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介绍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酒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无数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写到了酒,这是因为酒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的酒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酷爱饮酒。
在古代,酒被视为一种文化信仰,被列为仁义礼智信的六艺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中,酒常常被用来表现情感,表达深情,抒发自我,它承载着中国人悠久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习惯,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酒,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享受美好生活的标志。
就像儒家所提倡的“和而不同”一样,饮酒也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做法,它被视为一种人类维系情感交流的方式,尤其是在封建时代,诗人们的知识、文化和情感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并非一般的饮酒习惯可以替代。
在中国古代,饮酒也被视为是一种思考的方式,经常出现在一些哲学性的作品中,如《论语》、《道德经》等等。
在古代文献中,亦经常看得到酒恩、酒神等酒文章,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高雅的文化品位和良好的生活情趣。
诗人们如何表现酒文化在具体的写作中,诗人们通过自己个人的饮酒经历,以及对生活中的种种进行沉淀,致力于展开一种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他们通常用充满感情、意蕴深刻的话语表达自己对酒的热爱和深思。
在这些诗人中,有些人将酒当作是一种宝藏,有些人则更多的从酒这个话题中体现他们的情感。
他们通过酒这个桥梁,与读者建立心灵上的共鸣。
举例来说,在唐诗中,杜甫便写过《月夜忆舍弟》诗,“戏为兄弟媵,从我者绝来。
”这是因为他的舍弟酒量有限,自己喝的太多,导致弟弟怕自己喝醉了出事,因此以“媵”相劝,兄弟情深。
张九龄也曾写过《赠张舍人》诗,“黄茅已陈酒,青箬仍煮茶。
”这个诗句出现了茶与酒结合在平常生活中的互补关系,让人回味无穷。
酒文化对生活和情感的影响酒文化是诗人们展现中国人文化、生活、情感、哲学、意境的一种途径。
而人们对文化的感知是无限深入的,酒文化也因此而与人类的生活和情感紧密相连。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无不对酒这一佳饮挥毫渲染,顾盼流连。
于是,酒不再单调地被称为酒,它被赋予了数不胜数的美称爱誉,在诗赋曲词中酝酿,在笙歌夜舞下醇香。
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
2、般假设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假设汤。
”〔谢逸《闻幼盘弟归喜而有作二首其二》〕”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就把酒称作“般假设汤”。
苏轼《东坡志林·道释》:“僧谓酒为般假设汤。
”窦革《酒谱·异域九》:“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假设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给甘肃皇台酒题词“香醇般假设汤”。
3、杯中物:“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潜《三责子》〕“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
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
4、壶中物:“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张祜《题上饶亭》〕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
5、忘忧物:“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晋陶潜《饮酒之七》〕“劳将箸下忘忧物,寄与江下爱酒翁。
”〔唐白居易《钱湖洲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斗酒相次寄道无因同饮聊咏所怀》〕酒能使人忘掉忧愁烦恼,故以“忘忧物”为酒的代称。
6、红友:“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
”〔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红酒》〕“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援剪烛,伴我夜深语。
”〔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游皖口》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
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
”7、钓诗钩、扫愁帚:“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
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苏轼《洞庭春色》〕古时诗人借酒激发诗兴,解忧消愁,故称酒为“钓诗钩”、“扫愁帚”。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
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XXX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
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
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XXX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
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XXX对北宋的侵扰。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
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
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
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假如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光辉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巨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跟酒有关的诗句和故事
跟酒有关的诗句和故事酒,是一种古老的饮料,也是一种文化。
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们用诗词歌颂酒,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句和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跟酒有关的诗句和故事。
一、酒的美好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深院静,无人见,绽红梨。
世事如棋,牵动青丝。
