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物性参数表

合集下载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

物性参数:物性参数主要是材料在制工方面能否达到要求的数据。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物性参数。

比如尼龙,就有很多数据要求,有冲击强度,拉伸强度,融溶指数等等。

传热学中的参数: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能量在传递和转化时的数量关系,即某一物体失去的热量必然等于另一物体所得到的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移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深度等规律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关于方向的问题。

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1. 导热:也称热传导,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例如,物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以及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都是导热现象。

2. 热对流:简称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现象仅能发生在流体内部,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4. 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

是指物质微观粒子(分子、电子等)热运动激烈程度的衡量。

5. 导热系数λ(导热率):它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由实验取得。

单位:W/m.℃6. 换热系数α(放热系数、给热系数):表示当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放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出对流换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单位:W/m2.℃,但是与导热系数不同,它不是物性参数。

7. 传热系数k:传热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它反映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单位:W/m2.℃8. 导温系数α(热扩散率):表示物体中热扩散的快慢程度。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湿空气热物性计算示例A●分子量Maw=Ma-(Ma-Mw)pw/paw式中,Maw为湿空气分子量,g/mol;Ma为干空气的分子量,28.97g/mol;Mw为水蒸气的分子量,18.02g/mol;pw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Pa;paw为湿空气的总压力,Pa。

计算示例:设湿空气总压力为101325Pa,其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为3000Pa,则此时湿空气的分子量为:Maw=28.97-(28.97-18.02)*3000/101325=28.65 g/mol●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pw=φps式中,pw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Pa;φ为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无因次;ps为湿空气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力(也为湿空气温度下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Pa。

纯水的饱和蒸气压力的估算式为(0~100℃):ln(ps)=25.4281-5173.55/(Ts+273)式中,ps为水的饱和蒸气压,Pa;Ts为水的温度,℃。

计算示例:设湿空气温度为36℃,相对湿度为70%,则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的计算过程为: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为:ln(ps)=25.4281-5173.55/(36+273)=8.6852ps =e8.6852=5915 Pa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为:pw=φps=0.7*5915=4140.5Pa●湿空气的露点温度湿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凝结的温度为其露点温度,等于其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下纯水的饱和温度,其估算式为(0~80℃):Td=5266.77/(25.7248-ln(pw))-273式中,Td为湿空气的露点温度,℃;pw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Pa。

计算示例:接上例,温度为36℃,相对湿度为70%的湿空气,其露点温度计算过程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为4140.5Pa,则其对应的露点温度为:Td=5266.77/(25.7248-ln(4140.5))-273=29.75℃。

