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变换

语言学纲要变换

肯定句和否定句变换
• John isn’t a • John is a good student. good student.
• She won’t • She will come come tomorrow. tomorrow.
变换形式
2.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
汉语中,主动句和被动句变换时,主 语和宾语位置颠倒,并在动词之前加介 词“被、让、给、叫”. 例如: 大雪覆盖了建筑物。(主动) 建筑物被大雪覆盖。(被动)
• 我把杯子打碎了 • →我打碎了杯子。
变换的主要手段
• (5)移位:改变句法成分的相对位置。
• 将宾语变成主语,句型变成被动句: • 我喝完了水。——水被我喝完了。 • 将宾语变成话题主语: • 我喝完了水。——水我喝完了。 • 将宾语变成把字句的介词宾语: • 我喝完了水。——我把水喝完了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这饭菜好吃。 这饭菜不好吃。 我吃饭。 我吃饭了。 我吃饭,刚 才没吃。 我不吃饭。 我没吃饭。 我不会吃饭, 刚才吃过了。
变换形式
• 在英语中,从肯定变换否定最常见的 规则是:如果肯定句的动词为“be”, 或前面有助动词,则否定句是在“be” 或助动词后面加“n’t” (或do not) 的享有变化形式,动词本身变为不定 式。 • 例如: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 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 义,称为句法同义。试比较下面的几个 例子: • (1)我打破了杯子。 • (2)杯子被我打破了。 • (3)杯子我打破了。 • (4)我把杯子打破了。
变换和句法同义
• 四个句子的格式不同,但是都表示" 施事(我)----动作(打破)----受事(杯 子)"这样的结构意义。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2
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这三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 例(A)包含两个行为动作,实际只有一个过
程,送的过程也就是给的过程;例(B)和例 (C)都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 例(B)和例(C)又有区别,例(B)包含 的是两个转移过程,而例(C)包含的是一 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过程。
3
变换分析法:(A与B、C的区别) [A]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15
再看实例: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
4
请看:
?[B]式⇒[D]式 ? [C]式⇒ [D]式
[B]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从小张手里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从老板娘那里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 ⇒我从爷爷那里讨了一杯葡萄酒给她。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 ⇒我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张大爷。
……
7
Hale Waihona Puke [C]式⇒[E]式 ?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同一语义结构关系可用不同句 法结构表示,同一句法结构格式可 用来表示不同语义结构关系,这就 产生了相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句 法结构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联系。这 就是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VP + NP 不吃馒头了。 不跑县城了。 不跑项目了。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施事+动作 / 受事+动作 动作+受事 动作+方所 动作+目的
海里斯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 对变换地解释,他先后有三种有影响的说 法,除上面的说法,他还说: “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 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叫着变换关 系。 “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 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 词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 集合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施事+动作
VP + NP 不吃老虎了。受事+动作
不吃白菜了。受事+动作

不吃鸡了。
受事+动作
如果说,层次分析法依据结构的层次 性是利用了结构的内部关系,那么,变换 分析法依据结构的相关性就是利用了结构 的外部关系。前者是静态的分析,后者是 动态的分析。
NP2+给+NP1+VP
歧义句法格式:
NP+VP(主谓)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工具+动作 结果+动作 对象+动作
“老虎不吃了” “馒头不吃了” “钢笔不写了” “信不写了” “信不看了”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贺蒙
主要内容
1、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和 句式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2、句式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和需要遵循的原则
3、句式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一、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和句式变换分析方法的产生
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
层次分析只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层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 变换分析的同一性原则是建立变换关系的必要条 件,它要求构成变换的同现成分变换前后在语义 上、语法上保持同一性,尤其要求核心动词和变 换常项保持同一性,这就使我们有可能通过确定 核心动词的分布次类以及变换常项分离出可逆变 换关系。然而我们也常常发现,尽管某次类的动 词都能进入某变换关系,但以这些动词为核心的 同现成分却未必都能进入该变换关系。这说明变 换分析还受到其他条件的约束。我们把这种条件 约束称为约束性原则。
其实二者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例1表示 存在,表静态;例2表示活动,表动态。 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种类型的歧义句: 3、山上架着炮。 它既可以理解为例1义,表示存在(山上有 炮),表静态,又可以理解为例2义,表示活 动(山上正在架炮),表动态。
那么,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由 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不同的语义结构关 系(即隐性结构关系)造成的。具体说,例 1NPa“台上”是指明NP“主席团”存在的处所, 例2NPa“台上”是指明“演梆子戏”这一活动的 场所。这由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歧义句,层次分 析法就无法应对。“变换分析法”正是适应这种 对语义关系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
同一性原则在变换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
• 同一性原则在变换分析中非常重要,它是变换前 后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的根本保证,也是分析 变换实例在相关句式之间建立可靠的可逆变关系 的必要条件。我们根据同现成分的核心动词在相 关句式中的分布次类分化句式,建立变换关系, 其理论依据就是变换分析的同一性原则。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内容简介:摘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我们想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我们想要认识和了解语言,就要对其作深一层的分析,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句法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

