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的特征

合集下载

岩浆岩地质特性

岩浆岩地质特性

为喷出岩所特有
(8) 岩浆岩的 简易鉴定 方法步骤
① 据产状判定其是否为岩浆岩
② 据 颜 色 初 步 判断岩石类型
③ 观察结构、构造特征(区别喷出岩和侵入岩)
④ 查表定名
浅色
一般为酸性岩类
·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
深色,可能为
·隐晶质岩类
沙特阿拉伯哈拉特。卡伊巴尔有大片的火山岩壮观地貌,本图由国际太空站宇航员摄于2008年3月31日,所示的阿尔齐答山由不同年代的黑色玄武岩熔岩流形成,图中浅色部分则是更黏性、富含硅石的火山岩,又称流纹岩。
按矿物颗粒的 相对大小分为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 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 浅成和部分喷出岩中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 浅成和部分深成岩中
(7) 岩浆岩的构造
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空间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所形成的特征
类别
块状构造
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
喷出岩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峨眉山玄武岩中的杏仁状玄武岩
花岗斑岩(浅成岩)
花岗岩(深成岩)
(5)岩浆岩的 造岩矿物
浅 色 矿 物 (富含Si、Al)
深 色 矿 物 (富含Fe、Mg)
石英
SiO2 石英
白云母(又称金云母)
KAl2(AlSi3O10)(F,OH)2 白云母
正长石
KAlSi3O8 正长石
斜长石
NaAlSi3 O8 斜长石
如果是海底喷发,则形成枕状熔岩(pillow lava)。这是熔岩在水中发生快速淬火冷凝时,表面形成具有空隙的硬壳,壳内熔岩从许多空隙中挤出又迅速冷凝,于是无数的小岩流便形成一个个肾状、枕状的岩体,称枕状熔岩

《岩浆岩石学》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岩浆岩石学》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温度高于矿物结晶温度的岩浆,称为过热岩浆。 温度高于矿物结晶温度的岩浆,称为过热岩浆。 过热岩浆喷出时不含斑晶,而且粘度小,流动性大。 过热岩浆喷出时不含斑晶,而且粘度小,流动性大。 在骤冷情况下, 成全部为玻璃质的岩石。 在骤冷情况下,形成全部为玻璃质的岩石。在较慢的 冷却条件下结晶,可形成无斑隐晶结构。 冷却条件下结晶,可形成无斑隐晶结构。
600 酸性岩浆 中性岩浆 基性岩浆
400
频 数
200
0 0.1 0.5 F(%) 0.9
李福春,朱金初,金章东,2000 地质地球化学,28(2):8-13
2.岩浆的温度
岩浆的温度, 岩浆的温度,可以直接从现代火山喷出的熔 岩流测定出来,也可以用间接的方法求出。 岩流测定出来,也可以用间接的方法求出。 直接测量 喷出熔岩的温度范围一般在700-13000C之间。 喷出熔岩的温度范围一般在 之间。 之间 玄武岩一般为1000-13000C,安山岩一般为 玄武岩一般为 , 900~10000C,流纹岩一般为 ~ ,流纹岩一般为700~9000C。组 ~ 。 分愈酸性,温度愈低。 分愈酸性,温度愈低。
花岗岩浆在侵入于压力大的深处,溶解大量挥发份,由于岩浆粘度小, 花岗岩浆在侵入于压力大的深处,溶解大量挥发份,由于岩浆粘度小 , 冷却速度慢,矿物结晶条件好,因此粒度较大,含挥发份的矿物较常见, 冷却速度慢,矿物结晶条件好,因此粒度较大,含挥发份的矿物较常见, 岩浆期后的气成热液作用也较发育。喷出地表后,温度、压力降低, 岩浆期后的气成热液作用也较发育。喷出地表后,温度、压力降低,挥发 份大量逸出,岩浆粘度大增,因此,酸性熔岩结晶差,玻璃质多, 份大量逸出,岩浆粘度大增,因此,酸性熔岩结晶差,玻璃质多,气孔发 形成具多孔构造的岩石,或难于流动,形成具流纹构造的流纹岩, 育,形成具多孔构造的岩石,或难于流动,形成具流纹构造的流纹岩,或 气体急速膨胀,形成火山碎屑锥及火山碎屑流。 气体急速膨胀,形成火山碎屑锥及火山碎屑流。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类型及其相互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类型及其相互转化

一、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类型‎(1)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

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

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

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岩浆岩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0.05 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矿物学课件:岩浆岩的特征及类型

