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研究
论犯罪现场中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
论犯罪现场中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摘要: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既有区别,也有必然的联系。
二者揭示了犯罪行为的不同侧面。
认清物质痕迹与心理痕迹的相互关系,从物质痕迹中认识犯罪人的心理痕迹,从心理痕迹中找出某类物质痕迹的形成原因,并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获取作案人的心理特征,才能提高破案的效率。
关键词:物质痕迹;心理痕迹;个性特征;无意识特征犯罪现场存在的痕迹就存在状态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既有形的物质痕迹和无形的心理痕迹。
物质痕迹具有广泛性、稳定性特点;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可知性、抽象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
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只有认请有形痕迹与心理痕迹的关系,从有形痕迹中认识人的心理痕迹,从心理痕迹中找出某种有形痕迹的形成原因,使两种痕迹相互印证,才能在确认犯罪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2]心理痕迹是相对于现场上的有形痕迹而言的,它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勘查人员依据犯罪心理学的原理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将现场的心理痕迹和物质痕迹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得以正确地分析案情,刻画犯罪嫌疑人,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依据心理学原理,犯罪现场上的心理痕迹正是罪犯行为人的主体状态在与特定现场情境相互作用下决定犯罪心理状态支配的犯罪行为活动的产物。
生理和心理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社会环境是犯罪产生的外在因素。
因此可以利用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分析犯罪行为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心理变化;利用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处于群体与社会环境中的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及犯罪行为规律;利用刑事侦查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现场心理痕迹和物质痕迹的联系、成因和变化,从而完成对犯罪行为所对应的心理特征的分析。
一、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分析我们研究犯罪心理痕迹,即是探讨在犯罪心理支配下的,犯罪现场构成的核心要素——犯罪行为,即是在探讨通过犯罪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案犯犯罪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犯罪学实战指南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方法
犯罪学实战指南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方法犯罪学实战指南: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方法导言犯罪一直是社会中的严重问题,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犯罪学作为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研究领域,为我们理解犯罪问题、提供有效的犯罪预防和犯罪侦查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指南旨在介绍犯罪学的实战指南,帮助读者了解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巧。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1 什么是犯罪学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的学科,主要关注犯罪行为的起因、过程与结果,并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犯罪活动的规律、特征和趋势。
1.2 犯罪学的重要性犯罪学的研究对于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犯罪学的方法,可以帮助预测和预防犯罪的发生,促进犯罪侦查的效率,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二章犯罪行为的研究方法2.1 犯罪行为的分类犯罪学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找出其特征和动机,提高犯罪预防和调查的效果。
2.2 犯罪行为的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和分析犯罪行为的数据,可以揭示犯罪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为犯罪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犯罪统计、犯罪档案和调查问卷等途径进行。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研究方法3.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内心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通过研究犯罪心理协助警方侦破案件、进行罪犯心理评估及刑事案件的法庭辩护等。
3.2 犯罪心理的识别技巧犯罪学家通常通过心理学测试和面谈等方式来识别罪犯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和心理状态。
这些识别技巧对于案件侦破和犯罪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犯罪学的实际应用4.1 犯罪学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学为刑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如通过分析案件的犯罪手段、犯罪动机和犯罪现场,协助警方追踪犯罪嫌疑人、判断作案手法并提供有效的侦查线索。
4.2 犯罪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犯罪学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如通过犯罪统计分析和风险评估,可以对犯罪高发区域和人群进行精确预测,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试论犯罪心理痕迹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犯罪心理痕迹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论文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普及,海量的犯罪信息、犯罪方法以及反侦察措施在犯罪分子脑海里开始生根发芽,致使其犯罪手段不断倾向于智能隐蔽化,在命案现场遗留的传统物证痕迹不断减少抑或完全缺失,从而在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法庭上导致重罪轻判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
相对于物质痕迹而言,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现场痕迹中的一种抽象、特殊的反应形态,是犯罪分子长期在社会实践、犯罪活动中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式”,其犯罪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主要通过现场有形的物质痕迹得以间接客观反映。
为此,在命案现场勘查中,全面收集犯罪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及心理痕迹,并相互印证、相互引证、相互补充,既有利于隐匿物质痕迹的发现,又能提高三种痕迹的利用价值,进而为认定案件性质及明确侦查方向提供依据。
1 犯罪心理痕迹概述根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犯罪分子这一物质实体在其心理活动支配下所做的行为必然会与犯罪现场的各种物质实体进行接触,进而发生物质交换,从而留下其犯罪的痕迹[1]。
