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知识点大全)

一、识记辨析成语(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55例)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能理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理解为“没有长处”。

)3.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能将“刊”理解为“刊登”。

)4.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

(不能理解为“不值一文”。

)5.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只关注“赞”。

)6.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能将“训”理解为“教训”。

)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等神情。

(不能理解为“懒得拿正眼看,不屑一顾的样子”。

)8.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过去很长时间”。

)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

(不能只关注“差”。

)10.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不能只关注“尘埃”。

)11.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12.春意阑珊:春天的气象将尽。

(不能理解为“春意盎然”。

)13.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不能将“大方”理解为“不吝啬”。

)14.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不能理解为“将事情放大”。

)15.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不能理解为“登上高山感到自卑”。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也说升堂入室。

(不能理解为“走进房间里”。

)17.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转瞬即逝。

(不能理解为“光明”。

)18.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犯,触犯;校,计较。

(不能将“犯”理解为“犯错”。

)19.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

2024年新高考版语文专题总结知识清单必备知识3 谦敬辞

2024年新高考版语文专题总结知识清单必备知识3 谦敬辞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一族。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多用于书信)。 10.“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老朽(老夫、老汉等):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脸:年老的人称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老衲:老僧人的自称。
高考 语文
新高考专用
必备知识3 谦敬辞
清单6 常见敬辞12类
1.“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 拜读:阅读对方的作品。 拜会:和对方见面。 拜访:访问对方。 拜望:看贺。 拜辞:向对方告别。 拜服:向对方表示佩服。
2.“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归还对方。 奉送、奉赠:赠送。 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托:拜托。 奉劝:劝告。 奉陪:陪伴、陪同对方做某事。
3.“高”字一族。用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问老人的年龄。 高见:高明的见解(尊称对方的见解)。 高攀:和对方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堂:尊称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一族。用于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 贵恙:称对方的病。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一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也用作地位低的人的自称。 小可:称自己(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生:青年读书人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小儿、小女:称自己的儿子、女儿。 小店:称自己的商店(酒店、旅店等)。 8.“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第一单元知识单(知识清单)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单(知识清单)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拼音和字1.我会认白鹭.(lù) 嫌.弃(xián)黛.色(dài)镶嵌.(qiàn) 镜匣.(xiá)眸.子(móu)嗜.好(sh ì)半亩.(mǔ)吩.咐(fēn)榨.油(zhà)便.宜(pián)眼睑.(jiǎn)趴.着(pā)石榴.(liú)矮.小(ǎi)箩.筐(luó)杭.州(háng) 垂蔓.(màn)陪.伴(péi)深幽.(yōu)熟悉.(xī) 雏.鸟 (chú) 柜.子(guì) 享.受(xiǎng)待.会儿(dāi)2.多音字便:pián(便宜) biàn(方便)待:dāi(待会儿) dài(等待)3.我会写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镜匣孤独悠然黄昏恩惠半亩嫌弃朱鹭嵌入门框口哨韵味播种浇水吩咐榨油爱慕体面深夜亭子矮小桂花懂得糕饼茶叶木兰箩筐外婆浸入缠绕捡起香飘十里不动声色神气十足热泪盈眶美中不足(一)《白鹭》(必背课文)1.主要内容:《白鹭》为郭沫若所写,用诗一般的语言,从多个角度刻画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课文总分总结构布局,开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分述部分先写白鹭的色素、身段,突出白鹭的静态美,接着描写了白鹭水田独钓图、树顶望哨图、空中低飞图三幅图画,突出了白鹭的动态美。

最后首尾呼应,强调“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篇文章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课后习题:①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白鹭的外形美,美得恰到好处。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的颜色和谐,身段匀称,这是一种朴素自然的静态美。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5种)1、记叙(叙述)。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直接抒情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它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是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并自然流露出来。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二、表现手法(一)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渲染、衬托、想象、照应、衬托、烘托、对比、联想、反衬、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渲染环境、伏笔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寓情于景、托物起兴、动静结合、托物言志、设置悬念、美景衬哀情等。