携壶履印,江南好。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其中“携壶履印,江南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和美酒的赞美。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代李白《将进酒》这是李白的代表作,其中“金樽”和“月”都是象征酒和美好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短暂,要尽情享受的主题。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清风明月皆有愁,故人何处归?”——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在登高望远时作的,其中“千金纵买相如赋”和“清风明月皆有愁”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而“故人何处归”则是一种对离别的感慨。
二、酒的故事1. 岳飞的“滴血战盟”宋代岳飞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领,他曾经在南宋抗金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而他的“滴血战盟”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据传,岳飞在一次饮酒时,借酒劲起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滴水穿石,终于会磨损。
我们这些忠诚的将士,必须用自己的鲜血来铸成战盟,誓死抗敌,绝不投降。
”于是,他就用刀在手腕上划了一道口子,将鲜血滴在酒杯里,然后让所有将领都喝了酒,以此来立下“滴血战盟”。
2. 贾岛的“饮中八仙歌”唐代诗人贾岛的“饮中八仙歌”是一首著名的饮酒诗。
据传,贾岛在一次饮酒时,看到了一群醉汉,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其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一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3. 李清照的“如梦令”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描写饮酒的词。
据传,李清照在一次饮酒时,与好友王安石一起创作了这首词。
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古诗中的酒文化PPT课件
李白诗篇赏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 深林之中,“倾 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
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如要寻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 座的。 “幽人”,想必是一位与之气味相投,仙风道气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
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
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 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中古清高自洁的大诗人。在其现存174篇诗 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 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
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
的高士。从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看,李白确实得到了陶渊 明“任真”的嫡传。
杜甫诗篇赏析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 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云, 气味浓香幸见分。 呜鞭走送怜渔父, 洗盏开尝对马军。
【解读】杜甫是一位现实主 义诗人,他在“安史之乱” 中颠沛流离,后寓居四川近 十年。他的咏酒诗写实的成 分居多。蜀中酿酒素有传统, 青城山道士秘酿尤为著名, 今日还留传其名酿“洞天乳 酒”。杜甫受酒后,即与邻 翁、渔父等乡老朋友分享, 一面下棋消遣,一面品尝美 酒,其田园乐趣于此可见。
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
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
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 的潜在影响。
陶渊明诗篇欣赏
• 饮酒诗(之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品读《将进酒》 赏味“酒文化”
品读《将进酒》赏味“酒文化”作者:尤锋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2期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原诗简析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诗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多次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本诗思想内容深刻,艺术表现力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本诗由黄河起兴,诗人感情的发展也像黄河之水奔腾激荡,不易把握。
本诗通篇都讲饮酒,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而实际上,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的是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豪纵狂放的个性。
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大量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拓展探究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劝酒诗”很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其中又以李白的《将进酒》最为有名。
“酒”几乎成为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也衍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酒文化。
10首最美劝酒诗,酒桌上让你尽显文艺范
中国的诗词文化光辉灿烂,中古代的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古典诗词里面描写酒的更是如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十首古人劝酒的诗词,跟我们现在的什么“感情深,一口闷”的劝酒顺口溜相比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这十首总有一首能打动你。
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4、《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7、《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少年行》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来源:酒教主独饮杯中酒的诗句关于饮尽杯中酒的诗句1.最能劝酒的10首诗词,哪一首最能打动你喝下杯中酒劝酒的诗词最魅力的有以下十首: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1.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豁达自信的人生态度。
2. 《月下独酌》-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在孤独中的自我排遣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以酒为媒介,将自己与明月、影子相对饮,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3.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中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将士们豁达豪放的情感。
