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京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dd8b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2.png)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地震活跃的地区,抗震设计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设计措施等方面,对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在规定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下,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要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正常运行,并具有足够的能力以承受地震引起的变形和位移。
抗震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确定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选择结构类型和材料、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设计合适的抗震措施等。
确定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工作,通常通过详细的地震勘测和地震历史数据分析得出。
选择结构类型和材料是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地质条件来确定的,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筒结构等。
静力和动力分析是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模拟和计算,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的抗震剪力墙、加固柱端部连接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措施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
被动措施主要是指对建筑构件和连接节点进行增强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构件断面尺寸、采用高强度材料、设置抗震支撑等。
主动措施主要是指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结构的动态调整和控制,减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常见的主动措施包括减震控制和隔震控制等。
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耐久性是指结构在长期使用和环境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和稳定性。
抗震设计要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使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以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经济性是指在满足抗震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建筑成本。
抗震设计要在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结构类型和材料,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和费用。
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6cf7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9.png)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极端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1. 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其破坏性极强。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承受着巨大的水平振动力,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足,将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
对于地震频繁区域的建筑工程来说,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让建筑结构具备一定的变形和耗能能力,使得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并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了结构布局设计、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设计参数的确定等方面。
结构布局设计是抗震设计的首要步骤。
不同的结构布局形式对于抗震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多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系统、框架系统或者核心筒系统等不同的结构方式,其抗震性能会有显著差异。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结构布局形式。
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纤维增强混凝土,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钢结构中,可以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设计参数的确定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设计参数的确定包括了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的确定以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的确定等多个方面。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根据地震活动性、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物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参数确定。
在实际的设计中,抗震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材料、结构形式、设计参数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的抗震设计分析。
2024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分析
![2024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a6531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3.png)
2024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备良好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技术的日益成熟,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巨大的破坏力。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增强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地震作用与影响分析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地震能量的释放以及地震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
地震波的传播会对建筑物产生震动,导致结构内部的应力变化和变形;地震能量的释放则会对建筑物产生冲击和振动,严重时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地震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包括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地基失效等,这些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要注重整体性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其次,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通过合理的截面设计和配筋措施,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再次,应注重结构的连续性设计,避免结构在地震中出现断裂或破坏;最后,应遵循多道防线的设计原则,通过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四、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包括:首先,进行地震作用分析,确定地震动参数和结构的地震响应;其次,根据地震作用分析结果,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确保结构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再次,进行结构布置和构件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等;最后,进行细部构造设计,包括节点连接、墙体开洞、楼板配筋等,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五、材料选择与构造要求在抗震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构造要求至关重要。
应选择具有较好延性、韧性和耗能能力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1587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6.png)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损失,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抗震设计原则包括了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等。
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了减震设备的应用和加固结构等措施。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抗震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建筑结构的安全保驾护航。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必不可少,未来的趋势将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对抗震设计的思考也逐渐向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地震灾害、原则、方法、重要性、发展、必要性、未来趋势、思考。
1. 引言1.1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抵抗能力和安全性。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关键。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韧性、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等。
