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教案

合集下载

郑和下西洋教案初中历史

郑和下西洋教案初中历史

郑和下西洋教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2. 说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路线;3. 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 分析地图,促进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1.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2.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难点】1. 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在非洲发现明朝工艺品的视频,并提出问题:我国明朝时期的工艺品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背景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郑和的故事。

2.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4.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地图分析1. 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2. 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了解其航行范围。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2.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六、作业布置1. 绘制郑和下西洋路线图;2. 写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讨论、地图分析、总结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故事教育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故事教育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卓越成就,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辉。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海洋意识和审美情感。

下面,我们将根据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的要求,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设计一堂幼儿园故事教育课,从内容安排、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教案设计。

一、故事内容安排1、介绍郑和的生平和成就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他出生于云南昆明,是一名回族人。

郑和曾经率领大型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为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的下西洋活动,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先进水平,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被誉为我国古代海上活动的杰出代表。

2、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壮丽场景在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中,他带领着队伍穿越茫茫大海,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郑和遇到了许多不同的风景和人文景观,这些景观都展示了我国古代航海活动的宏伟壮丽。

在斯里兰卡,郑和的船队见到了高大的椰子树和美丽的海滩;在非洲,他们见到了神秘的金凤凰;在波斯湾,他们欣赏到了火红的夕阳和苍茫的沙漠。

这些景观无疑会给孩子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3、体现郑和的民族精神和航海精神作为一位优秀的航海家,郑和不仅具有卓越的航海技术,更是展现了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航海精神。

他顶风冒雨,穿越重重困难,不畏艰险,不惧严寒,坚定勇敢,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我国人的团结、勇敢、探险和进取精神。

二、课堂教学实施1、引导孩子对郑和的认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简短的视频等媒介材料,向孩子们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场景和壮丽景观,让孩子们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2、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故事讲述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联系具体的实例,向孩子们讲述郑和如何穿越重重困难,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展示了我国古代航海活动的壮丽场景。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 郑和下西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郑和,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认知能力。

2. 通过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激发幼儿对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勇敢和探索精神。

3. 引导幼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学习我国地理知识,了解我国地图和远方的国家。

4. 帮助幼儿了解船舶、指南针等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幼儿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壮丽场面,让他们感受到航海的壮丽和辛苦。

2. 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介绍郑和的生平和贡献,向幼儿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和带回的文物。

3. 制作地图,以图示的方式向幼儿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4. 通过制作模型船,向幼儿介绍船舶的结构和航行原理,让他们了解到郑和远航所用的船只。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郑和,并了解他下西洋的过程和成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向幼儿生动形象地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并引导他们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情景,并引发幼儿对这段历史的好奇心。

2. 主体: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以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和带回的文物,并向幼儿介绍我国地理和地图知识。

3. 活动:制作地图,让幼儿动手参与,更好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4. 结尾:通过制作模型船,向幼儿介绍船舶的结构和航行原理,让他们了解到郑和远航所用的船只,同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感悟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意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互动的方式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 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小测验或游戏互动,巩固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在教学中,要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本课《郑和下西洋》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成祖时期,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国家以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航海、探险等题材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国家以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航海事业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国家以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船上生活以及与所到国家的交流。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船上生活以及与所到国家的交流。

4.情景模拟:模拟郑和下西洋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航海的艰辛与收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材料。

3.课堂讨论道具(如地图、模型等)。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航海家吗?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国家,让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个整体的认识。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学案例: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学案例: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学案例:郑和下西洋一、引言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航海探险家。

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开拓了我国的海外贸易,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

在幼儿园的人物故事教学中,以郑和为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的航海史,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勇敢、探险精神,让他们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内容1. 郑和的生平按照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简单介绍郑和的出生、成长经历,以及他为什么要下西洋。

2. 郑和的船队展示郑和船队的图片,简单介绍船队的规模、航线和目的地,让孩子们了解当时的船队是如何组成和行动的。

3. 郑和的贸易活动通过故事和图片,讲述郑和在下西洋过程中进行的贸易活动,介绍一些进出口的物品,如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以及外国的香料、金银等。