矿物学课件:岩浆岩的特征及类型

2、矿物成分特征
(1)矿物的成分分类
岩浆岩中七大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 钾长石、石英
1)铁镁矿物:矿物中FeO、MgO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辉石、角 闪石及黑云母。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又称为暗色矿物。
色率:暗色矿物在侵入岩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数),是岩浆岩鉴定和分 类重要标志之一。色率随岩石酸度的变化情况大致为:
2)次生矿物:在岩浆基本上凝固成固体的岩石 后,由于受残余挥发组分和岩浆期后流体的作 用(蚀变、交代及充填)而生成的矿物。
(3) 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钙碱性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暗色矿物 Ol
超基性岩 色率>90 基性岩 色率=40-90 中性岩 色率=15-40 酸性岩 色率<15 2)硅铝矿物:矿物中SiO2、Al2O3含量较高,不含FeO、MgO,包括石 英、长石类及似长石类。这些矿物因基本不含色素原子,颜色较浅, 所以又称为浅色矿物。
(2)矿物的成因分类
1)原生矿物: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结晶形成的矿 物。可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
(1)熔岩流:喷出的熔岩呈平缓的大面积分布。 (2)火山锥:是中心式喷发出来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质
在火山口附近堆积而成的锥状岩体。 (3)岩钟、岩针、岩穹:多以侵出方式喷出。 (4)火山锥被剥蚀后,出露的火山管道中的充填物
熔透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20
中心式喷发
熔岩流
腾冲火山
长白山天池
喷出岩的相
二氧化硅与岩石类型-30
S达iO802的%。含同量时最它高对,岩变浆化及于岩34浆-7岩5%的之物间理,化少学数性质可 及矿物组成的影响最大,因此是岩浆岩中最重要 的一种氧化物。被用来作为划分岩浆岩酸性程度 和基性程度的参数:

岩浆岩特征描述形成过程

岩浆岩特征描述形成过程

岩浆岩特征描述形成过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一种岩石,它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岩浆岩主要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其中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下面我们来详细描述一下岩浆岩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一、岩浆岩的特征1. 结晶结构:岩浆岩的结晶结构通常呈现出颗粒状、柱状或板状等形态,这取决于岩浆凝固的速度和形成环境。

具体来说,如果岩浆冷却速度较快,岩浆中的矿物便无法完全结晶,形成细小的颗粒状结构;反之,如果岩浆冷却速度较慢,矿物便有足够时间结晶,形成较大颗粒的结构。

2. 组成成分:岩浆岩主要由矿物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硅铝酸盐矿物,如长石、石英等。

另外,岩浆岩中还含有较多的铁、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在岩浆冷却凝固时结晶成不同的矿物。

3. 色泽和质地:岩浆岩的色泽多种多样,具体取决于其中的矿物成分。

一般来说,火成岩呈现出灰白色、灰黑色等较深色调,变质岩呈现出红、黄、绿等鲜艳的色彩。

至于质地,岩浆岩的质地通常较硬,有的岩石质地坚硬,有的则较疏松。

4. 断裂和蚀变:由于岩浆岩受力环境不同,其断裂形态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岩浆岩容易产生较多的节理和裂隙,这些断裂面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而发生蚀变。

二、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岩浆的生成、运移和冷却凝固三个阶段。

1. 岩浆的生成:岩浆是地幔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物质,它是由地幔或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分解融化形成的。

岩浆的生成过程通常受到地球内部的热源、地壳板块的运动、地壳深部的断裂等因素的影响。

2. 岩浆的运移:岩浆生成后,会在地壳内部通过岩浆管道或裂隙等途径向地表运移。

岩浆运移过程中,其温度、粘度、流速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岩浆在地壳中的运移路径和速度。

3. 岩浆的冷却凝固:当岩浆运移到地表或地壳内部浅部时,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而迅速冷却凝固。

岩浆冷却凝固的速度、冷却方式和冷却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岩浆的结晶结构和矿物组成,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06岩浆岩特征与主要类型