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就称之为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首先一般比较熟悉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它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但它不大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由于它的这一局限性,便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但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特别是歧义。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手段,于是变换分析法就又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成为最易于和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

它是根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是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根据依存关系的变换。

目的是通过变换分辨句法结构的异同,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

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变换分析法,并在国内最早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实践。

例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可以转换为:a1主席团坐在台 b 操场上放着电影b1 操场上正在放电影这两组例句都是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是相同的结构,但在语义关系上还存在区别。

第四讲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第四讲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第四讲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第四讲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一、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和句式变换分析法的产生上一讲讨论的“层次分析”是分析与研究结构时候所不可缺少的。

层次分析理论也有局限,即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例如:反对的是他。

无法通过层次分析的切分或定性来分化。

层次分析的这种局限促使变换分析的运用。

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下面的句子中两个例子格式相同,此类序列也都相同(其中“名词L”代表处所的名词性成分,“名词语”代表名词性词语)。

比较:a 戏台上摆着鲜花。

(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b 戏台上演着京戏。

(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如果对这两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切分”和“定性”都相同,第一层主谓关系,第二层动宾关系。

但是明显能感到a与b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a句表示“存在,静态”,“动词+着”在意思上大致相当于“有”。

b句表示“活动,动态”,“动词+着”在意思上表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

如果把a 句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假定为A义,为“A式”;b为B义,为“B式”。

现代汉语句子里有既符合A义又符合B义的歧义句。

例如:山上架着炮。

下面就用变换分析来分化上述同形的“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的句式。

调查、分析发现,“A式”可以跟“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句式(称为“C式”)相联系,即“A式”可以变为“C式”。

“A式”→“C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a1 台上坐着主席团→ a2 主席团坐在台上b1 门口站着人→ b2 人站在门口c1 前三排坐着来宾→ c2 来宾坐在前三排d1 床上躺着病人→ d2 病人躺在床上e1 门上贴着对联→ e2 对联贴在门上f1 黑板上写着字→ f2 字写在黑板上g1 墙上挂着画→ g2 画挂在墙上h1 树上钉着广告牌→ h2 广告牌钉在树上………………再看“B式”。

发现,“B式”可以跟“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假设为“D式”)发生联系,而且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保持不变,即“B式”可以变换为“D式”。

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

参考答案:(示例)(创造思维)要获得它实质 性的内涵,必须善于捕捉、反思生活中出 现的重大问题,而且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 高度。
【答案】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 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 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 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 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 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 践。
(二)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1.定义: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 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 比句、反复句。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 一组句子。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 意义鲜明,多用于散文、诗歌、唱词中;散句自 由活泼,富于变化,应用比较灵活。
短句变长句: 首先找出几个短句所表达的中心话题,确 定长句的主干句;或确定以其中一个主要 句子为主干。 然后将其他短句变成主干句的修饰限制成 分,如定语或状语或补语等,嵌入到主干 句之中。
牛刀小试 【典题4】将画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 短句。(可适当增删字词) 当初,苹果公司开除乔布斯的时候,很多人并不 看好他在已经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仍然放言要以自 己颠覆性的产品去创造一个崭新的IT王国的“壮 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是青年时期所遇到的 思想上的依托——禅,给了他最温暖的安慰,使 他很快从狂躁中回复了清净、澄澈,找到了任由 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典例分析 【典题1】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 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 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 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 炯炯有神。

