弹性供给。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一、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四、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五、土地利用规划程序 六、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 七、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八、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九、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二章
其内涵是:由于距离产品消费中心 (城市)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土地利用 纯收益,将导致土地价格的空间差异,即处于市场附近的土地地租高,(为什 么?)--因为这里支付较低甚至无需支付产品运费,其结果是吸引各种经济及管 理单位向中心区集聚,对土地需求量就大增,地价就会相应地上升。 ②位置级差地租可用来作为控制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用来决定各种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人们可以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在中心区及附近郊区 收取较高的地价和使用费,以控制中心区的继续膨胀,保护近郊的绿地和高产 菜地;在远郊则收取较低的地价和使用费,以鼓励工业向远郊区发展,建立新 的工业区和卫星城镇。
四、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 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 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 的工具。 1、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 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土地本身就是自然、社会、经济、 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多重结构的生态经济系统。 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 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 律的制约。 2、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 和环境破坏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大量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当相互协调,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 处理得好可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进化,反之,会恶化环境。生态系统平衡失 调,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经济增长。 ○应当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才能走出困境,协调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经 济的发展。 3、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注意 ○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土地利用规划的外部效应○建立以生态经济理论 为指导的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学-电子版3
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总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什么是土地?学术界众说纷纭。
土地的概念应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角度加以界定。
从自然属性角度常视土地为资源,存在着狭义土地和广义土地的概念之别,通常又与平面和立体相交织。
为了弄清楚土地的概念,追根溯源要从“土”字和“地”字谈起。
我国古书《说文解字》(公元121年,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中对其早有述释:“土者,吐也,即吐生万物之意”,并以图示。
把“土”字分解为植物地上部分(茎、叶)、表土层、植物地下部分(根)和底土层四个层次(图1-1)。
关于“土壤”,许慎在书中写道:“壤者,让也,即松柔无块而宜于耕之土”。
从汉语构词来讲,“壤”字是在“土”字右旁加上“襄”。
“襄”者助也,指人工培育之意。
“壤”是经人工培育熟化而成的“土”,是“土”的质变。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对土和土壤概念的论述。
现代土壤学专著中常引用原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1863~1939)关于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前苏联土壤发生学创始人道库恰也夫(1846~1903)认为,土壤是由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П=ƒ(k,o,r,p)t [土壤=ƒ (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
地是天的对称,是由“土”和“也”两字复合而成。
土地中的“地”则是指地球的地,土地的概念应从其自然属性角度加以界定,存在着狭义土地和广义土地的概念之别,通常又与土地平面和立体层面相交织,形成土地平面观和立体观。
土地不能离开地球。
土地养育了地球上的人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
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
至于海洋、江河、湖泊、池塘等均不列入土地范畴之内。
但“土地在经济学上包括着水……”。
水流是土地的附属物,“我们也把它作为土地来理解。
《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
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2011年12月前言 (1)第一章导论 (1)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6)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8)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 (11)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 (15)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7)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20)第八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25)第九章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27)第十章农业用地规划 (31)第十一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4)第十二章 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6)第十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41)第十四章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43)前言一、课程设置及学习的重要性1.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理论知识是土地管理专业方向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内容。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从事土地管理及其开发经营的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学习的重要性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使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越来越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各国对土地资源采取了较严格的管制,土地利用规划是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简介1.教学目的土地规划是研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规律的学科,使土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得到充分、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系统的最佳结构和功能。
本学科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土地管理中正确地利用,发挥其管理手段的作用。
2.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部门规划和专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管理等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技术;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编制等内容。
(NEW)张占录《土地利用规划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土地利用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调整优化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土地利用分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城镇用地规划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土地用途管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土地保护规划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地区土地利用规划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规划学_第二章_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1 土地地租理论
2 3 4 5 土地区位理论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原理 生态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土地地租地价理论
土地所有者
不占有土地 的生产者 剩余生产物 地租
绝对地租:源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及其与使用权的分离。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I: 由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决定 级差地租II:由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引起 垄断地租:因垄断优质土地、生产稀有产品并垄断产品价 格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1940,《经济区位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S. Dunn 地租函数: R=m (V-E) – mrs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贡献及应用:
