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题(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0c4d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5.png)
一、选择题1.探究酸性KMnO 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编号温度/℃催化剂用量/g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min 体积/mL浓度/mol·L-1体积/mL浓度/mol·L-11250.540.180.212.7 2800.540.180.2a 3250.540.0180.2 6.7 425040.0180.2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KMnO4表示溶液褪色时间段反应速率,v(实验3)≈1.5×10-3 mol·L-1·min-1B.a<12.7,b>6.7C.用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大于v(实验3)D.通常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均会加快反应速率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 3H2 (g)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g),当反应达到限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2完全转化为NH3B.此时反应已停止C.生成2mol 氨气的同时,同时生成3mol H2D.氮气、氢气、氨气的浓度相等3.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B.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C.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4.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2O2+I- →H2O+IO- 慢 H2O2+IO- →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v (H2O2)=v (H2O)=v (O2) B.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 .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 -1D .反应速率由IO -浓度决定5.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min 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 反应了1.2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入2N (不参与反应)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B .0~2min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4mol L min --⋅⋅C .平衡状态时,B 、C 的反应速率相等D .0~2min 内,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2mol L min --⋅⋅6.根据反应()44244242423KMnO FeSO H SO MnSO Fe SO K SO H O ++→+++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1mol L -⋅,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 ,盐桥中装有饱和24K SO 溶液。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173e16aa00b52acec7caaf.png)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指针指向M ,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 、N 、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M N P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B 铜 铁 稀盐酸溶液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锌铁硝酸铁溶液A .AB .BC .CD .D【答案】C 【点睛】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说明M 、N 与池中液体构成了原电池。
N 棒变细,作负极,M 棒变粗,说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M 极上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单质,M 变粗,M 做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 .如果是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则电池总反应式为Zn +2H +=Zn 2++H 2↑,Zn 作负极, M 极变细, 故A 错误;B .如果是铁、铜、稀盐酸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Fe +2H += Fe 2++H 2 ↑,则铁是负极,铜棒M 是不会变粗的,故B 错误;C .如果是银、锌、硝酸银溶液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 Zn +2Ag +=Zn 2++2Ag ,则锌是负极,N 棒变细,析出的银附在银上,M 棒变粗,故C 正确;D .如果是锌、铁、硝酸铁溶液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 + 2Fe 3+=2 Fe 2++ Zn 2+,Zn 作负极, M 极变细,故D 错误; 答案选C 。
2.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22NO g O g 2NO g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答案】A【详解】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A正确;B.NO为无色,NO2为红棕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D错误;答案选A。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1dc2a5f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7.png)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2C(g)+2D(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①A的质量不发生变化①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①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①n(A)①n(B)①n(C)①n(D)=1①3①2①2①B的浓度不变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0.2 mol N2和0.6 mol H2,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2 min后,生成0.04 mol NH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 min内H2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B.若2 min后,往容器中通入0.2 mol的氩气,则生成NH3的反应速率加快C.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单位时间内有3 mol H—H键断裂,同时就有6 mol N—H键断裂,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达康书记又追问环保局长:那么垃圾处理中,能随便焚烧吗?焚烧垃圾会降低GDP的。
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A.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B.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4.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分钟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C.反应开始4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4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5.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后,得出的下列结论和认识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作电极与稀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电子通过稀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通过溶液时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溶液的酸性降低6.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2H2↑+O2↑。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7f4f4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8.png)