第四章-变换分析法

第四章-变换分析法

• 英语语法著作中的transformation有三种含
义:
我们采用
• 在传统语法中,指句子的改换

• 在美国描写语言学中,指不同句式的变换
•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指由底层结 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三、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 客观依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 各个句法格式,从表面看好像是各不相同
基本意思
• 2.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乔姆斯基的转换生 成语法,翻译为“转换”
• 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 3.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海里斯译为 “变换”
• 定义为: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 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词 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集合 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 A→C A →D • B→D B→C
• 通过上面那样的分析方法,证实了“我在 屋顶上发现了他”的确是个歧义句,这种 分析方法就叫变换分析。
再如:
• (2)我送一件衣服给他。
• (3)我偷一件衣服给他。
• (4)我做一件衣服给他。

12

34

1-2主谓 3-4连谓
• 语法意义不同: • 例(2)送的过程就是给的过程 • 例(3)(4)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
• 注意:“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决不能看做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遵守以下原则
•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 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 (1)我们所有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原句 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语法研究第五章变换

语法研究第五章变换

4 2 变换分析的运用 1、变换的类型 (1) 同类变换。过程的起点(原式)和终点 (变换式)在功能上保持不变。 他谁都不害怕 变换一:他谁都不害怕——→ 谁他都不怕 变换二:他谁都不害怕——→ 谁都不害怕他
他学习的方法 变换一:他学习的方法—→ 他所学习的方法 变换二:他学习的方法—→ 他用于学习的方 法
(2)原式的句法结构都狭义同构。 词性相同,词序相同,句法结构的构造层 次相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语法功能相同, 各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关系一致。 (3)横行句法结构之间即A和B之间是变换关 系。 原式跟变换式句法结构必须具有依存关系 (即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
(4)所有横行箭头左右两侧的句法结构, 即A和B在结构上和语法意义上的差异一致; 构成变换关系的两个句法结构的构成成分 (主要是实词)在语义上和语法上保持同一, 这是鉴别变换关系存在的关键。
(三)变换分析可以使语法规则精密化 把+NP +V+了!→ NP+ V +了 把鞋子脱了!→ 鞋子脱了! 把那房子拆了!→ 房子拆了! 把这些旧书卖了!→ 这些旧书卖了! 把这封信烧了!→ 这封信烧了!
把它脱了!→ *它脱了! 把它拆了!→*它拆了! 把它卖了!→*它卖了! 把它删了!→*它删了! 把它烧了!→*它烧了! 把他杀了!→*他杀了!
3 变换分析法的运用 变换手段的运用,同句法结构的语法形式 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一种语法意义虽然可以表达为多种语法形 式,但同另一种语法意义相比较时候,其中 必有一种语法形式是区别性的。
切肉 → 肉切了→把肉切了→*切成了肉 切肉丝→ 肉丝切好了→把肉丝切好了→切 成了肉丝 “V成”形式是“V——受事”同“V——结 果”的区别性语法形式。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的作用

一、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 句式。
[A]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C]式: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D]式: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1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A组是没有被动标记的受事主语句(即不带“被”、 “给”一类字眼儿而表示被动意义的受事主语句)。 变换分析法: (替换为“把”字句)
把你给批评了? 把他请来了。 那西红柿烂了,把它扔了。
替换以后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或现象呢?
凡“把”的宾语为人称代词都不能变换为无标记受事 主语句。
把这。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完成的能力 有解决的办法 ⇒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骂过他的人 ⇒ 有陪他的人 ⇒ 有买新房子的钱 有研究的时间 有玩儿的时间 ⇒
请看: [B]式
?[B]式⇒[D]式 ? [C]式⇒ [D]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我取给张大爷一些钱。 ……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这两组句子从外在形式上看是一样的,都是|主+动+补+宾|格式。

所谓不同,指的是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同,句法变换分析法有助于我们看清这种不同。

(一)我们可以先试着把两组都转换成“被”字句。

A组:船被他们凿沉了。

门被他们踢开了。

B组:无法转换。

饭被他们吃饱了。

(×)酒被他们喝醉了。

(×)通过以上转换表明,A、B两组存在着无可争辩的差异。

至于差异的原因,可以通过再一次转换来考察。

(二)根据句意,可以把两组句子分解如下:A组:他们凿船,船沉了。

他们踢门,门开了。

B组:他们吃饭,他们饱了。

他们喝酒,他们醉了。

本次变换,不仅再次印证了两组的差异,而且还进一步呈现了导致差异的原因:A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宾语,是船沉了、门开了;B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主语,是他们饱了、他们醉了。

说得明白点,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是两组句子存在差异的根源所在。

变换分析法 2“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可以变换为“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变换为“我不认识这位领导”.其中的“我”可以是受事者(“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是施事者(“我不认识这位领导”);而在“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中,“我”只能是施事者。

我也不认识和这种植物只能变换为“我不认识这种植物”。

扩展资料: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1、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2、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3、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4、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变换(句式转换).