区位论的鼻祖,“经济和社会科学中确立了空间思维 的第一人。” 微观空间:以农户或农村聚落为中心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贡献: 所应用的抽象和演绎的方法,以及所提出的理论体 系,为工业区位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是最小费用区位论的代表之一,与最大利润区位论 一同形成了区位研究的两大流派。 其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 指导意义。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货物的供给范围上限r、下限r’:
下限
上限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4个 65个 222个 325个 20600个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建制镇 非农人口 1.5 亿 市区非农人口 2.57亿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
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土地资源配置中如何获得土地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依据;土地区位理论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其选址的依据;持续利用理论是实现土地永续利用的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同时,还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重点内容】认识各种理论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及其科学原理。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依据的科学原理和基本原则的含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一节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地租和地价理论(一)理论核心1.西方经济学家的地租和地价理论2.马克思地租和地价理论(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
2.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来影响土地价格。
二、土地区位理论(一)区位理论简介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
(二)理论指导意义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
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持续利用理论(一)持续利用理论的核心思想1.可持续性。
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
2.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1.建立立体的土地观和土地利用观。
2.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四、生态经济理论(一)生态经济学及其思想1.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地球表面的物理空间,包括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 土地利用:人类对土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包括农业、工业、居住、交通、娱乐等。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1.2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和安排。
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旨在实现特定目标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对土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1.3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但城市化进程加速,非农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土地开发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4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预测土地利用的需求和供给,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因素,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5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第一章测试1.土地利用系统由多系统复合而成,其中不包括哪个子系统()答案:循环系统2.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三大程序包括()答案:准备工作;规划实施;编制规划3.土地具有多种特性,如资源特性、资产特性、生态特性、工程特性等。
()答案:对4.土地是由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系统。
()答案:对5.规划是对事务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影响绝对地租量的因素不包括()答案:土地位置差异2.按物质形态划分,地租可分为()答案:货币地租;实物地租;劳役地租3.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4.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5.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起“龙头”作用的规划是()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答案: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控制的层次性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答案:对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答案:对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___与___答案:null第四章测试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权属调查3.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答案:对4.土地垦殖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
土地利用规划学(2)
三、填空题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进行部门间土地资源分配和时空组织是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 中国台湾土地法第一条解释土地的意义:“本法所称土地,谓水、陆及天然富源”。
3. 土地是由地球上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完整复杂的一个综合系统。
4.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遇见的未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它是土地的一部分。
5. 土地的自然属性反映了自然的存在状态。
简单的说,土地是由土地自然物和土地资本物组成的以自然态方式存在的土地物质实体。
6. 土地关系的核心是土地权属或产权关系。
7.土地的功能有仓储功能、承载功能、景观功能、养育功能。
8.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规划的空间范围分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9. 工业区位论的两个影响因素:运输费用、劳动成本。
10.克里斯塔勒设计了几种由大中小多级城市和相应的不同规模的层层六边形市场区组成的网络系统,然后将界限值等级不同的商品,分别纳入到各级城市与市场区的经营范围中。
11.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2.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
13.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既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包括主件和附件两部分。
1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个编制阶段:准备阶段、方案编制阶段、规划审批阶段。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学总论第一章导论土地与相关概念/关于土地与空间/土地本身是由地表、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构成。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生态功能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②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生产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养育功能和土地承载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功能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③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作为资源的土地空间是有限的,土地总面积(常数)永久不变,土地利用类型(变数)在不断发生变化;④土地质量的差异性: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不同等级;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又称土地的耐久性;⑥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⑦土地价值的增值性:土地具有一种耐用性的性质,可以吸纳投入土地的沉积资本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使其可用性或使用价值的提高;⑧土地属性的多维性:土地属性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多维属性。
土地利用途径;外延扩展、内涵挖潜土地¾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降水、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等)、社会因素(人口、城市化因素、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权利、风俗习惯、文化素质)、经济因素(产量、产值、人均产值、成本、效益、外部性等)规划的本质/规划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未来导向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产生/在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土地利用规划并发挥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规划是为国家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服务的政府行为,是调整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②整体性:着眼于区域内全部土地,从全局整体角度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③兼容性:多目标兼顾,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目标整体优化:④折中性:不求最优,但求满意。
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一、二章
感性认识
是什么:你接触到的(土地)规划有哪些?
