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上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上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3、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血缘关系)1、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特点:母系——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特点:父系——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社会占主导地位。

23、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

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很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托言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第一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终究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举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配景: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农奴制流行,工贸易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关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劳绩和才能提拔。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重要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重要资料)
改革 离主义侵害加剧
苏联 P60 (课件9 下第五单
时间:
元11st—
1991年底
解体 —16st练 习)
根本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021/5/29
2、苏联解体( ) (课件9下第五单元11st、12st、14st、15st练习)
1)时间: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 国家联合体成立。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 正式解体。
2021/5/29
世界现代史:以十月革命为起点
1、三条主线: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二战后)
2、三种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
3、两个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2021/5/29
时间:1917年3月 1、二月革命 意义:结束了俄国沙皇统治
革命后形势:两个政权并立 时间:1917年11月 经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十月革命 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的利社会主义 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诞生。 苏俄的建立和巩固: 建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 委员会 巩固: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 《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 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 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P9,消极作用P10)
2021/5/29

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目的:(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结果:(两种政权并存,即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的是临时政府)2.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1)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同德国。

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迁都:(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时间:(1921年)领导人:(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加盟联邦:(俄罗斯联邦、外高家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前两个五年计划: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间:1928年~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意义:(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同时,也实现了农业集体化4.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1936年)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形成的环境:(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评价:(在一定时期起过积极作用,迅速提升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但是,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苏联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5.1936年通过的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全面!)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全面!)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意思是(是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

2.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帝国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但是古埃及帝国的版图(只涵盖亚非,没有欧洲领地)。

3.古埃及帝国最终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灭亡。

后来又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占领,最终导致(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来)。

4.古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成就。

古埃及天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太阳历);古埃及创作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象形文字主要刻在(石壁)上。

5.金字塔被称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只有(中国人)才称它为金字塔。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6.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

他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2.两河流域产生文明的时间是(公元前3500年),和古埃及产生文明几乎同步。

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3.两河流域使用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天文学上,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变化制定了(阴历)。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5.汉谟拉比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该法典的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第1课)1、背景:受一战影响,俄国受到沉重打击。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使革命有了方向。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2、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经过:列宁到彼得格勒指挥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4、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5、意义:⑴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⑵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一)列宁时期:1、内战时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随着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

(2)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3)时间:1921-1924年;领导人:列宁(4)措施: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6)作用: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7)评价:列宁探索用商品经济手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能从实际出发,纠正错误,调整国家政策。

3、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成立:(考试不作要求)(二)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1、经济成就(1)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第一单元:古代史时期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特点。

1. 夏朝-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2. 商朝-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3. 西周-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4. 春秋战国时期- 时期特点- 重要的国家和统治者- 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5. 秦朝- 统一中国的重要事件-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和统治特点-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6. 汉朝-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7. 三国时期- 三国的形成和分裂- 乱世英雄及其代表人物-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8. 晋朝和南北朝时期- 晋朝和南北朝的创建-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分裂局面的原因和影响第二单元:现代史时期本单元主要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包括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事件和发展特点。

1. 清朝末年- 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的原因- 经济、文化的困境-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2. 辛亥革命- 革命的背景和起义的发生-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的成立3. 新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农民问题和工人问题- 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4.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的原因和过程- 抗日战争的斗争形式- 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5. 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第三单元:世界历史本单元主要介绍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轨迹,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欧洲中世纪、美洲文明、近代工业革命等。