变换(句式转换).

⑤以“小张”为主语的“把”字句。
小张用这把刀把三棵白菜切碎了。 (移位、添加)
练习
按要求转换下列句式: 1.同学们用铁锹在地上挖好了几十个树坑。 ①把字句②被字句③特指疑问句④主谓谓语句⑤名词性非主谓句 ①把字句 同学们用铁锹在地上把几十个树坑挖好了。(移位、添加) ②被字句 几十个树坑被同学们用铁锹在地上挖好了。(移位、添加) ③特指疑问句 谁用铁锹在地上挖好了几十个树坑? (替换、替换) ④主谓谓语句 几十个树坑同学们用铁锹在地上挖好了。(移位) ⑤名词性非主谓句 用铁锹在地上挖好了几十个树坑的同学们。(移位、添加)
学校医院
联+ 合
学校医院
偏 )正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说明“他说不好、想起来了”有几种意义,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 2 转换分析法在句法教学与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3 转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替换:是用某个词代替句中的一个词。 我们消灭了敌人。(陈述句)→谁消灭了敌人?(疑问句)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
乡里的农民卖完了刚采下的鲜果。 ①把字句
乡里的农民把刚采下的鲜果卖完了。(移位、添加) ②被字句
刚采下的鲜果被乡里的农民卖完了。(移位、添加) ③主谓谓语句
基本句式:鸡不吃了。 转换句式1:鸡不吃食了。(添加) 转换句式2:人不吃鸡了。(添加、移位)
分化方法:转换分析法
四、句式变换是语法研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例一: 祈使句肯定式和否定式,V[+可控]有的只有一种,有的有两种。例如: A 搀他进来! 劝劝他们! A’ 别搀他进来! 别劝他们了! B* 跌下去! *丢东西! *误了事! *嫌他脏! B’ 别跌下去! 别丢东西! 别误了事! 别嫌他脏!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讲解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讲解

参加的是张三。 →参加会议的是张三。

跑的是班长。 →跑一百米的是班长。
讲究的是我们。 →讲究卫生的是我们。
砍伐的是队长。 →砍伐树木的是队长。
B式: VP的是NP。→D式:VP+NP。 反对的是他。 → 反对他。 考试的是现代汉语。 →考试现代汉语。 蒸的是馒头。 →蒸馒头。 跳的是拉丁舞。 →跳拉丁舞。 写的是小说。 →写小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变换的原则
变换矩阵: 原式包含若干句子,变换式 包含若干句子。把原式和变换式中一部 分相应的句子写出来,就会形成一个形 式上的方阵,即变换矩阵。
(1)我借给你一支笔使。 → 我借一支笔给你使。 (2)我送给你一瓶酒喝。 → 我送一瓶酒给你喝。 (3)我递给他一张报纸看。→ 我递一张报纸给他看。 (4)他租给我一间房住。 → 他租一间房给我住。
三 变换的手段和原则
(一)变换的手段 1、成分换位(语序)。(移位) 更换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的位置,从而构成
不同于原式的变换式。 如:我喜欢苹果。 →苹果我喜欢。 2、成分增减。(添加/删除) 在原式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如:狼把羊吃了。→狼吃了羊。
3、我在屋顶上看到了他。 是不是歧义结构?如果是歧义句有几种意义? 直接成分分析法无法解释。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句子有三种意义: (1)我在屋顶上,他不在,我看到了他。 (2)他在屋顶上,我不在,我看到了他。 (3)我和他都在屋顶上,我看到了他。
4、下列句子都是“NP施事+在+NP处所+看 到了+NP受事”结构的句子,它们表达意义相 同吗?
(2)我在飞机上看到了长城。 →我在飞机上,长城不在飞机上,我看到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是不是坐着主席团 满满地坐着主席团=>*满满地是不是坐着主席团 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如果坐着主席团,… … 满满地坐着主席团=>*满满地如果坐着主席团,… …




2、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例如:山上架着炮 这个语言单位有以下两个意思: (a)山上正在架炮(动态) (b)山上有炮(静态) 层次切分是相同的,这个例句对应着下面 两个格式: (1)戏台上放着鲜花。 (2)戏台上演着京戏。

