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风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十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012-12-20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石,在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 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等变化而 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
第一节 变质作用的因素
16.1 变 质 作 用 的 因 素 ( 温 度 )
16.4 变 质 矿 床
主要矿床有:区域受变质铁 矿床;区域受变质磷矿床; 区域变成石墨矿床。如:鞍 山沉积变质铁矿床、新海连 市沉积变质磷矿床。
三、混合岩化矿床
在混合岩化过程中,由于广泛而强烈的热液交代作用,交代重结晶作用,使成矿物 质产生迁移和富集,形成的矿床。 主要矿产有铁、铜、铀、稀土元素等金属矿产及硼、白云母、磷灰石、刚玉、石墨等 非金属矿产。
上述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只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某种因素 起主要作用而已。
第二节 变质岩的特征
变质岩最主要的特征是:岩石重结晶明显、岩石具特有的结构和构造。
一、变质岩的矿物
16.2
一部分矿物是在原岩中也存在的矿物,如石英、
变 质 岩 的 特 征 ( 矿 物 ) 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以及方解 石、白云石等。 还有一部分矿物是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较低,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不完全,保留有原岩的结 构。
如:变余泥质结构(板岩)、变余斑状结构等。
变 质 岩 的 特 征 ( 结 构 )
16.2
三、变质岩的构造
变余构造——岩石变质后仍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如:变余层状构造、变余波痕构
造、变余气孔构造等。
变成构造——原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构造。如:斑点构造(斑点板岩)、板
《普通地质学》教案10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第十章风的地质作用风能剥蚀破坏基岩,也能搬运堆积砂和尘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外动力。
第一节风的剥蚀作用一、风蚀作用风蚀作用——风的自身的力量和所携带的砂土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的地质作用。
包括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1.吹扬(吹蚀)作用——风吹过地表时,由于气流的冲击力和上举力,把岩石表面风化的疏松物质吹扬起来的作用。
2.磨蚀作用:风力吹扬起来的沙石冲击,摩擦岩石,使其发生破坏作用。
上述两种作用是同时进行的,统称为风蚀作用。
其强弱与风力大小及地表岩石性质有关。
一般沙砾主要集中在距地表30米以下的高度,越近地表处风蚀作用越强烈。
二、风蚀地貌(附照片)1.风棱石2.蜂窝石(风蚀壁龛)3.风蚀柱4.风蚀蘑菇5.风蚀谷6.风蚀残丘和风蚀城7.风蚀洼地第二节风的搬运作用与堆积作用一、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把碎属物质携带到别处的过程。
有悬移、跳移、蠕移三种。
搬运方式:1.悬移——细而轻的颗粒在风的吹扬作用下,悬浮在空中进行搬运的方式。
2.跳移——沙砾在风力的作用下的跳跃的方式被搬运。
70%——80%的沙砾是以跳移搬运的。
3.蠕移——较粗大的沙粒在风的作用下沿地表滚动或滑动。
二、风的堆积作用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包括风成砂和风成黄土堆积。
(一)风成砂的特点与堆积特征1.风成砂的特点:①碎属物成分以石英、长石、沙粒为主,可见到较多的铁镁质及其他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这是水力搬运物中少见的。
②具有极好的分选性和极高的磨圆度。
③具有规模较大的交错层理④颜色多样,以红色为主。
2.风成砂的堆积方式①沉降堆积——因风力减弱而发生的。
②遇阻堆积——因遇到障碍物而发生的。
3.风积地貌(附照片)①砂堆——是含砂气流在障碍物的背风面形成的堆积体。
呈舌状,高<10m,长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②沙丘——风积物形成的砂质丘岗。
是从砂堆中演化而来的,具有多种形态:a.新月形沙丘b.纵向沙垄(纵沙垄)c.星状砂丘(金字塔形砂丘)沙丘是移动的,每年一般移动5-50米,移向之处破坏性极大,沙漠化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大公害。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八章 人类与地质环境

3.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
4.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三、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2.咸水入侵:包括陆地淡水层和咸水层的串层以及海水入侵。
18.2 人 类 的 地 质 作 用 侵 蚀 破 坏 作 用 ) (
二、对地表的侵蚀(改造)作用
人类为了各种需要而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各种人为景观,如
围海造田、梯田、水库、河流改道以及修建了大量的工程建筑、 铁路和公路,造成了地壳应力状态、地表形态及地下水系的改 变,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 18.2 人 类 的 地 质 作 用 侵 蚀 改 造 作 用 ) (
学习重点
重点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作业及思考题
1.人类与地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何谓环境地质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2.吴泰然,何国琦.2003.普通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成都地质学院.1978.动力地质学原理.北京:地质出版社 4.徐邦梁.1994.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5.宋春青,张振春.1996.地质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徐成彦,赵不亿主编.1988.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7.戈定夷等.1989.矿物学简明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8.成都地质学院.1979.岩石学简明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破坏;
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持久、和谐的地质环境。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冰川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7.
