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PT课件
论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埃里克森的简介 •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理论的应用 • 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 结论
01
埃里克森的简介
生平简介
01
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后移民美 国,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 家。
02
他曾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并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
社会政策与发展的应用
制定适应不同阶段需求的政策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论为社会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 据,政府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适应其需求的政策和 措施。
提高社会凝聚力
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可以通过促进个 体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04
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03
理论的应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教育者 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良好品格
理论中的自我同一性、亲密关系等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人际关系具 有指导意义,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 其良好的品格。
THANKS
对心理学的贡献
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为心理学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个人在发展 过程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揭示人格发展的阶段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理解个体心理发 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为心理咨询 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埃里克森提出了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发展任务。
本文将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面临着建立信任和依赖的任务。
婴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快乐和满足的互动,建立起初级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对于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它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探索独立性。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理能力,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尊心非常关键。
3.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个体面临着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
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与同伴互动,并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游戏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4. 小学期(6-12岁)在小学期,个体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努力成为社会一员。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和社交圈中的地位,并通过学术和体育成就来塑造自我价值感。
5. 青春期(12-18岁)在青春期,个体经历着身份探索和独立性的挑战。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和目标,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他们与父母和同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发展现象,这时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来做出决策。
6. 早期成年期(18-29岁)在早期成年期,个体面临着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建立任务。
他们开始寻找爱情伴侣、追求事业成功,并做出独立的决策。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于个体的成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7. 中年期(30-64岁)在中年期,个体面临着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任务。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产,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中年期的发展是一个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过程。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_爱利克·埃里克森曾受到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学习,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文化背景的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他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顺利解决后,人格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的前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要保持一致,尤其是母亲能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便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
比如,婴儿饿了需要吃奶,母亲能及时来到孩子身边喂奶吃,婴儿便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此外,在孩子饥饿的时候能得到奶喝,孩子便能够在不安中看到希望,因此,这一阶段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他们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做更多的事情,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
比如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等,如果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成为羞怯的个体。