小王吃完了饭=>小王把饭吃完了 小李看完了书=>小李把书看完了 小张卖完了菜=>小张把菜卖完了 王华做完了题=>王华把题洗完了 …… => ……

再来看一下开始的那个例句: 县里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A]县里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C]从县里 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B]县里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D]有一位 语文教师来到了县里 严格说来,[A]变换为[C],[B]变换为[D], 都是属于句式的变换。变换是指句式的变 换,而不是指具体某个句子的变换。

买一本 ===> 买了/过一本 吃一碗 ===> 吃了/过一碗 写一篇 ===> 写了/过一篇 洗一次 ===> 洗了/过一次 敲一下 ===> 敲了/过一下 说一遍 ===> 说了/过一遍 看一天 ===> 看了/过一天 干一年 ===> 干了/过一年 站一小时 ===> 站了/过一小时

……
=>
……

[B]变换为[D]实际的变换情况是[B]式变换为[D]式,请看: NPL + VP + NPQ => 有+ NPQ+VP+到+NPL [B] => [D] 咱村里调来了一位女干部=> 有一位女干部调到咱村里 屋里飞来几只苍蝇=> 有几只苍蝇飞到屋里 小张那里送去了两袋面粉=> 有两袋面粉送到小张那里 他们村来了一位首长=> 有一位首长来到他们村

语言学纲要第四章第四节

语言学纲要第四章第四节

(1)采购的东西还没有来。 (2)他采购的东西还没有来。 (3)*采购他的东西还没有来。
规则:
(1)变(2)在“采购“前加” 他”
变换式(2)东西是采 购的受事
(1)变(3)在“采购”后加 “他”
变换式(3)不成立
比较得知“通知”有歧义,而“采购”没有歧义
“对人”类及物动词 “对物”类及物动词
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作 它的主语和宾语
The car runs well.⇌The car run well.
1.没:用于客观叙述,限于 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
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 去 汉语、规现则在:和肯将定来句。加“不” 或“没”。 2.不:可用在所有助动词前。
没 英语/没规有则::只肯限定于句:中能B够e动、词 要 或助、动敢词、后肯加等“少n数o几t”个。
主动句⇌被动句
John saw mary.⇌Mary was seen by John.
英语规则:1.动词由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 2.主动句中的主语变宾语 3.主动句中的主语加“by”
引导
猫逮住了耗子。⇌耗子被猫逮住了。 汉语规则:1.宾语变主语
2.主语被“被、让、给、叫” 引导
疑问句
陈述句⇌是非问句
语法
第四节 变换
张子鳌 朱翔翔
Ⅰ 变换和句型 Ⅱ 变换和句法同义 Ⅲ 变换和句法多义
变换
定义:指的是通过对某些句法成分进行 连接、添加、替换、删除、移位等,对 语法格式(句式)进行有规则的变化。
作用: 1.使语法分析简明、清楚,提高表达效能。 2.对揭示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有重要的 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地分析句法结构中的 歧义现象。 3.而且也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之间的细 微差别. Your keyword