1
冰 (二)成冰过程
川
概
太阳辐射
压力、温度 压力(重力)
述
(
新鲜雪花
粒雪
冰体
运
重结晶
反复融、冻
流动
冰川
动、
基
本
二、冰川的运动
类
型 ) 冰川的重要特征是不停运动,但其运动速度非常缓慢,多数观测点的年流速只有数米到数十米。
三、冰川的基本类型
按冰川的规模大小、外部形态特征分为:
大陆冰川
搬 运
大小混杂,无分选性,砾石与粘土共存;
与
有的冰碛砾石表面具有磨光面和擦痕,冰擦痕常有平行的或
沉
交叉的钉头鼠尾形。具有擦痕的冰碛石称为条痕石;
积 作
绝大部分碎屑棱角分明;
用
不具层理构造。
(
冰
碛
物
及 三、冰碛地貌
冰
碛
地
冰碛丘陵——由于冰体融化,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在底碛上,称为基碛,
代,随后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冰期:南华纪(7亿
年前)、石炭-二叠纪(3亿年前)以及第四纪
(200万年前)。
庐山刃脊与冰蚀谷
第四纪以前的冰川活动形成的地貌形态早 已被破坏殆尽,主要是根据冰川堆积物— —冰碛岩及寒冷生物化石的出现来判定。 因此第四纪是研究古代冰川的主要对象。
第9页/共12页
7
.
4
一、冰期和间冰期
貌 ) 在地表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有些则沿谷地两侧形成中碛堤和侧碛堤。
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时,即冰前位置稳定,大量冰碛物被送到冰 川前端堆积构成的弧形高地。
终碛堤的位置指示冰川前端所到的边界,由此可以推知古冰川活动的范围和运动特点。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对密度较大(2.94)。
15.6 主 要 的 岩 浆 岩 ( 基 性 岩 类 )
辉长岩
基性深成侵入岩。黑色、灰色或深灰色,粒状结构、块 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辉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 角闪石、黑云母等
玄武岩
辉长岩
基性喷出岩。黑色、灰黑色,变化后呈暗红色、暗绿色。斑 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常具气孔状构造或气孔被其他矿物充 填形成杏仁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
黑曜岩 一种酸性火山玻璃岩。黑色或红黑色,具光滑的及标准的贝壳状断口,
边缘微透明。
浮
岩 一种多气孔的玻璃质岩石。状似炉渣,颜色浅淡,多为白色、灰白色,
质轻(相对密度0.3~0.4)可浮于水。
第七节 岩浆作用与内生矿床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称为内生矿床。形成内生矿床的地质作用称为内生成矿作用。
一、岩浆矿床
普通地质学
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宇飞 制作
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形成、活动以及冷凝的全部过程。岩浆的作用方式
有两种: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第一节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15.1 喷 出 作 用 ( 火 山 构 造 )
一、火山构造
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等。
细晶岩 具有细粒结构的浅色脉岩。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花岗细晶岩。 煌斑岩 深色脉岩的总称。主要由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
石等组成,间有长石。根据矿物成分可分为云煌岩(以黑 云母为主)、闪辉煌斑岩(以角闪石、辉石为主)等。
六、火山玻璃岩类
指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迅速冷却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一种玻璃质结构岩石。
安山岩
主 要 的 岩 浆 岩 ( 中 性 岩 类 )
普通地质学11第十一章风的地质作用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沙尘暴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沙尘暴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沙尘暴卫星监测图片
在中国北方的 黄土高原、戈壁、 沙漠地区, 风的搬 运作用十分强烈, 常常造成沙尘暴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中国的主要沙尘暴源区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滚动 推移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方式有四种:悬移、跃移、滚动、推移。 悬移: 粒径小而轻的 砂粒, 在其他砂粒的撞 击和气流紊流的上举力 作用下长期悬浮在空中, 并被风搬运至远方的过 程
滚动
推移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方式有四种:悬浮、跃移、滚动、推移。 跃移: 砂粒被风刮起 后, 风力可以把砂粒加 速至接近风速, 并可使 其跃入空中, 在重力作 用下, 砂粒以抛物线方 式落到地面, 与地面撞 击后又跳到空中, 这种 反复跳跃前进的方式称 跃移
第三节:风的沉积作用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锥形沙丘的形成: 由于风砂遇到大山 的阻挡, 在山前形成 旋转轴竖直的巨大 涡流, 在涡流四周风 向复杂, 各种方向的 风汇聚在涡流周围, 形成棱面明显,形态 不规则的锥形沙丘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沉积作用
