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汇编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37《物质的循环、转化和检验》ppt课件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无 水硫酸铜、氯化镁、硫酸钠、碳酸钠中的若干种混合 物。现做如下实验进行所含成分的判断: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肯定不 含硫酸铜。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烧碱溶液看不到变化,说明不 含氯化镁。 ③另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中看不到任何现象, 说明不含碳酸钠。
④若最终要判断出存在的物质,应另取少量固 体,加入适量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根据 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可以确定的硫酸钠存在;将沉淀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根据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可以确定氯化钠的存在。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Ba(NO3)2+Na2SO4===BaSO4↓+2NaNO3、AgNO3+ NaCl===AgCl↓+NaNO3。
例
2(2014· 台州)“登高取物”游戏规则:梯子上
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 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甲同学根据 规则能顺利获奖, 乙同学根据规则从 CaCO3、 CuSO4、 KNO3、BaCl2 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顺 利获奖。
(1)②是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有 CuO 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乙最下边的物质为硝酸银,分析题 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可以知道,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的物 质为 BaCl2,因此②为 BaCl2。(2)根据甲同学所选,能 与氧化铜反应的有碳或盐酸。 答案:(1)BaCl2O (或 C+2CuO=====2Cu+CO2↑)
专题37 物质的循环、 转化和检验
考点一
碳循环和氧循环
考点二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三 1.检验原理
物质的检验
(1)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 如物质的颜色、 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反应现象。即 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 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中的一种:①变色;②放出气体 (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 泡);③生成沉淀等。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浙教版
第十一章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考纲导读】1.理解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2.理解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3.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知识精讲】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以钙为例)Ca CaO Ca(OH)2 CaCO3主要的化学方程式有:2Ca+O2点燃2CaO CaO+H2O=Ca(OH)2Ca(OH)2+CO2=CaCO3+ H2O CaCO3煅烧CaO+ CO2↑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以碳为例):主要的化学方程式有:2C+O点燃2CO C+O点燃CO22CO+O点燃2CO2CO2+2NaOH=Na2CO3 + 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1)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煤等有机物的燃烧以及微生物的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就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图1-11-1【真题讲练】例1.图1-11-2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你回答:(1)C的化学式,H可能是;(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①;图1-11-2 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开放式题。
由灭火的用途可以很容易推出C为CO2。
A为碳单质,B为CO,D为Na2CO3,E为Ca(OH)2,F为CuSO4,G为单质Fe,H可能为硫酸或盐酸。
【答案】(1) CO2HCl等(合理即可)(2)①2C+O2点燃2CO ②2NaOH+CO2=Na2CO3+H2O③Na2CO3+ Ca(OH)2=CaCO3↓+2NaOH ④Fe+CuSO4=Cu+FeSO4【中考演练】(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纯碱、水为原料制取烧碱,生产流程如下:煅烧贝壳生成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与纯碱反应生成烧碱写出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②;③;2.在牙膏中,常用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做填充剂。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2讲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68张)
第22讲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考点散布
知识条目
①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主要
1.自然界中的碳 途径〔 a 〕
循环、氧循环 ②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主要
途径〔 a 〕
①说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
2.物质间的相互 间的转化关系〔 b 〕
转化
②说明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b 〕
红褐色
溶 不溶 溶 溶
(2)火焰的颜色:
H2、S 在空气中燃烧
淡蓝色
CO、CH4 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
S 在氧气中燃烧
蓝紫色
(3)离子的共存: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取决于两种离子相遇后能否生成
水、气体、沉淀等,若能则离子不能共存。常见的有:
①H+和 OH-反应会生成 H2O; ②H+和 CO23-、HCO- 3 反应生成 H2O 和 CO2 气体;
解题指点
答案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物质性质以及物质间的转化,题 干要求各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氧化铁, 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 酸铜与盐酸反应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即它们之间不能反应;硫能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二氧化碳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③NH+4 和 OH-反应会生成 NH3 和 H2O; ④Ca2+与 CO23-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Cu2+、Fe3+与 OH-反应生成 Cu(OH)2、 Fe(OH)3 沉淀;Ag+与 Cl-反应生成 AgCl 沉淀;Ba2+与 SO24-、CO23-反应 生成 BaSO4、BaCO3 沉淀。
