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之道真傩文化
仡佬族文化 仡佬族的傩文化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仡佬族文化仡佬族的傩文化是什么
导语:仡佬族傩文化,你知道多少?傩戏是远古时代的傩祭活动转变而成的戏剧形式,它是宗教文化和戏曲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很多少数民族
仡佬族傩文化,你知道多少?
傩戏是远古时代的傩祭活动转变而成的戏剧形式,它是宗教文化和戏曲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很多少数民族都能够看到傩戏的身影,仡佬族人民也非常喜欢傩文化,下面的仡佬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关于傩文化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仡佬族是西南最古老少数民族之一。
仡佬族的居室、服饰、饮食、婚丧礼俗等生活习俗独具特色;仡山大宴“三幺台”每筵席经茶、酒、饭三席而终,味美情浓,是仡佬族接待贵宾的最高礼仪,与道真傩戏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的“打篾鸡蛋”、“高台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健身、娱乐一体,技艺高超,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道真仡佬族傩文化是一种发端于远古、以祈福迎祥为目标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仅其中的傩仪形式,即有冲傩、阳戏、梓潼戏、打保福、和梅山、朝斗、庆坛、酬山、镇宅、谢土、上钱等270余种,可谓异彩纷呈。
近年来,道真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傩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与保护、推介工作,其在外影响不断扩大。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及韩国、日本、美国、巴西、英国等海外专家学者多次与地方有关部门、专家学人开展多课题的国际性合作研究;2008年,“道真仡佬族傩戏”成功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生活常识分享。
“道场”――傩文化的土壤共5页文档
“道场”――傩文化的土壤一、前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北部,处于群山环绕之下的道真,被喻为“傩戏王国”。
当地的傩戏傩文化在元代时期便慢慢渗入境内,距今已大约六七百年。
①傩最初是古先民祭祀神鸟的宗教活动,随着傩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请神逐鬼、祈福消灾的文化现象②。
傩文化在发展的历程中,因历史久远,传播地域广,与其他文化出现融合,傩文化在贵州这块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在道真这块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傩文化便是这样。
由于道真辖下各乡镇大多处于大山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道真傩文化因此也各自有其特色。
阳溪镇位于道真自治县的最北端,与本县的三桥镇、洛龙镇接壤距县城39公里。
居住着汉、苗、仡佬、土家等10余个民族。
阳溪镇所辖有四个村子,我所调查的地方主要是龙台村、阳溪村。
二、傩文化的土壤“道场”“唐朝起、宋朝兴、万古流传到如今。
”这是法师们口中对“道场”起源的顺口溜,在笔者通过两个村的采访得出,当地对于“道场”的由来说法正如这句习语一样,内容如出一辙,仅仅是话语有一点出入而已,这里提出比较全面的说法③:“故事开头出自《西游记》著作中关于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这一段故事,而后唐天子去地狱查看,唐天子和地狱对峙,看到地狱的鬼魂在受罪,问鬼魂如何才能解救他们,鬼魂说要有释迦佛的命令――佛旨――才免得了他们的罪,唐天子就请经书来超度他们才让他们投生。
”后就这么传了下来。
他们并没有说出真实的是由哪里传入的。
“道场”是具有乡土特色的一种仪式,当地的“道场”仪式分为三天、五天、七天、半月、四十天不等,由于道场进行的天数越多,花费便越大,对于法师的要求也越高,“道行”不高深的法师是做不了半月及以上的“道场”的。
《县志?傩文化》开篇即云:“道真傩文化以冲傩、阳戏、梓潼戏、打保福为代表,囊括‘巫教’祭祀系统。
自古在民间履行着为人接寿、续嗣、治病、求财、净宅、过关、度职、安神、酬神、驱邪、免灾、还愿等职能。
”④。
基于当地的经济情况,并结合当地法师的道行,一般进行的都是三天和五天的道场,三天的最多,五天的主要是家里有钱的才会要求做。
道真傩面具民俗学现象
道真傩面具一、简介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
中国的傩祭和傩戏具有悠久的历史。
伴随傩祭而产生和发展的傩戏面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傩戏面具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
二、现状特点1、选材考究傩戏沉淀积累了从古至今各个阶段的文化和艺术,也包括戏曲艺术,从而在剧目、表演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比较完整地传承下来。
傩戏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傩戏面具便随着傩戏的发展保留得比较完整,2、造型丰富傩戏面具的各种艺术造型、质料选择、色彩运用、功利目的、民俗意象等。
道真傩面具更加表现得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傩戏表演中主要角色面具70多种,角色众多,形制各异。
与其他地方的傩面具不同,道真仡佬族傩戏面具大都口、眼可动,能将角色展现得活灵活现。
3、风格独特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慈祥等等性格的风格。
什么角色一般佩戴什么面具都有讲究。
