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梅兰芳同志的艺术特点
范钧宏
在卓越的戏曲艺术家梅兰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今天,应当认真地探讨一下一代宗师的艺术特点,自己在这方面所知极少,这篇文章不过出自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从一个戏曲界的后辈和一个从儿童时代就是梅兰芳舞台艺术的爱好者的角度,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肤浅体会而已。
正如许多同志所说:梅派戏“易学难工”。这句话不仅是经验之谈,恰好也接触到梅派艺术的特点。梅兰芳的表演,无论“文、武、昆、乱”,并没有什么奇突特殊的身段动作,也没有什么绝艰奇险的吐字行腔,一切,都像他的为人一样,是那么平易近人。所以就“易学”。可是,就在这种“平易近人”中,却无处不显出深厚的功力。梅兰芳的表演,动作,稳重、圆熟、精确、自然,无论身段、台步、眼神、指法,水袖,一举一动,不仅姿势美观,而且与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浑圆周密,溶为一体。他的唱腔,悦耳动听,清丽舒畅,并不以花哨纤巧,变化奇特取胜,但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无不出自心声,感人至深。这不仅不是按腔度曲者所能尽其神韵,即使在吐字行腔与体会人物两方面双管齐下,苦心探索,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见工。许多唱念做打的繁难功夫,一经梅兰芳演来就显得那么简易。“简”,不是简单而是简洁,“易”不是轻易,而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因此,他的唱念表演从来不在一枝一节上显露锋芒棱角,而是自始至终都达到人物的灵魂深处,生动、准确,鲜明、含蓄而又蕴涵着深厚丰富的内容,处处闪烁着无限光芒。正由于此,梅兰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成为深刻优美的思想与精深广博的技术的最高度最微妙的结合。平中显奇,易中见难,淡中有浓,熟中出新;处处与众不同,但又处处看不出什么特点。我以为这正是梅兰芳表演艺术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梅派艺术基本的精神与内容。
梅兰芳同志所以达到这样前无古人的卓越成就,正是他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双方面经过了长期的、六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果。
梅兰芳八岁习艺,十一岁登台,先学青衣,以后又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此外,更以艰辛劳动,学习了具有载歌载舞特点的昆曲旦角戏。为了扎下武功根底,他还学了一些武生和小生戏。并且坚持下腰、耗腿、踩跷练功、穿厚底打把子。为了把嗓音练得清润脆亮,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喊嗓。少年时代的持续苦学,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深厚广博的基础。梅兰芳在勤学苦练的同时,并且极其虚心地博学博见。他不仅多看京剧,而且还爱看各种地方戏;不仅看
好戏,而且认为坏戏也要看。“看好戏能够丰富表演,看坏戏能够看出他走错了路,就可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曾经几度出国,接触到外国艺术,他都能从观摩借鉴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他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善画、能书,学诗文、练武术,在戏曲范围之外,接触了各种艺术品,并就旅行演出之便,广游名山胜迹,不仅陶冶性情,开扩眼界,并善于从中吸取营养,为己所用。他接人待物,和蔼谦虚,成功不骄,失败不馁,善于从观众的意见中,捉高自己的艺术。正由于他的天赋极高,功底极厚,修养丰富、博学多闻,从而达到了真正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博而精进、专而多能的境地。
谈到梅兰芳艺术的“精”,自然而然地想到他所塑造的一些不可磨灭的光辉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凝结着中国古代妇女的智慧与情操,追求与愿望,凄情与血泪,欢乐与哀伤,深沉的恨,优美的笑,晶莹的泪光和昂扬而又坚韧的斗志,为我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异采和光辉。《抗金兵》中,铁马金戈,意气纵横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和《花木兰》中代父从军,征途千里,胆识俱备的女儿家,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妇女在抗击外侮打击侵略者的斗争中,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慨。《宇宙锋》中的赵艳容,身为丞相之女、罪臣之妻,重重的封建网罗,紧紧地束缚在她的身上,她以深悲绝恨的情感,和忍恨装疯,坚贞不屈的性格赢得了观众的深切同情。《春香闹学》中,天真无邪的小丫环,是何等可爱。《凤还巢》中,娇羞腼腆的新嫁娘在苦尽甘来,风波平息之后,又是如何又喜又嗔地倾诉着自己的心情!梅兰芳扮演的角色中,无论是村姑、民女、良母、贤妻、天女、仙姬、后妃、闺秀以至于女寨主、女将军,无一不极神人化,妙到秋毫。《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细腻熨贴地刻画了为了抚孤教子在艰难困苦中向生活作斗争的可贵的品质。《醉酒》中的杨玉环,又从一片罗绮堆中,表现了这位贵妃娘娘幽怨心情,揭露了宫廷生活的苦闷。《思凡》的尼姑,多么鲜明而又大胆地让人勇敢地走向生活。《散花》的天女,又把观众带到了一片神奇绝妙的天上世界。《断桥》亭上,柔肠寸断的白娘子,引得观众无限同情。拔剑自刎重义轻生的虞美人,在和楚霸王这个悲剧英雄同归于尽之时,总会赢得观众的慨叹……。以上不过是梅兰芳创造形象的极小部分,可是从这众多的角色中,正显示了他在艺术上的博与精。
