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库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标准初探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淡水鱼养殖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业。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调控淡水鱼生态系统,实现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养殖模式。
它可以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鱼类养殖的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同时便于研究鱼类生长规律和疾病防治。
具体地说,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处理技术。
水的质量是影响淡水鱼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水体处理技术是实现淡水鱼生态养殖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炭过滤和水草滤池等。
生物滤池可以利用生物降解有害物质,还可以使水中的氨氮和硝氮得到循环再利用。
炭过滤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澈。
而水草滤池则可以利用水草自净作用,吸收水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2. 鱼类品种筛选技术。
不同的淡水鱼品种在生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率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选择养殖品种时需要根据水体质量、水温、饵料种类和养殖周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淡水鱼品种适宜在生态环境中生长。
如鲶鱼、鲤鱼和草鱼等淡水鱼品种,都是淡水鱼生态养殖的较为适宜的品种。
3. 饵料配方技术。
饵料是淡水鱼生态养殖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方面,饲料的类别和质量直接影响淡水鱼的生长效率;另一方面,饲料的浪费和污染也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是实现淡水鱼生态养殖的关键所在。
饲料配方需要综合考虑淡水鱼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和饵料经济性等因素,以达到节约饲料、提高鱼类产量和改善水体环境的目的。
4. 水生植物栽培技术。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吸收水体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还可以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水生植物栽培技术也是实现淡水鱼生态养殖的重要手段。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还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有效改善水质,促进淡水鱼生长。
总之,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体系,涉及到水体环境调控、饵料配方、鱼类品种筛选、水生植物栽培和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
浅析淡水鱼生态养殖需注意的技术细节
S h u i c h a n y u y e为了更好的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所以淡水鱼的生态养殖是必然的选择。
在整个养殖中,要使各种鱼类的生长条件得到满足。
针对目前来说,想要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必须要进行淡水鱼生态养殖。
因此在实际进行养殖时,各个细节必须格外注意,将相关操作流程严格控制,使淡水鱼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使用科学合理的疾病预防手段,让淡水鱼可以健康的生长。
本文深入分析淡水鱼养殖时需要的技术细节,从合理喂养和合理调水,以及稳定水温还有适时施肥与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保证水产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喂养让鱼的体质得到提高高质量的饵料和均匀的投喂,都属于科学喂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每年中的夏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中,鱼类食用的饵料最多,随着鱼类个体的不断变大,在这个过程中也或出现十分严重的两级分化。
一般来说,那么些抢食速度比较快且体制比较好的鱼种,它的长度和重量要远远的高于其他类型的鱼种。
而对于那些长度不够和体制比较弱的鱼种来说,因为它们长期缺少食物,所以在整个大环境中会被逐渐的淘汰,导致鱼类的成活率被严重降低,最终在整个池塘中,其总产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
为了可以更好的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针对相关饲养者来说,要尽量去多投喂,让那些体质比较弱的鱼有更多摄食的机会。
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饵料的质量,全面的均衡饵料的营养。
此外,还需要分塘,并使用轮流上市的方式,让塘内鱼的大小可以保持着一致。
实际进行养殖的时候,不能使用变质和发霉的饵料,没有经过加工的材料减少使用,最佳的处理办法就是根据鱼类所需要的影响,去科学合理的进行配制。
"、水质管理进行强化导致鱼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水体不洁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实际进行池塘养殖的时候,因为鱼类的排泄物和投饵过多,所以整个水质十分容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的透明程度不断变小,水中酸碱值被降低。
水的颜色呈现出深褐色,其中硫化氢和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多,很多可以被鱼类所利用的浮游生物也十分少,甚至有的水域还会出现很大的异味。
中小型水库养鱼技术操作要点
中小型水库养鱼技术操作要点中小型水库养鱼技术操作要点宜春市现有各类型水库1100余座,总养殖面积2.2万公倾,我市水库养鱼也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但是这些水库担负着全市一半以上的稻田灌溉任务,每当到高温期的(8—10月份,水库的水量仅有正常水位的一半左右,特别是近年来连遇久旱高温天气,大部分水库的保有水量都在1/3左右,?体卅位载鱼量增加,使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减缓或停止,有的甚至出现严配的缺氧泛库现象。