道真民间有大量的活口面具,模样神秘可谓,充满着阳刚之气。
三、民俗学功能1、历史功能远古时期,人们世代居住在山里,山里会咬伤人的猛兽被人们当成是疫鬼。
驱逐疫鬼非人力能为,只好假以神力,戴着凶恶的面具娱神。
在迟在元、明时期外来傩戏传入境内,开始兴盛起来。
在封建社会一直很兴盛,改革开放以来,道真傩戏面具随着艺人的减少发展缓慢,众多原因傩戏开始衰落。
艰难而顽强地继续传承着。
近年来道真会制作活口面具的手艺人寥寥无几,极少部分凭着祖辈传下来的技艺继承着。
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当地社会的发展。
2、教化功能面具大多都是人们对神的幻想。
面具看起来很有威严面具形象鲜明,目的在于增加傩坛的威震力和神秘庄严性。
是人们感情的寄托,人们相信有神会保佑他们,也会遵从神的旨意,遵循着人生准则。
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使原始的人类心中充满了恐惧与困惑,便被称为神灵,人们对神灵产生了崇拜和敬畏,原始的宗教形式产生了,它对整个民族的心理影响非常深远。
浅谈贵州道真仡佬傩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
浅谈贵州道真仡佬傩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作者:胥思省来源:《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道真仡佬傩戏文化隶属于巫文化范畴,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具有欣赏美、古朴美、视听美、原始美的特点,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弘扬仡佬傩文化,传承和保护傩戏艺术,对于丰富源远流长的中华戏剧艺术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道真;傩戏;审美价值;传承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68-01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县内居住着仡佬、苗、土家等少数民族,其中仡佬所占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
在古代,道真属于蛮夷之地,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地处荆楚、巴蜀文化交汇地带)很少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古老文化的天然储存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黔蜀门屏、银杉之乡、仡佬故土、傩戏王国”,其中傩文化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文化之一。
傩文化作为古代巫觋文化发展至后期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身所固有的巫文化特质对原始艺术思维的形成和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是艺术的源头之一,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道真仡佬傩文化之上。
傩戏活动的一大功能是娱神娱人,在这过程中体现为艺术的审美。
通过举行傩戏活动不仅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以丰富,也使人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得以激发,而傩戏自然就是这一审美活动的对象主体。
在道真举行傩戏活动又叫“冲傩”。
这是严肃的神事活动与轻快的民间表演形式的完美融合,使傩戏和一些其他传统小戏相互帮衬、相互融合,达到一种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境地。
这一点无论是从傩文化发展的成长过程还是从单场傩事演出过程来说,都是值得后世艺术所借鉴的,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一、演出——欣赏美的价值从演出形式来讲,傩戏由请神(祭傩)、酬神(傩戏)、送神(祈神)组成。
道真傩戏分行坛和坐坛两种方式,其中坐坛又有两种活动形式,一种是纯粹的请神,俗名叫“打保福”,主要是用于祈福仪式,由法师4-8人组成,其中掌坛法师一名,他们均不戴面具出戏,所需时间一晚上。
道真傩城评估
道真傩城评估1. 背景介绍道真傩城是位于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傩戏文化村落。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道真傩城以其独特的艺术表演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
本次评估旨在对道真傩城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2. 历史发展道真傩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它一直是当地重要的文化中心和艺术交流平台。
传统上,道真傩城是一个由不同家族组成的社区,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真傩城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集中展示傩戏艺术形式、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并吸引游客观光的地方。
3. 文化特色道真傩城以其独特的傩戏表演形式而闻名。
傩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元素。