4. 郑和的成就着重强调郑和的航海探险带来的成就,如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等。

三、教学方法1. 观看图片展示郑和船队的图片,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的方式了解船队的规模和航线。

2. 讲故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引导孩子们对郑和的生平和航海经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郑和或者船队的成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感受郑和的航海历程,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

四、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中国古代的航海史,知道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和路线,以及他进行的贸易活动。

2. 培养孩子勇敢、探险的精神,让他们在故事中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

3. 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航海历史的探索欲望。

五、总结通过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进行人物故事教学,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的航海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勇敢、探险精神,让他们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片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在参与和表达中对历史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六、个人观点我认为通过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进行人物故事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人物教案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人物教案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幼儿园人物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案主题:郑和下西洋1.2 适用芳龄:3-6岁幼儿1.3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郑和的故事,了解我国古代的航海历史;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3) 激发幼儿对探索和追求梦想的兴趣。

1.4 教学重点: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郑和的精神。

1.5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远航的概念,并将之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二、教学准备2.1 故事内容:提前准备好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并进行筛选,确保故事内容简明扼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2 教学道具:地图、小船模型、郑和的图片、地图等相关教学道具,以及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辅助教学。

2.3 教学环境: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悬挂相关图片和装饰品,使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2.4 教师准备:老师要对郑和的故事有充分的了解, 并准备好故事讲述的技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问题或儿歌、游戏来引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我们知道郑和是谁吗?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他下西洋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现在就来听一听。

”3.2 讲述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幼儿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体验远航的刺激和奇妙。

3.3 交流讨论:带领幼儿讨论郑和的故事,引导幼儿表达对远航探险的向往和好奇。

3.4 游戏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郑和下西洋的历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合作精神。

3.5 创作活动:让幼儿进行相关手工、绘画等创作活动,表达对郑和的敬佩,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4.1 观察记录:老师要及时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游戏互动、创作活动等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记录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效果。

4.2 问答评价:根据故事内容和课堂互动,老师可以针对性地提问幼儿,了解他们对郑和故事的理解程度。

4.3 表扬鼓励:及时对幼儿的好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故事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和历程。

2. 探讨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2. 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和成就3.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兴趣。

2. 学习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a. 介绍明朝初期的国内外形势,明成祖为何派郑和下西洋;b. 阐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3. 学习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和成就:a. 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主要港口;b. 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几次远航经历和取得的成就;c.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海上保护费、带回的物资和兴办的交流港的意义。

4. 探讨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a.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 探讨郑和下西洋对世界海洋贸易的影响;c. 分析郑和下西洋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5. 总结归纳: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历程和成就;b.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成果,进行讨论。

6. 拓展延伸:a. 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郑和下西洋的一次远航,进行专题报告;b. 通过调查和讨论,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其他航海探险的联系和区别。

7.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相关的历史书籍、资料等。

评估方式:1. 学生展示个人总结,并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

2.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教案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时期和原因。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地图和航线。

1.3 教学活动播放郑和下西洋的短视频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郑和下西洋的地图,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第二章: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准备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准备情况。

2.2 教学内容介绍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准备工作和规模。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展示准备工作和规模的调查结果。

第三章: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过程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过程和重要事件。

3.2 教学内容讲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过程和所经过的国家。

介绍郑和下西洋中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航海过程的角色扮演。

展示学生制作的海图和航海日志。

第四章: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意义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的影响,如文化、科技、经济等。

探讨郑和下西洋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展示对其他国家影响的研究成果。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鼓励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郑和下西洋的感悟和启示。

第六章: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评价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在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的不同评价。

探讨不期评价的背景和原因。

6.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研究不期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第七章:郑和下西洋与文化交流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期间的文化交流。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郑和下西洋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郑和下西洋

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了解郑和的成就;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3.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故事内容;2.学会分析邮差的行程和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郑和为什么要亲自下西洋;2.帮助学生理解郑和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教学准备:1.课件和图片资料;2.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故事;3.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郑和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郑和的认知和兴趣。

