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饰 2..
明朝官员服饰体系介绍
明朝官员服饰体系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朝代,它的官员服饰体系也是独具特色的。
明朝官员服饰体系包括官服、冠帽、服饰配饰等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官服明朝的官服分为五品上至一品,分别是五品、四品、三品、二品、一品。
五品官员穿着的是蟒衣,杂色的袍子,示意着他们的官职较低。
四品官员的官服则是犀牛角帽,官袍的颜色是深紫色。
三品官员穿着的是金鱼袋帽,官袍的颜色是黄色。
二品官员的官服是兽面帽,官袍的颜色是紫色。
一品官员的官服则是角帽,官袍的颜色是红色。
官袍的袖口上分别有不同的官阶标志,用以显示官员的身份与地位。
二、冠帽明朝官员的冠帽分为五品至一品,冠帽的形状和颜色也有所不同。
五品官员戴的是丁髻帽,冠帽上有五个小圆点;四品官员戴的是宽边帽,冠帽上有四个小圆点;三品官员戴的是抹额帽,冠帽上有三个小圆点;二品官员戴的是缨络帽,冠帽上有两个小圆点;一品官员戴的是顶戴,冠帽上没有小圆点。
明朝官员的冠帽形制严格规定,不同品级的冠帽有着明显的区别,体现了官员的地位和职位。
三、服饰配饰明朝官员的服饰配饰讲究繁华而不失庄重。
官员的腰带是由绸缎制成,上面绣着吉祥寓意的花纹。
官员的袜子是绸缎材质,颜色则因地位而异,低品官员穿着白色袜子,高品官员则穿着彩色袜子。
官员的鞋子也有所不同,低品官员穿着鞋面上没有花纹的鞋子,高品官员则穿着鞋面有花纹的鞋子。
在明朝官员的服饰配饰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装饰品,如官员佩戴的宝玉。
宝玉是由玉石制成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是长方形等。
宝玉上还镶嵌着各种宝石,如珍珠、红宝石等。
官员佩戴宝玉不仅是为了炫耀财富,更是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总结起来,明朝官员的服饰体系包括官服、冠帽、服饰配饰等方面。
官服的颜色和袖口上的官阶标志显示了官员的地位和职位;冠帽的形状和颜色则根据官员的品级有所不同;服饰配饰体现了官员的繁华和庄重。
明朝官员的服饰体系严格规定,不同品级的官员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体系在明朝社会中起到了显示地位和身份的作用。
明制汉服知识
明制汉服知识一、明制汉服概述明制汉服是指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的中国传统服饰制度。
在明朝,汉族人民穿着的服饰规范被严格规定,体现了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
明代的汉服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代的汉服分为男装和女装两大类别,各有不同的款式和配饰。
男装主要包括衫、褂、袍等,而女装则包括衫、裙、袄等。
整体上看,明制汉服注重线条简洁清晰,强调立体感和比例美。
二、男装详解1. 衫明代男子常穿的上衣是衫。
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领直襟的衙役式衫,另一种是圆领斜襟的士人式衫。
这两种衫在款式上略有不同,但都以宽松舒适为特点。
2. 褂褂是明代男子常穿的外套。
褂与衫相似,但长度稍长,并且通常配有腰带。
褂的袖口和下摆处常常装饰着花纹,增加了服饰的华丽感。
3. 袍袍是明代男子的正式礼服。
袍通常由绸缎等高档面料制成,颜色多为红色、紫色等鲜艳色彩。
袍的款式较为庄重,常配有腰带和各种装饰品,体现了主人的尊贵身份。
三、女装详解1. 衫明代女子穿着的上衣是衫。
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领直襟的朝服式衫,另一种是圆领斜襟的闺阁式衫。
朝服式衫多用于正式场合,而闺阁式衫则适合日常穿着。
2. 裙裙是明代女子常穿的下装。
裙分为长裙和短裙两种类型。
长裙通常拖地或及脚面,短裙则略过膝盖。
裙的款式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3. 袄袄是明代女子在寒冷季节穿的外套。
袄通常由绸缎等面料制成,内衬棉花或鸭绒,保暖效果良好。
袄的款式多样,可以与裙进行搭配,增加服饰的层次感。
四、配饰明代汉服的配饰非常重要,可以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1. 帽子明代男子常戴官帽或冠帽。
官帽通常呈圆顶方形,上面有装饰物。
冠帽则多为圆形或锥形,高度不一。
2. 鞋袜明代男子通常穿着布鞋,并搭配长统袜。
女子则穿着绣花鞋,并搭配丝袜。
3. 腰带腰带是男女汉服必备的配饰之一。
腰带通常由丝绸等面料制成,并装饰有各种花纹和图案。
4. 首饰明代女子喜欢佩戴各种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明朝服饰文化
明朝服饰文化
朱元璋统一天下,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汉人衣冠,从唐代吸收了胡人习惯以后,发展出的汉人衣冠。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
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
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
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男服服饰:
冕服:从宋代起皇帝几乎只穿一种冕服。
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办公服。