空气性能数据

空气性能数据

光速(真空)大气中的声速(0°C)大气中的声速(常温)普朗克常数(h)波尔兹曼常数(K)斯忒潘--波尔兹曼常数(σ)维恩位移定律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洛喜密脱常数(标准状态)热功当量功热当量2.99792458×108米·秒-1=30万公里/秒331.36米·秒-1340米·秒-16.626176×10-34焦·秒1.380662×10-23焦·开-15.67032 ×10-8瓦·米-2·开-40.2898×10-2米·开6.022045×1023摩-12.686781×1025分子·米-34.18683焦·卡-10.238844卡·焦-1水银密度(标准状态)13.595080克·厘米-3电子电荷(e)干空气分子量水(冰或水汽)分子量氮(N2)分子量二氧化碳(CO2)分子量氧(O)原子量氮(N)原子量氯化钠(NaCl)分子量碘化银(AgI)分子量氢(H2)分子量-1.60211917×10-19库28.96618.01628.013444.01015.99914.006758.443234.7732.0158理想气体在标准温度、气压下的克分子体积气体普适常数(R)干空气比气体常数(Rd)水汽比气体常数(Rv )22.41383×10-3米3·摩-18.31441焦·开-1·摩-1287.04焦·开-1·千克-1461.5焦·开-1·千克-1干绝热温度直减率(γd)对流层平均气温直减率(γ)9.76°C·千米-1 6.5°C·千米-1干空气定压比热(C pd)干空气定容比热(C vd)干空气比热之比率(K= C pd/ C vd)干空气分子平均直径干空气分子平均自由程干空气分子均方根速度干空气热传导率干空气密度(标准状态)干空气密度(0°C,1000百帕)干空气折射率(对钠D线,λ=589微米)1.0061×103焦·开-1·千克-10.7180×103焦·开-1·千克-11.4013.46×10-10米6.98×10-8米4.85×102米·秒-12.34×10-6焦·米-1·秒-1·开-1 1.2928千克·米-31.276千克·米-31.0002919大气折射常数(760毫米,0°C)泊松方程常数(K d=R d/C pd)均质大气高度(标准状态)标准大气压60.3″0.2867.991千米760mm汞柱=1013.25 hPa(百帕、毫巴)水的密度(0°C)水的密度(4°C)纯水平面上的饱和水汽压(0°C)纯冰平面上的饱和水汽压(0°C)0.99987×103千克·米-31.00000×103千克·米-3 6.1078百帕(hPa)6.1064百帕(hPa)绝对零度水的冰点水的三相点温度水的沸点(760毫米汞柱)水的比热(15°C)水的绝对折射率水的介电常数(0°C)水的导热系数水的表面张力(0°C)水的表面张力(20°C)-273.15°C273.15开=0°C273.16开=0.01°C100°C=373.15开4.195×103焦·千克-1·(°C)-1 1.33381.55.870×102焦·米-1·秒-1·开-1 75.64达因·厘米-172.75达因·厘米-1水汽定压比热(20—40°C)(C pv)水汽定容比热(20—40°C)(C pv)水汽潜热随温度变化率水的蒸发(水汽凝结)潜热(0°C)水的冻结(冰的融解)潜热冰的密度冰的比热冰的介电常数(-5°C)冰的升华(汽化)潜热(0°C)1.863×103焦·千克-1·开-11.403×103焦·千克-1·开-12.386×103焦·千克-1·开-1 2.501×106焦·千克-10.334×106焦·千克-10.917×103千克·米-32.114×103焦·千克-1·开-1 2.82.835×106焦·千克-1全球平均地面大气电场强度全球晴天地面大气总电流地球总电荷大气总电阻地面与电导层之间的电位差全球各地平均可同时观测到的雷雨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的雷雨闪电中击穿电场强度每次闪电放电量平均每次闪电电流≈130伏·米-1≈1800安≈5.7×105库≈200欧≈360000伏≈2200个≈16×106个≈103~104伏·厘米-1≈20~30库≈20000安5微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10微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50微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0.1毫米(100微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0.5毫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1毫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3毫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5毫米直径水滴下降末速≈0.8×10-4米·秒-1≈0.3×10-2 米·秒-1≈0.08米·秒-1≈0.3米·秒-1≈2.06米·秒-1≈4.03米·秒-1≈8.06米·秒-1≈9.09米·秒-122、新疆划分四季的指标一般把一年12个月划成四等份,用12、1、2三个月为冬,3、4、5三个月为春,6、7、8三个月为夏,9、10、11三个月为秋的方法划分四季。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

它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1%的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氖等稀有气体。

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味无臭的。

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需。

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近乎所有植物的唯一的碳的来源。

氮氮气是一种化学上非常惰性的气体,但不属于惰性气体。

只有通过固氮它才进入氮循环,能够被生物所利用。

生物的氨基酸需要氮。

通过反硝化作用氮回到空气中。

在技术上人们使用哈柏法将空气中的氮加工为肥料。

固氮与反硝化作用基本上互相抵消,对空气中的氮的浓度没有影响。

在深潜的过程中(潜水深度大于60米)压缩空气瓶中的氮会被氦代替,否则的话血液中溶的氮会导致氮麻醉。

氧氧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它使得空气具有氧化的作用。

几乎所有化学燃烧和生理呼吸都需要氧。

空气中的氧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在整个地球历史中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的总量约是今天空气中氧的总量的20倍。

氩氩是一种惰性气体。

它基本上不参加化学反应。

因此在焊接时氩用来当作保护气。

此外由于它相对于空气而言导热性比较差,因此它也被用来作为气密窗玻璃之间的隔热气体。

水蒸气按照空气湿度的不同空气中可以含0至4%体积比的水蒸气。

一般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在0.1%体积比(极地)至3%体积比(热带)之间。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平均含量为1.3%。