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的频率来选择,包括减震结构、加固结构、防震设备等。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抗震设计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完善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正文2.1 地震灾害的影响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墙体开裂、结构损坏等现象,进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功能瘫痪等严重后果。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d7ac6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b.png)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如日本、中国等,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三个方面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一、材料选择1. 钢材:在结构设计中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钢结构的使用能够增加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在抗震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材料的种类和厚度,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二、结构设计1. 建筑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建筑框架结构是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合理设置水平和垂直的支撑系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采用抗震支撑和节点剪力墙等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2. 钢结构设计:在抗震设计中,钢结构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能够有效减少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结构梁柱的连接方式,减小构件之间的应力集中,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 地基和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结构的基础,其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对整体建筑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结构特点,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三、施工质量1. 合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在抗震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合理采用钢筋混凝土工艺、连接技术和焊接工艺,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质量监控和检测:在抗震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隐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述三个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部分。
合理材料选择、优化结构设计和严格施工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
科学的地震动力学分析和抗震设计原理,也是抗震设计的核心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师、施工方和监理机构应密切合作,充分考虑地震影响,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3d88e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f.png)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保证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力的作用,减少结构的破坏程度,确保建筑及内部人员的安全。
下面将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
抗震设计要考虑到地震的力量以及建筑物所承受的动力负载。
地震力可以分为静力和动力两部分,静力是指地震作用下的重力以及其他垂直力,动力是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力。
在设计中,需要通过对地震力的计算和分析,确定建筑物所承受的最大地震力,并结合结构的特点和材料的性能,确定结构的抗震强度。
还需要考虑地震波的频率和幅值,以及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共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结构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对地震力的承受能力和阻尼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而结构材料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或者木结构等。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地区地震烈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并通过结构布局和加强措施等手段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设备和抗震措施。
抗震设备包括基础承载设备、隔震设备和减震设备等,可以通过降低地震力传递和提高结构的阻尼性能来减少结构的破坏。
而抗震措施包括加固和加筋等,可以通过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导向性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震设备和抗震措施,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计算,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地震力、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抗震设备和抗震措施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完整性。
抗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对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f6da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f.png)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建筑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主要是以地震为基础,确保建筑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避免发生结构损坏或崩塌,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下面将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浅析。
1. 了解地震条件和工程地质情况抗震设计的基础之一是了解地震条件和工程地质情况。
通过对地震研究和地质勘探,可以确定设计中应考虑的最大可能地震烈度以及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条件。
这有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 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造在抗震设计中,结构形式和构造的选择对抗震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造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例如,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和筒状结构等形式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在构造设计中应考虑到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合理选择材料和截面,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受力性能。
3. 加强节点设计和施工质量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节点是关键的构造部件,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因此必须重点考虑。
加强设计、施工和检测,提高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做好连接处的防震设施,有效地避免在地震时出现节点开裂或失稳等情况。
4. 利用减震措施在抗震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减震措施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例如,采用减振器、防震橡胶或减震支座等材料,通过深入地层或改变建筑物的地基条件来减少震波对建筑的影响,有效地避免地震损害。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面对地震灾害,立足于人民的安全和生命幸福,抗震设计必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抗震能力。
为此,专业的建筑结构设计师必须注重培养技能和技术水平,深入掌握地震知识,加强实践,为建筑的安全稳定提供更加扎实的保障。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c793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5.png)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否保持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确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建筑物涌现于地球表面,而这些建筑物必定会受到地震的影响。
如果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地震来临时将无法承受地震力而导致倒塌,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地震是一个瞬间的力,但如果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符合抗震要求,它就能通过良好的抗震性能保持完好,不仅可以避免地震带来的损失,还能保证建筑物的长期使用。
抗震设计还与城市的整体安全密切相关。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如果建筑物大面积倒塌,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抗震设计不仅仅关乎单个建筑物的安全,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安全稳定。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抗震设计,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我们需要了解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从而确保所设计的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来保持稳定,减小地震造成的破坏。
具体来说,抗震设计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用,使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整体协同工作,而不发生局部破坏。
(2)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
在地震发生时,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需要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以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3)增强结构的延性。
延性是结构在受到地震力作用时能够保持一定变形,而不会突然失稳的能力。
