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运动异常
AZOOR诊断标准
![AZOOR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e35ae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6.png)
AZOOR诊断标准AZOOR(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疾病,其特点是视网膜外围出现急性和局限性的功能和结构异常。
AZOOR最早由Gass于1992年首次描述,至今仍然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疾病。
AZOOR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了解其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AZOOR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等。
视力下降通常是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而视野缺损则是其典型表现之一。
患者常常会出现中心或外围视野缺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色觉异常,尤其是对蓝色和黄色的敏感度下降。
眼球运动异常则表现为眼球震颤或不自主运动,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二、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诊断AZOOR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眼底可见到视网膜外围出现急性和局限性的色素上皮异常,常伴有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变细。
这些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初步判断,但并非AZOOR的特异性表现,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三、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是诊断AZOOR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常常表现为中心或外围视野缺损,严重影响视觉功能。
视野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视野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四、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是诊断AZOOR的重要手段之一。
ERG(全视网膜电图)和VEP (视觉诱发电位)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AZOOR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常常表现为视网膜外围出现急性和局限性的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可以在电生理检查中得到客观的反映。
五、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的检查手段外,医生还可以结合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A(荧光素血管造影)、眼底照相等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眼部结构和功能状态,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AZOOR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电生理检查和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5.1.1眼球运动检体诊断学
![5.1.1眼球运动检体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60b530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1.png)
了解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及神经。 熟练掌握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
掌握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眼球运动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支配。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检查方法
被检者 取坐位或仰卧位,头不要转动。 医生 位于被检者前面或右侧。
检查方法
医生手执目标物或用示指尖置于被检者眼
1 前30~40cm处,告知被检者头不要转动。
2 目标物(或示指尖)按左→左上→左下→ 右→右上→右下 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移 动,观察被检者眼球运动是否正常。
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
1、动眼神经麻痹:眼球运动向内、向上及向下 活动受限,上睑下垂、调节反射消失。 2、滑车神经损害: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 3、展神经受损:眼球向外转动障碍。
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温度适宜,被检者头不要转动,
1 眼球随目标物或示指尖移动。
注意:眼球运动的幅度,灵活性、持久性、是
2
否同步等。
3 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判断正确。
测试题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7ba1f83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77.png)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介绍:
眼球运动状态的检查眼球运动是由3条(第Ⅲ、Ⅳ、Ⅵ)颅神经支配下12条眼外肌的平行协调运动。
眼球活动异常一般可通过单眼及双眼的运动与正常运动范围比较,判别是共同性斜视的运动相对亢进或不足还是麻痹性斜视的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检查正常值:
眼球沿X轴、Z轴的转动为随意运动,沿Y轴的旋转为不随意运动。
检查时,可用手指引导患者的两眼自原眼位向上、下、左、右、颞上方、颞下方、鼻上方、鼻下方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是否正常。
眼球运动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麻痹性斜视的眼球运动障碍不但在单眼运动时出现,同样也表现在双眼运动的不平衡上。
需要检查人群:有眼球运动障碍的人群。
眼球运动检查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眼睛健康者。
检查前禁忌:乱滴眼药水。
检查时要求:配合好医生。
眼球运动检查检查过程:
患者头位正直仅眼球跟随目标转动,检查者手持聚光电筒位于患
者前方约半米处,除了观察眼球向各方位运动时是否达到正常范围外,还要观察点光源在角膜反光点的位置是否保持在瞳孔中心。
对于能配
合者可结合遮盖法了解各注视眼位是否均保持正位或斜视度数是否一致。
