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合集下载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分值难度系数。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措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古代史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等)选择题3分0.8。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的内容、意义选择题3分0.7。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简答题5分0.6。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选择题3分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选择题3分0.7。

世界古代史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影响选择题3分0.8。

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选择题3分0.7。

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简答题5分0.6。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等)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唐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重要港口。

D. 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管理。

3.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明朝时期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完全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往来。

C.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防范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

D. 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4.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测试水平课名知识要点识记理解运用活跃的学术思想孔子120,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及其影响44 ∨秦朝的统一秦统一中国;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50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兴太学61巩固国家统一62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及西域都护的设置68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7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作用93 ∨∨建筑奇观都江堰106,秦长城108,大运河(7下)97,明长城(7下)99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造纸术111《本草纲目》《天工开物》(7下102)走向全胜的唐朝女皇武则天8“贞观之治”3开元盛世10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的创立14,发展14,影响16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与吐蕃的关系;唐与回纥的关系18,21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24.26玄奘西行27∨南方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44,经济重心南移45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的设置54,55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91,92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66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71-73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59军机处的设置62八股取士和文字狱62-63明朝的小说明朝的小说112,《红楼梦》114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驻藏大臣和台湾府的设置;西北边疆的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77-79封建帝国的危机闭关锁国政策84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2-5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8 ∨∨洋务运动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29-30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14,17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2-35 ∨近代民族工业张謇及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危害23 ∨近代社会生活《申报》、商务印书馆及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132-134∨教育和科学技术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138詹天佑和京张铁路141,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142∨思想文化魏源145,严复145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7∨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和影响4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及历史地位;中共的成立及历史意义49∨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55-56 ∨人民军队的建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63-65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的胜利及长征精神70-74∨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79,82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87,90 ∨国共合作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92,94,95∨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历史意义100,103∨全面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108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17南京解放12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抗美援朝战争9土地改革运动1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16“三大改造”及其完成的意义;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23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6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9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特区的设置55对外开放的扩大58∨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75中共“十五大”78邓小平南方谈话76∨∨朋友遍天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04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06中美、中日建交107全方位的对外政策108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85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91香港、澳门的回归92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杂交水稻技术;114航天技术113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24 ∨古代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67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神曲》;73莎士比亚戏剧(9下23);新航路的开辟75英国的新生1640年革命;79“光荣革命”8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82美国的独立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华盛顿84-87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91-92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93∨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轮船和火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108-11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41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128 ∨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爆发;北方的胜利;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122-125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及其历史作用133-134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见资料工业革命)112-115自然科学的革命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17-19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3-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8;凡尔登战役;10“一战”爆发的原因2和后果12伟大的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9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历史意义31-3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43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4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6新经济政策36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48;罗斯福“新政”49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慕尼黑阴谋”60;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62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德国东侵苏联;67日本偷袭珍珠港68《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6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0∨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74-76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后面补充)和意义79∨“冷战”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美苏冷战对峙局面86-87∨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91,9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96,100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8下105)“非洲年”113-115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影响121,123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28 ∨第三次科技革命三大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网络技术;138 ∨成都历史三星堆和和金沙遗址∨∨都江堰的修建汉代成都的文化唐代成都的文化维新变法运动在成都的开展近代实业的兴办保路运动英勇悲壮的川军抗战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格模板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格模板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40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8分;中国史约62分,世界史约2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4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35分;中国史约51分,世界史约34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65分,世界史约20分。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30分,文化史约35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4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16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9分,文化史约16分;中国史约61分,世界史约24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44分,世界史约41分。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及题纲

历史考试目标双向细目表及题纲

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线索:世界近代史分类归纳的主要线索如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已有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政治上当权,以确保经济上发展。

而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由此而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到期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后期,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得到发展,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压迫下,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为大革命的到来作了舆论准备。

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资产阶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下,完成了摧毁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

1794年至1814年,拿破仑执掌法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斗争最激烈.影响最广泛的一次。