在道真傩城,观众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的傩戏表演,其中包括各种角色扮演、舞蹈动作和音乐演奏。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才华和技巧,还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道真傩城还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习惯和节日庆典等都是道真傩城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4. 经济影响道真傩城对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作为一个旅游景点,道真傩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游客在参观傩城的同时,也会购买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产等,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道真傩城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许多居民通过在傩城中担任导游、演员、工艺品制作师等职位来谋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5.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道真傩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项措施已经采取。
首先,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傩戏艺术家的培训和扶持,以确保他们的技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其次,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管理和保护道真傩城。
仡佬族傩文化你知道多少(传承傩戏艺术)
仡佬族傩文化你知道多少(传承傩戏艺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于2021年2月2日开展了“传承傩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系列活动,深入的了解了傩戏文化。
队员们首先在网上查询资料了解到傩戏是仡佬族所特有的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仡佬族傩戏在元明时期传入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由此开始在当地流传。
它以巫为内核,与贵州地域文化和仡佬族文化合流,形成佛巫或道巫、清巫、儒巫合一的特殊坛门形式。
道真仡佬傩戏以祈福迎祥为目的,由民间称为“道士先生”的艺人组班表演,有歌有舞,或说或唱,庄谐交作,文武并重,整个演出过程呈现出娱神和娱人结合、祭祀与艺术交融的特征。
其在民间有“跳大牙巴”的俗称,虽然吸收、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和汉族的很多文化,但仍然保留了仡佬族本民族原始巫教的特征。
如清代《遵义府志》引《峒溪纤志》说:“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则此相沿苗风也。
”遵义府学、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岁贡生胡端《禁端公论》云:“吾尝观其歌舞,跳跃盘旋,苗步也;曼声优雅,苗音也;所标神号,苗祖也。
是盖苗教耳。
”2008年6月7日,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申报的傩戏(仡佬族傩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实践队队员在初步了解傩戏之后也亲自来到了位于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中国傩城深入探寻傩文化,中国傩城是中国傩戏学会唯一授牌的傩戏文化研究中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傩文化古城。
其整体布局契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原理,融入福、禄、寿、喜、财祥瑞元素。
在继承和发扬原始文化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以科学的规划和精心的打造,集中展示出了傩文化的精髓。
其中有傩城人气聚焦点之称的“傩戏王国”、傩城重点打造的家庭亲子主题乐园“魔幻岛”、汇聚了各地知名餐饮的竹王古街、致力打造文创主题的山王古街、夜生活区仡佬古街、福、禄、寿、喜四大人气广场。
浅析道真自治县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道真县傩舞为例
124宗学良:浅析道真自治县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浅析道真自治县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道真县傩舞为例宗学良(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通讯作者:宋佳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10742046)”“Project 201810742046supported by National Trainning Progra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Undergraduates”【摘 要】道真县傩文化有着悠久传承发展历史,但在多媒体信息时代下却面临着传播与发展诸多困境。
这些问题有来自于信息时代,也有政府、社会、群众等主观方面诸多影响。
克服来自主观或客观所带来不利影响,无疑是道真县傩文化未来发展传承关键。
【关键词】道真县;傩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6-0124-01傩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古老文化,主要以傩戏、傩舞、傩祭以及代表性傩面具等几大要素组成。
道真县傩文化源于元代,在清代发展成型,到了民国时期发展兴盛。
道真县傩文化作为一种古老宗教艺术文化,有着七百余年发展历史,其强烈宗教艺术特色和巫术性质,对当地民间社会有着深刻且长远影响。