水库?业生产要充分利用上半年水库蓄水量丰足,养殖鱼类处于大生长期的特点,采用改善?殖模式、投放大规格优质鱼种、科学投饵施肥、生?防治鱼病等技术措施,使养殖鱼类在旱季之前达到上市规格,再应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在7月以后陆续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捕捞上市(保持水库水体合理的载鱼量,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其主要优势:一是科学地解决了中小型水库灌溉抗旱与水产养殖争水的矛盾;二是养殖鱼类全年有均衡旺盛的生长速度,提高了饵肥利用率;三是水产品在淡季供应市场,效益高;四是缩短了生产资金流转周期,?高了资金周转率,减少了生产风险。
现将实施中小型水库昔业生产的一、水库条件所选水库要求通路通电;年水交换量1—5次;无矿山污染;周边植被良好;有条件的地方水库边最好能按每亩水面饲养1.5头猪(或20羽禽)的标准建猪栏(或鸭棚),同时建造沼气池(每百头猪建20立方米);河流型水库或上游来水较大且平的水库不适宜以鲫鱼为主的养殖模式。
二、防逃设施为防止养殖鱼类逃逸,在水库的溢洪道和上游来水渠道需建拦鱼设施,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片、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溢洪道拦鱼设施的过水面积应比溢洪道过水面积大1/3以上,可设成“∧”或“⌒”形,采用的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
上游的拦鱼设施主要是防止养殖鱼类逆水逃逸,可设置网拦或竹栅栏拦鱼。
三、清杂除野年底干库时对能干到底或剩水量不多的水库,可结合清库,用生石灰或茶枯对水库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25公斤/亩,化水泼洒于库底淤泥和有机物积存处;茶枯消毒用于剩余水量较多的水库,用量为50公斤/亩,将茶枯敲碎后加水浸泡12小时,连渣带汁泼洒于水库中;由于大部分水库都没有水源,在年底捕捞过程中,尽量保持较多的水量,可采取以下方法清除野杂鱼,一是用夏花网反复拖网以清除野杂鱼,二是放养鱼种时每亩搭配加州鲈冬片20尾、鳜鱼夏花10尾,三是采用小网目刺网粘捕野杂鱼。
小型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该水库是一座 山谷 型小水库 , 背靠玉笥山风
景区 , 山高 , 植 被茂 盛 , 水源充足, 水 质 符 合 国家 渔
业 用水标 准 。水 库 底 质 为红 壤 土 , 大 坝 为 土 坝 加
内水 泥 挡墙 , 有 效 养殖 面 积 5 . 3 h m , 平 均 水 深
较 好 的经济 效益 。
1 材料 与 方法 1 . 1 水库 的 自然条 件
温情 况确 定投 料 次数 , 具体 在水 温 l 5 ℃ 时 每 天 投 1次 , 1 5~2 0  ̄ C每天 投 2次 , 水温2 0~2 5 ℃每 天 投 3次 , 2 5—3 0 ℃ 每天投 4次 , 3 0~3 5 ℃每 天投 2次 。 投 喂时不 宜喂得 过饱 , 晴天 适 当多 喂 , 阴雨 天 气 少
中, 特 别 是 8一l 0月 , 由于投 饵 量 增 加 , 残 饵 及 鱼
再 蓄水 5 0~ 8 0 e m, 每6 6 7 m 用生 石灰 4 0 k g , 漂 白 粉5 k g , 同时化浆 全 池 遍 洒 , 这 样 既 可 杀灭 水 体 中 病菌 和寄生 虫 , 又 可 以调 整水 体 的 p H 值 。过一 个 星期后 , 水位 逐渐 提高 到 2 m。
总第 1 3 7期
文章编号 : 1 0 0 6—3 1 8 8 ( 2 0 1 4 ) 0 1 — 0 0 3 4— 0 2
江西水 产科 技
小型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习宏 斌 龙 洪圣 谢 美珍 胡 耀 华
( 峡江县 渔业 局 , 江 西峡江 3 3 1 4 0 9 )
摘
要: 在小 型水库开展 了投喂颗粒饲料主养草鱼的健康 养殖 技术试验 , 结果表明养殖效益明显。
中小型水库精养鱼的水质调控技术
中小型水库精养鱼的水质调控技术2012-07-23 10:59:20 来源:网络喀左县地处辽宁西部,位于东经119°27′~120°03′,北纬40°47′~41°33′,宜鱼面积1650 亩。
地处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平均年降水500mm,全年日照时数为2870小时,有效积温3400℃,年平均温度3.6℃,封冰期133 天,现有宜鱼水面3500亩,其中中小型水库5座,而且均为山谷型水库,面积在140亩~1650亩不等,水面小而分散,各流域水质无污染,均呈微碱性,适合多种鱼类生长。
为了推动我县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有限的水面资源,实现渔业高质高效、渔民增产增收的目标,我县在继半精养的基础上开展了库区精养鱼实验生产。
经过三年来的生产实践,虽然实现了渔业增收增效的目标,但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精养时间增加,水质逐渐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趋势,水体中悬浮物增多,不利于鱼类生长的元素增加。
溶氧量下降,蓝绿藻大量发生,水环境逐渐恶化,导致鱼类病害频繁发生,制约了渔业稳步前进的步伐,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在的水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瓶颈。
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鱼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目的。
现将精养水库中主要水质特点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和调控技术措施作简述如下:一、底质(一)底质形成它是由残饵、鱼类粪便、生物体遗骸、水体悬浮物等颗粒物沉入水底与库底泥沙等物混合而成。
(二)底质对水质的影响1.增加耗氧量,底泥中包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当其产生化学分解,加上池水中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就会大大增加底泥耗氧量。
据参考经验数据得知,精养水库底泥的耗氧量约为普通水库底泥的耗氧量的2.5倍~3倍。
2.产生有毒物质:在底泥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氨、甲烷、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经测定,精养鱼的底泥的产氨量要比未养过鱼的要高2.6倍~3.3倍;甲烷气不溶于水,故可经常在见到水底向水面冒气泡现象;硫化氢为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有臭鸡蛋味时说明水已败坏,对鱼会有严重危害,必须立即换水。
研究探讨小(二)型水库健康养殖技术
研究探讨小(二)型水库健康养殖技术摘要:水库是当前我国进行水产养殖水域中较为关键的一种。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库成果较好,养殖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然而,水库养殖的质量与水平却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较好地协调小(二)型水库养殖内部鱼类之间、鱼和水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推动小(二)型水库健康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研究者通过对小(二)型水库进行仔细地勘察、分析,探讨如何应用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实现水库养鱼的高产量、高收益,带领水库养殖产业真正意义上从传统渔业过渡到现代渔业。
关键词:小(二)型水库;健康养殖;高产;高效根据研究表明,得到增产的小型水库为了提高科学养殖水平,通常是科学规划实施的比较全面。
