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与微电影创作1资料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精编版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一、微电影概述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1:“微”时代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2:微电影创作要遵循哪些特点。
3: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1.1 微电影制作概述●电影一诞生就是从微电影开始的。
●短片的分类:1、微短片3-4分钟2、短片8-15分钟3、中短篇15-25分钟4、长短片(中片)30-40分钟●一、“微”时代的到来1、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过重;碎片时间、快信息、轻阅读。
2、技术支持、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手机电信。
3、DV技术的普及,出现“草根”电影,全民制作。
4、大量传媒学院诞生,学生大量短片作业5、大量微电影评奖、评论活动,推动微电影发展,并从草根、走向精英化。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二、微电影创作、生产、发行出现井喷状况(2010-2013三年时间)2011年:200部2012年:井喷大发展2013年:中国最大的微电影门户网“唯象网”373部类型比例:纯艺术表达76%广告17%吐槽恶搞5%城市宣传片2%艺术表达中的类型比例:剧情33%亲情27%爱情24%喜剧9%励志8%青春5%动画4%科幻3%惊悚3%MV 2%动作1%●三、微电影定义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
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和“微(超小)投资”的视频类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
●四、对定义的补充和修正1、播放平台拓宽到电影院。
2、时间调整为30秒-9分钟。
●五、微电影的特点1、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名义,因此具有一般电影的美学特质。
2、借新媒体兴起之风,从小作坊发展成一股浪潮;快读、易读、轻读。
3、入门门槛极低,从草根到全民合作,投资小、灵活、便利、回报快,使电影从象牙塔艺术,降落到“下里巴人”。
纪录片创作完全教程
3.客观、公正、澄清和简化。
4.纪录片是一个主观的构建,它常被错误的理解。
5.与观众的联系。
6.合作和编辑的自由。
7.用何种媒介拍摄。
8.为何要获得如此之多的证明材料。
做纪录片导演和承担其它新工作一样,突然之间你必须在新的领域中,在新的身份下看上去很有能力。
不安和偶尔的错误与经验一同出现,同时伴随着非常有价值的新经验。
这一章关注假象、期望和你想要遇到的神话。
什么是纪录片?如果你参加一个电影节或者有很多电影导演参加的会议,你会感受到欢乐、合作的气氛,以及纪录片导演们对他们那一时代的问题所采用的适当的方法。
像在戴维森会议上一样,每个人都充满激情的沉醉于他们所选择的格莱尔斯(Goliath)[圣经中被牧羊人大卫杀死的巨人。
——译者注]。
你将认识到纪录片是一种可贵的媒体,在其中,普通人阐释重大的问题,并能够震动社会。
导演纪录片意味着掌握适当的权利,处理伦理问题,并且负有社会责任。
你也将听到关于那些内容的争论。
两个纪录片导演聚在一块,他们就会为什么是纪录片而争论不休。
尽管现在的纪录片与起步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它的范围和方法还是模糊不清,并且限制的因素还一直在扩大。
然而,无需争论的是纪录片精神的核心部分——纪录片着力于探索真实人物和真实环境。
分歧存在于以下几个问题当中:1.事实上的真实是什么?2.如何能毫不妥协的记录,并且不在影片中注入相异的价值趋向。
3.如何忠实和真实的传递那些精神上的内容,它们只能被视为主观表现。
这样严重的含混不清并不是媒介的责任;然而,它反映出当我们面对那些伴随着清醒意识的问题时,是什么困扰我们。
制作纪录片就像以存在主义的态度来生活,仿佛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
制作纪录片的人认为欢乐、痛苦、妥协和学习都很有价值,它们都是来源于人的完整的“生活”。
难怪他们都开了大公司。
纪录片是真实的创造性处理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将(后面将详述)纪录片定义为“真实的创造性处理”。
这一定义简洁,但并不很严密,因为它几乎包括所有非虚构形式,像自然风光片、科技片、旅行纪录片、工业片、教育片,甚至包括广告宣传片。
微电影创作
第三,微电影源于数字影像,数字化的进步使制作技术变得简单、费 用变得低廉、使用门槛大大降低。
第四,微电影源于高速网络。 第五,微电影源于蓬勃发展的微电影大赛。
二、微电影历程简短,现代化助推走前沿
(―)最初的梦想阶段
“Dogma95”是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等人于1995年发起的电影 运动,其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在后期制作中强调电影构成的 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
(三)想象性和虚拟性
想象和虚构是从生活走向艺术的必经之路。 科学的想象是在一定的理性逻辑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有着强烈的现实动 因。而艺术的想象则是依据情感的逻辑,依照艺术特有的假定性、虚拟性 而进行的。
一切艺术都是在虚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是艺术的游戏规则。 绘画作品中许多构图不符合力学原理,文学中的许多语言在生活中根本难 以说出口,但是人们仍然如痴如醉地去欣赏这些艺术,究其原因是因为想 象性和虚拟性是艺术的特性。
(四)反讽基调
反讽并不仅限于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情节之间的相互关 系,而且还存在于作者与作品的人物之间、读者与作品之间、作 者与读者之间、文学活动与整个社会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理解 关系中。进一步而言,反讽渗透于艺术作品中,已经成为艺术作 品的基本精神内涵。