均用到它。
常服:恢复唐宋时代的常服糸统。
女服服饰:
礼服:
褘衣:为皇后受删、谒庙、朝会时穿着。
翟衣:为皇后的第二礼服。
礼服:品官命妇的大礼服。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明代皇帝服饰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
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
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
明太祖认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决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
余不用。
”男子服饰1.明代男子服装,以袍衫为尚。
2.团领衫、补子、幞头①明代公服: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
②幞头,在明代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专用头衣。
常服中的幞头称“乌纱帽”,前低后高,圆顶,翅钝圆,帽内用网巾束发。
帝王所用幞头名“翼善冠”,折角向上。
3.直裰/直身,右衽、大袖的宽敞袍式,背间中缝直通到底,明时僧道亦服。
明初儒生都穿蓝色四周镶黑色宽边的直裰,时称蓝袍。
4.罩甲,是超短袖、对襟或大襟,长度在膝下到足背之间,衣身紧窄的式样。
5.巾帽,一般人常用巾和帽,明代巾帽除采用唐宋还有元代的部分保留,所以明代巾帽比较多样。
如“四方平定巾”、“东坡巾”、“平顶巾”、“六合一统帽”(又称小帽,即瓜皮帽)等。
女子服饰1.主要有:衫、袄、霞帔、比甲、裙子等。
命妇服包括: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组成。
2.凤冠、霞帔①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
后妃的凤冠除缀凤凰外还有龙,普通命妇的彩冠仅缀花钗。
②霞帔是一种帔子,象两条彩带,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
宋代,霞帔成为贵妇礼服,明代因袭不该。
不同品级命妇霞帔纹样有严格规定。
3.背子,亦作褙子,样式继承宋代,有合领和对襟两种,贵贱皆服。
就功用分两式:对襟、大袖为贵妇礼服;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便服。
品级纹样基本与霞帔相同。
4.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明代中叶形成风气。
比甲形似背子而无袖,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罩在衫袄之外。
5.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袈裟,因拼纂的布形如水田而得名。
6.衣、裙,①上衣和裙的长短变易时常,衣式亦窄亦宽,四方服饰都仿京师,后趋效南方。
明代服饰.ppt2
1368 1368
•
一
一
明 代 服 饰
一·明代服饰特点 明代服饰特点
禁胡服 胡语 胡姓 废元服制 上采周汉 下取唐宋 公服和常服等, 明代文武官的冠服有朝服 祭服 公服和常服等, 明代文武官员的服饰完全受制度与规章的严格约 束,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与配饰来显示他们的地 位和级别。文官一般为禽类, 武官一般为兽类。 位和级别。文官一般为禽类, 武官一般为兽类。
直裰: 直裰:右衽 大袖的宽敞袍式 继承了宋代样式 背间中缝直通到底 。 罩甲: 罩甲:则是超短袖对襟或大襟 长度在膝下或足背 衣身紧窄样式, 之间 衣身紧窄样式,当时罩甲穿得极为广泛 ,黄 色的罩女子服饰主要有: 明代女子服饰主要有: 衫 袄 霞 帔 褙子 比甲 裙子等 衣服基本样式仿唐宋 ,一般为右衽 ,恢复汉 族的习惯。 命妇朝见皇后是的礼服, 命妇朝见皇后是的礼服,就由凤冠 霞帔 大袖衫 及褙 子组成。 子组成。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 的礼冠。 的礼冠。 霞帔:是一种帔子,其形象两条彩练, 霞帔 是一种帔子,其形象两条彩练,绕过头颈 ,披挂在胸 是一种帔子 前,下坠金玉坠子。
褙子:褙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更流行, 褙子:褙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更流行,一般有 合领和对襟两种,贵族和庶民都用。 合领和对襟两种,贵族和庶民都用。对襟大袖为贵 族妇女使用,凡对襟小袖都为普通妇女使用, 族妇女使用,凡对襟小袖都为普通妇女使用,纹样 与霞帔上的基本相同。 与霞帔上的基本相同。 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比甲形似褙子,而无袖 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比甲形似褙子, 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 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拼合缝制成的服装,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拼合缝制成的服装, 因拼凑的布为水田型而得名。 因拼凑的布为水田型而得名。 与唐代不同,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 与唐代不同,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同样有着变化及 为丰富的衣服样式
