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式太极拳分析

合集下载

张自山先生教太极剖析

张自山先生教太极剖析

张自山先生教太极缪传真一有这么个说法,说在省会合肥这个地盘上,武林人中,张自山先生的太极拳打得规范,徐淑贞女士的太极剑架式优美。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务求势正招圆,切忌旁门左道,误人子弟。

我欠缺的是规矩。

本地出版社印行了张老师的拳谱、徐老师的剑谱,我皆购之,朝暮研习。

在他们静态的拳照中,恍惚之间,能够读出动感,那是静中寓动的内涵生机。

我师从过徐淑贞的学生,也师从过张自山的学生,却无缘拜会两位前辈,未能亲睹真人演拳。

欲投坛下,驱奉求学,不得其门而入。

去年搬到市中心,有幸结识朱文丹老师。

朱老师是张自山先生的得意门生,从师十几年,过从甚密,深得其法。

又性情娴淑,雅爱助人。

在看了我练拳后,主动为我引见认识张自山先生,登门求学。

从2005年10月10日开始,我们多次去向张自山先生请教。

他帮我扳了二十四式和吴式太极拳的架子。

以后,着重传授了陈式竞赛套路。

先生年过古稀,所传皆为四十年来习武心得和感悟的精华,理法随手拈来,咳唾亦成珠玑,极其珍贵。

我自知头脑愚笨,每次授课时,虽在室外,也要抓上纸笔,随时作笔记,回来及时整理。

分为通论和专论两部分。

凡专论陈式的,我把它补录于陈式拳谱上。

通论则单作笔记,以札记形式保存。

太极,本质上是一种传统文化,文化的背后又以人的精神品质为呈现,因此,我记录了张自山先生授拳时的情景和心境,本意是想更从行为的角度去窥探太极思想。

虽不学习太极拳,亦可有所启发。

二张自山先生已经退隐,住在大蜀山东麓的一处别墅小区。

2005年10月10日,我们上门求教。

那里小桥流水,垂柳依依,塔映朝霞,衬着青瓦白墙,环境幽雅寂静。

我们去时,张自山先生已经在门口迎候。

与我握手之际,详细询问姓名、单位和练拳情况。

一见如故,极其亲切自然。

我与朱文丹、叶旭辉教师同去(以后每次都是我们三人,不再赘述)。

三人一字排开,先打了一趟二十四式。

张老师在对面站立,一言不发。

过后单独给我指点。

先从总体上讲,再我从头至尾打一遍,打一小段,叫停,一一详细纠正,点的问题很精到,讲解透彻,分析拳理细密周严,启我心智,听来觉得服帖。

八式太极拳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

八式太极拳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
t e c u s wa e c n e h n e s u e t ’i t r ssa d i r v e c ig q a i . h o r e r a n a c t d n s n e e t n mp o e ta h n u l y t
K yw rs ih— ye a iun AI o r w r;po ut n e od :Eg t tl T iq a ;C us ae rd ci s j c e o
第1 卷 第2 3 期
2 01 1年 4月
沈 阳 教
育 学 院 学

Vo . 3. . 1 1No 2
Apr 2 0 1 1 .
J OURNAL OF S HENYANG OL C LEGE OF E DUC ATI ON
文 章 编 号 :10 —83 2 1 )20 8 —2 0 83 6 ( 0 10 —0 60
学 , 面友好 , 界 制成课件后所 占空间较小 , 本课件 运 用 O f eP weP it操 作 平 台 进 行 编 辑 制 f c o r on i
收 稿 日期 :2 1 —1 —1 00 1 3
的图像 、 图形 、 动画、 音视频等功能 , 使学生了解太 极拳 的发 展史 , 建立 正确 的动作 概念 , 熟练 掌握 和 运用 八式太 极 拳技 术 , 别 常 见错 误 动 作 及其 产 识 生原 因和纠正 方法 等 。通 过课 件 中精 选 的八 式太 极拳运 动参 考 资料 的学 习 , 高学 习效 率 和学 习 提 兴趣 ,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 全面提高身体素
目标 和教 学 内容 的确 定 、 体信 息 的选 择 、 媒 知识结 构 的设 计 等 , 到层 次 明确 清 晰 , 做 重点 内容 突 出 , 文字 精炼 流畅 。

学习太极拳的体会(通用8篇)

学习太极拳的体会(通用8篇)

学习太极拳的体会(通用8篇)学习太极拳的体会第1篇小的时候,每次清晨跟奶奶去公园散步,总是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

而且也经常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的好处。

从小开始,我就很希望能学一学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一直没能学会。

来到大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练太极的机会。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已经连续学了三个学期的太极拳了。

第一次练太极拳是在年级集体组织的.晨炼那会,一个师姐教我们的。

当时觉得太极拳很柔,的确很适合女生练,特别是我这种没什么力气的女生。

大二上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太极拳课,更细致的学习了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

老师告诉我们,“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

”“打太极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有杂念,这样运动的效果才好。

”“太极拳很讲究重心的调整,打的时候要注意把重心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

太极拳虽然慢,但要求动作要连绵不断,很讲究内在的东西。

太极拳虽然很柔,看起来虽然运动量不大,但认真打完一套太极拳,还是会流很多汗的。

这学期,我跟老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还听了老师的中医养生理论课,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