另外,如果孩子克服困难做到了自己穿衣吃饭,则孩子就能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会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为能够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
但如果他们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被成年人制止,使他们认识到“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的差距,则可能会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
比如,孩子想要像妈妈一样采摘蔬菜或者提水,但是却被妈妈制止,如此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可能会使儿童形成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采纳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在此基础下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与皮亚杰的观点一样,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8个月):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
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比如能够帮妈妈打扫房间、能帮妈妈洗碗做饭,如果父母为其行为进行夸奖那么小孩就会获得主动感,如果把这些事情搞杂了,父母对其进行批评训斥,那么小孩就会产生羞怯与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如果成人把他们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课件
理论的发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1 2
跨文化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 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验证和发展埃里克 森的理论。
神经心理学角度的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社会 发展过程,将生物因素与心理社会发展相结合。
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意识
埃里克森的理论帮助个体理解自身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个人成长 和发展。
提供个人发展指导
埃里克森的理论为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机遇。
THANKS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
$number
论课件
{01}
目 录
• 引言 • 理论内容 • 理论应用 • 理论评价与争议 • 结论
01 引言
埃里克森的简介与背景
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是一位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被 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02年出生于德国 汉堡的一个犹太家庭,曾在德国接受大学教育,后因纳粹迫害 而移民美国。
亲密关系
在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时,应考 虑到个人的发展阶段。例如,青 少年期的人可能更注重自我探索 和独立,而成年期的人可能更注
重稳定和承诺。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师可以使用埃里克森的 理论,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彼此的 发展阶段,从而改善家庭关系和
亲密关系。
04
理论评价与争议
支持者的观点
01
强调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一、埃里克森理论简介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3—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他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埃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
埃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
埃里克森使用危机一词就象医生使用它一样,也就是说,是为了表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而,作为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就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和消极的解决办法。
积极的解决办法有助于自我的加强,因而有助于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
消极的解决办法削弱了自我,阻碍了顺应能力的形成。
更进一步说,在某个阶段中积极的危机解决办法增加了使作为下个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而在某个阶段中消极的危机解决办法降低了使作为下一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性。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
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
人格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会产生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属于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属于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
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大重要理论,解释了人类个体在不同阶段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艾瑞克森的学说包含了八个阶段,涵盖了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个体发展过程。
这八个阶段分别是:信任与不信任、自主性与羞怯、获得成果与质疑、产业与无能、一致性与角色混乱、亲密性与孤立、成熟与自恋、完整与无生命。
在这个学说中,艾瑞克森强调了人类的个体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内外环境和个体内部的各种因素影响。
他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和挑战,而个体在每个阶段的解决方式将直接影响其后续发展。
在第一个阶段,信任与不信任阶段中,个体面临着建立信任关系和发展安全感的任务。
如果个体得到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关怀和照顾,他们将会建立起信任感,反之则可能会形成不信任的心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进入第二个阶段,自主性与羞怯。
这个阶段着重于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能力的发展。
如果个体得到了被允许和支持的机会,他们将能够建立起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在第三个阶段,获得成果与质疑,个体开始探索并发现自身的才能和潜力。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个体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和他人的认可,他们将会建立起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反之则可能会质疑自己的价值。