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文明的发展- 法老王和金字塔- 文明的衰落和原因2. 古希腊城邦- 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 雅典民主和斯巴达军国主义- 希腊文化的影响3. 罗马帝国- 帝国的兴起和疆域扩张- 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法和教4.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教会的权力和宗教改革- 和黑死病5. 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 文明的成就和衰落- 西班牙的征服和殖民6. 近代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推动力量-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全球扩散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的复习提纲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表格版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表格版复习提纲】
②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①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的科技成就;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保障内容
实行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保险以及教育资助等
制度建立
原因
①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原因
①东欧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
②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
③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④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僵化,
剧变实质
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催化剂
1991年,“八一九事件”加速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开始时间
1985年开始改革
改革内容
①先进行经济改革,结果失败。
②后进行政治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
引发人民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
东欧剧变
概念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政权垮台,从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承认中国
建立同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加强。
赫鲁晓夫改革
地位
苏联的第一位改革家(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改革)
改革内容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
•世界历史上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第二章开辟万里长城
•秦朝的建立与郑国公主的嫁娶
•建立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与秦始皇的陵墓
第三章帝国的兴亡
•汉武帝开创的“九年之治”
•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汉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传承
第四章文化的荟萃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和艺术
•佛教的传入和融合
第五章大唐盛世
•大唐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大唐的开放和文化繁荣
•唐朝的国际关系和开放政策
第六章千年之盛
•宋朝的经济与文化
•科技创新与发展
•宋朝的武器和军事思想
第七章战乱中的王朝
•元朝的统治与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特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第八章明清王朝
•明朝的政治制度
•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清朝的国际关系和社会制度
第九章近代中国的历程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社会革命与思想启蒙
•中国现代化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
总结
•对历史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
•强调历史对现今影响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热情。

初三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

初三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初三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

建筑杰作是金字塔。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的性质是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起源地是古代希腊。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

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

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首创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

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首创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他号令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着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

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祥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第10课资本主义时期的曙光一、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大到欧洲其他地方。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1. 青铜时代的中国
- 铜器的发展和应用
- 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印度的起源和形成
- 和的兴起
-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 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 各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
- 马可波罗的探险和见闻
-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
- 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和影响
3. 地理发现和文化交融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地理发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文化交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欧洲的大革命和近代产业社会的兴起
1. 法国大革命
- 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 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
-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3. 近代产业社会的特征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
- 城市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的大致内容纲要,具体还需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集合独立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二集合世界战争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第三集合世界经济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四集合世界格局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五集合科技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具体内容第一集合独立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十月革命: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推翻临时政府,正式建立苏维埃政权。

②措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退出一战。

③意义: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对比: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巴黎公社,1871年,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1、亚洲: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领导人尼赫鲁,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

2、非洲: ①1952年,埃及反帝反封建独立。

1956年,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领导人纳赛尔。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周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了解)2、二月革命时间:1917、3(俄历二月)(了解)3、二月革命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重点)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点记忆)二、十月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识记划线部分)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了解)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7、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8、十月革命的性质及意义(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重点)(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9、请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复习提纲


• • •

8正义的胜利 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 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2、时间:1942年1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 26国 地点:华盛顿 3、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 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 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 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 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经济缓慢恢复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 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生活的先河。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 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 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 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根源
第 3课
• • • • • • •
凡尔赛—华盛顿体
• • •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 操纵国:法国、英国和美国 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 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 划归波兰等国; ②政治方面: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德 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③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 分“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 和称霸世界)。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 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 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 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 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 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 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 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 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6.影响:(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1.背景:(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2)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

2.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3.时间和领导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影响:(1)积极: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消极:①加重了农民的负担;②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一、南北矛盾的加剧1.背景(原因):(1)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2)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度的存废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二、内战爆发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3.爆发:南方7个州成立“南部同盟”。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4.初期:北方屡屡失败,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扭转战局。

三、北方的胜利5.扭转: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内容:①《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联邦军队的被动局面。

6.结果: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7.实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额革命。

8.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对林肯的评价: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倒幕运动1.背景:(1)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以美国为先的西方国家逼迫日本开港通商,使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2.开始: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结束: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

同年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

二、明治维新1.背景:倒幕运动后,睦仁天皇改年号为“明治”,迁都东京。

2.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3.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影响:(1)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3)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电的应用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4.代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这一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表现:(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2)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表现:(1)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2)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3)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2.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三、社会问题:(1)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科学家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代表作有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代表作有《物种起源》。

二、文学巨匠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2.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音乐美术大师1.贝多芬:德国天才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

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梵高:荷兰(国籍)杰出画家,他的《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目的:为了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2.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与争夺酝酿着战争。

德国与英、法、俄的矛盾突出。

3.形成:(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2)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撒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3.规模:最初集中在欧洲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4.主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

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5.发展:1917年,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6.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7.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8.影响:(1)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时间长),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范围广),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 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