艺术的反讽基调来源于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立关系。现实是艺 术最重要的互文对象,艺术的一切属性在根本上是由它与现实的 互文关系决定的。
二、创作始终是艰难的
自动化只是技术范畴,是设备厂家的创作,是厂家设计的几种常见的通用模 式,也就是“傻瓜”模式,但无论自动化程度多高,都不会自动拍摄出富 有创意的画面效果,因为创作是人的劳动,是机器代替不了的。
微电影的创作包括很多环节和很多内容,它们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具体场 景的拍摄上,呈现在每个镜头的画面上,因此不会因为设备自动化的提升 使拍摄变得简单,反而是增加了难度。创作就是超越他人、超越以前,如 果人人都具备了较高的拍摄技术水平,那么就等于创作的门槛相应地提高 了,创作也就变得更艰难了。
微电影创作报告
微电影创作报告
一、作品简介
本次微电影作品的名称为[作品名称],讲述了一个[故事梗概]的故事,旨在传达[主题或核心思想]。
二、创作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引起观众对[相关问题或现象]的关注,同时激发他们对[主题]的深入思考。
三、创作过程
1. 剧本创作: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故事构思和剧本撰写,确保情节紧凑、有张力,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2. 团队组建:组建了一个跨专业的团队,包括导演、编剧、摄影师、演员等,确保各方面的专业素质。
3. 拍摄与后期制作: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注重镜头语言和画面表现力的运用;后期制作则精心剪辑、配乐,并进行了特效加工。
四、创作成果
1.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运用一些创新的拍摄手法和特效,我们成功地营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2. 引起观众共鸣: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容易关注到影片所传达的信息。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次创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更加
默契,提高了团队整体的创作水平。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微电影创作,我们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观影体验。
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基于项目导向的短视频创作教学模式探究——以河南大学“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为例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下,短视频创作已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风口,且正以破竹之势颠覆着传统的视频传播方式和内容生产逻辑。
如果说当下的短视频创作尚处于疯狂生长的初级阶段,创作上的非专业化还能被媒体和大众以较大的宽容度接受的话,未来短视频创作的健康发展必然需要专业化的引领和规范。
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是短视频创作的主力军和储备军,因此,如何调整短视频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变局,已成为传媒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引入短视频创作课程的价值当前高校的视频创作教学,大多采用理论与实践简单相加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先进行理论讲授和案例演示,然后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堂或课下练习。
这种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常规模式,对于学生快速掌握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当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能力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此类“实践”主要停留在“动手实践”的层面,离真正的“社会实践”还有一定差距。
而我们一直强调的实践能力,更应该指向学生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能力。
此时,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培养学生真正面向社会实践的可行方案。
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发展于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历史语境中,突出对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化生产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导向,“项目导向就是要以社会所需的真实项目(至少也应该是虚拟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项目)为载体,通过循序渐进、台阶式的项目案例的学习与训练”[1]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鉴于此,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纪录片创作”等课程中引入的教学项目都力图做到与政产学研相结合,使其满足教学与社会实践的需求。