06岩浆岩特征与主要类型

5.分布产状:地表分布面积很小,一般是小型岩株,岩盆或岩墙。
(二)、辉长岩-玄武岩类(基性岩类)
1.一般特征: SiO2含量为45%-53%;
主石,黑云母等; 不含或少量石英,色率为50-70。 2.深成岩:辉长岩-呈灰黑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等。 浅成岩:辉绿岩-呈暗绿色,辉绿结构或斑状结构。 喷出岩:玄武岩-呈黑色,灰绿色或暗紫色,隐晶结构或斑状结构, 气孔、杏仁构造。 3.分布产状:分布较广,呈岩盆,岩盖,岩株,岩床或岩墙产出。
气孔构造
眼球构造
绳状构造
杏仁构造
珍珠构造
枕状构造
柱状节理构造
B 隐晶质结构: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矿物颗粒。 C 颗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矿物颗粒大小悬殊,大的是斑晶, 小的为基质; 基质是隐晶质或玻璃质的结构是斑状结构。 基质是显晶质的称似斑状结构。 D 矿物颗粒的相互关系 文象结构:伟晶岩中石英呈楔形镶嵌于钾长石巨晶中。 条纹结构:钾长石与斜长石呈有规律的交生。
第八章
岩浆岩特征与主要岩石类型
一、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化学成分 造岩元素:O,Si,Al,Fe,Ca,Na,K,Mg 其中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划分为4类。 里特曼指数:σ=(K2O+Na2O)2/(SiO2-43), 全碱指数:(K2O+Na2O) 钙碱性岩 σ<3.3 碱性岩 σ:3.3-9 2.矿物成分 主要造岩矿物:含量较多,是确定岩石名称不可缺少的矿物。 次要造岩矿物:含量较少,对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 岩石种属名称的矿物。 副矿物:含量低于1%,对岩浆岩的分类命名不起作用。 色 率:铁鎂矿物在岩浆岩中的百分含量。

常见岩浆岩特征

常见岩浆岩特征

常见岩浆岩特征一、酸性岩1.花岗岩岩石特征:矿物成分:以石英、正长石、黑云母为主,其次是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产出状态:酸性深成侵入岩颜色:常见肉红色、浅红色、灰白色结构:全晶质粒状(粗粒、中粒)结构构造:块状构造2.斑状花岗岩岩石特征:矿物成分:以石英、正长石、黑云母为主,其次是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

斑晶为正长石、富钠斜长石或石英等;基质与斑晶成分相同,为细粒、中粒或粗粒产出状态:酸性浅成侵入岩结构:似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3.花岗斑岩岩石特征:矿物成分:以石英、正长石、黑云母为主,其次是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

斑晶为正长石、富钠斜长石或石英等;基质与斑晶成分相同,一般为隐晶质或玻璃质。

产出状态:酸性浅成侵入岩结构: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4.流纹岩岩石特征:化学或矿物成分:成分与花岗岩相当。

斑状结构时,斑晶为钾长石和石英。

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有时为隐晶无斑结构。

产出状态:酸性喷出岩结构: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构造:流纹构造二、中性岩1.正长岩岩石特征:矿物成分:正长石为主,其次石英、少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产出状态:中性深成侵入岩结构:全晶质粒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2.正长斑岩岩石特征:矿物成分:正长石、石英为主,少量黑云母、角闪石;斑晶以正长石为主。

产出状态:中性浅成侵入岩结构:全晶质或似斑状或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3.粗面岩岩石特征:颜色:浅灰、浅黄色或粉红色、褐色矿物或化学成分:成分相当于正长岩。

以碱性长石为主,并含有少量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

斑晶为正长石,基质以碱性长石业主。

产出状态:中性喷出岩结构:斑状结构、粗面状、球粒状结构,基质隐晶质结构,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构造4.闪长岩岩石特征:颜色:多为灰色、灰绿色,暗色矿物多时呈黑色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70%左右)、普通角闪石(30%左右)组成,其次为辉石、黑云母及正长石、石英等产出状态:中性深成侵入岩,呈独立岩体者多为岩床、岩墙产出,大部分与花岗岩或辉长岩呈过渡关系结构:全晶质中粒或粗粒结构构造:块状构造其它:常遭受次生变化,斜长石可变为绿帘石,角闪石普为绿泥石5.闪长玢岩岩石特征:颜色:多为灰、灰黑色。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壳或地幔中凝固而成的岩石,具有以下结构和构造特征:
1. 结晶结构:岩浆岩由于形成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多种结晶结构。

最常见的是同质结构和斑晶结构,同时也有玻璃状和母岩状结构等。

2. 组成成分:岩浆岩主要由硅酸盐类的矿物质组成,如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同时也包含钙、镁、铁、钾等多种元素。

3. 变化性:岩浆岩的成分和结构在形成后会受到地质变化的影响,导致发生改变。

比如,岩浆岩中的成分可以发生溶解、迁移、再结晶等现象,从而形成多种同质异像和斑晶岩的变异。

4. 产状特征:岩浆岩形成时介质一般为高温高压的气液体系,其流动状态不同于固体岩石,因此岩浆岩在产状上呈现为火山喷发或侵入地层等形式。

5. 蚀变特征:由于岩浆岩中包含大量的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易受到氧化和腐蚀的物质,因此岩浆岩在长期地水侵蚀和化学侵蚀下会出现差异大的变化,形成多样的风化层和耐侵蚀岩。

