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共16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考点5 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

高考历史考点5 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秦汉: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主管秘书兼管监察;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权重”,可以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2.隋唐:吏部分管监察事务。

3.宋元:北宋在地方上设通判,用以牵制监督知州;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4.明清:明初在中央设都察院管监察;在地方设提刑按察司,分管监察和司法。

二、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1.世官制: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即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

2.军功爵制:秦朝按军功授爵,直接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

3.察举制:两汉实行察举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内容。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4.九品中正制: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指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在九品中正制度下,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5.科举制(1)形成、发展: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制度;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并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考试实行糊名法;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

清末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2)影响: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考向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重点解读】全面理解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概况(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监理国家监察事务。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汇系列考点7.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含解析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汇系列考点7.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7近代法国政治制度★★★○○○18工业革命★★★★○○○○21赫鲁晓夫改革★★★○○○2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6对外开放★★★○○○【原题再现】秦朝后,官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的现象成为常态,材料所述现象A.易造成地方管理失控B。

有助于封建专制加强C。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缺乏监督制度的保障【答案】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监察制度(1)秦:御史大夫(2) 汉:刺史制度(3)北宋:设通判(4)明朝:特务机构(5)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中央设科道(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1)谏议制度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唐朝的门下省,宋代设谏院,明清专制皇权加强,谏议制度废除。

认识: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历史起源很早,自先秦时代已逐步建立起行政监察制度。

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自秦汉时期开始,为发展阶段,三国魏晋南北朝,为完善强化阶段,隋唐至明清为行政监察制度最严密时期。

其特点表现在:①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政体下的职能部门。

②中国古代监察部门的设立实现了中央或地方各部门的分权、制约,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③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具体内容是高考的热点。

④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中国近现代、世界近现代的监督机构的对比是高考的冷点.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C。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实行重奖精品重课件罚,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三、我国监察制度的特点
①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 ②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 ③重奖重罚,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④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
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 畸形发展
精品课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 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
开国之初,明太祖下决心惩治贪腐, 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不仅一律枭首示众, 并处以剥皮实草之刑。天启朝秉笔太监李 永贞一次就给司礼秉笔太监王体乾与司礼 太监王永祚、王本政贿送十五万两黄金。 御史也卷入贪贿之风,形成猫鼠共眠的局 面。
精品课件
四、评价:
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
能 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积极作用:
来越严密精,品课体件 现了皇权的高度加强
三、我国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如 果成功地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自己便可取而代之。 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 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 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而又为皇帝所亲擢, 不得用宰相所荐举。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
监察与谏议
课标要求: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的 历史变化、监察制度的特点以及正确 评价古代的监察制度。
精品课件
一、监察与谏议
监察制度: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从 秦汉时期开始确立的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察制 度。
谏议制度: 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
谏官:“职在谏诤”。刘向《说苑.臣术》解释为: “君有过失,将危国家,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不 用则去,谓之谏。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诤。 ”
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书省
右补阙 右拾遗
特色
1、御史 权力扩大, 并享有部 分司法权;
2、形成 台谏并立 的局面。
唐:台谏相辅
❖ 唐代设御史台,所谓三省六部
❖ 一台,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
❖ 不属于三省。换言之,监察权是
❖ 脱离相权而独立了。此即是唐代
❖ 监察制度与汉代相异之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御史台:御史大夫
❖ 御史大夫 大司空