风的沉积地貌
美丽的沙丘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沉积作用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剥蚀作用
风的剥蚀作用 : 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 地表进行冲击和摩擦, 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地质作 用。 风蚀作用的方式可以包括吹扬和磨蚀 。 吹杨: 是一种单纯风力作用, 在风的作用下,一些松 散堆积中的细小颗粒被风吹走,砾石将留在原地, 这就 是吹扬 磨蚀: 风所挟带的砂石对于地表岩石的强烈冲击、 磨损这就是磨蚀。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泉的分类
根据成因分
①接触泉;②侵蚀泉 ④断层泉;⑤溶洞泉
③裂隙泉;
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
①上升泉;②下降泉
按泉水温度
①冷泉;②温泉
温泉是地热异常的一种显示方式,第是5页地/下共热14能页的天然露头。
6
.
1
地
下
水
概
述
(
泉
及 其
地下热水
分
类
)
影视:地下热水 来源:第武6汉页/地共质14学页 院电教室
地
是有了一定的静压力,称为承压水。
下
水
概
述
(
基
本
类
型
)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如果承压水的静水压力所达到的水头高度超过井口地面时,则 自行喷溢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第4页/共14页
6 . 1 地 下 水三概、述 (泉泉及及其其 分分类类)
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称为泉。
泉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谷 中及山麓边缘,平原地区极为少见。
作业及思考题
1.透水层、不透水层、弱透水层分别包括哪些岩石?
2.绘图表示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承压水的构造条件、 水的运动。试说明找寻地下水的有利位置。
3.我国桂林旅游区属于何种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4.你的家乡或你熟悉的地方,地下水属于那种类型? 有何特点?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主要分布在洞穴内、裂隙中和泉的出口处, 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过饱和沉积作用 A.溶洞滴石 B.泉华 C.岩脉、矿脉、模树石(假化石) 石化作用:包括矿质充填作用和置换作用
溶洞中石笋和石钟乳的形成示意图
普通地质学 (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四章 风化作用

溶解物质——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一部分是以溶液形式被水带走(K、
Na、Ca和Mg等元素的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及少数Mn、P的氯化物)。 这是化学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是SiO2以胶体溶液形式被水带走。
难溶物质——一些相对不活跃的元素(如:Fe、 Al)残留物在原地形成褐铁矿、粘土
矿和铝土矿。
二、化学风化作用
(一)溶解作用
水是溶剂,自然界中的水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的O2、CO2和一些酸、碱物质,因此具有较强 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大多数矿物。常见矿物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石盐、石膏、方解石、 4.1 风 化 作 用 的 类 型 ( 化 学 风 化 )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滑石、蛇纹石、绿帘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普通地质学
第四章 风化作用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宇飞 制作
风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大气、水和生物的影响下,使
岩石在原地遭受复杂的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4.1 风 化 作 用
风化作用
影视:风化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按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风化壳的分层
土壤层 残积层(碎屑层)
4.3 风 化 作 用 的 产 物 ( 风 化 壳 ) 半风化层
基岩
风化壳厚度与环境因素的对应关系
2.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情况 可以恢复古地理环境
可以帮助寻找风化壳型矿产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风化作用及其结果和风化壳的特征; 初步掌握风化作用的基本原理。
3.层裂或卸载作用
深部的岩石处于上覆岩石的强大压力之下,一旦因上覆岩石剥去,压力解除,岩 石随之而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形成平行于地面的层状裂隙。
普通地质学目录(谢文伟)