比如与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杭州○肖帅——以河南大学“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为例基于项目导向的短视频创作教学模式探究【摘要】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勃然兴起的短视频创作潮流,挑战着传统的视频创作理念,更考验着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
自媒体微电影要点,自学总结
微电影兴趣课一.纪录片1.确定主题2.确定拍摄方式3.写拍摄提纲和细致的构思规划4.做拍摄计划(场次规划等)5.开始拍摄二.纪录片注意事项1.尊重被拍摄或者访问对象2.做好前期沟通,搞好合作关系3.注意画面的内容(1,刻意美化,2、惧怕镜头)4.拍摄前期要签署相关协议,一面后面的突发情况延误拍摄。
5.内容节奏要尽可能的紧凑,真实,生动,有故事感。
画面感和艺术感也需要做适当展现,不能太粗糙。
色温需要保持一致(白平衡),6.做好前期的文案,素材拍摄内容等(分类型,如工作,生活等)。
拍摄时做加法,剪辑时做减法。
7.剪辑时,利用声画对位,可缩短篇幅,使整体效果更加生动。
静接静,动接动。
声音可多方录音,混合剪辑。
镜头的出现一定要有目的。
空间感(特写突出感情,长镜头营造空间感,能体现场景关系,是必须的元素)8.融入故事,人物情感和命运。
矛盾,冲突,悬念,是带动观众情感的必要元素。
每一个人都要交代出专属的故事。
(类似于写作中的故事表达逻辑,即人物,事件,起因。
不同之处在于纪录片重在过程),故事主线需要完整,但是深层的含义可以给观众留些脑补的空间(开放式结尾)三.专题片介于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1.选择的人物一定要有故事(三种类型都通用),故事可以源于真实的历史,也可以根据事实构建补充。
所有成功的宣传都需要故事。
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去展现,环境只能作为渲染元素(刻画人物形象,从而让打动观众)人物和故事的选择需要有观众认同感,即表达的故事能获得更多的观众共鸣(贴近生活,接近热点,感情常态)2.用画面和人物表达故事,不宜解说和旁白,增加真实性。
3.具体的故事内容可以用含有具体动作的画面来表示(如悲伤,可以用人物表情来表达,细节表达时,可采用特写,中小镜头来表示)4.表现人物特点可通过细节展现,着装,表情等。
5.主题的突出需要人物和故事作为支撑和表现6.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小主题也能引起情感共鸣。
四.镜头语言(画面)概念:摄影机的一次开关或者不连续的画面的一次切换1.运用类型中的特殊类型(1)连拍多用(插入其他内容)(2)停机再拍(转换特效,如魔术等)(3)合成技术(背景动态化,绿幕抠图合成)(国外绿幕,国内篮幕,发明初期为灰幕)2.景别(像占画面比例,与人作比较)的划分及具体内容(远,全,中,中近,近景,特写,大特写。
微电影剧本创作实录与教程
谢谢观看
1、创作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创作者,只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 力和创作能力,就可以创作出自媒体作品。
2、传播速度快:自媒体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覆盖广泛的人群, 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形式多样:自媒体作品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自媒体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现 状
二、自媒体平台的定义与特点
自媒体平台是指一种由个人或组织自行创建、管理、发布的数字内容平台。 它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由个人或组织自行创作、编辑和发布,具 有较强的自主性。
2、互动性: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社 区氛围。
3、传播性: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具有广泛的 影响力。
鼓励行业自律,建立自媒体平台与个人的信用体系;3)提高新闻从业人员 和自媒体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意识;4)建立多元化的著作权纠纷解决机制。
自媒体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关系到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知识 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鼓励行业自律、 提高著作权保护意识及建立多元化的著作权纠纷解决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媒 体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水平。
三、作品著作权的重要性
作品著作权是指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包括复制权、发 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作品著 作权是保障创作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 此,保护作品著作权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内容二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新闻作品作为自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作权保护问题逐渐受到。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自媒体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 持。
《纪录片创作》PPT课件
