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的管理
儿童麻醉安全管理制度

儿童麻醉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儿童麻醉治疗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医疗机构儿童麻醉操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实施儿童麻醉治疗的医疗机构,包括儿科医院、综合医院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麻醉治疗的安全、有效和规范。
第二章儿童麻醉操作规范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麻醉团队,包括麻醉医生、护士等人员,负责儿童麻醉治疗的操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儿童麻醉手术安全检查表,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得到充分的检查和确认。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儿童麻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儿童麻醉操作指南,详细规定麻醉治疗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麻醉团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麻醉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第三章儿童麻醉过程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评估,包括过敏史、家族遗传史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在麻醉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儿童麻醉手术操作记录,记录麻醉治疗的过程和相关数据。
第四章儿童麻醉后的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后的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麻醉后患儿的疼痛管理,尽量减少患儿的不适感。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后患儿进行定期的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第五章其他规定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儿童麻醉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儿童麻醉治疗的工作。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儿童麻醉安全档案,记录儿童麻醉治疗的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麻醉操作的安全意识。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麻醉治疗的操作。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儿童患者麻醉管理制度范本

儿童患者麻醉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儿童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提高麻醉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对儿童患者进行麻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儿童患者麻醉管理制度,加强对麻醉科医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麻醉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和保护儿童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儿童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
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第五条麻醉前应当对儿童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检、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进行麻醉。
第六条麻醉医生应当根据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病情等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第七条麻醉前准备应当充分,包括药品、器械、急救设备等,以确保麻醉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三、麻醉实施与监测第八条麻醉医生应当根据麻醉方案,采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确保儿童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舒适、安全。
第九条麻醉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儿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条麻醉医生应当记录麻醉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事件,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四、麻醉后管理第十一条麻醉后应当对儿童患者进行持续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第十二条麻醉后恢复期间,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关爱,确保儿童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三条麻醉后应当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和投诉。
五、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医生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六、质量控制与安全监督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麻醉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麻醉事故和投诉的处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麻醉工作。
七、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管理护理课件

风险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术前评估
对小儿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儿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 等,以便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 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术后加强护理,定期观察患儿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儿康 复。
01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 的护理研究与发展
术中护理管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 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麻醉深度控制
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控制麻醉深度,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液体管理
合理控制术中液体的输入量,维持 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护理管理
疼痛管理
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 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通常在门诊或日间手术中心进行,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 快。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的特点
01
02
03
安全性要求高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小 儿日间手术麻醉需要特别 注意安全问题,确保麻醉 过程平稳、无并发症。
护理要求全面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需要全 面的护理,包括术前评估、 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等。
02