太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还是一套很好的防身之术。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个人练太极的体会,如怎样运用太极拳保护自己,制服小偷。

怎样用太极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等,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我觉得太极与中医养生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只有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的精髓的。

在理论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双手放在丹田前面,掌心相对,感觉两手之间的气场。

同学都说我的气场比她们的强。

而且经过体质测试,我是属于平和质,身体状况还不错。

看来,练太极还是很有效果的。

下面是我将结合个人体会以及学到的知识,分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动作要点、功效这三个部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简要的分析:一、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太极拳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

太极拳理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圆方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矛盾给予统一,达到阴阳相济合一,使自身成为的太极体。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现代传承动力及路径研究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现代传承动力及路径研究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现代传承动力及路径研究刘晓莉(亳州学院体育系,安徽亳州236800)摘 要: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元通八法”“先天十二势”,历经千年发展至今,享有道家思想、地域性特色、非物质体育文化、养生方式独特等传承特点;而其传承发展的动力则体现在道家思想传承需要、民众信仰认同、典型的旅游市场助推和独到的文化教化动力机制.建议:依托政府立法,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实施空间再造,建立与优化陈抟文化生态保护区;效仿本地优势项目,建立传承推广官民联动机制;大力扶植与保护传承人,提高项目内涵建设.关键词:陈抟;心意六合八法拳;传承动力;路径中图分类号:G852.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8)08-0037-040 引言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作为内家拳的鼻祖,以其独特的技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经后人创编分别发展为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三种拳术[1].而其作为独立的内家拳术,在安徽亳州历经千年传承至今,有其独到的发展动力机制,同时也出现了瓶颈.本文从历史传承的视角对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的传承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1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传承脉络一代武术大师李道立曾说,学习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有四难,其中两难便是求师难、守业难.求师难,强调师傅的武学底蕴及其对该拳拳理的领悟、习练时刚与柔的调配、整套拳术的意境等方面.而守业难则体现在择徒方面.陈抟心意六合八法拳择徒极难,要求“传法守法得忠恕,授人责人志要坚”,即“非英豪无私,贤惠者不传”.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在沿用师徒制方式传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历史原因,现有证可考的传承人仅有10代.心意六合八法拳采用师传制,由陈抟老祖始创,亲传于唐长兴,经其潜心研究著有《指玄篇》、《心意六合八法拳》和《二十四式导引内功》.第二代传人河南鹿邑县李东风接希夷衣钵,编创《六合八法拳无字诀》和《歌诀》,后在晋豫之间流传,得益于关杰、刘韵生的发扬光大.第五代传人王德威氏易名为“水拳”,川陕一带又名“元通八法”.后经李梨、张继善发扬,以其医病,称“先天十二势”.现以清朝道光年间的陈光第为正宗,后传袭于吴翼翚、李道立.该拳经本土知名武术家怀玉龙先生专程到上海拜李道立为师,专心习练并无私传授此拳三十余载,弟子较多,且收获丰富.怀玉龙先生去世后,有其子怀培元及其他传承人如怀秀娟、蒋兆合、周新华、段全军、于侠等人进行当下的传承与推广.2007年,第十代传承人怀培元等成立了“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研究会”,对该拳长期进行无偿传授与推广,并参加国内外系列比赛,佳绩显著.如参加“淮南国际武术节”获得6金4银5铜;参加“香港第九届武德杯武术节”获得4金5银;2013年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首届“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比赛,囊括个人和团体第一名.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在第十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先后成为亳州市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收稿日期:2018-06-01基金项目:亳州市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A2017042).作者简介:刘晓莉(1985—),女,安徽太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73·  2018年8月 第37卷第8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Aug.,2018 Vol.37No.8 至此,这一最古老的亳州本土内家拳种在其第十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作为亳州的养生名片在本土开枝散叶,茁壮成长.2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传承特点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主要以心、意、神、气为核心.其中,心意为前提,讲究的是壮气血在前,强筋骨在后,自内而外调理身体.尽管招式多种多样,坚持的都是“心意导之”的原则,即用心意引导招式,先心意,后招式.在历经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展现出其别具一格的特点和规律性.2.1 道家思想发展的沿袭陈抟道教思想融贯儒、佛、道三家,以传统道家学说为核心,构建内丹理论.该理论体现在通过身、宫室、肾、心、肝五种身体器官达到“成尘得变”的效果,从而获得“金丹”,实现“修心养肾”的内丹修炼目的.同时,这种修炼方法旨在控制人的欲望,获得身心平和,顺其自然的意境.而现在,这种道家内丹思想通过控制欲望实现内丹修炼获取延年益寿的思想,历经千年传承,依然是现代养生人士的首选.2.2 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亳州处于涡淮流域,温带季风气候,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博大精深.夏时属豫州,魏皇初为“陪都”,北周大象元年改为亳州,2000年设立地级亳州市[2].早在5000年前,就有许多氏族集聚在此.他们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内,以独特的生存理念和地道的养生方式,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郭淮文化和亳文化,如道家文化、养生文化、酒文化,同时也留下了较多的古文化遗产,如陈抟庙、华佗庵、花戏楼、地下运兵道等.