同时,道真县傩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传承,傩戏在2008年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真县傩文化历经百年生存、发展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特别是现代传播媒介介入,使得这一悠久古老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信息时代下道真县傩文化传承正遭受着强烈冲击,有着诸多生存与发展困境。
本文就贵州道真县仡佬族傩文化中傩舞为例,分析在多媒体信息时代下傩文化面临发展困境,以及解决问题措施。
一、多媒体信息时代下傩文化的发展困境道真县傩文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傩文化传承人才凋零与难以为继、官方政策宣传的缺位与政策导向偏差、学术研究与民俗文化传承脱节等。
道真傩城观后感
道真傩城观后感前阵子去了道真傩城,那可真是一场独特又有趣的体验呢!一到傩城,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一个神秘的古老世界。
那建筑风格特别有韵味,古色古香的,全是那种传统的中式建筑,飞檐翘角的,看着就很有故事。
而且墙上还有好多关于傩文化的壁画和雕刻,虽然有些图案看起来怪神秘的,但就是莫名吸引人的眼球。
说到傩文化,傩戏表演那可是傩城的重头戏啊。
那些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奇奇怪怪的服饰就登场了。
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懵,这演的啥呀?但是随着表演的推进,我就渐渐被吸引住了。
他们的动作特别夸张,一会儿蹦蹦跳跳的,像是在驱赶什么鬼怪;一会儿又摇头晃脑,嘴里还念着我听不懂的词儿。
感觉就像是一场神秘的仪式,在和古老的神灵对话似的。
周围的观众也都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会爆发出一阵笑声或者惊呼声,整个氛围特别热闹。
傩城里的美食也让我印象深刻。
有好多当地特色的小吃,名字都特别有意思。
我吃了一种叫做什么粑粑的东西(具体名字给忘了,光记得好吃了),口感软软糯糯的,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米香味儿。
还有那些用山货做的菜肴,那新鲜劲儿就甭提了,吃起来口感特别清爽,感觉满满的都是大自然的味道。
走在傩城的街道上,还能看到各种各样和傩文化相关的小玩意儿在售卖。
有那种小巧的傩面具,五颜六色的,特别精致。
我忍不住买了一个,戴在脸上还臭美了一会儿,感觉自己也像是傩戏里的小角色了。
傩城也有一些小遗憾的地方。
比如说,有些地方的指示牌不是很清晰,我找个厕所都费了好大的劲儿。
还有就是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我看到有个别游客在一些古建筑上乱涂乱画的,真的很破坏整体的美感。
总的来说,道真傩城就像是一本活的历史书,把傩文化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它让我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文化,既有趣又能让人长见识。
这一趟傩城之旅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道教与傩文化关系论略_张泽洪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 3期
贵州省晴隆县中营镇新光村硝洞苗族的庆坛仪 式 , 其坛场同样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 。 苗族的祭坛 布置有祖师台 、三清台 、五岳台 、城隍台 、下坛土地 台 , 傩坛张挂的总圣图上绘 七排数十个神 灵 , 有三 清 、玉皇和祖师 。 道教神祇包括玉皇 、三清 、真武 、五 岳 、三桥王母 、四值功曹 、五通 、城隍土地 、判官等 。 仪式中有四值功曹奏问奏状 , 迎玉皇诸神下凡 , 祭神 还愿 、判官勾愿 。 唱科中有道教始祖李老君 、五岳府 君 、五通神的传说 , 神马有五营兵 , 阴阳兵 , 都是道经 中常出现的兵马 。[ 17]
西南少数民族的傩坛俗称为桃源洞 , 民间有所谓 安洞柱 , 插洞条 , 俨成三洞之说 。 举行傩祭要在事主 家中搭设坛场 , 法师们称之为彩插桃源 , 建立泰山胜 景 。 桃源洞是掌坛师祭祀行法的场所 , 其实道教的坛 场也有洞的意蕴 , 因为道教的洞天就有坛的含义 。 道 教著名的洞天往往是教派的宗坛 , 如正一派设于龙虎 山的正一宗坛 , 上清派设于茅山的上清宗坛 , 灵宝派 设于閤皂山的元始宗坛 , 是道教最具影响 , 传续最久 的坛场 。桃源洞指祭坛的飞檐挑角式三孔拱门 , 此三 孔拱门将桃源洞分为上 、中 、下三洞 , 每洞中又分八小 洞 , 上中下三洞共有二十四小洞 , 二十四小洞象征祭 祀法事的 “十二阴十二阳 ”, 有学者认为二十四小洞还 与天师道的 “二十四治 ”暗合 。[ 9] 湘西凤凰苗族傩坛 中门直匾上书 “云岳宫 ”, 左右拱门的横匾分别书写 “桃源 ”、“仙洞 ”。但湖南邵阳向家坛的中门上书 “桃 源洞 ”, 左门上书 “圣真仙境 ”, 右门上书 “紫府大殿 ”, 无论何种匾额都体现出傩坛的道教色彩 。 西南少数 民族的傩坛是一个象征体系 , 其布局象征桃源洞内立 起五府六殿排筵设坐 , 洞外立起五楼四寨停兵歇马 , 傩坛展示出五彩缤纷 、香烟缭绕的气象 。[ 10] 西南少数
有关道真儺城文化的议论文
有关道真儺城文化的议论文
7月22日,遵义道真县大沙河景区举行“中国傩城”体验区盛情试开园。
据介绍,道真县大手笔投资600亿元打造贵州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中国傩城”。
“中国傩城”位于北纬30度,遵义以北,道真自治县以西。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磏镇大沙河,在云遮雾罩的两山耸峙的沟壑间,犹如一颗遗世明珠,一个源于商周的古老民族——仡佬族在此栖居了三千多年,留下了质朴而又厚重的仡佬文化、傩文化。
在道真自治县“遗产变文产”“大旅游带动大产业、大产业融合大文化、大文化助推大扶贫”的文化产业扶贫战略背景下,重庆名豪集团董事长周勇带着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项目来到道真县大沙河。
经过36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道真大沙河终于成为“东方的迪尼斯”“不一样的丽江”“文化与建筑的高度融合”“中国全域旅游领跑者”“世界级旅游度假圣地”。