九年级下科学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复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一)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1、铜与氧化铜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验(1)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①用坩埚钳夹着铜片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
现象:发现紫红色铜片变成了黑色。
铜的表面生成了氧化铜。
②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后的铜片,马上插入酒精(乙醇)中。
现象:铜片表面又由黑色变成了紫红色。
(2)实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黑色的氧化铜,铜片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铜马上和酒精(乙醇)反应又转化成了铜。
(3)注意事项:铜一定要在酒精灯的外外焰上加热,不要使铜碰到酒精灯的灯芯。
因为在铜的表面生成的氧化铜与酒精灯的内焰或灯芯接触,实质上是和还没有燃烧的酒精(乙醇)蒸气接触,会使已经生成的氧化铜又被酒精还原成铜。
(4)实验小结:①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铜结合生成氧化铜。
金属获得氧的过程被称为金属的氧化(oxidation)。
②酒精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从氧化铜中夺取氧,使氧化铜转化为铜。
金属氧化物失去氧的过程被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deoxidation)。
2、使铁的表面形成氧化层保护膜实验铁片放在浓硝酸、浓硫酸中,没有气体放出,这是因为铁在浓硝酸、浓硫酸中生成了铁的氧化物,正是这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铁,使铁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但将铁片放在稀硫酸中,则有气体放出,即生成了氢气。
绝大部分金属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化合生成金属的氧化物,但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铂等,很难和氧化合生成氧化物。
金属还能和某些能提供氧的物质如:硝酸、浓硫酸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1)实验步骤:在干燥的硬质试管里铺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粉末,固定在铁架台上,通入氢气,待空气排尽后,加热氧化铜。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一会儿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紫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②氢气的导入管要伸到试管的底部;③反应开始前要先通入氢气,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当反应完成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再停止通入氢气,以防止生成的灼热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九年级科学中考之物质科学知识点总结: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第八章第五节)
第五节: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碳循环的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及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①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O2②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
③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④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CO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碳在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含碳燃料,再加上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使温室效应加剧,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温变暖。
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大气中的氧气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残体的分解、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而被消耗。
氧气不断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得大气中氧气含量保持相对恒定。
3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1某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2)某些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2Na+2H20 =2NaOH+H2O。
3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得可溶性碱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
4)难溶性碱受热分解,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5某些金属氧化物被还原剂还原,生成相应的金属6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金属反应7设计物质制备方案根据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设计物质制备方案,如:Na→Na2O→NaOH,Na→NaOH,CaO→CaOH2,CuOH2→Cu0→Cu,CuOH2→CuSO4→CuO4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与酸之间的转化1某些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2某些非金属单质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4)某些酸分解,生成相应的非金属氧化物H2 CO3=CO2+H2O(5设计物质制备方案根据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设计物质制备方案,如:S→SO2→SO3→H2SO4。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44张)
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考点1 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主要途径(a) 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来进行。 2.二氧化碳的产生:人和动植物的________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________以及微生物的 ________作用等都会产生____________进入大气中。 3.二氧化碳的消耗: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将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和水转变成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13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考点延伸
2.以某物质为核心的网络图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以O2为核心
以CO2为核心
14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21
解析
Na2SO4(可溶性硫酸盐)或稀硫酸 洗涤表面附着的BaCl2,使废弃物达到处理标准
22
跟踪训练
2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CO32- C.NH4+、Fe3+、SO42-
B.H+、Cu2+、NO3- D.K+、Ba2+、Cl-
23
类型三 物质的推断与鉴别
35
离子共存概念及题型