犯罪痕迹分为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和心理痕迹三类。
物质痕迹即物证,是指能以其外形特征、所载字迹特征或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文书、痕迹及视听资料等;意识痕迹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至于犯罪心理痕迹,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但笔者认为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中遗留在现场的能够反映其年龄、性别、职业特点、性格特征、生活阅历、受教育情况、经济状况、犯罪经验、犯罪动机及目的等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现象和状态,它既有别于物质痕迹,但又以物质痕迹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物质痕迹之中,犯罪物质痕迹的分析有助于犯罪心理活动的分析,同样,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能够为犯罪物质痕迹的发现提供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犯罪心理学分析的依据.1 犯罪心理痕迹存在客观性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心理活动支配下完成的,行为结束后心理活动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并以记忆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因此人的一定的行为能够反映出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甚至还原整个人的面貌[2]。
心理痕迹与现场痕迹
浅谈犯罪现场痕迹与犯罪心理痕迹的关系目录一、犯罪现场痕迹的含义以及相关内容二、现场痕迹的作用三、犯罪心理痕迹的含义以及相关内容四、犯罪心理痕迹的作用五、犯罪现场痕迹与犯罪心理痕迹的对应六、犯罪现场痕迹与犯罪心理痕迹的关系摘要在刑事侦查学中,痕迹勘验与现场勘查所提供的现场痕迹在刑侦破案中起着重大作用,而犯罪人犯罪心理痕迹是能够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现场痕迹当中,并进一步对案件破获起作用,且反映一定社会现实。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反应,紧密联系。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一、犯罪现场痕迹的含义与内容刑事侦查学是研究刑事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研究揭露,预防,证实犯罪的策略,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其中以痕迹勘验与现场勘查最为重要,一方面由于其要求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提供对侦破案件有重大意义的现场痕迹。
痕迹是指事物自身运动,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客观物质的一切变化的总称。
犯罪痕迹是指由于犯罪行为或与犯罪有关的活动所引起的客观物质环境的一切变化。
痕迹大概包括手印痕迹、脚印痕迹工具痕迹车辆痕迹以及断离痕迹等。
提取和收集现场痕迹是有很高要求的。
这要求在痕迹勘验中要规范、正确。
痕迹勘验是一种专门技术,主要任务是在于发现、提取和保全各种痕迹﹔研究痕迹形成的机制及其与犯罪事件的联系﹔进行同一认定以确定痕迹是否属某一特定人或物所遗留。
⑴勘验时要求一定的程序规范首先现场勘查必须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其次,勘查结果应当按照现场勘查规则的要求制作成《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照片,现场图,必要时还应制作现场录像.第三为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其人身进行检查,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 第四、对人民检察院要求复验,复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复验,复查,并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第五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⑵现场勘查是指在刑事案件案发生后,侦查人员为手机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而依法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手段对犯罪现场及其遗留痕迹和其他物证所进行的勘验检查和调查的工作。
犯罪学教学犯罪心理学与犯罪行为分析
犯罪学教学犯罪心理学与犯罪行为分析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防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犯罪心理学和犯罪行为分析,以揭示犯罪的原因和动机,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深入介绍犯罪学教学中的犯罪心理学与犯罪行为分析。
一、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者内心世界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动机和认知特点等方面来解析犯罪的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犯罪者的心理状态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有些人可能因为持续的挫折感、人际关系问题或人格障碍等因素,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心理状态,容易被推向犯罪的道路。
在犯罪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犯罪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识别和干预。
2. 犯罪者的动机犯罪者的动机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犯罪心理学通过研究犯罪者的心理需求和欲望,揭示了犯罪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犯罪行为背后的动机,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
3. 犯罪者的认知特点犯罪者的认知特点是他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方式的反映。
一些犯罪者可能存在扭曲的认知方式,导致他们对犯罪行为的评估和后果的判断产生偏差。
在犯罪学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不同犯罪者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犯罪行为,并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认知错误。
二、犯罪行为分析犯罪行为分析是指通过对犯罪现场、证据和犯罪者行为的分析,以揭示犯罪行为的模式、特征和演变规律。
犯罪行为分析在犯罪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 犯罪现场分析犯罪现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展现,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特征、布局和痕迹,可以推测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和犯罪动机。
在犯罪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对犯罪现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犯罪现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证据分析证据是揭示犯罪行为真相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证据的分析可以还原犯罪者的行为过程和心理状态。
刑事犯罪心理学犯罪动机和心理特征的研究与分析
刑事犯罪心理学犯罪动机和心理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刑事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学科,对于揭示犯罪动机和心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刑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以及犯罪动机和心理特征的研究与分析。