在正式开门迎客的傩文化古城“中国傩城”,游客可以看高台舞狮、仡佬情景剧,游仡佬风情街、傩戏王国主题公园、魔幻岛生态亲子主题公园,品“三幺台”文化盛宴……。
仡佬族傩戏面具的本原文化内涵——以贵州道真县仡佬族傩戏面具为例
仡佬族傩戏面具的本原文化内涵——以贵州道真县仡佬族傩戏面具为例发布时间:2021-08-04T04:49:20.81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0期作者:刘鹏展陆永青夏巍[导读] 本文认为,傩戏面具中所代表的本原文化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中,既有相互区别又有千丝万缕的本质联系。
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本文从仡佬族傩戏面具的本原文化内涵出发,依据传统的内涵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演变,探讨关于傩戏面具本原文化属性特征,结合“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民间美术的哲学基础,表述其与本原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认为,傩戏面具中所代表的本原文化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中,既有相互区别又有千丝万缕的本质联系。
关键词:仡佬族;本原文化;形式特征;内容特征一、关于仡佬族傩戏面具傩戏在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是较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神秘色彩的宗教文化展现形式,有学者提出,宗教性是傩文化的本质属性,观其文化展现特性,又是与民间文化属性有所区别。
这一观点不仅是在傩文化研究领域被专家学者认可,也是在民间民众中认可。
在民间美术文化中,依据本原文化,仡佬族先民为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基本的生活夙愿,依托于傩戏驱邪纳吉和祈福迎祥、圆满人愿。
仡佬族傩戏演出中有七十二个角色,所谓“上傩三十六,中傩二十四,下傩一十二”。
①有学者经过考察后,将傩戏面具分类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正神、第二类是凶神、第三类是其他。
在三类面具中,每一类面具都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属性特征。
民间艺术在本质上跳不出对于生命和未知世界的敬畏之情。
在靳之林先生的《中国民间美术》一书中,这样讲到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形态,通常表现为中国本原哲学“观物取象”。
②傩戏面具的人物形象,是仡佬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合迁徙中,吸收和融汇外来文化,逐渐地形成了仡佬族面具现有的文化内涵。
二、傩戏面具的本原形式特征内涵傩戏本就是一种带有浓浓的宗教色彩的,在学者的考察中,归纳出关于傩戏面具来源有两条路线:一是四川傩戏,是贵州仡佬族傩戏的来源,二是湖南傩戏为源头。
神秘苗族的傩文化,你听说过吗?
神秘苗族的傩文化,你听说过吗?不管是贵州人还是外地人,肯定都听说过在古老的苗族村寨居住着一些神秘的人物,相传他们精通法术、刀枪不入、沟通神灵还能预知未来,这些被当地人称作“法师”的人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神奇?在黔东南铜仁市江口县梭家苗寨,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神奇的傩技。
傩师、傩技和咒语傩,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
在我国的贵州、云南等受巴蜀文化影响深刻的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驱鬼仪式,参加者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带着看似恐怖的面具,边舞边跳,这种仪式的名字同样古老而独特,叫做“傩”。
包括傩仪、傩戏和傩技。
据当地一位通晓苗族文化的老人介绍,苗族最原始的社会基层组织以“鼓”为单位,这个单位的首领则是“苗王”,而“傩师”的角色相当于首领的参谋和助手。
在这个族群迁徙的过程中,“傩师”则用“上刀山”和“下火海”的绝技向族人证明,他们的首领不会畏惧任何困难。
苗族傩技秘不示人进入梭家苗寨,村民围住了来自各地采风的摄影家。
记者注意到,在围观的人群中,除了村民,还有几位身穿红袍特殊装扮的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人正是本领非凡的“法师”,他们将当众展示一些常人所不能的绝技。
正当记者对这些“法师”的服饰感到好奇时,一位当地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法师”的装束源自唐僧形象。
相传唐僧西天取经归来成佛,具有捉妖除魔的能力,所以,这些“法师”相信自己与唐僧一样能够捉妖除魔。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越过一条流经苗寨的小河,再穿过一片小树林,一只近20米高的铁梯矗立在草滩上,而这只铁梯的横杆竟由36把利刃组成,“刀山”这个称谓可谓名副其实。
据说,只有能够赤脚登上这座“刀山”而毫发无损,才能够证明“法师”的“法力”。
一名“法师”仰望“刀山”,口中仿佛念念有词,紧接着拿起碗含住一口水喷向“刀山”,并一边念叨着将碗中剩下的水抹在“刀山”以及另一位“法师”赤裸的脚底。
赤裸双脚的“法师”向四周拜了拜,最后向“刀山”一拜,握住刀梯,双脚依次登上刀刃,稳稳地向“刀山”的顶端攀去,并不时地在高处伸出双腿向众人展示他那安然无恙的脚底。
道真仡佬园观后感
道真仡佬傩戏流行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传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田野走访中,我发现,我们道真仡佬傩戏文化的传承与其它地方的传承有些不一样。
道真傩戏文化融入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属于巫教范畴。
