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解释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bf8cff12f60ddccdb38a079.png)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过程解释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NH3转化为NO2--N和NO3--N。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NO2--N(经反亚硝化)和NO3--N(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20℃,不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5mg/L左右,充足的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通过上述原理,可组成缺氧与好氧池,即所谓A/O系统。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自的。
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反硝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如图,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56deec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0.png)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第一段:生物脱氮的背景和原理生物脱氮是一种通过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氨氮是废水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脱氮的原理是利用一种叫做硝化反硝化的微生物代谢过程。
首先,通过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第二段:生物脱氮的工艺流程生物脱氮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硝化和反硝化三个阶段。
在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的硝化反硝化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硝化阶段是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阶段一般采用曝气池或者厌氧池进行,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和合适的温度条件,使得硝化菌能够快速进行氨氮的氧化反应。
反硝化阶段是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阶段一般采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通过添加一定的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促使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反应,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第三段:生物脱氮工艺的优势和应用生物脱氮工艺相比传统的化学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生物脱氮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生物脱氮过程中产生的氮气可以直接释放到大气中,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生物脱氮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处理系统,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生物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脱氮技术被广泛采用。
通过生物脱氮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保护水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三段生物脱氮工艺,废水中的氨氮可以被高效地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物脱氮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工艺详解
![生物脱氮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工艺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ad295d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a.png)
生物脱氮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工艺详解生物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其具有经济、有效、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特,被公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关于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报道。
一、机理详解1、氨化反应氨化反应是指含氮有机物在氨化功能菌的代谢下,经分解转化为 NH4+的过程。
含氮有机物在有分子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被相应的微生物所分解,释放出氨。
2、硝化反应硝化反应由好氧自养型微生物完成,在有氧状态下,利用无机氮为氮源将NH4+化成NO2-,然后再氧化成NO3-的过程。
硝化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亚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第二阶段由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NO3-)。
3、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N2)的过程。
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多属于兼性细菌,在缺氧状态时,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污水中的BOD成分)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
二、生物脱氮主要影响因素1、温度生物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15℃以下硝化反应速率下降,5℃时基本停止。
反硝化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40℃,15℃以下反硝化反应速率下降。
实际中观察到,生物膜反硝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比悬浮污泥法小,此外,流化床反硝化温度的敏感性比生物转盘和悬浮污泥的小得多。
2、溶解氧硝化反应过程是以分子氧作为电子终受体的,因此,只有当分子氧(溶解氧)存在时才能发生硝化反应。
为满足正常的硝化效果,在活性污泥工艺运行过程中,DO值至少要保持在2mg/L以上,一般为2~3mg/L。
当DO值较低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到限制,甚至停止。
反硝化与硝化在溶解氧的需求方面是一个对立的过程。
传统的反硝化过程需要在严格意义上的缺氧环境下才能发生,这是因为DO与NO3-都能作为电子受体,存在竞争行为。
生物脱氮处理的工艺
![生物脱氮处理的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c5940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b.png)
生物脱氮处理的工艺生物脱氮是一种利用生物体代谢活动将氮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技术。
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生物脱氮污泥活性攪拌反应器法、生物脱氮填料法、生物脱氮滤池法、自然界吸附法等。
生物脱氮污泥活性攪拌反应器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通过在反应器中加入脱氮污泥活性污泥来实现脱氮反应。
首先,废水中的氨氮经过生物脱氮反应器中的生物膜的吸附作用,被氨氧化细菌菌膜上的氨氧化酶催化氧化为亚硝酸氮。
然后,亚硝酸氮进一步被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作为反硝化基质,将亚硝酸氮还原生成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生物脱氮填料法是另一种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通过在反应器中填充脱氮填料,如生物脱氮球体、生物脱氮网等,形成生物脱氮反应器。
废水通过填料层时,填料表面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作用,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
随后,亚硝酸氮进一步通过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反硝化反应,最终转化为氮气释放。
生物脱氮滤池法是一种利用滤池来进行生物脱氮的工艺。
该工艺通过在滤池内填充脱氮滤材,如生物脱氮砂、生物脱氮填料等,形成生物脱氮滤池。
废水通过滤池时,滤材表面的生物脱氮菌群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吸附作用,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