变换理论和句式变换分析

变换理论和句式变换分析
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着梆子戏门外敲着锣鼓门外正在敲锣鼓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大厅里跳着舞大厅里正在跳舞作用反对的是他反对他反对的是他反对搬迁方案的是他山上架着炮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山上正在架着炮把这个字擦了这个字擦了把旧报纸卖了旧报纸卖了把那啤酒喝了那啤酒喝了把这鸡窝拆了这鸡窝拆了把他扔了他扔了
变换分析帮助确定。
(a)类有下列A和B两种变换: A: V + n m V+了/过+nm 买一本 → 买了/过一本 吃一个 → 吃了/过一个 写一篇 → 写了/过一篇 B: V+nm 买一本 → 吃一个 → 写一篇 → nm⑴+也+没有+V 一本也没有买 一个也没有吃 一篇也浑有写
nm代表数量词, nm ⑴代表数词限于“一”的数量词, V代表动词 (b)、(c)类也有A和B这两种变换 结论: (a)、(b)、(c)三类有相同的变换。它们所包含的量词各不相 同,但就整个格式看,它们显然属一个大类。把它们都分析为述 宾结构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5.每一组变换的句子之间,语 法意义的差异必须一致。
“变换”的本质是将句子中实词 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差异 以句法结构的形式体现出来。
(1)台上坐着主席团 (2)台上演着梆子戏
格式相同:都是“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语法意义不同:(1)表存在表静态; (2)表活动表动态
如何验证在语法意义表达上的不同呢? A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前三排坐着来宾 → 来宾坐在前三排 B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D式: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 语 台上演着梆子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正在演着梆子戏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假设表示A 义的“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为“ A 式”
“C 式”:名词语+ 动词+ 在+ 名词L 表示B 义的“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为“ B 式”。 “D 式”:名词L + 正在+ 动词+ 名词语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层次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句法构造的层而又经济的原则 致使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 法格式来表达, 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 的同义格式。 第二,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 而表达 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 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 就致使同一种句法格式 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从而使语言中存在大量的 歧义句法格式。
变换分析的一些局限
变换分析虽然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 但却不 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例如, 现代汉语里“ 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 是个歧义句式。
练习:
请用变换分析法分别分析歧义句:
1 “咬死了猎人的狗”。
2 “反对的是他”。
我在昨天由于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
• • • • • • • a .我昨天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b . 我昨天不小心把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丢了。 c . 昨天不小心, 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我丢了。 d . 昨天不小心, 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 e . 我不小心在昨天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f . 是我昨天不小心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g . 我昨天不小心, 办公室的钥匙给我丢了两把。
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由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 任,这个特点就是在运用变换分析法时发现的。
“ 老虎不吃鸡了”VS“鸡不吃白菜 了”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例三



确定“住人”的句法属性。 买票 住人 我们走 买一张票 住一个人 *我们一个走 不买票 不住人 *不我们走 买不买票 住不住人 *我们不我们走 买了票一张 住了人一个 *我们了走一个 票买了 人住了 *走我们了 票不买了 人不住了 *走不我们了 买票可以 住人可以 我们走可以 今天买票 今天住人 今天我们走 同意买票 同意住人 同意我们走
它对于变换关系具有验证作用,对于变换实 例来说具有鉴别作用。看一个变换是否成立, 看一个实例是不是属于某个变换矩阵的合格 的成员,就是要看它和其它实例是不是具有 足够的平行性。
四 变换分析法的优点(作用)
1、能够更好地分化歧义。 分化由分析对象内部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现
象,用变换揭示不同语义关系,分化歧义。 如:反对的是他。 2、给某些句法结构分类。 指的是构成成分的词类相同,成分的排列顺序相 同,内部结构层相同的句法结构。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山上架着炮。
2、平行性原则。 在变换矩阵中的句子,不论语法上还是在句
义上都具有一系列的平行性。 (1)在变换矩阵中,横行的句子构成变换 关系,即原式和变换式中相对应的句子句法 结构可以不同,但语义结构必须相同。 (2)在变换矩阵中,竖行的句子语法结构 一定相同,概括意义也相同。
说明:平行性原则是变换分析的附加性原则,
不同于原式的变换式。 如:我喜欢苹果。 →苹果我喜欢。 2、成分增减。(添加/删除) 在原式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如:狼把羊吃了。→狼吃了羊。
→狼把羊吃了。 3、成分替换。(替代) 替换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张三不但去北京,张三还去南京。 →张三不但去北京,他还去南京。 4、成分分合。(合并/分裂) 通过对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的分裂与合并 构成变换式。 如: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第四讲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一、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和句式变换分析法的产生上一讲讨论的“层次分析”是分析与研究结构时候所不可缺少的。

层次分析理论也有局限,即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例如:反对的是他。

无法通过层次分析的切分或定性来分化。

层次分析的这种局限促使变换分析的运用。

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下面的句子中两个例子格式相同,此类序列也都相同(其中“名词L”代表处所的名词性成分,“名词语”代表名词性词语)。

比较:a 戏台上摆着鲜花。

(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b 戏台上演着京戏。

(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如果对这两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切分”和“定性”都相同,第一层主谓关系,第二层动宾关系。

但是明显能感到a与b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a句表示“存在,静态”,“动词+着”在意思上大致相当于“有”。

b句表示“活动,动态”,“动词+着”在意思上表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

如果把a句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假定为A义,为“A式”;b为B义,为“B式”。

现代汉语句子里有既符合A义又符合B义的歧义句。

例如:山上架着炮。

下面就用变换分析来分化上述同形的“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的句式。

调查、分析发现,“A式”可以跟“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句式(称为“C式”)相联系,即“A式”可以变为“C式”。