明代服饰概述
明代服饰概述明代服饰是中国明朝时期的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服饰文化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明代服饰的起源和发展明朝的建立标志着汉族政权的再次崛起,在继承宋元两朝服饰制度的基础上,明朝的服饰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明朝初期,服饰多承袭宋元旧制,到了明朝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饰制度逐渐完善,服饰的材质、色彩、图案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
二、明代服饰的主要特点1.宽袍大袖明代服饰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宽袍大袖,这种款式注重身体的包裹和保护,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观念。
宽袍大袖的服装在明朝时期非常流行,这种款式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穿着舒适,适合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衣裳连属明朝的服饰制度中,衣裳连属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所谓衣裳连属,是指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这种款式在明朝时期非常流行,尤其在官员和士人中更为普遍。
这种款式的服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方便行动,符合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1.补服补服是明朝官员的正式服装,也是明朝服饰的一大特色。
补服是一种在衣服上缀有金线、银线或丝绣成的图案的服装,这种服装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补服的出现标志着明朝官员地位的提高和服饰制度的完善。
1.配件和饰品明朝的服饰制度中,配件和饰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明朝时期,人们非常注重头饰和配饰的选择和使用,如帽子、巾子、腰带、挂饰等。
这些配饰的材质和样式都非常丰富,不仅具有装饰作用,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
三、明代服饰的影响明代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明朝时期的服饰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服饰的优秀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朝服饰的宽袍大袖、衣裳连属、补服等特点对后世的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明朝的服饰制度也为清朝的服饰制度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服饰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总结明代服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传统。
明朝的服饰与饮食文化
明朝的服饰与饮食文化明朝时期,服饰与饮食文化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明朝时期的服饰与饮食文化。
一、明朝服饰文化在明朝时期,服饰成为了展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不同阶层的人们有着明显的服饰差异。
贵族阶层穿着华丽、富丽堂皇的服饰,而平民百姓则朴素简约。
以下是明朝时期几种典型的服饰:1. 贵族服饰明朝贵族的服饰注重体现尊贵和权势。
男子常常穿着宽大的袍子、长袍、长褂等,这些服饰以宝石、金线、丝绣等装饰,彰显了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而女子则着重展示婀娜多姿。
她们常穿着华丽的裙子,上面点缀着绣花和金线,配饰髻簪、玉镯等珠宝。
2. 平民服饰相比之下,平民的服饰则更加朴素和实用。
男子多穿着短褂、长衫和长裤等,这些衣物做工简单且少装饰,注重舒适与便利。
女性则更常穿着褶裙、褙子、对襟衣等,这些服饰注重简洁,多用棉麻等材质制作。
3. 社会制度的限制明朝时期社会制度对服饰也有一定规定。
官员、学者与士族通常穿着特定的服饰以显示他们的身份,如文官穿朱色袍子、武官则穿黄色袍子。
此外,妇女的服饰也受到严格的规范,例如王宫中的妃嫔穿着特定款式的褙子与裙子。
二、明朝饮食文化明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不同的地区和阶层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习惯与食材选择。
1. 宫廷饮食明朝宫廷以其丰盛的菜肴而闻名。
宫廷的宴会常常以菜品的数量和品质来展示皇帝的财富和精致。
四大御膳房分别负责准备不同等级的宴席,包括上、中、下寿宴等。
各种名菜、荤素搭配合理,烹调工艺讲究,精巧细腻,展现了皇室的尊贵与独特风味。
2. 饮食习惯明朝时期人们有着特定的进餐习惯。
他们通常采用坐席就餐方式,将食物集中在一个大桌子上供多人分享。
餐具也有一定规定,例如宫廷或官员用金银器皿,而一般百姓则使用青瓷或陶器。
此外,人们还重视食物的烹调方法和调味品的使用,强调食物的色、香、味、形等方面。