(专管土木工程)
❖ 御史台(宪台) 御史中丞

御史
❖ 东汉时,御史台从少府独立出来,变成朝廷最 高监察机关。从此以后,御史就成了监察官的专称。
❖ 《六条问事》

给事中(加官)
❖ 汉朝的谏官

谏议大夫(专门谏诤皇帝的官员,
属于官禄勋)
❖ 在汉朝台官和言官都是丞相的副手或耳目
魏晋——发展阶段
监察的主要方法 (五)牵制监督法
有意设置牵制监督机制,是中国古代官 制的重要特点。如清代有些省既设总督,又设 巡抚,有意让他们之间职权交叉重复,使他们 彼此牵制,相互监督。
唐代,尚书左右丞“掌辨六官之仪,纠正省
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新唐书·百官志一》)
宋代,给事中之下有谏官案,主关报文书;中 书舍人下有谏官案,掌受诸司关报文书;尚书 省有御史房,主行弹纠御史案察失职;尚书都 省弹奏六察御史,纠不当者。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 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文 学家、政治家。少年知名,19 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 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 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居 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拜监 察御史之后,他绳纠贪邪,荐 举廉正,弹劾不避权贵,举荐 不疏仇怨,“入焉与天子争是 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著 有《为政忠告》,该书记载了 他深远的廉政思想。

中国监察制度

中国监察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及明清时期。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结构及其其影响的优缺点来阐述与剖析,,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找出其千年不衰的原因,对其批判的吸收与借鉴。

(一)我国古代的监察机制1、我国古代监察机制的演变春秋战国,设御史一职,兼著纠察功用,但这个时期还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

到秦朝时,。

正式出现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其下设御史中丞,辅助皇帝执行弹劾之权;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监察郡内。

汉代时,古代监察制度系统建立,中央设御史府,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长吏。

到魏晋南北朝时,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

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

地方由朝廷不定期地派出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员。

此外,御史“闻风奏事”的制度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到隋朝时,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司隶台,专掌州县监察,并建谒者台,持节察授。

唐朝时,中央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地方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

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谏并立局面。

宋朝时,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

到元代时,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即提刑按察司。

明朝时,中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

到清朝时,中央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清朝还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2、我国古代监察机制的特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中央(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单线联系、单线领导)的相对独立体系。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深刻地体现了当朝的政治特色,并且监察制度也分为中央和地方,不同的监察制度也引发了不同的结果。

以下我将总结从商开始到清的监察制度:1、商朝:封建时代于商朝确立,即地方上实行分封制。

同时商朝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时期贵族民主制的特色。

但是商朝并没有制度意义上的监察制度。

但是在商朝实际存在的过程中,其运行中隐含了对王的监督。

当时王畿内出现了比较完备的官制,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行政管理官职,二为宗教事务官职,三为军事官职。

其中行政官员和宗教官员的权力很大,比如伊尹放太甲的传说,说的是有元老资格、担任尹的伊,在商王不道的情况下,得到强力贵族的支持,竟然可以将王流放。

而在地方,由于分封制的实行,地方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并不存在监督成分。

因而在商纣之时,由于中央对外征战伤损实力,被崛起壮大的周国联合其他王国所灭。

中央的隐性监督制是由于王权不强以及原始社会残余的贵族民主制所支撑的,有一定的效果,但地方毫无监察,中央最终被壮大的地方所灭。

2、秦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格局,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主管对官员的监察,是中央和地方监察系统的首领,负有保障官僚体系正常运转、尤其是保障官僚系统忠诚可靠的职责。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京师地方主官为内史,其他郡则设郡守为主管,郡丞为副,郡尉掌武事。

另设监御史监督郡县各官。

3、汉朝:汉承秦制。

在中央,同样由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台,负责监察。

在地方,由于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监察方式也略有不同:在总体上将天下郡国分为13部州,分设刺史监察地方;而在实行郡县制的地方,太守、县令都是类似全能主义的官僚,因而也负责对属下官员的考核与监督,郡内还有督邮负责对属县的监察;在刘氏王族的王国内,由中央任免的宫廷官员,以监察国王,类似于特务。