然后,亚硝酸氮在滤材内通过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反硝化反应,最终转化为氮气释放。
自然界吸附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质,如湿地植物、藻类等,吸附废水中的氨氮。
湿地植物的根系和藻类表面的微生物通过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
亚硝酸氮在湿地植物和藻类的根系中通过反硝化作用进一步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综上所述,生物脱氮工艺包括生物脱氮污泥活性攪拌反应器法、生物脱氮填料法、生物脱氮滤池法和自然界吸附法等。
这些工艺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和反应条件,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以达到脱氮处理的目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脱氮工艺在氮污染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8b8113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c.png)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对水体中的氮和磷进行去除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氮、磷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氮气和磷酸盐,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
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机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脱氮除磷。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利用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转化为氮气排放。
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利用聚磷菌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无机磷酸盐,进而去除。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其优点包括高效、经济、环保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型工艺包括厌氧氨氧化工艺、硝化除磷工艺、硝酸盐还原工艺等。
其中,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新兴的脱氮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
硝化除磷工艺则是将氮素和磷素同时通过硝化反应进行去除,能够达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
硝酸盐还原工艺则是通过还原反应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氨氮,从而达到脱氮的效果。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净化水体、改善环境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21cf0d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1.png)
生物脱氮工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其中,氮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氮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氮却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
氮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
针对氮污染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各种方法,其中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氮污染治理方法。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生物脱氮是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的过程。
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氮废水通过生物反应器,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氨氧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利用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最后通过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二、生物脱氮工艺的优点1、环保:生物脱氮工艺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2、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可以达到较高的脱氮效率,对氮污染治理效果显著。
3、经济:生物脱氮工艺不需要大量投入,运行成本低,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都具有实用性。
三、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领域1、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生物脱氮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氮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农业:农业是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物脱氮工艺可以应用于农业废水的处理,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达到节约能源和环保的目的。
3、工业: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生物脱氮工艺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降低氮污染的程度。
四、生物脱氮工艺的发展趋势目前,生物脱氮工艺已经成为氮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生物脱氮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生物脱氮工艺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为氮污染治理提供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
总之,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氮污染治理方法,已经在城市污水处理、农业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3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4.3生物脱氮除磷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8d41acd4d8d15abe234ebe.png)
NO3-一类的化合态氧也不允许存在,但在聚磷菌吸氧的好氧反
应器内却应保持充足的氧 (2)污泥龄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 余活泥多少将对脱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 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有报导称 :当污泥龄为30d时,除磷率为40%,污泥龄为17d时,除磷 率为50%,而当污泥龄降至5d时,除磷率高达87%。
(3) 后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可以补充外来碳源,也可以利用活性污泥的 内源呼吸提供电子供体还原硝酸盐,反硝化速率 仅是前置缺氧反硝化速率的1/3-1/8,需较长停留 时间。
进水 二沉池 出水
好氧/ 硝化
缺氧
回流污泥 污泥
二、生物除磷工艺
1.概述 来源:人体排泄物以及合成洗涤剂、牲畜饲养场 及含磷工业废水 危害: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破坏水体耗 氧和复氧平衡;水质恶化,危害水资源。 包括:有机磷(磷酸甘油酸、磷肌酸)和无机磷( 磷酸盐,聚合磷酸盐) 去除方法: 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同化和吸附; 生物强化除磷; 投加化学药剂除磷。
二、生物除磷工艺
72年开创,生物除磷和化学 曝气池:含磷污水进入,还有由除 沉淀池(I):泥水分离, 4.生物除磷工艺 磷池回流的已经释放磷但含有聚磷 除磷相结合,除磷效果好. 含磷污泥沉淀,已除磷的 (2)弗斯特利普除磷工艺(Phostrip): 菌的污泥。使聚磷菌过量摄取磷, 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去除有机物(BOD和COD), 可能还 有一定的硝化作用。
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厌氧释磷。
好氧环境:进入好氧状态后,聚磷菌将贮存于体
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