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土地利用规划?
怎么办:技术和人文关怀
是什么:你接触到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
国家层
区域层
地区:
主体功能区
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土地利用规划?
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
第一篇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什么是土地?
一般认知
土壤 地球的纯陆地部分 1.土地的原意 陆地及其水面 地学家认为,土地是地表上 的一个垂直剖面,从空中环 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 动植物群体,以及过去和现 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历史:从殷周时期的井田制算起,至今也有2900年历史
对土地规划的三种意见: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全面经济规划;是 解决有关土地利用的全部规划问题;是在空间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 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 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知识回顾
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土地利用规划?
视频推荐: 《穹顶之下》柴静
怎么办:技术和人文关怀
怎么办:技术和人文关怀
城市的标签正逐渐被人遗忘。这 种遗忘就想爱情,当爱情慢慢被 遗忘,要么是相爱两人已将爱情 相融,变成了一种难以捉摸的化 学成分!要么是相爱两人已成陌 路!现代人对城市的遗忘应该是 两者的交融!身居其中,却不懂 得经营!使用,却疏于保养;占 据,而忘记了被占据者的孤伤! 对城市的感情不是来自于政府部 门的大字标题!经济物化背景下, 人对空间占据的感情要大于对空 间外化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 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 1、系统工程把对象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把研究过程也视作为一个整体。 2、人们把系统作为若干子系统,有机结合成的整体来设计,对每个子系统的技术要求:①首 先从实现整体技术协调的观点来考虑,对研究过程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矛盾或子系统与系统 整体之间的矛盾都要从总体协调的需要来选择解决方案。②同时,把系统作为它所从属的更大 系统的组成部分来研究,对它的所有技术要求,都尽可能从实现这个更大系统技术协调的观点 来考虑。 例如:对于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何分配给各个产业和部门,就需要从 全局来协调考虑。在实践中,某项技术措施从子系统来看效果很好,但从全局来看就不一定好, 同样有些技术措施从局部看效果不太理想,但从整体来看却有应用的价值。因此,为了保证系 统的整体性效益,就需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特别是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 3、系统工程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产生的直接影响: ①把科学的系统方法引入复杂的土地系统,可将土地系统的结构分析得更全面,使系统---结构--功能紧密相连。 ②系统科学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把目标选择放在重要的地位,这种目标选择 的方法对于土 地利用结构分析、评价十分重要,因为失去了目标选择,分析和评价就失去了依据。 ③系统科学强调对众多的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优方案。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土地利 用结构变化的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系统科学,一般利用模型来代替真实系统,运用数学、逻辑等非实物型模型加以分析,因此 可以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实验。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系统分析方法是以数学模型为主要 手段的定量分析过程。
四、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 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 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 的工具。 1、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 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土地本身就是自然、社会、经济、 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多重结构的生态经济系统。 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 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 律的制约。 2、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 和环境破坏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大量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当相互协调,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 处理得好可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进化,反之,会恶化环境。生态系统平衡失 调,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经济增长。 ○应当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才能走出困境,协调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经 济的发展。 3、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注意 ○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土地利用规划的外部效应○建立以生态经济理论 为指导的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指标
三、持续利用理论 ● 可持续性的概念源远流长。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就产生“永续利用”的思想,并用以保护鸟兽和封山育林。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20 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WECl),并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通过了《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关于“可扭亏为盈持续发展” 的声明》,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界定。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自然环境的持续能力,围绕自然环境的持续能力,国 际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 二、土地区位理论 三、持续利用理论 四、生态经济理论 五、人地协调理论 六、系统工程理论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
※地租来源于拉丁语,有报酬或收入的意思。
●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有组织的土地利用和 土地所有权的出现就产生了地租。 ●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所有者和不占有土地的 直接生产者,生产者在土地利用中的剩余生产物为 土地占有者所占有,就存在产生地租的经济基础。
