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1、疑问代词作宾语(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

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3)先秦的凝固格式。

如“何以、何如、若何”等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1)宾语必须是代词(2)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3、宾语用代词复指(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诗经•小雅*节南山》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二、判断句★1、(基本)判断句式(1)主语+谓语例: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2)主语+谓语+也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3)主语+者+谓语例: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4)主语+者+谓语+也例: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起义》☞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战国策•魏策四》2、特殊词语的辨析(1)“是”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天论》②判断词例: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柳宗元《封建论》)(2)“为”①动词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②判断词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
现在说“六书”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 名称。即:
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1.象形
A、定义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 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 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 “月”就是这种字。
象形字的产生大都很早,由绘画发展而来;越古老的文 字,其形象程度越高,图画色彩越浓。
从词的声音方面: 形声、假借
一 纯表意字与词义
在与词义的关系上,表意字与 形声字是有差别的。
纯表意字指“六书”中不带标音成分 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它们用整个形体 表现词义,有具体、直接的特点。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 以上的写法。但汉字使用的历史长、地域广、人 数多,自然出现了一字多词或一词多字的复杂情 况,给阅读古书带来不少困难。
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86 年国 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又重新发表了《简化字 总表》。
汉语词汇的发展:
❖ 数量上由少变多。 ❖ 语音形式上由单音词不断地向双音词发展。 ❖ 词义上词的内涵经常处在变化当中。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 词是读音和意义的统一体 ❖ 从音节数量来看,可分为单音词、复音词; ❖ 从语素数量来看,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矣。”索隐:“谓数起便也。矢,一作屎。”
3、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通假字就是古人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
写本字,而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二字只 有读音上的联系,而没有意义上的瓜葛,于是 我们就说它们是通假关系。
“如名列前茅”的 “茅”
“首鼠两端”的“首 鼠”
“柳生其左肘”的
旄 踌躇 瘤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15文员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谈谈汉字的特点。

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3.许慎《说文》序里关于六书是如何解说的,举例说明。

4.谈谈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5.简要说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

6.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六种,举例说明。

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意)符?8.意符和部首有何异同点?9.为什么说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10.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莫、取、及、锡、见、斧、看11.简要说明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3.有哪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举例说明。

14. 什么是通假?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 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举例说明?16. 什么是古今字?举例说明古今字有哪些特点?17.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8.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19.什么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什么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二者的关系怎样?参考答案:1.谈谈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

(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

(3)音义结合阶段: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

因此,每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

而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有音的语词,因此,这些字在使用上和发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基础,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合的阶段。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一、古代汉语概述1.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3.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概念2. 古代汉语的声母演变3. 古代汉语的韵母演变4.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1.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2. 古汉语词汇的分类3.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4. 古汉语词汇的演变四、古代汉语的语法1.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型2. 古代汉语的词类3.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对偶5. 反问六、古代汉语的文体1. 诗歌2. 散文3. 小说4. 戏剧七、古代汉语的文献1. 经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2. 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3. 经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八、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 古代汉语的学习技巧2. 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3. 古代汉语的学术资源九、古代汉语的现代应用1.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 古代汉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3.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十、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建议1. 重点内容的回顾与总结2. 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3. 考试技巧与答题方法4.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纲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15 |文员审查材料1,简答题1。

谈谈汉字的特点2。

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3。

许慎《说文解字》前言中的六书是如何解释的4.浅谈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5.简要解释表意文字和形声字的区别6。

形声字的六种基本结构形式是什么,并举例说明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式(意义)?8.表意文字和部首有什么异同?9。

为什么形声字是创造人物最有效的方式?10。

分析下列汉字的形式和结构,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形式和意义关系:人,谢、高、达、史、车、责、文、任、易、兴、、莫、曲、何、、简、付、简11。

简要说明复杂字符和简单字符之间的对应关系12。

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汉字变体形式的差异13.哪三种情况不能视为汉字的变体,请举例说明14.什么是一般休假?用词传递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用一个词来做假货和用一个词来做假货有什么区别?例如?16.古代和现代的字符是什么?古今汉字的特点是什么?17.古今汉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8.童嘉文字和古今文字有什么区别?19。