因此,在这种地域特色背景下,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既弘扬了该地域的传统文化,凸显其健身养生功能,同时也彰显了郭淮流域的群体生活情调和健身养生风情.2.3 活态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合谐共生的现代化,要还自然以宁静、合谐、美丽[3].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作为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功法体系、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实效的养生价值而备受现代人青睐,成为“养生亳州”文化名城独具一格的城市名片而源远流长.2.4 独特的养生方式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的本质特性,这种性质决定了其自身的主要社会功能.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是在道教修炼丹药致使服食丹药的王公贵族大量死亡的背景下,陈抟为拯救道教而开创的内丹修炼之道,创造的内功练法开创了内家拳的先河.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在道家长生不老及养生思想上有所发展,以意念为指导,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内养心性,外修形体.在习练过程中顺应自然,心理上排除杂念,是道家养生文化的独有体现.由此可见,该拳在千年的传承中,不仅做到了促使人的身体机能和形态的改变,提高了人的身体形态层面的健康,更是在传承中融汇了该项目的哲学理念、审美情趣、价值观传承,内化了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5 严苛的传承人塑造武术传统传承的本质就是价值观的延续[4].作为一种具体的身体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对传承人的要求极高.中国文化注重言传身教,重在身教,即身教胜于言教,同时做到言行合一.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拳法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一种道家文化和郭淮文化的教化过程,同时也是养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过程.崇尚道德教化,注重内在教化的目的,以德为先,德艺兼备为贵,强化武德教化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该拳在择徒时,遵循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统美德规范和约束,而授业则重在将“正德修己”的观念融入技术的掌握和习练中,完成对“生命”的把握和对“社会”的责任.该内家拳传承发展至今,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荣誉,但也存在着活态传承人数少,且多为老龄化、分支多融合少、文化传承不完整,以及其研究内容不完整、传播途径单一、缺少保障等突出的时代问题. 3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现代传承动力3.1 道家思想传承的需要道家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部分,其思想地位仅次于儒家.经过专家学者的考古证实,天下道源在亳州.其中,老子、庄周、嵇康、夏侯玄、陈抟等故里均在安徽亳州.由此可见,在涡淮流域有着浓厚的道家文化氛围,形成了涡淮流域道家文化圈.涡淮流域孕育了道家,同时也发展了道家.心意六合八法拳历经千年依然被传承发展下来,形成了一方以维护道家思想为己任的文化流派,或曰“道家文化圈”[5].在这个文化圈中,六合八法拳正如同道家文化一样,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遍全国乃至世界.但无论如何,其根基依然是道家之“道”,仍旧是涡河水流淌出的“道”,依然是道家思想的历史传承. 3.2 民众信仰的认同自然主义哲学是道家思想的基础,以清心寡欲、·83·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养生避祸的形式获取长生不老为终极目标.道家养生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而进行各种形式的养生,其过程追求与“道”之性的和、顺、柔、静、无为等相吻合,融入自然之道,获得“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习练过程中顺应自然,在心理上排除杂念,是道家养生文化的独有体现.在郭淮流域,民众对该拳的习练并非来源于某种命令或压力,而是代代约定俗成,根植于需求之中,通过习练活动得以满足.这种信仰的认同,是促成该拳“以静为体,以动为用”独特的健身养生方式传承与发扬的核心因素.3.3 典型的旅游市场助推体育旅游作为新型的开发资源,是亳州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是该市的重要旅游产业.亳州市拥有“历史文化名城”“天下道源”“武术之乡”“养生亳州”“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独特的地域文化名片.旅游资源贵在稀有,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作为内家拳的鼻祖、养生亳州的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悠久的文化底蕴、浓厚的道家思想、丰富的功法拳理、实用的攻防技击、波涛汹涌的拳势等都在吸引着养生保健爱好者的眼球,激起他们参与其中的养生欲望、实现文化理论和技能实践等都是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抟庙景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城南,距市区约六公里,为国家3A级景区.近年来,亳州市投入巨额资金修葺陈抟庙,完善后的陈抟庙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被演绎出来活的体育文化遗产———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竞技表演观赏性强,依托亳州地理文化名片的背景,对其进行文化旅游开发,不仅备受武术爱好者、养生追求者追捧,更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3.4 独到的文化教化动力机制文化因具有鲜活生命力而展现出文明价值[6].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的价值,首先体现在“道法自然”.陈抟作为道家的传承人与传播者,把对道教的理解与认知融会贯通到内丹之中,发扬光大了心意六合八法拳.道家在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中,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和谐”的观点.一代武术大师李东风在《六合八法歌诀》中指出:“学得此法永于世,无拘无束得自然.”《无极子偶题》也指出:“鱼在水中游,人在空气走,无水无空气,寿命不长久.”可见,若在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功法方面有所建树,必须要懂其拳理,天人合一.其次,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有利于现代人实现修身养性.“性命双修”是对人的生命本然状态的追求,达到真人、至人的境界[7].该拳中有较多的招式是以常见的自然景观命名,如闭门推月、拨云见日等,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并与人体健身养生原理相融和编排与创造了心意六合八法拳.同时也在另一方面警示人们在注重健身养生的同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环境.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清净无为”,即心性纯正恬静,无主观臆断,无人为之为,是遵循一切自然万物客观规律的行为.因此,在习练过程中,既要遵循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做到返璞归真,实现自然、原始、本能的模仿演练,又要做到心性纯正,不随意创造,不主观臆断,遵守客观规律,做出科学作为、合理作为、积极作为.因此,长期习练可磨练心性,提高决断意识,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健康行为.4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传承路径4.1 依托政府立法与制度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彰显了国家对非遗的立法权威性.