普通地质学目录(谢文伟)目录绪论第一章地球概况第一节地球的演化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第三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第五节地球的年龄及地质年代表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第一节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第二节组成地壳的矿物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三章地质作用第一节地质作用的概念第二节地质作用的能源第三节外力地质作用第四节内力地质作用第四章风化作用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第二节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第五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概述第二节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三节河流的地质作用第四节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下水概述第二节地下水的潜蚀作用第三节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第四节地下水的研究意义第七章冰川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第三节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第四节古代冰川第八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洋概况第二节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第三节海洋的沉积作用第四节海平面变化第九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湖泊概述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第三节沼泽的地质作用第十章风的地质作用第一节风的剥蚀作用第二节风的搬运作用第三节风的堆积作用第四节荒漠化第十一章重力地质作用第一节重力地质作用概述第二节重力地质作用的类型第十二章成岩作用与沉积岩第一节成岩作用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第四节外生矿床第五节外力地质作用小结第十三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第一节构造运动的特征第二节岩石的产状与变形第三节褶皱构造第四节断裂构造第五节地层接触关系第六节大地构造学说简介第七节地质图概述第十四章地震作用第一节地震概述第二节地震强度第三节地震的类型及地质现象第四节地震的分布第五节地震预报和预防第十五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第一节喷出作用第二节侵入作用第三节岩浆岩的成分第四节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第五节岩浆岩的分类第六节最主要的岩浆岩第七节岩浆作用与内生矿床第十六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第四节变质矿床第五节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岩石的循环第十七章地质年代及地史简述第一节地层年代的确定第二节地质年代表第三节地壳历史简述第十八章人类与地质环境第一节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学第二节人类的地质作用第三节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附录:实习课内容提要主要参考书目。
普通地质学风的地质作用

(3)冲积扇
每次暴雨可伴随着流的形成,它将大量碎屑物质,搬
运到山前的低平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或形成由一系 列冲积扇组合而成的洪积平原。其中有丰富的地下水,是干 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城市建设的理想基地。
(4)干盐湖
沙漠中因地面径流少且蒸发强烈,湖盆中往往是在暴雨 后充水,雨停后积水很快被蒸干。如此反复作用,湖底可以 堆积很厚的盐层。
在黄河中游有317 600km2的黄土,约占整个黄土面积 的50%,形成黄土高原。其厚度较大,常达80m以上,最 大厚度见于陕西、甘肃一带。
4、黄土的成因
典型的黄土是风成的,其标志是:
(1)黄土的厚度从沙漠边缘向外逐渐减薄; (2)组成黄土的颗粒向外逐渐变细; (3)不仅分布在低平地区,也见于二、三千米高山之顶; (4)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伏的基岩成分无关,而且含有在 水中不稳定的矿物。
4、风蚀蘑菇与风蚀柱
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地形称风蚀蘑菇。其形成是因气流在 近地面部分所含砂粒多,一些突出地面的孤立岩石,下部受 风蚀较甚所致。如下部岩性较上部软,或因水平节理发育, 在差别风蚀下,更易形成风蚀蘑菇
垂直节理发育的岩石经长期风烛后,易成为柱状,称为 风蚀柱。它可以成群分布,成为风蚀柱群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
1、风蚀洼地 因风蚀而形成的洼地
洼地底面如达地下水面,会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2、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由暴雨和洪流强烈冲刷产生,并因风蚀而扩大的谷地 称为风蚀谷。
如风蚀谷不断扩大联结,地面仅残留许多孤立的高地, 称为风蚀残丘,高度一般在10-20m左右。
水平岩层常构成平顶丘,单斜岩层常形成单面山。
风蚀谷
呈狭长壕沟 或宽广谷地,常 蜿蜒曲折,长达 数十公里,谷底 崎岖不平,谷壁 一般较陡,谷坡 坡脚因堆积着崩 塌的岩块较平缓。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章.