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NH3和0.5molO2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2min后,NO的浓度为0.06mol·L-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2min末,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6mol·L-1·min-1B.2min末,NH3的浓度为0.14mol·L-1C.0~2min内,生成的水的质量为3.24gD.0~2min内,O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15mol2.实验室用锌和2 mol·L-1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C.给硫酸溶液加热D.滴加几滴2 mol·L-1CuSO4溶液3.一定温度下,将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真空密闭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NH3与CO2的质量比保持不变C.2v(NH3)=v(CO2)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4.根据一定条件下NH4Cl有关转化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H4Cl(s)=N(g)+4H(g)+Cl(g) △H1 NH4Cl(s)=NH3(g)+H(g)+Cl(g) △H2NH (g)+Cl-(g)=NH4Cl(s) △H3 Cl(g)+e-=Cl- (g) △H44A.△H4<△H1B.△H3<0C.△H1<△H2D.相同条件下,NH4Br和NH4I也进行类似转化,NH4Br的△H2比NH4I的大5.H2S燃料电池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电池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是正极B.O2-由电极a移向电极bC.电极 a 的反应式为:2H2S+2O2--4e-=S2+2H2OD.当通入11.2 L O2,转移电子数2N A6.最近报道的一种处理酸性垃圾渗滤液并用其发电的示意图如图(注:盐桥可使原电池两极形成导电回路)。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ddf70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b.png)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纯硅晶体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B .稀土永磁材料是电子通讯技术中的重要材料,稀土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 .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D .干电池低汞化、无汞化,有利于减少废电池造成的土壤污染2.对于反应Fe(s)+H 2SO 4(aq)=FeSO 4(aq)+H 2(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 B .改变Fe 的表面积会改变反应的速率 C .通常用H 2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D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材料应为铁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浓硫酸的稀释B .Na 与水反应C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D .C 与2CO 反应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目的或结论 A 将少量Zn 片放入3FeCl 溶液中证明Zn 的金属性比Fe 强 B 将点燃的镁条置于盛有2CO 集气瓶中,瓶内壁有黑色固体生成镁的还原性比碳强C向2FeCl 溶液(含少量2FeBr 杂质),加入适量氯水,再加4CCl 萃取分液除去2FeCl 溶液中的2FeBrD向-135mL 0.1mol L FeCl ⋅溶液中加入5滴同浓度的KI 溶液,再加入几滴KSCN 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3FeCl 与KI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A .AB .BC .CD .D5.目前认为酸催化乙烯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第②、②步反应均释放能量B .该反应进程中有二个过渡态C .酸催化剂能同时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D .总反应速率由第②步反应决定6.常采用三元催化器处理汽车尾气中NO x ,CO 和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其简易工作原理如图。
人教高考化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考化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df8aae5acfa1c7ab00cc66.png)
人教高考化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 + 3Y(g)2Z(g),若X 、Y 、Z 起始浓度分别为c 1 mol/L 、c 2 mol/L 、c 3 mol/L (c 1、c 2、c 3均大于0),当反应达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0.08mol/L ,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c 1:c 2 = 1:3B .当4v (X)正= v (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C .c 1可能为0.1D .X 、Y 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B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反应过程中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物的平衡量之比必然也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当反应达平衡时X 、Y 的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X 、Y 的平衡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其起始量之比一定也等于1:3, A 和D 正确;因为有起始投料与平衡量相同的可能,所以C 正确;当4v (X)正= v (Y)逆时,因为3v (X)正= v (Y)正,所以v (Y)逆> v (Y)正,该反应还在向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B 不正确,选B 。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 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 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 C .灼热的木炭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 【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放出热量,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H <0,A 不符合题意;B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C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产生CO ,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符合题意;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
完整版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1)
![完整版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de7697cdfad6195f302ba657.png)
完整版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根据反应KMnO4+FeSO4+H2SO4→MnSO4+Fe2(SO4)3+K2SO4+H2O(未配平)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忽略溶液体积变化,Fe2(SO4)3浓度变为1.5 mol/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1 mol C.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MnO4-+5e-+8H+=Mn2++4H2O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甲烧杯中移动【答案】B【详解】A. 在乙池中,Fe2+-e-=Fe3+,则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B. Fe2(SO4)3浓度变为1.5 mol/L,则反应生成的Fe2(SO4)3为0.5 mol/L ×0.2L=0.1mol,由Fe2+生成的Fe3+为0.2mo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2mol,B错误;C. 甲烧杯中,MnO4-得电子转化为Mn2+,电极反应式为MnO4-+5e-+8H+=Mn2++4H2O,C 正确;D. 电池工作时,甲烧杯中阳离子减少,所以盐桥中的K+向甲烧杯中移动,D正确。
