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精编资料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4f4e547ccbff121dd3683b0.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苏轼和尚的故事
![苏轼和尚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ed806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4.png)
苏轼和尚的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被誉为苏东坡,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其中,有一则关于他和尚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相传,苏轼在禅宗寺庙修行时,曾遇到了一位和尚。
这位和尚虽然年纪已迈,但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他每天清晨便会到山间的一处悬崖边,静坐冥思。
苏轼对这位和尚的修行十分钦佩,便向他请教禅宗心法。
和尚微笑着对苏轼说,“你看到了我每天早上坐在悬崖边的情景,但你却没有看到我每天清晨如何起床,如何准备食物,如何走上山路。
这些都是我的禅修。
”。
苏轼听后大为震撼,他从这位和尚的言行中领悟到了修行的真谛。
他明白了修行并不仅仅是静坐冥思,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行。
于是,他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禅意,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将修行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苏轼后来在文学创作中也体现出了禅意的影响。
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情世故的超然态度。
他的书法也充满了禅意,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
苏轼和尚的故事,让人深思。
修行并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而是要把握好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将禅意融入日常,用心对待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
正如苏轼所领悟的那样,修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的心。
在当下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物质追求,忽略了心灵的修行。
苏轼和尚的故事提醒着我们,修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在创作中,都可以用心对待,用心体会,用心感悟,用心修行。
正如苏轼所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修行的机会,让我们用心感悟,用心修行,让内心得到净化,让生活充满禅意。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69e5da8fab069dc51220147.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与禅师之间的故事
![苏东坡与禅师之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e8244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6.png)
苏东坡与禅师之间的故事话说那苏东坡,大文豪一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平日里除了舞文弄墨,还爱四处溜达,找些个和尚道士聊聊天,琢磨琢磨人生哲理。
有一天,他溜达到了一座古刹前,心里头一琢磨:嘿,今儿个就进去会会那位传说中的老禅师吧!进了庙门,苏东坡一眼就瞅见了那位禅师,正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那神态,那叫一个淡定,仿佛世间万物都与他无关。
苏东坡心里头暗暗佩服,上前几步,行了个礼,笑眯眯地说:“禅师啊,我这人平日里就爱琢磨些个诗词歌赋,今儿个有个上联,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下联,您给瞧瞧?”禅师睁开眼,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头仿佛藏着千山万水,看得苏东坡心里头一阵舒坦。
“苏学士请讲。
”禅师的声音不高不低,刚刚好能飘进苏东坡的耳朵里。
苏东坡清了清嗓子,说道:“我这上联是‘狗啃河上骨’,您看,这意境,这画面,多生动啊!可我就是想不出下联来,愁死我了。
”禅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那笑容里头似乎还带着点狡黠。
“苏学士此联妙哉,既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人雅趣。
不过,这下联嘛,我倒是可以试试看。
”禅师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下联就是‘水流东坡诗’。
”苏东坡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拍着大腿笑道:“妙哉妙哉!禅师您这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把我这上联的意境都给升华了!真是高手在民间啊!”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多年的老友一般。
苏东坡接着说道:“禅师啊,您这禅机可真深啊,我这等凡夫俗子,平日里只知道埋头苦读,却忘了抬头看看这世间的美好。
今儿个跟您一聊,我这心里头啊,就像是开了扇窗,透亮透亮的。
”禅师微微一笑,说道:“苏学士言重了。
这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美好。
您这等大文豪,若能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定能写出更多传世佳作。
”苏东坡点点头,心中豁然开朗。
他告别了禅师,走出古刹,只觉得天空格外蓝,阳光格外明媚,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清新与宁静。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63e10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8.png)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咱来唠唠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啊,那可是个大才子,又风趣又聪明。
佛印呢,是个和尚,不过他可不是那种古板的和尚,也特别有智慧。
有一回啊,苏轼去找佛印玩。
他想捉弄一下佛印,就问:“你看我像什么呀?”佛印双手合十,笑眯眯地说:“我看施主像尊佛。
”苏轼一听,心里暗喜,觉得可算能调侃佛印一下了。
他就说:“那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我看你像一坨牛粪。
”说完他就等着看佛印生气或者尴尬的样子呢。
可谁知道啊,佛印还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一点也不恼。
苏轼就很奇怪啊,忍不住问:“我这么说你,你咋不生气呢?”佛印慢悠悠地说:“施主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而施主说贫僧像牛粪,那是因为施主心中有牛粪啊。
”苏轼一听,顿时觉得自己讨了个没趣,脸都有点红了,才知道佛印这和尚是真有境界。
还有一次呢,苏轼和佛印在江上划船。
苏轼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就说:“狗啃河上骨。
”这“河上”其实是暗指“和尚”,就是在调侃佛印呢。
佛印一听,二话不说,把手里的扇子扔到了水里,然后说:“水流东坡诗。
”这“诗”和“尸”同音,意思是江水把苏轼的诗(尸)给冲走了。
苏轼听了,那是又好气又好笑,不得不佩服佛印的机智。
这苏轼和佛印之间的故事啊,就像一场智慧的过招,特别有趣,也让咱看到这两位的才华和风趣。
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
![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https://img.taocdn.com/s3/m/1ed5d246aaea998fcc220e68.png)
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苏东坡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了呢,下面是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伙伴们都来长知识吧!聚宴争菜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点评:这个民间故事被附会到多个名人身上,其他还有徐渭、郑板桥等,为了强调他们年轻时聪明伶俐。
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王笔说:“我先来。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
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不得不说的故事