全世界荒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0%。
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10º~45º的纬度带,气候极度干旱的三种地区:亚热带高压带控制区,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塔尔沙漠、卡拉哈里沙漠、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等;内陆干旱盆地,如中亚地区、我国西北部、蒙古、美国西部等;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如南美西部海岸、非洲西南部海岸等。
10.4 荒漠化
我国荒漠面积约有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7.9 %。
沙化土地每年仍以 2460km2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10.4 荒漠化荒漠的不断扩大,使地下水面降低,地面水减少,水和土壤中盐分增加,植物难以生存,侵蚀作用加速。
荒漠化是当今恶化环境、危害人类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
本章学习要求初步了解风的剥蚀、搬运、堆积作用以及荒漠的类型特征。
本章学习要求与习题学习重点风的搬运与堆积。
1.风积物与冲积物有何不同?作业及思考题 2.简述黄土的形成原因。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八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1.海水的温度
8.1 海 洋 概 况 ( 海 水 的 物 理 性 质 )
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25~28℃,两极地区为0℃左右;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大而降低,到300米以下变化极小,一般为2~3℃。 2.海水的密度
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1.02~1.03g/cm3,随各地海水的盐分、温度变化而变化。
2.浅海机械沉积特征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部分来自海蚀作用产物; 沉积物颗粒比滨海沉积细,砾石极少见; 由近岸到浅海处,沉积物由粗到细:粗砂→中砂→细 砂→粉砂(粉砂质粘土); 具有良好的水平层理,常含有较完整的动物遗体、贝 壳等。 8.3 海 水 的 沉 积 作 用 ( 浅 海 机 械 沉 积 )
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占
整个地球面积的70.8%, 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 海 洋 概 况 ( 海 与 洋 ) 于海洋中。 8.1
沉积岩的分布面积占 陆地表面的75%,他 们中的绝大部分由海 洋沉积作用形成。
二、海水的化学组成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类为主。世 界各大洋的平均含盐度为35‰,边缘海和陆表海盐分的多少随地 8.1 海 洋 概 况 ( 海 水 的 化 学 组 成 ) 区气候的不同而变化。 海水中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微量元素,很多国 家正在进行提取开发实验。 海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O2、CO2气体。
二、浅海的沉积作用
是指水下岸坡以下(以水下砂坝为标志),直至200米深度的海域,其海底为大陆架。
1.浅海的特点
海 水 的 沉 积 作 用 ( 浅 海 沉 积 ) 8.3
各地浅海带的宽度不等,从几千米至上千千米。波浪、潮汐运动较强烈,有
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谷底部分
河 流 的 地 质 作 用 ( 侵 蚀 作 用 )
5.3
谷坡——高出谷地两侧的斜坡 谷岸(谷缘)——谷坡上部的转折处
河谷组成要素示意图
A-河床;B-河漫滩;C-谷缘;D-谷坡。①谷底;②谷坡
(一)河流的底蚀作用
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底的冲刷作用,称为底蚀作用,又称为下蚀作用。 5.3 河 流 的 地 质 作 用 ( 侵 蚀 作 用 * 底 蚀 )
河漫滩 是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扩大的产物。在丘陵和平原区,其宽度在数米到数十千米以
上,并普遍发育有河流冲积物二元结构。 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由于河床长期往 复摆动河漫滩不断发展扩大并连在一起。 从而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 游平原。
3.三角洲
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动能明显减弱, 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沉积,其形状一般是呈向 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平地。
峡谷急流瀑布
在河流上游,河底纵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最为强 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溯源侵蚀
河流自形成之后,河谷有向源头发展增长河谷长度的趋势,这 个过程称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也称为向源侵蚀。
河流袭夺
当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有可能发生河流甲溯源侵蚀进入河流乙的河 谷内,因甲河床比乙河床低,于是河流甲把河流乙的水夺走,这种现象称河流的袭
第四节
5.4 构 造 运 动 对 河 流 的 影 响 ( 河 流 阶 地 )
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通过长期侵蚀与沉积改变着它的纵剖面,向均夷化方向发展是河流衰老的过 程。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一旦变化,主要是新构造运动,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风的地质作用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宇飞 制作