殖等生理活动,部分供其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59ad5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d.png)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脱氮技术原理生物脱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氮化合物转化为气态氮的过程。
常见的脱氮技术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厌氧反硝化。
其中,硝化过程是将氨氮先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再通过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氮。
而反硝化过程则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厌氧反硝化技术是针对无氧环境下,通过厌氧细菌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二、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案例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在好氧条件下,利用生物膜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
这种技术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2. 等温厌氧反硝化技术等温厌氧反硝化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生物脱氮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通过将反硝化与厌氧条件相结合,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提高了反硝化的效率。
这种技术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污水处理。
3. 全自动生物脱氮系统全自动生物脱氮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生物脱氮技术。
该系统通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监测和调控。
这种技术具有稳定性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三、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未来的生物脱氮技术将更加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利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可以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较低的剩余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脱氮技术中的微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脱氮效果。
3.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将生物脱氮技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
例如,与生物脱磷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氮磷的同步去除,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总之,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持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解释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1c1310964bcf84b9d57b5f.png)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过程解释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NH3转化为NO2--N和NO3--N。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NO2--N(经反亚硝化)和NO3--N(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20℃,不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5mg/L左右,充足的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通过上述原理,可组成缺氧与好氧池,即所谓A/O系统。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自的。
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反硝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如图,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44f1e1011ca300a7c39005.png)
经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治理关键是要脱氮除磷,而脱氮最常用的是生物脱氮。
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
生物脱氮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完成。
1、氨化反应: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硝化反应: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NH4 + )转化为亚硝酸氮,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
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
影响硝化反映的因素:1、好样环境条件下,并保持一定的碱度:溶解氧在~L。
2、pH:硝化反应的pH在~3、温度: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在20~30℃4、尽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且高浓度的氨氮和硝态氮对硝化作用有抑制。
以上因素之所以会对硝化作用有影响,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硝化细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影响。
3、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 )的过程。
进行这类反应的细菌主要有变形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等兼性细菌,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素:1、要有充足的碳源2、pH:反硝化反应的pH在~3、溶解氧浓度: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溶解氧应控制在L以下4、温度:反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在20~40℃生物脱氮工艺主要有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三级生物脱氮工艺)、A/O 工艺、A2/O 工艺(脱氮除磷),重点介绍后两种。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原理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3b96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2.png)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原理1.硝化作用:在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首先进行的是硝化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氨氮被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氮。
硝化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它们能够利用氨氮等物质为能源进行代谢活动,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
这一过程中,需供给足够的氧气作为废水中的硝化细菌的代谢需要。
2.反硝化作用:在硝化作用完成后,需要进行反硝化作用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够利用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群落。
亚硝酸盐氮会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并排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中,需同时供给有机物作为废水中的反硝化细菌的碳源,以维持其代谢活动。
3.硝化反硝化同步工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不仅包括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还采用了硝化反硝化同步工艺。
这一工艺中,硝化和反硝化同时进行,从而实现氨氮的高效去除。
废水中的亚硝酸盐氮同时作为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底物,使得氨氮的转化率更高,去除效果更好。
4.膜分离技术: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常使用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将废水中的硝酸盐氮和氨氮分离出来。
