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说课稿

合集下载

《海陆的分布》说课稿

《海陆的分布》说课稿

《海陆的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海陆的分布》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开始。

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些内容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又为整个区域地理奠定基础,是区域地理教学的起点。

该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一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二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教材安排了思考讨论及图像、相关数据说明海陆分布大势。

七大洲部分,教材采用图文整合的呈现方式及读图和活动来实现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意图。

四大洋这部分内容,教材相对简单处理,主要安排了图表和阅读两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学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感性思维强的优势,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3)、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5)、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l)、尝试运用地图、地球仪,通过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

(2)、通过读图、绘图、填图等多种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表象。

(3)、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大陆、半岛、海峡等地理概念,对世界地形图其他实例做出判断。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起始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这一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地理知识相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的海陆分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了解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运用,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海陆分布。

2.教学手段: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如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读取经纬度、如何辨别方向等。

3)讲解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如如何读取地图上的信息、如何判断地理位置等。

3.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观察,记录下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学生互相分享地图阅读和分析的心得,讨论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与地球海陆分布相关的案例,如海洋资源开发、大陆板块运动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5.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方法等。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4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4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29%。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是对于地球海陆分布的详细情况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地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数据和特点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能够说出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培养学生爱护地球家园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数据和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颜色,引出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引导学生说出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29%。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分析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3.1 海陆分布》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初步了解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等工具,来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以及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海陆分布的计算和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地球仪、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讲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4.知识拓展: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海陆分布相关的知识,如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陆分布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绘制一张海陆分布图,加深对海陆分布知识的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仪的图片、海陆分布的示意图、海陆分布的特点等。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第一篇: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

掌握大洲的分界线。

(3)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4)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的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七大洲”、“四大洋”部分,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4、教材处理本节教材内容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

教材中有较多的活动题的出现,我准备采用比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运用和观察地球仪、世界海陆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由此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录像”,由此导入新课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

(2)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识的简化,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

三、说谈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图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互动点评,学会读图和用图。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让学生观看在太空拍摄到地球的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海陆分布》说课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海陆分布》说课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陆分布》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了解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生活在一个被海洋和陆地包围的世界,对海陆分布有一定的直观感受。

但他们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具体数据和分布情况可能还很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2.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地图、图片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蓝色和绿色部分,引发他们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3.课程讲解:使用地球仪和地图,详细讲解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海陆分布的情况。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沿海地区的发展、航海业的发展等。

5.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看法。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全球海陆分布》 说课稿

《全球海陆分布》 说课稿

《全球海陆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球海陆分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全球海陆分布》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学习世界气候、世界地理分区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特点以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地理知识和空间概念。

(二)学习能力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获取知识,如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2、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

3、学生能够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绘制简单的海陆分布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环保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

(二)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和相对位置关系。

2、在地图上准确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仪、地图、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说课稿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说课稿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说课稿:《世界的海陆分布》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课题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欢迎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稿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湘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爱置疑、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但好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听课效率不高,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喜欢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

由于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自农村,基础较差,空间能力不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2、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空间分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学生观看“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神舟五号拍摄到地球的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最后让画面定格,通过画面展示美丽的、呈蔚蓝色的地球全景,进而提问学生画面中蓝色代表什么?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地球与地图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掌握大洲、大洋的分布,以及重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地图和地球仪较少,对于地球上的大洲、大洋、海峡和半岛的位置认知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地图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生能说出地球上大洲、大洋的名称,并能指出主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学生能分析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大洲、大洋的名称,主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2.教学难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大洲、大洋、海峡和半岛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2.教学手段:运用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习大洲、大洋的名称,指出主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分析大洲、大洋、海峡和半岛之间的相互关系。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意义和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说课稿5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说课稿5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3.1 海陆分布》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地图的阅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来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能够阅读和分析海陆分布的地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特点。

2.教学难点:海陆分布的地图阅读和分析,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的特点。

3.观察分析:学生分组观察海陆分布的地图,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4.练习:学生阅读海陆分布的地图,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洋和陆地的特点以及资源分布的不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海陆分布图、海洋和陆地的特点、资源分布不均等内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陆分布》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和划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来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2.教学难点:地球海陆分布的观察和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地图、PPT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介绍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地球海陆分布陆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讨论和表达等方面进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doc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doc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湖南版)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概念,也是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基础。

一、导入首先,让我们通过一张图片来导入今天的课程。

这张图片展示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而陆地则显得零星分布。

那么,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呢?它对地球的气候、环境、经济等方面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知识讲解1. 海洋与陆地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海洋和陆地。

