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科学教育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探究精神。

因此,这套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

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都是一个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这样的“点”呢……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

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材安排了几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六节“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

有些实验,探究性很强,这一点在实验的标题中都明确地标示出来了。

例如: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老师应该在适当环节给出提示,帮助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四节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也用提示的方法,既使学生能够不太困难地走下去,又保持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等。

●重视实验的教学新教材加强了实验的教学,体现之一是它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实验。

例如第一章中第4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把原来一个研究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变成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未知运动的探索性实验。

还有一点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课程标准》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硬性的规定。

这样就可以使师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的教学,使师生更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背诵实验的器材、步骤等条文。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材分析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加速度是第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

教材是从实际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如何来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这就要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就是运动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率,即dt v d a =。

中学阶段不能这样定义,还是定义为“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t
v a ∆∆=,这就有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区别,从平均加速度出发,逐渐缩短时间间隔Δt ,而过渡到瞬时加速度,又一次渗透了极限思想。

在本节的“科学漫步”栏目里,有一段关于“变化率”的短文,对这篇短文的内容,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真正理解,老师不可要求过高。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联系力与速度变化的桥梁,也是学习动力学部分的关键。

本节课将围绕加速度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2.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仍然需要加强。

由于加速度涉及到速度和时间的运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2. 学习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单位;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和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速度、位移关系的理解以及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2. 探究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问题解决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高速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速度变化,进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集体备课§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材分析《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事物。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建立。

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后续教材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本部分比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教法与学法指南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在这期间,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讨论、自学、练习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分五个教学环节。

1、进入话题,激发兴趣;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3、即时训练,反馈矫正;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下面我将对这五个教学环节逐一进行介绍。

1、进入话题,激发兴趣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景而抽象的存在,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

物理学科必修模块1第二章教材分析

物理学科必修模块1第二章教材分析

物理学科必修模块1 第二章总体概括石油附中弋勇清华附中罗雷生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具体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及规律等知识。

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用文字、公式、图像三种方式表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对公式的合理选择;使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方法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等技能。

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应用图像探索和表述物理规律的方法、物理模型方法、极限思想、微积分的思想、以及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2. 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在内容上的主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1)增加了《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节,以增加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体现了对学生探究意识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以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的得出采取了与原大纲教材不同的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增加了通过实验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体现了对学生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由原来的阅读教材变为了一节独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通过物理学史来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5)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与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开,做为两节单独的知识,分散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3.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是高中物理课程运动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本章的三个核心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后面学习解决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另外,本章是为学习“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等做准备、打基础的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图象表述,并能应用运动规律求解有关问题,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和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也为学习电荷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本章所培养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对于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1)高中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所讲知识是高中段较为简单易懂的,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节和初中知识联系紧密,路程、速度等初中知识点在本章节中也有介绍。

建立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这些物理名词,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质点的应用,如:在研究地球的公转问题中我们能不能把地球看作是一个质点?火车过桥问题中依据具体的情况我们能不能把火车看成是一个质点?参考系的选取在本章乃至以后的做题分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人坐在列车上看不同的风景,这些风景在不同的位置上,展现给他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车外的树是运动的、车上对面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在介绍回忆路程、速度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矢量”这一新的物理名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便是这一物理名词最好的介绍,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区别于路程。

由此引来的速度就区别于初中阶段所学的速度,这里的速度就是矢量,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

本章节最后介绍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修灵活掌握,在以后的实验及考试中会涉及详细的操作步骤及其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节探讨并总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 是运动物体的末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加速所用时间、v 0是运动物体在经历加速时间t 后的末速度、s 是在时间t 内物体经过的位移。

v =v 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a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1 v2−v 02=2a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上述三个公式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在高考中会结合一些问题作为一道大题出现在卷面上。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加速度为g 。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动身,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

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同学力量的提高和对学问的迁移、灵敏运用赐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一起看看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欢送查阅!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社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4、5节的内容,本节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静电现象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动身,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

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同学力量的提高和对学问的迁移、灵敏运用赐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同学已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学问,对本节的学习已具备根底学问,但不够深化,仍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育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物理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同学的终身进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进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规律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同学的学习根底(学问构造、思维构造和认知构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娴熟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UAB?WAB进展相关计q算。

明确电势差、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UAB??A??B,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转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同学已经把握的学问进展类比、概括,讲解并描述新学问,培育同学对新学问的自学力量,以及抽象思维力量。

通过与前面学问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研究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研究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肄业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尝试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办法,体会相关尝试的科学思想和办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尝试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尝试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入渗出的课程理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物理教师的教学目的物理教师,他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知识,教知识是必需做的,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教给他们怎样用知识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他们逐渐形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他应该是使学生们对知识产生兴趣的导游,是学生们遇到困难时的助手。

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代替学生克服困难。

●新课程常用的一些教学方式1。

将学生放在知识的面前,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没有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来,通过推理推导出来。

,这种方式教学时间上会用得多一些,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习惯于这种方法后,进度就会加快;2举例子时,让学生来解释原因,然后自己再把学生们的结果理顺到正确的道路上。