3. 地域特色明朝各地区也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明代服饰的知识点总结
明代服饰的知识点总结明代服饰的款式在明代,服饰的款式主要包括上衣、下装、鞋袜、帽子等。
其中,上衣主要有袍、褂、潢、背心等;下装主要有裙、裤等;鞋袜主要有鞋、袜等;帽子主要有巾帽、方巾等。
这些款式在明代的服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1. 上衣明代的上衣款式繁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袍、褂、潢和背心等。
袍是指旗袍、长袍、直袍等款式,是明代男女通用的上衣款式,既有宽松的宽袖袍,也有修身的长袍。
褂是指有领无领的上衣,款式多样,可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款式的褂。
潢是指无袖、宽松的上衣,主要由儒家士大夫居多穿着。
背心则是指无袖、紧身的上衣,通常作为内衣穿着,用于保暖。
2. 下装明代的下装主要有裙、裤两种款式。
裙子通常是女性的主要下装,包括长裙、短裙、马面裙等,款式多样,常常与上衣和配饰搭配,体现出不同的时尚风格。
裤子则是男性主要的下装,有长裤、短裤、马裤等款式,款式简约大方,适合不同场合的穿着。
3. 鞋袜明代的鞋袜款式也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靴、履、足服、鞋、袜等。
靴和履是指靴子和鞋子,款式有高筒、中筒、低筒等,适合不同场合的穿着。
足服则是指男性穿的袜子,有长袜、短袜、脚套等款式,通常与鞋搭配穿着。
鞋则是指女性穿的鞋子,有绣鞋、云鞋、布鞋等款式,适合不同服饰的搭配。
4. 帽子明代的帽子主要有巾帽、方巾等,是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佩戴的头饰。
巾帽是指高贵的帽子,有官帽、武士帽、宫廷帽等款式,通常代表身份和地位。
方巾是指普通人佩戴的头巾,有圆巾、方巾、鸳鸯头等款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款式也在不断地演变。
明代服饰的面料明代的服饰面料主要有丝绸、棉布、麻布等,具有丰富的纹样和颜色。
1. 丝绸丝绸是明代服饰的主要面料,具有光泽、柔软、透气等特点,常常用于制作上等的袍褂、裙裤等服饰。
在明代,丝绸的制作工艺和纹样设计非常讲究,有云纹、水波纹、花鸟纹等各种图案,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于服饰的审美追求。
棉布是明代服饰的常用面料之一,具有保暖、吸汗、透气的特点,适合春秋季节的穿着。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明代汉服形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服装形制,具有明代时期的特色和风格,以下是明代汉服形制的全面介绍:一、服装外型:1.上衣:上衣以短褂、长袍、大袖衫为主。
短褂为肚兜长度以上的衣服,衣裙短而腰小。
长袍则为长衣,长及足踝,有下摆,胸前有领子。
2.下装:下装主要以裤子和裙子为主。
男子裤子为轻质宽松的丝绸裤,女子裙子为宽松的长裙,身后有单独的缝合的裙褶布边。
3.头巾:头巾分为男女两种,男子头巾为头绳,女子头巾为发髻。
4.鞋袜:男子鞋袜为短筒、长筒布鞋和草鞋。
女子则穿靴、绣鞋和凉鞋。
二、颜色与花纹:1.颜色:明代汉服以红、黄、紫、青、翠为主。
其中红色是祥瑞、吉庆的象征;黄色是君主的尊贵和权威;紫色是高贵的象征;青色是清新和安宁的象征;翠绿色则是一种自然的美丽。
2.花纹:明代汉服花纹以龙、凤、梅、兰、竹、菊等为主。
龙、凤、麒麟是皇家衣饰上常用的图案,也是吉祥的象征;梅、兰、竹、菊则是品格高尚、品德高洁的象征。
三、细节设计:1.襟口:襟口可以为正襟式、斜襟式、交领式等,也可以带有领子。
女子可装饰在领口的金钩、银钩来点缀。
2.袖口:明代汉服袖口分为分叉袖和直筒袖,分叉袖设计有几种:平分叉、侧分叉、后分叉、合分叉。
3.衣腰:明代汉服衣腰宽松,中间还有腰带来加固。
腰带可以是皮革、绸缎、银饰等材质制作而成。
4.衣裳下摆:男女衣裳下摆的长度不同,女子的裙摆一般比男子长,可达到地面。
总的来说,明代汉服形制有许多特点,如红、黄、紫、青、翠等颜色的运用、龙、凤、梅、兰等花纹的图案设计、襟口、袖口、衣腰的细节处理等。
这些特点都表现明代汉服的文化特色和服饰风格。
第六讲明代服装
明 太 宗 孝 文 皇 后 像
霞帔示意图
三龙双凤冠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便服
明代背子
穿窄袖背子的妇女
比甲
隋唐时期 的半臂, 与比甲有 着一定的 渊源。
穿 比 甲 的 妇 女
襦裙
水田衣
明代女子头饰
一、冠服
凤冠、霞帔 ①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后妃的凤冠除缀凤 凰外还有龙,普通命妇的彩冠仅缀花钗。 ②)霞帔是一种帔子,象两条彩带,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宋代,霞帔 成为贵妇礼服,明代因袭不该。不同品级命妇霞帔纹样有严格规定
大袖衣
穿补服的贵妇
第六讲 明代服装
第一节 时代与风格简述
明代皇帝服饰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 常重视。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 规定。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明太祖认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决定“祭天 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
第二节 男子官服与民服
一、官服