它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为以后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以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起,经过一百多年,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为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现而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在乔治.华盛顿的领导下,从容不迫1775年至于1783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它即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确立的确良1787年宪法,有重大历史意义。

独立战争解决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在障碍,而内在障碍即黑人奴隶制,是通过美国内战解决的。

历史201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

历史201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
(卷Ⅰ)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实力增长冲击旧有经济秩序)
(卷Ⅲ)20ce70s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滞胀影响)
(卷Ⅰ)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卷Ⅱ)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卷Ⅱ)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策
注:重点发展农业(赫)
(卷Ⅲ)经济滞胀时期及相关国家措施的影响
思想
(卷Ⅱ)史观考察
(卷Ⅱ)国家经济政策方针(一五计划)对国家教育的影响
(卷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基础
(卷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卷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背景(计划于市场的关系)
(卷Ⅱ)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卷Ⅰ)一五计划(重工业)资源开采经济建设史实
(卷Ⅱ)一五计划女性重要性提升
(II)雍正时期到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矿业
(II)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大豆种植与利用(III)现代城市发展(上海与曼彻斯特)
(I1)950-1980中国钢铁产业发展(II)清代与新中国海关税率
经济
(卷Ⅰ)汉代时期农业耕作图考察大地主田庄经济(集体劳作)
注:这一时期土地性质——私有
(卷Ⅲ)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注:政府对工商业者的地位提高问题
(卷Ⅱ)汉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小农经济受到限制表现
注:重农抑商政策已在春秋战国实施
思想
(卷Ⅲ)古代书法艺术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卷Ⅱ)官修史书带有政治性的分析
注:农村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卷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资萌——冲击等级秩序
(卷Ⅰ)明清地区性经济发展的差异(南北商品经济)
(卷Ⅱ)明清经济发展情况
注: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商人地位变化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双向细目表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双向细目表


7.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8.“重农抑商”



9.“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0.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11.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2.荷兰、法国、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13.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


14.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15.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


16.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7.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0.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21.了解“一五”计划


22.理解三大改造
2014年高一年级_历史_学科期_中_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知识点








预测
难度
分值
1.古代中国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3.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4.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5.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格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格

2 0 11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I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40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8分;中国史约62分,世界史约23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H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4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35分;中国史约51分,世界史约34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4全国新课标卷H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65分,世界史约20分。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16分,文化史约41分;中国史约56分,世界史约29分。

2015全国新课标卷H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30分,文化史约35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I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4分,经济史约45分,文化史约16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H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0分,经济史约49分,文化史约16分;中国史约61分,世界史约24分。

2016全国新课标卷ni历史双向细目表考查比例:政治史约28分,经济史约37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44分,世界史约41分。

2016-2020年新课标全国文综III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完成)

2016-2020年新课标全国文综III卷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完成)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引用材料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25(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影响
4
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概念。
整理材料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26(中国古代政治)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募兵制
4
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现象
整理材料
整理材料
这一主张

34(世界现代思想文化)
现代主义美术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图片材料
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35(世界现代政治)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七十七国集团;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实。
பைடு நூலகம்整理材料
这种状况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41(中国古代政治和世界古代政治: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都城;古希腊城邦制度)中外对比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整理材料
这反映出
35(世界现代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法国国有化措施加剧经济恶化
4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实。
整理材料
其结果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40(中国及西方古代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2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认识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历史条件与影响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修改稿子)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修改稿子)