分析现有护理教材的优缺点,阐 述本课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重要性
强调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管理护理课件 在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 率以及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阐述本课件对于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提升护理学科发展水平的影响和意义。
01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 概述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的定义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是指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在日间进行麻醉处理,以完 成手术的过程。
医院日间手术操作管理制度

医院日间手术操作管理制度引言该文档旨在制定医院的日间手术操作管理制度,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定义1. 日间手术:在患者不需要住院的情况下完成的手术,手术后患者可以在当天回家休息。
2. 手术操作管理:对日间手术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流程、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进行日间手术的科室和相关人员。
手术前准备1. 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安排。
2. 护士负责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禁食、清洗等。
3. 手术室准备:确保手术室内设备、药品和消毒措施符合标准要求。
手术流程1. 术前安全检查:手术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项目进行确认,确保手术信息的准确性。
2. 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3. 手术操作:医生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护士为医生提供必要的辅助。
4. 手术记录:医生和护士应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和关键信息,并保存在病历中。
5. 术后恢复:患者在手术室恢复区休息,护士负责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不适症状。
6. 出院指导:医生和护士向患者提供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和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1. 定期进行手术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2. 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 建立手术操作质量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手术质量信息,持续优化日间手术服务。
总结医院日间手术操作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我们将持续改进制度,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专业性。
中国日间手术(麻醉)规范

术后恶心呕吐。 • 4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 5术后康复指导。 • 6患者达到以下标准即可出复苏室(表1) • 7出院时,患者必须达到如下标准,才可出院(表2)
日间手术加速康复规范
(三)术中 • 1.麻醉方式:根据手术类型,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在没有禁忌情况下尽量使用广义
局麻联合全身麻醉。
– 1)广义局麻包括切口局部浸润,外周神经阻滞,腹橫肌平面阻滞,椎旁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滞等。局麻药物选择运动阻滞作用弱、长效、副作 用少的药物,如罗哌卡因
– 2)全身麻醉尽量选用丙泊酚或吸入麻醉药物地氟烷片氟醚联合短炇阿片类 药物、中短效肌松药物等,有利于术后尽早清酲并拔出气管导管
– 基本外科、泌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日间手术模式
• 集中收、集中治模式:设立有独立的病房、独立的手术室 的日间手术中心,多科病人汇集到中心,以集中收入院、集 中安排手术及集中随访的模式进行管理;
• 分散收、分散治模式:临床各专科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 的床位作为日间手术病床,按日间手术流程运行,共用医院 手术室,预约排程及随访由科室自行完成;
• 2麻醉监测: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 分压和体温,有条件可联合使用麻醉深度和肌松监测,最大限度预防术中知晓,同 时避免麻醉过深。
• 3优化液体管理:优先选择平衡液进行液体治疗,必要时联合容量监测,如毎博量 变异度(SVV),动脉脉压变异度(PPV)等进行目标靶向液体管理。
患者劝其术前4周戒烟 • 4禁食禁饮时间:术前凊淡饮食,麻醉前6小时停止进食
日间手术管理及步骤

日间手术管理及步骤
日间手术是一种非常方便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方式,它使患者能够在手术完成后不需要住院而能够在当天回家。
本文档将介绍日间手术的管理和步骤。
管理
1. 预约和评估:患者在进行日间手术前需要预约并接受评估。
预约程序应简单高效,确保患者所需的手术设备和房间的可用性。
2. 术前准备: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医疗团队应与患者沟通术前注意事项和饮食要求。
3. 快速手术准备:日间手术的特点在于时间紧迫。
医疗团队需要高效地准备器械和手术室,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4. 患者承诺:患者需要明确了解日间手术的程序和要求,并且愿意遵守术后的注意事项。
步骤
1. 患者入院: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完成入院手续,并被引导到
日间手术区。
2. 麻醉和手术准备:麻醉师会进行麻醉过程,并将患者推入手
术室。
手术室人员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
3. 手术进行:根据手术计划,医疗团队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室
人员负责协助医生,并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确使用。
4. 觉醒和康复: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推回恢复区,觉醒并监
测生命体征。
医疗人员会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监测。
5. 出院安排:当患者康复到一定程度,确保没有并发症出现后,医疗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出院安排,并提供必要的术后指导。
以上是针对日间手术的管理和步骤的简单介绍。
通过高效的日
间手术管理和严格遵守步骤,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将
日间手术发挥到最大的优势。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管理

提供心理支持:如安慰、鼓励等
出院指导:如饮食、活动、药物使用等
3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的挑战与对策
患儿配合度低
原因: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恐惧心理
01
01
02
03
04
影响:增加麻醉难度,影响手术效果
应对策略:使用镇静药物,加强心理疏导,使用辅助工具
效果: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麻醉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02
提高手术效率
减少手术等待时间
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减轻医院压力
促进医疗行业发展
减轻患儿痛苦
4
3
麻醉可以降低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可以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康复速度。
2
1
麻醉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紧张感,降低患儿的痛苦程度。
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术后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减轻患儿焦虑和恐惧
加强术后营养支持,促进患儿康复
谢谢
03
04
麻醉风险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儿童生理特点: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全,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
