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热危险性评定及分级研究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对策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对策一、危险性分析1.毒性分析: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通常根据LD50(半数致死量)来确定。
根据毒性级别,可以评估不同剂量下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腐蚀性分析:腐蚀性化学品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产生损害。
腐蚀性评级将根据各种情况下的腐蚀程度进行划分,并相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来减少接触。
3.易燃性分析:易燃性化学品在接触到热源或明火时,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根据闪点和自燃温度来对易燃性进行分析,避免直接暴露于明火,储存在安全密封容器中,并确保有适当的灭火设备。
4.爆炸性分析:爆炸性化学品可能因受到外部刺激或不恰当的操作而引发爆炸。
根据爆炸性特性,采取隔离、冷却、通风等措施来降低爆炸的风险。
5.放射性分析:放射性化学品产生的射线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根据放射性强度和辐射类型,采取防辐射设备和安全措施,将辐射水平降到最低。
二、安全对策1.贮存:根据化学品的特性和危险性级别,选择合适的贮存设施和条件,如防火柜、防腐柜、废液贮存池等。
贮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并远离易燃物、氧化剂以及其他危险物质。
2.标识:化学品应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名称、危险性标志、预防指南等。
同时,为了方便应急情况时的识别,还可以给贮存容器、管道等贴上颜色、编号、标志等。
3.防护装备: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以降低直接接触的风险。
4.措施培训:对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包括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特性,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对危险情况的紧急措施。
5.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废弃物是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将废弃物分类、密封包装,并确保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6.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如疏散人员、报警、紧急救援等,确保最小化损失。
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的研究
品蘑大危险源危险等级时应将可能的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可转化为经济价值来计算)考虑进去。其 中事故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参考《企业职工伤 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0一86)等相关 文献进行计算。
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经济价值L
经济密度和人员密度计算‘“’如式(1):
£=A+B
2分级原则及标准
亡人数lO人以上30人以下,或重伤50人以上100 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一亿以下
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死 亡人数3人以上10人以下,或重伤10人以上50人 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以上5000万元以下
的);
险源发生事故后、死亡半径大小为评价指标,采用半 数致死半径R为划分依据。 考虑到实际工业生产中危险源周围经济密度和
were
compared诵th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ntroduced in“Standard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 Cl鹄sification(a draft for discussing)",
the grade《a
major
因此,比例系数的确定按非线性关系处理,这样 可得系数表l。
dAi=2(只一谢H)/,I,江l,2,3…,l
表1
各类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系数
曰=%∑K以
式中,K为第i级伤亡类型的系数;
(3)
上述相应范围、影响区域、生产装置区。
4事故伤害模型
4.1爆炸伤害模型‘9】 (1)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伤害模型
以为第i级伤亡类型的人数; ‰死亡伤害的基本经济消费,即人生命的经济 价值,按我国工业领域目前的有关数据取定,例如按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1.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
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
及设备的数量; 四 设备 2.特种设备没有办理使用
0
登记证书,或者未按要求定
期检验的数量。
≥10;
或化工生产装置未
1-2
3-5
6-9
按国家标准要求设
置双电源或者双回
路供电的
五
自控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 自动控制水平和化工安全
仪表系统
不涉及且已实 现自控,完成安 全仪表系统评 估和完善工作
不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 类(或安全工程)中等职业 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 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 称的人次; 4.少于规定数量的注册安 全工程师的数量。
三
设计 与评
估
装置设计单位资质、精细化 工反应风险评估、国内首次 使用的化工工艺安全可靠 性论证情况
生产储存装置 由甲级资质设 计单位进行全 面设计的,不涉 及首次工艺和 精细反应风险 评估
序 号
类别
项目
等级标准
平均 S
S值
值(四 舍五入
1
2
3
4
5
取整)
1.生产、使用企业坐落在化工园
区(化工集中区)情况和仓储经
一
企业 地理 位置
营企业的储存设施坐落在地方 人民政府规划的用于危险化学 品储存的专门区域内情况; 2.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符合《危险 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
在化工园区 或专门区域 内且满足 13 号公告要求
二
甲乙 类设
施
涉及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类别 厂房、库房或者罐区数量
不涉及
1-5
6-10
11-15
≥16; 或与加热炉等 产生明火的设
各类危险化学品加热的危险性及要点
各类危险化学品加热的危险性及要点危险化学品是指能够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产生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