增强结构的延性可以有效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0572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0.png)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一门工程学科,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从抗震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抗震设计的概念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起到承载和抵抗地震力的作用,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抗震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得建筑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协同工作,提高抗震能力。
2. 结构的均匀性和对称性:建筑结构应当具有均匀性和对称性,使得地震力能够得到均匀分布,减小结构局部受力情况,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 结构的柔韧性和刚度:柔韧性和刚度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柔韧性能够使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刚度能够使结构保持稳定,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4. 建筑结构的抗震位移控制:在抗震设计中,控制建筑结构的抗震位移是非常重要的,可通过增加结构刚度、采用混凝土填充钢管柱等措施来实现。
1. 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建筑的用途、地理位置和地震烈度等不同情况,通过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增加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改善结构节点的性能等方法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2. 结构抗震设计的地基处理:在抗震设计中,地基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对地基的处理,可以使建筑结构有更好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3. 结构抗震设计的材料选择:在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重要,比如混凝土、钢材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4. 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加固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比如增加构件的尺寸、增加钢筋、加固节点等。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fefc09a1c7aa00b42acb4d.png)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抗震结构设计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关系着后期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抗震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中,应当用发展的目光看待结构设计,对传统设计中不完善之处进行改善。
当前很多地区仍然沿用传统设计方法,没有更新和完善防震结构设计,没有多国家行业走势和日常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单纯地进行套用,导致建筑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
设计人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吸取传统设计经验,提升建筑结构整体防震性能,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全面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结构;优化措施引言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的抗震设计备受瞩目。
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地震灾害的影响,全面强化抗震设计,从根本上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可能将地震引发的损失降到最低。
1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地震灾害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也是对建筑工程结构伤害最大的危害,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困扰众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难题。
在人类史上,发生的地震灾害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许多国家、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过多的人和财富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一旦该区域发生地震灾害,其在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不能够完全准确的预测地震灾害的方法,并且也没有相应有效的防止对策。
针对地震这种不确定、危害性的大自然灾害,世界各国的地震工程界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何利用现有的抗震思想和技术降低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损失。
目前,全球90%以上的国家进行建筑抗震设计坚持的原则为“小震不破坏建筑结构、中震建筑可加固、大震建筑不倒”,该抗震原则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探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探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2d9d3ac8d376eeaeaa31da.png)
探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自然灾害现象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其中对房屋建筑工程破坏性最大的就是地震。
因此,国家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一条就是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也随着我国地震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给我国人民财产安全以及人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降低地震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在实际建筑工程设计中,加强抗震设计这一环节。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重要性;应用引言: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的构建从原来对房屋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逐渐转变到房屋的抗震设计上面,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也越来越重视。
合理的建筑工程的防震设计,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安全指数,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带来的人生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在城市建筑物的构建中,大多数都是人民生活、娱乐、购物的场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一、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一)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些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到人类的肆意破坏,导致山洪水涝等自然灾害相继发生,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地震灾害频数明显增多,在一些地震灾害地区,由于经常发生地震,对人民生活安全有一定的危害,如果不从建筑上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就会造成当地城市居住人们日益减少,城市难以发展,例如,在我国,四川就是一个例子。
正确利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降低地震灾害破坏程度[1]。
(二)响应城市化发展的规划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就业人员都选择扎根在大城市里面就业,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上班薪酬相对于农村来说都比较好,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到城市就业,城市人口增加、人口密集度不断加大,如果城市建筑物没有防震设计这一环节,在地震发生后就会造成大面积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1173eaed630b1c58eeb5c7.png)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在2008年和2010年连续遭遇了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人们对建筑的抗震性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国家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良好的建筑抗震效果必须是通过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之间共同协作与相互配合方能实现。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地震导致建筑结构破坏的原因出发,并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方面要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综合了地震成因、强烈地面运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质学、工程力学和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知识。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逐渐朝着高大化与复杂化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加强对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探讨与研究,并不断丰富抗震设计方法,对切实保证建筑的抗震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震所引发建筑结构破坏的原因通过我国历年来遭受地震的经验,对地震期间建筑结构受到破坏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因地震所引起的地面剧烈震动过程中,建筑物结构构件失稳、连接破坏、变形过大、整体倾覆或者强度不足而受到的破坏2、因地震所导致的软土震陷和砂土液化等方式的建筑地基实效,使地基上部建筑物结构受到损坏。
3、地震所引发的自然环境大幅度破坏,如地表滑坡、山体崩陷、岩石断层、地面大幅度变形、水灾、海啸等等,而导致上部建筑受到直接破坏。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即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总体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基本的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是在建筑结构整体性和薄弱环节等方面确保计算结果的效果。
1、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实际经验或是试验研究,所得到定性设计原则而进行的设计,它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结构体系等方面内容的结合。