道真仡佬傩戏分为外坛和内坛,外坛又叫装银匠,集纸扎、纸画、剪纸、模型制作等于一身。
当地人死后,除了要请傩戏表演者为亡灵进行超度,还要为死者烧去“房屋”“轿子”“马”“纸钱”等,以示尊敬逝者,让其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富足,不遭人嫌弃。
这里烧点的“房屋”“轿子”“马”“纸钱”等都是外坛师傅制造的,他们用麻杆、竹片、墨汁、白纸、红纸、黄纸、木块等常见材料,经过巧手的制作,三五天内便造出逝者在生活中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待到为逝者超度完亡灵后为其火化掉。
内坛主要是在掌坛师的带领下,为逝者超度亡灵。
内坛有诵经、打击乐器、唱、跳、写、独白、帮腔等,内坛是人死后进行傩戏表演的核心部分。
道真仡佬傩戏文化表演者都是当地的普通老百姓,没有文化知识,大多目不识丁,主要是靠心口相传。
道真仡佬傩戏表演不用搭台,主要是在农家堂屋,摆个香案就可以开场表演。
表演时间有早起晚散,三天三夜,五天五夜,七天七夜,九天九夜,十五天十五夜……如今,常见的有早起晚散,三天三夜,五天五夜以上的很少见了,十五天十五夜表演也只是听说过了,现在的傩戏表演坛口已无人能胜任了。
每次傩戏表演,都有一名掌坛师领头,三天三夜以内的表演,五人就可完成。
掌坛师是要接法的表演者才能担任,说到我们这里的掌坛师,那可不是子承父业的传承法。
虽然每个坛口的表演者都是本姓子弟,大多已掌坛师家族成员为主,但是,掌坛师本人不能直接传授自己的儿子,他得将法传给旁系成员,旁系成员接法成掌坛师后,原掌坛师的儿子得皈依新掌坛师门下,从他这里接法,才能成为掌坛师。
例如阳溪镇勾氏坛口老掌坛师勾中福老先生就是将法传个了旁系子侄勾民锡,勾民锡再将法传给勾中福老先生之子勾民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今天信息时代的到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
仡山里的傩文化
33Z'Magazine遵义2018◎责编/何玉梅 Email:zunyi3@仡山里的傩文化傩,产生于比久远更久远的远古时代。
傩,也成为了人类蒙昧时代最初的光亮与色彩,这是先人最原始的信仰。
去道真,一定要看一场傩戏,这是走进道真、感受道真最有效与最直接的方式。
前几日,有幸跟着遵义杂志社开展的“跟着非遗去旅行”直播栏目来到道真自治县的“中国傩城”,与“小红侠”在“傩城”共享了一场傩文化的视听盛宴。
傩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主要以鬼神信仰为核心,以多钟多样的请神驱鬼活动为表象,其目的是为了驱鬼逐疫、祈福禳灾。
在民间,人们根据“傩”字的写法,还衍生出了这样一个说法:“当人遇见了困难就有了傩”。
如今,傩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已经从曾经的“娱神”转为“娱人”。
在道真,傩既是一种有着强大力量的宗教仪式,也是它神秘、神圣,它又粗犷、威武。
它给道真的乡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憧憬,给山村带来严格庄重的秩序。
这是汉族与仡佬族文化的融合、沉淀、延续。
傩文化发展至今,衍生出了戏曲、舞蹈等多彩多样的艺术形式。
并且,这些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成为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傩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是一种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衍生出来的戏剧形式,结合了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是各个历史时期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积淀。
由于历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艺术影响不同,傩戏又分为傩堂戏、地戏、阳戏三种,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
其中,贵州全省、云南东都、四川南部、重庆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和西南部、广西北部及安徽南部是傩戏最多、品种最全、特色最为显著的地区。
傩戏既庄严、肃穆、神秘,也灵动、诙谐、滑稽。
历史的传承中,傩戏始终保存着远古纯朴的自然哲学,传承着一代代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道真自治县的傩文化历史悠久、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仅仅是其中的傩仪形式,就有冲傩、阳戏、梓潼戏、打保福、和梅山、朝斗、庆坛、酬山、镇宅、谢土、上钱等270余种,可谓异彩纷呈。
傩戏简介
傩戏简介
道真傩戏是“唐朝兴,后人跟”,在仡佬民间流传极广,历史悠久,已是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民间深藏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神秘戏剧。
从原生态流传下来,在仡佬山村,叫做“打保福”“冲傩”。
打保福分以下几种:
1,寿庆,满十,增添寿诞,叫做诞生接寿保福。
2,结婚,结婚冲喜,为平安保福。
3,缴愿,就是农村中,有仡佬族流传下来的一种特殊规律。
例如:XXX人生病,或遇邪,或为结婚久无生育等。
许下愿信,使病人早日安康。
久无生育的人,求神许愿,就叫做急救保福。
平安保福——简称傩戏的一节。
二观音菩萨的历史简说:
观音菩萨是慈航道人转世,在民间,普天之下,流传极广的一位了不起的女中之神,人人敬佩,人人皆知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三观音送子
是民间有个别的凡民结婚后三五年都没有生育,许下保福愿,求祷观音菩萨送子到他家传宗接代,香火不断。
四最后,我们专门排练观音送子这一节目,按剧本熟读,背唱词,演跳动作,做专业训练。
探析道真傩文化的现代价值
探析道真傩文化的现代价值作者:袁霞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3期摘要: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傩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具有道德教化、审美、休闲娱乐等功能。
