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苏轼茶诗(1)
唐宋八大家茶诗

唐宋八大家茶诗1. 杜牧《秋杂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杜牧以茶为题材,喻指品茗之乐,表达了淡泊寂静的心境。
2.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以茶的冲泡声音,比喻琵琶声,抒发了他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3. 韩愈《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韩愈以茶室为题材,讴歌了茶的文化意蕴和给人带来的闲适与美好。
4. 柳宗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天接衡庐。
臨鴻鵠之憩木,適窮鳧之泳水。
芳蘭之泽,棣萱之標。
戢幽篁之幹,開清軒之筵。
雲日隱層疊,風煙交隱。
臺榭玲瓏,羅列星隒。
鼗樂鍾鳴,彩聲遙遙。
”柳宗元通过描绘茶楼风景,表达了对茶文化的追求和赞美。
5. 苏轼《前赤壁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苏轼以喝茶的时刻,抒发了对茶的喜爱和贪玩的心态。
6. 陆游《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轉教秋千拽酒旗。
遠山媚眼雲遮鬥,急雨亂飛飛未起。
”陆游以品茗的情景,描写了秋夕的静谧与美好。
7. 黄庭坚《寄黄大手鼠》:“论宴辞疏远, 游春忽已昏。
倾斟满一杯, 自笑神仙魂。
”黄庭坚表达了茶酒相交的快乐和人生的短暂。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镜湖三百里,不识水中堂。
”王安石以茶山的壮丽景色,寄托了对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关于饮茶的古诗词

关于饮茶的古诗词关于饮茶的古诗词如下:1、《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汲江煎茶》【宋】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3、《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4、《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5、《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6、《春日访山人》【唐】戴叔伦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7、《听雪为客置茶果》【宋】陆游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
平生外形骸,常恐堕贪著。
时时邻曲来,尚不废笑谑。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8、《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9、《与赵莒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中国10首最美茶诗

中国10首最美茶诗中国有许多美丽的茶诗,以下是十首著名的作品:1.《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2.《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3.《七碗茶歌》(唐·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4.《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5.《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6.《幽居初夏》(宋·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7.《煎茶赋》(宋·欧阳修):茶之佳品,皆造于山川云腴之间,得天地之清气也……予又常以小便痰昏愁闷扰心不能解,以三碗煎沃硫磺有石硫赤气蓬勃而出闷乱之气思欲解而不得也。
人生如此自可过百年而不知老之为衰也。
8.《饮茶诗十首》(明·陆树德):小阁烹香茗,疏帘掩晓霞。
彩瓷贮清水,色似涧中茶。
酌献孙辉祖,领会颇不差。
醉中虽沉湎,方知今日佳。
9.《茶》(清·郑燮):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带露妍。
刻画精工传热巧,小筐犹带夜归眠。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今古诗人争咏之,好将墨宝结良缘。
10.《采茶歌》(清·刘子翠):三月韶光天气清,山头桃红柳抽萌;溪边龙井碧芽吐,田野采茶歌声声。
一杯清茶的七句诗词

一杯清茶的七句诗词
1、唐·元稹《七令·茶》: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唐·钱起《与赵莒茶宴》: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3、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4、唐·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5、宋·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6、唐·顾况《过山农家》: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7、宋·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茶诗词

苏轼茶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苏轼这位大文豪吗?他可不单单在诗词文章上厉害,在茶诗词这块儿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就说那首,“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你看,他把煮水时的情景描绘得多生动,就好像那水在跟他对话似的!这就好比我们在厨房里精心烹饪一道美味佳肴,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期待和惊喜。
还有里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哎呀,把好茶比作佳人,这得是多浪漫的想象呀!这就好像把天上的星星比作璀璨的宝石,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份珍贵和美好。
苏轼和朋友们一起品茶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啦!他会说:“这茶香气扑鼻,滋味醇厚,你们觉得如何?”朋友们纷纷回应,有的说:“妙极妙极!”有的则摇头晃脑细细品味。
我觉得呀,苏轼的茶诗词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他让我们看到,哪怕是一杯小小的茶,都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和情趣。
难道不是吗?。
十首最出名的茶诗经典