• 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采访的难度,被采访对象容易因过分紧张而表现失常,因此采访者的 能力和水平也表现在善于引导被采访者,帮助他们在镜头前消除紧张,以正常的状态说 话。
• 采访的可视性也突出了环境空间的作用。采访现场环境的展示,对于观众来说有着十分 具体的意义。因此记者或采访对象身后的环境或特定背景是电视采访中特别强调的、不 同于其他采访的地方。
• 小型的采访组一般由编导、摄像、灯光三个人组成,灯光除负责现场的照明工作以外 ,还是采访车的驾驶员。特别采访班子则会有一大批人,如主持人、制片人、摄像师 、录音师、编辑、技术人员等。
• 二、纪录片采访的特点:
• l、日常性或家常性
• 即使是采访政要和大人物,纪录片的采访也和新闻有别。一般说来新闻采访这些人时 ,采访的内容多半是关于重要的政策、重大的事件、政府的态度等。(比如,高端访问 )
• 一、电视采访的特点: • l、可视性 •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采访的结果和采访的过程都一目了然。观众得到了比言语更多的信息,
采访对象微妙的表情和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能传达比言语更多的东西,这些难以言传的东 西能传达更丰富的内容。
• 采访者的形象、采访者提问的方式、设计问题的思路等都成为采访活动的一部分。观众通过 观看采访过程,了解了事实、了解采访者的思想水平和个性、能力。
• 2、过程性 • 在电视采访中,采访的全过程都在观众的眼前发生,电视采访的现场性和过程性,使
采访活动已经不仅仅是调查的手段,也是报道传播的手段,观众既知道结论又知道结 果的由来。
• 电视采访过程性的最吸引人之处,是采访过程的动态性和不可预知性,最能引起观众 的兴趣、使观众产生心理上的期待,同时也最能考验记者或编导、主持人的采访能力 。
• 纪录片往往是编导与被摄对象有较长时间的接触,谈话是在一种朋友谈心式的气氛中 进行,而且也没有时间限制,所以不必要像采访政要、明星那样把话问得很紧,一点 空隙都没有。
纪录片创作 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与拍摄方式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辨明到纪录片的创作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通过对纪录片的理论、发展脉络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从中获得对纪录片相关拍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便解决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原理做出分析和实践操作,并使积极主动去拍摄纪录片,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镜头表现能力,并希望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纪实影像创作的课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纪录片的基本理论概念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解读当今纪实的文化现象,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各时期纪录片的流派和演进历程。
通过对纪录片基本特征的介绍,具体讲解了基本特征在实际拍摄中的发展及运用。
介绍了诸如前期主题创作、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的技巧及方式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纪实的理念来创作影视作品,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纪实理念和当前的影视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读和辨析。
2.3教学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上课讲解理论时适时加入纪录片的案例做分析示范,分析纪录片创作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读懂深奥的理论,教学反馈良好。
2. 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教师会经常为学生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建立理论认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讨论,学生既应掌握理论概念,又重视实践;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不能以“理解了”为满足,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已解决学生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纪录片创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拍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
《纪录片创作》课件
音效与配乐技巧
音效选择
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音效,如环 境音、效果音等,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和表现力。
配乐选择
选择与内容相符合的配乐,营造氛围 和情感,增强纪录片的感染力。
声音处理
对声音进行适当处理,如降噪、混响 等,以提高音质和听感。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合理安排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使音效 和配乐成为纪录片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结词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创新