总之,岩浆岩具有种类丰富、变化多样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其属性和变异性有助
于对地壳演化过程的认知。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岩浆岩是通过上地壳的构造作用及温度压力环境的影响,从地幔深处熔融态岩浆直接
喷发或在各种介质中析出冷却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它是岩石丰富多样的最重要的主要成岩
石类型之一,由它聚给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包括玄武岩、花岗岩、英硬岩、火成岩、泥岩及它们的岩浆变体和变质物质等,可以根据它们的成因系统分类。

一、岩浆岩介质特征
岩浆岩由热岩浆介质冷却结晶而成,在冷却结晶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岩浆纹理,有
布状结晶、条状结晶、网状结晶、珍珠状结晶及其它特殊结晶等几种基本结晶状态。

岩浆岩的晶体结构中的晶体主要包括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云母等,其物理和化学
结构特征有所不同。

岩浆岩的成分包括硅酸盐成分及其他各种化学组成成分,有硅、氧、纤维、钙、钠、
铝及其它多种成分。

岩浆岩密度主要取决于岩浆介质冷却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晶粒和其它结晶粒的
性质,平均为2.4-2.65g/cm3。

岩浆岩的外貌上表现为褐色、棕色、黑色和灰色等,具有错综复杂的面内晶系和独特
的面外构造、流行,角闪石内部有孔隙及散状结构,表皮有油脂感,有些带有光泽,外形
美丽,可能带有碧绿色、黑色或红色等色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一、岩浆岩的特征和类型:岩浆岩是在地壳或地幔中由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含有大量矿物质和晶体:岩浆岩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晶体,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它们呈现出明显的结晶状,有时也会包含一些气泡或长石中的腔体。

2.多样的成分和结构:岩浆岩的成分和结构具有多样性。

基于岩浆的成分和结构,它们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岩浆岩。

3.多种变质或沉积后的产物:岩浆岩经历了地壳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化,通过变质和沉积等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岩石。

例如,在变质作用下形成了夕卡岩或角闪岩,在沉积作用下形成了火山碎屑岩或火山玄武岩。

岩浆岩的类型较为多样,根据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酸性岩浆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均匀的颗粒结构和块状的颗粒分布。

2.辉石-闪长岩:辉石-闪长岩主要由辉石和闪长石等矿物组成,是一种中性岩浆岩。

它的颗粒粗糙,具有典型的火山质地。

3.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碱性岩浆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致密的结构和玄武质地,常呈暗绿色或黑色。

二、沉积岩的特征和类型: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将岩石颗粒或有机物沉积于水或陆地表面形成的。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显著的层理结构:沉积岩沉积过程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层理结构。

这些层由不同大小和组成的颗粒沉积而成,如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等。

2.典型沉积构造: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有波痕、交错层和斜交层等。

这些构造形成于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下,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物理条件和沉积体系。

3.特定化石和化石组合:沉积岩中通常会保存有特定的化石和化石组合。

这些化石是生物遗骸或痕迹的化石,可以提供沉积岩形成时的环境信息。

沉积岩的类型非常丰富,根据颗粒大小和成分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砂岩:砂岩是由颗粒直径在0.063-2mm的石英和岩屑等构成的沉积岩。

岩浆岩产状特征

岩浆岩产状特征

岩浆岩产状特征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而成的岩石。

其产状特征如下:
1. 岩浆岩通常以岩体形式出现,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大小不一。

2. 岩浆岩具有较高的比重和强烈的矿物成分分异,有时也会形成层状结构。

3. 岩浆岩的颜色通常较深,常见的颜色有黑色、灰色、红色等。

这是因为岩浆中含有丰富的铁、镁等元素。

4. 岩浆岩的质地通常较粗糙,有时呈现出肌理和凝灰质结构。

这是因为岩浆冷却凝固的速度相对较慢,使得岩石中的矿物晶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

5. 岩浆岩的岩石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硅酸盐矿物(如长石、石英)、辅助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和一些岩浆特有的矿物(如磷灰石、磁铁矿等)。

6. 岩浆岩通常富含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这些气体在岩浆冷却凝固的过程中会逸出,形成气孔或气泡。

总的来说,岩浆岩产状特征的主要表现是不规则的形状、颜色较深、质地粗糙、矿物成分丰富多样,并含有气孔或气泡。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特点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特点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是地球地壳中常见的三种岩石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1. 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

侵入岩则是在岩浆未达到地表的情况下,冷凝而成的岩石,颗粒较粗的深成侵入岩和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的浅成侵入岩。

