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鉴赏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过关检测含解析.doc
2021年高考散文阅读一轮复习:分析散文结构题精选精练
2021年高考散文阅读一轮复习:分析散文结构题精选精练标杆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借问春风来早晚叶小龙①今年六月离开苏州迁回了南方,因一个缘故,我又在这雾霾与冷雨纷飞的季节回到苏州短暂滞留数天。
对于这个深爱过的城池,虽然五年来的冬天于我无异于酷刑,可此刻,我只想忘却这雾和冷,忘却冷风无情地往我怀里钻,带着小别离后、游子归家般雀跃的心情重新投到这城池里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的怀抱里。
②我穿着街,走着巷,开始“享受”着冬雨打在脸上、头发上,还有我厚厚的驼绒大袄上。
我只顾贪婪地望着马路两边歪斜着脖子、斑驳的树干、只剩下不多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只顾闻那满树黄叶与晶莹剔透花瓣的腊梅的清香。
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扑脸扑面的甜香,不是十月里金桂浓烈到让人几要眩晕的浓香,更不是桃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
这香啊,仿佛让冰雨彻底洗干净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骄矜之气似的,就这么幽幽地、忽有忽无、时断时续地钻入你的鼻孔。
你仿佛一口气就可将这香气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待你换一口气,它又悄然而至。
③走着走着,我忘却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点窃窃地盼着这雨就这么下着,让我踏入的每一处园林,经过的每一座小桥,驻足停望的每一片瓦当,因为这雨的滋润,生长出厚厚的、软如绿色毯子的青苔。
这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苔痕,是梦里怎么也抹不掉的姑苏颜色。
我的姑苏梦里,那绵密的绿啊,那雕着花草鱼虫,好似还沁着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般照入我这游子般敏感而易动的心房,直击我无眠的愁思深处。
④在这桥是断桥、水是断流、雨是媚眼秋波的季节里,我躲在一处小小的园林里,因为小,只称得“半园”的所在里。
这半壁园林,仿佛蓦然间被人无端截去半襟衣袖似的,却依然有高耸的围墙,只是什么都只有一半:半个船厅、半个水榭、半边曲廊、半亭,连园东北部的重檐楼阁也是二层半。
⑤我慢慢地走在曲曲折折的游廊上,临水的紫藤花潜匿着,我知道只要春风又绿江南岸,那紫藤花就开成了“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题》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题》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与友相约,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三: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
这是针对文章的语言设题。题干明确说明“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所谓生活气息,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听起来感觉很亲切,很自然,如“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人物的对话具有地域色彩,如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嘛,好得很嘛”“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等,都体现出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
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 :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范,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学案
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
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结合试题要求较好地把握下笔的角度;二是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题要点。
考法1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8·浙江卷)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汴京的星河》)(3)(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3步骤”第一步:指出手法要指出文章或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定位。
散文的表达技巧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杏花村访酒梁衡①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②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高三高考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 试题(共5页)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散文(sǎnwén)阅读解题技巧分析一、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根本角度命题的角度集中表达在以下4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是最主要的考察角度;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④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二、必须强化的六项根本才能在把握命题的根本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六种相关联的根本才能,并掌握相应的根本方法,这是搞好这一部分复习的根本。
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考场上的时间是压力,使我们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沉着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而理论证明,“因题读文〞又常常导致对文章理解的片面、不准确、不深入,甚至会是误解,这是阅读的大忌。
在“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明确趋势的情况下,进步这两种才能更成为进步解题程度的根本前提。
进步这两种才能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
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者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