十首最出名的茶诗经典1. 嘿,你知道吗?茶诗可是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呢!有好多经典的茶诗,读起来让人陶醉。
就像在茶香中漫步,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美好。
比如说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哇,你能想象那种喝茶的美妙感觉吗?我有个爱喝茶的朋友,他每次读这首诗都特别有感触,说感觉自己就像跟着诗人一起在品茶,体验着那种从身体到心灵的奇妙变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呢?2. 还有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把茶的形态、制作过程和人们对它的喜爱都写得好生动啊!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把茶的世界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和几个喜欢诗词的小伙伴一起讨论这首诗的时候,大家都对诗人用这么简洁而美妙的方式描绘茶赞叹不已。
你觉得这首诗妙在哪里呢?3. 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也很不错哦,“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他把茶比作佳人,真是太有创意啦!就好像茶是一位美丽而优雅的女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茶文化活动,听到有人朗诵这首诗,那一刻,感觉周围的茶香都变得更加迷人了。
你喜欢苏轼这种独特的比喻吗?4. 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也很经典呢,“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能看到诗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泉水煮茶,心中充满了对茶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那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就像在山间的小溪边,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茶的芬芳。
我曾经在一个安静的午后,自己泡了一杯茶,读着这首诗,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且将新火试新茶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在文人雅士中,品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茶从山中来,吸天地灵气,需用清泉烹。
小小的一杯茶里可以说是包含了中国文人深爱的天、地、山、水,难怪会有人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中国人饮茶,据说是从神农时代开始的,到了唐朝逐渐兴盛,到了宋朝更是形成了全民饮茶的风尚,从天子到百姓,都以饮茶、斗茶为乐。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宋文豪苏轼,来了解一下古人饮茶的乐趣。
望江南·超然台作(北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阕《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北宋文豪苏轼的作品,当时他正在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担任知州。
他命人修葺了城北的一座旧台,并由弟弟苏辙命名为“超然台”。
这一天,苏轼登台远望,看着满城春色、烟雨朦胧,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阕词。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看到的景色,虽然已经是暮春时节了,但春天还没有过去,细细的微风吹斜了柳枝。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里半满的春水和满城的春花交相辉映。
千家万户都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词的下片借景抒情。
寒食节过后,词人酒醒了却忍不住叹息,他说: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起新火来煮一壶新茶,趁着年华尚在,作诗饮酒吧。
词中的“寒食后”点明了写作的时间。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两天,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介子推,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只吃冷食。
寒食节过后,要重新点火,所以叫做“新火”。
寒食过后就是清明,本来应该是回乡扫墓的日子,但此时的苏轼却不能回去,只能在密州远远地思念。
他借煮茶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词中的“新茶”指的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前采制的茶叶,芽叶细嫩,滋味醇美,是茶中佳品。
而且因为清明前的气温比较低,茶叶的产量很少,所以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果然,以苏轼热爱生活的乐天心态,不论身处哪种境地,都不会忘记享受生活。
茶的古文言

有关茶的古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篇:
1. 陆羽《茶经》: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圣”。
《茶经》是他对茶叶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内容包括茶叶的起源、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加工、茶的饮用等方面。
书中详细介绍了唐代茶叶的生产、制作和饮用技艺,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的诗篇。
诗中描绘了作者收到友人寄送的新茶,以及品茶过程中的感受。
诗中提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表达了茶叶在古代社会中的尊贵地位。
3. 文同《茶诗》:这是一首描绘茶园景象的诗篇,诗中写到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采摘茶叶的女子勤劳致富。
诗中展现了茶园的美丽景色和茶叶丰收的喜人景象。
4. 苏轼《茶诗》: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茶诗描绘了品茶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诗中提到“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形象地描述了茶汤的色泽和香气。
5. 陆游《茶山》: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茶山》
诗描绘了茶山的优美景色。
诗中写到茶山青翠欲滴,茶叶香气四溢,展现了茶叶的生长环境。
这些古文作品不仅展现了茶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茶的喜爱之情。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这些古文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宝贵价值。
茶诗妙句

茶诗妙句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腋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以教吹去月轮旁。
9首茶香弥漫的经典诗词,值得一读