详细描述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展现文物修复技艺的同时,也注重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和创新。修复者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提高修复效率和精度,同时也注重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和 原始风貌。
05 纪录片创作挑战与展望
创作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资金限制
纪录片创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拍摄设备、人员薪酬、后期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将更加关注社会问 题,发挥其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
06 总结与思考
纪录片的创作心得与体会
创作过程的心得
纪录片创作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需要深入挖掘题材,精心策划和执
行。
在创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拍摄 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以及如何捕捉真 实、生动的影像。
团队合作的体会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需要一个默契的团 队,大家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目 标。
景别选择
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景别 ,如远景、中景、近景等,以
突出重点和细节。
剪辑技巧
剪辑节奏
合理控制剪辑节奏,使纪录片流畅自然,避免过于拖沓或紧凑。
画面匹配
注重画面之间的匹配和过渡,保持视觉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声音与画面的配合
合理安排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增强纪录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20智慧树,知到《微电影创作》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微电影创作》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微电影创作》章节测试答案见面课: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1、问题: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界说学术界有以下哪些说法(多选)选项:A: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同一说B: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从属说C: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畸胎说D:独立说答案: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同一说;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从属说;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畸胎说;独立说】2、问题:纪录片强调纪实手法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多选)选项:A: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长镜头B: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同期声C: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人的主题答案: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长镜头;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同期声;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人的主题】3、问题: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专题片与纪录片有哪些相似之处(多选)选项:A:都采用纪实手法创作B:纪录片中作者的观点和作品思想隐藏在片子C:专题片中作者的观点和作品思想是揭示出来的D:专题片的镜头更偏重新闻性答案: 【都采用纪实手法创作;纪录片中作者的观点和作品思想隐藏在片子;专题片中作者的观点和作品思想是揭示出来的】4、问题:纪录片和专题片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选)选项:A:纪录片主要是纵向结构B:专题片主要是横向结构C:纪录片是时间结构D:专题片是空间结构答案: 【纪录片主要是纵向结构;专题片主要是横向结构;纪录片是时间结构;专题片是空间结构】5、问题: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情景再现手法是专题片在影像缺失时常用的一种手法。
纪录片创作复习参考资料
纪录⽚创作复习参考资料4 辨析专题⽚和纪录⽚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命(只内容和拍摄⽅法)2表现⼿法,纪实特质,都采⽤纪实主义拍摄⼿法区别:1反应⽣活⽅式不同:纪录⽚以事信⼈,专题⽚以理服⼈ 2表现⼿法不同:纪录⽚采⽤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表现⽣活需要,多采⽤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采⽤进⾏时来再现⽣活,专题⽚则可以灵活运⽤。