假性球麻痹名词解释
![假性球麻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847e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9.png)
假性球麻痹名词解释假性球麻痹是指眼球的水平运动发生障碍,表现为外斜视(即眼球向外转动)和垂直运动受限。
下面是对这一术语的详细解释:假性:假性球麻痹指的是因为眼外肌疲劳或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等原因引起的眼球水平运动受限,与真性球麻痹(即因为运动神经或肌肉本身的损伤导致的眼球麻痹)不同。
假性球麻痹一般是暂时性的,而真性球麻痹往往是持久性的。
球麻痹:球麻痹是指眼球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理状态。
球麻痹可以分为内斜视(即眼球向内转动困难)和外斜视(即眼球向外转动困难)。
假性球麻痹主要表现为外斜视,也会伴随着垂直运动的受限。
假性球麻痹的症状包括:1. 外斜视:外斜视是假性球麻痹的主要表现,即眼球向外转动困难。
这意味着当患者试图将眼球从中线向外转动时,一个或两个眼球不能向外转动到达正常范围内。
2. 垂直运动受限:垂直运动指的是眼球的上下运动。
在假性球麻痹患者中,垂直运动通常也受限。
3. 视觉不适:由于眼球的运动异常,患者可能会感到视觉不舒服或眼睛疼痛。
导致假性球麻痹的原因主要包括:1. 眼外肌疲劳:眼外肌是负责控制眼球水平运动的肌肉。
过度眼力劳动、长时间盯着屏幕或书籍等导致眼外肌疲劳。
2. 运动神经传导异常:假性球麻痹也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或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导致的。
3. 过度用眼:长时间进行精细的眼球运动或注视使眼球肌肉疲劳,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4. 其他因素:如眼睑肌肉疲劳、眼肌收缩无力等也可能造成假性球麻痹。
治疗假性球麻痹一般包括:1. 休息和康复训练:休息是缓解眼球肌肉疲劳的关键,患者应该适当休息并注意眼保健。
康复训练可以加强眼球肌肉,恢复眼球的正常运动范围。
2. 矫正视力问题:患者如果有近视或散光等视力问题,需要佩戴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视力,以减轻眼球肌肉的负担。
3. 药物治疗:眼科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药物,如抗炎药、肌肉松弛药等,以缓解眼球肌肉的疼痛和炎症。
总结起来,假性球麻痹是一种由眼球肌肉疲劳或神经传导异常引起的眼球水平运动受限的病理状态。
水平眼震指标
![水平眼震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29755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b.png)
水平眼震指标水平眼震(Horizontal nystagmus)是一种眼球运动异常的症状,通常与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这种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眼球水平方向上的自发或诱发性的震颤。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平眼震指标的相关内容。
一、定义和分类水平眼震是指眼球在水平方向上出现的自发或诱发性的小幅度、节律性震颤。
它通常与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生理性水平眼震通常在头部运动时出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而病理性水平眼震则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
二、症状表现水平眼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自发或诱发性的小幅度、节律性震颤。
这种震颤通常与头部运动有关,头部向一侧转动时,眼球也会随之震颤。
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检查和诊断水平眼震的检查和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时间、程度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检查是否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症状。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影响。
4.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前庭神经系统病变。
5.在诊断水平眼震时,需要与其他眼球运动异常症状进行鉴别,如垂直眼震、扫视性眼震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治疗和管理水平眼震的治疗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因治疗:针对前庭神经系统病变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2.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如使用止吐药、镇静剂等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3.康复训练:通过视觉训练、平衡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眼球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4.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以减轻症状。
五、预防和预后水平眼震的预防和预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以降低患病风险。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https://img.taocdn.com/s3/m/6a7a3b9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7.png)
3
腰椎骨折等。
临床前症状
在出现经典RBD症状之前数
年或数十年,患者常体既有睡
1
眠期间旳不安定,如梦呓和肢
体活动频繁等现象
思睡
虽然REM睡眠体现个体差
4
别明显,但仅少数患者主诉
白天思睡。
四 . 诊疗
1.神经电生理
多导睡眠监测
发觉RBD最明显旳电生理特征体现为REM睡眠期存在连续甚至亢进旳骨 骼肌活动,检验时应同步监测上下肢旳肌电图。经过PSG检验,对于帕金森 病患者旳RBD检出率可提升56%。
5.多奈哌齐(C级推荐)
有报道称乙酰胆碱酯酶克制剂多奈哌齐10-15mg晚上睡前服用,可能对RBD症状有缓 解作用,但对于治疗RBD旳疗效尚存在争议,但是对于某些伴有共核蛋白病旳RBD患者有 一定治疗效果,其拟胆碱作用可能引起惊厥,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及鉴别。
6.镇定催眠药物(C级推荐)
右佐匹克隆与佐匹克隆是一种能够兴奋GABA能神经元旳镇定催眠药物。在治疗RBD时, 小剂量睡前服用。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疹、恶心等,但临床仍缺乏充分证据。除氯硝西泮外 旳苯二氮卓类药物也有治疗RBD旳临床报道,但存在争议。三唑仑治疗RBD有效,但是目前 没有原则化旳治疗疗程,阿普唑仑旳使用剂量为1-3mg/d。替马西泮旳使用剂量为10mg/d, 亦可与佐匹克隆联合使用。
四 . 诊疗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学系睡眠问卷
体现
1.你睡觉时会不会经常做梦?