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了场地选择、结构体系的选择、建筑平立面的设计、构件和结构延性设计等方面。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63ff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b.png)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
承受一定的震动,减少破坏和人员伤亡。
下面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浅析。
抗震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地震力的作用。
地震力是由于地震造成的地面波动引起的,能够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按照地震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设计,适
应地震力的作用。
地震烈度根据地震区域不同,会有不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者需要根
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其次,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建筑
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钢材、混凝土等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
效地抵御地震力的作用。
同时,建筑设计者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
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另外,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基承载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
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建筑设计者需要对地基的质量和承载能
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采用合适的加固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最后,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设计。
具体来说,建筑设计者需要
合理地安排建筑物各个部分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方式,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在设计时需要合理配置支撑和框架等结构形式,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
性能。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48db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e.png)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能够给建筑结构带来巨大破坏,乃至崩塌和倒塌的风险。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必须考虑地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使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的荷载,保持结构的完整和稳定,并确保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抗震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地震荷载和地震反应,以及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和破坏程度。
抗震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的布局和形式。
合理的布局和形式可以减小结构的自重、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柔度,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高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框架结构等能够有效抵抗地震力的结构形式。
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地震荷载的特点来确定结构的设计参数。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带来的结构内力和位移,是抗震设计的基础。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地震波特性等因素,确定适当的地震荷载参数,为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性能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耐久性、强度和变形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构件尺寸、提高结构的刚度和耐久性,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如设置剪力墙、加固构件等。
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反应和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
地震反应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反应。
需要通过地震动力学分析和结构设计,预测结构可能发生的位移、应力、变形等情况,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8601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1.png)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设计之一,其作用就是在建筑物遭受地震时,
合理地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侵害,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抗震设计涉及结构抗震性能、地震波传递、力学效应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结构抗震性能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在地震中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
目前,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已经成为我国抗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
基条件、设计荷载、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等,同时还需要进行多方位思考和分析,避免结
构的过度简化或复杂化。
2. 地震波传递
地震波是导致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将地震波的传递情
况考虑在内。
根据地震波的传递情况,设计师需要在结构设计中采取不同的措施。
例如,
在有明显传递路径的地方加强结构,选择耐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等。
3. 力学效应
在抗震设计中,力学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力学效应是指地震波引起的结构变
形和应力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破坏。
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以及结构的稳定性。
总之,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设计之一,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
在一些地震频繁的地区更是需要重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循环实验、工程实践和数值
模拟等多种手段,增强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保证人身和财产的
安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7e10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9.png)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抗震设计是指利用工程设计的技术方法,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工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中减小建筑物所受到的损失、减轻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危害。
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使建筑结构可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以保护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影响十分重要,针对建筑结构的材料、结构形式和结构系统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是关键的一步,这需要进行合理的抗震计算和抗震模拟。
在计算抗震力的附加影响因素时,需要考虑到地震波的频率和强度、建筑结构的质量、地基土壤的特性等多种因素。
抗震设计需要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和地震情况下的变形、裂缝和位移等。
可以根据建筑结构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修正设计方案,以提高抗震能力。
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对于主要受力结构部分,需要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
在结构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准确的结构属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分析,对于结构系统中的关键部位进行详细分析。
2. 建筑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反应结构系统在地震中的动态响应特性,包括振型、频率等指标。
3. 建筑结构的固有周期、建筑物的周期特性分析。
4. 建筑结构的动力性能分析,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材料、弹性模量、几何形状和结构单元之间的联系。
同时,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还需要进行抗震设计所必须的措施:1.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结构松散,保持结构稳定和连续性,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2. 合理使用材料,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工艺,使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结构有机性。
3. 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例如采用合理的刚度布置等。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京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京](https://img.taocdn.com/s3/m/839d3cf06bec0975f565e240.png)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王京摘要:地震是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有着很大的破坏性,还给受众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受众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为了更好地防治地震灾害,实际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全面加强抗震设计工作,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稳固性,才能够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对国家社会财产以及受众人身财产安全进行保护。