岩浆岩常见的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等。

2. 沉积岩: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三大岩类埋藏地下一定深度,经过高温高压或者地壳活动形成的一类岩石。

其主要特点是:岩石组成都是结晶的矿物;有时也有成层性,但层不稳定,且变化多端;大部分有典型的片理构造(矿物定向排列);有典型的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十字石、红柱石等);没有化石、有机质。

这三种岩石类型在地球地壳中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的多样性。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60
60
似长石岩
F
Q M<90
60
碱长流纹岩
流纹岩
60
英安岩
石英 碱长 20 粗面岩
5 A
碱长 粗面岩 10
10
35
65
石英安粗岩
粗面岩 含副长石 粗面岩
10
安粗岩
50
90
20
玄武岩
安山岩
P
90 10
含副长石 碱长粗面岩
响岩
碱玄质响岩 响岩质碧玄岩
(Ol>10%)
(Ol<10%) 碱玄(岩O(l> Ol1<100%%))
整合侵入体
不整合侵入体
1)岩床:是厚薄均匀的近水平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2)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3)岩盖: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整合侵入体。
4)岩脉:是与围岩层理或片理斜交的脉状侵入体。 5)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园形或不规
则状,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 干。 6)岩基:是最大的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 ,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替出现的火山活动产物。
(二) 火山岩的产状和相
(2) 常见的火山岩产状类型
●火山锥 ●熔岩瀑布 ●熔岩丘 ●次火山岩
●熔岩流 ●岩钟 ●熔岩高原 ●火山颈
●熔岩被 ●岩针 ●熔岩台地 ●火山-沉积岩
火山锥-富士山
火山锥-富士山
碎屑锥
熔岩锥群
混合锥
复合锥示意图
火山喷发与火山锥
火山 喷发灰云
4)岩脉:是与围岩层理或片理斜交的脉状侵入体。
岩脉较规则、平直,称为岩墙
侵入岩的产状:
岩基(batholith) 岩株(stock) 岩床(sill) 岩墙(dike) 岩盖(laccolith)

高一地理岩浆岩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浆岩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浆岩知识点岩浆岩是地球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由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不同的地质过程形成。

了解岩浆岩的知识对于地理学习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学习中所涉及的岩浆岩知识点。

一、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1. 岩浆的生成: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地幔中的岩石经过熔融形成岩浆。

2. 岩浆的上升:由于岩浆比固体岩石的密度小,岩浆在地壳中向上运移。

3. 岩浆的冷却:当岩浆上升到地壳时,受到地壳中低温环境的影响,岩浆开始冷却凝固。

4. 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在冷却过程中逐渐凝固形成岩浆岩。

二、岩浆岩的分类岩浆岩根据其成分和结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火成岩和超火成岩两大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深部地幔或地壳熔融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的不同来源和冷却方式,火成岩可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两种类型。

(1)火山岩: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或火山侵蚀产生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常见的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

(2)侵入岩: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而形成。

侵入岩常见的有花岗岩、闪长岩、辉石岩等。

2. 超火成岩:超火成岩是由地幔或地壳中极高温的岩浆熔融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超火成岩常见的有榴辉岩、角闪岩等。

三、岩浆岩的特征和分布岩浆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结晶粒度:岩浆岩的结晶粒度通常比沉积岩和变质岩要粗,其晶体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

2. 斑状结构:岩浆岩中常含有呈现斑块状的结构,这是因为岩浆的冷却过程中,矿物质结晶发育不均匀所致。

3. 富含硅酸盐:岩浆岩中富含硅酸盐矿物,如石英、长石等。

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地壳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大洋中脊、板块边界等地。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岩浆岩的分布特点,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情况。

四、岩浆岩的应用岩浆岩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制陶业、精细化学工业等领域。

其中,花岗岩、玄武岩等火成岩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装饰材料的制造;辉石岩、大理岩等超火成岩则在制陶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岩浆岩的特征

岩浆岩的特征

岩浆岩的特征
2021-03-05
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特征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岩亦称“火成岩”。

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

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

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

前者由于在地下深处冷凝,故结晶好,矿物成分一般肉眼即可辨认,常为块状构造,按其侵入部位深度的不同,分深成岩和浅成岩;后者为岩浆突然喷出地表,在温度、压力突变的条件下形成,矿物
不易结晶,常具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一般矿物肉眼较难辨认,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花岗斑石、流纹岩、正长石、闪长石、安山石、辉长岩和玄武岩等。