故选B。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详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答案解析)(1)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c02d59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5.png)
一、选择题1.在密闭的锥形瓶里发生下列变化:①浓硫酸溶于水②酸碱溶液混合③铝粉加入稀硫酸溶液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生石灰溶于水,其中能使U形管(如图所示)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左低右高,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⑤D.①③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变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3.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4.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2可知ΔH=ΔH1+ΔH2=ΔE2-ΔE1B.反应中加入Pt2O+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C.由图2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1molN2O和1molCO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和1molN2的总能量5.“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2Mg(OH)2。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镁片作为正极B.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C.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6.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c8b365fd0a79563c1e72ec.png)
d.在铝片上摇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
五、计算题
2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8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1g,试计算:
(1)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
③有同学提出只要依据参与反应的空气体积和洗气瓶中白色沉淀的质量也可求得空气中CO。此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
(3)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该电池以硫酸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也是检测酒精含量的一种方法。总反应是:CH3CH2OH+O2=CH3COOH+H2O。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将4.0mol PCl3和2.0 mol Cl2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 PCl5(g),经2 min达到平衡时,PCl5为0.40 mol。
①在0~2 min内,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l2)=_____mol·L-l·min-1;
②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v正(NO)=v逆(NO2)
③每消耗32g氧气,同时生成60g NO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⑤⑦C.①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
(4)酒精是一种较为环保的燃料,298K时,1g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kJ,写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题-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题-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8c7c3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d.png)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0.8mol·L-1变为0.2mol·L-1,则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02mol·L-1B.0.02mol·L-1·s-1C.0.06mol·L-1·s-1D.0.06mol·L-1·min-1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冰融化成水①胆矾受热分解①三氧化硫溶于水①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①石灰石高温分解①CO2+C 高温2CO①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3.由下列实验中的操作及现象,不能够推出相关结论的是A.A B.B C.C D.D4.将镁片、铝片用导线连接并插入NaOH溶液中,关于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装置使用的铝片不需要处理表面的氧化膜C.电子由镁片向铝片移动D.NaOH溶液更换为任何电解质溶液,铝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5.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AB .BC .CD .D6.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22Ba OH 8H O ⋅与4NH Cl 晶体的反应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D .Na 与2H O 反应7.已知某反应为放热反应,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 .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能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C .可能是一个燃烧反应D .一定是在常温就能发生的反应8.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市售暖贴的发热原理是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B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利用了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C .减少燃煤的使用改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 .明矾能用于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吸热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放热反应的活化能B .用NaOH 溶液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pH=7C .向NaOH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小D .用23Na CO 溶液处理水垢中4CaSO 的离子方程式:2233Ca CO CaCO +-+=↓ 10.SO 2既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又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可生产SO 3并进而制得硫酸等,其反应原理为:2SO 2(g)+O 2(g)=2SO 3(g) ΔH=-196.6 kJ·mol -1。
人教高考化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考化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f8ad316fc700aba68fc52.png)
人教高考化学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反应Ⅰ:CaSO4(s)+4CO(g)CaS(s)+4CO2(g) ΔH1=-175.6 kJ·mol-1反应Ⅱ:CaSO4(s)+CO(g)CaO(s)+SO2(g)+CO2(g) ΔH2=+218.4 kJ·mol-1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答案】D【详解】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因为B、C两图中反应Ⅰ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而反应Ⅱ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则B、C错误。
由题意知: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反应Ⅰ的活化能较大,则A错误、D正确,故选D。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答案】B【分析】【详解】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答案选B。