什么是文献学原则的部首,什么是标引原则的部首,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99199参考答案:1991。

谈谈汉字的特点个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单词都是形式、声音和意义的统一。

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本成分的表意文字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和表音三个阶段:(1)表意阶段:表意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接描绘外来物具体形象的象形文字,有些直接来源于编年史图片。

(2)表意阶段:一些相对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很难通过象形和指法形成文字。

人们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文字(或指法文字)来形成表意文字,汉字进入表意阶段(3)音意结合阶段:表达形式和意义的词语只能通过图像或抽象图形符号来表达,而不能表达词语的发音因此,每个单词的发音都必须一个接一个地记住。

单词的功能是用声音记录单词。

因此,这些词的使用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创造了一种在表意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基础上结合声音和意义的方法。

汉语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8、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9、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竖行左行;竖行右行;左右对贞,从中间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五个时期,具体是:(1)盘庚、小辛、小乙、武丁;(2)祖庚、祖甲;(3)廪辛、康丁;(4)武乙、文丁;(5)帝乙、帝辛(纣)。

13、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含有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4、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5、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古代汉语期末考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考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考资料一、分析字的形体结构(10%)要求:分析下面字的形体结构,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请指出其造字法。

或者写出下列文字的古文字形体,并用六书理论逐一分析其构造方法。

Eg木:独体象形字,像树木之形。

象形。

或者亦:XX(古文字打不出来,只能用XX表示)指事。

从“大(人)”;两点为指事符号,表示腋的部位。

二、解释以下划线实词的意思(10%)要求:来自文选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量词、数词等),古今义有差别。

Eg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句中义)议论指责。

(今义)诽谤污蔑。

三、解释以下常见虚词的意思(10%)要求:在课件上有,比较常见的虚词(介词、助词、连词、叹词等)Eg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

第一部分:课件上的虚词——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等。

2、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语气副词、指代性副词等。

3、介词:(1)“于”(於、乎)的用法①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这种介词结构作补语。

②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在”、“从”、“到”,这种介词结构通常作补语或状语。

③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向”、“跟”、:“给“、“对于、”这种介宾结构,常作补语或状玉器。

④引进比较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

这种介宾结构常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

(2)“以”的用法(3)“为”的用法(4)“与”的用法4、连词:“而”的用法、“则”的用法、“以”的用法、“与”的用法。

5、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衬音助词。

6、兼词(1)叵:等于“不可”。

——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2)诸:等于“之于”或“之乎”。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

公伐诸鄢。

《左传·隐公元年》)(3)盍:等于“何不”。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疏P674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例如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诗经》的注和疏两种注解,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2、衍文P678“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

3、句读P682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4、纪事本末体P708所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

首创这种体裁的是宋代的的袁枢,他根据《资治通鉴》编了《通鉴纪事本末》,全书共有239个专题,如第一卷的三个专题是:“三家分晋”、“秦并六国”、“豪杰亡秦”。

5、引用P876引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

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引事、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

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6、代称P879代称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

常见的代称分三种(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2)用泛称代特称。

(3)用特称代泛称。

7、并提P880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如:耳目聪明。

8、互文P882互文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漢語期末複習参考資料題型:一、填空(20分)范围:文体、古音、常用工具书二、单选(10分)范围:修辞三、古书注解(三小题15分)四、古音(10题10分)五、标出诗歌的平仄和拗救(15分)六、标点翻译(35分)一、注疏1.《十三经注疏》考点朝代+作者+书名:《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尚书》(伪孔传、唐孔颖达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易》(三国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左传》(西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谷梁传》(东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西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2.其他古注书籍:东汉: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注》;三国三国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吴韦昭《国语注》唐: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颜师古《汉书集注》;李善《文选注》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3.关于名词解释(1)衍文: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字,也叫衍字。