![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不得不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cfef20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1.png)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用现在的话讲可谓是一对好基友,两人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一、“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愣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二、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淡定地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三、一起论佛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四、其人之计苏轼挚友佛印。
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
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
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五、巫山河水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
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
关键在“无”、“巫”谐音。
苏轼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辙听了,对哥哥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8226f6cf84b9d529ea7a5d.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苏轼和尚的故事
![苏轼和尚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f0a7b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b.png)
苏轼和尚的故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文被誉为“苏门四学”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苏轼曾经有过一段与和尚相关的故事。
据传闻,苏轼曾在一次寺庙中遇到了一位和尚,这位和尚看上去颇为憨厚,但却有着深邃的智慧。
苏轼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主动上前与他交谈。
这位和尚自称是一名“无名僧”,苏轼觉得这名字有些奇怪,便问他为何自称无名。
和尚笑而不答,只是说,“人生本无名,何必执着于名字呢?”。
苏轼听后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便再次问道,“和尚,你平日里都做些什么呢?”和尚答道,“我修行,也教导寺中的弟子们读书识字,讲授佛法,帮助村民解决疑难问题。
”苏轼略一沉思,说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和尚微微一笑,道,“我只是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
”。
苏轼听后心中一震,他仿佛看到了和尚身上散发出的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那是一种超越名利的境界。
他再次问道,“和尚,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和尚静静地看着苏轼,缓缓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修己以安天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欲望所困。
”。
苏轼默然,他似乎在和尚的话语中找到了答案。
他深深地看着和尚,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安详。
他知道,这位和尚所追求的境界,正是自己一直向往的生活状态。
于是,苏轼决定向这位和尚学习,他要放下名利的包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从那以后,苏轼常常前往寺庙,与和尚交谈,向他请教。
他在和尚的指导下,逐渐懂得了如何修己以安天下,如何超脱名利的束缚,如何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他的诗文也因此更加深刻,更加自由,更加超脱尘世。
苏轼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超脱名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这是苏轼从和尚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
愿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放下名利的包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活出真正的自己。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https://img.taocdn.com/s3/m/4c06224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png)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
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
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
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
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
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进厢房去叙谈。
进到厢房,。
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
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
一进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香茶,敬香茶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
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
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
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苏东坡和法印和尚的故事
![苏东坡和法印和尚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702d8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7.png)
苏东坡和法印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位是诗界大圣,一位是佛界大师。
他们闲暇之余总是聚在一起对弈棋局。
有一次他们都聚精会神地拼杀棋局,不知过了多少时辰,仍然不分胜负。
就在这个时候苏东坡望着法印说:“我看你像一坨屎。
”心里正想着看法印如何应对,只见法印用慈善的目光注视着他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东坡听了哈哈大笑,以为自己这次占了大便宜。
这是法印也在笑,好像自己也占了便宜。
等东坡回到家就把今天发生的事说给他的妹妹。
苏小妹也是有名的才女,没想到的是苏小妹反而说苏东坡输了。
苏东坡很纳闷,就问输哪了,明明是占便宜了。
只听苏小妹解释到:“你看法印是一坨屎,只能说明你心里不净,才看他是一坨屎。
他看你是一尊佛,因为法印本身就是一尊佛。
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
”苏东坡一听恍然大悟,对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痛恨不已。
苏东坡和法印和尚的故事展现了两人的智慧和友谊,也传达了一个道理:在为人处事中,应该心胸宽广,不要轻易评判别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苏轼心中有佛的故事
![苏轼心中有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00b4e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1.png)
苏轼心中有佛的故事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
他有着深厚的佛教信仰,曾经留下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诗歌和文章。
据说,苏轼有一次在山间漫步时,遇到了一位高僧,两人开始谈论佛法。
高僧问苏轼:“你心中是否有佛?”
苏轼回答道:“佛是一种信仰,我很尊敬佛教,也有一颗虔诚的心,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心中有佛。
”
高僧听后,笑了笑,说道:“你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佛了,只是你还没有发现罢了。
”
苏轼非常惊讶,他问高僧:“我怎么会有佛呢?”