在汉初由于官僚体制的不完善,行政与监察体系之间的界限并不明了,丞相也可以行使监察权以弹劾百官。

高考复习热点一之古代监察制度

高考复习热点一之古代监察制度

古代监察制度1、属性:政治制度范畴2、目的:维护皇权和君主专制统治3、特点:监察机构独立化、监察机构独立化、监察官员选任制度化、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制度法律化、监察职能广泛化4、评价监察制度积极:弹劾不合格官员使官僚机构正常运转,促使皇帝作出正确的决策,局限性:监察职能受制于皇权,监察权与行政权混淆现实意义:监察制度的优劣关系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对于我国现行的廉政法制建设和监察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监察制度中的有益部分对当代我国的反腐倡廉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5、启示(改进、完善措施):确保监察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大力完善监察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监察官员的整体素质,适度扩大监察活动参与主体6、古代监察制度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

御史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则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

御史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伴随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

夏朝:每年孟春,遒人(帝王派去了解民情的使臣)以木铎巡行于道路上曰:“尔官众当更相归正也,尔百工各执尔艺以谏于上也。

”“吏啬夫为检束群吏之官,”“人啬夫为检束百姓之官”。

从这些记载,可见夏朝已经有了规谏制度,并且也有监督百官的制度。

殷商:出现了专门治官的《官刑》。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

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

”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已经认识到了对国家各级官吏进行监察的必要性,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史载,齐威王与赘婿淳于髡饮酒后宫,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可见御史的纠察职责对于百官之震慑作用。

先秦以前,从整体上讲,此时的监察活动尚属简单,既没有制定专门的监察法规,亦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治理天下并肩负起监督各级官吏的职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监 察制度
引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 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完备和严密程度,是世界其 他封建国家无法相比的,而且 它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为中 外政治家、学者所瞩目。
监察制度源远流长
天安门前的华表在古代又被 称为“诽谤木”。相传尧、舜都曾 设立此木,主要用以刻字谏言。
肃政廉访使 22道监察区
特色:1、首开“台谏合一”先河;
2、元朝形成全国范围的垂直监察网络。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二 演变历程:强化
题目:“(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 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 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 枢密副使时分别负责(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这既是统治者广开言路、积 极纳谏的表现,也说明了对监察 政务的重视。
一二三 四 五六
目 录两 演 运 发 重 全
大 变行 展 要面 系 历机 趋 特评 统 程制 势 点价
一 两大系统
御史监察系统
官 监察对象:文武百
主要手段:弹劾
谏官言谏系统
君 监察对象: 主
主要手段:谏诤封驳
二 演变历程
01
秦汉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二 演变历程:高度完备
明朝
中央:废御史台,设都察院 中央:废谏院,设六科给事中
科道并立
地方:13道监察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
补充:明朝特务机构(厂卫)也有监察权,直接对皇帝负责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古代监察机构【推荐下载】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古代监察机构【推荐下载】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古代监察机构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古代监察机构古代监察机构体制是什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为监督政府官员,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务,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项专门的“准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制度。

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责。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将会有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

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

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还没有建立。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

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

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南朝建立了专门负责规谏的集---书省。

第四阶段: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

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

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谏并立局面。

第五阶段: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设立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

至元朝,取消谏院,台谏合一。

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提刑按察司),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

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

第六阶段:明清时期的严密阶段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

考点05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解析版)

考点05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解析版)

考点05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是近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主要考察的方向包括: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历史作用、主要局限等。

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如下:1.中央监察和谏议制度2.地方监察制度的特征及评价预计2022年的高考仍然会关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度的局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科举制的评价几个方面。

从察举制的角度看,主要关注的话题是察举制评价标准的局限;从九品中正制度的角度看,主要关注的是选官方式带来的阶层固化、地方力量壮大等问题;从科举制度发展历程的角度,主要关注科举完善的主要表现;从科举评价的角度看主要关注的是科举制对统治者的作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两个层面。

【基础知识点睛】1、主要监察制度中央:代表:御史大夫——御史台——督察院特点:监察官员为主,基本不涉及皇权地方:代表:监御史——刺史——通判——监察御史、巡抚特点:固定监察和流动监察相结合、监察机构向行政机构转变2、评价三大特点:服务皇权:监察的首要目的是保证官员的忠诚位卑权重:监察官品阶不一定高,但是权力巨大。