3.对于可逆反应 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4:6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生成 xmolNO 的同时,消耗 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详解】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A正确;B.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投入量及转化率有关,达到化学平衡时, 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4∶5∶4∶6,选项B错误;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选项C错误;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e2210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3.png)
一、选择题1.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 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V/mL c/mol·L-1V/mL c/mol·L-1A2550.1100.1B2550.2100.2C3550.1100.1D3550.2100.2A.A B.B C.C D.D2.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3.5.6 g铁粉与100 mL 1mol/L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平缓进行且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NaOH溶液②改用200mL 0.5mol/L的盐酸③加NaCl溶液④CuSO4固体⑤加CH3COONa固体⑥加NH4Cl固体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②⑤4.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选项A B C D 电极材料Zn Fe Cu Al电极材料Cu Zn Ag Sn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NaOH溶液A.A B.B C.C D.D 5.对丙烷进行溴代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结果:2CH3CH2CH3+Br2127−−−−→光,℃CH3CH2CH2Br(3%)+CH3CHBrCH3(97%)+2HBr已知:正丙基结构简式CH3CH2CH2-、异丙基结构简式(CH3)2CH-,反应机理中链转移决速步为RH+Br·→R·+HBr,其反应势能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组合A为异丙基+HBrB.生成正丙基过程的活化能大于生成异丙基过程的活化能C.正丙基的稳定性强于异丙基D.溴原子取代的位置只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变化6.H2S燃料电池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电池示意图如下。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f27b1a4b73f242336c5fc4.png)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A2正确的是(AB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都有能量的变化;在所给反应中,反应放热,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A3.(2010·肇庆检测)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氨解析:在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吸热的是A、D,但A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D.答案:D4.()③t℃ACΔH1、ΔH2ΔH2<答案:A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kJ/mol,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B.2953kJC.3236kJD.3867kJ解析: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mol×283kJ/mol=283kJ,3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mol×890kJ/mol=2670kJ,共释放的热量为:283kJ+2670kJ=2953kJ.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硫酸与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25℃、101kPa时,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相等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H25℃7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解析:上式减下式得3O2(g)===2O3(g)ΔH=284.2kJ/mol,可知,同为6mol氧原子,O3的能量高于O2,则O3不稳定,由O2变为O3是吸热反应.答案:D8.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如图转化,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解析:关键信息是CO2、H2O、N2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根据图示可知组合成可燃物,而可燃物燃烧后转化为产物并放出热量,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答案:B9.(2009·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O2(g)ΔH=-226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螀kJ/mol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膃6.02×1023解析:A错,燃烧热的单位应是kJ/mol.B项,图中没有标注物质的系数.C项,由CO2(s)===CO2(g)ΔH>0及盖斯定律可知C项正确.D项,当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参加反应的CO为1mol,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答案:C1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kJ/molFe2O3(s)+CO(g)===Fe3O4(s)+CO2(g)ΔH=-15.73kJ/molFe3O4(s)+CO(g)===3FeO(s)+CO2(g)ΔH=+640.4kJ/mol则14 g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A.-218kJ/molB.-109kJ/molC.+218kJ/molD.+109kJ/mol解析:该问题可以转化为CO(g)+FeO(s)===Fe(s)+CO2(g)ΔH=?所以应用盖斯定律,若把已知给出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顺序编号为①、②、③,那么[(①-②)×-③]×即可.答案:B11.(2010·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l;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蒀ΔH=-2221.5kJ/mol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D.奥运火炬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解析:A项中,水为气态,不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等质量燃烧时需要氧气的量相同.根据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燃烧热可推知,C4H10(正)===C4H10(异)ΔH=-8.4kJ/mol,因此,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答案:D12.将V1mL1.00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当加入盐酸5mL、NaOH溶液45mL时,反应后温度为22℃,故实验时环境温度低于22℃,A错误;加入HCl溶液30mL时反应放热最多,此时酸碱正好完全中和,c(NaOH)=1.0mol/L×30mL÷20mL=1.5mol/L,C错误;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2+CuO△,H2O+Cu是吸热反应,D错误.答案:B13.(2009·南通九校联考)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ΔH=D正确,C14()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若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从理论上说所求反应热相等解析:图中小烧杯与大烧杯之间有很大空隙未填满碎纸条,会有较多的热量散失,A错误;烧杯间碎纸条的主要作用是隔热保温,C错误;D项中所求中和热相同,但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反应热不同,D错误.答案:B15.