(二)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要表现手法:1、抒情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主要写作手法: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主要写作手法: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清单

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清单

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清单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清单一、字词类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分清汉字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里外结构,学会按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

2、认识常见的汉字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注意区分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3、学会用所学的汉字组词,掌握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这些标点符号。

5、认识近义词和反义词,学会通过换词或改变词序来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6、了解一些基本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通过阅读文章感受到它们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类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阅读材料的选取,善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2、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情感的表达,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朗读。

3、了解课文中常见的句式和段落结构,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4、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略读、速读、跳读等,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写作类1、了解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写作兴趣和观察能力。

2、学习写简单的句子和短文,注意语法的正确和语句的通顺。

3、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叙事、描写、说明等,能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学习写日记、书信、留言等实用文体,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5、在写作中注重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使用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四、文化知识类1、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民间文化等。

2、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华美德,如尊敬长辈、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3、认识一些基本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如中国龙、凤凰、牡丹等,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4、了解一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作者,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5、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文化常识,如餐桌礼仪、待人接物等,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统编2024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统编2024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一、会认的字。

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口耳目手足站坐日月山川水火田禾六七八九十二、会写的字。

1.认识田字格。

2.田字格小口诀: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下格,左下格,右下格,交叉是个中心点。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一二三上口耳目手日火田禾六七八十三、学会的笔画。

四、易错字笔顺。

1.从上到下。

二:一二三:2.先横后竖。

十:一十禾:3.先外后里再封口。

日:田:五、形近字组词。

大(大小)日(日月)人(大人)天(天空)目(目光)火(火山)口(人口)上(上学)十(十个)田(田地)下(下山)禾(禾苗)六、词语积累。

1.表示人称词:你、我、他2.表示数量的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3.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天地、上下、日月4.表示身体部位的词:口、耳、目、手、足5.表示动作的词:坐、站、走七、句子赏析。

1.站如松,坐如钟。

站着要像松树—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

2.行如风,卧如弓。

行走要像风一样疾速有力,卧床睡觉要像弓一样侧卧弯曲。

八、口语交际。

1.做游戏——我说你做我的指令:请你抬起一条腿。

请你举起一只手。

请你摸摸你的头。

请你立正。

2.小贴士:(1)发布指令的人要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

(2)做动作的人要注意听别人说的。

八、日积月累1.《咏鹅》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2.和大人一起读《剪窗花》。

剪窗花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

剪雪花,剪梅花,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八年级语文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一、字音字形1.重点字词芜.湖(wú)溃.退(kuì)荻.港(dí)歼.灭(jiān)要塞.(sài)阻遏.(è)管辖.(xiá)逃窜.(cuàn)摧枯拉朽.(xiǔ)锐不可当.(dānɡ)督.战(dū )瑞.典(ruì)挪.威(nuó )诺.贝尔(nuò )颁.发(bān )渗.透(shèn)遗嘱.(zhǔ )巨额.(é )仲裁..(zhònɡ cái )凌.空(línɡ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酷.似(kù )敦煌.(huánɡ )潇.洒(xiāo )慷慨.(kǎi )绷.直(bēnɡ )轻盈.(yínɡ)悄.然(qiǎo)由衷.(zhōnɡ )一刹.那(chà)眼花缭.乱(liáo )屏.息敛声(bǐnɡ)震.耳欲聋(zhèn )澎湃(pénɡ pài )呼啸(xiào)镌刻(juān )一丝不苟(ɡǒu )桅杆(wéi )默契(qì )惊心动魄(pò )浩瀚(hàn )娴熟(xián )凛冽(lǐn liè )咆哮(páo xiào)殚精竭虑(dān jié )宝鼎.(dǐnɡ)国殇.(shānɡ)初衷.(zhōnɡ)杀戮.(lù )篡.改(cuàn )呓.语(yì )遁.形(dùn )矢.志(shǐ )铭.记(mínɡ)缅.怀(miǎn )彰.显(zhānɡ)磅礴..(pánɡ bó )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2.多音字塞①(sài)要塞①(sāi)瓶塞①(sè)阻塞殷①(yān)殷红①(yīn)殷切遗①(yí)遗嘱①(wèi)遗之千金当①(dānɡ)当然/锐不可当①(dànɡ)当铺翘①(qiáo)翘首①(qiào)翘尾巴屏①(bǐng)屏息① (píng)屏障迫①(pò)从容不迫①(pǎi)迫击炮绷①(bēng)绷带①(běng)绷脸①(bèng)绷脆刹①(shā)刹车①(chà)一刹那悄①(qiǎo)悄然①(qiāo)悄悄着①(zhuó)穿着①(zháo)着急①(zhāo)失着①(zhe)顺着载①(zǎi)千载难逢①(zài)满载而归没①(méi)没有①(mò)辱没磅①磅(bànɡ)秤①磅(pánɡ)礴3.形近字荻港(dí)/ 获(huò)得颁(bān )发/ 频(pín)率翘(qiáo )首/ 翅(chì)膀由衷(zhōnɡ )/ 哀(āi)伤堪(kān)称/ 勘(kān)探殚(dān)精竭虑/ 肆无忌惮(dàn)篡(cuàn)改/ 编纂(zuǎn)二、词语(成语)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语文知识清单大集锦