岩浆岩产状特征

岩浆岩产状特征

岩浆岩产状特征岩浆岩是一种由深部地幔或地幔岩浆经地壳上浆形成的火成岩。

岩浆岩的产状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的结构、矿物组成、岩石的构造形态和岩石的颗粒大小等。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岩浆岩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的结晶度、结晶序列和岩石的结构类型。

岩浆岩的结晶度与其形成过程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岩浆岩的结晶度较高,晶体发育程度较高,晶粒较大;而结晶度较低的岩浆岩则具有细粒结构。

此外,岩浆岩的结晶序列会受到岩浆组分和结晶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来说,较晚结晶的矿物会出现在较早结晶矿物的外围。

最后,岩浆岩的结构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等粒、斜方粒和麻粒结构等。

其次,岩浆岩的矿物组成是由岩浆物质的成分决定的。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包括石英、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等。

其中,石英是一种常见的酸性岩浆岩矿物,岩浆岩中富含石英的话可以被称作石英岩;而在镁铁贫的岩浆岩中,黑云母的含量较高。

此外,岩浆岩的矿物组成还会受到岩浆的化学成分和成岩过程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岩石类型。

再次,岩浆岩的构造形态是岩浆岩的另一个重要产状特征。

岩浆岩中的岩石构造通常是由岩浆的流动变形和冷却结晶所引起的。

岩浆岩的典型构造形态包括流动构造、层理构造、风化构造和断层构造等。

其中,流动构造是岩浆岩经过流动变形形成的,通常表现为层状、波纹状或细线状的流动构造;层理构造则是由岩体内部的层理面形成的,常见的有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等。

最后,岩浆岩的颗粒大小也是其产状特征之一。

岩浆岩的颗粒大小与其岩浆的冷却速度相关,一般来说,冷却速度较慢的岩浆岩颗粒较大,反之则颗粒较小。

例如,深成岩浆岩由于冷却速度比较慢,晶体发育度较高,颗粒较大;而浅成岩浆岩由于冷却速度较快,晶体发育度较低,颗粒较小。

总之,岩浆岩的产状特征包括结构、矿物组成、构造形态和颗粒大小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形成环境、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地质意义,对于地质学的研究和资源勘查有重要的意义。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岩浆岩呀!这岩浆岩啊,就像是大自然这个超级大厨做出来的独特“菜品”。

你想想看,岩浆就像是那滚烫的“浓汤”,在地下翻滚涌动着。

当这“浓汤”冷却凝固下来,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岩浆岩那可是有着鲜明的特点呢!首先,它们的颜色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有的黑得发亮,就好像是刚刚从煤矿里挖出来的一样;有的红彤彤的,像是被太阳晒红了脸。

这要是摆在一块儿,那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呀!再看看它们的质地,有的粗糙得很,摸上去就像是砂纸一样;有的却光滑细腻,感觉就像丝绸一样顺滑。

这差别,可真是大了去了。

还有啊,岩浆岩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的。

有的像巨大的石块,稳稳地立在那里;有的则像是被随意揉捏过的面团,奇形怪状的。

你说大自然是不是有着一双特别神奇的手,能把岩浆岩捏成这么多不同的样子?岩浆岩的硬度也各不相同呢!有些轻轻一敲就碎了,就好像是脆弱的饼干;而有些则坚硬无比,你拿锤子使劲砸都砸不烂,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你说岩浆岩是不是很神奇?它们可是见证了地球漫长历史的“老家伙”呢!它们在地下经历了高温高压的考验,才最终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像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那些困难和挑战,只有经历过了,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有价值。

岩浆岩还蕴含着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呢!它们的形成过程、化学成分等等,都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能从岩浆岩里发现什么惊天大秘密呢!朋友们,下次当你们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时,可别小瞧了它们哦!说不定它们就是珍贵的岩浆岩呢!好好去欣赏它们的独特之美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岩浆岩,就是这样独特又有趣,难道不是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及相互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及相互转化

一、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

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3、中性岩类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 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

中性岩类岩石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

主要矿物为角闪石与长石,兼有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

代表性岩石为闪长石、安山岩、正长岩与粗面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岩浆作物及其产物关键问题:岩浆及岩浆作用岩浆的成因与演化岩浆岩体原生构造一、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一)岩浆的概念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其基本特征如下:1.岩浆的成分岩浆主要由硅酸盐和一些挥发分组成。

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划分为超基性岩浆(SiO2<45%),基性岩浆(SiO2:45 -53%),中性岩浆(SiO2:53-66%),酸性岩浆(SiO2>66%)。

2.岩浆的温度岩浆的温度一般在700-1300℃之间,并随岩浆成分不同而有所差异,基性岩浆温度较高,为1000-1300℃,中性岩浆次之,约为900-1000℃;酸性岩浆最低,约700-900℃。