膜分离技术能够将微生物和废水中的有机物分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流失,并提高脱氮效果。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和逆渗透等。
综上所述,新型生物脱氮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放。
利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硝化反硝化同步工艺,可以高效、稳定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而膜分离技术则可以保护微生物群落并提高脱氮效果。
这一工艺在处理污水中的氨氮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1448c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d.png)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生物脱氮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中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首先,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进一步被亚硝酸盐脱氢酶转化为硝酸盐。
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
反硝化过程是指在缺氧或低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通过还原硝酸盐来释放出氮气。
生物脱磷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中的磷酸盐积累和释放过程。
一些细菌和藻类能够以有机物的形式从水中吸收和积累磷酸盐,并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来。
这个过程被称为磷酸盐吸收和释放作用。
通过调节水体中的氧气、有机负荷和pH值等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磷酸盐吸收和释放过程,从而实现生物脱磷。
非曝气法主要是在低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节省能源和减少氧气需求,适用于中小型处理单位。
常见的非曝气法包括:厌氧氨氧化-硝化还原法(Anammox-Detritus-Anoxia法)、系统内侧流间歇式处理法(SCT法)和单球状厌氧硝化反硝化法等。
曝气法主要是通过加氧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促进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可靠,适用于大型处理装置。
常见的曝气法包括:AO法(活性污泥法)、A2/O法(改良后的活性污泥法)和SBR法(顺序批处理法)等。
在实际的生物脱氮除磷工程中,通常会采用多级处理工艺。
例如,可以将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结合起来,构建生物反硝化除磷工艺(SND)。
这种工艺可以同时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效果较好。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除磷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氮和磷浓度,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系统。
不同的工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去除效果。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https://img.taocdn.com/s3/m/9f148f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4.png)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脱氮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脱氮的目的是从污水中去除氮化物,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脱氮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脱氮工艺是目前最常用的脱氮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有硝化-反硝化法和硝化-硫化反硝化法。
1. 硝化-反硝化法硝化-反硝化法是通过两个微生物群体的协同作用来实现脱氮的过程。
首先,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2. 硝化-硫化反硝化法硝化-硫化反硝化法是在硝化-反硝化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硫化反硝化菌。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去除氮气和硫化物,达到了脱氮和脱硫的效果。
二、化学脱氮工艺化学脱氮工艺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实现脱氮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脱氮方法有硝化法、硝化-硫化法和吸附法。
1. 硝化法硝化法是通过添加硝化剂来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被去除。
2. 硝化-硫化法硝化-硫化法是在硝化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硫化剂。
硫化剂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并同时去除硫化物。
3.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特定的吸附剂将氮化物吸附在表面,然后通过后续的处理过程将其去除。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三、物理脱氮工艺物理脱氮工艺是通过物理方法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物理脱氮方法有气浮法和膜分离法。
1. 气浮法气浮法是利用气体的浮力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注入气体,使气泡在污水中形成气泡团,气泡团与氮化物结合后上浮到污水表面,然后通过刮泡器将其刮除。
2.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特定的膜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方法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这些膜具有不同的孔径,可以选择性地截留氮化物。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脱氮方法有生物脱氮工艺、化学脱氮工艺和物理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4650357ad02de80d4d84032.png)
第三条路径
1.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在厌氧条件 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 体,氨氮为电子供体,将亚硝态氮和氨态氮 同时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2.SHARON-ANAMMOX工艺:废水经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将50%的氨氮转化为亚硝态 氮,在厌氧氨氧化工艺中剩余的氨态氮和所 生成的亚硝态氮经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作用转 化为氮气的过程。
评价
1.AAO工艺:该工艺流程简单,污泥在厌氧、 缺氧 和好氧环境中交替运行,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 污泥沉降性能好,它将厌氧段和缺氧段放在工艺 的第一段,充分发挥了厌氧菌群承受高浓度,高 有机负荷能力的优势,处理效果较好。 2.SHARON-ANAMMOX工艺:由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分解代谢作用实现生物脱氮,整个过程无需外加 碳源,而且对这类高温、低碳比的废水用该工艺 具有较大优势。
第二条路径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SHARON): 是一种新型的氨去除工艺,其原理是利用硝化 菌和亚硝化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最小停留时间 的差异,即在较高温度下,通过控制CSTR反 应器的水利停留时间,使氨氧化菌保留在反应 器中,淘汰硝化细菌,从而将硝化过程控制在 亚硝化阶段从而实现直接利用亚硝酸盐氮反硝 .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亚硝酸氮→氮气 2.氨氮→亚硝酸氮→氮气 3.氨氮→氮气
第一条路径