高僧说:“佛即是慈悲,是无私的爱。
你心中的那份慈悲和爱,就已经是佛了。
”
苏轼听后,感悟颇深。
他意识到,自己常常对别人关怀和帮助,对生命和自然充满敬畏和感激,这些都是对佛教中“慈悲”和“爱”的体现。
他从那时起更加虔诚地信奉佛教,并将佛教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使其作品更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 1 -。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af87b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3.png)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是流传在中国文化中的一系列富有哲理和幽默色彩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两位好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佛法智慧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其中几个经典的故事:
1.佛印眼中的苏轼:
•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说:“我看施主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后得意地笑了
笑,然后他打趣道:“那你知道在我眼中你是什么吗?你
就像一堆牛屎。
”佛印微笑不语。
后来,苏东坡把这件事
告诉了他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告诉他,佛印心中有佛,
所以看到的都是佛;而苏轼心里想到的是牛屎,所以看到
的就是牛屎。
2.禅诗斗智:
•苏东坡与佛印经常通过诗歌互相切磋,如他们以“水月”
为题进行过禅意对话,苏轼写有“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
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看后批了一个字
“屁”。
苏轼大怒,立即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结果佛印
只淡淡地说:“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打过江
来了?”此故事揭示了修行应言行一致,心性要达到真正
的平静。
3.烹鱼之辩:
另有一则故事讲述苏东坡擅长烹饪,并以此考验佛印的定力。
一日,苏东坡精心烹制了一条鱼,请佛印品尝。
佛印
尝后赞不绝口,苏东坡借机调侃说:“您吃鱼又何尝不是
杀生呢?”佛印却回答说:“你只见我在吃鱼,不见我也
在放生。
”寓意禅宗主张超越世俗表面,见到事物的本
质。
这些故事均展现了苏东坡与佛印二人深厚的友情、高超的智慧及豁达的人生观。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8e56a94b35eefdc8d333e9.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和法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法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c0e87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a.png)
苏东坡和法印的故事
苏东坡,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其中,
与法印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苏东坡与法印相识于黄州,当时苏东坡任黄州知州,法印则是一位在黄州寺院
修行的和尚。
法印虽然是出家人,却对文学颇有造诣,与苏东坡交谈甚欢。
两人性情相投,很快成为了好友。
有一次,苏东坡听说法印手中有一部珍贵的佛经,便向法印借来观看。
法印欣
然答应,并将佛经送到苏东坡的书房。
苏东坡打开佛经,却发现书页上满是涂鸦,其中有的还是他自己的诗句。
苏东坡大怒,认为法印对佛经不敬,决定要还给法印。
于是,苏东坡找到法印,责备他对佛经的不敬之举。
法印却笑而不语,只是淡
淡地说,“这些诗句和涂鸦,是我在佛经上写下的,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记住经文。
”苏东坡听后,顿时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他没有再追究法印的过错,反而对法印的智慧和修行心生敬佩。
从此以后,苏东坡更加尊重法印,常常请他讲经说法,向他请教佛学道理。
法
印也乐于与苏东坡交流文学和人生的见解,二人的友谊更加深厚。
苏东坡和法印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可能会产生误解,但
如果能够耐心倾听对方的解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友谊是需要理解和包容的,而这种理解和包容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苏东坡和法印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愿我们都
能像苏东坡一样,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用理解和包容去构建更美好的人际关系。
关于苏轼的几则经典轶闻
![关于苏轼的几则经典轶闻](https://img.taocdn.com/s3/m/62fcb53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9.png)
关于苏轼的几则经典轶闻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苏轼的几则经典轶闻,欢迎大家阅读!轶闻:佛印(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积善人家庆有馀小故事
![积善人家庆有馀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2f896a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e.png)
积善人家庆有馀小故事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
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的玩笑,装着一本正经地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
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么健忘了,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
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
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
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
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
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进厢房去叙谈。
进到厢房,。
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
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
一进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香茶,敬香茶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
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
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
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
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多少重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
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在他和苏东坡有点儿哲理味道的故事中,有一个是这样的,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佛印回答:“嗅,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他俩又看见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
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文句: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便不慈悲了。
”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都是双关语。
‘僧’与‘鸟’“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
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
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
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这些轶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
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心中像牛粪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
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
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音。
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佛印、东坡赌玉带金山寺内原有苏东坡与佛印的铜像,东坡身边一小童捧玉带,佛印旁侧一小沙弥挟衲裙,生动传神,惜毁于大火中。
但现在的大殿后最北边有雕刻,在佛印山居前一老僧与两个小和尚欢欢喜喜地送一位官员上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条玉带,中间的老僧就是佛印,官员是苏东坡。
这场景讲的是一个有名的故事: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相知甚深,相处不拘形迹。
苏东坡赴任杭州,经过镇江来看望佛印。
佛印正要去为众说法,见苏东坡直入方丈室,便开玩笑说:“此间无坐处。
”苏东坡也随囗开玩笑答道:“那就暂借佛印四大(肢)用禅床作座。
”其中四大佛家语,指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索:地、水、久、风。
佛印见苏东坡居然班门弄斧,有意难他一难,便与苏东坡打赌:“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便传坐;道不得,即输玉带。
”苏东坡自恃才气横溢,欣然答应。
佛印问:“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向哪里坐?”东坡不得其解,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以衲裙一幅相报。
如此机锋,传为佛门一段佳话。
为此,苏东坡写诗道:“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