其加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毒性危险:一些危险化学品在加热时可能释放出有害的气体或蒸气,如氰化物、镉、铬酸盐等。
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人员体内后,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加热危险化学品时应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气体。
2.爆炸危险:许多危险化学品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
例如,过氧化物、硝化物、硝酸盐等物质在加热时可能因为能量积累过多而剧烈爆炸。
因此,需要在加热过程中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可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并避免激烈的冷却操作。
3.燃烧危险:一些危险化学品容易燃烧,包括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易燃固体等。
加热这些物质时需要注意火源的远离以防止引发火灾。
若需要使用明火进行加热,必须进行安全措施,如提供足够的消防设备、保持场所清洁以减少火灾风险等。
4.腐蚀性危险:一些危险化学品具有强腐蚀性,如酸、碱及其它腐蚀性物质。
加热这些物质时,要避免与金属、玻璃等易受腐蚀的材料接触,以免引发泄漏、爆炸等事故。
此外,单纯依靠较低的加热温度可能无法有效聚集腐蚀性物质,需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操作。
为了确保安全操作,加热危险化学品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1.安全设备准备: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加热前,应检查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
同时,需确保实验室或生产现场配备了灭火器、洗眼器和淋浴设备等紧急处理设备。
2.设立安全区域:在加热危险化学品时,应设立专用的安全区域,并设置标志以提醒他人。
非操作人员应远离该区域,以减少他们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3.适当通风:加热危险化学品时应确保通风条件良好,以充分排除有害气体和蒸气。
最好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局部通风系统,将有害物质迅速排除。
4.热源选择:选择适当的加热方式和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应根据化学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加热方式,如油浴加热、水浴加热、微波加热等。
2024年化学品危险性评估标准
2024年化学品危险性评估标准1. 简介本文件规定了2024年化学品危险性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所有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本标准。
本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2. 评估程序化学品危险性评估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2.1 初始评估收集化学品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相关数据,包括化学品的成分、物理状态、闪点、燃点、爆炸极限、腐蚀性、毒性等。
2.2 分类根据收集的数据,将化学品按照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进行分类。
2.3 危险性鉴定根据化学品的分类,确定其危险性。
包括物理危险(如爆炸、易燃、氧化性、压力等)和化学危险(如腐蚀性、毒性、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等)。
2.4 风险分析评估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风险。
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2.5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防护设施等。
2.6 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和风险管理措施编写成评估报告。
3. 评估报告格式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化学品名称、CAS号、生产商等。
- 化学品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相关数据。
- 化学品的分类结果。
- 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定结果。
- 化学品的风险分析结果。
- 化学品的风险管理措施。
- 评估日期和评估人员签名。
4. 评估机构化学品危险性评估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
评估机构应具备专业的评估人员、设备和设施。
5. 评估周期化学品危险性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五年进行一次。
在化学品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立即进行评估。
6. 附录附录中应包括相关法规、标准、导则和表格等。
请注意,本文件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以实际法规和标准为准。
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性分级
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性分级1、第1类 爆炸品本类货物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具体图例参考图2-1-6所示。
本类货物按危险性分为五项。
(一)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mass explosion hazard)(二)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projection hazard but not a mass explosion hazard)(三)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have a fire hazard and either a minor blast hazard or a minor projection hazard or both,but not a mass explosion hazard)(四)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substances and articles which present no significant hazard)本项货物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燃,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五)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very insensitive substances)本项货物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货物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1kPa 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存在对人员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分级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是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数量、储存条件、使用场所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的方法和标准。