(2)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3)疏:(4)传:(5)笺:4.关于注疏术语:曰、为、谓之:被解释的词放在其后,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细微的差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叫做”谓: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后面的话往往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是指”、“是说”貌、之貌:被解释的词在其前,一般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解释的的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其意义是“……的样子”犹:被解释的词在其前,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释本义。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知识回顾:一、修辞格的判断1、引用一引言、引事(季膺登龙门、盖棺事定、苏秦尘暗旧貂裘)、引文(商旅不行、逝者如斯、荒唐之辞、落霞孤釐)一明引、暗引2、譬喻一明喻、隐喻一博喻3、代称一特征代事物、泛称代特称、特称代泛称一乘坚驯良、乘坚驯肥、乘奔御风一绿肥红瘦一送君南浦(送别之地的泛称)4、并提一耳目聪明(耳聪目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不见曦,夜分不见月)一句话说的是两个意思5、互文一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一古人所说的互文包括为避免行文重复而使用同义词6、夸饰一夸张7、倒置一不是倒装一碧梧栖老凤凰枝8、委婉一避讳、谦辞、敬辞等9、省略实战演练: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黄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溪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起义》)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洛阳伽蓝记.王了坊》)(难句)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堇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譬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乂薄从上奔,恐卒然不可为讳。

(司马迁《报任安书》)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乂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乂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文心雕龙?情采》)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古代汉语期末期末测试卷及重点复习题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期末测试卷及重点复习题资料

《古代汉语》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指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甲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祭祀、征战、天时、年成等方面的占卜结果及事后吉凶的应验。

2.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周以前铜也叫金,所以范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就叫金文或吉金文字。

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楷书从“八分”汉隶直接演变而来。

它既便于书写,又易于辨认,成为流传至今的正式字体。

汉字由隶书发展为楷书,是汉字形体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4.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草书始于汉初,《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5.象形:所谓象形,就是画出所要表达实物的形体,字形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而成,“日”“越”就是这样的字。

象形字出现得最早,它是创造汉字最原始的方法,成为汉字构形的基础。

6.指事:是指一看可以识别大体,仔细观察方可发现意义所在,“上”“下”就是这样的字。

指事字是用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记号的方法指出所表示事物的要点。

7.会意:所谓会意,就是比并几个字的形体,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的意向,“武”“信”就是这样的字。

8.古今字:是一种分化字,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为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本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10.引伸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判断句、被动句和句法成分的省略(一)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1、用“者”、“也”表示判断。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虎者,戾虫。

(4)主语+谓语:农,天下之本。

2、主语+副词+谓语+也: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3、用系词的判断句。

(1)用“为”做系词的判断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用“是”的判断句韩是魏之县。

(3)“惟”做系词的判断句: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4否定性系词“非”子非吾友也。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表示类属关系:陈胜者,阳城人也。

(2)表示等同关系:梁父即楚将项燕。

(3)表示比喻:曹公,豺虎也。

(4)表达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二)被动句:1、语义上表被动: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蔓草犹不可除。

2、谓语是及物动词:文王拘,屈原放逐。

3、被动句的类型:(1)“于”字句: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乎”与于语法结构相同:志乎古,必遗乎今。

(2)“为”字句:①为+动词:父母宗族,皆为被戮。

②为+施事+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③为+施事+所+动词: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

(3)“见”字句:①见+及物动词:人皆以见侮为辱。

②见+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见的用法:慈父见背:离我而去。

见还:还我;见录:记挂我;见用:举荐我;见恕:恕我。

(4)“被”字句:①被:遭受,蒙受,覆着: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②被后出现及物动词有虚化可能。

③被+及物动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④被介绍实施者成了介词,被+施事+动词: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三)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吾谁欺,欺天乎。

2、疑问代词作介词也要宾语前置:谚曰:“谁为为之,孰念听之”3、“为、以、与”都是介词,它们的宾语都是疑问代词,宾语都要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
第二册
1、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偏义复词。

偏向于园(果园)
2、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同音或近音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3、假借字产生的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假借。

4、注解古书的工作始于汉代。

5、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叫做疏或正义
6、集解或注解:一部重要的古代汉语,注解的人非常之多,后人把各家的注解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

例:
何宴注《论语》集解。

7、犹:使用这个述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8、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述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的关系是同音关系,有
时是双声叠韵关系。