常见气体物性参数

常见气体物性参数

几种常见气体的物性参数表名称化学式密度kg/m3分子量气体常数(Kg,m)/(Kg.℃)热容Kcal/(Kg. ℃)K=c p/c v粘度沸点℃汽化热Kcal/kg临界点导热系数(kcal/h.℃)熔点℃cp cv 温度℃大气压ata密度kg/m3氮N2 1.2507 28.02 30.26 0.250 0.178 1.40 170 -195.78 47.58 -147.13 33.49 310.96 0.0196 -209 氨NH30.771 17.03 49.79 0.53 0.40 1.29 918 -33.4 328 132.4 111.5 236 0.0185 -77.7 氩Ar 1.782 39.94 21.26 0.127 0.077 1.66 209 -185.87 38.9 -122.4 48.00 531 0.0149 - 乙炔C2H2 1.171 26.02 32.59 0.402 0.323 1.24 93.5 -83.66 198 35.7 61.6 231 0.0158 - 苯C6H6- 78.05 10.85 0.299 0.272 1.1 72 +80.2 94 288.5 47.7 330 0.0076 - 正丁烷C4H10 2.673 58.08 14.60 0.458 0.414 1.108 81.0 -0.5 92.3 152 37.5 225 0.0116 - 空气- 1.293 (28.9529.27 0.241 0.172 1.40 173 -192/5 47 -140.75 37.25 310/50 0.021 -213)水蒸汽H2O 1.00 18.02 47 - - - 125.5100 595.9 - - - - 0氢H20.089852.016 420.63.408 2.42 1.407 84.2 -252.754 108.5 -239.9 12.8 31 0.140 -259 氦He 1.785 4.002 212.0 1.260 0.760 1.66 188 -266.05 4.66 -267.96 2.26 69.3 0.124 -272一氧化氮NO 1.3402 30.01 28.26 0.2329(15 - - 187.6-151.8 106.6 - - - 0.0190 -163.6二氧化氮NO2 1.491 46.01 18.4 0.192 0.147 1.31 - +21.2 170.0 +158.2 100 570 0.0344 -11.2氧O2 1.42895 32 26.5 0.218 0.156 1.40 203 -182.98 50.92 -118.82 49.71429.9 0.0206 -218.4甲烷CH40.717 16.03 52.90 0.531 0.406 1.31 103 -161.58 122 -82.15 45.6 162 0.0258 -一氧化碳CO 1.250 28.00 30.29 0.250 0.180 1.40 166 -191.48 50.5 -140.2 34.53 311 0.0194 -207 二氧化碳CO2 1.976 44.00 19.27 0.200 0.156 1.30 137 -78.2 137 31.1 72.9 460 0.0118 -56.6 正戊烷C5H12- 72.10 11.75 0.41 0.376 1.09 87.4 +36.0886 197.1 33.0 232 0.0110 -丙烷C3H8 2.020 44.06 19.25 0.455 0.394 1.13 79.5 -42.1 102 95.6 43 232 0.0127 - 丙烯C3H6 1.914 42.05 20.19 0.390 0.343 1.17 83.5 -47.7 105 91.4 45.4 233 - --硫化氢H2S 1.539 34.09 24.90 0.253 0.192 1.30 116.6 -60.2 131 100.4 188.9- 0.0113 -二氧化硫SO2 2.927 64.06 13.24 0.151 0.120 1.25 117 -10.8 94 157.5 77.78520 0.0066 - 三氧化硫SO3 2.75 80.07 10.57 - - - - 44.8 118.5 - - - - 16.83 氯CL2 3.217 70.91 11.96 0.115 0.084 1.36 129 -33.8 72.95 144 76.1 573 0.0062 -1038氯甲烷CH3CL 2.308 50.48 16.80 0.117 0.139 1.28 98.9 -24.1 96.9 148 66.0 370 0.0073 -44.5乙烷C2H5 1.357 30.06 28.21 0.413 0.345 1.20 85.0 -88.50 116 32.1 48.85210 0.0155 - 乙烯C2H4 1.261 28.03 30.25 0.363 0.292 1.25 98.5 -103.70 115 9.7 50.7 220 0.0141 -氯化氢HCL 1.639 36.47 23.3 0.1839(15 - - 142.6-83.7 98.7 - - - - -112氟F2 1.6354 38 22.3 - - - - -187 40.52 - - - - - 氟化氢HF 0.9218 20.01 42.3 - - - - 19.4 372.76 - - - - -83 ytzhanghui(张辉) 15:59:43于公:原料烘干那里降低一个点的水分可以节省多少燃料,如何计算?yuguohai(于国海) 17:04:021500T原矿*1%=15T水ytzhanghui(张辉) 17:05:10节省的燃料怎么算?yuguohai(于国海) 17:05:5515吨水*(100-20)=120000大卡ytzhanghui(张辉) 17:06:14知道了yuguohai(于国海) 17:09:38120000大卡/7000=17.14Kg yuguohai(于国海) 17:10:10变成100度的水需要的标煤ytzhanghui(张辉) 17:11:14大卡是千卡还是卡yuguohai(于国海) 17:13:01100度的水变成100度的水蒸汽需要的热:15吨*1000*539(汽化热)595.5(实际数)=8932500大卡/7000=1276Kgyuguohai(于国海) 17:13:351000卡=1大卡yuguohai(于国海) 17:22:47100度的水蒸气再变为105度需要的热=0.4952(比热)*(105-100)*15000=37141大卡/7000=5.306Kgyuguohai(于国海) 17:42:11caochangsheng(曹常胜) 17:21:02Q=W((t1-t0)*C1+q潜)+((t2*C3)-(t1*C2))*VQ: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KJ;W:物料中水的总量,Kg;t1:水的沸腾温度,100摄氏度;t0:水的初始温度20摄氏度;C1:水的比热容,4.2kj/(kg*度);q潜:水的蒸发热,2264KJ/kg;t2:出炉烟气温度,1200度;C3:1200度水蒸气的平均比热容1.77KJ/(m3*度);C2:100度水蒸气的平均比热容,1.51KJ/(m3*度);V:烟气中水蒸气的体积。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烟气经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后,产生的硫酸氢铵会造成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冷端蓄热元件腐蚀和堵塞。