首先,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进行评估。
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燃烧性等。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可以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分级。
其次,对危险化学品的数量进行评估。
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与其危害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数量较大的危险化学品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也较大,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因素。
再次,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进行评估。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直接影响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例如,如果危险化学品储存条件不当,可能会导致泄漏、挥发等情况,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
最后,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场所进行评估。
不同的使用场所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场所因素。
根据以上评估,可以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分为一般危险源、较大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三个等级。
一般危险源是指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较小的危险源,较大危险源是指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较大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非常大的危险源。
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对一般危险源,可以采取一般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等;对较大危险源,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如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等;对重大危险源,需要采取最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如加强安全监管、加强事故应急演练等。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评定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有以下几个指标:1、闪点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
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
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2、燃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3、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
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危化品安全评价的方法范本
危化品安全评价的方法范本危化品安全评价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危化品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安全性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危化品安全评价方法。
1. 危化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评价危化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评价是对其燃爆性、腐蚀性、毒性等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确定危化品的危险特性,如闪点、燃点、爆炸极限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危化品的生态毒性评价危化品的生态毒性评价是对其对环境和生物体的毒性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危化品对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对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危害程度,进而进行风险评估。
3. 危化品的职业健康评价危化品的职业健康评价是对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评估。
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确定危化品对工人的吸入、接触和摄入等途径的毒性和致癌性,测定其浓度、暴露时间和剂量等参数,分析可能的危害效应,以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危化品的火灾和爆炸风险评价危化品的火灾和爆炸风险评价是对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确定危化品的燃烧特性、爆炸极限、热分解温度等参数,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热辐射、气体扩散和爆炸冲击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5. 危化品事故后果评价危化品事故后果评价是对危化品事故的潜在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模型分析和场景模拟,预测危化品事故可能对人员、设施、环境等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并评估其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危化品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考虑因素。
综合应用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危化品的危险性和风险程度,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各类危险化学品加热的危险性及要点
各类危险化学品加热时的危险性及安全要点加热指将热能传给较冷物体而使其变热的过程,是促进化学反应和完成蒸馏、蒸发、干燥、熔融等单元操作的必要手段。