不懂 得/
没有/ 有/会 不会
近 来1
1年1次 或几次
每月1 每星期 每星期
次或 1-2次 3次或
几次
以上
不记
年
得
有
这
种
情
图解眼球运动障碍
![图解眼球运动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89fac71616fc700abb68fcd0.png)
眼肌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控制眼球运动(眼动)的中枢神经系统
眼动系统
眼动系统
扫视运动中枢
水平扫视运动通路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1
综合征1:外展神经麻痹(外 展神经受累) 同侧外展麻痹,内斜视 若受累范围大,可出现同侧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受累), 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
垂直扫视运动综合征4
综合征4:动眼神经核上方被盖受累, 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2
综合征2:核间性眼肌麻痹 (INO)(MLF受累) 单侧INO 同侧内收麻痹,(但不总是) 会聚正常 对侧外展震颤 若部分受累或恢复期,同侧 内收明显减慢,双眼眼震 (对侧外展明显) (分离性眼震) 双侧INO 双侧内收麻痹,外展侧单侧 眼震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3
综合征3:外展神经核麻痹 同侧内收、外展麻痹, 会聚正常 罕见,多为炎症性 常伴有同侧面神经麻痹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6
综合征6:中脑被盖旁正中、 锥体束受累 对侧偏瘫,对侧扫视麻痹 (交叉水平以上), 同侧平滑追踪受损,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和/或动眼神经核 受累)
头居中和眼居中中枢(同向凝视系统)
破坏性病灶对眼位及头位的影响
刺激性病灶对眼位及头位的影响
垂直扫视运动通路
垂直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4
综合征4:一个半综合征 (外展神经核及MLF受累) 同侧外展神经核麻痹 对侧INO(MLF受累) 同侧眼球固定不动(一个), 对侧只能外展且有眼震(半个)
PPRF受累合并有/无外展神经 受累为该综合征的变异型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5
眼球震颤名词解释
![眼球震颤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bfdf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2.png)
眼球震颤名词解释眼球震颤,又称为眼球震颤症(nystagmus),是一种眼球正常运动受到干扰或异常引起的眼球震颤的症状。
它通常表现为眼球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的无意识快速摇动。
眼球震颤可以出现在水平、垂直或两者方向上,且有时会伴随头部位移。
眼球震颤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 生理性眼球震颤:生理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相对正常的现象,常见于疲劳、焦虑、过度疲劳、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后。
这种震颤通常是暂时的,可以在休息、放松或恢复体力后自行消失。
2. 病理性眼球震颤:病理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异常或疾病引起的眼球震颤。
常见于以下情况:- 红斑性狼疮: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损伤,包括眼球震颤。
- 外伤性脑损伤:例如颅脑损伤或脑震荡,可以干扰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眼球震颤。
- 震颤性共济失调: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小脑的功能,导致眼球震颤和肌肉协调的问题。
- 眼肌麻痹:由于肌肉麻痹或神经损伤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出现眼球震颤。
- 中脑损伤:中脑是控制眼球运动的重要结构,其损伤会干扰眼球正常运动,引起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的症状包括眼球快速来回摇动、视觉模糊、眩晕、头痛和眼睛疲劳。
诊断眼球震颤通常需要通过眼科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病史询问。
治疗眼球震颤的方法根据病因的不同而异。
对于生理性眼球震颤,通常只需要休息和放松即可。
对于病理性眼球震颤,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如治疗红斑性狼疮导致的眼球震颤,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总之,眼球震颤是一种眼球运动异常的症状,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对于长时间持续的眼球震颤,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眼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的帮助,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
![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e614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0.png)
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
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观察: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眼睛是否能够固定在某一点上,是否存在异常的跳动或震动等。
2. 眼动追踪测试:这种测试通过让患者注视着移动的物体(例如移动的圆圈或字母)来评估眼球的追踪能力。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眼球是否能够平稳地追踪移动的物体。
3. 視野检查:通过让患者注视固定的点,然后向其周围展示不同位置的灯光或物体来评估其视野。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眼球运动范围的缺陷。
4. 眼震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以通过用特殊仪器观察患者眼球的震动来评估眼格局运动。
医生通常会使用眼震图(Electronystagmography)或瞬目反应测试(Saccade test)来检查眼球的震动情况。