将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转子看成多孔介质,建立了非热平衡模型,模拟得出某600 MW 机组空预器工质和受热面三维温度分布,分析了烟风出口温度和受热面转子温度沿旋转方向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烟气沿流动方向温度逐渐降低,空气沿流动方向温度逐渐升高,出口温度沿旋转方向几乎呈线性关系,且由于分仓的存在,沿旋转方向各个分仓的交界面上温度是不连续的;蓄热元件温度从热端到冷端逐渐降低,沿旋转方向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低温腐蚀危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冷段,硫酸氢铵沉积危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冷段和热段交界处。

[关键词]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多孔介质;非热平衡模型;硫酸氢铵沉积;腐蚀;堵塞作为锅炉尾部烟道重要的余热回收系统,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在大型火电机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蓄热式换热器是烟气和空气交替通过受热面,当烟气通过此受热面时,受热面金属被加热而将热量蓄积起来,当空气通过时金属将热量释放并加热空气。

与管式空预器相比,回转式空预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传热效率高的优点。

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具有烟气、一次风、二次风3 个受热面通道,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低温腐蚀、漏风较高和NH4HSO4(ABS)沉积等问题,低温受热面腐蚀和ABS 沉积均与其内部温度分布密切相关。

为此,有必要对回转式空预器内部蓄热元件和工质温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

关于回转式空预器内部温度场的求解,国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空预器内部温度场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较少。

文献建立了考虑轴向导热的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传热模型,并验证了其准确性;文献研究了转速对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热力性能的影响;文献采用有限元法将回转式空预器沿转速方向周向展开,对其内部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文献取受热面转子的一部分,交替改变进出口边界条件对回转式空预器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文献采用热平衡模型对二分仓回转式空预器进行了完全三维数值模拟,忽略了金属受热面与流体间的温差;文献对旋转的金属受热面参数化,将其定义为用户自定义标量,建立了四分仓回转式空预器传热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文献研究了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文献通过工程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多段四分仓空预器模型;文献对三分仓及改进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进行了热力计算;文献建立了适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的回转式空预器传热计算模型;文献研究了漏风对回转式空预器热力性能的影响;文献采用有限容积法对双分仓空预器温度场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空预器入口前烟气与空气通道模型,得到了空预器进口处的边界条件。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能量在传递和转化时的数量关系,即某一物体失去的热量必然等于另一物体所得到的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移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深度等规律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关于方向的问题。

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1. 导热:也称热传导,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例如,物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以及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都是导热现象。

2. 热对流:简称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现象仅能发生在流体内部,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4. 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

是指物质微观粒子(分子、电子等)热运动激烈程度的衡量。

5. 导热系数λ(导热率):它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由实验取得。

单位:W/m.℃6. 换热系数α(放热系数、给热系数):表示当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放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出对流换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单位:W/m2.℃,但是与导热系数不同,它不是物性参数。

7. 传热系数k:传热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它反映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单位:W/m2.℃8. 导温系数α(热扩散率):表示物体中热扩散的快慢程度。

是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α=λ/ρc 由实验取得。

单位:m2/s9. 热阻Rt:热转移过程中的阻力称为热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物性参数表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能量在传递和转化时的数量关系,即某一物体失去的热量必然等于另一物体所得到的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移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深度等规律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关于方向的问题。

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1. 导热:也称热传导,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例如,物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以及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都是导热现象。

2. 热对流:简称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现象仅能发生在流体内部,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4. 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

是指物质微观粒子(分子、电子等)热运动激烈程度的衡量。

5. 导热系数λ(导热率):它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由实验取得。

单位:W/m.℃
6. 换热系数α(放热系数、给热系数):表示当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放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出对流换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单位:W/m2.℃
7. 传热系数k:传热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它反映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单位:W/m2.℃
8. 导温系数α(热扩散率):表示物体中热扩散的快慢程度。

是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α=λ/ρc 由实验取得。

单位:m2/s
9. 热阻Rt:热转移过程中的阻力称为热阻。

Rt=△t/Q
10. 比热c: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热容,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比热容,简称比热。

根据计量物量的单位不同,有质量比热、容积比热、摩尔比热之分。

质量比热单位:kJ/kg.℃;
容积比热单位:kJ/m3.℃;摩尔比热单位:kJ/mol.℃。

定压比热用cp 表示;定容比热用cv表示。

11. 粘度: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

流体内部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性。

12. 动力粘度μ:又称绝对粘度,它直接表示流体的粘性即内摩擦力的大小。

它只所以称为动力粘度,是因为在它的量纲中有动力学要素的缘故。

单位:Kg/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