诗中以酒为媒介,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相融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反思。
4. 《水调歌头》-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词中以酒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融合,体现了词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5.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酒后晨起的情景,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词中以酒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融合,体现了词人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分析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首风格豪迈的词中, 苏轼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询问, 抒发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情怀。 而这一问也因为酒的醇化具有了永恒 的意义。 在被贬到黄州时,苏轼写出了著名的 前后《赤壁赋》, 还写出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许多 不朽诗词, 其中都离不开一个酒字。
念奴娇·
三 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 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 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 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 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 种种情感。
唐朝诗人主要是借酒来激发昂扬雄壮的 胸怀,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宋代词人更多的是细细品位酒中雅趣, 再用词来徐徐倾诉人生的种种际遇和情 怀。 总的来说,唐代酒诗豪放雄浑, 宋代酒词含蓄秀雅。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浅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浅析内容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酒文化是文明史重要内容之一。
探究我国的酒文化要从我国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歌赋中研习揣摩。
本文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诗词文中摘录有关描写写“酒”及与酒有关的背景的语句,尝试探究我国古代的酒文化。
材料短缺,挂一漏万,探究内容肤浅,但是文化具有共性、大众性,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摘录的有限的文句中,大致可以粗线条地显现我国的酒文化。
关 键 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酒文化 探究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是一个酒的国度,酒的产生与发展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文人与酒更有缘分,所以诗词歌赋文记载“酒”的不胜枚举。
在如此漫长的共同发展历程中,二者早已自然而然的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笔者因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耳濡目染书中的酒香酒气,因此,平时也爱小酌一杯,酒酣情浓,兴致所至,把初中语文所选诗词文所涉的关于酒的内容的句子,分类拣择,以试探究古代酒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
一、“莫笑农家腊家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待客之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泱泱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传统美德,品茗饮酒即是待客之道。
老朋友不用说要端杯把盛,即使是陌生人也以酒食相待。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里的人热情招待一个完全隔世的陌生渔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一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
酒文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首饮酒诗词
酒⽂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饮酒诗词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些礼仪、礼节延续⾄今。
如中国⼤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以⽰尊敬;⼜如酒桌新上的每⼀道菜都要⾸先转到主位等。
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化的礼仪要素,这是⼀种不成⽂但⼒量强⼤的礼仪。
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在⽣活中的思维和⾏为产⽣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
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化的强化。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在中国社会⽣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不但是等级秩序的标志,为⼈处世、⼈际交往的⾏为规范,中国的礼其实已经成为⼀种不成⽂的道德规范,是⼀个具有国家管理功能的体系,并表现在社会的各个⽅⾯。
酒⽂化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化规则,酒⽂化所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礼,⽽是通过礼来传播“德”——这是中国酒⽂化核⼼中的核⼼。
中国酒⽂化既是“德”的完整体现,也同时起到对“德”的强⼤传播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道德、思想、⽂化独⼀⽆⼆的综合载体。
“德”和“礼”是儒家哲学的核⼼要素,⾃然万物的运⾏规则为“道”,⼈类社会的运⾏规则为“德”,⽽孔⼦把“德”的推⾏⼜具体化为“礼”,这是⼀脉相承的儒家哲学,也是中国酒⽂化的“基因”。
酒⽂化与社会⽣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们⽇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泛,并逐渐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在中国各族⼈民的⽇常⽣产、⽣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相连的密切关系。
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
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氛,因为酒的兴奋作⽤和亲和作⽤⽽达到极致。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马成龙B12020113电子科学与技术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摘要借酒抒情也成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中国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荣辱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是历久弥浓,经久难衰。