二、学习内容的学习(20分钟):1.呈现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程和行程。

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和画面。

2.讲解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以及他的船队多少个人?考察学生对郑和的理解程度。

3.帮助学生分析一封信从中国到印度的传递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更好地传递信息。

三、故事的讲解(30分钟):1.温故知新:向学生复述或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并帮助学生补充遗漏的细节。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成就。

四、知识拓展(15分钟):1.带领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成就。

2.组织学生分享所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五、小结(5分钟):1.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回答关于郑和的问题。

2.鼓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尊重和传承。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和他的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图片、故事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规模、到达的国家以及在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中的作用,感受郑和的杰出才能和雄伟气魄。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远航的规模、到达的国家以及在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郑和的杰出才能和雄伟气魄。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郑和远航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

2、刚才播放的,是反映我国历史上著名人物郑和远航西洋的电影片段。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郑和远航》(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次远航展开叙述的。

3、“郑和”这个名字对于我们已是并不陌生,谁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学生自由说)4、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然后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5、质疑: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老师和同学更深入地了解郑和的这次远航呢?6、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问题随时质疑。

7、学生质疑情况梳理:(1)郑和是什么时候的人?(2)他为什么要远航?(3)他一共进行了几次远航?分别是在哪一年?(4)每次远航都到达了哪些国家?8、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相机指导朗读。

9、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0、学生讨论交流,弄清上述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相机进行)(1)郑和是明朝一个叫三宝太监的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很有名气的人。

(出示词语:三宝太监)三宝太监是什么意思?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注意“太”在这个词语中应读“tài”,它表示对年老人的尊称。

(齐读词语)为了纪念郑和对祖国的贡献,人们还为他建立了纪念碑呢!谁来读读碑文?(指名读)从碑文中你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说)(2)他为什么要远航?(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词语:炫耀、威武、雄伟、友好、热闹等词)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人都能聚集在一起,真是(生接读)盛况空前。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课题:郑和下西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目的;了解郑和的船队和航线;了解郑和的成就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和航线,以及他的成就和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准备黑板、白板、多媒体设备、手绘海图、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和文物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和文物,并强调这是我国古代举世闻名的航海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知道郑和下西洋吗?他为什么要下西洋?他的船队有多少船?航行的路线是什么?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讲解郑和的船队和航线,并手绘海图给学生展示。

3.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给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如:郑和杭州到非洲需要经过哪些海峡?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相关资料,进行探究。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观点。

4.展示讨论(15分钟)每组代表发表观点,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听取其他组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讨论和评价。

5.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点评。

主要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船队和航线、成就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6.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郑和下西洋的动画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进行评价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郑和下西洋的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的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外交史范畴。

明朝是我国外交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无论从航海的时间、规模,还是从到达的地区来看,都无疑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他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

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

探究和发扬郑和精神,使学生人文素养有所提升,是学习这一内容的深层次的价值所在。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在小学社会课学过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教师教学创造了条件。

但是由于学习资源有限,需要教师开阔孩子的视野,激活孩子的思维,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引领学生关注现实,走向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经过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视频创设情境,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与郑和先驱同行------与郑和行者对话------与郑和精神成长-------历史在线四个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今天郑和曾经到达的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因此将其确定为重点。

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法和表演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2、难点:如何理解郑和精神?探究和发扬郑和精神,使学生人文素养有所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因此我通过分析材料、学生结合自身谈感受的方法降低教学难度。

四、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法表演法探究式教学法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1、郑和下西洋发生在600多年前,距离今天非常遥远,学生很难感受到郑和航海的伟大和艰辛,于是我通过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机的融合,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郑和下西洋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郑和下西洋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郑和下西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成就。

2. 使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1.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成就。

2.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1.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和航行路线。

2. 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关注郑和航海的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

2. 提问:“你们知道郑和是谁吗?他为什么要下西洋?”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成就。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如明朝的国力、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等。

2.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如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几个重要事件,如访问锡兰、到达印度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成就。

2. 强调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享、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成就,掌握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六、探究活动(10分钟)活动内容: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地,如印度、非洲等。