鼓励学生们参与知识的归纳推理,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但仍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3。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或老师的一些说法,如果哪位同学提出了与老师或与课本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但不能苟同学生的错误,可以在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争议以明确事非,理顺学生的思维,让正确的东西凸现出来。

4。

新课程的一个目的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负担的填压式的教学,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应该改变。

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一条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会知识的方法5.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高中阶段更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

●人教版新教材特点已获批准并出版的新编教材至少有5个版本人教版新教材1.与原教材相比较体系基本相同,如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仍是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2。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位移与时间关系 式的导出均利用了第一节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v-t图象,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交流评价,注意科学推理的过程,理解 其物理意义,防止把物理公式简单理解为数学表达式。
关于图像
〔3〕匀变速直线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能力的提高 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根 本方法和步骤,并注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矢量性、公 式选择的适宜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④不要求用平均力计算变力的功和利用F-l图象
求变力的功;
极限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要让学生掌握用这种思想去分析问题方法 。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教学不宜一步到位〕
〔1〕 位移: 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
〔2〕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 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 结出矢量相加的法那么吗?〔此时还不 要求得出这个法那么,但要思考。〕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 教材分析
学科指导意见的修改及增加的条目:
必修1 〔1〕第一章第四节〔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增加 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 〔2〕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增加4. 会用力传感器研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必修2 〔1〕第五章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修改⒊不要求分析与计 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包括不接触)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 〔2〕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修改⒉不要求用机械能 守恒定律求解两个及两个以上物体〔包括需要确定重心的链 条、绳子、流体等〕的问题。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本章在继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之后,内容与知识上与上一章进行了紧密的衔接,其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接近物理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

本章内容在难度上有所提高,逐步由具体简单的概念上升至抽象的逻辑思维,介于上一章的铺垫,本章内容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思维锻炼,为以后的学习也做了比较好的铺垫.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运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内容与重点:1、进行实验2、数据处理3、做出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利用上一章所学习的打点计时器,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作图等方法描述小车的运动规律。

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作为第一章的第一节,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简单的认识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前面所学知识,不但强化了基本知识点,还让学生再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内容与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att+—at2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2=2ax1、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2-v三维目标分析:这三节内容充分利用第一节所进行的实验,分别研究了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定量关系,所学习内容从简单的概念到简单的公式,然后通过抽想推到得到较为复杂的公式,并且能让同学们在学习这块内容上有大的能力提升。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内容和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其核心内容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些内容的学习会加深同学们对之前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让同学们从生活中发现与认识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1第二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1第二章教材分析

表格: 让同学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不同地点重力加速 度的值
对自由落体运动加强理解 巩固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
做一做: 看看你反应快慢 问题与练习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重难点
• 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 规律。 • 难点 1.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的理解。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掌握。
来源总结升华指导过程开始引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速度与位移自由落体运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程物理史研究研究过重难点?重点1
第二章章节分析
记录人: 发言人:
开 始
来源
指导
总结、升华 过程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引 出
速度与时间
位移与时间
速度与位移
研究
匀变速直 线运动 应用源自程研 究 过自 由 落 体 运 动
物理史
重难点 • 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的位移、速度、加速 度三者的关系。 2.特殊的匀变速直线 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的规律。
• 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 关系。 2.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 1.牛顿管实验 引出,让同学对自由落体运动有初步认识 2.打点计时器实验 说一说: 经过讨论让同学们自己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 真空中与空气中 概念,加深印象。 物体下落情况对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物体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实验难点:斜面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实验过程中科学猜想、数学推导、合理外推的体现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有过思考,接触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但未曾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理想实验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1、牛顿管、抽气机;2、10套:纸片、铁架台、铁螺丝、铁夹、铁横杆、纸带夹、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长刻度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vt?v0+ats?v0t?at22(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vt2?v02?2as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石头的重量比树叶重,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物理必修1(教科版)

物理必修1(教科版)

注意要求层次的选择性
• 教材分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如,第四章中“平 衡的稳定性”属于选学要求。 • 教材中的练习和习题,分为:课堂内的活动和 例题;“练习与评价”多为节后的概念辨析、 定律的理解以及基本应用练习;章后的“习 题”,比前者要求稍有提高; • “发展空间”中,除了某些知识的拓展和加深, 还有一些研究性的课题和要求适当提高的习题。 发展空间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
案例评析
• 该案例从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为瞬时速度概念的 建立做好铺垫。 • 由生活的实例引入瞬时速度的意义,而非下一个 严格的定义。 • 采用实验的策略,借用求平均速度实验得到的数 据,使学生感受将所取时间(区间)趋近待测点 的作用,体现了极限的思想,但回避了抽象的数 学极限方法。同时教给学生可操作性的测量方法, 并通过讨论交流巩固方法的应用。 • 对于图象点到为止,对于方向没有展开讨论,这 是合适的。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力
第三章 运动与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定律应用
第四章 共 点力的平衡
第一章
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
• 1.质点,参考系,空间与 时间; • 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 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 述—速度; • 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通过生活 经验体验 a与F、m 与 、 的定性关 系,降低 入门难度
案例:瞬时速度
• 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也是学 生的难点。 • 准备: • 让学生了解初中与高中速度定义的区别, 前者是路程变化的快慢,后者是位置变化 的快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这种区 别?举生活实例,如南京到北京,飞机、 火车、汽车,路径不同,我们关注的是从 一地到另一地的位置变化的快慢。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从v-t图求a,发现a不随t而变,从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斜直线方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 ——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x=vt相当于v-t图线下的“面积”获得启发, 遵循“无限分割、化变为恒”的方法,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程。
五 编写理念
探究实验共同特点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探究意识
重视实验