然而,当前我国水库养殖业的发展规划与当前生产环境的要求还有巨大的差距,健康养殖技术还不健全。
我国水库渔业与工农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必须提高科学养殖水平,较好的协调小(二)型水库养殖内部鱼类之间、鱼和水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推动小(二)型水库健康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一、水库资源的培育、养护与养殖技术由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区域内大部分的水库池塘都保持在空闲状态,以便于资源的科学运用。
相关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年间,针对农村的池塘水库采取了渔业养殖方面的技术试验,依照水库水域的自然特性,以及鱼铒生产和鱼类生存情况,应该对鱼类繁殖和生长采取适宜的措施。
具体大致包括如下几点。
1、水库条件用于试验的水库位置在乡镇区域,属于小(二)型水库,与居民聚集地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附近无工业污染,气候环境适宜,水源丰足,交通快捷,水质透明,利用率较高,能够加以运用的面积较大,水质良好,尤为符合健康养殖条件。
2、养殖模式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就是当年培育的鱼种就在当年进行捕捞的养殖模式。
3、养殖种类主要是养殖草鱼,其他的鲢鱼、鲤鱼实行适当养殖。
通常数量占70%,鲢鱼占20%、鲤鱼占10%。
4、鱼种放养小(二)型水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大量放养,同样不能减少对其他非放养鱼种的养护,以完善水库苗种的培殖基地。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指在满足鱼类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养殖方法进行鱼类养殖。
与传统的养殖技术相比,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更加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对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适宜的生态环境。
淡水鱼需要适宜的水质、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才能正常生长。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注重建立合适的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水质清洁、温度适宜,并进行合理的光照控制。
2. 提供丰富的饵料。
淡水鱼在自然环境下多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为食,而传统养殖方法往往以人工饲料为主。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通过改善鱼塘水质,增加底栖生物数量和种类,提供多样性的饵料,使鱼类能够获得更加均衡的营养。
3. 增加淡水鱼自然产卵率。
在传统养殖方法中,为了提高产量,常常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而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则鼓励鱼类自然产卵,通过合理的环境调控和管理,提高淡水鱼的繁殖率和孵化率。
4. 注重养殖系统的循环利用。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采用循环水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方式实现养殖水的多次利用,减少水质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建立合适的生态环境,提供丰富的饵料,并采用循环利用的养殖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传统养殖方法常常存在水质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而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在提高养殖效益的保护水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推动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福建省连城县位于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丘陵地带,水资源丰富,多为山涧、山泉和河流组成。
水库是福建省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对于提高本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利工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水库不仅仅是为了储水和防洪,还可以进行养殖业的试验和实践。
因此,我们在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上进行了一次鱼类养殖高产的试验。
一、试验地点和条件试验地点为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由于水库处在山区,所以水质清澈透明,适合进行养殖。
水质检测结果:水温适宜、PH值适宜、溶解氧含量适宜、氨氮含量低、水浊度低等。
水库水域具有浅滩和深灵水域,适合多种鱼类的生活习性。
试验条件是,使用上等的鱼饲料,每天进行喂食、水泵循环换水,按时清除水草和沉淀物等。
二、养殖鱼种试验阶段,我们选择鲫鱼、鲢鱼、草鱼和鳙鱼4种不同品种的鱼进行养殖。
每种品种都选用成鱼放入水库养殖并且分别设置3个养殖池进行比较试验。
三、试验操作1. 饲料方案将多个不同饲料混合,配制成口感和营养均衡的养鱼饲料。
每天中午和晚上各一次进行喂食,每次喂食的量为鱼塘容积的1.5%。
2. 清除杂质清除鱼塘中的浮游生物、水草和其他杂质,保证水库的水质清澈透明。
3. 换水方案每天晚上进行一次水泵循环换水,实行定期换水。
每月换水量达到鱼塘总容量的30%以上。
4. 保持水温根据不同品种的鱼的要求,保持水温,让鱼在合适的水温下生存和生长。
四、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养殖和观测发现,鲫鱼和鲢鱼的生长和成活率明显高于草鱼和鳙鱼。
在同等条件下,鲫鱼和鲢鱼的出产量分别为8.9kg /亩和9.1kg /亩,草鱼和鳙鱼的出产量分别为5.5kg /亩和5.8kg /亩。
因此,在该水库的养殖条件下,鲫鱼和鲢鱼是较优质的养殖品种,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每亩30只。
五、结论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具有适宜的水质条件和地理优势,可以进行多种鱼类的养殖。
通过实验得出,鲫鱼和鲢鱼适合在该水体中进行养殖,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成活率。
小型水库鲢鳙鱼放养模式的成功探索
小型水库鲢鳙鱼放养模式的成功探索作者:耿秀玲来源:《黑龙江水产》2020年第01期1 水库概况水库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低山丘陵区,流域内以耕地为主,土壤系壤土和粘壤土,水库集雨面积为10.6平方公里。
属小(1)型水库。
水库养鱼水面约410亩,平均水深3米。
水库上游有400户居民居住,常住人口1400人,水库水质比较肥沃。