4镜头运⽤⽅式不同:纪录⽚采⽤头牌、隐性拍摄,专题⽚⽤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采⽤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式不同:纪录⽚思维⽴⾜展现⽣活,专题⽚则是在展现⽣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7纪录⽚的内涵: 1纪录⽚是⾮虚构⾮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是对客观世界进⾏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是⼀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式。
纪录⽚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的⽚种属性:(⼀)表现对象的⾮虚构性a纪录⽚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艺术的永恒主题:⼈,以⼈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
(⼆)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的选题范围是⾮常⼴泛、丰富的,⾃然的、⼈与⾃然的,历史的、⼈与社会的,⼈与⼈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纪录⽚创作者的视野。
b我国⽬前的纪录⽚题材多集中于社会⽣活层⾯,对资源题材。
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涉及较少。
C扩宽题材的范围,⼀⽅⾯需要有资⾦、设备、⼈员、技术等条件的⽀持,另⼀⽅⾯也需要纪录⽚⼯作者随时将关注的⽬光投向更⼴阔的世界。
唯有这样,纪录⽚的发展才会出现⼀⽚更⼴阔的前景。
(三)艺术⼿法的多样性纪录⽚是多种艺术⼿段的综合产物(四)语⾔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节奏甚⾄确定影⽚风格、激发观众好奇⼼调动⽓氛,转场)镜头语⾔(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段)画⾯语⾔(叙事和表意)、⾳响语⾔(也叫同期声)、⽂学语⾔(指解说词)、⾳乐语⾔9 纪录⽚的社会功能:(⼀)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具有⼀定的社会功能:反应⽣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
微电影拍摄方案 (2)
微电影拍摄方案一、背景介绍微电影是一种以短篇故事为主的影视作品,通常时长在10分钟以内。
它以小成本、小规模的制作方式,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传递出深刻的主题和价值观。
微电影在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成为一种受众喜爱的影视形式。
二、目标本次微电影拍摄的目标是通过故事情节和形象的展现,传达出积极向上、温情感人的主题,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三、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小婷。
她在家中照顾患有重病的母亲,并且在一家咖啡店打工。
小婷的母亲需要长期治疗,而她的工资只能勉强支付家庭的开支,无法负担母亲的医疗费用。
为了筹集资金,小婷决定参加一个唱歌比赛,希望能够赢得奖金。
四、角色设定1. 小婷:年轻的女孩,勤劳善良,为了母亲能够坚强面对生活的困难。
2. 小婷的母亲:患有重病,需要长期治疗,对小婷寄予厚望。
3. 咖啡店老板:善良的人,对小婷很关心,提供工作机会。
4. 比赛评委:严格公正,对参赛者的表现进行评判。
五、拍摄地点1. 家中:小婷和母亲的居所,需要营造温馨的氛围。
2. 咖啡店:小婷工作的地方,需要打造舒适的环境。
3. 比赛场地:比赛的现场,需要有舞台和观众席。
六、拍摄计划1. 策划阶段:确定故事梗概、角色设定和拍摄地点,编写剧本。
2. 筹备阶段:确定拍摄团队,准备拍摄器材和道具,安排演员的化妆和服装。
3. 拍摄阶段:按照剧本进行拍摄,注意把握好节奏和情感表达。
4. 后期制作:剪辑影像、配乐、音效处理,制作出完整的微电影作品。
七、拍摄技巧和要点1. 利用镜头语言:通过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如特写、中景、远景等,突出故事情节的重点和表达角色的情感。
2. 精心选取服装和化妆:服装和化妆能够帮助塑造角色形象,凸显角色的特点和情感状态。
3. 合理运用音乐和音效:音乐和音效的运用能够加强故事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
4. 抓住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情感的传递,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从纪录片到微电影《色彩日记》导演手记
从纪录片到微电影《色彩日记》导演手记从纪录片到微电影《色彩日记》导演手记原文作者:李海培每个学影视或影视行业的从业者,都在心中多少有一个美丽的电影梦。
多年来的电视编导工作,我从来不曾把自己和剧情片挂上钩。
在竞标会上,客户问我:“你从来没有拍过微电影,怎么还来竞标呢?”我说,“正因为是第一次拍,我会格外地用心。
我相信我自己和我的团队。
纪录片和剧情片都不过是表达方式,只要情感逻辑真实,就能打动观众。
”几轮筛选,六易脚本方案,我们最终拿到了这次微电影的项目。
“无中生有”拍微电影拍摄是在20XX年春节期间,找场地、选服装、落实演员等事务都在两周内完成。
只要有剧本就心中有数。
但这个剧本是必须满足客户的“命题作文”,让广告意味尽可能不着痕迹。
剧本得到客户的认可后,我走遍了所有备选的拍摄场地。
每到一处都设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展现角度。
找到合适的演员对于剧情片最后的呈现可谓至关重要。
剧中女主角有大量内心独白的戏份,一定要经得住特写。
我们找到刚拍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饰演阮莞的江疏影,来出演《色彩日记》中的女主人公Linda。
片中唯一的男主人公是个6岁的孩子。
虽然从没有演过电影,但我曾被他惟妙惟肖地学各种动物的叫声惊住,于是为他量身定做了这个角色。
剧中Linda的母亲是一位6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母亲的形象。