相对独立:不受行政体系约束,和皇权是垂直管理方式。

基本趋势:法律化、体系化主要作用:整饬吏治,巩固统治三大局限:缺乏皇权监督、缺乏同级监督、人治大于法治。

考向一监察制度考法01 强化君主专制【解读】察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重视品德多过于重视才能,而品德是主观标准,容易被人为控制,导致世家大族崛起,平民难以获得晋升机会。

【典型例题】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监察官员权力较小,北宋中期御史的权力扩大能够监督宰相。

这说明皇帝对相权的监控增强,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所以答案选择C。

【跟踪训练】1.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

传统文化-监察制度

传统文化-监察制度
第二专题
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
第二节 监察制度 一、御史制
西 汉 御
战国:职掌文书及记事的官吏 : 书职 监察职
大 夫

御史 御史中 监察
御史 、 御史、监御史
胜 之

第二专题
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
汉:中央设置御史府, 为最高监察机构,首脑为 御史大夫,副职为御史中 丞,简称中丞。
汉 景 帝 晁 错
西汉:御史大夫张苍 御 史 大 夫
第二专题
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
汉武帝时将全国 划分为13个监察区, 称“刺史部”,后又 以州为名,每个州设 刺史一员,东汉中期 以后,州刺史转变为 地方长官,改成州牧。
汉南北朝:设御史台,御史中丞为长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及得失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及得失
4、受理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 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
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 组成部分。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 制统治,继往开来,精心制定了一套完备而 又严密的监察制度。监察制度的出现在一定 意义上改善了吏治,使政治相对清明促进了 经济文化发展,封建社会中所谓的“太平盛 世”与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监 察官的地位如何、他们拥有多少权力、监察 官在封建社会的任何时期都起到什么作用?
御史丞
御史府:御史大夫 中央: (汉武帝:大司空) 御史中丞
西汉末年 御史台:御史中丞 司隶校尉
汉朝
丞相司直
1个司隶州(中央Biblioteka 属区):隶属司隶校尉地方:
(汉武帝) 12个监察区(州):州部刺史
刺史“六条问事”
特点:体制紊乱、组织尚未完全独立、监察和行政不分;六条问事。
汉武帝还亲自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监察法规——“刺 史六条问事”,它规定刺史有权监察郡国皇族、地方 豪绅,为刺史监察提供了法律依据,开创了地方监察 制度的模式
第二,监察的权威来自皇权,御史行使职权 需以皇权为后盾。 如:包公的“势剑金牌” 、尚方宝剑等。
。这是古代谏官的主要职权,古代谏官主要 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等。
。这里的司法权,包括司法监察权和司法审 判权,前者自秦汉御史就有这种权力,而后者到南 朝陈时始有之,陈时建立朝廷重官会审制度,御史 中丞也参与司法审判。后为唐所继承,唐时建立三 司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者共同审理 案件,称“三司推事”,到清时,除沿用“三司” 制外,如遇重大案件,则实行九卿会审制,即刑部、 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政 司的官员共同审理。可以说古代御史既是监察官又 是司法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
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
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始置,“刺”,检核问
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

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 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

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
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
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后来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
判案件。
宋:宋代监察机构随着封建专

制主义的发展而加强。中央沿

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 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与知州

平列,号称监州,有权随时向

皇帝报奏,成为皇帝在地方上
的耳目。
元:元代中央设御史台,御史
大夫秩高从一品,“非国姓

(蒙古贵族)不以授”。地方 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

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提刑
备以下的积极作用:
古 第一,对国家管理系统的制衡和

调控。
监 首先:

严密监督百官臣僚,维护
制 度 的 积
皇权统 治的绝对权威,维护 中央集权。 其次:
对国家决策及政令的实施 实行事先监察,防止违失行为。
极 再次:

督促百官尽心守职,提高

行政效率。
古 代
第二,激浊扬清,彰善瘁恶, 整 伤吏治。
监 察
1. 激浊则是运用惩戒手段对 官吏违法行为的一种抑制。
制 度
2. 扬清则是用奖励手段激励 官吏奉公守法,忠于