在艾瑞克森的学说中,后期的阶段更加注重个体的角色和身份的发展。
在产业与无能的阶段,个体需要发展职业能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一致性与角色混乱阶段,个体需要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
亲密性与孤立阶段涉及到个体与他人建立深度和亲密的关系的能力。
而成熟与自恋阶段则是强调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接受和理解。
在最后一个阶段,完整与无生命,个体需要面对死亡和生命的终结,同时反思他们的一生并达到内心的和谐。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对于我们了解个体发展的过程和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理论不仅描述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挑战,还强调了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和关怀。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人生分为几个阶段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人生分为几个阶段8个阶段。
出生至12~18个月基本信赖对不信赖婴幼儿发展出世界是否为一善良与安全的地方之感受美德:希望补充:胎儿对母亲的声音做出反应,并且较喜欢母亲的声音12~18个月至3岁自主对羞愧与怀疑儿童在独立与自足胜过于羞愧与怀疑之间发展出平衡美德:意志补充:形成对父母或其它人的依附。
发展出自我意识,开始从依赖转变为独立自主。
对其他儿童兴趣增加3至6岁积极主动对罪恶感儿童发展出尝试新鲜活动之主动性,不被罪恶感所淹没美德:决心补充:自我概念与情绪变的很复杂;显现出自尊心。
独立、自主、自制与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
发展出性别认同。
游戏活动变得更有想象力、更别出心裁和更具有社会性。
展现出他利行为、侵略行为与恐惧感。
家庭仍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心,但其它儿童的角色变的更重要。
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瑞克森(1902-1994)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心理分析家,再1933年时为了逃离纳粹的迫害而来到美国,在这之前他一直是佛洛伊得的维也纳圈里的一份子。
他广泛的个人经历与专业经历,使他能够藉由强调社会对发展中人格的影响,进而修正和扩展佛洛伊得的理论。
佛洛伊德主张儿童早期的经验恒久地塑造一个人的人格,艾瑞克森则认为,自我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
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包含了生命全程的八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皆包含了一个人格中的「危机」,该阶段中发展的议题,它不仅对该阶段发展的特别重要,且在后来的生命中,该议题仍会某种程度地持续着。
这些随着成熟时间表而浮现的危机,必须有令人满意地解决,才能够获得健康的自我发展。
欲成功地解决每一阶段中的危机,必须在正面特质与相应的负面特质之间取得平衡。
虽然正面特质应占居主导地位,但某种程度的负面特质也是必要的。
例如:婴儿的危机在于基本的信赖对基本的不信赖。
人们必须去信赖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中的人们,但人们也需要学习某些不信赖,以保护他们自己免于危险,每一个危机的成功结果,便是发展出一种特殊的「美德」或力量,例如第一个危机「美德」就是希望。
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
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人的生理发育和社会活动状态决定的,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与环境影响息息相关,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发展阶段极解决有助于正常人格发展,加强自我。
消极解决则削弱自我,影响人格正常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环境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其理论的8个发展阶段中包含4个儿童期、1个青少年期和3个成年期。
成年前的5个阶段特点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期,也是亲子关系的关键期。
所以千万不要把婴儿期的孩子交给父母以外的人抚养,代价将是亲子纽带的不稳固,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信任是安全感的基础,安全感带来希望。
⑵幼儿期: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志,努力探索自己身体的极限,但是开始都是面临失败。
失败后的体验,习得坚持或者放弃。
这是孩子开始的第一个反抗期,喜欢自己尝试新鲜事物。
我们的引导需要把握好“度”,容易出现害羞、害怕挫折或者顽劣、胆大任性等问题。
⑶儿童早期: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预备期,完成身体的初步掌握,开始主动探索周围并富有想象力,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阶段5:同一感—同一混乱感 ¼ identity—role confusion
⑤青年期。年龄到18岁为止,发展任务是建立 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混乱感,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埃里克森特别重视每1阶段和本阶段,认为儿童 到了青年期,生理上已趋成熟,人格的各方面 需要重新加以整合。 这时的青少年已能把先前各阶段的自居作用的 同一性核心加以综合,从而产生了自我同一性。
阶段2:自主感—羞怯疑虑感 2/4 autonomy—shame and doubt
在此阶段,儿童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外,已不满足停留于狭窄的空间,而渴望探索 新的世界。 他一方面在信任感的基础上产生了自信,认识 到自己的意志,产生了一种自主感;另一方面 又因为觉得过多地依赖别人而感到羞怯,或因 为担心越出一定环境范围而感到疑虑。
阶段5:同一感—同一混乱感 4/4 identity—role confusion
埃里克森指出,个人在青年期有机会在这7个方面 进行工作,并可以在合法延缓期内对其中的某 些方面加以利用。 所谓合法延缓期是指社会为青年进入成人期在 时间上所提供的合法延缓,如各种正式教育、 学徒期、征兵制以及医生实习期等,它们反映 了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也为青年达到某些方面 的同一性提供了时间。
Erikson的心理社 会发展理论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Erikson简介 基本观点 八个阶段 评价
八个阶段
阶段1:信任感—不信任感
阶段2:自主感—羞怯疑虑感
阶段3:主动感—内疚感 阶段4:勤奋感—自卑感
阶段5:同一感—同一混乱感
阶段6:亲密感—孤独感 阶段7:繁殖感—停滞感
基本观点 3/4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危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爱里克森,犹太人,祖籍丹麦,生于德国,1933年定居美国。
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爱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爱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的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1、信任对怀疑(0-1.5)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