明代官吏朝服与公服 玉制東发冠及带扣、带钩。束发冠是用金累丝造,嵌以睛绿珠石,有四 爪蟒龙盘绕,冠下加额子,插以长雉羽、朱缨。另外,还有玉制的束发冠等。凡遇驾出游幸围猎, 内臣太监戴之。戴此冠时穿窄袖绒衣,束小玉带。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 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葬中屡有实物发现,史料也有记载。由于带钩结扎起来比绅带更便 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 形成一种风气。带钩的制作也日趋精巧。它的作用,除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 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其它装饰物品。南北朝以后,种新型的腰带“蹀躞 带”代替了钩络带,“蹀躞”不用带钩,而用带扣,带钩的作用便随之消失。明代再次使用带钩,并 带钩与前代的作用也差不多。同时,还起一种装饰作用。
明代服装特点简要概括
明代服装特点简要概括
明代的服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领右衽:明代的服装常采用交领右衽的款式,即衣襟在右胸部位交叉。
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成为中式服装的基本样式之一。
2. 宽袍大袖:明代的服装袍服宽大,袖口也相当肥硕。
这种设计不仅彰显了士大夫的优雅气质,也体现了明代追求自由奔放的时代精神。
3. 等级标识:在明代,服装成为社会地位和官阶的象征。
不同品级的官员穿着的袍服颜色、图案和材质都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皇帝穿着龙袍,而官员则根据等级穿着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蟒袍。
4. 色彩丰富:明代的服装在色彩上非常丰富,尤其以红色为主要色调。
同时,黄色、蓝色、绿色等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种多样化的色彩搭配,使得明代服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5. 工艺精湛:明代的服装制作工艺精湛,注重细节处理。
刺绣、织锦、提花等工艺都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作中。
其中,云锦、蜀锦等
地方特色织锦技艺更是为明代服装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明代服装以其独特的款式、丰富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和严格的等级标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明代服装的发展,也对后世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中国传统服饰明代服饰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千年来的带结。
但是纽扣并⾮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
纽扣的使⽤也是⼀种变⾰,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另外理学盛⾏也在⼀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风格。
明装与唐装相⽐,在于⾐裙⽐例的明显倒置,由上⾐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
⾐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中国传统服饰——明代戎服 朝服⽤于⼤把、庆成、正旦、颁沼等国家⼤典。
戴梁冠,穿⾚罗⾐、裳,佩⾚、⽩⼆⾊绢⼤带,⾰带,佩绶。
明延宋制,也以冠上梁数划分等级。
公冠为⼋梁,加笼⼱貂蝉,⽴笔五折,四柱,⾹草五段,前后⽟蝉。
侯七梁,笼⼱貂蝉,前后⾦蝉,其余皆少于公冠⼀等。
伯为玳瑁蝉,其余较侯再减⼀等。
都插雉尾。
驸马与侯相同,但不插雉尾。
梁数之外,官员所佩的带、绶也是区分品级的标志。
官⼀品,冠七梁,不⽤笼⼱貂蝉,⾰带⽤⽟,绶⽤云凤四⾊(黄、绿、⾚、紫)花锦。
⼆品,冠六梁,犀⾰带,绶同⼀品。
三品,冠五梁,⾦⾰带,绶⽤云鹤花锦。
四品,冠四梁,余同三品。
五品,冠三梁,银⾰带,绶⽤盘雕花锦。
六品、七品冠⼆梁,银⾰带,绶⽤练鹊三⾊(黄、绿、⾚)花锦。
⼋、九品冠⼀梁,⾰带⽤乌⾓,绶⽤鸂鶒,⼀种⽔鸟,⾊多紫〕⼆⾊(黄、绿)花锦。
御史冠⽤獬⾘。
所拿的笏板,⼀⾄五品⽤象⽛,六⾄九品⽤槐⽊。
中国传统服饰——明代男服 同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样,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后,早已忘却⾃⼰也曾是贫苦百姓中的⼀分⼦,在强化统治者特权地位的同时,视百姓为贱⼈,认为庶民不过是“趋事执役以奉上者”。
洪武⼗五年(公元1382年)出榜晓谕两浙、江西⼈民:“为吾民者当知其分(职分,应尽的义务),⽥赋⼒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
能安其分,则保⽗母妻⼦,家昌⾝裕,为忠孝仁义之民。
”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矣”(《明太祖实录》卷⼀五○)。
基于这种观点,反映在百姓的服饰上是多有限制。
明朝服饰特点
明朝服饰特点明朝服饰特点如下:命妇服装古代留存至今的资料中,大部分是宫廷中命妇着装形象。