AAO工艺:在一个处理系统中同时具有厌氧区、缺 氧区和好氧区,能够同时作用脱氮、除磷和有机 物降解。 工艺流程是: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厌氧反应器,使 高COD物质在该段得到部分分解,然后进入缺氧 段,进行反硝化过程,而后是进行氧化降解有机 物和进行硝化反应的好氧段。为确保反硝化的效 率,好氧段出水一部分通过回流而进入缺氧阶段, 并与厌氧段的出水混合,以便充分利用废水中的 碳源。另一部分出水进入二沉池,分离活性污泥 后作为出水,污泥直接回流到厌氧段。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解释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beeb79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b.png)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过程解释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NH3转化为NO2--N和NO3--N。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NO2--N(经反亚硝化)和NO3--N(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20℃,不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5mg/L左右,充足的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通过上述原理,可组成缺氧与好氧池,即所谓A/O系统。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 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自的。
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反硝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如图,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1dc577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3.png)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第一段:介绍生物脱氮工艺的意义和背景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将废水中的氮污染物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的处理技术。
氮污染是当前水环境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氮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发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对于解决氮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脱氮工艺采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将氨氮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实现了废水中氮污染物的去除和资源化利用。
第二段:介绍生物脱氮工艺的原理和步骤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硝化是指将废水中的氨氮逐步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反硝化则是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硝化过程通常由硝化细菌完成,它们能够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再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而反硝化过程则由反硝化细菌完成,它们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细菌在这两个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实现了废水中氮污染物的转化和去除。
生物脱氮工艺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硝化和反硝化。
硝化步骤中,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细菌的作用,逐步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反硝化步骤中,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这两个步骤相互配合,实现了废水中氮污染物的去除和资源化利用。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和操作条件,以提高生物脱氮工艺的效果和稳定性。
第三段:展望生物脱氮工艺的发展前景和挑战生物脱氮工艺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氮污染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化学脱氮方法相比,生物脱氮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副产物少等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脱氮工艺不断得到了改进和优化,在提高脱氮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生物脱氮工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废水中的氮污染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废水特性对生物脱氮工艺的适应性和效果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https://img.taocdn.com/s3/m/8fedca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0.png)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氮气化合物去除的过程。
脱氮工艺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氮气化合物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下面将从脱氮工艺的原理、常见脱氮工艺、脱氮工艺的应用、脱氮工艺的优势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脱氮工艺的原理1.1 生物脱氮原理:利用厌氧细菌将氨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1.2 化学脱氮原理:利用化学试剂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1.3 物理脱氮原理:通过物理方法将氮气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二、常见脱氮工艺2.1 生物脱氮工艺:包括厌氧氨氧化、厌氧硝化反硝化等过程。
2.2 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反硝化、氨气氧化等过程。
2.3 物理脱氮工艺:包括气浮法、膜分离等方法。
三、脱氮工艺的应用3.1 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气化合物。
3.2 工业废水处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减少氮气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3 农业废水处理:用于农业废水处理中,改善水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四、脱氮工艺的优势4.1 减少氮气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4.2 降低氮气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改善水生生态环境。
4.3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处理成本,节约资源。
五、脱氮工艺的发展趋势5.1 绿色环保: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 高效节能: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注重高效节能,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
5.3 智能化技术: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智能化,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处理水平。
总之,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翼未来脱氮工艺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创造更夸姣的生活环境。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646d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c.png)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常用于处理废水中氨氮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将氨氮从废水中去除。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硝化、反硝化等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和其他有机物质。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筛网、沉淀池、厌氧池等设施完成。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微生物处理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个阶段是硝化阶段,也称为氨氧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废水中的氨氮首先被氨氧化细菌通过氧化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
硝化作用需要氧气作为氧化剂,因此通常会使用曝气池或其他氧气供应设施。