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弹性儿童好的儿童大多数在幼年时获得了安全的养护。
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如果照料者拒绝或前后不一致,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2、自主对羞怯(1.5-3)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
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ERIKSON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1. 嬰兒期:0~1歲◇心理成長與危機:「基本信任」VS.「不信任」◇重要的人際關係:母親/代母親◇需求:被愛~ 建立「依附關係」◇健康發展:充滿希望:自信心、安全感、生命驅策力、對人能信賴。
◇不健康發展:不信任:缺乏自信、適應不良、退縮、缺乏對生命的希望、悲觀。
2.幼兒期:1~3歲◇心理成長與危機:「自主」VS.「愧羞」◇重要的人際關係:父親、母親(家人/托兒所)◇需求:試探自己的能力,以獲得滿足◇健康發展:有意志力:自動自發、高自尊、能自主、有自控能力、勇敢。
◇不健康發展:羞愧與懷疑:做事猶豫不決、強迫性自我懷疑、行動畏首畏尾、任性、衝動。
3. 遊樂期:3~5/6歲◇心理成長與危機:「主動」VS.「罪惡感」◇重要的人際關係:家庭成員/(幼稚園)◇需求:喜愛想像、參與活動以獲得滿足◇健康發展:有目標:自動自發、有責任感、主動積極。
◇不健康發展:罪惡感:自我抑制、畏懼、退縮、低自尊、冷酷無情、缺乏目標。
4. 學齡期:6~12歲◇心理成長與危機:「勤勉」VS.「自卑」◇重要的人際關係:家人、學校、親戚、鄰居◇需求:工作成就及被讚許以獲得滿足◇健康發展:具有能力:勤奮進取、知待人處事的方法。
◇不健康發展:失敗感: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懶惰、狹隘技藝。
5. 青少年期(青春期):12~17(~20歲)◇心理成長與危機:「自我認同」VS.「角色混淆」◇重要的人際關係:同儕團體、兩性關係、偶像◇需求:由自我認同獲得滿足◇健康發展:忠誠:有明確的自我認定。
◇不健康發展:角色混淆:缺乏目標、徬徨迷失、狂熱、不良的盲從、否認、排斥外來者。
6. 成年前期(青年期):20~40歲◇心理成長與危機:「親密」VS.「孤立」◇重要的人際關係:友誼、性關係、合作與競爭伙伴、家庭與工作的伙伴◇需求:與人分享自我以獲得滿足◇健康發展:具親和力與愛:選擇性的親密關係、奠定感情生活與事業基礎。
◇不健康發展:孤立:與社會疏離、孤獨、寂寞、亂愛、充滿仇恨的排外主義。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1.生理“我”的自我评价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心理任务。
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它对人类自我发展和理解自我心理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分别是:
1. 婴儿期 (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信任感。
2. 儿童期 (1.5~3 岁):自主与害羞 (或怀疑) 的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自主感。
3. 学龄初期 (3~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 学龄期 (6~12 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5. 青春期 (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6. 成年早期 (18~25 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亲密感。
7. 成年期 (25~65 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成家立业。
8. 成熟期 (65 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该阶段是获得完美感,
避免失望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理世界的方法,为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如下是有关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1994)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1.埃里克森对心理发展的看法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受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特定的危机和特定的任务,即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
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
危机的成功解决(顺利度过危机)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和对环境的适应;而不成功的解决(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则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信任对怀疑(0-1.5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2)自主对羞怯(1.5-3岁)。
这一阶段中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像吃饭、穿衣、大小便)的责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获得一种独立的自我意识。
反之,就会使儿童对自己产生怀疑,形成自我羞愧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
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人从婴儿到童年,都会经历八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社会心理危机,这些经历会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每个人天生具有社会属性,并在社会生存中挑战一个又一个危机。
本质上是由于人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对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成功完成每个阶段的人可以获得健康的人格和基本的美德。
而美德是解决后续其它社会后续问题的关键力量。
如果未完成某一个社会阶段,会导致完成下一个社会阶段的能力不足,继而导致不健康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但是,这些问题在以后是可以解决的。
信任与不信任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18个月大。
在这个阶段,婴儿对所处的世界一直处于十分不确定的状态,非常希望照顾者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对婴儿的照顾是稳定的、一致的、可靠的、可预测的,婴儿就会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在孩子发展与别人的关系时陪伴其中。
即使受到了威胁,孩子仍然是有安全感的。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无法始终如一地被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猜疑和焦虑。
这时,孩子对周围世界和他自己的影响力没有信心、没有希望感。