麻醉操作难度大:小儿手术部位小,操作空间有限,麻醉操作难度大
术后恢复:小儿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麻醉并发症:小儿麻醉并发症发生率高,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
术后并发症预防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加强术后疼痛管理,减少疼痛对患儿的影响
麻醉可以减少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恐惧和焦虑,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日间手术相关管理制度

日间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一、日间手术管理制度的依据日间手术的管理制度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的通知》等;同时要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日间手术的特点进行制定,确保管理制度符合实际操作需求,并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二、日间手术管理制度的内容1.日间手术的设施和设备管理(1)手术室的规划和布局应符合日间手术的特点,保障病人的隐私和安全;(2)手术设备和器械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维护,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3)手术室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2.日间手术的人员管理(1)手术医生和护士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和执业证书;(2)为日间手术设立专门的手术团队,保障手术过程的协调和顺利进行;(3)定期对日间手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3.日间手术的病人管理(1)对日间手术的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和筛选,确保手术的适应症和安全性;(2)制定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3)术后实施规范的护理和观察,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4.日间手术的质量管理(1)建立明确的手术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性;(2)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手术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3)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和意外事件,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权益。
5.日间手术的风险管理(1)评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2)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6.日间手术的信息管理(1)建立完整的医疗记录系统,确保病人的信息安全和完整性;(2)建立病人的随访机制,及时了解手术后的效果和病人的康复情况。
以上是日间手术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以确保日间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日间手术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一、日间手术的定义日间手术是指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在24小时内完成计划性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并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不包括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
二、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建立日间手术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委员:医务部主任、医保办主任、财务科科长、各外科科主任。
秘书:医务部干事管理办公室下设在医务部,办公室在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医院日间手术的统筹管理,做好日间手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设立各临床专科日间手术病床,由各临床专科对各科室日间手术进行直接管理。
三、准入标准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日间手术随诊电话(办公护士座机电话)。
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
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1术式准入标准1.1临床诊断明确;1.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1.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1.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1.5气道受损风险小;1.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1.7能快速恢复饮食;1.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1.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2手术医师准入标准2.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2.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150例以上);2.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3.3患者准入标准3.1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史,围手术期有成人陪伴;3.2愿意接受日间手术,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理解并认可;患者和家属理解围手术期护理内容,愿意并有能力完成出院后照护;3.3非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ASA分级III级但全身状况稳定三个月以上;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年龄65岁以下;3.4符合各病种手术的相关要求;3.5有联系电话并保持通畅,建议术后72小时内居住场所距离医院不超过1小时车程,便于随访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四、日间手术管理流程及内容1入院前环节1.1医生进行病种筛选,开具相应检查项目;1.2患者完成相关检查;1.3完成手术、麻醉术前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预约入院;1.4入院前宣教:通识教育、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手术注意事项的强化;1.5确认手术日期,并通知患者入院。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制定了日间手术管理制度。
日间手术是指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在24小时内完成计划性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并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
这种手术适用于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内科(如心内科介入、消化与呼吸内镜)、介入医学科、疼痛科等专业诊断明确的非急重症手术患者,但不包括门诊手术。
日间手术病种应与XX市医保管理部门备案的日间手术病种符合,并报医务部(院区业务部)备案。
日间手术中心应认真执行日间手术的诊疗流程和管理规范,配备完善的抢救设施,严格执行相关医疗工作制度。
在XX院区,日间手术中心由护士长统一管理,相关科室负责诊治。
在市南院区、XX院区、XXX,日间手术中心由科室主任负责管理。
开展日间手术的临床科室,应成立本专科的日间手术医疗小组,由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组成。
门诊医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病房护士、随访护士应密切配合,确保门诊、检查、评估、麻醉访视、手术等各诊疗环节的质量与安全。
日间手术中心、相关科室要加强预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候诊、候床时间。