命妇着霞帔时,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
一般在大红底色的大袖衫上披挂霞帔时,要用深青色绣花霞帔,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如下分别列数。
一、二品命妇霞帔用蹙金绣云霞翟纹(即长尾山雉)。
三、四品命妇霞帔用金绣云霞孔雀纹。
五品命妇霞帔用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命妇霞帔用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命妇霞帔用绣缠校花纹。
明代的褙子的纹样与霞帔在品极差别上基本相同,只是八、九品命妇用团花,不用缠枝花。
明代使用褙子面很广。
按身份来分有两种类型;贵族使用的褙子,在礼节性场合为合领大袖对襟形式;平民做为常服就采用直领小袖对襟形式。
马甲还有一种出自元代的无领对襟马甲,又称"比甲",是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
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扩大了服用范围。
比甲盛行于明代中期,主要受青年妇女的偏爱。
这种"比甲"从形式上看与隋唐时期的半臂有渊源关系,后来清代出现的马甲,并非这种比甲的变形。
佩饰明式服装的另一个特色是襟上佩带饰物,并且十分醒目。
都是些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饰物。
其中垂挂在胸前的叫"坠领";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来有响声的叫"禁步",这些佩饰统称叫"杂佩"。
另有一种特别的佩饰,是在一条金链上,以环相连挂着四件小物件:即镊子(是一种一头固定,一头张开的铁制小工具用以夹取细毛之用,人称"毛镊子")、牙签(剔牙之用)、耳挖子(挖耳用的小勺)和小刀,均是些妇女的生活实用品。
其他《明会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书,其中记录贵族女装用料均为"各色纻丝绫罗纱随用",而平民女服用料则受限制,即便是礼服,也限用紫色粗布(即"絁")并且禁止用金绣,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和桃红色等浅淡的颜色,而禁止使用大红色、鸦青色和明黄色等浓艳的色彩。
明朝状元服饰
明朝状元服饰
明朝的状元服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衣裳:状元服为青色,质地一般为锦绮、绫罗等,上面绣有飞鱼、海马等
图案。
衣裳的袖口、领口、下摆等处都有装饰,以彰显其尊贵地位。
2.帽子:状元戴的帽子通常为进贤冠,这种帽子与朝官所戴的相同。
进贤冠
上缀梁,代表着文官的品级。
3.腰带:状元佩戴的腰带通常为玉带,玉带上面镶嵌有宝石、珍珠等饰物,
以彰显其尊贵地位。
4.鞋子:状元穿的鞋子通常为皂靴,这种鞋子与朝官所穿的相同。
总的来说,明朝的状元服饰非常华丽,以彰显其尊贵地位和荣誉。
同时,这些服饰也体现了明朝的文化和礼仪传统。
明代服饰
女子头饰
金 钗
明代服饰
明代男子服饰
平民男子
男子便服
复 制 夹 衣 军 事 服 装
主腰
明代女子服饰
• 明代暗绿地织金纱通肩柿蒂 形翔凤短衫
• 明代葱绿地妆花纱蟒裙
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 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 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 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以后又演变 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 饰珠玉宝翠等。“桃花髻”的变形发式, 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 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明代男子官服形制设计
明代男子官服形制设计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官服形制也有独特的特点。
明代男子官服分为上、中、下三套,下面将详细介绍明代男子官服的形制设计。
一、上官服1.冠:上官服的冠分为不同的级别,如一品冠、二品冠等。
一品冠有七髻,头顶的髻由金丝制成,其他髻以白色帛织成。
二品冠有五髻,三品冠有三髻。
冠上还可以佩戴额垂和年垂,额垂由五色缎带制成,年垂由黑色云锦制成。
2.衣:上官服的衣分为袍和褂,袍和褂的颜色也有不同的等级。
一品袍和褂由黄色云锦制成,二品袍和褂由红色云锦制成,三品袍和褂由蓝色云锦制成。
袍和褂上都有不同等级的“肩章”,如一品袍和褂上有以金丝制成的回纹,二品袍和褂上有以银丝制成的回纹,三品袍和褂上有以细丝制成的回纹。
3.裤:上官服的裤为直筒裤,并且裤腿两侧有斜边的小翼。
裤分为黄、红、蓝三色,与袍和褂的颜色相匹配。
4.鞋:上官服的鞋为麻底布鞋,鞋面由黄、红、蓝三色的绒线制成,且有不同等级的“鞋花”。
一品鞋花为金丝制成的回纹,二品鞋花为银丝制成的回纹,三品鞋花为细丝制成的回纹。
二、中官服1.冠:中官服的冠比上官服的冠低一级,冠上只有三髻。
冠上的额垂和年垂颜色也相应降低,由五色缎带制成的额垂变为红色缎带制成,由黑色云锦制成的年垂变为红色云锦制成。
2.衣:中官服的衣也比上官服的衣低一级,在颜色上也有相应的变化。
一品衣为紫色云锦制成,二品衣为青色云锦制成,三品衣为深绿色云锦制成。
衣上的“肩章”也变为以银丝制成的回纹。
3.裤:中官服的裤和上官服的裤形制相同,裤腿两侧的小翼也一样具有斜边。
4.鞋:中官服的鞋和上官服的鞋形制相同,鞋面的颜色也与衣物相匹配。
三、下官服1.冠:下官服的冠比中官服的冠低一级,冠上只有一髻。
冠上的额垂和年垂的颜色也相应降低为红色缎带制成。