2 水库以往的放养模式水库以往采用轮捕轮放辅助施肥的养殖模式,每年春季或秋季投放鲢鳙春片或秋片鱼种,养殖二年规格才能达到1000g,三年能够达到1200g左右。
这样规格的商品鱼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价格低且难以销售。
尽管库存鲢鳙鱼总量较高,但利润却非常低,而且冬季经常缺氧,几乎年年冬季都需要采取增氧措施。
可见原来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需要,必须进行改变。
3 春放秋捕2018年春季采用春放秋捕模式投放大规格鲢鳙鱼,4月20日购进三龄鲢鱼14000尾,规格为1000g;三龄鳙鱼4500尾,规格为1100g。
经过消毒处理后放入水库,放鱼后观察半小时,发现死亡和严重受伤的鲢鱼16尾。
持续观察一周未发现有死亡鱼类。
4 日常施肥管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商品鱼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喜食无公害自然生长的大规格商品鱼。
所以不适合在水库投饵养殖,我们采用辅助施肥自然生长养鱼模式。
4.1 测水温5月15日水库开始放水,供稻田泡田,5月20日开始测量水温,在水库中上部设一观测点,水温计置于水面下60cm处,上午九点下午十五点各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5月23日下午水温为18℃,24日两次观测水温均在18℃以上,根据天气预报未来5天天气晴好,气温会继续升高。
此时稻田泡田放水已结束,水库平均水深2.5m,综合各种因素可以进行施肥肥水。
4.2 第一次施肥5月25日投入碳酸氫铵900kg,磷肥200kg。
将两种化肥混合后溶化在水中,在水库上游浅水区域泼洒。
每天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5天后发现透明度逐渐变小,水质逐渐变肥。
小型水库养鱼技术要点
小型水库养鱼技术要点一、基本条件(一)清基:小型水库多是建在丘陵地区,淹没多条山沟及山坡上的农田耕地。
为便宜养殖管理和捕捞作业,新建时要清除掉库底的树桩和障碍物;建成未进行清基的水库,为更好的发展高产养鱼,可以在天旱或涸水季节采取挖心子等办法清整除。
(二)消毒和除害:一般水库都没有进行消毒工作。
但是长期养鱼,有机质淤积和肥泥增厚,都会影响养鱼效益。
为此,在适当的时候投入一定量生石灰进行带水消毒,杀灭寄生虫或鱼类敌害,同时,对改变水库水质有积极作用。
小型水库中存在一定量的凶猛鱼类,为不影响鱼种成活率,在有凶猛鱼类的水库投放鱼种规格要越大越好。
(三)建设鱼苗种培育池水库在新建时应规划出鱼苗种培育池建设用地,一般100亩水库养鱼水面应配套5—7亩鱼池,水深1.5—2米,面积1—2亩为宜,也可在浅水区或库湾围拦培育鱼种,也可用网箱培育鱼种,以便适应水库多品种养殖的需求。
(四)防逃设施建设建设水库防逃设施与水库鱼产量高低有密切关系,防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渔获物的安全与否。
防逃设施建设分为网栏、栅栏两种,多数水库采用网栏且安全系数大,对于过洪量极小或一般都不过洪水库就不必要搞防逃设备。
网栏则选用乙纶线编制网片网目为2公分的栏网,在离溢洪道一定距离(一般控制最大流速在每秒0.7米处)的两岸,将上纲栓紧固定,系在离水面0.5米的纲绳上或系上浮子浮在水面(将上纲拼缝一条盖网,使盖网浮于水面的上游方)下纲用铁锚、水泥或石头固定于水底。
两岸边打水泥桩固定网绳,栅栏常用竹、木、钢筋作材料。
水浅流缓的水库,可以直接在溢洪道口设置;溢洪量大,水流较急的水库,应离开溢洪道口,成弧形设置。
二、鱼种投放及比例鱼种投放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水库养鱼技术关键。
(一)投放品种比例根据水库水体饵料生物组成及饲养管理方法来确定投放品种比例。
1、肥水水库型:指自然水体肥、人工投粪肥和化肥,在水库中套养鲤鱼网箱等放养品种比例主要为滤食性鱼类,其次是吃食性鱼类。
淡水鱼水库养殖技术
淡水鱼水库养殖技术1.土拦库湾土拦库湾实际上是一个小水库,清野除害较方便,可以实施投饵、施肥等措施获得较高产量。
(1)地点选择土拦库湾要求肚大口小,底部平坦,坝基处不漏水,枯水季节能排干清库,湾内能维持2~10米水位,无污染,水质肥沃,光照充足;集雨面积适中,洪水不大。
面积以200亩以内为宜,最好不超过1000亩。
(2)筑坝土坝有均质土坝和粘土心墙土坝两种。
均质土坝是用含砂5~7成,含粘土3~5成的土筑成。
粘土心墙土坝是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做坝身,中间用粘土做心墙。
坝高应略高于水库正常水位,洪水太大,水位超过坝顶时,可在坝顶装矮网防逃。
坝面应有足够宽度,坝高6~11米时,坝圃宽应有3~4米,土坝坝坡的倾斜度应视筑坝土料和坝高而定。
砂土坝宜缓坡,粘土坝可稍陡,高坝坡应缓。
一般坝高10米以内者,内坡取1:1.5~2,外坡取1:1.5,近坝底处应为1:2或1:3的坡比。
坡面可用块石或碎石护坡。
为了控制水位,还需安装涵管和起闭设备,还应建造溢洪道。
3)清基除害库底的建筑物、树桩、大石头、土堆等应予清除铲平,以利捕捞。
库湾内的野杂鱼和凶猛鱼类也要清除,可采用放干、药物清塘、捕捞、电击、爆炸等多种方法。
(4)鱼种培育土拦库湾的养鱼条件较好,在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的同时,还可大量施肥、投饵,水环境也容易控制,因而土拦库湾一般是用于培育鲢、鳙鱼种(搭配少量其他鱼种)。
以鲢为主,可搭配10%~20%鳙鱼;以鳙为主,则不放鲢鱼。
一般有三种方式:培育夏花:从鱼苗培育成3~5厘米的夏花。
要求库湾的水较浅,面积在30亩以内。
放养密度8~12万尾/亩。
放养前施足基肥,肥水下塘,培育过程中采用饵料与肥料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养殖。
培育冬片鱼种:即从3~5厘米夏花培育到体长13厘米以上的冬片鱼种,也采用施足基肥,肥水放鱼,追肥和饵料配合使用的办法。
一般每亩可放4000尾,经3个月可长到13厘米鱼种2500尾左右,条件好的放养密度可更高。
培育2龄鱼种:即将体长10~13厘米的鱼种培育成体长20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水库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马传栋 . 生态经济学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生态渔业就是利用水库优越的产地环境、优质的水生产 优质的水产品。现在人们都喜欢绿色食品,水产品也是。所 以要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养殖,保障水库中水的质量以 及水产品的质量,形成特有的绿色健康品牌,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水库的自然环境越优越,水质越好,水产品就越有特色, 就越能生产出健康美味的水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吸 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生态渔业, 发展生态渔业需要对水质进行严格的控制,使水质无污染无 毒害甚至达到饮用水的程度,符合绿色水产品的养殖标准 [1]。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水产品要优质健康、安全美味,这样不但 可以吸引新客户,老客户也会不断复购,从而提高水库的知 名度。这样才能走上安全、优质、高效的生态渔业之路。 3 生态渔业养殖技术 3.1 科学放养 3.1.1 水库养鱼面积的计算 水库中鱼的密度要科学合理,太 密集使生态遭到破坏,应尽可能地增加密度,以创造更大的经 济效益,所以就应对水库的养育面积进行计算以确定最好的鱼 量。水库适宜养鱼的面积通常计算水库放养水面一般计算 5-9 月份的水面大小,可以通过水位记录仪记录的数据进行计算, 选取近几年的水位值取,其平均值即为水库养鱼面积。 3.1.2 放养鱼苗的规格和质量 在水库养鱼中放养鱼苗时, 要挑选优质的育苗,应选择健康强壮且整齐的优质苗种,通 常育苗的长度为 15 cm ,能提高经济 效益。反之,如果投放的鱼苗体质不好,摄食能力差会导致 其生长速度慢,且成活率通常会很低,捕捞所需要的时间长, 进而导致经济效益较差。鱼苗可以根据水库的面积、水中有 机物的含量等进行合理的放养。 3.1.3 合理搭配品种 水库中具有很多的天然饵料可以供鱼 类生存,像浮游生物和各种藻类。水库中尚有一定数量的水 生植物,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还有各种昆虫幼虫和卵等。根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手段, 使鱼类在水体中进行自然繁殖和生长的养殖方式。