检验、影像等医技科室应加快日间手术病房患者检验、检查结果的出具速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日间手术中心应严格遵守患者接诊流程。
患者先到门诊就诊,接诊医师判定患者符合日间手术条件后开具住院证。
患者到日间手术中心办理预约并开具术前检查申请单,日间手术中心向患者发放《日间手术相关事宜告知手册》。
日间手术中心电话通知患者办理入院及手术时间。
主刀医生对患者再次进行术前评估,并安排手术。
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后在日间手术中心接受进一步诊疗、护理。
若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未稳定,应在麻醉恢复室观察、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转回日间手术中心。
入院后24小时内,应办理出院手续。
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对其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确实患者是否适合出院。
若患者病情未稳定,不适合出院,应转入相应的临床科室继续接受治疗,其日间手术病历转为普通住院病历,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情况。
日间手术管理及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日间手术凭借其快捷、方便、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特点近些年来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为确保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发布《日间手术管理导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建立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现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准入制度、日间手术评估制度、院前院内宣教制度和出院后随访、随诊制度等为主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就诊流程和转归流程,开通日间手术绿色通道,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效率运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医院拟定符合本院的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包括病种的适应对象、诊断依据、手术治疗方式、术前检查项目、术前评估、术中和术后用药、出院评估标准、临术路径变异情况规定及出院后随访内容等,报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执行。
二、准入制度准入标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专用的日间手术随诊电话。
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
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一)手术准入制度:日间手术项目准入原则为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项目。
具体标准包含九项:1、临床诊断明确;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5、气道受损风险小;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7、能快速恢复饮食;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二)医师准入制度:手术医生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
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100例或担任第一助手200例以上);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三)患者准入制度:患者病情不复杂、无明显心、肺疾病、服务半径小的病人。
具体标准包含五个分项:1、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史,围手术期有成人陪伴;2、愿意接受日间手术,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理解并认可;患者和家属理解围手术期护理内容,愿意并有能力完成出院后照护;3、非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ASA分级III级但全身状况稳定三个月以上;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年龄65岁以下;4、符合各病种手术的相关要求;5、有联系电话并保持通畅,建议术后72小时内居住场所距离医院不超过1小时车程,便于随访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患者根据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完成各项检查后,专科医生(可包括麻醉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符合日间手术纳入标准的方可进行日间手术治疗。
(二)术后评估制度:患者术后即安排在麻醉复苏室苏醒,麻醉医生和复苏室责任护士根据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符合标准者转各专科病房恢复。
(三)出院评估制度:专科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依据PADS评分量表(附件2)完成打分;满分10分,评分≥9分的患者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出院评估(附件3),符合出院条件者方可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前需行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及宣教。
对出院后尚需治疗者,医生应开具治疗方案,以出院医嘱形式明确告知患者,患者理解并签字确认。
四、院前、院内宣教制度:日间手术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应对预约手术之后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包括日间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等,打消患者疑虑,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患者出院时,应给每个患者送一份日间手术中心出院指南,详细告知术后基本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出院指南上应有医院的详细联系方式。
五、出院后随访、随诊制度:患者出院后第一天日间手术随访医护人员务必随访。
根据各个病种的具体规定,第一周至少对每个出院患者进行2次以上的随访,第二周随访次数不少于1次,2周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
随访可以分为电话随访、QQ、微信随访、短信随访等,需做好随访记录工作,查找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解决。
六、流程管理(一)入院前管理流程:患者持诊疗卡在门诊就诊后,专科医生进行病种筛选,开具相应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相关检查的基本情况完成手术、麻醉术前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如同意进行日间手术治疗,由专科医生进行登记预约;完成入院前宣教,包括通识教育、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手术注意事项的强化;再确认手术日期,并通知患者入院。
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混合管理模式探讨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28卷 第3期(总第160期)2021年03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28N o .3(S N160) M A R .2021 ㊃3 ㊃D O I :10.13912/j .c n k i .c h qm.2021.28.3.02何炜婧 柳龚堡* 陆毅群 董岿然 郑 珊 通信作者:柳龚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 201102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混合管理模式探讨何炜婧 柳龚堡* 陆毅群 董岿然 郑 珊ʌ摘 要ɔ 目前,我国日间手术管理主要包括集中式管理㊁分散式管理和混合式管理等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开展日间手术之初,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但工作效率始终不理想㊂因此,将管理模式从集中式转变为集中+分散的混合式㊂实践证明,混合式管理模式能更大程度地利用手术相关资源,是一种较理想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㊂ʌ关键词ɔ 