随后,各级人民政府都相应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主要集中在对传承人和对传承项目的保护两方面.目前,从该拳的传承发展看,传承人的青黄不接及青壮年传承人的紧缺是限制其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出台并落实青少年参与非遗的保护等激励机制亟需解决.同时,各级各类政策制度在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应纳入到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项目发展的制度体系中,保证物质与资金配套的到位.建立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项目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机制,落实责任人,确定具体的责任与义务,最终促使该项目的保护有法可依,有据可查.4.2 实施空间再造袁建立陈抟文化生态保护区根据民俗学空间再造理论,构建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文化生态空间.首先加强物理空间再造,即加强该拳存在的现实空间再造.如改进、完善囊括该拳文化所依赖的郭淮流域地域环境,陈抟创编该拳的背景条件等的陈抟庙,设立专门的陈抟庙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与原真性的传承与保护.其次要整合文化秩序,把相近或具有同源性的文化资源集聚在一定的空间,呈现集聚效应.如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和场地的习练者集聚在特定的空间内,依·93·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托规模效应形成实际性的文化展览空间.4.3 参照本地优势项目,建立传承推广的官民联动机制亳州作为华佗故里,五禽戏之乡,开展了五禽戏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反响深刻.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及其他武术项目亦可在当地优势项目的东风下,依托政府主导,与当地企业、机关、校园、社区等建立传承推广的合作机制,同时亦可与体育赛事、商演活动融合,通过比赛和演出的形式,展示其项目魅力,构建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把项目迅速健康发展起来.4.4 大力扶植保护传承人,提高项目内涵建设民俗体育与其他的非物质文化一样,主要依靠人作为传承载体,采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来传递给年轻一代[8].目前,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传承人呈现出学历低、年龄大、信息源少、表达能力弱等突出特点,限制了该项目的传承.同时,师徒制的传承限制了学习者的思维,致使项目发展缺乏创新与原有基础上的创编.因此,在政策与法规范围内,应加大传承人的保护,扶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代传承人,塑造传承人的全局发展意识,在传统运动项目发展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经济发展趋势,深度挖掘项目特色,加强项目内涵建设,提高项目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为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历史悠久,技术特征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是亳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处在武术之乡、旅游养生之地的亳州文化氛围熏陶下,其独特的传承特点必有其鲜明的传承发展动力,而作为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被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亳州市文化旅游局网站.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文化非遗[EB/OL].(2001-3-18)[2018-4-15].ht⁃tp:///zw/bozhou/html/00072.html.[2]亳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亳州市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6.[3]中国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17-11-16]. /cppcc/2017-10-18/content-41752399.htm.[4]王海鸥,闫民.哲学视角下武术传统与现代传承的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3):219-224.[5]王正明,魏宏灿.亳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6):5-11.[6]陆保良.国家认同视域中的中国精神[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9-98.[7]李杰.闽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3:11-15.[8]王敬华,刘桂斌.寻求生命之道:中国哲学的致思路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98.[责任编辑 胡灵敏]A Study of Motivation and Path of Contemporary Inheritance ofOld Chen Tuan’s Xinyi LiuhebafaLIU Xiao⁃li(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Bozhou College,Bozhou236800,China) Abstract:Xinyi Liuhe bafa which was invented by Old Chen Tuan,is also known as“Water Boxing”,“Yuantong Eight Method”and“Twelve Inborn Fads”.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it enjo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oist thought,regional characteristics,intangible sports culture,and the unique way of health keep⁃ing.The impetus of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s reflected in the need for Taoist thought,the popular belief i⁃dentity,the promotion of the typical tourist market,and the uniqu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cultural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ld Chen Tuan’s Xinyi Liuhebafa should be supported by official and legislative system,space reengineer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Chen Tuan cultural ecological reserve, making full use of the local advantageous project,and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official and public cooperation, vigorous fostering and protecting the inheritors,and improvement of project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Key words:Chen Tuan;Xinyi Liuhe bafa;inherit motivation;path·04·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