茶,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和诗词文化息息相关。
茶的香气,不仅能够舒缓人们的情绪,更能激发诗人们的灵感,在他们笔下留下许多美丽的诗句。
在我国诗词史上,有许多经典的茶诗,这些诗句既是对茶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感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九首茶香满溢的经典诗词,让我们一起感受茶香的韵味。
1.《饮茶》——陆游送君南去,戏赠黄绮。
高岸楼中,月明石潭水。
片片新晴扬子折,遗红孤蕉柳絮飞。
这首诗词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饮茶》,他通过描绘饮茶的情景,将江南的山水和诗情融为一体。
陆游在此诗中用“月明石潭水”、“遗红孤蕉柳絮飞”等意象,表现了他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2.《喜迁莺》——李贺喜迁莺,飞春江。
径芳草,落绿杨。
家住荔枝洲头上,过水浮桥,事事有鱼龙。
知禅弟子如今企,菩提之下,人子须同。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喜迁莺》中的一段诗句,李贺以“喜迁莺”写出了“家住荔枝洲头上,过水浮桥”、“知禅弟子如今企,菩提之下,人子须同”等联想,表现了他对家园和自由的向往。
3.《煮酒论酒》——苏轼欲饮琵琶马上妓,还抱茂陵少年儿。
锦袍玉树人叹怨,醉里不知君已痴。
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煮酒论茶》,苏轼通过“欲饮琵琶马上妓”、“还抱茂陵少年儿”等意象,表现了他对于饮酒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领悟。
4.《画》——杜甫确定向斜眉,翠黛隐尖睛。
胡虏妆,渥红额,幼鬓回银钗,不应须发须,要剡阁上梁。
我是当时将相,由来嘉宾。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画》中的诗句,杜甫通过“胡虏妆,渥红额,幼鬓回银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他对于女性容貌的赞美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5.《喜亭·步虚》——纳兰性德虚伊见底恨有余,白兔当关穿屋路。
胥靡芸黄绵上舞,玉颜金抠麝香隅。
佳人舞散鸳鸯齐,娇嗔软语萧兰语。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喜亭·步虚》中的词句,纳兰性德通过“虚伊见底恨有余,白兔当关穿屋路”等意象,表现了他对于喜亭的美好向往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
苏轼写茶的词

苏轼写茶的词1. 苏轼笔下的茶那可真是妙啊!他写“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就像一位老友在耳边轻轻说,别老沉浸在过去的愁绪里啦,来试试新茶,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呢。
你看,当我们有时候为过去的事情烦恼的时候,是不是就该学学苏轼,泡一杯茶,把那些烦恼抛掉。
3. 苏轼写茶真的绝绝子。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感觉就像是自己赶路累了、渴了,急切地想找户人家讨杯茶喝。
要是我们自己走在路上又累又渴,是不是也会像苏轼这样渴望一杯茶呢?4. 苏轼写的茶词啊,充满了生活气息。
“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他这么一说,感觉这建溪的官茶简直是茶中极品。
这就如同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美食是一绝一样,让人口水直流,这茶也让爱茶之人无限向往。
5. 我觉得苏轼写茶的词特别生动。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他把那茶叶描写得鲜嫩欲滴,就像刚从茶园里采下来就在眼前似的。
你想啊,如果把这茶叶制成茶,泡出来的茶汤该有多美妙,肯定像春天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7. 苏轼的“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写得好细致啊。
他连自己磨茶都小心翼翼的,看着茶汤泛起像玑珠一样的泡沫。
这就好像我们精心制作一件艺术品,对待茶也是满满的诚意。
你在泡茶的时候会不会也这么专注呢?8. 苏轼写茶的词真的很有画面感。
“楚人茶经虚得名,唐人品茶亦未精。
”他这是在对前人的一种评价呢。
就像我们现在评论一些东西不够好一样。
不过他这么一说,更让人好奇他心中完美的茶是什么样的了。
9. 呦呵,苏轼写的“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这煮茶的过程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
那煮茶时水的变化就像一场小小的表演,从蟹眼般的小气泡到鱼眼大的气泡,还发出松风般的声音。
你有没有体验过这种煮茶的乐趣呢?10. 苏轼笔下关于茶的词总是那么吸引人。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他在这词里对煎茶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对某种爱好都有自己的理解一样,他的这种独特见解让我们更想去探究茶的世界。
苏东坡的茶诗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苏东坡〔宋代〕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西江月(茶词)》
苏东坡〔宋代〕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粉面。
《月兔茶》
苏东坡〔宋代〕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试院煎茶》
苏东坡〔宋代〕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苏东坡的七言茶诗