“A式”→“C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a1 台上坐着主席团→ a2 主席团坐在台上b1 门口站着人→ b2 人站在门口c1 前三排坐着来宾→ c2 来宾坐在前三排d1 床上躺着病人→ d2 病人躺在床上e1 门上贴着对联→ e2 对联贴在门上f1 黑板上写着字→ f2 字写在黑板上g1 墙上挂着画→ g2 画挂在墙上h1 树上钉着广告牌→ h2 广告牌钉在树上………………再看“B式”。

发现,“B式”可以跟“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假设为“D式”)发生联系,而且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保持不变,即“B式”可以变换为“D式”。

例如:“B式”→“D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名词L+正在+动词+名词语a1 台上演着京戏→ a2 台上正在演京戏b1 门外敲着锣鼓→ b2 门外正在敲锣鼓c1 外面下着大雨→ c2 外面正在下大雨d1 大厅里跳着舞→ d2 大厅里正在跳舞e1 教室里上着课→ e2 教室里正在上课……………值得注意的是,“A式”只能变换成“C式”,却不能变换成“D式”。

即:“A式”→“C式”“A式”≯“D式”“A式”:台上坐着主席团→“C式”:主席团坐在台上———————≯“D式”:﹡主席团正在坐台上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

即:“B式”→“D式”“B式”≯“C式”例如:台上演着京戏“B式”:戏台上演着京戏→“D式”:戏台上正在演京戏———————≯“D式”:﹡京戏演在戏台上前面说到,“山上架着炮”这一句式有歧义,这也可以通过变换来加以验证,因为,它可有上述两种变换式:“A式”:山上架着炮→“C式”:炮架在山上“B式”:山上架着炮→“D式”:山上正在架炮二、句式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和需要遵循的原则(一)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层次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而又经济的原则致使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格式。

例如,基本意思是“我昨天由于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说法来表示。

例如:a 我昨天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b 我昨天不小心把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丢了。

c 昨天不小心,两把办公室的钥匙我给丢了。

d 昨天不小心,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

e 我不小心在昨天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f 是我昨天不小心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e 我昨天不小心,办公室的钥匙给我丢了两把。

而且在对话中,本着说话经济的原则,其中有些成分,如“我”、“昨天”等还可以常常可以省略。

例如:——你昨天玩儿得怎么样?——倒霉透了,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第二,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种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

例如,“老虎不吃鸡了”和“鸡不吃白菜了”是意思不同的两句话,但在各自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为了说话要经济,这两个意思就有可能会用相同的句子来表示,从而造成歧义句子。

请看下面两组例子:a [“鸡”是吃的受事]a1 老虎不吃鸡了(回答“老虎还吃鸡吗?”)a2 老虎不吃了(回答“老虎还吃鸡吗?”)a3 鸡老虎不吃了(回答“鸡老虎还吃吗?”)a4 鸡不吃了(回答“鸡老虎还吃吗?”)b [“鸡”是吃的施事]b1 鸡不吃白菜了(回答“鸡还吃白菜吗?”)b2 鸡不吃了(回答“鸡还吃白菜吗?”)b3 白菜鸡不吃了(回答“鸡还吃白菜吗?”)b4 白菜不吃了(回答“白菜鸡还吃吗?”)第三,包含系统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内在的结构联系。

变换分析正是利用这种内在的结构联系来揭示歧义格式各自所联系的同一格式的目的。

以上三点,也说明了使用变换分析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二)变换分析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变换”是指句式之间的变换,而不是某个句子之间的变换。

按照这一观点,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要得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

矩阵的左边为原句式及其一个个实例,矩阵的右边为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实例。

箭头表示二者之间的变换关系。

看我们前边举过的例子。

“A式”→“C式”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a1 台上坐着主席团→ a2 主席团坐在台上b1 门口站着人→ b2 人站在门口c1 前三排坐着来宾→ c2 来宾坐在前三排d1 床上躺着病人→ d2 病人躺在床上e1 门上贴着对联→ e2 对联贴在门上f1 黑板上写着字→ f2 字写在黑板上g1 墙上挂着画→ g2 画挂在墙上h1 树上钉着广告牌→ h2 广告牌钉在树上………………第二,矩阵中变换之前的竖行的句子,即矩阵左边作为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称为“高层语义关系”)也必须一致。

第三,矩阵中变换之后竖行的句子,即矩阵右边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称为“高层语义关系”)也必须一致。