员工作起来更有动力,更

有积极性,以杜绝不良行

为的发生
古 代 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前期)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有何新变化? ①改变了唐以来监察机构“台谏”并列、三院分立的体制,实现了监察组织的 空前完整和统一; ②监察权的集中,是明清监察制度的突出特点;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 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 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 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 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 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 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 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 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 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地方:隋时,实行巡按制度;
中央:御史台属于国家最高监察机关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职责是监察文武百官,参与司法审判
•殿院:职责是监督、纠正百官的仪表及礼节

•察院:品级虽低,但监察范围广,权力大;其任务是监察地方官吏;
谏官(谏议制度):门下、中书省( 匡正政治上的得失,以谏诤为任 )
地至方隋:唐设时监期察,御监史察,制专度门的巡发回展按魏有察征所何:属特以州点直县?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
据材料1.2及所学,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3:(史料:朱作元用璋:“重典治吏”)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诛杀贪官,是中国历史上治
贪最严、出手最毒的一①位对皇加帝强。政凌府迟对、官开吏水的、监铁督刷,子调、整钻统头治都阶用级上内了部,矛每盾年,杀维官系无统数治, 但是腐败的官员仍是阶杀层一稳茬定来性一,茬起,了并一未定有的更作有用效;地好转。
魏晋时期监察制度呈现怎样的新特点? ①御史台逐步从行政机关脱离,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 ②形成了中央监察机构的初步统一; ③御史“闻风奏事”的制度形成; ④谏官系统开始系统、规范化。;
隋朝 唐朝
隋唐——加强阶段
御史台:御史大夫 司隶台:司隶大夫
谒者台:司谒大夫 御史台:御史大夫
台院 殿院
察院
监察御史
国守相,其权利是相当大的;

顾(炎2)武汉指末出,“建夫“秩御卑史而台命”之(尊长,官官称小“而大权司之空重”,)作此为小是大中相央制行,政内监外察相维机
关之,意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地方:(1)汉初由丞相随时派出“丞相史”监察各郡工作;
(2)汉武帝时期,形成“刺史制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
⑥也重视对监察官吏的选拔、考核;对渎职的监察官员,重罚重罪;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兼有治官、监督、 制衡、检察、弹劾、惩戒和教育之效能,充分 体现了监督之意。( 右图 ) 材料2:“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 朕医两手的,此其重台之旨。”
——元世祖 忽必烈
设10个监察区(道)
谏官
门下省
散骑常侍 谏议大夫 给事中
中书省
右补阙 右拾遗
特点
1、御史权力扩 大,并享有部分 司法权;
2、形成台谏并 立的局面。
四. 成熟于--隋唐 ( 知识掌握 )
中央:隋文帝时,沿用御史台,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