3.岩浆的粘度与温度、压力、SiO2、Al2O3和挥发份的含量有关。

温度越高,粘度越小;压力增大,粘度增大;SiO2含量越大,粘度越大;挥发份越多,粘度越小。

由超基性-酸性,岩浆的粘度由小-大。

(二)岩浆作用的概念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或下地壳深处,从岩浆形成、运移、聚集至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或岩浆活动。

根据岩浆活动特点,有两种活动方式: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图1)。

二、岩浆的喷出作用及其产物(一)火山活动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现象之一(图2)。

根据火山活动状态,可将火山分为:活火山,近百年来有喷发记录的火山,如日本的富士山;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有记载而近百年来未喷发的火山;死活山,人类历史无喷发记录的火山。

(二)火山喷发的方式火山喷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熔透式喷发这种喷发主要发生在地壳发展的初期,地壳很薄,地下的岩浆热能很大,进行大面积熔透,在地表形成熔透式火山(图3)。

2.裂隙式喷发这种喷发是指岩浆沿地壳裂隙溢出地表。

喷发以基性的玄武岩为主,无爆炸现象,往往呈大片流出,形成大片连续的玄武岩层。

裂隙式喷发在现代大洋中脊的裂谷处正在进行(图4)。

3.中心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又称筒状喷发,是岩浆通过管状通道到达地表的一种喷发方式(图5)。

按其喷发的剧烈程度分为宁静式、爆烈式和递变式三种。

宁静式又称夏威夷式,基性岩浆以宁静无爆炸方式溢出地表。

爆烈式又称培雷式,酸性岩浆以猛烈爆炸的方式喷溢出地表。

递变式这类火山的特点介于前两者之间有时宁静,有时剧烈,喷发物以中基性岩为主,大多火山都属于这种类型。

(三)火山喷出的产物火山喷出的产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它们可形成各种矿产、岩石及火山地貌。

1.气态喷出物含量最大的是水蒸汽,约占气态喷发物的70-90%,其它气体包括氮、氧、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氟、硼酸、氨气、甲烷等(图6)。

2.液态喷出物主要是熔浆,冷凝后即为熔岩(图7)。

3.固态喷出物火山喷出的固态物质称火山碎屑(图8)。

有些柔性块体在空中凝固,称火山弹(图9、10)。

直径大于64mm的火山碎屑物称火山集块;直径在64-2mm者称火山角砾;直径在2-0.065mm者称火山灰;直径小于0.065mm称火山尘。

(四)火山锥结构及类型火山喷发形成的锥状地形称火山锥(图11)。

喷发的中心称火山口,与火山口相连的岩浆管道称火山喉管。

主要由熔岩组成的火山锥称岩熔锥;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的火山锥称岩渣锥;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共同组成的火山锥称混合锥,是由宁静式喷发和爆烈式喷发交替进行而堆积形成的,因而又称复火山锥。

三、岩浆的侵入作用及侵入体形态岩浆在地壳不同层次中冷凝后,则形成各种形态的岩浆岩体,称侵入岩体。

侵入岩、围岩、接触带(图12)。

(一)浅成侵入体和深成侵入体1.浅成侵入体岩浆侵入到地表之下0-3km的地壳浅层形成的侵入体称为浅成侵入体。

2.中成侵入体岩体侵入深度在3-10km的深处称为中深成侵入体。

3.深成侵入体岩体侵入深度在10km以下深处称为深成侵入体。

(二)整合侵入体和不整合侵入体1.整合侵入体侵入体的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岩体与围岩呈整合侵入接触关系,故称整合侵入体。

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岩盆、岩盖、岩床、岩鞍(图13)。

2.不整合侵入体侵入体接触面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斜交,岩体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故称为不整合侵入体。

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岩基、岩株、岩墙、岩枝、岩脉(图13)。

四、岩浆活动的规律(一)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纵观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几个狭长地带:15.中国的火山分布情况我国的现代活火山较少,主要分布在台湾、西藏、新疆(1951年5月于田县克里雅河附近喷发)。

主要集中在三个带(图15):(1)环蒙古高原带,主要沿蒙古高原边界分布;(2)环西藏高原带,实属地中海—印尼带的一部分;(3)东南沿海带,实属环太平洋带一部分。

(二)侵入活动的空间分布从现代大陆上发现的一些巨大型侵入岩体的分布来看,侵入活动主要分布在两个带:其一是大陆内部巨大型褶皱造山带的中部;其二是大陆边缘以及太平洋的岛弧山脉。