2.衣:下官服的衣比中官服的衣低一级,在颜色上也有相应的变化。
一品衣为白色云锦制成,二品衣为浅灰色云锦制成,三品衣为淡蓝色云锦制成。
衣上没有“肩章”。
明代冠服制度
明代冠服制度
明代冠服制度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地位差异。
明代冠服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皇帝冠服:皇帝的冠服以黄色为主,象征皇权的尊贵。
皇帝的冠冕采用十二旒(珠串),表示天子的地位。
龙袍为黄色,绣有龙纹,展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
2.官员冠服:官员的冠服根据品级不同而有所区别。
顶戴花翎(官帽上的装饰物)采用不同的材质和颜色,代表官员的品级。
官服为蓝色或黑色,袖口镶有金线,胸前饰有补子(代表官职的图案)。
3.士人冠服:士人的冠服以蓝色为主,表示儒雅的气质。
冠帽采用硬壳帽顶,帽檐呈弧形。
服饰为宽大的袖子和长袍,展示了文人墨客的风度。
4.百姓冠服:百姓的冠服较为简单,男子通常戴毡帽或草帽,身穿蓝色或黑色的短衣长裤。
女子戴布制的头巾,身穿青色或蓝色的衣裙。
5.宗教服饰:明代宗教服饰各有特点,如道士戴道冠,僧人穿僧袍等。
总之,明代冠服制度严格遵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通过服饰的色彩、款式和图案等元素,展示了不同阶层的身份地位。
这
种制度在明代社会中起到了凝聚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明朝皇帝服饰体系
明朝皇帝服饰体系明朝皇帝服饰体系包括多种不同场合穿着的服饰,主要分为礼仪性服饰和常服两大类。
礼仪性服饰:冕服:为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以及正旦、冬至、圣节时穿着,祭社稷、先农和举行册拜时也穿冕服。
明代冕服始定于洪武元年,洪武十六年和二十四年又两次更定,图中按照洪武二十四年制度并参考《明集礼》和《中东宫冠服》绘制。
嘉靖八年,明世宗对冕服制度做了较大修改,形成了明代冕服的最终款式,一直延续到明末。
皮弁服:皇帝在朔望日视朝、降诏、降香、进表以及藩属国朝贡、朝觐时则穿皮弁服。
嘉靖时又规定祭祀太岁、山川诸神时也用皮弁服。
明代皇帝皮弁服使用的场合较多,在《明实录》中能见到相关记载。
通天冠服:皇帝在郊、庙之前省牲以及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时则穿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参考宋制制定通天冠服,洪武十年之后基本没有使用通天冠服的记载,会典冠服制度也不载通天冠,应是洪武之后已经不用。
武弁(bian)服:明朝初年举行亲征遣将礼则服武弁、乘革辂,但是没有详细的制度记载,到嘉靖时才做了细致的规定。
常服:衮服:皇帝常服使用范围较广,如皇帝省牲、谒陵、常朝视事时都可穿常服。
常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末,只是在细节上稍有变化。
皇帝常服也称作龙袍、衮龙袍。
十二章衮服:是在四团或多团龙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定陵出土有明神宗五件十二章龙袍,墨签题为“衮服”,其命名应与明代龙袍被称为“衮龙袍”且又加入了十二章有关,但其本身并未完全取代冕服(衮冕)的功能。
燕弁冠服:嘉靖七年,明世宗制定燕弁冠服。
当时燕居穿着比较随便,世宗命张璁稽考古代帝王燕居时所穿法服的形制。
云肩通袖龙襕圆领袍:圆领袍纹饰较常用的还有云肩及通袖襕、膝襕纹样,多饰以过肩云龙、云蟒等图案。
-曳撒:皇帝日常服饰之一。
青袍:也称青衣、青服。
盔甲:《出警图》中绘有前往天寿山谒陵的明神宗,头戴凤翅盔,身穿鱼鳞叶罩甲,腰间悬挂弓箭佩剑,骑着高头大马,显得十分威武隆重。
明朝皇帝的盔甲主要用于出征和阅兵等场合。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明代汉服形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明代汉服的形制,包括衣、裳、帽、鞋等方面的内容。
明代汉服的衣服主要包括上衣和下衣两部分。
上衣通常是对襟式的,由左右两片衣前和一片衣后组成。
衣前呈直角形,衣后呈圆形,两者相互衔接。
上衣的领口分为立领和折领两种形式,立领较高,折领较低。
袖口的设计一般是宽松的,方便活动。
下衣通常是裙子或裤子,裙子的长度到膝盖,裤子则是长及脚踝。
裙子和裤子的腰部都有腰带来束缚。
明代汉服的裳是指外袍,用来遮盖上衣和下衣。
裳的长度一般到脚踝,款式多样,有直裳、曲裳、斜裳等。
直裳是最常见的款式,裳身通常是一片布料,裳的两边有开衩,方便行走。
曲裳则是在裳身两边加上褶皱,使裳更加宽大。
斜裳则是在裳身的一侧加上斜纹,增加了视觉效果。
裳的领口和袖口一般都是宽松的设计。
明代汉服的帽子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常常与衣服的款式相匹配。
常见的帽子有巾帽和官帽两种。
巾帽是一种简单的帽子,通常由布料制成,呈圆形,可以固定在头上。
官帽则是一种高大的帽子,通常由纸扎制成,形状独特,代表着不同的官职和身份。
明代汉服的鞋子也是与衣服相匹配的,常见的有布鞋、皮鞋和履鞋等。
布鞋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鞋子,通常由布料制成,舒适轻便。
皮鞋则是由皮革制成,更加耐穿耐磨。
履鞋是一种特殊的鞋子,通常由木头和布料制成,形状独特,适合正装场合的穿着。
总的来说,明代汉服形制丰富多样,款式独特。
它不仅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明代汉服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剧、古装舞蹈等方面。