加热的方法一般有直接火加热、水蒸气或热水加热、载体加热以及电加热等。
一、直接火加热直接火加热是采用直接火焰或烟道气进行加热的方法,其加热温度可达到1030℃。
主要以天然气、煤气、燃料油、煤等作燃料,采用的设备有反应器、管式加热炉等。
1.直接火加热的主要危险性利用直接火加热处理易燃易爆物质时,危险性非常大,温度不易控制,可能造成局部过热烧坏设备。
由于加热不均匀易引起易燃液体蒸气的燃烧爆炸,所以在处理易燃易爆物质时,一般不采用此方法。
但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亦可能采用,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
2.直接火加热的安全要点①将加热炉门同加热设备间用砖墙完全隔离,不使厂房内存在明火。
炉膛应采用烟道气辐射方式加热,避免火焰直接接触设备,以防止因高温烧穿加热锅和管子。
②加热锅内残渣应经常清除,以免局部过热引起锅底破裂。
③加热锅的烟囱、烟道等灼热部位,要定期检查、维修。
④容量大的加热锅发生漏料时,可将锅内物料及时转移。
⑤使用煤粉为燃料的炉子,应防止煤粉爆炸,在制粉系统上安装爆破片。
煤粉漏斗应保持一定储量,不许倒空,避免因空气进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⑥使用液体或气体燃烧的炉子,点火前应吹扫炉膛,排除可能积存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以免点火时发生爆炸。
二、水蒸气、热水加热对于易燃易爆物质,采用水蒸气或热水加热,温度容易控制,比较安全,其加热温度可达到100~140℃。
在处理与水会发生反应的物料时,不宜用水蒸气或热水加热。
1.水蒸气、热水加热的主要危险性利用水蒸气、热水加热易燃易爆物质相对比较安全,存在的主要危险在于设备或管道超压爆炸,升温过快引发事故。
2.水蒸气、热水加热的安全要点①应定期检查蒸气夹套和管道的耐压强度,装设压力计和安全阀,以免容器或管道炸裂。
②加热操作时,要严密注意设备的压力变化,通过排气等措施,及时调节压力,以免在升温过程中发生超压爆炸事故。
危化品危险性鉴别和分类
一、化学品鉴别与分类概述
欧共体危险性分类系统 ◆欧共体将化学品的危险性分为八大类:
易爆炸的(E) 易氧化的(O) 易燃的(F) 有毒的(T)(T+:剧毒;T:有毒) 有害的(Xn) 有腐蚀性的(C) 对环境有危害的(N) 有刺激性的(Xi)
危险20化20/4/学15 品河北省登记注册办公室
化 学 品 危 险 性 鉴 别 与 分 类程序
检索有关理化、燃爆 和毒性数据
化
依据危险化 学品分类的
学
判据确定是
品
否为危险品
进行健康危害和 物理危害的试验
危险品
爆炸品 压缩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非危险品
危险20化20/4/学15 品河北省登记注册办公室
如:一氧化氮、氯气、氨等。
2
不燃气体(无毒、不燃气体包
括助燃气体)如:压缩空气、
2
氮气等。
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 碳、甲烷等。
2
危险20化20/4/学15 品河北省登记注册办公室
指易燃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 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 61℃。
一、化学品鉴别与分类概述
日本危险性分类系统 日本消防法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六类:
第一类 氧化性固体,如:无机过氧化物、过氯酸盐 第二类 可燃固体,如:红磷、硫化磷、硫磺、铁粉 第三类 自燃物品和禁水性物品,如:金属钾、金属 钠、烷基铝、烷基锂等; 第四类 易燃性液体,如汽油、丙酮等; 第五类 自反应性物质,如:有机过氧化物、硝酸酯 类、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等。 第六类 氧化性液体,如过氯酸、硝酸、过氧化氢等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应急〔2018〕19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应急〔2018〕19号XXX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应急〔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XXX,有关中央企业:为认真贯彻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提高监管针对性,提升监管效能,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XXX关于印发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2018〕1号)部署,结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和近年来一系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重点考虑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固有危险性,兼顾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安全风险管控的现实情况,我部组织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工作,认真研究宣传《指南》,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指南》,并组织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评估诊断采用百分制,根据评估诊断结果按照风险从高到低依次将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分为红色(60分以下)、橙色(60至75分以下)、黄色(75至90分以下)、蓝色(90分及以上)四个等级,对存在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等四种情形的企业可直接判定为红色;涉及环氧化合物、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自身具有爆炸性的化学品生产装置的企业必须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诊断;要按照分级结果,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一张图一张表”,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每三年开展一次。
二、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分级情况,结合《XXX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监察执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意见》(安监总政法〔2018〕5号)要求,对诊断为红、橙、黄、蓝不同等级的危险化学品企业,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要突出强化对红色及橙色等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加大日常执法检查频次,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法严格处罚发现的事故隐患,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要督促各类危险化学品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本次风险分级(安全管理除外)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级(红色)、B级(黄色)、C级(蓝色)、D级(绿色)。