语文知识清单大集锦

语文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高频考点之文学常识♥古今中外重要的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详细介绍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3.《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4.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5.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等。

6.《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7.《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

8.四大名著明朝施耐庵《水浒传》;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红楼梦》。

9.《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0.《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清代吴敬梓作,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11.鲁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12.郭沫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13.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14.冰心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15.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等。

16.《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17.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18.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

19.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全)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全)

一、名句名篇默写(一)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ɡ)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ɡǎ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ɡ)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__【注】(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跂: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音为qǐ。

【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语文知识清单大集锦

语文知识清单大集锦

语文知识清单大集锦一、汉字基础知识汉字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瑰宝,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以下是汉字基础知识的清单:1. 汉字的组成:汉字由笔画组成,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笔画顺序和结构。

2. 汉字的分类:汉字可以按照结构、字义、字音等方面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偏旁部首、字义类别和音韵类别等。

3. 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指构成汉字的一部分,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音值,通过偏旁部首可以推断汉字的意义和读音。

4. 造字原则:汉字的造字原则是指汉字形体的形成过程,它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几种基本原则。

5. 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有一定的书写规范,包括笔画顺序、结构比例、线条的粗细等方面。

二、词语搭配与表达正确的词语搭配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是语文表达的关键。

以下是词语搭配与表达的清单:1. 词语的用法:了解词语的词义和用法是拓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掌握常见词语的用法是必要的。

2. 词语搭配:不同的词语可以搭配出不同的意境和表达效果,学会准确使用词语的搭配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段来达到修辞效果,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学会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表达方式:语文表达可以通过直接陈述、描写、叙述、议论等方式进行,在不同的写作需求下,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是必要的。

三、句子结构与语法知识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是构建语言框架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的清单:1. 句子成分: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构成,了解句子成分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

2. 句子类型:句子可以根据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进行分类,不同句子类型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

3. 语法知识:学习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比如时态、语态、语气、语序等方面的知识。

4. 句子连接:句子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连接词、状语、从句等方式进行,正确使用句子连接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有层次感。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一、阅读理解1.文章类型判断和主旨概括2.归纳概括3.事实细节4.推理判断5.观点态度6.修辞手法7.修辞效果8.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二、相关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设问6.反问7.对仗8.插叙9.补充说明10.并列11.托物抒情12.借代13.旁征博引14.象征15.比拟16.对称17.夸张与写实关系三、作文写作1.作文的写作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2.作文的体裁3.作文的主旨思想4.作文的框架结构5.作文的开头结尾6.作文的段落写作7.作文的语言表达8.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9.作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10.作文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古代文学1.古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古代诗歌创作技巧3.古代词曲流派和代表作4.古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5.古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6.古代文学家和作品7.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8.古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9.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现代诗歌创作技巧3.现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4.现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5.现代文学家和作品6.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7.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8.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六、修辞学知识1.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3.修辞手法与表达意境的关系4.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七、古代学术和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2.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3.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价值八、现代语言知识1.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3.现代汉语的词语运用和表达技巧4.现代汉语的语义、语用和语感九、现代语言文字常识1.现代汉字的基础知识2.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和规范化3.现代汉字与表意、表音的关系4.现代文字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一个超详细的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清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语文有所帮助。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写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4.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5.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6.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7.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18.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