统 一 国 家 的 建 立
第13 课 两汉经济 的发展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 展的情况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 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 主要史实
第14 课 匈奴的兴 起及与汉 朝的和战 第 15 课 汉通西域 和丝绸之 路
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 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 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 关系。
第6课 对外友好 往来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 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的发展。
识记 层次 理解 层次
1、知道鉴真东渡及对日本的重要影响。 2、知道玄奘西行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
第7课 辉煌的隋 唐文化 (一) 第8课 辉煌的隋 唐文化 (二)
以唐诗、宋词为例,了 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 就。
第 二 单 元 经 济 重
文档
第9课 民族政权 并立的时 代 第10 课 经济重心 的南移
识记 层次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主要成就。 2、知道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诗 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等方 面的主要成就。
识记 层次
1、 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 绘画成就以及石窟、 音乐、 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舞蹈等艺术成就。 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 2、知道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 阎立本和吴道子的 画 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 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抗金 2、了解宋金战争、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战和。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 3、了解宋金战争与宋金议和以及宋金局面的形成。 盟、 1、 列举南方农业、 手工业、 商业及对贸易发展史实,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最终完成。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了解两宋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试题双向细目表

试题双向细目表

选择题
0.6
2
14
元朝地方制度

选择题
0.6
2
15
科举制

选择题
0.7
2
第四课
10
内阁制

选择题
0.6
2
11
军机处

选择题
0.7
2
16
君主专制

选择题
0.6
2
17
清朝中央制度

选择题
0.5
2
18
丞相制度

选择题
0.5
2
19
清朝中央制度

选择题
0.5
2
2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材料题
0.6
18

选择题
0.6
2
5
中央集权制

选择题
0.7
2
7
秦朝中央制度

选择题
0.5
2
2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选择题0.72ຫໍສະໝຸດ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材料题
0.6
20
第三课
6
郡国制

选择题
0.5
2
8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

选择题
0.6
2
9
汉朝地方制度

选择题
0.7
2
12
三省六部制

选择题
0.7
2
13
宋朝地方制度
整体

2021高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2021高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高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号
考査内容(章、节)题型考査标难度设置赋分
识记
理解
应用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文化
选择题
V
4
25
中国古代史:汉代政治
选择题
V
4
26
中国古代史:北宋经济
选择题
■J
V
4
27
中国古代史:清代文化
选择题
V
V
4
28
中国近代史:晚清政治
选择题
V
4
29
中国近代史:晚清经济
选择题
4
30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的政治
选择题
V
4
31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经济
选择题
V
V
4
32
西方古代史:雅典民主政治
选择题
V
4
33
西方近代史:经济
选择题
V
4
34
西方近代史:文化
选择题
V
4
35
西方现代史:政治
选择题
4
40
世界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综合题
V
V
25
41
中国古代史
综合题
V
12
44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
综合题
V
V
15
45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
综合题
V
V
15
46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综合题
V
V
15

高中历史近五年双向细目表(历史)

高中历史近五年双向细目表(历史)
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必修一234材料213材料211材料责任制内阁212材料241材料13选择10选择242材料材料20重点不结盟运动243材料丝织冶金陶瓷12选择11选择10选择221材料221材料221材料10选择重点洋务运动11选择15选择222材料222材料中共八大232材料223材料11选择13选择11选择14选择223材料224材料5
①《权利 7 法案》 ②责任制 内阁 ① 1787 年 宪法 ②联邦制 总统制 ③美国总 统制与英 国君主立 宪制的异 同 ①法兰西 第三共和 国宪法 ②《德意 志帝国宪 法》
选择 2
4
选择
9.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
①一届人 大 和 1954 年宪法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 ② 社 会 主 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义改造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 ①欧共体 的形成 ②日本成 为经济大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 国 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 ③ 中 国 的 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振兴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 ④ 不 结 盟 发展。 运动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 ① 两 极 格 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局的瓦解 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 ② 多 极 化 8 展的影响。 趋势加强
8
9
选择
必修二
选择 2
选择 2
10
选择
选择 2
7、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 与教训
8.当今世界经 济的全球化趋 势
1.中国传统文 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2023年中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2023年中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2023年中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试形式
本次中考历史科目以笔试形式进行,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史
- 历史起源和原始社会
-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 秦汉两代的统一与繁荣
-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 隋唐两代的辉煌与衰落
现代史
- 近代中国的开端与变革
- 清末民初的革命风潮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世界历史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演变
- 中古世界的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
- 近代世界的殖民与帝国主义
-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与国际关系
历史思维与方法
-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 历史文献的分析与解读
- 历史问答与论述的能力培养
- 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与比较
考试要求
- 熟悉考试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影响
- 能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背景和重要人物
- 具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 能够论述历史问题并做出评价
- 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请同学们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