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仓库、储罐区、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分级,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1、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险化工工艺的为A级(红色)风险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一氧化碳与氯气的反应得到光气;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合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制备、异氰酸酯的制备等);2)电解工艺(氯碱)(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钾、氢气);3)硝化工艺的直接硝化法(苯硝化制备丙三醇与混酸反应制备硝酸甘油;氯苯硝化制备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苯硝化制备硝基苯;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蒽醌;甲苯硝化生产三硝基甲苯;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 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丙烷等烷烃与硝酸通过气相反应制备硝基烷烃等。
);4)合成氨工艺(节能AMV法;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采用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等。
);5)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煤气甲烷化)、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等工艺)6)聚合工艺(聚烯烃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合成纤维生产;橡胶生产;乳液生产;氟化物聚合);7)加氢工艺(不饱和炔烃、烯烃的三键和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油品加氢。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为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整治挺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和遏制伤亡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标准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关于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甘安委发电〔2016〕5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二、安全风险和隐患辨识与分析(一)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辩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原因、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
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工作的成果,对这些工作中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挖掘可能存在的风险,拓展风险辨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提高辨识准确性和效率。
为提高安全风险辨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利用岗位人员对作业活动熟悉的优势,对单元中的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分析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分析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分析在工业安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分析和评估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和炸危险性对于预防和应对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危险化学品火灾原因、危险性评估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全面分析危险化学品火灾与炸危险性。
一、危险化学品火灾原因分析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错误的储存和操作:不正确的储存和操作方式是引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不小心泄露或混合不当的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可燃物质暴露在火源附近,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2. 电气故障:电气设备故障或电气线路短路等问题可能导致火花或高温,从而引发危险化学品的火灾。
3. 火源接触: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火花等对危险化学品的接触可能导致火灾。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可能破坏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导致泄漏并引发火灾。
二、危险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与炸危险性,我们通常使用以下方法:1. 物性和化学特性评估:这一步骤涉及收集和分析有关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信息,如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
这些数据将帮助我们了解危险化学品在火灾条件下的行为和潜在的危险性。
2. 火灾危险性评估:通过研究危险化学品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和火焰传播性能,我们可以评估火灾对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这一评估通常涉及火灾的产烟、有毒气体释放、热释放等方面。
3. 爆炸危险性评估:这一评估旨在确定危险化学品在爆炸条件下的潜在危险。
它涉及爆炸极限、爆炸压力、燃烧速度等参数的评估与计算。
三、危险化学品火灾与炸危险性的预防措施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与炸危险性,我们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1. 储存规范:危险化学品应按照规定的容器和条件储存,避免与火源接触。
同时,储存区域应设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免积聚有害气体。