19.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0.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3.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24.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5.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份多余、重复罗嗦、表意不明、句式杂糅、否定失当。

七上语文 第一单元 知识清单

七上语文 第一单元 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基础知识《春》【生难字】朗润(rùn)嗡嗡(wēng)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应和(h è)黄晕(yùn)烘托(hōng)抖擞(sǒu)宛转(wǎn)嘹亮(liáo)静默(mò)健壮(jiàn)披着蓑(suō)戴着lì(笠)繁花嫩叶(nèn)呼朋引伴(hū)【多音字】晕:(yūn)晕倒(yùn)黄晕涨:(zhǎng)涨潮(zhàng)涨闷散:(sǎn)散文(sàn)散步和:(hé)和平(hè)应和(huó)和泥(huò)和药(hú)和牌【词语释义】【舒活】舒展,活动【朗润】明亮滋润。

【抖擞】振作,奋发。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静默】①寂静;没有声音。

②肃立不作声。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欣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表达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明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济南的冬天》【生难字】镶(xiāng)伦敦(dūn)响晴(xiǎng)安适(shì)宽敞(chang)着落(zhuó)地毯(tǎn)水藻(zǎo)澄清(chéng)贮蓄(zhù)看护(kān)一髻儿(jì)【多音字】圈:(quān)圆圈(juàn)圈养单:(dān)单薄(chán)单于(shàn)单县济:(jǐ)济南(jì)救济【词语释义】【髻】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清单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清单

1.词语的理解和辨析1.同义词与反义词2.近义词的辨析3.同音词与多音词4.同类词的归纳与辨认2.词语的组合和拼写1.合成词和派生词2.词语的搭配和用法3.连续性概念的词语组合3.诗词的欣赏和朗读1.朗读正确的声调和节奏2.根据标点符号朗读3.体会诗词的意境和美感4.初步理解和解析古诗词4.词语的解释和阅读1.寻找词语的词义和解释2.分析上下文寻找词语的意思3.根据中心思想读文章5.文章和段落的理解和表达1.整体和局部关系的理解2.分析文章的结构3.理解主题和中心思想4.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6.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感受1.比喻、拟人和夸张的理解2.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和感受7.古代文化和民俗的了解1.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2.传说和神话的故事3.了解古代文化的成就和影响8.语病的分析和纠正1.分析造成语病的原因2.纠正语病的改正方法9.标点符号的运用和理解1.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2.分析标点符号对句子的影响10.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得体1.书写规范和工整2.理解语言文字的得体和规范11.修辞设问和引号的使用1.设问在文章中的作用和用法2.引号在文字中的引用和表示12.文章写作和语言表达1.语言的表达和修饰2.句子的连贯和流畅3.掌握记叙、描写和议论等写作方法4.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3.网上与整理文本资料1.学习使用引擎进行信息查询2.筛选和整理有效的文本资料14.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培养1.渐进式的阅读难度提升2.阅读短文后的归纳和总结3.推理和联想的阅读策略15.快速阅读和信息提取1.通过浏览迅速获取概括信息2.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一、汉字基本常识
1.汉字的构字法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声旁、义旁、形旁、形器等。

2.汉字的基本构造:笔画、笔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先后结构、中部结构等。

二、词语辨析
1.同音字、音形近字、形义字等常用字的词义辨析。

2.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用法辨析。

三、古代文学常识
1.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内容。

2.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

四、现代文学常识
1.现代优秀文学作品、文学家的名字、作品的内容。

2.现代文学作品的题材、风格、特点。

五、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倒装等。

2.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和效果。

六、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小说、散文等文体的能力。

2.理解文本的主题、中心思想、情感色彩等能力。

七、作文写作
1.作文的题材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作文的结构、段落、开头结尾的写法。