①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在于具有持续性特点的利用。通过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人类可能从中获取土地产品和劳务的满足。 ②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 ③土地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2、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持续利用理论 ●首先应当建立立体的土地观和土地利用观。 土地利用应当包涵土地平面利用和土地立体利用,涵盖土地的地面、地上和地 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要解决好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外部性问题,既要重视单项效益,更要重视社 会、生态、经济三效益综合形成的整体效益。 ●开展土地利用项目费用/效益分析,使土地利用所获得的综合效益大于所耗费 和所损失的效益(费用),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真正按资产属性去经营土地,盘活存量资产,节 约交易成本,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为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价格,土地价格是没有价值的价 格。
●马克思把土地区分为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 土地价格无非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土 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地租 / 利息率。
●
★土地价格
★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 联系
1、地租地价格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中应遵循地租理论,努力获取最大的地租收入。 例如:对于城市土地 、对于农用土地 ●地租和地价理论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制 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不断地提高土地肥力和改善土地质量状 况;修筑交通运输网络,改变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追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这些必将导致 土地级差地租形成条件的变化 ,这就是常说的“规划即地价” ●土地使用种类与地价高低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商业用地的地价最高, 农业用地的地价最低。不同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土 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规定土地用途对土地价格有着重大的影响。就 某一块土地而言,规定用途会降低地价,而从总体上看由于有利于土 地的协调利用而具有提高地价的作用。但如果规定用途不妥,缺乏科 学的依据,既降低单块土地的价格,也会降低整个土地利用效率而使 地价下降。
其内涵是:由于距离产品消费中心 (城市)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土地利用 纯收益,将导致土地价格的空间差异,即处于市场附近的土地地租高,(为什 么?)--因为这里支付较低甚至无需支付产品运费,其结果是吸引各种经济及管 理单位向中心区集聚,对土地需求量就大增,地价就会相应地上升。 ②位置级差地租可用来作为控制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用来决定各种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人们可以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在中心区及附近郊区 收取较高的地价和使用费,以控制中心区的继续膨胀,保护近郊的绿地和高产 菜地;在远郊则收取较低的地价和使用费,以鼓励工业向远郊区发展,建立新 的工业区和卫星城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建立于劳动价值 论,而且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关系。
——地租的实质是什么?
●马克思认为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 济上的实现,一切地租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是以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
●马克思依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提出级差地 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态。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 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 础的地价理论,指出土地价格是虚幻形式的 价格,称土地价格为“虚幻的价格”。——因
土地利用规划学
总学时:64 学分:4.0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敖登高娃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与原则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土地 利用规划工作的实践,不断推动了土地 利用规划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 利用规划理论体系,并在土地利用规划 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人地协调论 “协调”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其原意为联系、匀称、融洽、和谐、协调一致。 协调论者重新观察和思考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协调论是以对立统一规律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作为坚实的哲学基础。其观点是: 1、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方面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已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 人化了的自然界。 ○另一方面,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环境供给, 人类活动同环境息息相关,离开了特定的物质循环,人类也就无法生存。 2、地球负担能力有限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一个负担能力有限的相对封闭系统,散失到外层空间 或由外层空间增加的物质的数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量也是有限的。 ○多数科学家认为,100亿的世界人口是接近适宜人口的最高限值。 3、人类的发展需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人类不能盲目地、无限制地增加人口。 ○不能超过限度地向自然界摄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 ○不能去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研究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 课题,也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内容。 因为——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五大问题均或多或少地、 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有关。 ▲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 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 要内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