上述两个地带也正是地震和地壳活动的地带。

一、原生岩浆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岩石学家对原生岩浆的种类提出不同看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

近年来,通过全球构造学、岩理学、高温高压实验、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的研究,在有关岩浆成因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多元论的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1928年,鲍文提出自然界中仅有一种玄武岩浆,其它的所有岩浆都是由玄武岩浆通过结晶分异而派生的,这就是所谓的一元论观点。

鲍文根据玄武岩熔融冷却实验提出鲍文反应序列(图16)。

二、岩浆的演化原生岩浆在侵入冷凝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化,主要表现为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

1.岩浆的分异作用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岩浆的全部过程。

分异作用主要有熔离分异、结晶分异和气态分异作用三种。

(1)熔离分异作用(2)结晶分异作用(3)气态分异作用2.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当岩浆熔化了围岩及围岩捕掳体时或与其发生反应使岩浆的成分发生改变称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混染作用,由此而改变了成分的岩浆称混染岩浆。

同化混染作用有下述几种情况:(1)岩浆可以熔化低熔点的岩石或矿物,从而改变本身的成分;(2)岩浆不能熔化比自身熔点高的围岩,但可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使围岩的成分与岩浆的成分达到平衡;(3)围岩成分与岩浆成分一致时,不发生明显的同化作用。

岩浆的温度越高,岩浆量越大,同化混染作用越强。

岩浆在冷凝过程中,由岩浆本身的流动经冷凝而形成的构造称原生构造。

岩浆固结又遭受后期变形而形成的构造称次生构造。

一、侵入岩体原生构造(一)原生流动构造侵入岩原生流动构造是岩浆流动过程中,早先结晶的矿物、包体等,受岩浆流动的影响发生定向排列。

原生流体构造包括流线(图17a)和流面构造(图17b)。

流面、流线可以帮助分析确定侵入体空间形态、剥蚀深度和侵入中心,如图18b所示,流面流线产状平缓外倾,反映岩体剥蚀深度较浅,C点为侵位中心,岩体有向下增大趋势。

如图18c所示,流面陡倾,流线不发育,反映剥蚀深度中等。

如图18d所示,流动构造内倾,反映岩体侵蚀很深,岩体向下有变小趋势。

(二)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侵入岩体在岩浆冷凝阶段发生脆性变形而形成的破裂称原生破裂构造,在形成时间上晚于流动构造。

根据节理与流动构造关系分出以下几类(图19):1.L节理;2.S节理;3.Q节理;4.D节理;5.边缘张节理;6.边缘逆断层二、喷出岩体形态与原生构造1.喷出岩体形态根据喷出岩的形态可将喷出岩产状分为熔岩被(图20)、熔岩流(图21)和火山锥(图22)。

地表产出的各种产状的喷出岩体可以单独出现,而更多的是成群产出,并且具有空间上的联系,各种喷出岩体向地下深处可与岩基、岩株、岩墙、岩盆等深成侵入体相连。

2.原生层状构造大部分喷出岩均具有层状构造。

这种层状构造可由单层喷出岩的结构、颜色及岩性不同显示出来,也可由流纹构造,流面、流线构造,气孔、杏仁构造,绳状构造,枕状构造等构造显示出来。

严格地说,有些层状构造并不是“层”,但却有指示层的意义。

流纹构造(图23)由不同颜色的矿物、隐晶质和玻璃质组成的层状色带,常见于流纹岩和其它酸性喷出岩中,其形成与上层和下层熔岩差异流动引起的顺流动方向剪切有关。

流面与流线(图24)由板状、片状、针状和柱状矿物斑晶和岩屑的定向排列而形成,与侵入岩流面流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气孔与杏仁(图25、26)喷出岩中由于气体外逸而留下的孔洞称气孔构造,气孔被次生矿物(如方解石、冰洲石、玉髓等)充填,则称为杏仁构造。

气孔与杏仁一般平行于熔岩层,底部少而小,顶部大而多,气孔与杏仁的定向排列常能指示岩浆流动方向。

绳状构造(图27、28)熔岩表面呈绳状扭曲而得名,常见于玄武岩中。

它的形成是,当熔岩表壳已凝结成塑性薄壳时,下部仍在流动的熔岩对表层的拖拉和卷扭使其变形。

熔岩流动使绳状构造向流动方向外凸,据此可判断熔岩流的流动方向。

枕状构造(图29、30)海底熔岩形成的一种似枕头状的构造。

3.原生破裂构造由于快速冷凝,喷出岩中常发育原生破裂构造,如放射状节理、环状节理、柱状节理等。

柱状节理(图31、32)多发育在玄武岩中,常见为六边形柱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