与传统的旧养殖方式相比,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减少对水体的环境污染。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水域或经过处理的池塘、水库、河流等水体,使用微生物、植物等天然生态系统来处理养殖水体中的废物和养分,使其能够自然地循环利用。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废物和养分的排放,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和养殖条件。
传统的养殖方式通常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加热、通风等控制,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而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则通过建立自然的生态系统来提供养殖水体中所需的氧气、有机物、微生物等资源,为鱼类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和养殖条件。
这种自然的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模拟鱼类在自然水域中的生活环境,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健康度。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传统的养殖方式需要大量的能源、水源、饲料等资源,增加了养殖的成本。
而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则利用自然的养殖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了能源、水源、饲料等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养殖的成本。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等环保资源进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养殖的产量和品质。
淡水环境中通常有丰富的天然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可以为鱼类提供更充足的食物和营养,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物种组合和饲养密度控制,优化养殖环境,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提高养殖的产量和品质。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持。
目前,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和品质方面。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建立更稳定和高效的生态系统,通过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溶氧量、光照等参数,提高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条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淡水鱼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它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
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生态养殖技术有助于提高鱼的健康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分析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几个关键方面,如饲料、水质和养殖环境。
同时,本文还会探究如何选择适合的淡水鱼品种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饲料技术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饲料是决定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饲料类型和饲料质量能够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通常,淡水鱼的饲料分为鱼类饲料和非鱼类饲料。
在设计饲料计划时,需要考虑到鱼的种类、生活习性和养殖环境等方面因素。
另外,饲料的数量也是需要掌握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饲料过多,会导致过度负荷,加重鱼的肠胃负担;如果饲料过少,则会影响鱼的生长速度和鱼体的健康水平。
因此,饲养员需要注意定期检测鱼的饮食量和接受能力,以确定正确的饲料量。
水质技术水质是淡水鱼生态养殖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水质对鱼的健康状况和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影响。
别无他法,保证水质清洁、清澈和富含营养是保证鱼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淡水鱼需要低硬度、中性甚至略酸性质的水,水温也需要根据鱼的种类和喜好进行调整,特别是淡水鱼在繁殖期间对水质更为敏感,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护和控制。
对于提高水质,可以采用水搅拌、增氧、过滤和换水等方法,并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检测水质,并保证水的清洁度、适度酸碱度和富含氧气。
养殖环境技术养殖环境是影响淡水鱼养殖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鱼类需要特定的养殖环境,包括水质和光照等。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鱼缸或池塘,根据鱼的种类和养殖数量进行配置。
同时,需要注意鱼缸或池塘的净化,控制池塘中藻类和杂草的生长,同时防止鱼类的疾病和寄生虫的感染。
其次,需要提供适当的光照和温度。
在鱼类初始养殖阶段,可以使用人工灯光保持适度的温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风的侵温、配合防寒措施等。
品种选择和管理最后,对于不同的淡水鱼品种,我们需要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健康水平进行选择。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养殖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模拟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要素进行鱼类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持。