5. EMG检查:这是一种通过在眼部肌肉周围放置电极来测量电信号,从而评估眼球运动的方法。
这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眼球运动的异常情况。
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眼球运动检查方法,具体的检查方法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只有经过专业的医生确诊,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眼球运动异常。
眼震颤名词解释生理学
![眼震颤名词解释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a0d0ec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b.png)
眼震颤名词解释生理学
眼震颤是一种眼睛的异常运动,指眼球在静止或追踪对象时发生的快速且无意识的扫视运动。
它通常以快速的、无规律的、颤动的水平运动为主,但也可能伴有垂直或扭转运动。
眼震颤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生理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
生理性眼震颤是正常人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现象,通常只持续几秒或几分钟。
这种眼震颤通常在注视远距离对象、持续注视同一点或疲劳时出现。
它们通常不会对视力造成明显影响,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眼震颤是一种病理状态下出现的眼震颤,通常持续较长时间,且可能会导致视力问题。
常见的病理性眼震颤包括先天性眼震颤、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眼震颤(如共济失调、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药物或毒物引起的眼震颤等。
病理性眼震颤通常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和治疗。
眼震颤的产生与眼球运动控制系统的异常有关,可能涉及视觉系统、前庭系统、眼外肌运动神经系统等多个解剖结构和神经功能。
生理学上研究眼震颤的产生与机制,有助于理解眼球运动的调控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眼球震颤的并发症研究
![眼球震颤的并发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edc7e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6.png)
并发症三:头部姿势异常
▪ 头部姿势异常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1.治疗头部姿势异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 病情和意愿进行选择。 2.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需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 头部姿势异常的预防和康复护理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头部姿势异常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 2.康复护理包括正确的头颈部姿势训练、肌肉按摩、平衡训练等,有助于改善头部姿势异常和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眼球震颤的并发症研究
并发症四:眩晕和平衡问题
并发症四:眩晕和平衡问题
眩晕和平衡问题的发病机制
1.前庭系统异常:眼球震颤患者的前庭系统可能存在异常,导 致眩晕和平衡感失调。 2.视觉信息与身体感知不匹配:眼球震颤可能导致视觉信息与 身体感知的不匹配,从而引发眩晕感。 3.神经中枢处理异常:神经中枢对眼球运动和平衡信息的处理 异常,可能导致眩晕和平衡问练,提高患者的视觉能力和眼 球运动控制能力。 2.物理治疗: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眼球按摩、牵引等,以改 善眼球运动和减轻并发症。 3.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时间使 用电子设备,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并发症的治疗与管理
▪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针对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先天性眼球震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眼外肌加强术、眼外肌减弱 术等。 3.术后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眼球震颤的并发症研究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眼球震颤定义及分类 2. 常见并发症概述 3. 并发症一:视力障碍 4. 并发症二:眼球运动异常 5. 并发症三:头部姿势异常 6. 并发症四:眩晕和平衡问题 7. 并发症的治疗与管理 8.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009e7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f.png)
斜视的诊断标准摘要:一、斜视的定义与分类二、斜视的诊断标准1.眼位异常2.眼球运动异常3.双眼视觉功能异常4.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所致的类似症状三、诊断方法与步骤四、斜视的治疗与预防正文:斜视是指双眼视轴不平行,一眼的眼轴与另一眼的眼轴不一致,导致双眼无法同时注视一个目标。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斜视可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
先天性斜视主要是由于眼部结构异常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而后天性斜视则与眼外伤、眼部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因素有关。
斜视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眼位异常:患者在双眼注视时,一眼的眼轴与另一眼的眼轴不平行,导致双眼视线不一致。
2.眼球运动异常:患者在眼球运动过程中,眼球的偏斜程度超过正常范围。
通常通过观察患者在各个方向上的眼球运动来判断。
3.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包括双眼单视、双眼融合功能受损等。
正常情况下,双眼视觉功能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如果出现异常,可能导致斜视。