日间手术;儿童专科医院;管理模式;混合管理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BM i x e d 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o fA m b u l a t o r y S u r g e r y i n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 /H E W e i j i n g ,L I U G o n g b a o ,L U Y i q u n ,e t a l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2021,28(3):03-05A b s t r a c t A t p r e s e n t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f a m b u l a t o r y s u rg e r y i nChi n am a i n l y i n c l u d e s c e n t r a l i z e dm a n a ge m e n t ,d e c e n t r a l -i z e d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m i x e d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P e d i a t r i cH o s p i t a l of F u d a nU n i v e r s i t y a d o p t e d t h e c e n t r a l i z e dm a n ag e m e n tm o d e a t th e b e gi n n i n g o f a m b u l a t o r y s u r g e r y ,b u t t h ew o r k e f f i c i e n c y w a s n o t i d e a l .T h e r e f o r e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w a s b e c h a n g e d f r o m c e n t r a l i z e d t om i x e dw i t h c e n t r a l i z e d a n d d e c e n t r a l i z e d .T h e p r a c t i c e h a d p r o v e d t h a t t h em i x e dm a n a ge m e n tm o d e c a nm a k em o r e u s e of t h e r e s o u r c e s r e l a t e d t o s u rg e r y ,a n d i tw a s a n i d e a l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o f a m b u l a t o r y s u r g e r y.K e y w o r d s A m b u l a t o r y S u r g e r y ;S p e c i a l i z e d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 ;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M i x e dM a n a ge m e n t F i r s t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P e d i a t r i cH o s p i t a l of F u d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1102,C h i n a 日间手术是指在24h 之内完成住院㊁手术㊁术后观察㊁出院的外科手术[1]㊂其具有高质量㊁高效率㊁高安全㊁低成本等优势[2]㊂目前,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大多倾向于选择 集中收治㊁集中管理 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设立独立日间手术中心,配备专职护士,完成患儿预约登记㊁手术安排㊁术后护理和出院随访的全过程管理[3-5]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自2013年开展日间手术,也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㊂据2013年-2017年统计数据,该院日间手术量增长缓慢,仅占择期手术的7%㊂2017年,该院被认定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经过对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分析,该院将管理模式改为集中+分散混合模式㊂改变管理模式后,2018年-2019年每年均有超过4000例患儿在医院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约占择期手术的20%,改善效果显著㊂1 管理模式转变在开展日间手术之初,囿于场地和手术室资源,该院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设立1个日间手术病房,包括7个床位和1间日间手术专用手术室,由医务部统一管理㊂经过实践,日间手术工作虽然整体运行平稳,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但手术总量增长缓慢,始终未突破2000例/年,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4000例/年以上的标准相去甚远[6]㊂医院要想提高日间手术占比,构建新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迫在眉睫㊂对此,在集中式管理基础上,增加分散式管理日间手术床位,从而增加日间手术接待量㊂分散式管理是指床位分散于各专科病房内,在日间手术观察室床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时,可将全部或部分患儿收治在专科病房内,由专科医生和护士统一管理㊂分散式管理的优势有3:第一,床位数量较灵活,可根据日间手术患儿的预约情况调整;第二,在1个日间手术专用手术室基础上,开放其他手术间接台日间手术的权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混合管理模式探讨 何炜婧 柳龚堡 陆毅群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28卷 第3期(总第160期)2021年03月㊃4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28N o .3(S N160) M A R .2021图1 2015年-2019年医院日间手术量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统计图2 2015年-2019年医院病房手术与日间手术药占比比较限,充分利用手术室资源;第三,方便调整患儿入院时间,可根据手术安排中午入院,第二天上午办理出院,总住院时间少于24h ㊂改变管理模式后,开展日间手术科室从原有普外科㊁新生儿外科㊁泌尿外科㊁肿瘤科扩展到骨科㊁眼科㊁心外科㊁消化科等,同时增加了日间手术病种㊂在混合式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仍由医务部监管,每月进行统计㊁考核,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㊂2 效果自2017年调整为集中+分散混合管理模式后,该院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由4个逐步增加至8个,部分科室增加了手术病种,日间手术总量逐年递增㊂2015年日间手术总量1052例,仅占择期手术总量的7%;2017年日间手术总量达2617例,占比提高到14.55%;2019年日间手术总量超过4000例,占比为21.20%(图1)㊂在手术量增长的同时,未出现日间手术相关非计划再入院以及非计划再手术(表1)㊂2017年以来日间手术三四级手术占比较2015年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新增了眼科㊁骨科等日间手术科室,新开展日间手术以二级手术为主,二级手术量的增加导致三四级手术占比下降㊂2018年-2019年日间手术三四级手术占比呈递增趋势,这证明日间手术量增加没有影响病房总体手术质量㊂从图2可以看出,在2017年调整管理模式后,外科病房整体药占比较2015年和2016年有明显下降㊂3 讨论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C h i n aA m b u l a t o r y S u r g e r y Al l i a n c e ,C A S A )于2015年提出了我国日间手术的定义:手术患者有计划地安排在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㊁麻醉评估并预约手术时间,当日入院㊁手术,于术后24h 内出院的手术(不含门诊手术)㊂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出院的患者,住院最长时间不超过48h ㊂经过多年实践,日间手术模式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可㊂国外许多医疗机构按照日间手术中心模式组建了日间手术医疗团队,以此实施日间手术㊂我国日间手术管理主要包括集中式管理㊁分散式管理和混合式管理等㊂集中式管理是将日间手术中心作为综合管理病区,将各科室患者集中在日间手术中心,形成集住院㊁手术和术后护理为一体的管理模式[7]㊂分散式管理是由开展日间手术工作的科室自行管理,其管理流程通常与择期手术相似[8]㊂混合式管理则为集中㊁分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模式㊂目前,我国大多数儿童专科医院均已开展日间手术㊂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混合管理模式探讨何炜婧 