海洋是指大面积的咸水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

而陆地则是指地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包括高山、平原、岛屿等。

2. 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海洋大多呈水域形态,被陆地包围。

其次,陆地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和地球倾斜等因素的影响。

3. 海陆分布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海洋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储存和运输热量,影响风和降水等。

此外,海洋还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渔业、石油、天然气等。

而陆地则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农业、林业、矿业等产业的发展。

三、地图应用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地图来更好地理解海陆分布。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区域代表海洋,而棕色的区域代表陆地。

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海陆分布对一个国家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环绕着海洋。

因此,日本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例如温和湿润的气候和大量的降水。

此外,海洋还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国土狭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农业和林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日本凭借其先进的科技和工业发展,成为了一个工业化国家,主要以出口工业产品为主。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认识。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海陆分布概况、陆地分布、海洋分布。

其中,海陆分布概况主要介绍地球上海陆面积的比例,陆地分布主要介绍世界主要陆地的分布情况,海洋分布主要介绍世界主要海洋的分布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使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展示: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介绍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3.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总结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中国的地理位置、海洋资源的利用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对一切新事物还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讲解。

主要是再读图、绘图、地名记忆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板图等形式教学,加强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通过“看、画、剪、拼”地图,了解和熟悉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和轮廓。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2.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识图的能力。

3.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星球,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及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海洋和陆地的认知较为直观,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3.课堂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的海陆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分布》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草坝中学的杨永慧,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一课时。

欢迎各位老师对我的说课稿提出宝贵意见。

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标准分析(说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此要求将是本节课的教学依据和教法指导。

二、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陆分布》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海陆的分布。

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地理认知的基础,初中地理讲“分布”从本节开始,地理表面的海陆分布是最宏观的分布,然后逐渐向区域分布展开。

因此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开篇,本节内容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又为整个区域地理奠定基础,是区域地理教学的起点。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读图、识图、填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图、辩论、游戏等活动,拓展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

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初一学生对此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均定为地球表面的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

三、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本节课除了使用地球仪、挂图等常规教学手段以外,我还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方法相辅相成,将世界的海陆分布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四、学法指导(谈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是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地理不久后学习的,学生对一切新知识感到很新鲜,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另外,本节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形成空间概念。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及依据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准备采用游戏、辩论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世界海陆分布图,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加深对海陆分布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和形成地理空间概念。

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说过程)
(一)播放录像,引趣导入
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学生观看“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神舟五号拍摄到地球的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最后让画面定格,通过画面展示美丽的、呈蔚蓝色的地球全景,进而提问学生画面中蓝色代表什么?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海陆分布。

通过观看录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种气氛活跃的背景下,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我准备采用游戏法、地图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海陆分布图,通过观察,对比、合作探究归纳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1、指导学生闭上眼睛把地球仪按自传方向转动,然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如此重复十次,计算出按住海洋、陆地的比例各是多少。

然后引导学生读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自己说出观察饼状图后的结论,进而引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究积极发现,更有效的接受新知。

2、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有利于地理课堂知识点的落实,和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因此在开始讲解海陆分布特点时就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的观察得出海陆分布的第一个特点:海陆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3、结合地球仪和地图册上“世界地形图”读图分析,比比看谁能最快说出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好说、好动又好胜的特点,我准备引入竞争机制的空间意识,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在观察地图册第一页的世界地图时思考“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的均匀吗?海洋和陆地是连续的吗?”进而得出第二个特点: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彼此相通,陆地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陆块。

4、结合43页活动的三幅图分别得出各两个半球的分布特点,与此同时复习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和了解水陆半球的划分界限。

总结出第三个特点: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通过展示各个半球的海陆分布的对比和海陆面积的数据统计图,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比和认识各种方法下划分的不同半球的海陆比例,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除了上述特点,还有没有发现其他的海陆分布特点。

如略成倒三角形;南北对应分布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分别夹在三组大陆之间;陆地大多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是海洋,海洋大多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是陆地等。

(三)开展辩论,巩固知识
结合导言内容和通过新课学习,让学生展开辩论: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加深对世界海陆分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进行辩论赛的总结,并解释地球为什么没有被叫做“水球”。

(四)课堂小结,完善新知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能够系统、准确的掌握,我将结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及时掌握消化新知。

预习大洲、大洋、陆地、岛屿、半岛、海、洋等概念,以东亚为例进行直观展示,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说板书)
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以及进行知识的比较和迁移,我将采用重点突出出、层次分明的纲目式板书。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海陆比例:海洋71% 陆地29%
2、海陆分布特点:
(1)、海陆比例:海洋71% 陆地29%
(2)、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彼此相通,陆地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陆块
(3)、无论怎样划分半球在任一半球上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