太极(八法五步)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探究

太极(八法五步)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探究

22《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8月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一篇第六章中提出“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1],因此推广普及太极(八法五步)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战略的需要,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打造中国品牌文化的需要。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基地,教学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在推广普及太极(八法五步)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对太极(八法五步)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出一个有效推广太极(八法五步)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单纯技能教学,枯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

太极(八法五步)较24式太极拳更简单易学,内涵更丰富、核心元素更明了,更有利于学习和推广,所以现阶段学校将太极(八法五步)引进体育课程教学中,并找到一个合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1太极(八法五步)的构成太极(八法五步)由十三势构成:八种手法,五种步法。

八法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五步指:进退顾盼定。

2太极(八法五步)功法特点2.1舒展大方、结构严谨太极(八法五步)动作舒展大方,要求每一个动作舒展,松紧有度,有效刺激穴位,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太极(八法五步)在动作结构设计上也是经过严格的考究,强调多种锻炼形式,主要采取了桩功和行功两种形式,桩功讲究基本动作的规范性,行功讲究动作的连贯性和结构性。

2.2舒缓自然、中正安舒习练太极(八法五步)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身心放松、呼吸自然,只有身体放松了,肌肉才能放松,才能保证动作流畅自然,不生硬。

中正安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功时要保持身体中正,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能够保持上下垂直,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中正,保证脊椎的垂直放松,形成上下对拉拔长,只有身心完全放松,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做到中正安舒。

2.3虚实分明、动静相兼虚实分明是太极拳首要要义,太极(八法五步)的每一动作都要求做到虚实分明,大多数动作是腿部承担重量,所以平时桩功练习很重要。

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的必要性

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的必要性

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的必要性作者:陈会会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2期摘要:太极拳“八法五步”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创编的新功法,较学校以往推广的24式太极拳更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很有必要。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必要性,认为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响应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有利于弘扬传播中国武术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有利于学校教育发展。

关键词:学校;太极拳;“八法五步”;必要性一、研究背景如今,跆拳道和瑜伽已经风靡全球,受到了大家的青睐,然而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却没有像跆拳道和瑜伽一样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武术的印象就停留在中国的影视中。

中国的武术大家比比皆是,但却没有几个能沉淀下来真正的研究中国武术并发扬它,有很多所谓的大家被吹嘘夸大,将中国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中国武术种类繁多,各门各派故步自封、山头对立,良莠不齐;中国武术没有被重视和有效推广,中国武术被商业化,更多呈现是商业运作模式;武术文化被淡化,缺乏制度体系的支撑和监管,让中国武术世界越来越乱,在世界舞台没有竞争力。

所以为了打造中国武术品牌文化,国家体育总局在陈氏和杨式的基础上创编了太极拳“八法五步”,并决定将它推广至全世界,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武术。

太极拳“八法五步”集中了太极拳的核心要素,且简单易学,利于推广。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和发扬的场所,是推广太极拳“八法五步”最合适的场所和媒介,所以很有必要在学校推广太极拳“八法五步”。

二、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必要性(一)响应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四章指出要加强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往很多学校会开设24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由24个动作组成的杨氏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对没有基础且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24式太极拳就是老年拳,学起来枯燥乏味,难记。

八式太极拳“云手”

八式太极拳“云手”
八式太极拳“云手”
体育系 周明
八式太极拳“云手”
1、 教材分析。 2、教学背景。 3、教学目标。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6、教学总结。
1、教材分析
八式太极拳选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武术》第七章“太极拳”。八式太极拳 也叫一段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技术规 定教程的一段太极拳,即初段位中的一段考评套路。 共有10个动作(含起势、收势),全部采用杨式大 架太极拳,吸取了杨式大架太极拳中最为主要和基 础的八个动作。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易学易记, 动作柔和平稳,练起来轻松自如,均匀缓慢,若行 云流水,连绵不断,可用于修身养性。

4、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 完整与分解法。 领做与口令。 纠正错误。 多媒体技术等方法。
5、教学过程
1、完整动作讲解示范。 2、上下肢分解动作的教学。 3、完整动作的练习。
6、教学总结
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技能掌握的熟练 程度及准确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各位专家、老师! 请批评指正!
2、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太极拳已经有了切身 的体会,并且学会了八式太极拳的前三个动作。但 是对太极拳动作的节奏把握、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身体重心的控制等都还要加强练习。云手的韵律感 十足,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在左右手上下交替的 转换中,要注意双脚的虚实转换,身体重心随之调 整变换,并在转换时以马步过度,身体随着手臂向 相同方向转60度,用腰的转动带动小臂及腕的转动, 眼随手动。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较好的掌握八式太极拳“云手”动作概 念和技术结构。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八式太极拳“云手”的技术内 容,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习练太极拳的兴趣,提高学生 身心健康水平,使学生慢慢体会到太极拳的魅力所 在,提高学习的热情,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八极拳哲理与文化内涵探真一

八极拳哲理与文化内涵探真一

前言八极拳亦称开门八极拳,是我国一百三十一种传统武术拳术之一,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并且“八极”和“开门”两字当中蕴含着非凡的思想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通过认真解析先秦至现代一些思想家、专家、学者、教授对此词的有关论述,从十个方面揭示出其本原真意,同时对八极拳的命名、源流和社会地位也进行了剖析,最终阐明八极拳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拳道合一”的文化瑰宝,确立了“八极拳是哲理拳”这一全新命题。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它的兴衰直接和我们的民族命运始终相连。

武术,是中国固有的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多学科综合性学说。

八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众多门派当中的一种拳术,不但具有特殊的养生健身效果、纯熟的攻防实战技巧和迷人的无穷神韵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与实践,它体现出的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理解、认可和应用。

如今,八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并且走向了全世界。

那么,八极拳的文化内涵到底表现在哪里呢?它蕴含的哲理又是什么呢?据中国武术协会理事、湖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江百龙先生在他编著的《武术理论基础》一书中说:“武术在中国独特的山乡田园色彩浓重的氛围之中产生,便渐渐地将民族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精神的物化产品三种文化形式有序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统一体,即东方武术哲学,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等都有形无形地显现出武术哲学思想形态”。