柳龚堡 陆毅群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28卷 第3期(总第160期)2021年03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28N o .3(S N160) M A R .2021 ㊃5 ㊃于1981年开展一日手术,2001年正式成立日间手术中心,以集中管理模式开展日间手术[9]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0]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1]亦采用了集中管理模式㊂赵艳君等[7]认为,集中式管理有助于改善运行效率指标,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护人力成本,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可达到患者㊁医院㊁医保三方互赢局面㊂蔡雨廷等[12]比较了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声带良性肿物日间手术,认为集中式管理可有效缩短住院天数㊁住院等待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㊂罗永等[13]的研究表明,在集中管理模式下,会出现要么对择期手术患者更有利,要么对日间手术患者更有利的情况,而分散布局模式相对更公平㊂安晶晶等[14]认为,集中式管理虽然便于管理,但建立独立的日间手术服务中心需增加设备㊁人力及空间,对于手术量未饱和的医院,盲目采取这种模式无疑会浪费资源,而分散式管理可以成为集中式管理的有益补充㊂该院在开展日间手术之初,参考其他医院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了集中式管理模式,设置日间手术病房和日间手术室,由医务部统一管理,各专科病房在手术日派人前往日间手术病房进行患者收治㊂经过实践,单一的集中化管理由于种种限制,仅能为不到10%的择期手术患儿提供医疗服务,部分患儿由于预约时间过长放弃了日间手术㊂2017年,该院将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由集中式转变为集中+分散的混合式,仍由医务部统筹管理,各专科负责患儿的预约㊁收治㊁手术㊁术后观察和出院后随访㊂在混合管理模式下,允许更多的专科开展日间手术,并且根据手术排班灵活掌握患儿出入院时间,不仅加快了病房床位周转,而且提高了手术室运转效率㊂日间手术量的增加,降低了手术患儿的药占比,且没有降低医院总体手术质量㊂实践证明,在不增加场地㊁设备及人力成本的同时,采用混合管理模式,使得更多择期手术患儿享受了日间手术带来的高安全性和便利性,更大程度地利用了手术相关资源,提高了日间手术管理效率,加快了床位与手术室周转,从而提升了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㊂近年来,部分大型综合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15])和儿童专科医院(武汉儿童医院[9]㊁湖南省儿童医院[16]等)也将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为集中+分散混合管理模式,并且在实践中肯定了其在日间手术管理中的优势㊂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近年来该院日间手术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相比其他日间手术起步较早㊁开展较好的儿童专科医院,在日间手术占比㊁日间三四级手术占比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㊂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17],尝试将更多三四级手术纳入日间手术管理,是医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㊂参考文献[1] C r a w f o r dD C ,L i C S ,S p r a gu eS ,e t a l .C l i n i c a l a n dc o s t 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 i n p a t i e n t v e r s u s o u t p a t i e n t o r t h o p e d i c s u r g e r i e s :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 t h e p u b l i s h e d l i t e r a t u r e [J ].O r t h o p Re v (P a v i a ),2015,7(4):6177.[2] 马洪升,戴 燕.日间手术治疗模式国内外发展简述[J ].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47-48.[3] 陈 浩,姚琪远.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体系标准建立及常见问题处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11):1296-1297.[4] 林 夏,马洪升,王 琪,等.提升我国日间手术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医院管理,2017,37(7):41-42.[5] 黄 培,钱红英.精细化视角下医院一体化日间手术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2017,37(2):35-36.[6]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的通知[E B /O L ].(2016-07-16)[2020-03-06].h t t p ://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 /s 3594q /201607/3b 8b 46b e 9d 7e 4d 5185c a 7b a 70f 3e c 3f 9.s h t m l .[7] 赵艳君,胡娜莉,殷 莉,等.集中化管理模式下独立日间手术病房运营探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4):69-71.[8] 史力群,夏仲方,潘云龙.推进日间手术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 ].现代医院,2015,15(11):9-10.[9] 卞红强,马敬伟,杨泳茹.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管理经验[J ].华西医学,2019,34(2):193-197.[10] 顾 硕,顾 松,许文妍,等.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标准化管理[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62-663.[11] 李灿萍,黄寿奖,王东披,等.小儿日间手术标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3):209-212.[12] 蔡雨廷,陈小婷,肖 珊,等.声带良性肿物日间手术集中式管理模式运行效果分析[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32(6):499-502.[13] 罗 永,罗 利,白会芳,等.日间手术两种管理模式的评价[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9):667-670,690.[14] 安晶晶,牛 玲,张 倩,等.联合管理模式对提高日间手术管理效率的探讨[J ].华西医学,2015,30(5):839-841.[15] 龚兴荣,骆华杰,贾 昊,等.日间手术集中式与分散式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实践[J ].中国医院,2015,19(8):37-38.[16] 王可为,谭李红,唐湘莲.精细化视角下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手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7,16(6):608-611.[17] 杨 丽,赵 蓉.加强上海市级医院日间手术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4):1-3.163收稿日期:2020-03-06修回日期:2020-06-17责任编辑:吴小红。
小儿日间手术的麻醉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呼吸系统并发症防治措施
术前评估
0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术中管理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合理控制
麻醉深度。
பைடு நூலகம்
术后监测
03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防治措施
活动强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导 致伤口裂开或出血等并发症。
家长参与和出院指导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恢复期护理,如协助患儿进行活动、观察患儿的病情 变化等。
出院指导
向家长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调整、伤口护理、药物使用等,并 告知家长如何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同时提醒家长定期带患儿到医 院进行复查和随访。