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
当然,有些文章的构造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要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络方面去分析。
(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是、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表达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擅长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如押题九?胡杨仰止?一文的最后几句议论,对理解全篇主旨非常有帮助。
(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者关键句,化面为点(对每段的内容进展高度浓缩),连点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以把握文章(wénzhāng)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者事)等。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评价考点的考察要求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才能层次级为D级。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它包含两个小考点:理解散文关键句子;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
高考试题有时考察其中一点,有时两点都考。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散文语句的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要分析重要语句的深化内涵,探究关键语句在表达主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根据上下文分析的,有时也要站到全文的高度,根据文章的主旨来详细领悟语句的含意。
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简洁流畅、清新绚丽,是自然美的详细表达,多用比喻、排比、比较、借代、夸大、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的手法。
散文语言具有音乐美。
作家在散文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情图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它包含两个小考点:①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
散文的形象,主要是作品中的意象,也有人物形象。
比方,试题中的“雪〞就是一种意象,它在文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散文的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
有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一样,因此其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由于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赏析作品的内涵。
散文的内涵,是作品的内在意蕴,是散文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散文阅读第五讲散文技巧鉴赏语言鉴赏2类题练习含解析
第五讲散文技巧鉴赏、语言鉴赏2类题散文所讲的艺术技巧,主要指散文在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法(构思技巧)以及语言的风格、特点等.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艺术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题错误!“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构思技巧,等等.[教材联想]《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南国之秋”?参考答案:作者写“故都的秋”和“南国之秋”,都是写“秋味”,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反衬北国之秋的“浓”,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
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点点清凉”,使人“赏玩不到十足”,相比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总之,作者写南国之秋,主要是衬托北国之秋,突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鉴赏。
先指出手法,这是以南国之秋来反衬北国之秋;再分析内容,分析如何以南国之秋的“淡”来反衬北国之秋的“浓”;最后概括效果,通过反衬,突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教你审题]二、知道答什么,怎么答(一)“3审"题目明方向散文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同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3点:1.审题型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
2.审范围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高考一轮复习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答复下列问题。
(20分)赛里木湖周涛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者雪水贮存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
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
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
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者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
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那么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此更加捉摸不清。
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你是伟大的海洋在撤离时留给伊犁河谷的一滴宏大的泪珠。
汪汪的,闪闪的,既像美人腮边泪也像英雄颊上泪,刚健而又妩媚。
你就是我们的海。
在亚洲腹地远离海洋的地方,你给了我们一个海的缩影,一个海的模特儿,让我们按照你的相貌在想象中放大去理解。
因此,你又是本关于海的初级教科书。