二、相关知识 1.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与H+、HCO3-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气体,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NH4+与 OH-反应生成H2O和NH3,NH4+与OH-不能共存。 (2)有水产生 如H+与OH-反应生成H2O,H+与OH-不能共存。
中考科学 第37课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复习自然科学课件
12/9/2021
第三页,共十四页。
要点点拨
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 生活是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以减缓温室效应。
12/9/2021
第四页,共十四页。
【典例 1】 (2014·山东青岛)如图 37-1 是自然界中碳循环 的简单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7课 物质间的循环(xúnhuán)和转化
12/9/2021
第一页,共十四页。
近三年浙江(zhè jiānɡ)中考试题
分布 考点
2015年
1. 自然界中的
氧循环、碳 循环
2. 物质(wùzhì)间的 相
互转化
湖州T7,3分 杭 州T10,3分
杭州T19,3分 杭州T24,6分 丽水T23,2分 丽 水T31,2分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界的碳循环、化石燃
料的种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焦炭充分燃
绍兴T27,9分 绍兴T35,8分
金华、丽水T29,4 分
12/9/2021
第二页,共十四页。
考点剖析
考点(kǎo diǎn)一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碳循环
考点清单
1. 氧循环:产生氧气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 气的主要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动 植物残体的氧化分解。
2. 碳循环:利用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 烧和动植物残体的分解。
201X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40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精讲)课件
3.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意义:使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着相 对平衡,从而使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整个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如Ca→CaO→Ca(OH)2。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如C→CO2→H2CO3。 3.其他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
3.(2018,娄底)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在哈尔滨拉开帷幕,中海达、华大北斗等一批国内企业先后发布了 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产品。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 石英砂(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 氧 元素。
第40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教育ppt
1
01 思维导图
02 考点扫描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大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 光__合____ 作用。大气中的氧气消耗的 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 _呼__吸__ 作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燃 料的 燃烧 、其他 _氧__化___ 反应(如铁生锈、食物的腐败)等。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 _光__合__作__用 转变为 _有__机__物_ ,固定 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给动、植物利用,同时呼吸作用、微生物的 分解、燃料燃烧等方式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周而复始地进行循 环。
H2SO4、HCl+ ____M_g_、__A_l_、__Z_n_、__F_e_____ →H2→H2O
(2)碳与碳的化合物 (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4)铁、铜及其化合物
03 诊断自测
返回
1.(2018,潍坊)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 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第40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34张)
变题式组训 演练练
1.(202X,苏州)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 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C( )
A.C―点―O燃2→ CO2―高―C温→ CO
B.S―点―O燃2→ SO2―高H―2温O→ H2SO3 溶液
C.Cu稀―H―2S→O4 CuSO4 溶液N―aO―H→溶液 Cu(OH)2
D.NaOH 溶液―稀―CO→2 Na2CO3 溶液C―aC―l2溶→液 NaCl 溶液
第40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思维导图
考点扫描
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考点一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八下教材P114)
对应训练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大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 光合 作用。大气中的氧 气消耗的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 呼吸 作用、微生物分解 动植物遗体、燃料的 燃烧、其他 氧化反应(如铁生 锈、食物的腐败)等。
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对应训练
(4)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核心 ②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 CO2+Ca(OH)2===CaCO3↓+H2O ④ Na2CO3+Ca(OH)2===CaCO3↓+2NaOH
考点精讲
对对应应训训练练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为
考点精讲
对对应应训训练练
6.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 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A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精讲释疑
题型一 关于一步反应实现的题型
重重点点题题型型
变式演练
中考试题经常出现要求一步反应完成的试题类型。解决 此类问题,需要掌握物质相互关系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要 求。比如,金属和酸反应能得到氢气,但该金属在活动 性顺序表中必须排在氢前面;碱和盐反应能得到新碱和 新盐,但参与反应的碱和盐必须可溶才能反应;当物质 间产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金 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能得到相应的碱,但该金属氧化物必 须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2O、K2O、CaO等。
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6.豆腐加工时需加入凝固剂,凝固剂的化学成分是 什么?通过资料获悉:凝固剂中可能含有Na2SO4;、 Ca(OH)2、MgCl2、NaCl等,为验证其成分,小柯 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现象,凝固剂溶液中肯定没有 。
(2)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实验3中出现的白色沉淀物质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⑴催化剂 ⑵带火星木条复燃 ⑶Ca(OH)2+CO2==CaCO3↓+H2O