第一节 风的剥蚀作用
10.1
一、风蚀作用的方式和强度
风蚀作用——风自身的力量和所携带的砂土对地表岩石进
行破坏的地质作用,包括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
风
的
剥
蚀
作
吹扬(吹蚀)作用——风吹过地表时,由于气流的冲击
用
(
力和上举力把岩石表面风化的疏松物质吹扬起来的作用。
貌
-
沙
漠
)
星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
(二)风成黄土
在风力的搬运过程中,粗的碎屑物质形成风成砂,细的物 质(小于0.05mm)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因风力减弱沉降 下来形成黄土。
10.3
风 的
1.黄土的一般特性
堆 积 作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堆积物,主要 由粉砂组成(80%);
用 颜色为棕黄色、灰黄色,结构疏松、质地均一,孔隙度大,
方
式
和
强
度
磨蚀作用——风力吹扬起来的砂石冲击、摩擦岩石,
)
使其发生破坏作用。
上述两种作用是同时进行的,统称为风蚀作用,其强弱 与风力大小及地表岩石性质有关。一般砂砾主要集中在 距地表30米以下的高度,越近地表处风蚀作用越强烈。
二、风蚀地貌
1.风蚀洼地
2.风蚀谷、风蚀残 丘和风蚀城(雅丹 地貌)
10.1
西北部的盆地边缘及河西走廊的山麓地带。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风把碎屑物质携带到别处的过程,有悬移、跳移、蠕移三种搬运方式: 1.悬移——细而轻的砂粒在风的吹扬作用下,悬浮在空中进行搬运的方式。 2.跳移——砂粒在风力的作用下的跳跃的方式被搬运,70%~80%的砂粒是以跳移搬运的。 3.蠕移——较粗大的砂粒在风的作用下沿地表滚动或滑动。
漠、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等; 内陆干旱盆地,如中亚地区、我国西北部、蒙古、美国西部等; 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如南美西部海岸、非洲西南部海岸等。
荒 漠 化
10.4
10.4
我国荒漠面积约有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7.9 %。沙化土地每年仍以 2460km2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用
呈舌状,高大于10m,长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
风
积
地
貌
-
沙
漠
)
砂丘——风积物形成的砂质丘岗,是从砂堆中
演化而来的,具有多种形态。
10.3
风
的
堆
积
A-新月型沙丘; C-D-纵向沙丘
纵向沙垄(纵沙垄)
(
风
积 地
砂丘是移动的,每年一般移动5~50米,移向之处破坏性极大
积
作
红色为主;
用 (
具有极好的分选性和极高的磨圆度;
砂
具有规模较大的斜层理、交错层理。
的
特
点
)
二、风积地貌
包括:①由风成砂堆积的地貌沙漠;②粉沙、尘土堆积的地貌风成黄土。
10.3
(一)沙漠
风
是气候干旱、地势较平缓、由较厚沙层覆盖的荒漠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广大
的
的西北、内蒙古等地。
堆
积 作
砂堆——是含砂气流在障碍物的背风面形成的堆积体,
风 的 搬 运 作 用
10.2
第三节 风的堆积作用
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沉降堆积——因风力减弱而发生的。 遇阻堆积——因遇到障碍物而发生的。
10.3
一、风积物的特点
风 的
全为2mm以下碎屑物,碎屑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砂粒为主,可见到较多的铁镁质及
堆
其他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这是水力搬运物中少见的。颜色多样,以黄色、灰色、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降雨量极少、植被非常缺乏的荒无人烟的地区。包括岩漠、
砾漠(戈壁)、沙漠、泥漠。荒漠化过程主要是由风的地质作用产生的,受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岩漠
砾漠
10.4
荒 漠 化
沙漠
泥漠
全世界荒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0%。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10º~45º的纬度 带,气候极度干旱的三种地区: 亚热带高压带控制区,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塔尔沙漠、卡拉哈里沙
(
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
风 积
矿物种类繁多,以石英、长石为主,富含粘土矿物及不稳
地
定矿物,与下伏的基岩中无关。
貌
- 2.黄土的分布
风
成
黄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沙漠的外围、半干旱气
土
候地带,世界黄土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
)
的1/10。我国的黄土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陕西、甘肃一带。
第四节 荒漠化
荒 漠 化
荒漠的不断扩大,使地下水面降低,地面水减少,水和土壤中盐分增加,植物难以生存,侵 蚀作用加速。荒漠化是当今恶化环境、危害人类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
本章学习要求
本
章
学
习 要
学习重点
求
与
习
题
作业及思考题
初步了解风的剥蚀、搬运、堆 积作用以及荒漠的类型特征。
风的搬运与堆积。
1.风积物与冲积物有何不同? 2.简述黄土的形成原因。
风
的
剥
蚀
作
风蚀洼地
用
(
风
风蚀残丘中间的下盆地
蚀
地
貌
)
图片引自 图片引自
风蚀城(雅丹地貌)
3.岩漠(石质荒漠)——指基岩裸露的荒漠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天山、祁连山、河西走
廊等地。
风蚀蘑菇
风蚀柱
10.1
风
的
剥
蚀 作
蜂窝石
用
(
风
蚀
地
貌
)
4.砾漠——以砾石组成的荒漠地区,蒙古语“戈壁滩”指的就是砾漠,主要分布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