江先生把八极拳同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排到一起,而且没有提到其它任何一个拳种,这说明八极拳不是简单动作的组合和拼凑,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不断吐露散发出“阵阵”的远古文化气息和清香。

太极拳八大特点

太极拳八大特点

太极拳八大特点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第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拳谱规定:(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太极拳:八式太极拳》教案(二)

《太极拳:八式太极拳》教案(二)

《太极拳:八式太极拳》教案(二)教师:×××课次:×次第×周【组织队形】如图1所示。

图1【要求】报数时声音洪亮,集合时做到快、静、齐。

【组织队形】如图2所示。

图2【要求】游戏规则和“贴膏药”相似。

【组织队形】如图3所示。

图3【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充分拉伸身体各个关节。

【组织队形】如图4所示。

图4【重点】掌握动作方法。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优雅。

【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上节课所学太极拳组合动作,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跟随教师集体练习,教师做正面、背面动作引导。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集中讲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示范正确的动作,学生认真听讲并加以改正。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观察记录。

(6)学生休息,教师小结。

【组织队形】如图5所示。

运转,掌心渐渐转向内;重心右转,图5【重点】基本学会动作方法。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优雅。

【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本节课所学动作,学生认真观察。

(2)教师利用教学挂图讲解、示范(完整、分解)野马分鬃的动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认真观察。

(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左野马分鬃的动作,学生认真跟做。

(7)教师利用教学挂图讲解、示范(完整、分解)云手的动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认真观察。

(8)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左云收步的动作,学生认真跟做。

(9)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右云开步的动作,学生认真跟做。

(10)教师利用教学挂图讲解、示范(完整、分解)金鸡独立的动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认真观察。

(11)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左金鸡独立的动作,学生认真跟做。

(12)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右金鸡独立的动作,学生认真跟做。

(13)学生分组练习云手和金鸡独立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1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本节课所学的太极拳动作并强调要点,学生认真跟做。

(15)学生分组练习本节课所学的太极拳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16)教师集中讲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示范正确的动作,学生认真学习并加以改正。

太极拳八法释义

太极拳八法释义

1111
太极拳八法是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力的功能和应用,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劲,乃八劲之本,手臂向外、向上掤托,掌心由内向外缠丝,屈肘要大于直角,呈弧度撑开、撑圆,不仅用臂力,而且要与肩、肘、胯、腰、腿和意气配合,要富有弹性,不可硬顶,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犹如棉里裹铁,具有粘随的灵活之劲,用于听劲。

太极拳八法是在长期的太极拳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练习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太极拳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八大特点

太极拳八大特点

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第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拳谱规定:(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这一系列的放长,又促进了全身的放长;使身肢不特产生了弹性,形成棚劲,而且因全身放长,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

简化太极拳第八式“右揽雀尾”动作要领及其技击含义

简化太极拳第八式“右揽雀尾”动作要领及其技击含义

简化太极拳第八式“右揽雀尾”动作要领及其技击含义揽雀尾是太极拳体用兼全的总手。

在推手时要求沾粘随往复不离不断;就用雀是比喻手臂,并把它作为总名揽雀尾;它的方法有四种:叫做棚、捋、挤、按,也称为四正手。

一动作要领:“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二动作过程1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以腰带动身体稍左转,右足屈膝提起;随转体的同时,左肘向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在左胸前,随下移左臂内旋,竖掌,掌心朝前,眼神略顾左臂后撤。

同时,右臂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的动作右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斜朝上方,两臂都成弧形眼神渐渐转向右臂,然后向前方平看(西南)。

2 身体微向右转(面向西)。

右足向前(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接着重心渐浙移向右脚,直到全部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

随转体同时,右臂向前(西)向上,右掌手背向外(手掌稍向上),高与肩平,肘比掌稍低;左掌放在腕关节稍下,右臂向前推出,力点放在腕背。

眼向前平看,眼神要顾到右小臂前棚。

3、身体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同时身体垂直渐渐左转、左臂内旋使掌心翻成斜朝里、朝上、右臂腕微微前伸,随即外旋,使右掌心翻成斜朝外、朝下,两肘慢慢往下垂。

两掌随翻随向左平捋。

4腰继续微向左转、重心继续移向左腿。

左腿坐实。

成右虚步;但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捋,左掌落于左上腹前,右掌落于右胸前.右手略高、左手略低。

眼神在开始左捋时先关及右臂左捋,将结束时、眼神稍关及左手、然后渐转向前(西偏南)看。

5身体微右转、同时重心渐渐移到右腿.弓右膝及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面向西);随转体右臂外旋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内旋使左掌心翻朝外,手指略斜向上、右臂呈弧形横于胸前、垂肘(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附在右小臂里侧向前(西)挤出;左掌根随挤渐渐贴近右碗脉门内侧。

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臂。

6 右臂微内旋.掌心韶朝下,左臂做外旋左掌成俯掌、经右手背交叉擦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比肩稍窄。