4.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所致的类似症状: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以及眼部肌肉麻痹、眼球突出等疾病。
诊断斜视的方法与步骤如下: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等情况。
2.眼部检查:包括眼部外观、眼球运动、眼压、眼底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3.特殊检查:如眼科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眼部结构及神经系统情况。
4.视觉功能检查:包括视力、双眼视觉功能、立体视觉等检查。
5.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一旦确诊为斜视,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手段包括手术、药物治疗、眼肌训练等。
同时,预防斜视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眼部发育,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https://img.taocdn.com/s3/m/d7b5a5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8.png)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或眼球偏斜。
该病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障碍和头晕等症状。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动眼神经麻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动眼神经麻痹,又称第三脑神经麻痹,是指影响控制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发生功能性障碍的一种情况。
动眼神经分布在眼部肌肉上,可以使眼球上下左右运动。
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器质性病变、炎症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
病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球运动受限和偏斜。
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地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等方向移动眼球,眼球活动范围受限。
此外,患者的眼球可能会出现斜视,即眼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视物不清、视野狭窄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确诊动眼神经麻痹,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其中包括眼球运动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患有动眼神经麻痹,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方法因病情而异。
对于轻度的病例,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眼保健操、视觉康复训练等。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眼球运动和视觉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恢复眼球的正常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视觉能力。
而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则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神经恢复,促进神经再生。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植入人工材料等方式,恢复动眼神经的正常功能。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困扰。
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自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定期复诊和与医生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随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病情轻重不一,症状表现复杂多样。
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markwalder分级量表
![markwalder分级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eb0a88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1.png)
markwalder分级量表
Markwalder分级量表是用于评估颅内压增高程度的一种量表。
它根据患者的自发眼球运动、意识状态和呼吸模式等指标,将颅内压增高分为五个等级。
以下是Markwalder分级量表的五个等级:
1. 眼球运动正常,患者有意识,呼吸正常
2. 眼球运动异常,眼球运动受限或无法自行定位,患者有意识,呼吸正常
3. 眼球运动异常,眼球无法自行定位,患者有意识,呼吸异常
4. 眼球运动异常,眼球无法自行定位,患者意识状态异常,呼吸异常
5. 眼球运动异常,眼球无法自行定位,患者昏迷,呼吸异常
通过对患者的眼球运动、意识状态和呼吸模式的观察,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估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这些等级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作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眼动测定分析报告异常
![眼动测定分析报告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bcfb59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9.png)
眼动测定分析报告异常
报告背景
眼动测定是通过检测被试者在观察视觉刺激时眼球的运动轨迹
来获取相关信息。
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实验室研究,还可用于临床,如康复、精神疾病治疗等方面。
眼动测定报告可为研究人员、临