信息技术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标准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六 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简单


具体

复杂
中 物
抽象

现象
本质
定性
定量
标量
矢量
状态
过程
六 教学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 材资源,进行探究 合作
参考系

坐标系



物体



质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空间
变化量
位置X
位移ΔX
位置随时间变化率
速度V
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Δ V
平均速度Δ x/ Δt
瞬时速度
运动学
速度 随时 间变 化率
加速度a= Δ V/ Δt
变化量
时刻t
时间Δt
力学
时间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201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7.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通过实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v—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11.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

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学习要求]1.力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与受力物体。

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2.形变与弹力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不讨论弹簧组劲度系数的问题)3.摩擦力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不引入静摩擦因数)通过实例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4.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计算简单的平衡问题。

(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6.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7.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

8.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10.力学单位制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出现较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新课标下,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结合的问题,新高考考查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本章知识应多注意对有关交通运输、现代科技、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物体之间距离等题型的归纳和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运用和变通,是解决该部分问题的关键。

(二)相互作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种性质的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在高考中主要通过这部分的知识来考查考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及其分析、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在三种性质力中,高考中一般从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行为特征的角度立意命题.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弹簧模型”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命题重点.对“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其中尤其是“静摩擦力”考查的命题情景经常翻新,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这一动向.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运算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思想基础是等效思维,它涉及到的数学方法包括几何法、图象法、函数法,尤其以三角函数思想的运用.它的命题出发点是考查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这几年的高考题,这部分知识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它知识综合出题,主要涉及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单独出题时往往以摩擦力为主。

所以弹力中的胡克定律的应用和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三)牛顿运动定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惯性、质量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是力学的基础。

历年高考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覆盖面大,且达到了较高层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2)熟练运用正交分解法;(3)要求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相结合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4)将本章知识运用于电磁学问题的求解中去,尤其是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

新教材中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安排在本章讲述。

这一类问题不仅是力学考查的重点,在电学、热学、原子物理中也大量存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它涉及到受力分析、作受力图等基本技能的考查。

由于本章的知识是物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故其与物理学其它板块的知识结合紧密,也易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发生联系,并且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的关联也十分明显,如近年来出现的皮带传动、加速度计、惯性制导仪、行星探测器、超重和失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等问题。

因此在复习和应用本章知识时,需要学生夯实基础,灵活迁移,注重在分析和综合应用中提高。

三、教材疑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①)》与原有教材有较大的进步,如教材中的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插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编写上更加注重循序渐进、更能接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选取上更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教材的学习方式上更能关注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但新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

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物理(必修①)存在几个细节问题,现提出来探讨。

1.概念叙述不准确教材第17页中有“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这里编者可能没有注意到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只有瞬时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平均速度方向则是物体运动的位移方向.因此这里笼统地说“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是不准确。

教材第18页中图1.3-2中说“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可以看成瞬时速度”笔者认为汽车速度计只能显示的是瞬时速率,而不是瞬时速度.因此这里叙述也不准确。

2.插图设置不够科学教材第28-29页图1.5-2中飞机起飞时,在同一底片上相隔相同时间,多次曝光“拍摄”的照片(模拟图).可以看出,在同样时间间隔中,飞机的位移不断增大.来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经过我们仔细地测量,第1个飞机与第2个飞机间距离为1.7cm, 第2个飞机与第3个飞机间距离为3.0cm,第3个飞机与第4个飞机间距离为4.5cm, 第4个飞机与第5个飞机间距离为6.5cm,由此可得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距离分别为1.3cm、1.5cm、2.0cm、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并不满足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相等,从而用此飞机起飞的过程来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并不科学.3.课后习题的设置未考虑到实际情景教材第94页的“问题与练习”中第4题:航天员进行超重训练的加速度一般在5g(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情况下持续2s∽3s,我国航天员已能做到在8g情况下持续40s.现假设训练装置的加速度为6g,如果在该装置中有一条绳子系着1kg的物体.(1)当装置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有多大?(2)当装置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有多大?在教师教学用书上给出解答中,其第2小题解答如下:如图4-16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F=ma-mg=5g=5×1×10N= 50N绳子受到的的拉力大约为50N.本题的解答在选用的规律以及计算的过程中均没有问题,但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疑问,绳子怎么能给物体向下的力?事实这时小球向上运动直至被装置的顶板挡住,本题目解出的结果应是顶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在教学中此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4.对物理学家的介绍不够全面教材中提到亚里多德的有两处,分别是第48页的“亚里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第72页的“根据这类经验,亚里多德得出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