由此可见,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施工企业务必要聘用专业的工程结构设计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工程结构设计师在实际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在重视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强化非结构位置构件抗震设计的同时,重视结构基础防震性能设计,全面提高工程整体抗震效果;并密切关注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加强结构机敏减震支撑设计,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施工场地选择问题施工场地选择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务必要选取对工程结构稳定性有利的位置,地震灾害对建筑工程的破坏,除了地震灾害所带来的能量冲击之外,还会给建筑工程结构带来破坏,而引起建筑工程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场地选取。
因此,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架构的稳定性,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场地位置的选择。
例如,土质较软的土质、容易液化的土质以及状态不匀称的位置等均不适合选做建筑用地。
但如果实际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情况不允许、难以避开这类位置,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一定要对不利于施工的位置进行加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哲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哲](https://img.taocdn.com/s3/m/eeb7b11580eb6294dc886c69.png)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王哲摘要: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要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施,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建造出高品质的工程。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引言建筑工程在城市的建设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施工项目,因此需要保证工程的结构稳定与施工质量。
在进行工程前期设计时,需要重视结构设计质量。
尤其是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设计应用,因为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在设计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高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会有一定难度。
在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还要以设计为出发点,如果抗震性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质量。
因此,需要提高设计单位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质量,确保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应用效果。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1.1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规划需求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建筑设计工作者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除了保证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外,还应该满足日益复杂的城市规划需求。
现代城市规划中,建筑物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条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建筑物之间应该错落有致,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独立,既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产业结构链,又可以保证区域建筑出现问题后不引发连锁的反应,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而优良的抗震设计既要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还需要顾及到建筑物的外观造型,为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所以,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2为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现如今没有任何技术和设备可以精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地点,而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必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我们只能在减少地震损害方面做好应对措施,这其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人们可以在地震发生时预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避难,极大地降低了地震救援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救援难度,为人们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上了一个保险,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性。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c6931533d4b14e84246810.png)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地震灾害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当地震发生后,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所以很难提前预测防范。
因此,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进步,也应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建筑体能够更好的抵御地震灾害。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要以安全、稳定为核心目标,对建筑建设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详细勘察分析,确定合适的抗震等级标准,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以此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1 建筑抗震设计中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起着主导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方案中建筑结构设计的修改对于整个建筑设计来说很难做较大篇幅的修改,如果整体建筑设计方案确定,结构设计只能服从建筑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结构布置,因此,如果建筑设计师能够从一开始就对建筑方案项目进行合理的布置来满足建筑抗震的需要,那么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人员在构件选择、建筑的自重与刚度在整个建筑内的分布情况就可以更好的进行选择与分配,若地震来临,其构件系统分布产生的形变也可以较为均匀的分布,减小建筑整体的变形,从而减轻了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效果,提高了建筑抗震能力。
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开始的建筑设计方案中没有全面的加入抗震设计理念,那么在结构设计环节就会存在很多不可预估的困难,在结构构件及抗震性能布置方面存在诸多限制,甚至严重情况下,会造成一些不合理设计的发生。
其次,如果存在无法合理布置的情况下,结构设计人员往往会通过在单位体积内加大承载能力,即通过加大构件物的截面或者配筋状况来实现设计规范要求的承载能力,但一般情况下,会增加预算,使建筑的经济性不合理,甚至造成一定浪费。
2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分析2.1 抗震设计概念混淆在设计抗震结构时,必须要以“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裂”为目标,尽可能的降低地震引起的损失。
要想实现建筑结构的良好抗震,只进行抗震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要是想充分确保建筑体的抗震能力,还需要增强关键位置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f9993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2.png)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极强的破坏性,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设计过程,除了考虑建筑功能外,对建筑的荷载、内力、形变等因素也要进行深度考量。
实际上,目前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并不十分理想,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掘有效的抗震措施,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为人们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围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展开探讨,先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最后讨论了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要点,以期增大建构筑物的安全系数,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标签: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场地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使用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地震灾害明显增多,为建筑结构带来较大破坏,危害了人们人身财产安全。
多年来,地震的发生,严重损伤了建筑物,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使几十万人失去了宝贵生命、健康身体,甚至于,为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创伤。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城乡标志性建筑,人口密集度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一旦发生地震,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对此,加强抗震设计,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