第一阶段的成功与失败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希望感的美德,通过培养这种信任感,婴儿遇到危机的时候,会有希望感出现,婴儿会感到社会其他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如果未能得到希望感的美德,则会导致恐惧感的发展。
婴儿会把这种基本的不信任感带到其他关系中,这可能会导致焦虑、高度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过度不信任。
埃里克森与后来的鲍尔比等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一个人早期的依恋质量贯穿人的一生,甚至对晚年与他人的关系都产生重要影响。
自主与羞耻/怀疑是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18个月到3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发展对身体技能的控制感和独立性。
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意志力的美德,如果一个孩子在越来越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能力就更有信心和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瑞克森(ERIK ERIKSON)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分析学家,是FREUD的学生。
他的理论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或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发展任务要完成,而且所有人都要经历这些阶段,顺序固定,不能颠倒。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中心问题或危机必须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即是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遇到的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挑战。
因此,爱瑞克森在陈述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时采用了两极的描述。
成功地解决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心问题,或至少减轻这些压力,就可健康地进入下一阶段。
反之,将导致不健康的结果而影响以后的心理社会发展。
他认为人格的各部分是分别在人生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个体通过个阶段的发展以形成完整的整体,如果出现行为异常或人格缺陷,多是由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心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及时解决。
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与护理要点:第一期:婴儿期0-18个月,信任对不信任信任感是发展健全人格最初而且最重要的因素,人生第一年的发展任务是与照顾者(父母)建立起信任感,学习爱与被爱。
此期当婴儿接受口感输入时会有良好和愉快的感受,从而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基本的信任感。
同时,小儿的各种需要得到持续满足时,其对父母的信任感就得以建立和巩固。
相反,如果婴儿觉察到父母在自己需要时不一定出现,经常感受到痛苦、危险和无人爱抚,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婴儿会把对外界的恐惧和怀疑情绪带入以后的发展阶段。
另外,信任感还取决与父母对自己的信心,因为婴儿对母亲有一种特殊的身体移情,即婴儿能够敏感地体会到母亲的情绪状态,若母亲焦虑,婴儿也会焦虑;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信任感是儿童对外界和他人基本信任感的来源。
同时,爱瑞克森认为信任和不信任是相对的,所有婴儿应体验这两种经历,因为当婴儿有相当的不信任体验时,才能识别信任的体验。
重要的是信任与不信任的比例,信任应当超过不信任,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时期。
信任感发展的结果是乐观,对他人信赖,有安全感,愿意与他人交往,对环境和将来有信心。
反之,易出现焦虑不安,以及对人的不信任感。
护理此期小儿时,应注意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
除满足其食物和卫生等生理需要外,还应提供安全感和爱,在患儿经历痛苦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减轻疼痛,并在结束后继续抚慰。
对于长期住院的患儿,减轻父母的焦虑,鼓励家长参与护理活动,促进他们的情感联结。
第二期:幼儿期18个月-3岁,自主对羞愧或疑虑小儿开始运用新掌握的运动和语言技能认识周围世界,并学习对自己的括约肌加以控制。
小儿在这一期学会控制大便的释放,练习自主感和选择力,需要时保持,不需时放弃。
这种自主感还表现在开始能够自由行走的幼儿,他们在运动能和智能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对周围环境的探索。
他们想要单独完成每一件事,他们反复说“我”、“我的”,表示自我,爱用“不”表示自主性。
自主感的建立基于父母经常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行动给予支持和鼓励。
反之,如果父母经常怕孩子做不好,过分干预其自理活动,替孩子做每一件事,不允许他们去做想做的事,父母应注意用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小儿促其按社会能接受的方式行事,帮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规则。
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自我控制和自信感,反之,表现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等行为。
护理此期儿童时,应为小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并对其能力加以表扬,而不要评价其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
鼓励幼儿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进食、穿衣、上厕所等。
如果治疗或护理过程需要约束患儿时,应向其解释,并给予安慰,尽量缩短约束时间。
第三期:学龄前期3岁-6岁,主动对内疚特点是被异性父母所吸引,并逐步理解自己的性别。
活动能力加强,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已不终日守在父母身边,他们有无穷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事物,经常问为什麽和如何发生等问题。
主动性意味着儿童愿意发明或尝试一些新活动或新语言,他们自己制定计划,订立目标,并极力争取达到目标,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其他孩子或父母的行为。
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社会发展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这些自创活动的反应。
给予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去创造和实践,他们的自主感就可得到加强。
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禁止他们有一些离奇的想法或游戏活动。
护理此期的儿童时,只要对儿童有益的主动行为加以赞扬,就能帮助小儿顺利度过此阶段。
对住院的患儿提供创造新活动的机会,包括允许儿童使用无伤害的玩具或医疗用品做游戏,如用听诊器、叩诊锤等给布娃娃检查身体,让他们画画以表达心情。
接受儿童的合理要求,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4.第四期:学龄期6岁-12岁,勤奋对自卑此期是成长过程种的决定性阶段,儿童迫切地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掌握自然常识、文化知识、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与他人合作和竞争,以及守规矩。