隋炀帝时,增设司隶台,长官为司隶大夫,职掌为巡察京畿内外;
谒者台,“受诏劳问,出使慰抚,持节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之”
•(①全御国史分权为力1逐0个渐监扩察大区,,并称享1有上0道部最,分负后司盛增法名1权的5;道谏,臣每。道设监察御史 1人,称 按②察形史成、台采、访谏处并置立使的、局观面察;处置曾使任等谏)议③大监夫察、机左构光系禄统大化夫,,独一立生性增强; ④监察职权范围及对象广泛化上,疏职言权事分二工百明多确次化,;所言多被唐太宗 ⑤行政、司与监察关系的调整所和采加纳强。,相互渗透;
地方:①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时受皇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 ②设三司,其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司法和监察职能
中央:承袭了明制 道监察御史的设立,意味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监察。
清 地方:全国分为15道(后增至22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中央派出、
监察御史)常驻地方,监察各道所属地方官吏;
石犼( 望君归 ) 意在劝诫君王
•敢谏鼓--尧庙镇庙之宝
云板 ( 诽谤木 ) 意在督查百官
因此,华表不单纯 是个装饰品,而是提 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 的标志
•华表上的云板与"诽谤木"
秦汉——形成阶段
秦朝 汉朝
御史府:御史大夫(贰丞相)
中央
地方
监御史
郡、县
御史府:御史大夫
汉武帝
丞相司直+给事中
西汉末年
御史台:御史中丞
汉武帝
丞相史 州部刺史
州、县、郡 13个监察区(州部)
县乡:督邮
• 特点:体制紊乱、组织尚未完全独立、监察和行政不分。
二. 形成于--秦汉 ( 基础掌握 )
中央:御史大夫( “三公”之一 副宰相 ) -- 行使监察百官的权力
•材料:“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
的监督,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各派一名刺史实行•监特察点:)
秦汉时期监察制度有何特点?
• 位卑而权重;
①有中央地方之分; ②监察和行政初步分开; ③监• 代察表大中权央服,务监皇察权地;方;
④相对而言体制较为紊乱、组织尚未完全独立
• 以小御大;
三. 发展于--魏晋 ( 一般了解 )
提示:高考出题较少,考频不高;但作为过渡知识,应有所了解
秦 监临”
——《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
地方:设监御史 -- 监察郡县内各项工作
•材中料央::刺(1史)西秩汉六初百石,,沿秩袭级御相史当大卑夫微作,为而长官官位,又御低史于中郡丞守为;副,兼掌皇帝
机但要他秘们书在和行中使央监监察察权之时职,;却(“代汉表承中秦央制,”可) 以毫无顾忌地举劾二千石的郡

访使
• 6、明清:中央----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 地方----监察御

史 厂卫
【 资 料 卡】——孟德斯鸠 “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 易的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古代监察 制度包括 两大系统
御史监察系统
• 纠察官邪,肃正朝纲, 用弹劾手段,对下纠察 百官言行违失
据材料1.2及所学,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3:(史料:朱作元用璋:“重典治吏”)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诛杀贪官,是中国历史上治
贪最严、出手最毒的一①位对皇加帝强。政凌府迟对、官开吏水的、监铁督刷,子调、整钻统头治都阶用级上内了部,矛每盾年,杀维官系无统数治, 但是腐败的官员仍是阶杀层一稳茬定来性一,茬起,了并一未定有的更作有用效;地好转。
⑥也重视对监察官吏的选拔、考核;对渎职的监察官员,重罚重罪;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兼有治官、监督、 制衡、检察、弹劾、惩戒和教育之效能,充分 体现了监督之意。( 右图 ) 材料2:“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 朕医两手的,此其重台之旨。”
——元世祖 忽必烈
朱元璋气得捶胸顿②足作说为:国“家我权欲力除的贪调赃节官和吏平,衡奈器何,朝有杀利而于暮避犯免?政”令执行障碍,修
据材料3及所学正,统说治明政中策国,古稳代定监统治察秩制序度;又存在什么问题?
③重视言官谏诤制度作用的发挥,以匡正君主、谏诤得失、修正
问题:①依统赖治性政,策取、决维于护皇封权建的统定治夺;是强化皇权的政治需要;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 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 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 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 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 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 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 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 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 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1)据材料1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①监察机构众多,并逐渐独立、不断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
②监察组织日益严密,体制日趋健全;
③监察权地位逐步提高,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监察,强化中央集权;
④官员由中央任免、受中央监察机构直接统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⑤监察权力来自皇帝,监察制度随皇权不断加强而发展完善;
(1)据材料1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①监察机构众多,并逐渐独立、不断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
②监察组织日益严密,体制日趋健全;
③监察权地位逐步提高,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监察,强化中央集权;
④官员由中央任免、受中央监察机构直接统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⑤监察权力来自皇帝,监察制度随皇权不断加强而发展完善;
朱元璋气得捶胸顿②足作说为:国“家我权欲力除的贪调赃节官和吏平,衡奈器何,朝有杀利而于暮避犯免?政”令执行障碍,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