郑和下西洋 优秀教案

郑和下西洋 优秀教案

郑和下西洋一、教学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通过在地图上指示、描绘或者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时空概念,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的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三、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需要具备的条件四、教学过程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然后设问,视频里的郑和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信息?他七次到达的西洋是今天的哪些地方?学生根据课本以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回答。

补充郑和的个人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云南的贵族,信奉伊斯兰教,都曾去遥远的圣地朝拜过。

郑和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讲述朝圣麦加途中的种种见闻。

父亲跋山涉水的惊险旅程,远方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给小郑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说不尽的新奇事物,道不完的天方夜谭,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了他。

身受家庭父辈这种冒险精神的熏陶,小郑和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准备将来远航西洋,朝圣麦加。

他常常坐而冥思,起而力行,刻苦学习划船、使帆、游泳,还潜心于航海史籍的研读,好像刻意要成为一代航海家、冒险家似的。

设问,刚才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郑和的船队,你认为只是依靠郑和自己,他能够实现下西洋的目的吗?如果不能的话,有是谁帮助郑和实现下西洋的梦想呢?学生根据观察,回答问题:明成祖设问,那么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去下西洋呢?材料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郑和材料二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并且结合课本,分小组讨论,得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换取海外珍宝,寻找建文帝。

第2课郑和下西洋教案

第2课郑和下西洋教案

第2课郑和下西洋教案教学要点一、学习目标1. 知道西洋所指的范围,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了解华侨对南洋开发的情况。

二、重点:郑和七次下西洋。

明朝初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先后七次下西洋,此举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创举。

教科书以郑和下西洋作为本课的标题,也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

三、难点:对郑和下西洋影响的评价,史学界有不同说法,比较容易给学生带来困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史实出发,不能凭主观臆断。

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央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

以纪念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者与开拓者。

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郑和下西洋》(播放视频)。

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知道西洋所指的范围,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了解华侨对南洋开发的情况二、学习新课:(一)、自学指导一(幻灯片展示)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75-78,思考下列问题;(约5分钟,疑难问题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可以讨论交流)1.西洋范围是如何界定的?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4.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时间,到达地区、规模)有哪些?5.郑和下西洋都做了些什么?6.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

(三)、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四)、检测、点拔:1.“西洋”的范围。

了解“西洋”这一概念时要充分利用“郑和七次下西洋路线图”,注图中找出“文莱”、“东南亚”、“印度洋”等地点或地区,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幻灯片展示:西洋)2. 幻灯片展示:郑和,并且介绍郑和。

3.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一是客观条件:可从两方面概括:①明朝前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郑和下西洋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教案:郑和下西洋【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和相关历史背景。

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2.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郑和下西洋》动画视频。

3.教学板书。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

2.教学策略:讲解、视频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郑和下西洋》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o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介绍明成祖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何派郑和下西洋。

o郑和下西洋的经过:详细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历程,包括航线、到达的地区、事务活动等。

o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例如:“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

请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4.归纳小结:回顾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强调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讨论、口头提问、书面测试。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环节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改进建议。

郑和下西洋 教案

郑和下西洋 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教案标题:郑和下西洋教案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3. 了解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3.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学生手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郑和下西洋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郑和下西洋,了解他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包括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郑和的身份和任务等;2.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包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等地;3. 探讨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

讨论与互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话题的理解。

活动与实践:1. 分发学生手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以检验他们对郑和下西洋的理解;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郑和和其他相关人物,通过对话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场景;3. 利用地图素材,让学生标注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该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其他文化的包容;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和活动表现等。

拓展活动:1. 邀请相关专家或历史爱好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项目,让他们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细节和相关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教案:郑和下西洋一、教学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意义。

2.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过程。

3. 讨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过程(15分钟)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地图和图片,简要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过程,包括船队的规模、航线、到达的地点等。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如文化交流、贸易发展等方面。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课堂讲解(15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进行课堂讲解,补充和解释相关的历史知识。

5. 思考问题(10分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为什么中国会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对外国来说,郑和下西洋有哪些重要意义?6. 小结(5分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细节和影响。