几次大地震的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地震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
然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却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地震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便人们做好防护工作。
对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地震到来时,尽量拖延建筑物倒塌时间,为人们提供充裕的逃生时间,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建设重点。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加入,有效保障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寿命。
当地震发生时,若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另外,在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建筑工程的主要用途、所处地理位置等,以此进行抗震设计,能够有效保障建筑抗震能力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王京
发表时间:2019-09-11T15:51:34.2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王京
[导读] 并提出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提升的有效设计策略,望对未来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相应借鉴[2]。
天津市新型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381
摘要:地震是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有着很大的破坏性,还给受众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受众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为了更好地防治地震灾害,实际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全面加强抗震设计工作,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稳固性,才能够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对国家社会财产以及受众人身财产安全进行保护。
由此可见,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施工企业务必要聘用专业的工程结构设计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工程结构设计师在实际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在重视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强化非结构位置构件抗震设计的同时,重视结构基础防震性能设计,全面提高工程整体抗震效果;并密切关注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加强结构机敏减震支撑设计,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施工场地选择问题
施工场地选择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务必要选取对工程结构稳定性有利的位置,地震灾害对建筑工程的破坏,除了地震灾害所带来的能量冲击之外,还会给建筑工程结构带来破坏,而引起建筑工程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场地选取。
因此,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架构的稳定性,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场地位置的选择。
例如,土质较软的土质、容易液化的土质以及状态不匀称的位置等均不适合选做建筑用地。
但如果实际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情况不允许、难以避开这类位置,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一定要对不利于施工的位置进行加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工程结构体系问题
就现代建筑工程结构体系问题而言,主要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建筑工结构体系一定要从根本上规避制约工程整体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师要全面考虑,着重考虑部分架构受损而影响到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第二,要想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工程设计师一定要和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交接,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师给出确定的计算简图和科学的地震能量传播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现场施工人员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架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第三,架构体系一定要具有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承载能力、强大的变形能力以及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务必要有效利用钢筋混凝土架构,积极利用钢筋混凝土强大的承载力、变形力以及能量传送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第四,工程结构体系一定要具备适宜的刚度和强度,最大限度地集中应力和塑性能力,规避因工程结构局部稳定性受到损坏而影响工程整体。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提升的有效设计策略
2.1重视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强化非结构位置构件抗震设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我国各地区地质土质情况各不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地质土质柔软、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工程结构不稳定问题频繁出现,因此,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设计工作中,工程设计师一定要全面根据施工现场地质土质情况展开设计,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结构设计全面符合施工场地位置抗震能力的实际需求。
实际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利用选取强度较高、刚度较强的工程主体架构设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工程结构弯曲变形的发生几率,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
这就要求工程结构设计师要仔细对抗震结构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根据施工现场土质地质情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从根本上确保抗震结构探究的全面性和非结构位置构件设计的有效性。
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结构位置构件设计,设计师务必要针对容易发生风险隐患的短柱进行有效的设计处理,全面遵循整体性原则,着重强化短柱位置的抗震性能,从而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2.2重视结构基础防震性能设计,全面提高工程整体抗震效果
就建筑工程结构基础防震性能设计工作而言,设计师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地基隔震设计,现阶段建筑工程地基隔震设计工作普遍选用沥青原材料,地基隔震主要是在工程地基和土质层之间增设缓冲结构,这样的设计能够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缩小震动频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碰撞程度,并对地震能量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反射,从而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工程主体架构的损坏程度。
第二,基础隔震设计,实际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普遍选用混合隔震设备、基地滑移隔震设备以及夹层橡胶隔震设备等[1],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对工程上部架构的损坏,这就需要在工程上部架构和基础位置增设隔震位置,从而全面防治地震能量从地基位置朝工程上部架构进行传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整体的抗震性能。
第三,间层隔震设计,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削弱地震冲击力,这一部分设计普遍着重工程原始结构位置,具备简单便捷的优点。
2.3重视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加强结构机敏减震支撑设计
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主要在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增设多重抗震防线,以全面削弱地震能量对建筑工程整体的冲击力。
实际建筑工程多重防线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师和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把延展性较强的构件收入到抗震防线设计工作当中,并把其当做第一道抗震防线,再把另外的工程构件当做第二、三道防线,这样的抗震设计方式可以在第一道抗震防线损坏后,借助其他防线削弱后期冲击力,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
与此同时,工程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在结构防震设计工作中将位移作为基本点,定量研究可以降低地震能量冲击力的方式,从而强化工程结构的抗震水平。
设计工作中可以利用对具体部分设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反复核算工程构件的整体承重能力,有效调控强震感作用下工程下层的位移延展能力,以全面实现工程遭受地震灾害时的结构扭曲。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安全和使用性能问题受到了受众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工程以及受众日常生活带来了根本上的破坏,为了进一步降低地震对城市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的破坏程度,加强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提升的有效设计策略,望对未来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相应借鉴[2]。
参考文献
[1]张向伟.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138.
[2]雷小云.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9(13):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