一、刑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刑事犯罪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犯罪心理的探索。
其中,心理测试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心理测试,可以了解犯罪者的人格特征、情绪状态等信息。
另外,心理访谈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与犯罪者的深入访谈,可以了解其内心世界、犯罪动机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观察犯罪现场、分析犯罪者的行为模式等也是刑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刑事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
心理动力学理论通过对个体动机和内心冲突的探讨,解释了个体犯罪的心理动机。
认知理论则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犯罪者的决策过程与认知偏差。
社会学理论则关注犯罪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对犯罪者产生的影响。
二、犯罪动机的研究与分析犯罪动机是指引导犯罪者进行犯罪行为的动力。
刑事犯罪心理学通过研究犯罪动机,可以了解犯罪者为何会选择犯罪,从而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参考。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内因动机和外因动机。
内因动机主要包括心理、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个体的心理压力、厌倦生活、寻求刺激等,都可能成为犯罪动机的内在因素。
外因动机主要包括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缺乏教育机会、社会不公等,都可能成为犯罪动机的外在因素。
犯罪动机的研究与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测试、访谈和观察等研究方法。
通过对犯罪者进行心理测试,可以了解其人格特征和情绪状态,从而推断其犯罪动机。
同时,通过与犯罪者的深入访谈,可以直接了解其动机和心理状态。
此外,观察犯罪现场和分析犯罪者的行为模式,也可以为了解其动机提供参考。
三、心理特征的研究与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是指其具有的与犯罪相关的心理特点。
刑事犯罪心理学通过研究心理特征,可以揭示犯罪者个体的心理构成,从而帮助刑事侦查工作。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研究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研究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的逐渐加强,侦查人员也需要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侦查方法,才能更好地揭露犯罪。
基于此,本文对现场勘查中心理痕迹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从现场询问、实地勘察、现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现场勘查一、现场询问阶段在现场询问阶段中,进行询问的对象主要包括知情人、事主以及被害人,这些对象都是和案件存在密切联系的人,被害人受到作案人的直接侵害,一般情况下和作案人之间发生过正面接触。
因此,对被害人的询问能够从中获取关于作案人的诸多因素,如身高特征、口音特征以及体态特征等。
知情人对于案件也有一定了解,通过对知情人的询问能够得知很多作案人相关的信息。
犯罪现场中不仅能够了解到作案人的痕迹,必然也存在着知情人、被害人等相关人员的心理痕迹,然而这两种心理痕迹必然存在着诸多关联。
侦查人员在现场对多个主体心理痕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从而确定作案人的特征。
在心理痕迹分析的时候需要注重了解作案人在犯罪的时候发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作案人应该是侦查人员的目的,让侦查目标得到尽早锁定。
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件,需要对其他主体的心理痕迹需要作为辅助展开分析,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对证人等相关人员进行心理状况的分析。
二、实地勘探阶段(一)分析作案人的心理特征根据受害人的特征对作案人的心理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因为作案人在实施犯罪前会对被害人进行选择,在作案前会进行作案计划以及踩点等活动。
一般情况下,通过了解被害人,分析被害人在社会和人际交往存在的特征,侦查人员能够掌握作案人的犯罪需要,对作案人的特殊心理进行分析,侦查人员也就能够缩小范围和方向。
例如:某地连续发生的强奸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群体都是年轻女性,在作案人犯罪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度憎恨。
侦查人员经过分析之后,发现被害人之间并不存在内在联系,只有一个共性就是年轻女性,侦查人员据此推论出作案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对年轻女性抱以仇视的青年男性。
犯罪心理痕迹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犯罪心理痕迹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摘要:犯罪心理痕迹表示的是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产生的一切可以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与状态。
犯罪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稳定性以及特殊性。
犯罪心理痕迹使现场勘查所涵盖的客体更加丰满,为侦查人员分析案情、找出案件线索、刻画罪犯、明确侦查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依据。
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犯罪现场勘查;重要作用引言如今,犯罪手段越来越代化和智能化,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也越来越高,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愈来愈少,所以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在案件侦查工作中刑侦人员非常重视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为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方向。
犯罪现场的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行为留下的痕迹的特殊反映形式,可以对犯罪的本质特征进行反映[1]。
犯罪心理痕迹不仅和物质痕迹有关,而且与物质痕迹不同。
刑侦人员应掌握犯罪心理痕迹的内涵、特点,在犯罪现场勘查中认真分析犯罪心理痕迹,为案件线索的查找、案件的侦破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1犯罪心理痕迹的概述1.1犯罪心理痕迹的内涵当前,学术界对于犯罪心理痕迹一直有2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犯罪心理痕迹即犯罪心理,第2种观点是将犯罪心理痕迹视为和犯罪物质痕迹、犯罪意识痕迹并列的现象。
其中第2种观点属于通说观点,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上,犯罪心理痕迹反映犯罪嫌疑人在客观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是将犯罪行为看作从犯罪准备、实施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痕迹总和。
犯罪心理痕涵盖犯罪人在现场物质痕迹中反映的心理特征、犯罪人在被害人和知情人印象中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人犯罪心理在形成、发展阶段的特殊心理状态。
狭义的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期间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的总和,这些痕迹附着在犯罪现场的某种物质形态上,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心理运动、人格倾向和心理特征[2]。