苏东坡的七言茶诗《汲江煎茶》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
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著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一、作品原文汲江煎茶①活水还须活火烹②,自临钓石取深清③。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④。
茶雨已翻煎处脚⑤,松风忽作泻时声⑥。
枯肠未易禁三碗⑦,坐听荒城长短更⑧。
二、注释①汲(jí)江:从江里打水。
②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施注苏诗》卷三十八有苏轼自注云:“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活火,有焰之炭火。
③“自临”句:是说自己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杨万里《诚斋诗话》:“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
”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④“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说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⑤茶雨:一作“雪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翻:煮沸时滚动。
脚:茶脚。
《茶录》:“汤多茶少则脚散,汤少茶多则脚聚。
”⑥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
东坡《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鸣。
”泻:倒出。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意为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
⑦“枯肠”句: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
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三碗搜枯肠。
”此反用其意。
未易:不容易。
禁:承受。
⑧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
更:打更。
三、白话译文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火来烹煮,便亲到江边钓石汲取深处的清水。
大瓢把映有月影的江水贮存入瓮,小杓将清流滤净装进瓶内。
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煎处翻腾漂浮,沸声似松林间狂风在煮时震荡怒吼。
苏轼关于「茶」的诗词(31首)

苏轼关于「茶」的诗词(31首)1、《茶诗》白云峰下两枪新。
[宋] 苏轼2、《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宋] 苏轼3、《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宋] 苏轼4、《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古...[宋] 苏轼5、《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宋] 苏轼6、《山茶》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宋] 苏轼7、《山茶》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
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宋] 苏轼8、《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雪里...[宋] 苏轼9、《和蒋夔寄茶》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
金齑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
临风...[宋] 苏轼10、《寄周安孺茶》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渐播桐君录。
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宋] 苏轼11、《种茶》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宋] 苏轼12、《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宋] 苏轼13、《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苏轼咏茶诗词浅论

苏轼咏茶诗词浅论
苏轼对烹茶十分精到。
他认为好茶必须配以好水。
熙宁五年在杭州任通判时,有《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故人怜我病,笼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苏轼以诗向当时无锡的焦千之索惠山泉水。
另一首《汲江煎茶》有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诗人烹茶的水,还是亲自在钓石边从深处汲来的,并用活火煮沸的。
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十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
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
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
苏东坡的咏茶诗

苏东坡的咏茶诗
1.《赠包安静先生茶》
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
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2.《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誇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3.《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4.《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5.《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历数苏东坡精妙茶诗茶词

从来佳茗似佳人细数千古风流苏东坡茶诗茶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虽是咏三国时代的周瑜,不过以苏东坡的纵横才气,豪放洒脱,更称得上是「千古风流人物」。
行云流水才气纵横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谪居黄州时,割茅结屋,题署为「东坡庐堂」,遂自号东坡居士。
嘉佑元年八月,中进士,通过礼部初试,欧阳修语梅尧臣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虽然苏东坡年轻有为,前景看好,但因其为人耿介坦率,嫉恶如仇,遇有不平,即「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遂得罪权宦,屡遭打击,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甚至儋州(海南岛)。
然虽坎坷一生,仕途多舛,但心胸旷达的他却没有因此被击垮,反而将这些经历转化成传唱千古的绝妙诗篇。
东坡可谓全才之士,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曾自评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嘻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后人颂赞其文,有「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之赞誉。
东坡任杭州太守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倘佯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并将西湖美景融入诗中:「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中巧妙地把西湖比喻成美人西施,不管晴天、阴天,均能展现不同的风景。
西湖之诗情画意,若非东坡之大才,十不足以尽其妙。
隽永茶诗脍炙人口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
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繞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
苏轼关于茶的诗句大全