第四,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也称为“低层语义关系”)也必须一致。

第五,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即“高层语义关系”)上的差别一致。

以上所说的原则,朱德熙称之为“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朱德熙1986)。

这些原则,确保了变换的合格性,同时可防止在变换矩阵中出现鱼目混珠的情况:“A式”:名词语+在+名词L+动词+着→“B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La1 病人在床上躺着→ a2 病人躺在床上 b1 孩子们在门口坐着→ b2 孩子们坐在门口 c1 他在马背上跳着→ c2 他跳在马背上 d1 张三在门外站着→ d2 张三站在门外 e1 灯笼在大门上挂着→ e2 灯笼挂在大门上 f 1 对联在门上贴着→ f2 对联贴在门上 g1 胸针在胸前别着→ g2 胸针别在胸前 h1 书在地上堆着→ h2 书堆在地上 i 1 水在河里流着→ i2 水流在河里“A式”:有+名词+动词→“B式”:有+动词+的+名词a1 有能力完成→ a2 有完成的能力b1 有办法解决→ b2 有解决的办法c1 有条件上大学→ c2 有上大学的条件 d1 有人骂过他→ d2 有骂过他的人e1 有护士陪他→ e2 有陪他的护士f1 有钱买新房子→ f2 有买新房子的钱 g1 有时间研究→ g2 有研究的时间h1 有时候玩儿→ h2 有玩儿的时候三、句式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一)变换分析在分化歧义结构中的作用“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分化歧义句式。

在分化歧义句式上,“层次分析法”强于“句子成分分析法”,而“变换分析法”分化歧义句式的能力更强。

也就是说,层次分析能分化的歧义句式,变换分析能分化;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的歧义句式,变换分析也能分化。

现代汉语中经常举“咬死了猎人的狗”的例子来说明由于结构层次的不同所造成的歧义格式。

这个歧义格式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加以分化。

例如:a 咬死了猎人的狗(动宾结构)b 咬死了猎人的狗(定中结构)也可以用变换分析来分化。

假设按a格式的理解为“A式”,b 格式的理解为“B式”。

A式可以转换为C式,B式可以转化为D式。

例如:A式: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C式: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a1 咬死了猎人的狗→ a2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b1 打碎了张三的玻璃杯→ b2 把张三的玻璃杯打碎了 c1 砸坏了张家的门→ c2 把张家的门砸坏了d1 弄丢了研究室的钥匙→ d2 把研究室的钥匙弄丢了e1 吓坏了小张的妈妈→ e2 把小张的妈妈吓坏了f1 踢断了王二小的胳膊→ f2 把王二小的胳膊踢断了 g1 撕坏了哥哥的衣服→ g2 把哥哥的衣服撕坏了…………B式: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D式: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1 a1 咬死了猎人的狗→ a2 是那只狗咬死了猎人b1 踩坏了庄稼的牛→ b2 是那头牛踩坏了庄稼c1 打伤了孩子的人→ c2 是那个人打伤了孩子d1 刁走了鸡的狐狸→ d2 是那只狐狸刁走了鸡e1 打破了玻璃的孩子→ e2 是那个孩子打破了玻璃f1 拆掉了房子的人家→ f 2 是那户人家拆掉了房子g1 输光了钱的赌徒→ g2 是那个赌徒输光了钱…………“反对的是他”的词类序列是:动词[及物]+的+名词语假如按第一种意思理解为“A式”,第二种意思的理解是“B式”。

“A 式”可以有(一)的变换形式;而“B式”可以有(二)的变换形式:(一)“A式”:动词[及物]+的+名词语→“C式”:动词[及物]+名词语a1 反对的是他→ a2 反对他b1 吃的是馒头→ b2 吃馒头c1 看的是电影→ c2 看电影d1 学的是英语→ d2 学英语e1 惩罚的是他→ e2 惩罚他(二)“B式”:动词[及物]+的+名词语→“D式”:动词[及物]+实词语+的+是+名词语a1 反对的是他→ a2 反对搬迁方案的是他b1 苦练的是他→ b2 苦练基本功的是他c1 违反的是他→ c2 违反纪律的是他d1 吃过的是小王→ d2 吃过燕窝的是小王e1 出席的是老马→ e2 出席开幕式的是老马(三)变换分析的一些局限前边我们说“变换分析”扩大了语法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也把语法研究引向了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