本文中主要采用了犯罪心理痕迹的狭义概念,仅研究犯罪现场物质痕迹所反映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犯罪动机研究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犯罪动机研究【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犯罪动机研究】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人类对犯罪心理学和犯罪动机的研究就从未停止。
作为刑事案件调查与审判的重要一环,犯罪心理学分析和犯罪动机研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与方法,并探讨犯罪动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一、犯罪心理学分析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罪犯的心理过程、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等。
对于犯罪心理学的分析,可以应用多种方法,包括心理测试、心理访谈、观察、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揭示犯罪者的心理状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的发展轨迹。
犯罪心理学分析对于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罪犯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问题,有助于评估罪犯的危险性和可疑性。
其次,犯罪心理学分析还可以帮助警方和刑事调查部门定位犯罪嫌疑人,提供线索和指导侦破工作。
最后,犯罪心理学分析可以为法庭提供证据,帮助法官和陪审团更好地理解案件,做出公正的判决。
二、犯罪动机研究的重要性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犯罪动机的研究对于解决刑事案件、预防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犯罪动机有助于找到犯罪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其需求和动机,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犯罪动机的研究可以帮助警方和刑事调查部门找到犯罪现场的线索和蛛丝马迹,进而锁定嫌疑人。
例如,如果案件是因为金钱纠纷引发的,那么警方可以把重点放在与受害人有经济关系的人身上。
此外,犯罪动机的研究还可以为犯罪预防和治安管理提供参考,通过消除引发犯罪的动机,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动机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分析与犯罪动机的研究在刑事案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警方和刑事调查部门识别和定位嫌疑人。
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线索和痕迹,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缩小嫌疑人范围,提高抓捕的效率。
其次,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动机的研究有助于证据的采集与分析。
简述犯罪现场心理的运用
论现场心理痕迹的运用内容摘要理论上犯罪现场有两种痕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
其中,心理痕迹能客观的反映犯罪人的客观心理意识和活动。
探明犯罪人的心理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另一方面心理意识也是法律定罪量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因此,对现场心理痕迹的观察研究是侦察过程中必要的步骤。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侦查运用正文任何的犯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有有形的物质痕迹和无形的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无形的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的有形痕迹之中, 客观地反映了犯罪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
心理痕迹是寓于物质痕迹的,但它的作用不同于简单的物证。
物证是指向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心理痕迹则是串联起物证的导线,导线接通,物证的存在才有意义。
没有心理痕迹的研究,物证也只是零碎的单个物件而已。
所以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对心理痕迹的有意识的收集是必要的。
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佐罗在“劫富济贫”之后总会留下“Z”字剑痕以表达“此事是我所为”的英雄主义;初次入室盗窃的盗窃犯开锁的痕迹会比较混乱和模糊,因为初次犯案,内心的激动和紧张;纵火惯犯通常为男性并且对火焰有较大的喜好。
事物总是共性和个性的存在,犯罪人也一样。
同一类型的犯罪人,总会有相似的心理意识,也就会在相似意识的主导下做出相似的行为,从而留下相似的心理痕迹。
所谓犯罪心理痕迹就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基于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
犯罪心理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部分,所以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例如强奸杀人犯还将死者的衣服穿好,表现出了一种忏悔和惊慌的心理痕迹,初犯通常就有这样的心理状态。
随着犯罪行为成功次数的增多,犯罪心理对犯罪人的个性心理影响的程度就会加深,稳定性会更强,从而形成相似度非常高甚至是一样的犯案手法,又会留下同一性更强的犯罪心理痕迹——这样的犯罪人称为惯犯。
心理学在警察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在警察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在警察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警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学的应用在警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警察工作中的应用,重点聚焦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
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罪犯行为动机、心理特点以及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致力于理解犯罪的发生原因以及犯罪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揭示犯罪背后的心理动因。
2.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2.1 威慑犯罪了解罪犯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警察判断哪些行为可能会威慑犯罪者。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可以预测犯罪者可能选择的目标、时间和地点,并加强警力部署,从而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
2.2 宣传教育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警方制定宣传教育策略,提高公众的犯罪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3.1 犯罪心理分析警察可以运用犯罪心理学的方法对犯罪现场进行心理分析,从而获取更多、更准确的线索。
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点、行为模式和作案动机,可以更好地推测犯罪者的行动方向,提高犯罪侦查的效果。
3.2 口供取证在取证过程中,犯罪心理学的知识也能够为警察提供帮助。
警察可以通过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采取讯问策略,引导犯罪嫌疑人主动交代罪行,从而获取更加详实的口供。
4.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侦破中的应用4.1 犯罪模式分析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警察可以分析犯罪者的心理模式,找出各类犯罪之间的共性,进而破解更多的案件。
犯罪模式的分析有助于警方更好地理解犯罪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律,辅助破案工作。