苏轼关于茶的诗句大全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别想你的国家,用新的火尝试新的茶——宋寿司的《看江南:独立的台湾工作》子瞻书困点新茶——宋·苏轼《定》茶笋禅意浓郁,松柏真法——宋苏轼的《神辽大师先得知性果学会,十六人作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宋·苏轼《留题显圣寺》不仅泡茶好,酿酒也要无敌——宋苏轼的“蟾蜍文化”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宋·苏轼《虎跑泉》魏帝为什么要吃药,充分利用吕通的七碗茶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景中人——宋·苏轼《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敲火烧山泉泡茶避林岳——宋苏轼的惠山之旅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宋·苏轼《新年五首其一》明年在炒桑苎麻泡茶的地方,我会想起老人第一次回来的情景——宋寿司的“第九天,我发现了黑李,所以我坐着一艘小船,两艘船中的一艘,去了勤奋的师范学院。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宋·苏轼《句诗二句》品茶、看画也不错。
求诗是可以的——宋苏轼的《桂山辩手》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宋·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山林雾气缭绕,回中原茶香——宋苏轼《送子过岭三诗?第三首是子所作?》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宋·苏轼《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苏轼有意延续茶经,这将使老钱的名字永垂不朽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宋·苏轼《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新火做茶奶,暖风散粥——宋代苏轼赵德林在湖中乘船赏月病腹难堪七碗茶,晓窗睡起日西斜——宋·苏轼《黄州春日杂书四绝》没想到灯笼掉了,茶就在一个和尚旁边——宋寿司的《草溪夜景递灯笼记》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宋·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雪后独栽柳,竹中复采茶——宋朝苏轼徐君友的挽歌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宋·苏轼《安国寺寻春》宋代苏轼请大冶长老在东坡种桃花茶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宋·苏轼《送南屏谦师》井好到可以冰牙齿,但茶不够甜到眉毛上——宋苏轼在道院池塘上的作品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宋·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屋前花雨茶烟竹独——宋寿司《雨中邀李凡安入天柱寺》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就像喝茶又甜又苦。
茶叶的古诗

茶叶的古诗
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茶,香叶,嫩芽。
——唐·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4、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唐·钱起《与赵莒茶宴》
5、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宋·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6、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宋·苏轼《汲江煎茶》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9、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宋·杜耒《寒夜》
10、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唐·刘禹锡《尝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生平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 1094年,苏轼被贬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 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今属江苏)。
元佑七年(1092),诗人的好友曹辅给诗人寄来产自武夷山 麓建州北苑的壑源新茶并诗一首。诗人和诗一首以表谢意。 苏轼认为茶似二八佳人,清白可爱,自然质朴,对茶的喜爱 之情,跃然纸上。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此诗是诗人流放海南时所作。“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 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杨万里称此诗 “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古今作者皆难之。”
苏轼身后
元祐党人碑:宋徽宗崇宁元年间,蔡京任宰相。为打击 政敌,将司马光以下共309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立 于端礼门,称为元祐党人碑、党人碑。1106年遭雷劈。 道士:天宫担任文臣;收集文稿,五万元每件
苏轼的思想、个性
儒释道交融:经历、交游、作品 神、鬼、人 洒脱的生活态度: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却坚持积极用 世,造福一方,信奉在其位才能为百姓谋其利。他为人耿介坦率, 嫉恶如仇,遇有不平,即“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因而也经常 得罪权贵。他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也曾出 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乌台诗案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更被贬惠州、儋州,病死常州, 葬身河南,结局可谓辛酸。然而,他一生坦荡磊落,真诚待人, 两袖清风。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生平
神宗驾崩,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 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后官至礼部贡举。当苏轼看 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 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 谏议。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 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 再度自求外调至杭州当太守。西湖 “苏堤”
苏轼茶诗词
苏轼简介
1037~1101,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古木怪石图
祭黄幾父苏序,父亲苏洵( “二十七,始发 愤”)。 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1057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撰文《刑赏忠厚之至 论》,名列第二。 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 凤翔府判官。后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茶诗
宋代文人好茶成风,苏东坡嗜之尤深。在北宋文坛上, 与茶结缘的文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东坡那 样对品茶、烹茶、种茶等茶事在行,对茶史、茶功也颇 有研究, 苏轼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 苏东坡和茶,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
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生平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 师友,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在除丁忧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 亦不赞成王安石的做法,所以他也不见容于朝廷。于是 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县
苏轼生平
乌台诗案: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 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 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 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 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然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 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仁宗太后、苏迈借款、牢中小宫仆 出狱以后,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