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3molO2,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2SO3(g)ΔH=-Q kJ/mol测得SO2的转化率为90%,则在此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1.8Q kJB.2Q kJC.Q kJD.0.9Q kJ解析: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指2molSO2完全反应放出Q kJ热量,现有4molSO2,且转化率为90%,则产生的热量与反应物的量相对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90%=1.8Q kJ.答案:A16.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芄ΔH=-574kJ/mol②CH4(g)+4NO(g)===2N2(g)+CO2(g)+2H2O(g)芁ΔH=-1160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kJ/mol 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CH4还原NO2至N2同时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CH4还原NO2到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1.60mol解析: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需要释放能量,所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kJ/mol.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17.(8分)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1)已知稀溶液中,1mol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101kPa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 g白色沉淀,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1=-870.3kJ/mol②C(s)+O2(g)===CO2(g)ΔH2=-393.5kJ/mol③H2(g)+O2(g)===H2O(l)ΔH3=-285.8kJ/mol写方程式丁烷Δ18.(6分)已知:在热力学标准态(298K、1.01×105Pa)下,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ΔH).如图所示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e-的两种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反应热ΔH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氧族元素包括O、S、Se、Te,含18e-的氢化物有H2O2和H2S,它们的电子式分别为H H,H H.(2)据生成热的数据示意图知,ΔH越小,说明生成对应的氢化物时放出热量越多,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所以a、b、c、d分别代表碲、硒、硫、氧.(3)因生成1molH2Se时吸收81kJ的热量,那么当1molH2Se分解时放出81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Se(g)===Se(s)+H2(g)ΔH=-81kJ/mol.答案:(1)HH、H H(2)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ΔH越小,反之亦然(3)H2Se(g)===Se(s)+H2(g)ΔH=-81kJ/mol19.(9分)(2008·海南高考)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催化剂是通过降低活化能(E)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状态(或化学平衡不移动).答案:(1)放热(2)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而该反应中A的转化率减小(3)没有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途径,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的能量,因此对反应热没有影响(4)减小减小20.(10分)(2009·福州质检)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 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其相应的质量(g)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21.CO22气体与H2经催化加氢生成CH3OH气体和水蒸气时放出4.95kJ的能量.(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270℃、8MPa和适当催化剂的条件下,CO2的转化率达到22%,则4.48 m3(已折合为标准状况)的CO2能合成CH3OH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此过程中能放出热量________kJ.(3)又已知H2O(g)===H2O(l)ΔH=-44kJ/mol,则22 gCO2气体与H2反应生成CH3OH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________.(4)根据该反应特点,有利于甲醇合成的条件是________.A.高压高温B.低压高温C.高压低温D.低压低温解析:(1)4.4 gCO2气体完全合成CH3OH和水蒸气放热4.95kJ,则1molCO2完全合成CH3OH和水蒸气放热49.5kJ,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ΔH=-49.5kJ/mol.(2)n(CH3OH)=n(CO2)=×22%=44mol,每生成1molCH3OH(g)放热49.5kJ,则此过程中放热为:(44×49.5)kJ=2178kJ.(3)由H2O(g)===H2O(l)ΔH=-44kJ/mol以及(1)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CO2完全合成CH3OH并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44kJ+49.5kJ=93.5kJ.则22 gCO2即0.5molCO2与H2反应时,放热为93.5kJ÷2=46.75kJ.(4)该反应正反应放热,低温有利于CO2合成CH3OH,又因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CO2合成CH3OH.答案:(1)CO2(g)+3H2(g)===CH3OH(g)+H2O(g)ΔH=-49.5kJ/mol(2)44mol2178(3)46.75kJ(4)C22.(9分)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其状态标为“aq”,已知0.5molH2SO4在溶液中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放出57.3kJ的热量,用离子方程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ΔH=-92.2kJ/mol已知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在某一定条件下,N2的转化率仅为10%,要想通过该反应得到92.2kJ的热量,至少在反应混合物中要投放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解析:(1)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可判断所给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据图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N2完全反应才能得到92.2kJ的热量,而N2转化率为10%,则实际需要投入10molN2才能转化1molN2.答案:(1)A(g)+2B(g)===C(l)+3D(l)ΔH=-432kJ/mol(2)H+(aq)+OH-(aq)===H2O(l)ΔH=-57.3kJ/mol(3)10。
(人教版)郑州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郑州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cf4aa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c.png)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变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2.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B.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C.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3DB.反应进行到1s时,υ(A)=υ(D)C.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D.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s)−14.三元电池成为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其充电时总反应为:LiNi x Co y Mn z O2+6C(石墨)=Li1-a Ni x Co y Mn z O2+Li a C6,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两极之间有一个允许特定的离子X通过的隔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允许离子X通过的隔膜属于阴离子交换膜B.充电时,A为阴极,Li+被氧化C.可从无法充电的废旧电池的石墨电极中回收金属锂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Li1-a Ni x Co y Mn z O2+aLi++ae-=LiNi x Co y Mn z O25.100mL6mol•L-1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A.