挖掘、整理傩文化中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元素和成分,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傩文化;道真;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26-02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历史、经济、民族等诸因素,催生了道真仡佬族苗族聚居地区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其中,傩文化尤为有名,有“傩戏王国”和“东方文化亮色”之誉。
傩是一种信仰、祭奠仪式、巫术、组织、制度、民俗活动、准宗教活动[1]。
道真傩文化在内容上分为冲傩和还愿两部分,冲傩是人们驱邪除魔、降妖捉鬼、祈求平安所进行的一种傩坛请神活动;还愿则是人们为了使在冲傩的时候许下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就要履行之前所许下的诺言,便产生还愿。
这一民间文化现象在元、明时期就已经传入到道真境内,其分布的范围广,影响深远。
但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傩文化中崇拜、信仰的功能越来越弱化,也在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如果我们剥开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文化的外衣,不难发现,傩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具有道德教化、审美、休闲娱乐、增加旅游经济收入等功能。
因此,挖掘、整理傩文化中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元素和成分,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生态伦理价值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比较落后,人们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于是他们就把与自己相关的动植物给予人格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灵气的,如果人们尊奉这些有灵性的东西,与之和谐地相处,就能够得到其庇佑,远离不幸、病痛、灾害以及不顺等。
源远流长、奇特的仡佬傩戏
源远流长、奇特的仡佬傩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祈福戏剧,这与各民族的人文环境有关。
而仡佬族人民用来祈福的戏剧便是“傩戏”。
“傩戏”在仡佬族历史悠久,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大家都听过巫教,很多人都好奇巫教到底是怎样的,其实仡佬族的“傩戏”便属于巫教的范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仡佬族的“傩戏”。
道真傩戏依法事目标不同,有大巫小巫之分,大巫有“打保福”,“冲傩”,梓潼戏、阳戏等多种内容。
小巫有“和梅山”、“祭坛”、“谢土”等数十种。
傩戏表演中主要角色面具70多种,常用打击乐10余种,蟒袍等常用服饰头饰各20多种,口条10余种,师刀等道具50多种,“清水柳”、“摇板”等唱腔30余种,《跑功曹》等常演剧目两三百种。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道真傩戏融合了佛、道文化内容,呈现多宗混合的走向。
仡佬族傩戏丰富多彩,与国内其它地区傩戏有一定区别,自有特色。
是研究民族民间戏剧和仡佬族先民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仡佬族傩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
贵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戏分为傩堂戏、地戏、阳戏三种。
傩堂戏的主要内容是傩堂正戏,包括歌舞、说唱、戏曲三种类型;不少节目属于说唱形式,通常是由一个人表演,同时还要表演几个角色的声腔、动作。
地戏是明初“调北征南”留守在云南、贵州屯田戍边将士的后裔屯堡人为祭祀祖先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没有民间生活戏和才子佳人戏,所演都是反映历史故事的武打戏。
它是端公法师在作完法事后演给活人看的,故以演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所唱腔调亦多吸收自花鼓、花灯等民间小戏。
早期的阳戏主要活跃在山间田野,虽在清末民初进入了城市,但其演出活动大都还是季节性的,班社也多是临时组合,艺人是半农半艺、半工半艺,演出场地主要是草台、祠堂、庙台、堂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阳戏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植。
“傩戏”来源傩戏是正安境内广为流传的一种地方戏,是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傩舞和戏的合称,有戏剧活化石之称。
傩戏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
傩戏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发布时间:2021-04-09T15:38:01.38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作者:颜丹[导读] 如今保存在黔北道真仡佬族苗族县等地的傩戏文化,起源于商周时期。
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傩戏,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会一些傩戏表演,但是,真正知道傩戏起源的,寥寥无几。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中学颜丹如今保存在黔北道真仡佬族苗族县等地的傩戏文化,起源于商周时期。