为了给剧组省钱,母亲毛遂自荐。
客户也满意,这样无意中促成了老人家的“第一次触电”。
演员一一落实,剧本中的人物在头脑中渐渐活了起来。
摄影师、副导演他们则在开拍前把所有设备租到位,进行调试。
为了满足客户最终画面上院线的清晰度,摄影师连夜把租来的爱丽莎高清摄影机升级成2K。
原来,租设备给我们的人还一直停留在1920×1080的规格,浪费了爱丽莎的强大功力。
雾中香港,拨云见日开拍第一天,天气预报说有阵雨。
我们乘坐租好的双层巴士提前一小时到达海港边的香港会展中心。
一下车,我们发现整个香港笼罩在一片浓雾中,海港对岸的九龙,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晨雾给这个东方之珠裹上一条白色纱巾,缥缈动人。
微电影拍摄基础知识
微电影拍摄基础知识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特征“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使的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
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互联网延升到了移动设备,“微投影”更是“微电影”的最佳展示平台,更是将“微”特征发挥到极致!门槛新媒体的内容谁来拍?从理论上讲,谁都可以。
从电视台到手机运营商,从影视制作公司到唱片公司,大家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其中。
不过有一点,未来真正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可能仍然不是来自街上随便走着举着DV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拍摄新媒体内容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是随着旧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媒体内容很可能既需要跨媒体的能力,又需要针对性的制作,而这不是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内容从理论上来说,当今电影和电视所能涉及到的内容,都可能是微电影的话题内容。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上述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可能平移进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这是新媒体受众收视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决定的。
俗话说:长文章,好作;短文章,难攒。
在“移动”状态、“超短时间”限度和“休闲”特征的消费模式下,一个怎样的“微电影”会引起受众的观看情趣甚至付费下载呢?大体具备以下特点“有意思的故事推送内容”-“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在当今娱乐时代,人们主动追求快乐和愉悦、把握“幸福指数”主动权的感性诉求比以往强烈的多!这就要求有迎合消费者该种需求的有极端创意的剧本和主创人员队伍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纪录片的分类
1.新闻纪录片:对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件或人 物作有深度、有过程性的记录和反映。 2.历史类纪录片:利用影像形态来讲述历史,或者通过 对历史遗迹、文物器皿的考证来重新认识历史,解开历 史之迷。 3.人类学纪录片:用影像来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和成果。 4.社会学纪录片:以普通人和当下的社会现实为纪录对 象,特别注重对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生存状况的 记录和反映,具有当代生活的鲜活性和对电视受众的接 近性。 5.自然科学纪录片。
纪录片与微电影
第十章 新闻纪录片
第一节
纪录片概要
一、什么是纪录片
1.“纪录片”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Documentary”, 它最早由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提出,意思是“文献的” 或“具有文献资料价值的”。
2.主要以现实正在发生的事件为拍摄对象。 3.必须有个人诠释和观点,也就是说,必须是经过处理 的。 4.必须是艺术性的、美的,也就是有创意的。
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1.20世纪初到70年代,1905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 山》也是第一部纪录片。
2.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专题片时期。
3.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电视纪录片繁荣期。
4.1997年至今:纪录片多元发展时期。
Hale Waihona Puke 二、专题片时期1.电视专题片栏目化。例如《神州风采》、《祖国各 地》。
4.直接电影的作者认为摄影机自身完全可以捕捉到事物 的真实,真实电影的拍摄者必须主动参与到事件的进程 和环境中去。
三、纪录片的风格
“自我反射式”/“自我参与式”/“个人追述式”
1.创作者也绝不只是一个客观的旁观者,而主要是一个 参与其中的目击者,一个意义的创造者和一个论述的制 造者。
2.解说词有明显的人称概念——创作主体的第一人称。
三、纪录片多元化发展时期
1.独立纪录:注重人文价值,采用平民视角和同期录音, 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和美学追求。例如:《最后 的马帮》。
2.文献纪录。例如:《凤凰大视野》
3.DV影像。特别关注边缘人群、底层人群和弱势人群的 生活。例如:李京红的《姐妹》。
微电影