将麻醉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并制定相 应的麻醉方案
对高风险患儿,需与手术医生及家长充分沟通, 制定更为谨慎的麻醉计划
术前禁食禁饮指导
根据手术安排,告知患儿及家 长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及重要 性
指导家长在术前为患儿补充适 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
对年龄较小或不能配合的患儿 ,需特别关注其术前饮食管理
术前准备
了解患儿心血管系统功能状况,纠正贫血、低蛋 白血症等。
术中监测
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异常情况。
术后处理
维持循环稳定,防止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 症的发生。
神经系统并发症防治措施
术前访视
了解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评估手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日间手术麻醉工作总结

日间手术麻醉工作总结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在日间手术中完成。
日间手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作为日间手术的一部分,麻醉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日间手术麻醉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难点以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工作内容术前准备麻醉医生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史、麻醉史等。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情况,以便做好麻醉方案的制定。
麻醉操作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麻醉医生会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共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工作难点麻醉深度的控制在日间手术中,往往需要尽可能缩短麻醉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回到家庭环境中。
因此,麻醉深度的控制成为麻醉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过深的麻醉会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过浅的麻醉则会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虽然日间手术麻醉的风险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麻醉并发症的风险。
麻醉医生需要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包括呼吸道梗阻、心血管变化等。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预防术前焦虑手术前,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
麻醉医生需要在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对麻醉过程进行解释,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术中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紧密的协作。
麻醉医生需要及时地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需要继续对患者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手术效果。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管理

小儿日间手术相关概念
▪ 在具备日间手术的开展条件之下,医院还需要设置患儿的纳入标 准,一般纳入标准如下:手术简单、风险小;手术时间短(<2小 时);预计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
▪ 尽管日间手术具有缩短住院天数、避免院内感染、降低住院费用、 缩短住院等待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诸多优点,但与此同时,小儿 日间手术也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管理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于常见术种麻醉的推荐用药方案如下: ①口腔科手术(口腔科手术)常用药物剂量:纳布啡0.2mg/kg,咪唑安 定0.1mg/kg,丙泊酚2mg/kg,阿托品0.1mg/kg,1%利多卡因1~2ml; ②泌尿科手术(包皮过长、包茎)常用药物剂量:纳布啡0.2mg/kg,咪 唑安定0.1mg/kg,丙泊酚2mg/kg,1%利多卡因+0.17%罗哌卡因6ml(阴 茎背神经阻滞);
醒期躁动的重要原因, 多模式镇痛的方法包括神经丛、外周神经 干阻滞、椎管内阻滞、手术切口局部浸润,以及预防性给予对乙 酰氨基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
小儿日间手术麻醉管理
▪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手术尽量采取区域阻滞的麻醉方式,气管 插管全麻优先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减少吸入麻醉药物应用;术 中、术后阿片类药物剂量最小化;预防性应用止吐药;术中补充 适量的液体,术后尽早恢复饮食;慎用氧化亚氮。
日间手术发展现状
▪ 据报道,2021年我国预计手术室外麻醉将增长至2,000万例。因 此,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推动日间手术发展,2015年“国家卫生计 生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九条“推行日间手 术”中指出,医院要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 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 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 患者等候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呼吸
3
循环
4
意识
5
氧饱和度
中期恢复(第二阶段):总分为10,9分以上可以离开PACU,由PACU转入日间手术病房或普通病房进行 ,至达到离院标准时结束。此阶段应继续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机能恢复及外科情况。如果患者在手术结束 及停止麻醉用药后,迅速达到改良Aldrete评分离开PACU 的标准,即为快通道恢复。 后期恢复(第三阶段):患者离院后,在家中完全恢复。
、本体觉和反射以及排便排尿功能恢复正常。判断的标准为肛周感觉、跖反射和大拇趾本体感觉均恢复。
若患儿达不到离院标准,可考虑转入普通住院病房。
离院标准
术后随访
01 02 03
患儿出院后24h内应常规进行术后随访,以电 话随访为主 24h后如患儿病情需要,应延长术后随访时间 及时了解患儿是否出现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并发
主要包括小儿疝气、小儿包茎、体表小肿块等等。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 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患儿的选择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患儿应严格筛查,以确保患儿能安全进行日间手术。 适合日间手术及麻醉的患儿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ASA分级I级,无心血管、 呼吸、神经系统疾病,足 月分娩,无肝肾疾病
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的 患儿。1岁以下的患儿能否 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 术大小、部位、自身情况 及麻醉方式综合判断。
预计患儿术中及麻醉状态 下生理机能变化小。
预计患儿术后呼吸道梗阻 、剧烈疼痛及严重恶心呕 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日间手术患儿的选择
小儿日间手术的
麻醉管理
1
日 间手术 的基 本概念
目 录
2 3 4 5 6
开 展日间 手术 及麻醉 的基 本条件 日 间手术 的种 类及患 儿的 选择
日间手术的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日 间手术 的麻 醉前监 测及 选择
日 间手术 的麻 醉中监 测及 选择
日间手术的麻醉后管理及离院标准
7
日间手术的基本概念
下列情况不建议行日间手术:
高危婴儿或早产儿 估计术中失血多和手术较大的患儿。
困难气道。 全身状况不稳定的ASA Ⅲ 级或Ⅳ级患儿。
近期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愈者、哮喘发作及持续 状态。 可能因潜在或已并存的疾病将会导致术中出现严重并 发症的患儿(如恶性高热家族史,过敏体质者)。