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傩戏,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会一些傩戏表演,但是,真正知道傩戏起源的,寥寥无几。
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傩戏文化作为华夏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戏曲文化——被称为戏曲文化的活化石,自然就成了炎黄子孙继承弘扬的优秀文化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傩戏文化,学校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载体。
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便尝试着将当地喜闻乐见的傩戏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一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傩戏文化的起源简史。
首先,在导入时,我用多媒体展播出一张傩戏面具图片,再播放歌曲“一堂傩戏听道真”,歌曲播放完后,我再设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么?生答:唱的是关于傩戏的。
师评:对,这首歌唱的就是咱们道真仡佬傩戏文化的内容。
师问:同学们认识屏幕上这幅图吗?生答:这是傩戏面具。
师评:对,这是咱们道真仡佬傩戏表演者在表演时戴的面具。
师问:大家都知道咱们道真仡佬傩戏文化,那么,有没有人知道傩戏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全场鸦雀无声。
教师:没关系,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傩戏文化的起源。
导入新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多媒体上展示材料:傩肇于殷,本为殷礼,于宫室驱除疫气,其作始者实为上甲微。
——饶宗颐设问:阅读材料分析,傩戏文化产生于什么时代?当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生答:产生于殷。
作用是驱鬼。
师评:对,材料中显示傩戏产生于殷商时期,本为当时的一种礼制,名为傩礼,主要作用是上层社会宫室用于驱除疫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傩文化博大精深
傩戏基淀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的文化信 息和艺术特征,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
为学术界提供了极高的历史学,宗教学,人文学,戏 曲学,美术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研究
驱饿邪逐疫、敬神祭向神尊主、消灾纳福和娱神娱人 方面转变的历程,留下了珍贵史料。
发展
发展傩文化,让更多人了解
进一步发展傩文化,遵义道真旅发大会以“游中国 傩城、探黔巴武陵、访神韵仡佬”为主题
傩文化的发展
傩文化的衍生文化 产品主要有面具, 在商店陈列展出
仡佬族傩戏艺术团, 目前共有演职人员 20余人。
为傩文化发展,省真 “中国傩城”举办
傩文化研究价值
傩文化的现实意义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傩文化 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具有道德教化、 审美、休闲娱乐等功能。挖掘、整理傩文化中积极 的、合理的、科学的元素和成分,对于我们传承和 发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 值。要更好的去继承
感谢聆听
山歌、小调
宗教
佛曲、道曲
戏曲
小锣、中锣、鼓、师刀、牛角
文化创意混搭
艺术表演
特农与民宿
跨界美食
文创原
将传统艺术融入现 代时尚
奉行“小而美”的 经营哲学
缔造真正美食生活 家
文创孵化器
文创
文化为灵魂,文创与商业结合
商业业态开始与文化创意元素跨界混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 的购物体验,傩文化的路还很远,需要与文化创意
傩戏种类
傩堂戏
土家族一种祭祀活动 受到中原文化及巴、 楚文化的影响,有比 较明显的巴人“俱事 鬼神”。
地戏
地戏在中国西南部贵 州省的许多地区广为 流传,较为集中在安 顺一带。
傩戏演出形式
阳戏、梓桶戏、梅 山、打粉火、打财 神、抛牌
跳坛、上钱、煞铧
冲傩、打保福
开天门、酬山、谢 土
演出音乐
民间歌曲
历史文化之道真傩 文 化
地理位置
道真自治县以一个东汉西南名儒、贵州教育鼻 尹道真先生的名字命名
傩文化
起源
先秦时期
发展与继承
三千年的沿袭、发展,傩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 丰厚、原始形态古老。
何为傩文化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语言宗教观念 (自然宗教)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 烂的傩戏文化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历之鬼”。巫傩 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需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 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傩戏又称为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 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载体
傩戏的演出形式大多是戴面具的,
傩戏共融
冲傩还愿,一种欲望的仪式戏 剧
傩戏与冲傩等宗教活动融为一体,还穿插着 不少巫术表演,既有神秘感、又有威慑力, 是典型的宗教文化 ”以酬神、媚神为手段,祈福 禳灾"
“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