下面将从鱼类的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控制、水质保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
鱼类的饲养管理是淡水鱼生态养殖的重要环节。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鱼类的生物学
特性和需求,合理选择饵料类型、饵料成分和饲喂方式等。
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状况,
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
环境因素控制是淡水鱼生态养殖的关键。
温度、光照、水质等环境因素对鱼类的生长
发育和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
要合理调节水温、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水质的控制也非常重要,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水质,确保水质达到鱼类生
长的需求。
淡水鱼生态养殖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持。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水体的质量
和环境对其影响非常大。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要定期清理淤泥和
鱼类排泄物,保持水体的清洁。
要避免使用对水质有害的药物和化学物质,以免污染水体。
要适时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保证鱼类正常呼吸。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分析与探究主要集中在鱼类的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控制和水质
保持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调控,可以创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的自然环境,提
高养殖效益和鱼类品质,推动淡水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对于保护水
域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小型水库四大家鱼立体养殖模式试验
选择进行立体养殖的小型水库,以背风向阳,底质平坦,水源方便的为宜;新库要进行修整改造;注意防逃防盗;根据水库的自然条件选择放养品种、数量、比例;在养殖过程中要科学投喂、科学管理;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小型水库养殖一般实行轮捕轮放和立体生态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养殖场地的选择选择进行四大家鱼立体养殖试验的大胡水库位于定远县池河镇曙光村大胡组,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防洪和水产养殖的小(!)型水库,面积约"##亩,总库容$#!%"&万'()水库集水面积$%**+'$。
水库呈狭长型,库区原是部分被浸淹的山坡和农田,底质较为平坦,平均水深$%,-.'。
$、鱼种投放$%!投放品种、数量和比例根据水库的自然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养殖的品种,主要以放养鲢鱼、鳙鱼、草鱼为主,合理搭配混养鲤鱼、鲫鱼、鳊鱼等。
为了保证养殖成活率,应选择投放大规格鱼种,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
具体规格为:鲢鱼、鳙鱼.##-,##/ 尾,草鱼*,#—0,#/ 尾,鲤鱼、鲫鱼、鲮鱼、鳊鱼等其他鱼种(#—,#/ 尾,放养密度一般为,##—*##尾 **0'$。
由于大胡水库是以灌溉为主且水质营养偏小的小型水库,放养品种主要应以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为主,其放养比例为:草鱼、鳊鱼占,,1,鲢鱼、鳙鱼占(,1,鲤鱼、鲫鱼占!#1。
$%$放养时间一般要在当年尽早投放鱼种,在当年的$月份投放为宜,且越早越好,主要还是考虑到当时气温水温都比较低,鱼种的鳞片紧密结实,在拉网及运输的过程中不容易受伤得病,能确保养殖的成活率,而且鱼种投放得早,其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的产量会更高。
(、饲养管理(%!施肥施肥是指通过适时适量增加水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培肥水质,促进饵料生物的大量繁殖,以保护水库的生产力处于最佳水平,从而提高鱼产量。
主要是施放农家肥,农家肥(如禽粪、猪粪等)可作基肥施也可作追肥施,做基肥时**0'$用$##—(##+/,作追肥时**0'$用!##—$##+/,经充分发酵后投放在水库的上游或库湾平坦处。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淡水鱼;生态养殖淡水鱼一般指的是生活在淡水域中的鱼类,品种十分多。
因为鱼肉易消化、营养丰富、不易导致肥胖等优势,淡水鱼的市场需求一直很高,所以淡水鱼养殖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而新时期,人们对于养殖质量的要求更高,这就给淡水鱼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本次分析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淡水鱼养殖。
一、生态养殖的含义生态养殖(ECO)是利用干净水环境条件,配合其中的天然饵料,或者借助生态技术的辅助,改善并保持水生环境,进行增殖、养殖的方法,在养殖过程中投放绿色饲料,不施肥和用药,最终目标是向市场提供绿色鱼类及其加工产品。
进行ECO的基础是生物之间的共生互补,基础是借助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循环系统,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让不同生物在特定的区域内生长,保持生态平衡发展,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二、构建优势多品种生态混养模式ECO首先是构建优势多品种生态混养模式,按照不同品种之间的种间免疫和生态互补的原则,增加优势品种的数量,降低单一品种的放养密度,这样也可以减少不同品种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
从生态学理论上,增加优势品种的数量,更有利于利用养殖水域的生态食物链资源,在尽量不进行人工投饵的条件下保证放养品种的正常生长,进而提升生态产量和效益。
比如说,饲养鲤鱼和草鱼,如果同时在饲养场所放养鲫鱼500~700尾/亩,可以借助鲤鱼和草鱼饲养的残余饵料和粪便发酵带来的生物絮团、有机碎屑等,再加上水域本身的底栖生物,就可以在不增加饵料投放量的基础上,借助生态食物链资源提升鲫鱼的产量。
三、构建养殖水环境生态优化系统进行ECO最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持,需要一直保证养殖水环境不被污染,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
因此在养殖水环境要构建生态优化系统,其目的是解决淡水鱼养殖中“水难调”的难题。
在这里,需要掌握三个要素:一是水体接种,构建出混养模式之后,需要及时向养殖水中接种有益菌,逐渐衍生成富氧、舒适和适于摄取食物的环境。
小型水库综合渔业开发利用初探
