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恩施州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每小题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23.(2分)(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24.(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2分)(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好,判断句)26.(2分)【甲】教学相长也。

(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分)27.(2分)(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1分)【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3(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原卷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⑦矣。

”小人..穷斯滥(《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③衡.于虑衡: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
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
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
( 只有 ) 一个人、一张桌
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
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
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
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
1 / 17
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 (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1 呢?
【答案】 15. (1).
靠近 (2). 说话 (3). 大腿 16. C
17. ( 1)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
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
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 ( 黄庭坚 ) 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

湖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内容预览:湖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十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1.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22.《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19.(3分)①代词,指滁州城,②意趣,情趣。

③散。

(每小题1分。

) 20.(3分)示例一: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示例二: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给分应扣住“峰回路转”;“翼然”;“者……也……”三个要点,各1分。

)21.(3分)不正确的是B。

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与山水的乐趣。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5.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4分)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百姓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曹操比.于袁绍/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B. ①利.尽南海/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C. ①信.义著于四海/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D. 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②而乡邻之生日.蹙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①然操遂.能克绍/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B. ①贤能为.之用/②梅花为.寒所勒C. 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 ①犹鱼之.有水也/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8. 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答案】5. D6. D7.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完整word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答案】8.C (通“讠志”,做标记)9.A (A.指示代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20.【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118余份中考语文试题,共128页,11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19年中考·安徽卷)[三](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巧。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来附。

③狎:亲昵,亲近。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倾颓也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答案】13.(5分)(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共5分。

每小题1分。

意思对即可)14.(4分)(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共4分。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15.(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共2分。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

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

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原卷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原卷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9年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②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3)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____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汇编说明:1.这些地区多以全省通用卷为主,涉及地方有北京、天津、安徽、河南、河北、重庆、陕西、山西、江西、吉林、新疆、海南等。

2.为方便查阅对比使用,保持试题原题号不变,全部有答案,部分解析。

1.【北京中考】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___发于畎亩之中,___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_吾举于士,___举于海,___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___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答案:B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困难)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___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___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___和___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___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___方食抟饭,有忧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哈尔滨市阅读《岳阳楼记》,回答后面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观( _______)( 2)景( _______)...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8.(1).( 1)雄伟景象(2).( 2)日光9.(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有。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解析】8.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大观”:雄伟景象。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跃金”“沉璧”“先”“后”等字词的翻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省略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0.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等作为上,即可看出滕子京也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但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

并且有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结果。

这些都是“不以己悲”的体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 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齐齐哈尔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 年中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 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 分。

3.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知识积累及运用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观书有会/意者C.然后/能自反也D.常/以净衣易之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

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

【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答案】12.( 1)旨:甘美( 2)负:背13.(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14. B15. D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

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解析】甲文选自:《礼记》作者:戴圣年代:西汉乙文选自:《拾遗记》作者:王嘉年代:东晋甲文译文: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文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旨:甘美。

负:背。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困:不懂的地方。

若:如果。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B 项朗读断句不正确,应改为:观书/ 有会意者。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D 项理解分析错误,乙文强调了学习贵在勤奋。

16.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在自主学习中,要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

在互助学习中,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绥化市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