床医生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来自实验室眼
动测定。
报告结论
进行眼动测定后,我们发现被试者的眼动数据存在异常。
1.注视过长
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被试者的注视持续时间均超过了正常值。
研究表明,注视过长可能是注意力不足或认知困难的表现。
2.扫视频率低
被试者的扫视频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扫视频率的下降可能是认知和学习问题的反映。
该现象可能与被试者的工作记忆有关。
3.易分心
在多种情境下,被试者的注意力会被外部刺激干扰或影响。
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引发注意力缺陷问题。
结论
本次眼动测定发现被试者存在较严重的眼动异常。
被试者可能存在注意力不足、认知困难、工作记忆问题以及注意力缺陷等方面的表现。
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建议
建议被试者在接受后续的实验与康复时多关注其注意力与认知能力的提升,增加工作记忆的使用及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此外,
为更好地研究眼动数据,我们建议今后在实验端与数据处理时添
加适当的干扰与负荷评估因素,以更精确地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视神经炎视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视神经炎视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5c9d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4.png)
视神经炎视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视神经炎是指视神经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异常、视野缺损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视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视神经炎的症状1. 视力下降:视神经受损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严重者可能完全丧失视力。
2. 眼球运动异常:视神经炎会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常表现为眼球偏斜、眼球无法正常注视等。
3. 视野缺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缺损的情况,即在视野的某个区域视觉模糊或完全丧失。
4. 光线感受异常:患者可能对光线过敏,出现眩光、强光刺激等不适感。
5. 眼部疼痛:少数患者可能会感到眼部疼痛,常伴随其他症状。
二、视神经炎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视神经炎的治疗常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抗炎药物可以降低眼球的炎症反应,减轻症状;而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以减少炎症损伤。
2. 光学矫正:视神经炎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损,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视力问题,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视力。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电疗、热敷等手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促进神经的修复。
4. 康复训练:视神经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视觉训练、眼球运动训练等,以帮助视神经恢复功能,提高视力。
5.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如视神经压迫或炎症导致视野严重缺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视神经减压手术、视神经移植等。
总结:视神经炎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异常、视野缺损等。
在治疗方面,常采取药物治疗、光学矫正、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然而,不同病例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注:本文仅为提供相关信息,具体诊断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70c8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4.png)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1.视力受损:视觉障碍儿童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视力受损。
他们可能有较低的视力,或者完全失明。
他们可能难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轮廓、颜色和细节。
2.异常眼球运动:视觉障碍儿童的眼球运动常常异常。
他们可能有斜视或眼球震颤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聚焦和追踪物体。
3.眼位移与头位调整:部分视觉障碍儿童可能会出现眼位移和头位调整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倾斜头部或扭曲眼睛来尝试获得更好的视角。
4.运动协调困难:视觉障碍儿童可能面临运动协调困难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有困难掌握平衡、步行或进行精细的手眼协调动作。
5.触觉和听觉的强化:视觉障碍儿童常常会依赖其他感觉来弥补视觉缺损。
他们对触觉和听觉的敏感性可能会增强,倾向于使用触觉和听觉去探索环境和与人交流。
6.学习问题:由于视觉障碍的存在,这些儿童可能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
阅读、写作、数学和空间认知等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
7.交流问题: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在社交和交流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8.自我照顾困难:部分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在独立自理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帮助进行个人卫生、衣物搭配和饮食等方面的活动。