诗与洒的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不仅形成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从而从心灵上超越人生,实现了绚烂的文明景观.而且这种传统的诗酒文化将绚烂千年,魅力自我的人生价值永存。
关键字杜甫李白杜牧团聚饯行犒飨独饮引言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
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
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
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正文白日放歌须纵酒提到杜甫,不能不提的一个词语就是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样一个理应忧思满腹的诗人,却也“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半生穷愁潦倒,历尽坎坷,看尽世道,诗中惊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到后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连这点浊酒也喝不上,茅屋还被秋风所破,可他仍在那里“语不惊人死不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在旅途中闻听到官军收蓟北时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高兴得要发狂,为了表达这种心情,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多么形象。
“纵酒”中的“纵”字特别传神、贴切,符合此时的狂态。
杜甫还写了《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有关饮食文化的描写。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的列表:一、酒文化1. 《离骚》:“出自我泉,以洒涤我缨。
民莫不思,自以为明。
”饮酒不仅是诗人的享乐,更是一种思考人性的境界。
2. 《饮中八仙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此诗以黄河水与高堂明镜为比喻,寓教于乐地表示饮酒的短暂,提醒读者珍惜时光。
二、茶文化1.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通过描绘一岁一枯荣的自然循环和王孙的离别,引出了茶的生死循环,以及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2. 《武夷山记》:“漫步茶林之下,奇石嵌壁,清泉淙淙,红树翠竹。
一曲高山流水,忽自林间涌出;远处钟声咽咽,似野寺之钟;茶香扑鼻,遍山遍野,叶间蟋蟀,琴声叮咚,如临仙境。
”此篇游记生动地描绘了武夷山茶山的美景和茶文化的氛围。
三、美食文化1. 《白菊诗》:“采苓采菊北游时,庭除萧条清露滋。
”此诗描写了北方秋季采花的习俗,反映出中国人赏菊之情,以及以自然为食、追求清淡的饮食文化。
2. 《经传·尧典》:“祭天之礼,必用牛羊豕狗之肉,必用美酒。
”此篇典籍记载了古人祭祀崇拜天地与祖先时,所使用的牲畜和酒品。
以上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的相关列表。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折射出中国古代人们的饮食文化与习俗,还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经验,令我们今日仍能从中汲取灵感,体味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一支窖藏许久的红酒,仿佛从幽深时光隧道翩跹而来的老故事,在不动声色中,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是恒久的味道。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中的酒文化,方便大家学习。
酒的古诗词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酒的诗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醉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7、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诗酒文化4
现产于江苏省泗洋县洋 河镇洋河酒厂。清初已闻名 于世。 “闻香下马,知 味停车;酒味冲天,飞鸟闻 香化凤;糟粕入水,游鱼得 味成龙;福泉酒海清香美, 味占江南第一家。洋河大曲 酒度分64度和62度和55度。 酒液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明,醇香浓郁, 余味爽净,回味悠长,是浓 香型大曲酒,有“色、香、 鲜、浓、醇”的独特风格。
酒与名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 称巨是酒中仙,李白的人和他的诗,表现出 他的洒脱豪放的个性,无羁无绊的处事态度, 无疑与酒趣对他的抚慰解顾有关。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无酒不成文, 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 为有酒。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 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
八大名酒
茅台酒
尊为中国国酒,以独特的色、香、 味为世人称颂。以清亮透明、醇香回 甜而名甲天下。 茅台酒一般 52~54度,产于贵州省仁还县茅台镇, 因产地而得名。该厂位于赤水河畔, 有270余年的历史。相传公元1704年, 有一贾姓山西盐商从山西汾阳杏花村 请酿酒大师在茅台镇酿制山西汾酒。 但依古老的汾酒制法。高粱作料,小 麦制曲,赤水河之水作引,酿的醇香 美酒风味却与汾酒不同,故称“华 茅”。即杏花茅台。1873年设立的荣 和酒坊,后为贵州财阀赖永初所有, 是为“赖茅”。
酒的分类
白酒 黄酒 啤酒 葡萄酒 果酒 洋酒 药酒 米酒 露酒 鸡尾酒
世界十大啤酒
榜首:美国百威啤酒,年产量115亿升; 第二位:比利时的时代啤酒,产量为81.7亿升(含德国贝克的5.7亿升); 第三位:荷兰的喜力啤酒以年产量72亿升居; 第四位:丹麦的嘉士伯啤酒,年产量达60亿升; 第五位:巴西的安贝夫,年产量是55亿升; 第六位:南非啤酒集团,年产量54亿升; 第七位:南非啤酒的是美国的米勒啤酒,年产量53亿升; 第八位:英国的纽卡索,年产量36亿升 ; 第九位:日本的朝日啤酒,年产量35亿升; 第十位:日本的麒麟啤酒,年产量32亿升。
古诗词中的酒与月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古诗词中的酒与月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酒与中国古典诗词呈现的是形影不离之态。
诗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魏晋文学、唐诗和宋词。
文人墨客们斗酒斗诗,诗增添了饮酒之乐趣,而酒则舒扬了诗的精魂,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魏晋诗词中的酒文化从东汉至魏晋的二百年间,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政治党派对立,时常发生。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魏晋文学分为几大流派,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的正史文学,以及陶渊明的归隐田园诗歌。
他们虽文学主张不同,风格各异,但皆有以酒为“酵母”引发的佳作,在他们的“酒”文字中或隐或显地流露出了他们对时代的情感。
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便是“魏晋风流”的真实写照——沉溺酒中,无为而任性。
魏晋文人纵情于酒,但“文人雅客”的身份让他们对饮酒的环境、对酌对象和对饮方式等都有着独特的追求。