通过了解明代汉服的形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于头上戴的,明初虽已规定四 方平定巾和六合一统帽为一般庶 民通用,农民却不在内。农民除 椎髻露顶,结束还多近元式,有 的虽使用巾子,也只束发而不裹 头。笠子式样倒不少。洪武二十 二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 出入市并不禁。不亲农业者不 许。”由法令得知,笠子在明代 初年远近于为农民专有物,上城 市不受限制。但非参加农业生产 的却不许可随意戴它。
• 冬十一月天气日冷后,入朝百官 则赐暖耳,一般用狐皮类做成, 有仅把双耳遮住,如后世耳帽套 式的,又有把纱帽全部拢上的。
明帝后金冠
• 皇帝用的金冠用细金丝作网 编织而成,将本来下垂二巾 带改成向上直举,附双龙抢 宝。皇后凤冠,上嵌珠宝, 后垂点翠扇式翅叶数片,和 宋代皇后画像戴的等肩冠式 样完全相合。
方顶笠子帽
• 据明弘治李孝美《墨谱》,工人一 律戴元式方顶笠子帽,多着元代蒙 古人袍服。如不是原本属于元代熟 悉这部门生产的专业手工艺人,就 是原为元代蒙古族官吏,被迁徙至 南方。笠子历来是农民和渔夫樵子 所戴,明代且用法律裁明,只许农 民戴笠子。但这种样式的笠子帽, 居多劈细篾做胎,外罩马尾漆纱罗, 轻便耐久。在元代一般属于高价商 品,且居多为蒙古族中等阶层官吏 所戴。外出做客,且多有一小奴隶 侍仆手持保护。
网 巾
• 照史志叙述,明代初年,人民头 上戴的巾帽还有网巾一种,相传 也由于朱元璋见神乐观一道士使 用,以为便当,因此令照样制作, 全国流行。照规矩,如系朝服、 官服,网巾宜在巾帽下边起约发 作用。但也有单独使用,比四方 巾和六合帽制作都较简便,对于 劳动人民在工作中穿戴较为便利。 当时指为定式,主要还是对多数 工农而言。
• 又明教坊司乐伎冠服,洪武 三年也有定制:明角冠,皂 褙子,不许与民妻同,“教 坊司妇人,不许戴冠,穿褙 子。乐人衣服,止于明绿、 桃红、玉色、水红、茶褐 色”。乐伎只许穿浅淡颜色 及暗色衣,不许用正色,以 免和官服相混淆。
明 贵 族 男 女
• 文武官公服:“盘领右衽袍,用 纻丝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品 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 (即深蓝)袍;八品、九品,绿 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 与八品以下同。公服花样,一品 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 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 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 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 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
明代服饰
明 代 农 民 牧 童 和 工 人
• 农民大人、小孩多戴斗笠。大人穿交领 短衣,裤只齐膝。牧童披蓑衣。关于农 民衣料使用材料,明初就有规定,洪武 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绸、 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 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 种政治上的重农抑商,还是遵循汉以来 政策。就法令表面看来,明代农民政治 地位是较高于商贾的,事实上农民能穿 绸、纱、绢的并不多,绝大多数农民只 能穿麻棉布衣。商人寄食于大都会和州 县镇集上,实际生活比较高,远比农民 富裕,有条件穿的好一些。农民在棉布 大量生产以前,主要是穿麻葛植物纤维 织物,染色也限于黑、蓝或褐色的。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明代巾帽
• 六合一统帽 四方平定巾
பைடு நூலகம்
• 明代一般人民头上戴的巾帽种 类极多,唐宋元以来旧样都依 然流行。主要两种却由政府规 定式样,颁发全国通行。巾子 方整,名“四方平定巾”,帽 用六片材料并成,名“六合一 统帽”。取意“四方平定,六 合一统”。在政治上有象征意 义,为新的封建王朝取吉兆。 据朗瑛《七修类稿》说,则由 杨维桢阿谀朱元璋而来。
明男女乐部
• 男子乐人作一般差吏装束,是 在公署衙门前或厅子前奏鼓吹 乐,唢呐、号筒兼用。人戴元 式笠子帽和红缨。同式帽子最 早见于辽阳汉墓壁画骑卒头上, 此后一千余年少使用。到元代 才又出现于军吏头上,平民也 戴它。贵族戴的式样相近,惟 使用材料不同,多加珍贵珠玉 于帽顶作装饰。
• 明代宫中女乐冠服有一定制度,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制: 凡宫中供奉女乐、奉銮等官妻, 本色鬏髻,青罗圆领。提调女 乐(乐部的头目),黑漆唐巾, 大红罗销金花圆领,镀金花带 皂靴。歌章女乐,黑漆唐巾, 大红罗销金裙袄,大红罗胸带, 大红罗抹额,青绿罗彩画云肩, 描金牡丹花皂靴。奏乐女乐, 服色与歌章同。
• 在京官朝见奏事、谢辞,在外官 清晨公座,配幞头服。文官常服 补子花样,一品、二品仙鹤、锦 鸡,三品、四品孔雀、云雁,五 品白鹇,六品、七品鹭鸶、鸿雁, 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 风宪官皆用獬豸。麒麟,一品赐 服。武官常服花样,一品、二品 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 罴,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 犀牛、海马。仪宾视武官(赞礼 官和武官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