4.2 案发现场重建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警方重新构建案发现场,分析犯罪者在案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推断他们在现场的行为轨迹。
浅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
242学术论丛浅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邢进 张宏生哈尔滨铁路公安局齐齐哈尔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摘要:犯罪现场痕迹中一定隐含着相应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行为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
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部在不良心理品德发生变化而导致发生的。
通过对案件及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个性、行为动机、当时的情绪状态,而且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遭遇、知识、经验、技术、习惯等。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现场勘查是侦查工作的起始环节,对侦查工作至关重要,侦查人员必须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对犯罪现场发现、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案件性质和特点,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最终确定侦查破案的途径。
这种分析就包含了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推断犯罪嫌疑人进行犯罪时的特定心理痕迹,从而推断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目的、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可能有的典型个性及生活经历,为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依据。
侦查破案,最终目的是要弄清案件事实真相,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
要达此目的,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而证据的获得,又需我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寻找。
在刑事侦查中,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收集证据的一些合法途径,这些途径对收集犯罪物质痕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面对当今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状况,我们有时很难找到确实、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真相。
因此,国际、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试图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查找犯罪嫌疑人。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案件的侦破中不仅行之有效,而且为寻找犯罪嫌疑人找到了一条捷径。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一定的心理又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因此人的一定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乃至整个人的面貌。
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分析犯罪心理和破案策略
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分析犯罪心理和破案策略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分析犯罪心理和破案策略引言: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刑侦破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分析罪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警方可以更好地制定破案策略和侦破手段。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包括犯罪心理分析和破案策略制定。
一、犯罪心理分析1.个体心理分析犯罪分子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通过对罪犯的心理分析,可以揭示犯罪的动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进而为破案提供线索。
2.犯罪心理学评估利用心理评估工具和技术,犯罪心理学家可以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犯罪倾向或潜在的危险性,并为侦破案件提供相关建议和策略。
二、破案策略制定1.心理操纵与审讯技巧心理学在审讯环节中的应用,能够帮助警方更好地操纵犯罪分子的心理,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事实。
例如,通过运用心理战术、倾听技巧和非语言表达解码等手段,可以使犯罪分子主动暴露重要线索。
2.嫌疑人行为分析心理学家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嫌疑人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包括肢体语言、思维逻辑、撒谎行为等,从中挖掘线索,为破案提供依据。
3.犯罪情景再现心理学的犯罪情景再现技术,可以帮助警方还原犯罪现场的心理状态和罪犯的行为模式。
通过对破案现场的专业分析,可以协助警方揭示罪犯的心理活动,推动案件侦破。
三、成功案例1.标志性案件的心理分析心理学在破案中的成功应用案例有很多,例如,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红色头发连环杀手”案。
在这个案件中,心理学家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分析,确定了他有强烈的控制欲和对权力的渴望,帮助警方锁定嫌疑人身份。
2.案件侦破策略的成功应用另一个成功案例是英国白兔案。
警方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发现他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掩饰犯罪手段的能力,因此在追踪和侦破中采取了更为隐秘和巧妙的手段,最终成功抓获嫌疑人。
结论:心理学在刑侦破案中的应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犯罪心理的分析,警方可以更好地理解罪犯,制定有效的破案策略。
心理学的犯罪现场揭秘罪犯心理与犯罪动机
心理学的犯罪现场揭秘罪犯心理与犯罪动机犯罪是社会中的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了解罪犯的心理与犯罪动机对于犯罪预防和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在犯罪心理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透过对犯罪现场的揭秘来洞察罪犯的心理和动机,从而推测犯罪的动机和可能性。
一、犯罪心理的揭秘心理学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
例如,犯罪现场的物证、笔迹分析、语言使用等可以揭示罪犯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况。
同时,对罪犯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生活背景的调查也有助于理解罪犯的心理构造。
研究发现,心理异常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因其疾病而失去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导致犯罪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患者提供帮助和治疗措施。
二、犯罪动机的揭秘了解罪犯的犯罪动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防范犯罪行为。
心理学家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调查和心理分析,能够揭示罪犯的动机。
比如,对于杀人犯而言,动机可能是出于报复、财富、权力或心理斗争等因素。