当我们漫步在你身边的时候,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翩飞降落,成为浮动在水面的一片黑点,同时浴着水色和光影。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复习:散文专题-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词语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表现主旨的词语
[例一]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 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 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第一段) “饱尝”一词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 “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向往和思 念之情,情感真切、热烈。
运用了修辞的词语
[例二]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中写“荷花”的句 子,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 .娜 .地 开着的,有羞 .涩 .地打着朵儿的。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 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
势强劲,抒发了……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设置悬念) 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常见问法
结合语境,品味语言。
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请从情节机构、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选择
一点进行评析。
3. 理解词语含义题答题技巧 —————————————
从词语的类型角度理解
词语特点
理解方法
体现作者情感 态度或主旨的 词语
动词、形容 ②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情感
词、叠词等 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讲+鉴赏散文技巧与语言特色
思维解析: 第一步:点明手法。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二步:分析内容。
文中描写
手法分析
“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 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游走”写出线条的动态美
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
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 审题型
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
解题 技巧
有什么好处”等词句 审所给的材料是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 是全文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
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第一步:点明手法。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
答题 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
步骤 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
容,分析概括出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典例1] (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见第1讲精准突破三[典例3]《线条之美》) …… ④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
直露 与含 蓄
直露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比喻等修辞
含蓄 手法
续上表
华丽与 质朴
诙谐与 庄重
简洁与 丰满
华丽 质朴 诙谐
庄重
简洁 丰满
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 等修辞手法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较少有描绘性语言,较少使用修辞 语气轻松幽默,多采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对关联词的运用完整准确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多用长句,多用辩证性语言
2021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题知识点及例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1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题知识点及例题练》散文阅读必备知识一、散文阅读常识(一)散文的特点1.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风格:华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二)散文的分类1.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
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
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鉴赏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过关检测含解析.doc
“散文鉴赏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过关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神眷顾的平原简兰阳平原的孩子,首先认识的是水:雨水、井水、河水……一年两百多天自成一本雨谱,宜兰人恐怕大部分在雨天出生,死时听着雨歌敛目。
宜兰地形长得大胆,像一只从山脉跃下,打算盛海的“水畚箕”,众水汇聚只好归诸天意。
这就难怪宜兰人长得水瘦水瘦,一街子来来往往,没几个胖;男的像瘦石、女似竹,眼睛里七分水意三分泪意,好像一生都是湿的。
宜兰人天生带山带水,性格里难免多一份巍峨的柔情,与人订交,动不动就靠近山盟海誓,且在浪漫中又自行加工“舍我其谁”的义气;可是,一旦出现严重裂痕,让他铁了心,其壮士断腕的气概又十分悲壮。
这两种极端性格糅合在宜兰人身上并不难理解,柔情属水神后裔,悲壮来自先祖垦拓遗血。
祖先们攀山越岭历经艰险,终于在溪埔、河畔落脚时,难免仰首大哭,自后柔水钢刀性格便定了。
所以,鸭赏、胆肝与金枣糕、蜜饯成为宜兰名产,外地人弄不懂怎么“咸得要死”与“甜得要死”可以一起出品。
只要了解宜兰人性格就懂,它总是加倍给,爱与憎、同志与异类,每一种情感都推到极致。
宜兰人讲“真水”,是动了真感情的,短短二字绕了九拐十八弯,声音极尽缠绵。