2. 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清晰的操作规程,对危险化学品的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和处理危险化学品。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办法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号)和《××市标本兼治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锡安〔2016〕13号)等文件的要求,全面排查全市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规范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工作,根据《省安监局关于印发〈××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办法)的通知》(××安监〔××〕××号)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原料和产品均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一般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含加油站,无储存设施的企业除外)(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根据企业固有风险大小、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综合评定企业的安全风险等级。
第四条企业依据《××市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附件1),自行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 1 -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值,对照《××市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矩阵与风险等级判别标准》(附件2),计算风险R 值,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五条企业安全风险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红色风险、橙色风险、黄色风险和蓝色风险。
根据评估确定的安全风险等级,将企业依次划分为红色重大风险企业、橙色较大风险企业、黄色一般风险企业、蓝色低风险企业。
第六条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存在以下情况的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等级校正,提高或降低风险等级:1.发生没有人员伤亡的火灾、爆炸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提高1个风险等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放射性等特性,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
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可能会成为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因此,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性质。
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等特性,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具体性质进行评估和分类。
例如,具有高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可能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而具有低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可能被认定为一般危险源。
其次,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存储方式。
大量存储的危险化学品可能会增加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存储方式。
例如,大规模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可能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而小规模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可能被认定为一般危险源。
此外,还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作用环境和潜在风险。
不同的作用环境可能会对危险化学品的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分级时,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作用环境和潜在风险。
例如,在人口稠密地区或者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可能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而在人口稀少地区或者非易燃非爆环境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可能被认定为一般危险源。
最后,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于重大危险源,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因此,在进行分级时,还需要考虑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例如,如果某种危险化学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可能会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综上所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数量和存储方式、作用环境和潜在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因素。
只有全面、科学地进行分级,才能有效地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GBJ 16—87)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85 338 2 0.937 0.435 829 5 266 2
6.704×10—8 3.169×10
11
0.238 832 4 0.641 155 3
0.189 322 0.043 889 0.140 436 0.081 763 0.494 133
0.000 171 6 2.086×10—9 2.619×10—8
,0
放热温度To、最大温升速率(d吖dt)m。。、最大温升速率温
度、最高温升速率时间瓯。(min)、绝热温升△T、最高放
热温度Tf、初始放热温升速率(dT/出)。。
采用降半正态方法给出权重因子。设最重要因素的
z≤O.1 @’
m户{I--e-0"337(x-0"053)。m'z>o.1
最大温升速率标准化函数图,如图2所示。
O.139 0.143 0.147 0.148 0.148 0.152
345.34 0.149 178.50 281.82 191.20 290.54
360.83 675.72 86.93 906.18 310.05 140.82
磷酸氢二钠
焦硫酸铵
厂c・r,= f:一。.。。。。。。。一;。:一:。.。。,:…, 三萋:i:::
分布。
事故,人们采用绝热加速量热法、C80微量量热仪等对危
险化学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精确测量。笔者采用绝热加 速量热法对101种危险化学品的7项指标进行了精确测 量,获得了101组危险化学品的数据。
在获得这些数据后,可以对这些危险化学品的危险 性进行了解,并对这些危险品的危险性进行分级。以往 人们多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级。这种方法的缺点 在于把各项指标看作一样重要,其效果可想而知了。也