百酒图在环境上,遵循“春饮宜郊,夏饮宜庭,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原则。
如张正见的《饮酒》“当歌对玉酒,匡坐酌金罍。
竹叶三清泛,葡萄百味开。
风移兰气入,月逐桂香来。
独有刘将阮,忘情寄羽杯。
”集天地人和四素于一体,只为莫负杯中美酒。
魏晋文人不仅追求饮酒环境的优雅,也强调“合适”的对饮之人。
沈约送别范公时,曾邀其共饮,并赋诗作别曰:“勿言一杯酒,明日难再持。
”别说这小小的一杯酒,待老兄你走后想与你共饮都难再持杯了,离别的感伤不言而喻。
在饮酒方式上,追求高雅的境界,必须琴瑟和鸣,诗酒共饮。
嵇康说,“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足矣”,想必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文人的简单而理想的生活。
唐诗中的酒文化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
唐诗中的酒文化,是情、酒、诗三者的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唐朝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互和,以为谈佐之乐。
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
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映衬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
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273报 刊 荟 萃wenhuashijiao 文化视角一直以来,酒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其实,经过深入探究之后会发现,酒不仅仅只是一种物质产品,还具有十分典型的文化属性。
其中,比较凸显的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其中除了涵盖有大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内容以外,同时还彰显出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本文对此进行浅谈,也是希望更对人在品酒的时候,也能领悟到其蕴含的“酒文化”。
一、关于“酒文化”的基本定义所谓“酒文化”,主要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严格意义上说,“酒文化”主要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除了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以外,还有一定的精神内涵。
研究发现,中国“酒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不少雅士还写下了许多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酒文化”早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且还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等内容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一)唐诗中的“酒文化”唐是一个极为繁荣的朝代,唐诗中也出现了很多和酒有关的内容,对于诗人而言,饮酒主要就是为了抒情,由此也形成了相应的酒文化。
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客中作》为例,主要就是抒写离别之悲,以及他乡作客之愁,而其中也凸显出了我国悠久的“酒文化”。
比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其中,就说到了著名的兰陵美酒,并暗示这一美酒主要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的,所以带着醇浓的香味,加上是用晶莹润泽的玉碗装的,因此看起来也散发着琥珀般的光艳。
至于“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虽然暗含诗人的离愁别绪,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羁旅之作有很多,但是李白这首诗词的独特之处,则在于把离愁而不愁的委屈情感用更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这无疑也彰显出了唐诗与酒文化结缘融合的美妙之处。
(二)宋词中的“酒文化”酒是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它和唐诗中抒发家国民情怀的酒文化不同,主要在于宋词是围绕词人的个人生活而展现酒文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 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 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宴,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 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他们来说,酒是逃避现实的最好工 具,醉乡是他们安全的港湾。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阮籍以酒买醉, 佯狂避世:“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 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 阮 籍传》)
他其实是以酒来显示自己狂傲不羁、 超脱世俗的名士之风
晋末宋初的大诗人陶渊明,更是一个 能饮善诗的大家。 诗与酒,共同注解着他的作品和人生。 他以酒作为媒介, 将酒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 把饮酒提高到哲理和艺术的层次。
晏殊的词多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 闲情逸致,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
他的几首《浣溪沙》词,写得高雅富 丽,带有一种凄婉的情调,
最为人所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七绝
诗酒文化
诗满金船花满枝 酒成苏武思何辞 文章立事重刀笔 化作灵山百世基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
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Βιβλιοθήκη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风格豪迈的词中, 苏轼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询问, 抒发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情怀。 而这一问也因为酒的醇化具有了永恒 的意义。 在被贬到黄州时,苏轼写出了著名的 前后《赤壁赋》, 还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许多 不朽诗词, 其中都离不开一个酒字。
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 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李白与酒,有着特别的不解之缘。
酒使得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得以尽情 展现,也使得诗人笔下的诗歌更富有 激情和感染力。
李白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佳话,与 之对应的,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这样描述 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
其实他是在这“醉”的境界中,忘却 荣辱得失和人生的悲喜。