第三个阶段是反硝化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亚硝酸盐会被反硝化细菌进一步还原为氧气或氮气,从而氮素得以从废水中去除。
反硝化作用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需要提供一个无氧环境。
为了提高脱氮效率,常常会采用内循环反应器等装置,以增加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面积。
内循环反应器可以将废水循环流通,从而让微生物能够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氨氮。
此外,反硝化过程是一个自噬过程,需要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
因此,在反硝化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适量的有机碳源,如甲醇、乙醇等。
在整个生物脱氮过程中,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参数都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
因此,需要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和优化,以找到最适合生物脱氮过程的条件。
总之,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的方法。
其主要包括预处理、硝化和反硝化等步骤。
通过合理调控各个环节的条件和参数,可以实现高效的废水处理和脱氮效果。
这种工艺具有无二次污染、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处理生物脱氮工艺的四种原理
![水处理生物脱氮工艺的四种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52d3e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f.png)
水处理生物脱氮工艺的四种原理今天来聊聊水处理生物脱氮工艺的四种原理。
你看啊,咱们日常的生活污水或者工业废水里有很多氮,这氮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里可是个大麻烦。
就像家里垃圾如果不分类处理乱扔,那肯定到处脏乱差。
水处理生物脱氮工艺就是把这些氮去除掉的有效办法。
首先是氨化原理。
微生物啊,就像小清洁工似的。
咱们生活里的含氮有机物,比如说蛋白质啊,就像一块大蛋糕。
微生物就会把这个大蛋糕分解掉,把里面的氮给转化成氨氮。
碎末变多了(从大分子有机物变成氨氮小分子)这样其他微生物才能更方便“下嘴”,这就是氨化这个微生物干的第一步脏活累活。
我一开始就很纳闷,这么复杂的大分子咋就被微生物给分解了呢?后来才知道微生物就有这本事,它们能分泌胞外酶像小剪刀一样把蛋白质剪成一段一段的氨基酸,然后氨基酸再变成氨氮。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氨氮怎么接着处理呢?这就要说到硝化作用的原理啦。
氨氮就像是排队要进入下一个工序的小珠子,有两类微生物,像两个互相配合的工人,亚硝化细菌先把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氮,这个亚硝酸盐氮就像氨氮变成的一个过渡产品。
然后另一个工人硝化细菌再把亚硝酸盐氮转化成硝酸盐氮。
这就好比是把原材料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加工升级呢。
我理解这就像是接力赛,一个微生物把接力棒传给下一个微生物,环环相扣。
毕竟硝酸盐氮比氨氮更容易被处理掉,就像是把一块粗铁打成了精铁,接下来更方便进一步打造产品。
有意思的是,硝酸盐氮还不是最终的处理结果哦。
这就得说到反硝化原理了。
想象一下,硝酸盐氮是满载着氮货物的小船(氮元素很“充盈”),而反硝化细菌就是小海盗。
这些反硝化细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就像小海盗要抢小船上货物一样,把硝酸盐氮里的氮给偷走转化成氮气。
这个氮气啊就像气球里面的气一样,不溶于水,然后就从水里跑出去了,这样水里的氮就被去掉大部分了。
我特别觉得神奇的地方是,这个微生物居然懂得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这么复杂的氮的还原过程。
不过这个缺氧可不是一点氧不让有,就像人稍微少吸点氧还能勉强干活是一个道理,反硝化细菌这个时候能够利用其他的物质代替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计量系数(Stoichiometry)
考虑合成
产率系数(Yield coefficient):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动力学(Kinetics)
Growth Rate:
Decay Rate :
Net Growth Rate:
mg VSS/(L∙d) mg VSS/(L∙d)
mg VSS/(L∙d)
XA: Nitrifiers Concentration (mg VSS∙L-1); μ: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nitrifiers (d-1);
μmax: Maximum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nitrifiers (d-1); SNH: Ammonium-N concentration (mg∙L-1); KNH: Half saturation coefficient for ammonium (mgN∙L-1); bA: Decay rate of nitrifiers (d-1)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Nitrification)
(1). Minimum SRT
Aeration basin
Influent Q
X, V
Secondary clarifier
Effluent Qeff, Xeff
Sludge Return Qr, Xr
(4).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SO: DO Concentration, mg/L; KO: Half saturation coefficient for DO, 0.5 mgO2/L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Nitrification)
(3). Alkalinity and pH
1) Lack of inorganic carbon source; 2) Decrease of pH.
Optimal pH: 7.2-8.5 For 5<pH<7.2: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Nitrification)
NO(g)
N2O(g)
N2(g)
Anoxic; Heterotrophic (Organic Carbon)
tG=ln2/μmax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计量系数(Stoichiometry)
不考虑合成
pH decreases
(1)硝化需氧量(NOD) 1.5*32/14=3.43 mgO2/mgNH4+-N 0.5*32/14=1.14 mgO2/mgNO2--N
iN,BM=0.07 gN/gCODBM
SI*iN,SI (~3%) XI*iN,XI (~10%) SF*iN,SF+XS*iN,XS (~12%)
生物脱氮过程
Nitrification
NH4+
NO2-
Aerobic (DO); Autotrophic
NO3-
NO2-
Denitrification
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
污水中氮的存在形式
Subdivision of Nitrogen in Wastewater (Influent)
Nitrogen Removal: N in Wastewater→N2 (into atmosphere)
COD related
SA: 0 SF: iN,SF=0.03 gN/gCODSF SI: iN,SI=0.01 gN/gCODSI XS: iN,XS=0.03 gN/gCODXS XI: iN,XI=0.04 gN/gCODXI
(2). Temperature
For every 6°C drop, the value will halve. Design for nitrification pla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inimum expected temperature.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Nitrification)
(1). Minimum SRT
At steady state:
T=20 μmax=0.4/d
bA=0.04/d KNH=1 mg N/L
SRTmin
Question: 1) Calculate SRTmin; SRT for SNH=1 mg/l.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Nitrification)
(5). Inhibition and Toxicity
பைடு நூலகம்
Complete inhibition to Nitrosomonas
Nickel Chromium Copper Zinc
Secondary clarifier
Effluent Qeff, Xeff
Sludge Return Qr, Xr
Net Growth Rate ≥ Sludge Wastage Rate
Waste Sludge Qw, Xr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Nitrification)
=4.57 mgO2/mgNO3--NProduced
(2)消耗碱度(Alkalinity)
Ex. alk. = 200 mg/L as CaCO3; nitrate production = 24 mg N/L.
Expected alk. = 200 - 7.14•24 = 29 mg/L as CaCO3.
Waste Sludge Qw, Xr
Sludge Wastage Rate = XA/SRT (mg VSS/(L∙d))
(Days)
生物脱氮过程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Nitrification)
(1). Minimum SRT Influent Q
Aeration basin X,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