早年我到台北,有一次买水果,试吃一瓣橘子喊声:“真酸!”老板马上换了表情:“宜兰的!”喜出望外,自家乡亲一切好说,他像不要钱似的猛往塑胶袋装橘子,我是八十给一百不要找,他坚持八十算四十,两人一面“推托”一面“牵拖”把宜兰县市地图复习一遍,总算在远房的远房亲戚那边找到更进一步的交集。
这种萍水相逢的恋恋不舍,非常宜兰味。
三山一海的平原里,装着水粼粼的人情。
站在我家大门往前看,通过广袤的稻原,最后视线抵达一列起伏的山峦。
离家门最近的扭腰处约一百五十公尺,她就是“冬瓜山河”。
离开故乡那年,她开始接受整治,逐渐变成今日面貌;没有亲见她转型的过程,保留在记忆里的,仍是她旧时的彪悍与沛然莫之能御的水魔个性。
我喜欢坐在屋顶上,隐身于苍郁的丛竹间,想象低飞的白鹭鸶正沿着她的身体投下倒影,想象她抵达海口,终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鉴赏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过关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神眷顾的平原
简
兰阳平原的孩子,首先认识的是水:雨水、井水、河水……一年两百多天自成一本雨谱,宜兰人恐怕大部分在雨天出生,死时听着雨歌敛目。
宜兰地形长得大胆,像一只从山脉跃下,打算盛海的“水畚箕”,众水汇聚只好归诸天意。
这就难怪宜兰人长得水瘦水瘦,一街子来来往往,没几个胖;男的像瘦石、女似竹,眼睛里七分水意三分泪意,好像一生都是湿的。
宜兰人天生带山带水,性格里难免多一份巍峨的柔情,与人订交,动不动就靠近山盟海誓,且在浪漫中又自行加工“舍我其谁”的义气;可是,一旦出现严重裂痕,让他铁了心,其壮士断腕的气概又十分悲壮。
这两种极端性格糅合在宜兰人身上并不难理解,柔情属水神后裔,悲壮来自先祖垦拓遗血。
祖先们攀山越岭历经艰险,终于在溪埔、河畔落脚时,难免仰首大哭,自后柔水钢刀性格便定了。
所以,鸭赏、胆肝与金枣糕、蜜饯成为宜兰名产,外地人弄不懂怎么“咸得要死”与“甜得要死”可以一起出品。
只要了解宜兰人性格就懂,它总是加倍给,爱与憎、同志与异类,每一种情感都推到极致。
宜兰人讲“真水”,是动了真感情的,短短二字绕了九拐十八弯,声音极尽缠绵。
早年我到台北,有一次买水果,试吃一瓣橘子喊声:“真酸!”老板马上换了表情:“宜兰的!”喜出望外,自家乡亲一切好说,他像不要钱似的猛往塑胶袋装橘子,我是八十给一百不要找,他坚持八十算四十,两人一面“推托”一面“牵拖”把宜兰县市地图复习一遍,总算在远房的远房亲戚那边找到更进一步的交集。
这种萍水相逢的恋恋不舍,非常宜兰味。
三山一海的平原里,装着水粼粼的人情。
站在我家大门往前看,通过广袤的稻原,最后视线抵达一列起伏的山峦。
离家门最近的扭腰处约一百五十公尺,她就是“冬瓜山河”。
离开故乡那年,她开始接受整治,逐渐变成今日面貌;没有亲见她转型的过程,保留在记忆里的,仍是她旧时的彪悍与沛然莫之能御的水魔个性。
我喜欢坐在屋顶上,隐身于苍郁的丛竹间,想象低飞的白鹭鸶正沿着她的身体投下倒影,想象她抵达海口,终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
漂浮在乡野间的多神传说,让我自然而然形塑她的神格,点拨忧伤、鼓动幻想,甚至在不可言喻的压抑下,期待她借着强台而破堤决岸,赎回狂野与自由。
她,带来大水。
水,漫入屋子的速度如厉鬼出柙,浩浩荡荡冲入大门,瓦解屋舍是人最安全的庇护所的定律。
苍莽暗夜,一切浸在水里,无边界的漂泊感在我幼小的心内种下一株清明:毁灭与永逝乃动人的暴力。
强风咆哮,折断竹身,随势横扫屋顶,砖落瓦碎的声音如细针掉地而已;滂沱大雨摔击屋顶,耳膜只接收巨大鸣响,无法听辨身旁人的语句。
多年之后,我才发觉自己陷溺文字世界,是因为贪婪地想搜罗更多的唇舌替我抒发抑郁
——来自那一条母河长年的鞭打,我愈从文字里显影她,愈了解自己的生命能量乃是从她身上获得的事实。
她用一把锋利水刀,砍断我那扎入母腹的双脚,挑明那双痴恋蔷薇不愿远眺的眼睛,她把我赶出新月形沙丘,只交给我暴烈的想象去未知世界构筑自己的命运。
即使是最落魄的时候,我在异地街头行走,依然感受她的刀尖抵在背后,冷酷地下令:不准回头。
宛如门神的龟山岛出现在火车右侧,整个太平洋吟诵远行之歌。
十五岁那年,我忽然可以理解,在我之前无数离开兰阳平原的子弟,坐在火车里凝视龟山岛的心情:怯弱夹杂悲壮。
他们可能趁火车驶入隧道时悄然抹去薄泪,肃穆地在心底为家乡种一棵承诺树,等两鬓霜白,会返回多台平原,回到雨神眷顾的所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孩子出生写起,中经外出闯荡,最后落叶归根,终老故里,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详略有致,张弛有度。
B.第三段里“与人订交,动不动就靠近山盟海誓”一语,运用了比喻手法,突出了宜兰人讲信用的特点。
C.第三段写宜兰名产鸭赏、胆肝与金枣糕、蜜饯,通过“咸”“甜”对立,意在说明宜兰人性格既柔情似水,又有壮士断腕的悲壮。
D.第四段最后一句“装着水粼粼的人情”,将抽象的人情具象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宜兰人天生带水、柔情似水以及重视乡情的特征。
解析:选A A项,“以时间为线索”分析不当,文章是以情感为线索的。
★2.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解析:赏析画线句时,可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该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分别指明比喻和拟人在句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先用“长得大胆”写宜兰地形,赋予无生命的地形以人的性格,再以“水畚箕”作比,写宜兰地形的特征。
全句通过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宜兰多雨水的特点,含蓄地写出了宜兰人天生与水打交道的特殊经历。
3.作者写兰阳平原的子弟离开家乡时的心情是“怯弱夹杂悲壮”,怎样理解这种心情?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怯弱”和“悲壮”两个词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达到理解情感的目的。
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来促进思考,如离开家乡时为什么会有“怯弱”感?为什么
在家乡时没有这种感情?“悲壮”从何说起?通过设问和思考,可以从对家乡的依恋、对陌生地的担心和毅然前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解答。
参考答案:生于斯,长于斯,家乡养育了自己,自己对家乡又有着极大的信任和依赖之情,担心自己将要前往的地方能否像家乡一样美好,能否托身,“怯弱”是依恋和畏惧的共同反映。
然而,有志者志在四方,雄鹰不可恋巢,纵然前程莫测,也应毅然前行,“悲壮”是勇毅的表现。
★4.(原创题)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文章是怎样描写“冬瓜山河”的。
答:
解析:题干中已明确指出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出描写“冬瓜山河”的段落,接着对其认真研读和找出其虚写与实写的部分,然后举例说明,最后点明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文章写“冬瓜山河”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如“想象低飞的白鹭鸶正沿着她的身体投下倒影,想象她抵达海口,终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实写如大水“漫入屋子的速度如厉鬼出柙,浩浩荡荡冲入大门”。
通过虚实结合,既突出它以前的彪悍、豪放和内在的狂野,又写了它被整治后的平和与被禁锢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