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强烈追求如何将事情做得完美,常问自己“我能做好吗?”“我做的对吗?”如果在孩子完成任务或活动时给予奖励和赞扬,其勤奋感就会增长。
此期儿童的活动场所很广阔,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
父母、教师和其他成人有责任帮助儿童发掘其自身的勤奋潜力。
如果孩子的努力只被父母视为胡闹,工作成果不被赞赏,在课堂或操场上因失败而受到嘲笑和伤害,都会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应是学会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以及获得基本的学习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反之,会发展失败感。
护理此期儿童时,护士应帮助患儿在住院期间继续完成学习任务,鼓励他们把业余爱好带到医院,帮助儿童适应医院的限制性环境。
在治疗上或护理过程前后可允许儿童帮助准备或整理用物,如静脉输液前,可让患儿准备胶布,以使患儿体验到成就感。
5.第五期:青少年期12岁-18岁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爱瑞克森认为此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对自我感知的确立是个体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身体和思维日趋成熟,他们需要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
青少年不仅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还为将来在较大社会中自己所处的地位而苦恼。
青少年在试图回答“我是谁”和“我将来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
他们极为专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与自我概念相比较。
一方面,青少年要适应他们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例如,实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考上大学;另一方面,青少年又想扮演自己所喜欢的新潮形象,如参加歌星演唱会,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娱乐等。
他们面临种种选择和困惑,为追求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观念的统一而奋斗。
此期可出现3种类型的青少年:1)矛盾冲突解决,并趋于自我认同,如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安心努力学习者;2)矛盾冲突尚未解决,陷入迷失和困境,如考大学失败而不知道该向何处发展者;3)自己对未来毫无主见,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者。
除第1种外,其他2种类型的青少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角色认同问题,若矛盾冲突最终不能解决,将导致角色紊乱、迷失生活目标、彷惶、堕落等。
因此,青少年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一种自我认同感,努力尝试多种角色并从同伴、家长或其他重要人物那里获得认可,就能帮助其顺利解决发展种的危机,会使青少年接受自我、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为设定的目标努力献身,在发展中,偶然出现的叛逆或反抗行为是正常现象。
护理青少年时,必须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讨论所关心的问题,谈论感受。
在他们做某些决定时给予支持和赞赏,注意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尊重他们的隐私,尽可能安排他们与同年龄的病人在一起娱乐和沟通交流。
6.第六期:成人早期18岁-40岁,亲密对孤独社会对成人早期的期望是结婚和拥有亲密的朋友,也就是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感。
此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发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承担对他人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爱瑞克森认为真正的亲密感是指两个人都愿意分享和相互调节他们生活中一切重要的方面。
人只有在确立自己的认同感之后,也就是解决了上一期自我认同和角色紊乱的矛盾冲突后,才能在与别人的共享中忘却自我,否则很难达到真正的感情共鸣,即亲密感。
如果此期的发展受到阻碍,人就不能体验和经历亲密感,从而产生孤独、自我专注、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等性格和行为为特点。
顺利发展此期的结果是有美满的感情生活,有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及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并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护理处于成人早期的病人时,护士应注意帮助病人保持亲友的联系,为处于恋爱时期的人提供尽可能的相处机会,同时,对他们的浪漫行为不要嘲笑、讽刺。
护士还应作为咨询者,帮助病人设定较为现实的生活目标。
7.第七期:成年期,繁殖或有成就对停滞在成功地获得亲密感后,成年人的兴趣开始扩展,而不仅限于两个人的世界。
此期的发展任务是养育下一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对社会负责有责任感。
如果没有繁殖、养育和事业上的成就,可能会造成人格的贫乏和停滞,表现为过多地关心自己,自我放纵和无力感。
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细心培养下一代,热爱家庭,和有创造性地努力工作。
成年人生活负担往往很重,他们承担着多种角色,是家庭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柱,他们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家庭的影响较大。
护理此期病人时,护士要注意给予病人更多的感情支持,对他们个人的成就给予适当赞扬。
8.第八期:老年期,完善对失望此期是生命的终末阶段,许多老人失去了体力和健康,失去了工作、配偶和朋友,他们不可避免地出现抑郁、悲观、失望等情绪。
因此,老年人除了要面对自己生理方面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外,还要与内心的不良情绪做斗争。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保持自己的潜能和智慧,积极面对现实,作出身体和心理社会的适应和调整。
此时,老年人往往回顾一生,以评价自己的人生是否有价值。
他们会对一些没能实现的思想感到失望和缺憾,但在失落感的同时,老年人还努力去发现一种完善感,如我们常可听到这样的表述:“我的一生是有缺点和遗憾,但在当时的情境中,谁又能避免这样的失误呢?何况我还取得了许多成就,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老年人在体验了这种完善感后,会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祢补自己的缺憾,使生命更有意义,使晚年更丰富多彩。
此阶段顺利发展的结果是乐观、满足、顺其自然、安享天年。
反之,老年人会处于整日追悔往事的消极情感中,悲观绝望,不能自拔。
护理老年患者时,护士要注意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对他们已有的成就大加肯定,帮助病人发掘潜能,鼓励他们参加所喜爱的活动,与他人多交往。
同时,及时发现抑郁、悲观情绪,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