了解这些动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潜在的犯罪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
犯罪动机研究也发现,个体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对于犯罪动机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贫困和社会压力可能成为一些人犯罪的动机。
心理学家通过对罪犯的背景和心理调查可以揭示这些潜在的动机因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防类似的犯罪行为。
三、心理学的监狱改造心理学在监狱改造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评估和心理疗法,心理学家能够帮助罪犯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监狱内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也能够帮助罪犯面对内心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以便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在犯罪预防和改造中的应用帮助我们为罪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结:心理学在犯罪研究中的应用逐渐被重视,揭示罪犯的心理与犯罪动机对于犯罪预防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观察和分析,心理学家能够揭示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动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现象,并为预防和解决犯罪问题提供参考。
法医学中的犯罪心理学与犯罪行为分析
法医学中的犯罪心理学与犯罪行为分析法医学是犯罪侦查和刑事司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犯罪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而犯罪心理学则在法医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探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动机,揭示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本文将从犯罪心理学和犯罪行为分析两个方面,探讨法医学中的相关应用。
一、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对犯罪者的心理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通过分析和解读犯罪者的思维和行为,揭示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法医学中,犯罪心理学为侦查人员提供了犯罪者个体心理特征的线索,帮助法医学家在现场勘察和证物分析中更好地了解案件的性质和犯罪者的动机。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犯罪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发展路径、性格倾向以及心理变态等方面。
通过对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剖析,可以帮助侦查人员建立准确的犯罪类型和作案模式,为案件破解提供线索。
例如,在一宗连环杀人案中,通过对犯罪者的心理分析,警方发现凶手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和施虐倾向,从而确定犯罪动机,提高了破案的成功率。
二、犯罪行为分析犯罪行为分析是法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分析和归纳,寻找犯罪者的行为规律和作案手段,并为事后侦查和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犯罪行为分析可以帮助侦查人员了解犯罪者的作案动机和作案手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破案工作。
在犯罪行为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模式分析、时间线分析和地理学分析等。
模式分析是通过对犯罪案件的共同特点和作案模式进行归纳,寻找案件之间的潜在联系。
例如,某地连续发生多起类似的抢劫案件,警方通过对这些案件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最终发现了犯罪团伙的存在,为进一步打击犯罪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
时间线分析是通过对案发时间、作案间隔以及犯罪者的活动轨迹进行分析,推测出犯罪者的行动规律和作案时间段,为侦查工作提供时间节点。
地理学分析则是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宜的侦查范围和突破口。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犯罪行为分析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为破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案件的日益复杂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因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及高超的反勘查手段,对传统的犯罪现场勘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实践发展趋势来看,科学地认识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转变,深入探讨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现场分析中的运用,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不仅可能留下痕迹物证, 而且还会留下心理痕迹, 它隐含着一定的犯罪信息, 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
在现场勘查中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等进行心理分析, 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有效的发现和获取有价值的犯罪信息, 对于确定案件性质和特点, 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 确定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义(冯雅君,200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的、通过犯罪行为的结果间接反映犯罪现场遗留物品中的可反映犯罪嫌疑人主管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
运用心理痕迹、心理分析这一侦查手段,可以准确刻画作案人的心理特征,并划定侦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圈定犯罪嫌疑人(何翠芳,2002)。
一、心理痕迹的特征(一)抽象性。
犯罪心理痕迹是对犯罪物质痕迹的一种比喻说法,它实质上是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在物质痕迹上的一种反映。
它区别于物质痕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自身的抽象性,是一种观念性的犯罪人特征集合体,只能通过侦查人员以观察、感知、分析等主观方式来加以把握,而不可能像直接提取犯罪物质痕迹那样对其进行处理。
(二)间接性(被反映性)。
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必然会有相应的主观意识的指引.对于一种抽象的个人意识思维,我们无法直接把握,但是犯罪物质痕迹为我们把握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提供了可能性。
犯罪物质痕迹是犯罪心理痕迹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相应的犯罪物质痕迹。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反映性并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对应,而可能出现交叉,即:(1)一种物质痕迹反映多种犯罪心理痕迹。
犯罪心理痕迹与犯罪心理现场关系论