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 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描述错误的 是( )
A.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 B.丙、丁是消费者 C.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③是呼吸
作用
D.“乙→丙→丁→甲”能表示一条食物链
二.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气的产生: 绿色植物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__
参考答案:酸;Fe(OH)3;FeCl3
10.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 理石的主要成分,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A
高 温
无色气体B C 加H2O D
适 量 Na2CO3 溶液
写出物质D→A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
;其所
参考答案:Ca(OH)2+Na2CO2=CaCO3↓+2NaOH 复分解
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之化学专题11 物质的转化和循环
专题11 物质的转化和循环知识导图考点梳理■考点一 物质间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S +O 2=====点燃SO 2 (硫黄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O 2=====点燃CO 2 4P +5O 2=====点燃2P 2O 5(白色固体)N 2+O 2=====放电2NO 2NO +O 2===2NO 2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CO 2+H 2O===H 2CO 3H 2CO 3 △ CO 2↑+H 2OSO 2+H 2O===H 2SO 3(形成酸雨的原因)SO 3+H 2O===H 2SO 4 3NO 2+H 2O===2HNO 3+NO3.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Mg +O 2=====点燃2MgO(耀眼白光)3Fe +2O 2=====点燃Fe 3O 4(火星四射)Fe +S △ FeS(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后即可反应,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金属单质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2Fe +3Cl 2=====点燃2FeCl 3 Cu +Cl 2=====点燃CuCl 24.金属与氧化物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 8Al +3Fe 3O 4=====高温9Fe +4Al 2O 35.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CaO +H 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 Na 2O +H 2O===2NaOHK 2O +H 2O===2KOH BaO +H 2O===Ba(OH)2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MgO 、FeO 、Fe 2O 3、CuO 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6.金属的冶炼: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 、CO 、H 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C +2CuO=====高温2Cu +CO 2↑C +CO 2=====高温2COCO +CuO △Cu +CO 2H 2+CuO △Cu +H 2O(盛放CuO 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先通H 2,再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停止后,继续通H 2,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考点二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氧循环是指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过程。
备战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第36课时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知识梳理(课件23张)
练习6: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 为8克。将NaOH溶液慢慢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絮状沉淀E的质量与 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 溶 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_H_2_S_O_4 。 (2)操作Ⅰ的名称是 _过__滤__ 。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是多少?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OH)3 1.5 3.2
Cu(OH)2 4.2 6.7
Mg(OH)2 8.6 11.1
(3)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M_g_C_l_2_+__C_a_(_O_H_)_2=_=_=__M_g_(_O_H_)_2_↓__+__C_a_C_l_2__。
①吸取初期(通入废气体积小于V1),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_N_a_2_C_O_3+__H_2_O_+__S_O_2_=_=_=_2_N_a_H_C_O_3+__N_a_2_S_O_3__; ②不断通入废气,最终产物是__N_a_H_S_O_3_。
练习2: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 BaCl2(废料中 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 下:
④碱→金属氧化物,只有不溶性碱易分解,如 _C_u_(_O_H_)_2=_=△_=_=_C_u_O_+__ _H_2O_。 ⑥非金属氧化物→酸,如 _C_O_2+__H_2_O_=_=_=_H_2_C_O_3,但SiO2不会与水反 应。 ⑯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只有活动性强的金属才能将另一种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 反应物中的盐要求是可溶性的盐。 活泼金属(K、Ca、Na等)由于会和水反应,要除外。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第39课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 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 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_植__树__造__林__(_种__草__等__均__可__)________。
2.(2011广安)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 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第39课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深化理解】 1.(2011绍兴)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
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解析:反应①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和碳酸钙,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包括: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都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碳通 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①乙物质是__N_a_2C_O_3_或__N_a_O_H__,它的一种用途是_制__洗__涤__剂___ (_合__理__答__案__均__可__)___________。
中考满分——第12节 物质间的循环及相互转化