小型水库综合渔业开发利用初探摘要:以延长县瓦村水库为例,就其水库养鱼、餐饮、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对今后小型水库综合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型水库;综合利用延长县地处延安市东部,地质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黄土高原丘陵地貌,全县沟壑纵横,植被较差。
延长县的可养鱼水面较大,但是由于常期以来水库和淤地坝只依靠单独养鱼模式生产经营,粗放养殖,并且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很差。
为此,2008年延长县为提高小型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以瓦村水库为试点,对水库进行承包,并对水库的经营管理情况跟踪调查了两年时间。
1 基本情况瓦村水库地处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水库以村名命名,距县城15 km,控制流域面积10 km2,总库容99万m3,兴利库容32.6万m3,可养鱼水面面积10.5h m2,平均水深3.5~4.5 m之间,水质较好,透明度45~50 cm之间,PH值6.5~7.5,无工业污染。
库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540 mm,平均日照时数2456 h,年平均气温10.4℃。
2 主要的措施与方法2.1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根据水库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了以渔业为龙头、休闲、垂钓、餐饮、度假为主和其它畜牧养殖为辅的综合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库资源,形成“住水边、玩水上、食水鲜、品农饭”的发展思路,使之形成渔业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瓦村水库基础设施2.2.1 交通便捷、通讯畅通交通便利是发展水库休闲渔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发达的通讯也很重要,以便利游客随时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
瓦村水库原有一条黄土道路、手机也没有信号,为解决这一制约发展的问题,承包人积极和县上争取,利用县上通村油路项目,投资10万元修通了省道205到水库2 km的三级柏油公路,并且协调移动公司在水库边上建起了信号接收塔,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2.2.2 建设良好的休闲环境瓦村水库虽然坐落在风景优美、自然山水风光较好的地方,但是原有的设施陈旧落后,游客连基本的休闲设施也见不到。
中,小型水库养鱼精养技术
中,小型水库养鱼精养技术
杨永斌
【期刊名称】《适用技术之窗》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汉中市从1989年开展中、小型水库养鱼精养高产试验,先后进行了主养鲤成鱼和主养鲢鳙鱼养殖,取得主养鲤鱼亩产600公斤、400公斤和主养鲢鳙鱼亩产400公斤、200公斤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一、水库条件水质良好、无污染。
拦鱼设施及排水设施完整,库底平坦,光照条件较好,交通便利。
二、鱼种规格及投放鱼种前准备鲤鱼种10尾/公斤,鲢鳙鱼种8尾/公斤,草鱼种10尾/公斤,鲫、鲂等鱼种20尾/公斤。
【总页数】1页(P34)
【作者】杨永斌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水产工作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4.6
【相关文献】
1.小型水库养鱼技术 [J], 丁德明
2.提高小型水库养鱼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探讨 [J], 李海林
3.小型水库养鱼高产技术 [J], 杨水娥
4.北方地区小型水库成鱼半精养技术 [J], 陈信杰
5.中、小型水库养鱼精养技术 [J], 杨永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淡水养殖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水产养 殖资源丰富,截至 2004 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 全球总产量的 69.6%,多达 4 130 万吨[1]。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 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良好的渔业环 境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这为我国 渔业生产实践指出了新的方向。内陆水库是淡水鱼 类的重要养殖载体之一,由于传统养殖模式忽视生 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养殖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降 低和水体富营养化加剧[3-6]。20 世纪 70 年代的“生物 操纵”假说[7]和 80 年代的“营养级联动假说”[8]从滤 食性鱼类作为捕食者进行“下行效应”控制的生物 学角度,探讨了滤食性鱼类的数量变化可以调节浮 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使得水体透明度增加, 氮、磷的浓度降低,进而改善水体环境。鳙鱼是淡水 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滤食性鱼类[9],也是我国重要的 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是目前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产量 的主体种类之一,其产业地位十分重要[10]。
4 肥水管理
主要采用生物肥进行肥水。早期当水温达到
""""""""""""""""""""""""""""""""""""""""""""""
关系[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74-78 [5] 张 婷,李德亮,许宝红,等. 西洞庭湖区养殖水体浮游植 物调查与水质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09,2(5): 12-18 [6] 钟诗群,马志宏,陆 军. 基于水环境保护视角的内陆大 水体渔业策略[J]. 2012,2(30): 23-29 [7] Carpenter SR,Kitchell JF,Hodgson JR,et al. Regulation of lake primary by food web structure [J]. Ecology,1987,68: 1863-1876 [8] Carpenter SR,Kitchell JF. Consumer control of lake produc- tivity[J]. Bioscience,1988,38: 764-769 [9] 胡保同. 滤食性鱼类摄食机制问题 [J]. 水产科技情报,
33
技术与经验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4.11.012
《水产养殖》2014 年第 11 期
蟹塘鳢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与蟹鳜混养模式综合经济技术 !指! !标! !对! !比! !分! !析!
!! !! !! !! !! !!
!! !! !! !! !! !!