运用八式太极拳“练意”的优先学习与合作教学模式对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研究

运用八式太极拳“练意”的优先学习与合作教学模式对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研究
t e t a h n f c sg o h e c ig e e ti o d,i w r r moi g s ot p o t . h n
Ke o d : i t t eT iq a ; i y; r ryo a i ;C o e t nt cig yw r s Eg —s l a i n l ni pii fer n h y ju a o t l n g opr i ahn ao e
1 对 象与 方法 1 l 研 究对象 ,
( 直接 进行 简 化太 极 拳 教 学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进行 观察分 析 ,教学 结束后对 考试成 绩 进行对 比分析研 究 。实验 教学前 两组 的情 况如表 1 ,检 验 结果 表 明
两组学 生基础条 件无显 著差异 。
表1 太 极拳 基础与 上课动 机表
Re e r h o i g t e P i rt fL a n n n o e a i n Te c i g M o e o s a c n Usn h r o i o e r i g a d Co p r t a h n d l f y o
E g t sy a iu n in i oI rv h f c f a iu n T ahn ih — tl T iq a ”l y”t mp o eteE et iq a e c g e j a oTj i
拳 “ 练意 ” 的优先 学 习 与合 作 模 式 进 行 教 学 ,再
学 习简 化 太 极 拳 ;对 照 组 仍 采 用 常 规 教 法 教 学
练习套路 配 以相适 应 的音 乐 或 口诀 的合作 教学 模 式 ,能有 效地刺 激学生大 脑神经 的兴奋度 ,引起 学
生 的注意 ,营造 出 良好 的课堂气 氛与学 习环境 ,学 生可 以在 一种充 满 朝气 、轻 松 愉悦 的 环境 中学 习 , 从 而增 强对 太极拳 的领悟 力 ,提 高动作表 现力 。

快学慢练在中学八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快学慢练在中学八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时内掌握动作要 领 , 领会太极拳 的运动 风格 , 其难度 比较 大 。笔 者根据多年来 的教学经验 , 大胆尝试快学 慢练教学 法 , 八式太 将 极拳分成 5 个小 动作 , 2 即将 每个完成动作 分解成若干 个小 动作 , 并赋予动作名称 术语 , 像教授 少年拳一样 机械快速 地教学 ( 即快 学 )在初步 掌握整套动作 后 , 采用松 、 、 、 的太极 拳特 点 , 再 柔 均 缓
太极拳是 我国普 及最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 也是 中学生用
于体 育健身 和修 身养性 的重要手段 。八式太极 拳是武术 初级段
位一段 的技术 套路 , 是太极拳运 动 中最精 要的八个 动作组合 , 也
是最 适合在初级 中学推广 和普及 的太极拳套路 。太极拳 的运动 特点是心静体松 、 动作缓慢 、 以意导 动 , 动作风格是 由松入柔 、 运
3 实 验 方 法
右野马分 鬃被分成 ①后坐翘 脚②收脚抱 球③转体 上步④ 弓步分
手等 四个 小动作 , 而且 名称与 动作 联系也较 为紧密 , 便于学 生了 解和记忆 , 是对照组常规 的“ 但 传习式” 学则 没有这种优点。 教
5 结论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 由笔者负责教学T作 , 内容为八式太极 教学 拳, 教学时数均为i周6 次课, 教学进度同步。实验组采用 “ 快教慢 练” 教学法 , 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 传习式 ”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完成 教学单元后 , 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其它教师, 根据根据太极拳规则 , 参 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上的太极拳考核标准进行评分 , 并记取成绩, 套路
前面 的动 作学 习时间相对较 长 , 练习次数也 相对较 多。因此 , 套
进行慢速练 习( 即慢 练 ) 。并 同常规的“ 习式 ” 传 教学效 果进行 比

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的必要性

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的必要性

学校开设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的必要性1. 引言1.1 介绍太极拳的概念太极拳,又称太极拳术,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法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明朝末期,由张三丰传承发扬光大。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武术,注重以意驭气、以气驭力,讲究先“避不碰”、“空不迎”,再“把柄而制敌”。

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调整和身体力量的调动,被广泛认为有益于身心健康。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太极拳的动作追求以顺势而为,讲究以意导动,全身协调,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体态和姿势,预防和纠正不良姿势引发的健康问题。

太极拳是一种融合武术与养生之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身心效益,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适合学校开设的课程。

通过学习太极拳,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专注力、耐心等个人品质,对于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探讨太极拳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传统武术,更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调节身心的运动方式。

通过练习太极拳,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提升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太极拳还能帮助学生培养专注力和耐心。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重复练习动作,并且需要集中精力,保持冥想状态。

这种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和耐心,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探讨太极拳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

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素质,而学校开设太极拳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2. 正文2.1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太极拳“八法五步”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太极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通过练习太极拳,学生可以改善体态,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预防和改善姿势不正确所带来的身体问题。

付清泉循环八式教学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付清泉循环八式教学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付清泉循环八式教学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付清泉循环八式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功法,源于中国古代的太极拳传统。

它以饱满、流畅的动作和独特的呼吸方式而著称,旨在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套循环八式具有简单易学、操作灵活的特点,适合各个年龄段和体质的人练习。

通过练习循环八式,可以有效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

同时,付清泉循环八式融入了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注重内外兼修,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付清泉循环八式的动作要领,并提供教学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正确、准确地掌握这套功法。