第12节物质间的循环及相互转化考点梳理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而不断减少,但又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如此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所以,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保持恒定。
(1)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等的燃烧;③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④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氧化反应。
(2)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供人类和其他动物需要,并向大气中放出氧气。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的唯一途径)。
同时,又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燃料燃烧等方式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从而形成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主要途径:①CO2→光合作用→有机物→植物呼吸作用→CO2;②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③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吸收→动、植物遗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④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吸收→动、植物遗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CO2。
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1)物质转化规律图(2)应用①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各类物质间的转化。
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例:CaCaOCa(OH)2CaCO 3如: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例:SSO 2H 2SO 3Na 2CO 34.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 例:盐的制备思路有: (1)金属+非金属→盐(2)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5)酸+碱→盐+水(6)酸十盐→新酸+新盐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两种新盐 (9)金属+酸→盐+氢气(10)金属+盐→新金属+新盐【思考】 你知道上述各反应发生的条件吗?【思考】 回忆一下,对于一些常见物质的颜色你知道多少? 6.离子的鉴别H 2OCO 2O 2O 2H 2ONaOH(1)cl—: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
中考科学基础复习 第40课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课件
2.氧气的生成和消耗 (1)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2)消耗: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 其他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的腐败等。
3.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碱之间的转化
B. FeCl3、Na2SO4、KCl
C. CuSO4、H2SO4、NaCl D. FeCl2、KCl、NaOH 【解析】 A 选项中各物质相互间不反应,也无色;B 选
项中 Fe3+在溶液中显黄色,C 选项中 Cu2+在溶液中显蓝
色;D 选项中 FeCl2 与 NaOH 会反应生成 Fe(OH)2 沉淀,
【典例 2】 (2013·宁波)现有铁、氧化 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 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 40-7 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 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 A.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转化 1 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 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H2O===H2CO3 (2)反应条件不同
与 H2SO4 反应 生成 MgSO4 和 H2O ; Mg(OH)2 与 H2SO4
反应生成 MgSO4 与 H2O;MgCl2 与 H2SO4 不能发生复分
解反应,因为生成物无法得到气体、沉淀或水。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9讲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浙教版
第39讲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金属――→+氧气(某些)金属氧化物――→+水碱 ——非金属――→+氧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K, 分类一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考点梳理】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_二氧化碳__的循环。
二氧化碳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的_呼吸作用__,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_可燃物__的燃烧,还来自_微生物__的分解。
2.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_呼吸作用__和物质的_燃烧__而减少,但又会随着植物的_光合作用__而增加,这就构成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空气中的氧气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3.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活学活用】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C ) A .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B .动植物的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燃料的燃烧 2.在2013年的国际气候大会上,以CO 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再次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1)近年来,空气中CO 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面积的减少__。
(2)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重要原则有:①拒用。
请举出低碳生活的一个实例:_拒用一次性木筷__。
②下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它实现了低碳减排,请写出( Ⅰ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H 2O =====催化剂、太阳能2H 2↑+O 2↑__。
③回收。
目前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CO 2,这个过程二氧化碳发生的是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这些CO 2可作为气体肥料,还可制造_干冰__用于人工降雨。
(3)大气中的CO 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_不是。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都是相对稳定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_, 分类二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考点梳理】 转化关系:【活学活用】3.不同类别的物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仪器接口上的小写字母表示)。
(2)为小王的实验原理正确吗?