严爱平 1,石小平 2,汤红兵 1 (1.当涂县大陇乡农业服务中心,安徽 马鞍山 243155;2.马鞍山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安徽 马鞍山 243000)
2013 年 3 月 16 日至 4 月 20 日,共向三河水库 投放鳙鱼 25 000 尾,平均重量 0.4 kg/尾,总重量为 10 000 kg。
资助项目: 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2013BBA049);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GJJ13018)
32
《水产养殖》2014 年第 11 期
mg/L。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对比本研究获得的溶解氧、pH 值、 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指标,可确定三河水库的水质 符合国标 II —III 类水标准。 2.3 鳙鱼放养实验
2013 年 10—12 月,共捕获鳙鱼约 12 000 尾, 总重量为 25 075 kg。与前期投放鱼苗重量 10 000 kg 相比较,9 个月放养时间内,投放的鳙鱼净产量 约为 15 000 kg,为前期投放鱼苗的 1.5 倍。鳙鱼放 养试验对比发现三河水库生态养殖投入产出比约 为 6 倍,具有很高的实际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Qi Zizhong,Zhang Xiao-Hua,Nico B,Peter B. Probiotics in aquaculture of China- Current state,problems and prospect[J]. Aquaculture,2009,290: 15-21 [2] 陈书全.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06,6: 38-41 [3] 张国华,曹文宣,陈宜瑜. 湖泊放养渔业对我国湖泊生态 系统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1997,21(3): 271-280 [4] 孙 刚,盛连喜,冯 江,等. 中国湖泊渔业与富营养化的
三河水库水体氨氮含量变化 范 围 是 0.099 ~ 0.549 mg/L,从春季到冬季呈上升趋势。三河水体氨 氮含量变化范围是 0.20~0.37 mg/L,从春季到冬季 呈下降趋势。水体总氮含量在四个季节之间具有一 定差异。夏季 1.2 mg/L 和冬季 1.13 mg/L,略高于秋 季 0.09 mg/L,显著高于春季 0.50 mg/L。四个季节水 体总磷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夏季 0.077 mg/L 和冬季 0.095 mg/L 显著高于春季 0.011 mg/L 和秋季 0.038
采用小样本的方法开展研究,在安徽省当涂县 海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选择了 11 个塘口共计 368×667 m2 精养池塘,分两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 一种模式为蟹塘鳢虾混养模式,面积 232×667 m2, 共 7 个试验塘口,5 个养殖户;另一种模式为蟹鳜混 养模式,面积 136×667 m2,共 4 个试验塘口,4 个养 殖户。
1.1 试验地点 安陆市位于湖北省东北角,距武汉 80 km,是大
别山试验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市域有大小水库 30 余座,是湖北省农牧渔业的重要城市之一。三河水 库位于安陆市东北 15 km,调查年份水库面积约 1 km2,最大水深 6.5 m。 1.2 水质监测方案
2013 年 4 月、7 月、10 月和 2014 年 1 月,在安 陆市三河水库设置 6 个采样点进行水质监测,方法 如下:①现场使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YSI6600V2) 测量采样点的水温、pH 值、溶解氧和透明度等水体 理化指标。②采集水样,实验室内测定水库中营养 盐总磷、总氮、氨氮和硝氮的含量。 1.3 鳙鱼放养实验
技术与经验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4.11.011
《水产养殖》2014 年第 11 期
1
1
中小型水库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标准
初 1 11 1
1
11 11
探 1 11 1
1
秦海明 1,王子牧 2,胡旭仁 1
(1.南昌大学生命公司,湖北 安陆 432600)
蟹塘鳢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667 m2 放养沙塘 鳢亲本 10 组,规格为 30~50 g,3 月 5—10 日放养; 蟹种 800 只、规格 140~160 只/kg,2 月 10—20 日放 养;青虾 6 kg,规格 800~1 000 只/kg,2 月 20—25 日放养。
蟹鳜混养模式:667 m2 放养蟹种 800 只,规格 140~160 只/kg,2 月 10—20 日放养;青虾 6 kg,规格 800~1 000 只/kg,2 月 20—25 日放养;鳜鱼 25 尾, 规格 4~5 cm,5 月 18 日放养。
3 生态养殖标准
根据本研究周年四个季度监测的结果,提出内 陆水库生态养殖的标准:①保持养殖水体的自然水 温。②保持养殖水体盐度低于 2.0。③维持养殖水体 pH 值在 6.52~7.81 范围之内。④防止水体富营养 化,维持水体叶绿素 a 浓度在 11.02~26.17 μg/L 范 围内。⑤避免外源水体进入养殖水库,保持水体浊 度低于 25 NTU。⑥保持水体溶氧不低于 5.5 mg/L。 ⑦不投放化肥及人工饵料,保持养殖水体氨氮含量 低于 0.50 mg/L;总氮含量低于 0.50 mg/L;总磷含量 低于 0.1 mg/L。
技术与经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体理化因子 2.1.1 水温 四个季节之间三河水库水温具有显 著差异(P<0.05)。夏季平均水温最高,为 28.8 ℃,秋 季(22.9 ℃)次之,春季较低,为 28.8 ℃,冬季最低, 7.4 ℃。 2.1.2 盐度 四个季节盐度变化范围为 0.2~1.7,春 季平均盐度与夏季盐度相同均为 1.7,秋季平均盐 度为 1.4,冬季盐度为 0.2。总体来看,从春季到冬季 盐度呈下降趋势。 2.1.3 pH 值 四个季节 pH 值变化范围为 6.52 ~ 7.81,从春季到冬季 pH 值呈下降趋势。春季 pH 值 最高,为 7.81,夏季(7.80)次之,秋季较低,为 7.44, 冬季最低为 6.52,这种变化与季节降水差异有关。 2.1.4 叶绿素含量 各季节之间水体叶绿素含量 差异较明显,水体叶绿素含量从春季到秋季浊度逐 渐升高,到冬季浊度突然降低。变化范围是 11.02 ~ 26.17 μg/L。秋季叶绿素含量最高,为 26.17 μg/L,冬 季 11.02 μg/L。这种变化与水温和光照的季节性变 化紧密相关。 2.1.5 浊度 浊度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一致,四个季节平均浊 度 分 别 为 16.8 NTU、22.1 NTU、23.9 NTU 和 6.3 NTU。因此水体中藻类密度的 变化对水体的透明度可能具有直接影响。此外,造 成水体浊度变化的原因还可能与降水、水生动物活 动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但是总体来看,三河水 库体透明度比较高,水质较好。 2.1.6 溶氧 四个季节之间水体溶氧含量具有显 著差异(P<0.05)。夏季水体溶解氧含量 5.85 mg/L 显 著低于其他三个季节(春季 10.51 mg/L,秋季 10.73 mg/L,冬季 12.08 mg/L,)。溶解氧的变化与水温季节 变化具有直接关系,此外,还与水体中生产者浮游 植物(绿藻)的现存量有一定关系。 2.2 水体营养盐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