9.心理社会问题:视觉障碍儿童可能面临心理社会问题,如自我价值感下降、自尊心受损或情绪问题。
他们可能受到社会排斥和孤立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的常见特征。
然而,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其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及早的早期干预和持续的支持对于帮助视觉障碍儿童充分发展其潜能和融入社会非常重要。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cbc9de3c4b73f242336c5fcc.png)
眼球运动障碍(2012-02-25 02:03:59)转载▼司眼球运动的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眼球运动神经包括:动眼神经(Ⅲ)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滑车神经(Ⅳ)支配上斜肌;外展神经(Ⅵ)支配外直肌。
Ⅲ、Ⅳ、Ⅵ协同支配(眼外肌)眼球运动,也发出副交感纤维分布于(眼内肌)瞳孔括约肌调节瞳孔缩小和睫状肌使晶体变厚,对形成清晰的视觉有作用。
眼运动神经及其走行径路见图2-3。
图2-3 眼运动神经及其径路眼运动神经及其径路【眼肌麻痹】眼肌麻痹(Ophthalmoplegia)系由于眼球运动神经或眼球协同运动的调节结构病变所致,临床可分为以下不同类型:1、周围性眼肌麻痹是由于服球运动神经损害所致。
常见于脑动脉瘤和颅底蛛网膜炎,动脉瘤扩张可伴严重疼痛;糖尿病可发生孤立的动眼、滑车或外展神经麻痹,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且常为不完全性,是动眼神经中央部梗死而周围缩瞳纤维未受累(瞳孔回避)。
(1)动眼神经麻痹(pslsy of oculomotor nerve):可出现其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跟外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及向下运动或受限,并出现复视;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复视(Diplopia):是某一眼外肌麻痹时,眼球向麻痹肌收缩的方向运动不能或受限,并出现视物双影。
产生原理是,眼肌麻痹致患侧眼轴偏斜,目的物映像不能像健侧那样投射到黄斑区,而是投射到黄斑区以外视网膜上,不对称的视网膜刺激在枕叶视中枢产生了两个映像的冲动;而视网膜上每一点在视野中有相互交叉的对应点,患者则感到视野中有一真一假两个映像.对应黄斑区视野的映像清晰为真像,病眼视网膜某一点在视野中所形成的映像清晰为假像。
轻微眼肌麻痹时,眼球运动受限及斜视可能不明显,而仅有复视。
此时需作复视检查,根据真像和假像的位置关系来辅助判定麻痹的眼肌,向麻痹肌的收缩方向注视时出现复视,处于外围的映像是假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球运动异常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何祥有关眼球运动的资料对临床和基础研究都有重要价值,对神经科医生来说,异常眼球运动常常是明确病变部位的重要线索也是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有些病例只根据眼球运动异常,即可作出正确的定位诊断。
管理眼球运动眼外肌有六块,各有其运动方向,然而正常人眼球运动在任何时候,向任何方向转动都是协同性的,等量、等速的一种协同运动、这种共同运动,可为同向性运动和异向运动,前者可分为同向水平和同向垂直运动,异向分集合和散开运动。
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有三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脑部支配眼球同向运动的神经受损,可引起眼球同向运动障碍;而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受损,可引起单个眼肌或几个眼肌受损眼运动异常。
同向眼球运动(同向协同性眼球运动)同向协同眼球运动,同向协同水平眼球运动,同向协同垂直眼球运动,以同向水平眼球协同运动为主。
一、同向协同水平眼球运动•同向水平眼球运动是两眼左右侧视运动。
分:随意性水平运动和不随意的眼球跟踪运动,临床上有时可见随意运动消失,而跟随运动存在或跟随运动消失,而随意运动存在,也可见两全消失或受限这些水平眼球运动的障碍,常有特殊的定位意义。
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的解剖学基础。
•额叶眼球运动区(额中回后部)→内囊膝部→大脑脚中间部--面神经核水平交叉到对侧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外展神经旁核)•额叶眼球运动区为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皮质区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为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的皮质下中枢。
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偏视中枢,不只限于额中回,几乎整个大脑均参与眼球运动,共同完成眼球的扫视平稳跟综及固视,支配扫视的中枢,控制眼球运动区(FEF)补助眼球运动区(SEP)和额前皮质区,眼球平稳跟踪运动中枢:位于顶叶,有空间物体定位定向作用,小脑有调节眼球运动功能,前庭可稳定视力,保持注视角度。
人类眼球运动功能分类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临床刺激性:双眼视向病变对侧幕上病变破坏性:双眼视向病变侧刺激性:双眼视向病变侧幕下病变破坏性:双眼视向病变对侧额叶眼球运动中枢受损额叶眼球运动中枢受损,引起水平眼球运动障碍,这种眼球运动障碍为暂时性,多发生在意性脑中风病人,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个别10天以上。
脑部慢性损伤,多不出现水平同向运动障碍,刺激性病变,双眼视向病变对侧,同时伴头部转向对侧,当刺激解除后双眼可立即转回原位,破坏性病变,则双眼视向病变同侧或向同侧运动幅度受限,有的只表现为运动速度变慢。
眼球水平运动下行纤维受损•如病变位于皮质中枢-皮质下中枢之间,如内囊区眼球多视向病变侧或向病变侧水平侧视受限,刺激性眼球运动障碍少见。
枕叶病变枕叶病变也可引起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但持续时间短,侧视幅度小,刺激性病变眼球也转向病变对侧,破坏性病变转向同侧,病人伴有视幻觉及同向视野缺损。
桥脑病变•桥脑病变累及桥脑眼球水平运动皮质下中枢。
桥脑病变眼球运动特点:1.刺激或破坏性病变时眼球水平侧视方向与皮质中枢相反;2.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持续时间较长;3.常伴有脑干受损症状和体征。