3.作文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古代诗词常识
1.古代的诗、词的基本概念。

2.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题材和艺术特点。

九、现代诗歌常识
1.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

2.现代诗歌作品的题材、风格和内容。

3.现代诗歌的作用和意义。

十、修辞格常识
1.修辞格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修辞格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和效果。

3.修辞格的行文技巧和形式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神态和衣饰)、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从本质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肖像描写的作用:描画人物的外在特征,让读者从外形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八、描写(观察)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反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绘图表十四、小说故事情节四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从侧面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深化作品主题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自问自答,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注意和启发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强调,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7、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语言表达及运用扩展题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②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修饰限制成分)③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④补写续写式扩展。

要明确重点,辨明情景,分清语体展开想象,巧用修辞。

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压缩题考查形式有:提炼观点、概括观点、组织导语、拟定标题等几项内容。

方法是,先问自己几个问题:①写的是什么物象或形象②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④命题目的是什么可套用下列公式①:一级信息(10字内)谁+干什么②二级信息(11——30)再加上是怎么干的③三级信息再加上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要遵循以下原则:删繁就简,去次留主,重点信息不遗漏。

句式变换形式有①长短(单复)句变换②主被动句变换③整散句变换④陈述反问设问句的变换其中长句一般为单句,短句一般为复句。

长句(单句)变短(复)句一般方法为先找出主干并摆上,然后把修饰附带成分再摆上,并使用相关的连属词使其通畅。

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硬塞成定状补。

做完要检查共有几套主谓结构。

散句变整句注意原则上可形成并列的成分,内部结构要保持一致(主谓对主谓抢救等)如何区别伏笔和铺垫?一、什么是伏笔和铺垫?据《现代汉语词典》,铺垫指陪衬、衬托;而伏笔指文章里前文为后文埋伏的线索。

铺垫和伏笔都是为下文服务的,铺垫、设伏笔,都是解释某句或某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1、铺垫: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

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

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要写的主要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又如《明湖居听书》中在王小玉出场前写戏场氛围、琴师的演奏、黑妞说书(次要)都是为王小玉(主要)说书作铺垫。

【铺垫的特点】: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铺垫的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铺垫的种类】:1)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

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是为故事作铺垫,背景式铺垫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2)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

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

俩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衬托式铺垫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3)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

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

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4) 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2、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所谓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伏笔是为了前后照应,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在小说中用得多。

如果说被铺垫与用来铺垫的人或事物之间有主次之分,那么打下伏笔可以说前面的伏笔和最后的结果同样重要。

比如说一部侦探小说,前面大部分的笔墨作者都是欲说还休,比如逐渐出现的证据、征兆,这种就是“伏笔”,但不是铺垫,因为作者要突出的是整个过程,而不是最后那个结果。

伏笔既有一条主线,又使这条主线只是隐约可见,具体展开时,预先对读者作些暗示,使情节渐渐隐隐而起,让读者从表面看来无任何直接的联系中发现其中存在着各种“暗示/遥应”,面对一些重大情节的发展,不致感到突然.。

伏笔的意思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意的穿插些情节,以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让人看到后面时,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样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疑问,直到作者把伏笔揭开,才能真正使整个文章联系起来,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曹雪芹是用伏笔的高手,《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在书中都有伏笔。

我们不妨来看看第五回中的判词。

第一首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里就为第七十八回晴雯的死埋下了伏笔,她的死因是毁谤,为什么有人毁谤?是因为风流灵巧招人怨。

再看下一首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又是一个伏笔。

这个伏笔和其它的判词不一样:其它都是一词一人,这个是写的两个人,即林黛玉和薛宝钗。

她们的结局都很凄凉.。

伏笔的感觉像是提前隐藏一些与后文相关的信息,但这个信息在后文的哪里出现,就不得而知了。

但总之不会马上出现。

例如,《社戏》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田,这就是伏笔,为后文看戏归来偷豆吃埋下伏笔。

《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了伏笔。

使用伏笔应注意:(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后文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二、伏笔与铺垫的区别1、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