理由是
,
(3)对小王设计的实验略加改变,理论上还可根据
变化,来判定
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三、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可用八圈图表示(如图)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以Ca
为例分析:Ca→CaO→Ca(OH)2的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__2_C_a_+__O_2_=_=_2_C_a_O_______; __C_a_O_+__H_2_O_=_=_C_a_(_O_H_)_2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与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1、(2010宁波中考1)上海世博会上最受欢迎的中国馆,处处
蕴含着“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 B.一水多用
C.少用空调
D.焚烧垃圾
(2012杭州第29题)(6分)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
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 呼吸作用。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 空气中原有
2.氧气的消耗:
(1)动植物的__呼__吸___作用; (2)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__微__生__物___分解,最后 被氧气氧化变成___水____和_二__氧__化__碳_____; (3)矿物燃料如__煤___、_石__油__和_天__然__气___燃烧 (4)其它氧化反应(如:生锈、食物腐败等)
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A)
序号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氯化铜溶液(氯化锌)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锰粉末(碳粉)
除杂试剂 稀盐酸 金属铜 氢氧化钠溶液 水
D. ①⑤④③②
2.(2010宁波12)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D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FeCl2(CuCl2)
C
CaCl2溶液(盐酸)
D
CO2(CO)
加入适量铁粉 加入过量CaCO3 通入澄清石灰水
3、(2012宁波19题)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
考试要求a ab bc知识结构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空气中,以__二___氧__化__碳__为主; 在生物体内,以____有__机__物___的形式存在。
自然界的碳循环主要是如何进行的呢?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气的产生: 绿色植物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__
(3)将三套装置放在同一地点,太阳光照等量时间后,挤压滴管,充分反应后
,打开止水夹,观察进入三个瓶中水的体积。(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变化忽
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是
(仪器名称
用仪器下的大写字母表示,内装的药品写序号),将所选仪器按要求连接,
各接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
请写出: A物质的化学式 G物质的化学式
HCl BaSO4
, 。
1.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Ba(NO3)2; ②NaCl;③KOH;④CuSO4;⑤K2SO4。如不用其他任何 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下列
顺序合理的是 ( C )
A. ④②③①⑤
B. ④③⑤①②
C. ④①③⑤②
以C为例分析:C→CO2→H2CO3的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__C_+__O_2点=_燃=_=_=_C_O_2__________; ____C_O_2_+__H_2O_=_=_=_H_2_C_O_3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盐的可能方法: 金属+非金属—盐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酸 + 碱 —— 盐+水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盐—— 新盐 + 新酸 可溶性盐+可溶性碱 — 新盐+新碱 可溶性盐+可溶性盐 —新盐+新盐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 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
(2010杭州32)二氧化碳气体(10分)小王要研究空气中二 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做了下述 实验。
可供选用的药品如下:①石灰石②澄清石灰水③稀硫酸④ 浓硫酸⑤盐酸溶液⑥烧碱溶液⑦蒸馏水。可供选用的仪器 如右图所示。小王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 的二氧化碳
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
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都会使空
4.举出5种制备氯化镁的方法。
Mg(OH)2+2HCl==MgCl2+2H2O MgO+2HCl==MgCl2+H2O
Mg+2HCl==MgCl2+H2↑
点燃
Mg+Cl2=====MgCl2 MgCO3+2HCl==MgCl2+H2O+CO2↑
5.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 自然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现有如下所示 的转换关系:
第10讲: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考试说明:P10 (五)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考试内容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 ①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②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①说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 ②说明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③会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
(2)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广口瓶中分别放入长势、大小均相同的某种植
物幼苗和等体积的水,瓶口滴管内装有NaOH浓溶液,再将不同体积的纯净二
氧化碳气体充入三个瓶中,充入气体的成分分别是:甲瓶:2000毫升空气;
乙瓶:1600毫升空气、400毫升CO2;丙瓶:1400毫升空气、600毫升CO2,三套 装置都如右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