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的常见病•脑出血脑血栓•脑叶出血颈内动脉•丘脑出血大脑中动脉•壳核出血大脑后动脉•脑干出血椎-基动脉•小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硬膜外血肿额叶肿瘤•硬膜下血肿桥脑肿瘤•脑内血肿枕叶肿瘤脑干损伤•颅内炎症–脑炎–脑脓肿•脑囊虫•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癫痫发作眼球水平同向运动几个特点:•1.幕上病变所致同向水平偏视持续时间较幕下引起者短、幕上一般1周左右,幕下2周左右•2.左右半球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的支配是不对称的,左侧较弥散,右侧较集中,同样体积的病变右侧更易产生偏视且偏视程度右侧更明显。
3.对中风病人存在眼球同向偏与无偏视者比较,前者生命或功能预后较差,向左侧偏视者较向右侧偏视者预后差。
•4.丘脑出血破入三脑室者,可见双眼视向瘫痪,称反向偏视,此眼征少见。
•5.幕上脑中风者,有些病人随无明显偏视障碍,但可见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时,扫视和跟踪变慢,显距齿状移动。
眼球同向垂直眼球运动同向垂直眼球运动是指两眼同时向下或向下的垂直方向共同运动。
解剖学基础:垂直眼球同向运动皮质中枢与水平同向运动中枢一样,也位于额中回后部,该部上部为下视和水平同向运动中枢,下部则代表向上同向垂直运动,从皮层发出纤维同水平运动纤维并行,经内囊后分开,经顶盖前区再发出纤维,再经四叠体,通过内侧纵束与两侧动眼神经核及滑车神经核联系,使眼球上下同向运动。
顶盖前区,即内侧纵束头端间质核区,为垂直性眼球同向运动的皮质下中枢。
垂直眼球同向运动障碍双额叶皮质病变:可引起眼球各方向随意运动障碍,包括垂直和水平眼球同向运动,即眼球失用。
单侧病变,内囊病变不引起垂直同向运动障碍。
有些变性病,如PD,多系统变性也可出现垂直运动障碍受累部为不清。
中脑顶盖前区,四叠体病变是引起垂直眼球运动障碍的主要病变区。
刺激性病变--引起眼动危象双眼不自主向上凝视,不能下视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
破坏性变病--垂直眼球同向运动障碍,称Parinand综合症。
垂直性眼球同向运动障碍又分:双眼垂直上视麻痹――双侧顶盖前区,后连合受损。
双眼垂直下视麻痹――单纯下视麻痹少见,顶盖前区,中脑管水管周围受损。
双眼上下视联合麻痹――双侧顶盖前区,通过后连合导水管周围灰质传导纤维阻断。
垂直一个半综合症――后连合受损可解译双眼上下视麻痹交叉前或交叉后垂直运动传导纤维受损产生单侧上或下视障碍。
垂直性眼球同向运动障碍的病因丘脑出血脑干损伤中脑出血或梗塞慢性硬膜下血肿-钩回疝基底动脉尖综合症四叠体区血管病-缺血或软化(少见)松果体肿瘤脱髓鞘病-累及中脑中脑肿瘤变性病中脑四叠体肿瘤震颤麻痹病毒性脑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脑蛛网膜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结核性脑膜炎先天性脑积水几种特殊眼球同向运动障碍眼球浮动:表现为双眼急速下视然后缓慢返回中位,活动范围是正常垂直眼球同向运动的1/4到1/3,取名为眼球浮动(Ocular bobbing)是桥脑广泛受损的标志。
眼球浮动病因:•一、桥脑急性中风,出血多见--典型眼球浮动。
•二、小脑病变压迫桥脑--非典型眼球浮动。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典型或非典型浮动。
眼球水平徘徊:表现为双眼水平同向左右摆动,非自主性,有人称之为水平性眼球浮动,一次反复约为2-4秒。
是幕上广泛脑受损,皮质眼球水平同向运动受抑制,皮质下水平眼球运动中枢兴奋释放的结果,分典型和非典型眼球徘徊两种。
眼球水平徘徊病因:•一、脑出血二、脑梗死三、脑炎四、脑病五、代谢性脑病眼球同向运动失调临床工作中,可见到一种少见的眼征,即在无眼肌麻痹情况下,眼球不能按指令同向运动,自发扫视和跟踪异常,随意及视物导向扫视消失或执行困难,视动眼震消失,表现为凝视固定,这种眼球运动异常称“眼球同向运动失调”或“眼球运动失用”,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眼球失用两种。
先天性眼球同向运动失用:为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眼球运动障碍,多见于男性儿童。
表现为患儿双眼不能左右随意运动,令其向左右时注视时,不能左右摆动眼球或只能极慢的跳动样移动,必须通过反复眨眼或活动颈部,调正视反射。
可有不自主运动,患儿垂直运动正常。
先天性眼球失用原因不明,可能与脑发育异常有关。
后天性眼球同向运动失用,即“获得性眼球失用”多由双侧额顶或顶枕部病变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病,眼球各方向随意运动消失,以水平运动为主,患者按指令眼球运动执行困难,扫视跟踪及视动性眼震消失,不能用眨眼或反复摇头缓解眼球运动异常,原因:额顶是眼球随意运动的重要中枢,顶叶又有空间定位特殊作用,参与移位变化,是眼球失用的原因。
两种眼球失用的鉴别:1.先天性眼球失用发生在儿童,后天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2.先天性眼球失用可采取反复眨眼,反复摇头,伸颈激发眼球随意运动后天性不能;3.先天性眼球失用只表现为水平同向运动不能,后天可为水平垂直均不能。
Balint综合征Balint综合征:三大主征:1.注视麻痹;2.视觉共济失调;3.视觉注意障碍。
注视麻痹:注视某一视标后不能随意随物体移动视线,表现为凝视固定,凝视障碍发生在各方向,眼震电为扫视消失或执行困难,扫视潜伏期延长,平稳跟踪消失。
视觉共济失调:令其抓取某物品时反复抓空,很难抓获目标物。
视觉注意障碍:患者仅能注意与注视轴交叉处物体,而完全忽视其它物体。
多数学者认为视觉注意障碍与视觉麻痹系同一病理机制。
视觉失调可能为空间定向力障碍引起,构成空间概念的基础。
是感觉运动的正合。
正合功能被破坏,出现视觉判断失误,方向、位置、距离不清,出现视觉共济失调,由于空间视觉障碍患者很难通过视觉捕获目标物,而一旦抓获,不轻易分散其注意产生注视固定,即注视麻痹。
所以此三联征表现不一,其本质是一致的,视觉空间能力下降-视觉灵活转换障碍-视觉麻痹。
病因:额顶叶受损、脑血管病、脑外伤、CO 中毒、肿瘤、CJD等。
反常Bell眼征正常闭合双眼时,可产生双眼球对称性上窜,翻开眼睑时可露白,称之为Bell现象。
而当单侧半球发生病变时,令病人用力闭合双眼,可见双眼不对称同向上视,偏向一侧,多偏向病灶侧,此眼征称反常Bell眼征。
反常Bell偏视是一种病理性眼征,可做为确定半球受损的依据,特别对临床无凝视障碍者,又无长束症状和体征者,更有意义。
此眼征多发生于急性脑中风病人。
产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在眼睑闭合时,产生视觉空间注意忽视,反常偏视是由于病变对侧抑制空间注意力下降的结果。
昏迷患者常见的几种眼球运动异常一、水平和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包括反向偏视)二、眼球左右徘徊:典型、非典型三、眼球固定中间位四、眼球浮动:典型、非典型五、眼球不同轴:水平不同轴,垂直不同轴(双眼内下视,扭曲偏视)六、眼球震荡七、眼内肌异常:瞳孔不等大,瞳孔变形,针尖瞳孔,瞳孔逐渐散大,且光反射消失死亡临近。
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眼内肌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