2. 可以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活动,让学生总结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或纪录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和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学生完成相关的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任务,进行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等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郑和的远航盛况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岳飞与戚继光的比较
三、教学设计
提纲导学—自学阅读—对比归纳—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今天老师首先准备了一幅图片和一段民谣让同学们欣赏:(师出示图片)
师:这幅图片是什么标志?民谣中的戚爷又是谁?同学们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就先来告诉你:这幅图片是中国航海节的标志,是为了纪念六百年前的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

民谣中的戚爷是指明朝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

郑和和戚继光就是本节课的两大主人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和,走进戚继光,走进明朝那个交往与冲突并存的年代。

幻灯片显示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前运用图片和民谣的形式导语,设计目的是:以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老师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帆之荣;帆之危;帆之辱。

接下来,首先请同学们大声郎读本课学习目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便于下面的学习。

生:齐读。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大海上的风帆,共同走进本节课第一篇章,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师板书:帆之荣——
图片中的人物就是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哪位同学能大声朗读一下关于郑和的介绍?声情并茂,读得非常棒!下面,我们看一段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师板书: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概况、意义)师:结合视频提供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板书,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课本95—97页了解郑和下西洋。

根据刚才的了解,你能填出下面的表格吗?(点击课件)
两分钟的时间巩固一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哪位同学能主动的演示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非常正确,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

接下来我们看两组对比。

通过对比你能看出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郑和下西洋无论从时间、人数、规模、次数
等各方敏都处于世界领先,所以说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航海家。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不知同学们能否帮老师解决?
(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成功?
生:小组讨论。

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积极,你争我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现在就
先请一组代表说一下。

抽生回答并点评 1.说的很好,但有一点小瑕疵,再有没有补充的?VERYGOOD,
非常棒。

2.我们可以归纳为四方面的原因:(点击课件)
师:你归纳的非常好,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重要的是他带去了中国大明王朝的和平,友好交往的意愿。

这是一次和平友好交流,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穷时铮铮铁骨,发达时永不称霸”。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大明王朝的和平之帆却遭到了危机,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第二篇章:帆之危——戚继光抗倭
在这一篇章当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两个问题:
1、什么是倭寇?
2、倭寇之患的原因。

生:阅读课本掌握
师:板书——帆之危——戚继光抗倭
师:猖獗的倭寇之患给大明王朝的沿海一带带来严重的危害。

(播放课件)面对倭寇入侵,最为中国人,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当时的大明王朝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请同学们接着阅读课本详细了解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图片中的人物就是戚继光,他是山东蓬莱人,可以说是我们的老乡我们这位老乡的毕生写照就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你能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吗?
1、海波指什么?
2、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不错,今天我们就应该想戚继光一样:不贪慕权贵,一心爱国。

就像陈毅元帅所说的:“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先锋”
我们的老乡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但是有一个人有疑问了。

他是谁呢?岳飞,你能说出岳飞的事迹吗?(抗金)你能帮助岳飞解答心中的疑问吗?
生:小组讨论。

刚才五组同学讨论的最激烈,现在,就先让五组代表说一下。

归纳的很到位,五组代表的回答让老师见证了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团结的力量。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你知道歌中的Macao是指哪里吗?(澳门)同学们的知识还很丰富嘛。

那么同学们,澳门什么时间被谁占领?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99页,了解一下澳门的历史问题。

师:板书:葡占澳门。

提问:澳门什么时间被谁占领?澳门又什么时间回来了呢?。

师:非常正确,在党和人民的大力争取下,1999年12月20日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澳门离开祖国多少年?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巩固一下刚才所学的这两部分。

课中三个环节之所以如此设计,其目的有三个:1、给学生更多的兴奋点,让
学生在乐中学;2、通过问题或者板书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等多种能力;3、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意识,使学生学完会用,达到学中悟的目的。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通过刚才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老师知道大家收获颇丰。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黑板老师给大家的总结。

再给同学们几分钟巩固一下本节课的两个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现在我们进入本节课最有一个环节——能力较量。

(练习)
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已经过去了,同学们精彩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期待我们的再次相聚。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帆之荣二、帆之危三、帆之辱
生命化课堂的教学设计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邵明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