犯罪心理痕迹与犯罪心理现场关系论陈闻高【摘要】心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映,犯罪心理痕迹是当事人等历经罪案的记忆,以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行为的“心理留痕”.犯罪心理现场是罪案引起的心理活动状态,近似广义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的特点是心理载体的物质客观性、心理痕迹的意识潜在性、心理信息传递的间接性、心理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心理现场的特点是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性、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案件信息的主观扩张性、案件意义的法律抽象性.在心理的潜隐与动静之间,体现着痕迹反应性和现场能动性、静态痕迹和动态现场、痕迹点和现场面、信息存留和信息扩展的辩证关系.犯罪心理现场重构是再现案件事实的方法,犯罪心理画像是表现作案人个性等的分析结果.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心理现场相互依存.【期刊名称】《山东警察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5)001【总页数】8页(P64-71)【关键词】心理;痕迹;现场;关系;静态;动态【作者】陈闻高【作者单位】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8在侦查活动中,常常需要对案件人物进行心理分析,进而对涉案人进行心理测试、心理画像,等等。
这些活动都需要以心理知识,包括心理痕迹和心理现场的理论为基础。
那么,什么是心理痕迹,什么是心理现场,它们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这些都是侦查心理学难以绕开的课题。
没有对它们的深入研究,侦查心理学也就很难具有创新与突破。
下面,笔者先从它们与物质痕迹的关系论起,以找到它们与犯罪物质现场的外部联系,从源头上寻找进入心理现场的钥匙。
一、犯罪物质痕迹和其心理痕迹的关系痕迹是物体留下的印儿或其迹象[1],心理痕迹也就是心理活动留下的印儿或其迹象。
除了潜意识或下意识中潜知的隐形迹象,在显意识层面,心理痕迹也就多表现为形象的、逻辑的、情绪的、运动的等各种类型的记忆痕迹。
犯罪心理痕迹,最直接的,当然也就是历经过案情者留下的能够反映案件状况的记忆,除此,也还有大量能反映心理内容的物质痕迹。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学科,它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和解释犯罪行为的成因和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证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脑成像技术等。
观察法是犯罪心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亲自观察或间接观察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以获取详尽、准确的信息。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如观察犯罪现场、观察罪犯的日常活动等。
实验室观察则是在实验室设置特定环境,观察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变化。
实验证法是犯罪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罪犯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究特定因素对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影响。
实验证法可以对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得出因果关系。
例如,研究者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特定犯罪场景,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第三,案例研究法是犯罪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个别案例,来了解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特点和动机。
案例研究法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丰富的个体信息,揭示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研究者可以对知名罪犯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犯罪动机、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第四,问卷调查法是犯罪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收集被试者对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看法、态度和经历等信息。
问卷调查法可以快速而广泛地获取大量数据,从而帮助研究者了解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普遍趋势和差异。
例如,研究者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来了解公众对犯罪行为的态度、对刑罚的看法等。
脑成像技术是犯罪心理学中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观察和分析犯罪者大脑活动的变化,以揭示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神经基础。
脑成像技术可以提供直观、客观的证据,帮助研究者理解犯罪行为和罪犯心理的生物学机制。
例如,研究者可以使用fMRI技术来研究罪犯在决策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研究
【摘要】: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犯罪活动,从而在行为发生过程中留下诸多犯罪痕迹,形成犯罪现场。
在犯罪现场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可能会留下不同的犯罪痕迹,而即便同一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犯罪心理下也会有不同的犯罪现场形成,因此,通过对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掌握犯罪行为人的基本情况,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侦破案件奠定基础。
【关键词】:犯罪心理犯罪现场形成心理痕迹关系
一研究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的意义
任何犯罪都与特定的人、事、物相联系,都与人的心理密不可分。
人们的心理活动动作用于现实时,常以一定的形式留下各种痕迹,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分析,可以从现场痕迹上认识人的心理痕迹,也可以从心理痕迹中找出某种痕迹的人的因素。
犯罪现场中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的有形痕迹之中,客观地反映了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
犯罪行为人在作案中表现的连续性、频发性、类似性、习惯性、感情性、畸形心理等特点都是其个体心理特征的痕迹再现。
在勘查犯罪现场时,可以通过分析现场状况,痕迹物证的特点,形成的机理,犯罪行为人在现场活动的特点,循此寻觅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行为人的年龄,身高,职业,技能、文化程度,兴趣,嗜好,习惯,气质、性格和能
力等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确定留下这种独特的痕迹的人,从中确定犯罪嫌疑人。
心理痕迹虽然是一种看不到的抽象现象,但它可以被我们感知和认识。
因为心理痕迹存在于每一个犯罪过程之中,它与犯罪现场、罪犯及现场的物质痕迹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
这种因果联系,正是我们认识心理痕迹的有效途径。
侦查人员可以借助已知事物的因果联系,推知未知事物的结果,从而达到破案的目的。
二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的关系
任何一个现场,如果没有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存在,即使危害再大,后果再严重,都不能称之为犯罪现场。
这说明犯罪行为是决定犯罪现场存在的核心,而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犯罪也是一样,犯罪行为人首先有了犯罪心理,其后将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从而在实施犯罪活动时形成了犯罪现场。
在犯罪现场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的犯罪动机的支配下会留下不同的犯罪痕迹形成犯罪现场,即便是同一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犯罪心理的驱使下也会有不同的犯罪现场形成。