同时,还将分析付清泉循环八式对身体健康和应用场景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付清泉循环八式,掌握其基本技巧和练习方法,并了解其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和应用价值。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介绍付清泉循环八式的教学分解,促进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一宝贵的养生功法,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付清泉循环八式的教学分解: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付清泉循环八式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付清泉循环八式的介绍、教学方法和效果与应用。

其中,介绍部分将对付清泉循环八式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进行详细阐述;教学方法部分将具体列出教学步骤并提供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效果与应用部分将探讨付清泉循环八式对身体健康和应用场景的影响和意义。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提炼出付清泉循环八式教学分解的要点和特点,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旨在全面介绍和分析付清泉循环八式的教学分解内容,使读者能够系统地掌握该技巧并了解其应用场景。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内容编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分解教学付清泉循环八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套动作的技巧和要领。

实战八卦64散手掌

实战八卦64散手掌

第四路
第一掌走马回头()风山渐 第二掌二仙传道()火雷噬嗑 第三掌翻身劈面()风地观 第四掌进步肩撞()风雷益 第五掌大鹏展翅()地风升 第六掌白袍铡草()游雷震 第七掌周仓扛刀()火泽睽 第八掌刘全进瓜()雷火丰
第五路
第一掌仙人幻影()天风妖 第二掌捋手扁踩()水天需 第三掌进步撞捶()山风蛊 第四掌迎面弹膝()天水讼 第五掌扫耳单鞭()水泽节 第六掌进步冲捶()山天大畜 第七掌天王托塔()风天小畜 第八掌王母拐线()天泽履
3
定式八掌
4
老八掌
5
单操八势
八卦对操八掌 八卦单操十三势
八卦死手八摔 八卦活手八摔
01
八封捆身八 摔
02
八卦变势八 摔
03
八卦连环八 肘
04
八卦擒拿连 环八法
06
八卦三十四 散手
05
八卦六十四 变掌式
八卦快捶
八卦七十二截腿 (又名连环腿)
八卦六十四掌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实战八卦64散手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第二路
第一掌青龙探爪()离为火 第二掌抹袖连捶()雷山小过 第三掌云龙献爪()兑为泽 第四掌拨云见日()泽雷随 第五掌拍胸扑肘()艮为山 第六掌转身顶肘()地天泰 第七掌贯耳穿捶()雷泽归妹 第八掌恶虎扒心()泽火革
第三路
第一掌进步团撞()水火既济 第二掌白猿献果()随风巽 第三掌风轮反肘()乾天健 第四掌仙人观棋()火水未济 第五掌金丝抹眉()雷风恒 第六掌玉女穿梭()泽水困 第七掌卸步牵羊()天地否 第八掌霸王送客()风火家人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实战八卦64散手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Leabharlann 得。精彩摘录精彩摘录

八式太极拳练习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研究

八式太极拳练习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研究

八式太极拳练习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虽然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对于其在社区健身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尚未有深入的认识。

有必要对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社区健身的推广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健康和社区建设的益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提高社区健身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为推广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活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为健康促进和社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分析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所面临的挑战,可以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升社区健身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身服务和体验。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幸福感,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八式太极拳的概述八式太极拳是传统太极拳的一种,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以柔和、缓慢、协调、循序渐进的动作形式,注重内功修炼的武术运动。

八式太极拳包括起势、单鞭、云手、白鹤亮翅、金雁展翅、摆莲、玉女穿梭、收势等八个基本动作。

这些动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太极拳套路。

八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易学易练,适合不同年龄段和身体条件的人练习。

通过练习八式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性,改善心肺功能,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免疫力。

八式太极拳还具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提高集中力和注意力的作用,对缓解现代人的身心压力有积极的帮助。

八式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大众健身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意志力和毅力。

在社区健身中,推广和应用八式太极拳,可以帮助居民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2.2 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的应用现状八式太极拳在社区健身中也被广泛运用于康复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教案
2015 ~ 2016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体育(太极拳)
授课教师:曹秀珍
课程所属系(部): 2015级学生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1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础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太极拳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团队。

教学重点、难点:形成良好的学习团队。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2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本功和武术基本功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了解其攻防含义,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倒卷肱动作的手法及脚步动作的配合。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3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组合(一)和基本动作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了解其攻防含义,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搂膝拗步动作的手法及脚步动作及其攻防含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4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组合(二)和武术基本功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手动作的手法及脚步动作的配合。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5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组合(三)和武术基本功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云手动作的手法及脚步动作的配合。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6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组合(四)。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金鸡独立的手部动作及手脚配合动作。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7次
教学内容:期中复习、测试。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手部动作及手脚配合动作。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8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组合(五)。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左右蹬脚时的手脚配合动作。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9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组合(六)和基本动作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了解其攻防含义,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左右揽雀尾动作的手法及脚步动作及其攻防含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体育课教案
教学时间:第10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组合(七)和武术基本功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太极拳动作,培养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手法及脚步动作的配合。

教学时间:第11周
教学内容:太极拳复习,素质测试
教学目的与要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测试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教学时间:第12次
教学内容:太极拳测试
教学目的与要求: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测试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教学时间:第13次
教学内容:机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测试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下表)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