例如:《论语·季氏》、《论语·为政》。

9、古书上常有异读的情况,异读有时只表现声调上的差异,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词义的词性的不同。

例如:音
乐的“乐”和快乐的“乐”。

10、古书中改变字词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与词性的方法叫破读。

11、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多出的文字现象。

12、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脱落了的文字现象。

第三册
1、中央官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
2、宋代科举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考经义不考诗赋。

3、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4、唐代武则天时武举开始,后沿用至清代。

5、号是一种别名,除名字以外的一种个人称呼,别号、字号、绰号、谥号、年号、庙号
6、封建皇帝在谥号之前还有庙号,如:太祖;高祖;世祖……
7、避讳:所谓避讳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回避,结果往往造成语言上的若
干混乱。

8、避讳的分类:
(1)从等级制度出发,避同树樽。

(避君讳、避亲讳)
(2)从述信得观点出发,避凶就吉。

(3)从文明的礼貌出发,避俗就雅。

避讳常用的方法:
(1)该字法(改换一个字)
(2)空字法(故意空着不写)
(3)缺笔法(故意不写笔法)
9、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丧服又分为五个等(五服):斩服、齐服、大功、小功、缌麻。

10、阅读古书错误的原因:
(1)意义不同,不明词义、不通文理,缺乏古典文化知识,不知出典。

(2)语法不明。

(3)音韵不明。

11、古代婚姻经过的六道手续:1)、纳彩;2)问名;3)纳吉;4)纳徵;5)请期;6)亲迎。

第四册
1、赋体演变:
(1)、古赋:又称辞赋,汉代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多采用问答的横式,韵文,中间夹杂散文。

(2)、六朝赋是俳文:又称骈文,特点:善用典故,有明显诗歌化趋势。

用典是六朝赋不同于汉赋的又一特色。

(3)、律赋:唐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

特点:由考官命题,显出八个韵字,规定八个韵脚,故说
八韵律诗。

(4)、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古文家所做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型参差,押韵也比较随便。

句式上:文赋不像汉赋那样一味的辅排藻饰,而是用散文的方法写赋,通篇贯散文气势,重视清新流畅。

2、代称:
(1)以事物特征来代说事物。

例:(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2)以原料代成品。

(3)以具体代抽象。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以官代人;例:三闾指屈原。

(5)以地代人;例:颖川
(6)专名作作通古。

(7)割裂或代称。

3、倒置:(1)心游目想----游目心想(2)心折骨惊---折骨惊心(3)泉香而酒洌——泉烈而酒香
4、夸饰:是一种重要的修饰手段。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诗律:
(1)唐朝以后诗歌大致分为古体诗(古风)和今体诗(近体诗)---依照古诗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

(2)今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
(3)隋代陆法言的《切韵》被后来北宋的陈彭年修为《广韵》。

(4)南宋平水刘渊把共同用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 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也成诗韵。

6、近体诗与古体诗用韵的特点
(1)近体诗一般只押韵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比较罕见。

(2)近体诗用韵要求很严格,无论律诗,长律或绝句,都必需一韵到底。

(3)古体诗既押平声韵也押仄韵
(4)古体诗押韵比较宽,临近声韵可以通押
7、古今音调:1)今体诗:阴平、阳平(平声),上声、去声(仄声); 2)古体诗:平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仄声)
7、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需是同一大类;
8、对:是指每联我出名和对句必需是相反的类型。

9、诗律黏对、孤平、拗句的讲究
(1)黏与对: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模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

不合乎黏的规则的叫“失黏”;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失对”。

(2)犯孤平:B型句,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五律(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是下平声,否则叫孤平。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

(3)拗句:一个句子改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而在本句或对句适当位置,把改用的仄声改为平声,以便补救。

(4)三平调:A型句子中,五律(仄仄仄平平)第三字,七律(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否则最后三字变为,平平平,是所谓三平调。

10、古诗平仄可以分为两种:
(1)纯粹的古风
(2)入律的古风
11、工对: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也叫工对。

12、宽对:字面相同,也就是词类相同的互为对仗,叫做宽对。

12、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所以叫做流水对。

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唯将修业长开眼,报善手声未展眉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或称为假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