梅兰芳同志在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刻画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反映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之时,认真继承、不断发展,勇于革新的精神,始终是贯串在他
的艺术生活中的一条红线。从梅兰芳的舞台实践中,证明他确是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当前戏曲舞台上许多推行已久、流传广泛的几乎被新观众认为来自传统的事物,往往出自梅兰芳的创造。只以舞蹈一项而论,剑舞、绸舞、盘舞、羽舞、袖舞……都是伴随着《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等等节目创造出来的。在化装上,目前流行的“古装发型”,就是梅兰芳当年钻研了中国古典绘画的仕女装束,精心设计出来的。弦乐伴奏加“二胡”,“吹腔”伴奏加“笙”;乐队移入边幕,并复以纱屏,这些也是由梅兰芳同志首倡,打破了传统的惯例。他敢于大胆地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布景,并把灯光运用到京剧舞台。特别是早在几十年前,他就受了进步思潮的影响放手革新,以《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童女斩蛇》等剧目,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并且尝试飞了表演上困难重重的“时装”。所有这些革新,无一不是经过斗争、实践而实现的。梅兰芳在表演艺术上,不断精进,不断革新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唱念做打,表演身段,服装扮相,一方面根据剧情、人物、生活场景趵需要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却始终让人感到熨贴、自然,本色当行,毫无生硬粗糙之感。这个特点,与他的认真学习和继承传统有至为密切的关系。正由于梅兰芳掌握了戏曲艺术的表演规律,在适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革新,于是就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他的改革。因此他的继承、创造、革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支持。有的同志说,梅兰芳是京剧艺术伟大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这个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
梅兰芳的中年时代,艺术上即已登峰造极、炉火纯青,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事。但是我总感到,解放以后,也就是梅兰芳的晚年,他那炉火纯青冠绝一时的艺术,更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他不但不因年龄和体力的关系,给人以迟暮之感,反而从他扮演的角色身上,显示出一种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青春活力。梅兰芳的最后一个新剧目《穆桂英挂帅》,显示了他的艺术创作的深厚造诣。梅兰芳一直是以表演《穆柯寨》、《穆天王》中的穆桂英驰誉剧坛的。在这两个戏中,他刻画了青春时代的穆桂英,那种明快爽朗,勇敢无畏、聪明多情的性格;而《挂帅》所描写的则是穆桂英的晚年生活。梅兰芳在这出戏里,极为出色地创造了一个忠勇优美、气壮山河的艺术形象,尤其是“战鼓催征”一场,他以激动人心的唱腔和简洁有力身段,非常细致地剖析了穆桂英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历尽沧桑的今昔之感;表现了她对于宋王的寒心
,对于国家的热爱,描写了她为杨家忠良白骨垒垒而哀伤,也描写了她为杨家青年一代欣欣向荣而喜悦……就在战鼓催征声中,顿然回复了青年时代亲自挂帅大破天门阵的英雄气概。通过梅兰芳的精心创造,出现了“一人灌满台”的佳话,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最后的然而也是最鲜明,最深刻的印象。当然,这和梅兰芳从不自满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有关,但是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他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思想不断提高,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体现和了解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更好地贯彻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政策的结果。因而他的“炉火纯青”就具有崇高的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双重意义了。
总之,梅兰芳无论在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在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上,都是值得戏曲界同志们深刻学习的。相信在党的培养和关怀下,梅派艺术一定会通过这些著名演员和青年演员的继承和发展,发扬光大,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