碳酸钠固体B.加CH3COONa固体C.水D.硫酸锌溶液6.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1)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1)](https://img.taocdn.com/s3/m/cf600aceb7360b4c2f3f6462.png)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A.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ΔH=-1560.8kJ·mol-1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C【详解】A.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 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故A错误;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B错误;C.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且大于3531.3KJ/mol,故C正确;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少,即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氢的数目越大燃烧放热越多,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详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1)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878b618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e.png)
一、选择题1.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 Mg =Mg2++ 2Ag+2Cl-。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Mg为电池的正极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C.Cl-移向负极D.电流由镁电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2.用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C>A>B>D C.A>C>D>B D.B>D>C>A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A B.B C.C D.D4.100mL6mol•L-1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A.碳酸钠固体B.加CH3COONa固体C.水D.硫酸锌溶液5.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H2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吸热过程B.HCOO*+H*═CO2+2H*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骤C.该反应过程中存在C-H键的断裂和C=O键的生成D.Pd和Rh作催化剂时HCOOH分解产生H2的反应热相同6.富硼渣中含有镁硼酸盐(2MgO·B2O3)、镁硅酸盐(2MgO·SiO2)及少量Al2O3、FeO等杂质。
由富硼渣湿法制备硫酸镁晶体和硼酸(H3BO3)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为了获得晶体,会先浓缩溶液接近饱和,然后将浓缩液放入高压釜中,控制温度进行结晶(硫酸镁与硼酸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e36f3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9.png)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变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2.用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C>A>B>D C.A>C>D>B D.B>D>C>A 3.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u质量减少B.Zn用作负极C.电子由Cu并经导线流向Zn D.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A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显紫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I-B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少量氯水,然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C在盛有漂白粉的试管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证明硫酸具有还原性D 将3 LSO2和1 LO2混合通过灼热的V2O5充分反应,产物先通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验证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A.A B.B C.C D.D5.反应2NO2(g)O2(g)+2NO(g),一定条件下,将N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新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2)
![新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c9907ccc281e53a5902ff9f.png)
新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 + 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 。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l,b=2 B.a=2,b=1 C.a=2,b=2 D.a=3,b=2【答案】D【分析】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 (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讨论分析判断得到a、b的取值。
【详解】X(g)+a Y(g)⇌b Z(g)。
起始量(mol) 1 a 0变化量(mol) 0.5 0.5a 0.5b平衡量(mol) 0.5 0.5a 0.5b依据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即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34,则得到;(0.5+0.5a+0.5b):(1+a)=3:4,计算得到:2b=a+1,依据选项中的取值分析判断,a=3,b=2符合计算关系。
故选D。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答案】D【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选;B 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 不选;C 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 不选;D 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 可选; 故答案选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 m(NO)•c 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B.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v=5000c2(NO)•c(H2)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答案】B【解析】【详解】A.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决定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A正确;B.反应①难以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故B错误;C.比较图表Ⅰ、Ⅱ数据可知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一倍,Ⅲ、Ⅳ数据分析,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到4倍,据此得到速率方程,v=Kc2(NO)•c(H2),依据Ⅰ中数据计算K=5000,则速率方程v=5000c2(NO)•c(H2),故C正确;D.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生成28gN2放热664KJ,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故D正确;故选B。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答案】B【分析】【详解】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答案选B。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min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mol/L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答案】B【详解】A.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C.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1min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C错误;D.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错误;故答案为B。