> 注意:本文档内容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门发布的考纲为准。

历史高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历史高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历史高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历史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考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以下是历史高考知识点的双向细目表。

一、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 三皇五帝时期:神话传说与实际历史的关系,对社会制度的认识。

2)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

3)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

4)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盛、中央集权制度。

5)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分裂、民族融合。

2.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

2)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道德堕落、内外因素导致帝国的崩溃。

二、近代史知识点1.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清朝的衰弱和兴起:内忧外患和变法思潮。

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失去与西方接轨的节奏,开始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信。

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建立的现代政治制度和思想变革。

4) 新中国的成立:中共的兴起和建国过程。

2.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参战原因和战争的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对世界的侵略及反击。

3) 冷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美苏两极对抗、各国社会主义革命。

4)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联动与合作。

三、文化史知识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 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佛教文化的传播: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3) 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的发展: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兴盛。

2. 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 宗教的传播: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与吸收。

2) 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文化运动的影响与传播。

3)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世界传播与应用的科学技术体系。

四、政治制度知识点1. 政治制度概论1) 各种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专制制度、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七年级历史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历史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原创
填空题
6
1

春秋争霸


原创
填空题7Biblioteka 1√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原创
填空题
8
1

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原创
填空题
9
1

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原创
填空题
10
1

祖冲之和圆周率


原创
选择题
11
2

人类的起源


原创
选择题
12
2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创
选择题
13
2

尧舜的禅让


原创
选择题
14
2




原创
列举题
32
15

百家争鸣


原创
识图题
33
11

商鞅变法


原创
识图题
34
9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原创
材料题
35
10



春秋争霸


原创
合计
35
100
5
1
31
1
35
5
15
12
4
33
2
1
35
七年级历史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选择题
题号 1
能力层次 分值 难度预估
了解 理解/掌握 应用 权重比例%
2
0.65

2
2
0.60
3
2
0.50
√ √
4
2
0.85
5
2
0.75
6
2
0.70
7
2
0.70
8
2
0.55
9
2
0.80
10
2
0.70
11
2
0.65
12
2
0.65
13
2
0.70
14
2
0.65
15
2
0.60
16
2
0.65
17
2
0.65
18
2
0.65
√ √
√ √
√ √ √ √
√ √ √ √ √ √ √
48%
马克思主义
选择题
19
2
0.60

自然哲学的发展
选择题
20
2
0.65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选择题
21
2
0.65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选择题
22
2
0.60

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 选择题
23
2
0.65


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选择题
宋代经济——城市发展 选择题
明清之际的思想
选择题
古代思想文化发展
选择题
近代经济发展演变
选择题
近代中外经济交流碰撞 选择题
近代中国沿海经济发展 选择题
清末经济政策演变
选择题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选择题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选择题
近代西学东渐
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
选择题
改革开放
选择题
雅典政治制度
选择题
罗马法
选择题
24
2
0.65

中英经济发展比较及中国 材料题
25
25
0.65
的体制改革
材料题 历史解释与论证
材料题
26
12
0.55
中国古代的经济改革 材料题
27
15
பைடு நூலகம்
0.75
总计
100
0.65


52%

说明: 1、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提高试题质量,强化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成绩; 2、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填写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 3、命题双向细目表的预测结果及评估结果存档,为今后的命题提供参考。
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类型:高三上入学考试 考试时间(分钟):
100 分钟
考试年级及科目: 2021 历史 试卷总分:100
预测平均分:60-70
预测及格率:65%
命题人: 蒲伟
内容板块
具体内容
题型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 选择题 代主题
秦朝律法——经济制度 选择题
史学方法——文明之间的 选择题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