陶渊明所追求的是一种反朴归真、天 人合一的境界。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 到这一境界。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 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 获得暂时的解脱。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第九讲
严欣
要目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五、吟诗 读词 唱曲 说酒 六、诗酒诗选
一、 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 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 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 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 佳作。
三 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 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 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 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 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 种种情感。
唐朝诗人主要是借酒来激发昂扬雄壮的 胸怀,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宋代词人更多的是细细品位酒中雅趣,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 程度。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而其中的刘伶、阮籍更是与酒有着莫 大的关系。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自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还作了 《酒德颂》。
阮籍喝起酒来,能够一醉两个月。
之所以会这样,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社 会政治背景有关。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 时期,当是唐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 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 出来的。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且不说李白的《将进酒》、《把酒问 月》、《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 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 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 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 酒》等一系列咏酒诗,
词人面对如画的江山,追想千古风流 人物,思考如梦的人生, 产生出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感慨,
最后只好“一撙还酹江月”,把一撙 薄酒倾洒向东去的大江和空中的明月。 酒后的人生感慨, 也因此具有了更广阔的时空意义。
宋代咏酒词在继承前代同类题材诗歌 创作成就的基础上,
经过词人们的创造,进入了一个新的 境界。
词作中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更加细 腻,体现了宋人自我意识的增强
正是酒, 使诗人逸兴遄飞, 追风逐电; 正是诗, 使美酒频添风雅, 更显芳泽。
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精神的实质, 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一种追求心灵自由的艺术, 它所追求的往往是一种浪漫脱俗, 和谐自由的精神境界。
而这种境界, 正是醉乡里的境界。 醉乡中的自由天地, 给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尽情挥洒、尽 情驰骋的广阔空间, 也为我们留下了酒香四溢的千古名篇。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 充分的发挥。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 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 何颓废之处。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 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 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 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还有一首诗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杜甫的《饮 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 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 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 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 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 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 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 然,高谈雄辨惊四筵。这首诗将各具神态的 饮中八仙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生动传 神。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借助于酒,在 醉中获得的最大的自由,可以“天子呼来不 上船”。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 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在这几首词中, 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意象。 正是因为酒的催生、烘托与陪衬,
词人才能够把自己的闲愁暗恨和离情 别绪表现得如此含蓄、隽永、深沉。
柳永描绘了了一幅酒中作别、酒后痛 苦相思的画面: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 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 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 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 就是“酒”。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 得上“名士”的标准。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 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 便可称名士。”
再用词来徐徐倾诉人生的种种际遇和情 怀。 总的来说,唐代酒诗豪放雄浑, 宋代酒词含蓄秀雅。
酒是宋词所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无论是宋词的大家, 还是为数众多的一般词作者, 在他们的词中都要写到酒, 写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活动。
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力发散的是思乡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