4.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下实验记录错误的是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B.电子在溶液中从Cu电极流向Zn电极C.把铜片换成石墨,实验现象相同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答案】B【分析】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
【详解】A. 铜片正极上会析出氢气即有气泡产生,负极锌片逐渐溶解,故A不选;B. 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而是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选;C. 把铜片换成石墨,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产生电流,锌做负极,石墨做正极,电极上生成氢气,故C不选;D. 以Zn和Cu为电极,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Cu+ZnSO4,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以形成原电池,会产生电流,故D不选;故选:B。
5.如图a为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X、Y、Z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若从t2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物质Z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t1内X与Y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3∶2B.该反应中Z一定为产物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压强或催化剂【答案】C【分析】t1~t2阶段、t2~t3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2~t3阶段与t4~t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0~t1时,X减少0.09mol/L,Y增大0.06mol/L,所以Z一定是生成物,且生成0.03mol/L,t3~t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 0~t1min内X与Y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即为:(0.15-0.06)mol/L∶(0.11-0.05)mol/L=3∶2,故A正确;B. 由上述分析可知,Z一定是生成物,故B正确;C. 由上述分析可知,t3~t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故C错误;D. t1~t2阶段、t2~t3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2~t3阶段与t4~t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也说明了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D正确;答案选C。
6.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 ⇌ H 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C 【详解】A . C 和CO 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 错误;B . “CO→CO 2”的反应可以是222CO O 2CO 点燃,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2CO+CuOCu+CO 高温,也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 错误;C . 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 正确;D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CO 2 ⇌ H 2CO 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故D 错误; 故选C 。
7.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指针指向M ,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 、N 、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M N P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B 铜 铁 稀盐酸溶液 C银锌硝酸银溶液D锌铁硝酸铁溶液A.A B.B C.C D.D【答案】C【点睛】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M、N与池中液体构成了原电池。
N棒变细,作负极,M棒变粗,说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M极上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单质,M 变粗,M做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如果是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则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Zn作负极, M极变细,故A错误;B.如果是铁、铜、稀盐酸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Fe+2H+= Fe2++H2↑,则铁是负极,铜棒M 是不会变粗的,故B错误;C.如果是银、锌、硝酸银溶液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2Ag+=Zn2++2Ag,则锌是负极,N棒变细,析出的银附在银上,M棒变粗,故C正确;D.如果是锌、铁、硝酸铁溶液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2Fe3+=2 Fe2++ Zn2+,Zn作负极, M极变细,故D错误;答案选C。
8.锌—空气电池(原理如右图)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
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H2O-2e-=ZnO+2H+C.该电池放电时OH-向Zn电极移动D.若Zn电极消耗6.5 g,外电路转移0.1 mol e-【答案】C【详解】A.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Zn-2e+2OH=ZnO+H O,故B错B.锌作负极,碱性条件下,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误;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OH-向Zn电极移动,故C正确;D.若Zn电极消耗6.5 g,外电路转移0.2 mol e-,故D错误;故选:C。
9.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D.2v逆(X)=v正(Y)【答案】D【详解】A、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错误;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B错误;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C错误;D、不满足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关系,D正确;正确答案:D。
10.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
一种以Na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NaTi2(PO4)3 +2Na2NiFe II (CN)6 Na3Ti2(PO4)3 +2NaNiFe III(CN)6(注:其中P的化合价为+5,Fe的上标II、III代表其价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NaTi2(PO4)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C.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 (CN)6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答案】C【详解】A.由题意可知放电时负极为2Na2NiFe II(CN)6- 2e-=2NaNiFe III(CN)6+ 2Na+,Na2NiFe II(CN)6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2NaTi2(PO4)3+2Na++2e-=Na3Ti2(PO4)3,NaTi2(PO4)3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B项正确;C.充电过程中阴极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CN)6,阳极:Na3Ti2(PO4)3-2e-=2NaTi2(PO4)3+2Na+,故C项错误;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项正确;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