由此犯罪心理便成为犯罪现场形成的直接原因,而犯罪现场则成为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结果。
三在侦查中如何利用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之间的关系
(一)通过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个性特点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所遗留下的能够反映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性格、爱好等,体现的是犯罪行为人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是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在犯罪行为实
施中起着支配和推动作用的心理因素的有机而又相对稳定的组合,正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存在,才使真正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成为可能。
1.分析犯罪行为人的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各人气质类型不同,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也不相同。
气质类型常常影响到犯罪的类型。
比如,胆汁质的人易产生抢劫、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多血质的人易选择盗窃、诈骗等犯罪方式,粘液质的人多选择贪污、走私方式。
即使是同类型的犯罪,不同气质的犯罪人也会采用不同的犯罪手段,胆汁质的人倾向暴力、激情,而抑郁质的人工于心计、暗下毒手。
从现场所表现的不同手段和类型,可以分析犯罪行为人的气质特征。
性格表明了行为人做事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
不同性格的犯罪行为人,反映在现场上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粗心,有的仔细,有的进入现场小心翼翼,翻动物品井井有条,而有的杂乱无章,其中可能由于惯犯和初犯的区别,但有的也可以反映出性格上的差异。
又如现场遗留烟头的长短,选择盗窃物品的种类、价值,现场物品有无被随意破坏等痕迹也能反映出犯罪行为人一定的生活习性和性格。
2.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习惯和爱好。
习惯是经过长期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技能和方式,是动力定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当养成某种习惯后,其习惯性行为会顽强地表现出一贯的、定型的特点。
一些惯犯由于经常进行同一类型的犯罪活动,往往在作案时间、作案对象、作案环境、出入路线、作案工具的选择和
使用、作案的手段方法、对现场的破坏伪装等方面形成定型,留下相同或相似的痕迹特征,表现出作案的“习惯性”。
有的犯罪人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如有嗜烟好酒、吸毒的犯罪人在现场见到好酒、毒品,会难以控制占有的欲望。
有的爱好相机、照片,爱好集邮、纪念币,有的对古董、字画显示出一定的鉴赏技能和爱好等。
这种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和爱好往往表现得相当顽固。
(二)通过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犯罪行为的特征
1.分析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
心理学原理表明,人的行为是一定动机推动的结果,动机来自于人的需要,人的一切行为,皆因动机而起,犯罪行为亦然。
犯罪动机属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范畴,个性倾向性是决定和支配心理活动的方向或倾向的积极活动力,制约着人的所有心理活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不同的个性倾向决定人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态度和趋向,决定人对行为的不同选择。
不同的犯罪动机反映出不同的犯罪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犯罪手段和方式。
突出的犯罪动机有膨胀的私欲动机、骄奢的享乐动机、性本能的刺激动机、非份的占有动机、卑劣的虚荣动机、戏虐的取乐动机、残忍的报复动机、畸形的好奇动机、狭隘的妒忌动机等等,以及心理承受低下者产生的变态心理。
这些心理状态在犯罪实施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得到反映。
2.分析犯罪行为人的犯罪技能和经历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技能水平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对某一活动完成的熟练程度和质量就不同。
犯罪经历不同,对犯罪活动的实践不同,
技能表现的水平也不同。
通过对现场痕迹连贯性、整体性的研究,分析犯罪人的犯罪经历、职业特点以及作案时的心理状态。
如入室盗窃案中,初犯往往由于技能的不熟练、心理的紧张恐惧,使得现场痕迹紊乱,翻动较多且效果不佳,撬压动作手法单一,不熟练,常伴有多余动作等。
而惯犯目标明确、手法老练、撬压动作干净利落,现场痕迹不乱、翻动较为彻底,没有多余的动作,两者反映出不同犯罪技能和经历。
3.分析犯罪行为人无意识心理痕迹特征
无意识特征,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不受犯罪人意识控制的那些痕迹。
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个体当前所能清楚地认识到的心理活动,而无意识则是行为过程中没有被行为人认识到的但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
犯罪行为既受意识的支配和制约,也受无意识的制约和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注意分配的均衡性和持久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有意识的行为中也会反映出大量的无意识行为,而且无意识的行为很难加以伪装和修饰,因此,无意识的犯罪行为产生的痕迹往往更加真实、有效。
对犯罪行为人的画像也更加接近。
犯罪行为人在作案过程中随着关注目标的不断转移,其隐匿罪证的有意识的警觉性总会有松懈、懈怠的时候。
此外,在一些伪装现场和破坏现场中,由于无意识的制约,犯罪行为人对现场的破坏和伪装也往往会有遗漏,当大脑兴奋集中在破坏或伪造其认为重要的痕迹物证时,往往会因无意识中又产生了新的痕迹物证。
(三)通过不同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共同性,分析案件串并的可能
犯罪心理学表明,犯罪行为人习惯作案手段是由习惯性思维决定的。
习惯性思维是指使用一种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模式来处理同一类事情的心理倾向。
犯罪行为人在首次作案成功后,其行为方式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稳定的刺激,在以后遇到相识的条件和情境时,仍会用相同或相似的手法继续实施同一类型的犯罪活动,形成较稳定的特点,这种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表现在各个现场上,呈现出心理痕迹的共同性。
正是这种共同性为我们通过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进行案件的串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的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全面的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犯罪嫌疑人,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侦破案件。
同时,在侦查破案中,应将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放到侦破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这样,就能更多地掌握和利用犯罪信息,从而为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以及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明慧《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与案情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
2.张保平李世虎《犯罪心理学(修订四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
3.高春兴苑军辉邹荣合主编《犯罪现场勘查(第二版•2011)》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