日间手术的麻醉前
评估与准备
日间手术的麻醉后管理
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是导致患儿延迟出院的主要因素,有效的疼痛管理是促进患儿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术前评估时
应告知患儿或其监护人术后疼痛的可能程度和持续时间。术后及时评估疼痛,如果疼痛NRS评分>3分,应
及时治疗。
1 项目 面部表情 指标 放松 稍紧张、皱眉 非常紧张、眼睑紧闭 面部抽搐、表情痛苦 评分(分) 1 2 3 4
充分的术前评估是保障患儿安全不可
缺少的措施。
日间手术的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方法: 术当日麻醉医师都应于 手术开始前与患儿进行 术前检查及准备: 术前检查的内容应根据患 儿病情和手术方式、麻醉 方法选择,与住院患儿必
面对面直接沟通和评估
。 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 助检查。对于日间手术麻醉前评
区域神经阻滞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骶管神经阻滞、阴茎背神经阻滞等等。
日间手术的麻醉中监测及选择
日间手术常用的麻醉药物
临床上,丙泊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七氟醚等全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 蓄积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日间手术。 丙泊酚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苏醒质量高,已成为日间手术目前应用最广的静脉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如七氟醚容易调节麻醉深度、术中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面罩吸 入诱导以及术中麻醉维持,尤其适用于小儿麻醉。 肌松药使用应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对于短时间的浅表手术,一般不需要使用肌松药,需要完成气管内插 管或在手术中需要肌松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中、短效的肌松药。 区域神经阻滞的局麻药主要为常用的0.8%-1%利多卡因、0.125%-0.5%罗哌卡因等。
离院标准
由于日间手术及麻醉的特殊性,应严格掌握日间手术及麻醉后的离院标准。一般认为日间手术患儿需达到 下列标准方可出院: 1、按麻醉后离院评分标准(postanesthesia dischargescore,PADS),判定患儿能否离院,总分为10分 ,≥9分者方可离院(建议评价患儿早期恢复先用麻醉后恢复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当满足了改良 Aldrete评分标准后,再采用改良PADS评分,评价患者是否达到离院标准)。 2、患儿必须有监护人人陪护,并有确切的联系电话。 3、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估患儿是否可以出院,并告知术后回家期间注意事项,提供给患儿日间手 术中心联系电话以备急需。 4、椎管内麻醉的患儿离院前必须确保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阻滞已经完全消退,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
(4)行为疼痛评分(behavioral pain scale,BPS):适用于气管插管患儿,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 原则上以口服、局部镇痛为主,包括切口局部浸润和区域阻滞,联合使用NSAIDS药物,必要时辅助小剂量 的阿片类药物。
日间手术的麻醉后管理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延长日间手术患儿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
症(如伤口疼痛、出血、感染、意识改变、恶
需的检查项目一致。
术前须知及用药: 术前常规6小时禁食,4小时禁牛 奶,2小时禁水、母乳等,同时履 行告知义务,签署手术、麻醉知 情同意书。
估,尤其要注意辨别出患儿术中
可能出现的特殊麻醉问题,包括 困难气道、恶性高热易感者、过
敏体质、、呼吸系统疾病等。
日间手术的麻醉中
监测及选择
日间手术的麻醉中监测及选择
日间手术的基本概念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
之内完成的一种手术模式。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 医疗水平的差异,由各地区、医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 日间手术模式。
开展日间手术及麻
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 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
素,仅次于疼痛。严重的术后恶心呕吐将影响患儿进食、伤口愈合、延迟术后出院。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的 因素很多,目前认为与患儿自身相关的因素中,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者是主要的危PONV发生风险的评估,对于有发生PONV中度风险的患儿,应采用1~2种
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对于高风险患儿,建议采用联合治疗(≥2种干预措施)和(或)多形式治疗预防。 预计PONV发生率高的患儿,术中尽可能采用区域麻醉,减少全身麻醉的影响;优先应用丙泊酚诱导及维持 麻醉,尽量减少挥发性麻醉药的使用;避免应用氧化亚氮;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剂量最小化;给予患儿 补充足够液体。对于未接受预防性药物治疗或者预防性治疗失败的PONV患儿,应给予止吐药治疗。
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
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条件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 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日间手术的种类及
患儿的选择
日间手术的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
、 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小儿的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的麻醉后管 理及离院标准
日间手术的麻醉后管理
麻醉恢复:
早期恢复(第一阶段):即从麻醉药物停止使用到保护性反射及运动功能恢复。此阶段通常在PACU 中进行 ,监测患者意识、活动、呼吸、心电图、血压、氧合状态等,至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离开PACU的标准。
1 运动 离院标准 能够自主或根据指令移动四肢,肌力4级 自主或根据指令移动两个肢体,肌力2级 不能自主或根据指令移动肢体,肌力0级 可深呼吸和随意咳嗽 呼吸窘迫或呼吸受限 无呼吸 血压波动±20%以下 血压波动±20%~49% 血压波动±50%以上 完全清醒 嗜睡但可被叫醒 对刺激无反应 吸空气SPO2>92% 需吸氧才能维持SPO2>90% 吸氧条件下SPO2仍<90% 评分(分)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本体觉和反射以及排便排尿功能恢复正常。判断的标准为肛周感觉、跖反射和大拇趾本体感觉均恢复。
若患儿达不到离院标准,可考虑转入普通住院病房。
离院标准
麻醉后离院评分标准(postanesthesia dischargescore,PADS)
离院标准 1 生命体征 波动在术前值的20%之内 波动在术前值的20%~40% 波动大于术前值的40% 2 活动状态 步态平稳而不感头晕,或达术前水平 需要搀扶才可行走 完全不能行走 3 恶心呕吐 轻度:不需治疗 中度:药物治疗有效 重度:治疗无效 4 疼痛 VAS0~3分,离院前疼痛轻微或无疼痛 VAS 4~6分,中度疼痛 VAS 7~10分,重度疼痛 5 手术部位出血 轻度:不需换药 中度:最多换2次药,无继续出血 评分(分)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1
术中监测
日间手术患儿所需的监测项目应与住院手术患儿基本一致。常 规监测项目包括:ECG、BP、SPO2,全麻时监测PETCO2,条件允 许时还可进行神经肌肉功能及麻醉深度的监测,其余监测项目可根 据患儿及术中具体情况采用。
日间手术的麻醉中监测及选择
日间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的选择需考虑手术和患儿两方面因素,应选择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又有利于患儿术后快速恢复 的麻醉方式。 吸入全身麻醉联合区域神经阻滞是小儿日间手术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法。 麻醉药物总的选择原则:起效迅速、消除快、作用时间短,镇痛镇静效果好,心肺功能影响轻微,无明 显不良反应和不适感。多采用速效、短效、舒适的药物。 全麻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喉罩全麻或气管插管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