甘油磷酸钙
93.31
330.69
237.38
0.010
0.117
312.84
9 248.04
117.78
302.09
184.31
0.012
0.130
217.83
1 680.15
105.18
301.70
196.52
0.018
O.131
120.26
319.68
99.43
294.15
194.72
0.031
/℃/rain
0.332 635
O
潮湿鞭炮 (含水率30%,第一次放热) 琥珀酸酐 溴酸钾 硝酸铝九水 间苯二酚兰 五硼酸铵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61.0%) 潮湿的绿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43.3%) 双硫脘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19.6%) 苯甲醛 氨基胍重碳酸盐
戊二酸
0.969 932 6
初始放热温度To标准化函数图,如图1所示。
1 O O O O O
cs,
101组危险化学品的测试数据标准化后的结果,见
表2(部分)。
l 0 O O O 0
型盘谣
O O O O
芒釜娌 O
O O O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l 000
最大温升速度/℃/rain
||瀚缫獯瀚麟鬟糕鋈
危险化学品热危险性评定及分级研究
刘 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
要:通过绝热加速量热方法可以对危险化学品的各项
品量、热惰性小、敏感度高、可以同时提供温度和压力数
据的特点,是国际上评价热稳定性的常用测试手段之一,
指标进行精确测量,之后通过多种方法对危险化学品危险性进 行评定、分级,如聚类分析、统计综合评价方法等。采用降半正
0.000 771 1 0.000 720 8 0.046 071 7
0.974 092 2 0.886 078 5
0.890 802 9 1
0.850 525 7
0.132
696
0.493 033 2
0.099
980 5
0.097
636 8
0.419 385 9
0
0.713
140 8
0.140 044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年7月第32卷第7期 785
万方数据
表1 样品名称
(NH4)3P04.3HzO
101组危险化学品的测试数据
To∥c
411.42
n/℃
412.43
虹Fc
1.01
(dT/dt)o/℃/rain
0.053
(dT/dt)。。
0.053
最大温升速率 温度/℃
411.42
口。/min
0
潮湿鞭炮 (含水率30%,第一次放热) 琥珀酸酐 溴酸钾 硝酸铝九水 间苯二酚兰
0.061
950
O.996 315 3
0.907
625 3
9.869×10—11
O
0.043 889
0.047 718 9 0.000 669 7 1 0.814 373 1 0.296 066 0
0.074 027 O.105 0.121 0.126 0.131 100 969 941 471
0.607 003 4 0.275 0.973 571 2 487 1
O.166 640 0.166 0.166 0.265 640 640 163
0.148 388 0.148 843 0.148 843 0.150 628
O.897 126 1 0.607 147 0 0.872 339 9 0.575 546 4
态分布、升半正态分布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采用降半正态分
并已逐步成为测试的标准。 加速量热仪的基本结构、操作原理及对测试数据的 校正可以参考文献E53。课题组采用绝热加速量热法对 101种危险化学品的7项指标进行了精确测量,包括初
始放热温度To(。C)、最大温升速率(dT/dt)、最大温升速
布给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级。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热危险性评价;加速量热法
把它们归一化后为:0.269,0.243,0.191,0.135,
表2 丁0/℃
6.699×10—5
101组危险化学品测试数据的标准化 最大温升速率 温度/℃
0.171 177 6
样品名称
(NH4)3P04・3H20
(dT/dt)。。
O
Or.ax/rain
1
△T/℃
丁f/℃
0.787 781 8
(dT/dt)
0.062 0.082 0.101 0.108 O.115
281.86 374.45 117.53 116.71 184.37
440.05 73.42 2 337.10 162.60 O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61.0%) 潮湿的绿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43.3%) 双硫脘 潮湿的白色烟火剂 (含水率为19.6%) 苯甲醛 氨基胍重碳酸盐 戊二酸
五硼酸铵
59.86
70.44
10.58
0.011
0.058
64.91
128.11
260.68 368.42 28.48 100.37 184.37
287.89 377.46 117.53 116.71 208.04
27.21 9.04 89.05 16.34 23.67
0.024 0.011 0.018 0.013 0.115
0.134
173.11
1 235.13
322.28 174.56 165.76 155.34 159.45 273.37
345.34 285.61 178.50 301.66 209.99 339.57
23.06 111.05 12.74 146.32 50.54 66.20
0.021 0.021 0.021 0.037 0.022 0.028
图2最大温升速率标准化函数圈
初始放热温度/℃ 图1初始放热温度To标准化函数圈
3各个危险性因素标准化
要把各个危险因素综合起来用于反映某一危险化学 品的危险性,这就需要给出各个因素的权重因子。重要 的因素权重高,次要的因素权重低。较常用的方法有重 要度系统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多比例两两对比法等。笔 者将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他们的顺序为:初始
同理,可以得到最高温升速率温度、最高温升速率时
间的对应函数。
对于最大温升速率(dT/dt),,由于其数值越大越危 险,所以采用升半正态分布。把样本的数值从小到大进 行排列,最小值、中值、最大值分别为:0.053、0.33、453. 94,并让它们分别对应0.1、0.5、0.999,可以得到最大温 升速率与其危险性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式(4):
分级。 1实验及实验结果 物质的热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环境下,物质受热(氧 化)分解而引起的放热或着火的敏感度。人们采用的热 分析方法有热重法(TG)、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
降半正态分布的表达式如式(1)所示:
,1
z≤以
n’
,(曲一bc…,一
,(z)的函数值随z的增大而减少。
r0
z>口
升半正态分布的表达式如式(2)所示:
中图分类号:X921,TQ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029{2013)07—0785—04
率温度(。C)、最高温升速率时间Q。。(min)、绝热温升△T (℃)、最高放热温度Tf(℃)、初始放热温升速率(dT/dt)。 (℃/rain)。测试数据见表1(部分)。
2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所示:
量热法(DSC)及加速量热法(ARC)。其中加速量热法是
借助加速量热仪对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测量的。加速量
热仪是美国DOW化学公司研制、经美国哥伦比亚科学 公司商业化的基于绝热原理设计的一种热分析仪器。它
可以克服另外三种方法的不足,具有可以使用较大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