微电影概念介绍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 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 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 持的具有完 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 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 千-数千/万元 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 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 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这一个概念由凯迪拉克汽车品牌公司最早提出,2010 年 12 月 27 日,百年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与华人影坛魅力 巨星吴彦祖携手打造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电影作品《一触即 发》,全球首映宣传语中更是号称这是中国首部微电影影片, 微电影这一个概念由凯迪拉克品牌提出并推广后,这一词逐渐 被许多人认知和接受,成为继“微博”之后电影艺术的一次创新 演绎。
第二节
纪录片的诞生发展
一、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
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他花 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 港的爱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 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 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 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 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 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 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二、纪录片的分类
自然科技类纪录片需要吸引力: 1.注意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运用。
2.注意视听语言的运用。精彩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生 动的细节、张弛的节奏等。
3.注意表达一种人文精神。
三、纪录片的风格
“格里尔逊式”/解释式/政论体与文学体 1.“主题先行”和“画面+解说”是其两个最典型的特征, 主观色彩较浓。 2.叙事时声音以“上帝之声”的姿态出现,对观众进行 居高临下的教诲和劝服,使画面沦为可有可无的“替补” 角色,表现力不强。
2.电视专题片多样化。
3.电视专题片系列化。例如《丝绸之路》。
二、专题片时期
电视新闻的迅速发展迫使新闻电影逐渐淡出:电影纪录 片被抛向无情的音像市场,电视纪录片采取栏目化的方 式生存。 1.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并入中央电视台。 2.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也并入中央电视台。 3.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并入上海东方电视台。 4.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制作移交解放军电视制作宣 传中心。
三、纪录片的风格
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拍摄区别: 1.直接电影的摄制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 非常事件的发生;真实电影则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
2.直接电影的拍摄者不希望介入到事件中去;真是电影 的拍摄者往往参与到事件中去 。 3.直接电影的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 真是电影的艺术家则充当了访问者、挑动者的角色。
二、纪录片的分类
人类学纪录片的特征:代表作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 1.把目光投向人类生存表象的背后,力图挖掘和记录各 个不同民族的生命轨迹和心历路程,进而探讨人类文明 渗透于各民族文化不同状况中的历史性差异和不同民族 在同一时空下的相互碰撞。 2.热衷于边缘题材。 3.多使用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
3.特定时期敢于因直面现实而发挥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纪录片的风格
“直接电影式”/观察式/客观记录体
1.拍摄者作为观察者的姿态,置身事外。
2.拒绝评论、解说和采访。 3.追求开放性,多义性的主题,反对简单化的诠释。
三、纪录片的风格
“真实电影式”/参与式/报道体
它和直接电影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摄影 机的存在使它面前的事物受到多大影响这一问题上,二 者观点截然相反。直接电影对此感到不安,真实电影却 认为在摄影机面前人们要比在其他情况下,作出更加忠 实于自己性格的行为。真实电影承认摄影机的影响,但 不把它当作一种负担,而把他当成一种重要的媒介—— 可以启发内部真实的媒介。
二、维尔托夫《带摄影机的人》
讲述现代城市一天的生活。 通过这部影片,他建立起纪 录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字 母。
三、里芬斯塔《奥林匹亚》
《奥林匹亚》是历史上形式 最完美的纪录片,为莱妮里芬斯塔尔赢得了无数声誉, 也使她受到了最激烈的批判。 20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女 性被如此强烈地敬仰或鄙视。
第三节 纪录片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