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候选人基本情况姓名李立浧从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受教育情况1961.09-1968.09,清华大学,大学本科学习提名者广东省提名意见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
他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为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的突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立浧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并开展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创新。
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揭示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深层机理,为交流和直流输电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主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已投产13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组织多条重大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
研究开发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已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至广东输电工程中应用。
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和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李立浧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奖20项,获得2016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第五届(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投身电力事业已经超过50年,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至今坚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线。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井筒、桩基础等)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突破了传统热力学模型的理论局限;首次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逆反应的内在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多相渗流模型,构建了水合物分解气、水运移理论框架;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压-热联调强化水合物分解方法;首次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边界。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生物炭模块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中国
ZL201510134441.5
2016.8.24
2208613
山东大学
张建, 刘华清, 安沫霖, 胡振, 张成禄
有权
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人情况
1、姓名:张建 排名:1
行政职务: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对本项目贡献: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明确了不同湿地植物种群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创新性构建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强化技术;主持研发了湿地植物生物质高价值利用技术,提出了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环境优化技术,并解析了湿地设计与运行参数对湿地水力流态的影响。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技术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中国
DB37/T3394-2018
2018.9.17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防堵塞快速渗滤系统
中国
ZL201010118102.5
2012.5.9
943754
山东大学
张建,吴海明,张成禄,范金林,李聪,张金勇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可拆卸式均匀布水器
中国
ZL201010616982.9
2013.4.3
116615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卢少勇,蔡珉敏,金相灿,赵斌,包裕尉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8年11月编制说明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国办函〔2017〕55号)精神,做好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种提名书及填写要求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
本手册内容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发布的版本为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8年11月目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2)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16)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4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65)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90)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9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95)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工作的补充说明 (1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人)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组织) (128)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138)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139)关于台湾居民作为国家科技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1)关于外籍专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年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序号:编号:(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适用于提名专家)三、工作简历四、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请如实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简明扼要表述以候选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近5年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单列成段表述;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科研院-四川大学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岩体工程边坡灾害微破裂前兆机制及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提名者:中国黄金协会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随着金属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露天矿转入深部凹陷开采阶段,深凹露天矿成为世界上露天矿山的发展趋势。
坡高的增加导致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差,滑坡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
此外,随着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的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和雅砻江等地区大规模水电工程建设,许多前所未有的岩石高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对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陡工程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瓶颈。
针对此问题,以大连理工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了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监测分析预警的成套技术和方法,从理论、技术和应用三方面解决了重大岩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预警的关键问题,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微震监测方法在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可行性。
建立了边坡岩体非均匀性与非线性渐进破坏内在联系的支撑理论,发现了岩质边坡破裂过程中的微震模式,阐明了滑坡灾害孕育过程的岩石微破裂前兆信息的共性特征及时效破裂的触发因素;(2)工程岩体边坡微破裂前兆信息监测技术国际领先。
首次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微震信息识别及精确定位,建立基于微震能量密度的边坡潜在危险区域识别方法,研发了边坡稳定性在线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微震监测与雷达监测相融合的一体化综合预警系统;(3)基于监测的模拟和基于模拟的监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国际领先。
提出了基于细观统计损伤力学的边坡岩体破裂及动力灾害数值分析方法,构建了亿级自由度的岩石破裂过程并行计算系统,实现了边坡稳定性模拟和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建立了“三个层次、四个等级、六个指标”的重大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综合预警系统。
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微破裂监测分析预警技术在重大岩体工程边坡应用中的地位,服务于金川集团石英石矿、长山壕金矿东北坑边坡、临沂会宝岭铁矿、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等多个重大岩体工程,极大地保障了矿区矿体安全开采和水电工程建设,确立了我国在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分析预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2019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模板】
候选人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葛昌纯1952年起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他在浓缩U235复合分离膜、核反应堆材料、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浓缩U235是制造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核反应堆的燃料。气体扩散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唯一工业化制取浓缩U235的方法,而分离膜是该方法的核心元件,制造难度极大,前苏联称之为“社会主义阵营安全的心脏”。葛昌纯作为我国浓缩U235复合分离膜专题负责人,是国家一等发明奖“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第一发明人,为他后续研制成功的丁种、戊种和己种分离膜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他是我国浓缩铀分离膜领域拥有发明权限最多(6项)、撰写论文最多(16篇)的发明人,是浓缩U235用复合分离膜制备技术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首次研制成功五种核聚变堆用关键材料—面向等离子体功能梯度材料(FGM),开拓了FGM在核聚变领域的应用前景;研制成功粉末高速钢FT15等一系列粉末合金钢;把我国落后的还原铁粉生产进行全面技术改造,为在武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现代化还原铁粉基地奠定了基础;提出以复合氮化物作Si3N4的助烧剂,研发出国家级新产品ST-Si3N4基陶瓷刀片;首次提出和应用“活性稀释剂”概念,成功制备Si3N4/TiC/TiCN等一系列复相陶瓷;他和赖和怡创建起我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培养了37位博士和68位硕士,发表论文450余篇,专利55项。他是我国粉末冶金主要奠基人之一、核反应堆材料和先进陶瓷主要开拓者之一。2007年10月葛院士被科技部聘为第二届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顾问;2014年以“空间太阳能发电”为主题的香山会议中担任四位执行主席之一,是国防科工局聘定的空间太阳能发电的六位院士高级顾问之一。2016年11月中国金属学会授予葛昌纯院士“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关于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北京电力设备 特高压工程用高强支柱
总厂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桂林电力电容器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有限责任公司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山东泰开隔离开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关有限公司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西安ABB电力电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容器有限公司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阿尔斯通(广东)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公示时间:2018 年 12 月 29——2019 年 1 月 4 日
联系人:尚超峰、袁志勇
联系电话:0799—7636818;邮箱:chaofeng007@, yuanzy_1986@。
附 件: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提名申报 2019 年度国家科 学技术奖项目公示内容
客观评价
(一)2017年7月8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 书鉴定意见:
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满足了我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要求,提升了电 瓷行业高电压等级支柱瓷绝缘子技术和制造水平,对推动我国乃至世界 电瓷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种重要意义。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产品 市场前景广阔。项目成果的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2012年10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出具的新产品鉴定证书鉴 定意见(证书编号:中电联鉴字[2012]第163号、中电联鉴字[2012]第 164号、中电联鉴字[2012]第165号):
其强度、绝缘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特高压输配电线路和电力设备运行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该项目设计了刚玉相/玻璃相/二次莫来石相的材料配
方体系,通过建立晶相生长和结构控制技术,低应力、微变形制备技术
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超大尺寸特高压瓷绝缘子的规模化生
产和工程应用。经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号)要求及《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细则,现将我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杉木良种选育与大径材培育集成创新”进行公示,公示期天(年月日至年月日)。
公示期间若对上述项目有异议,请署真实姓名直接向所业务管理处以书面形式反映(联系电话:),超过公示期反映情况无效。
附: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年月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杉木良种选育与大径材培育集成创新二、提名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林业科学技术领域。
杉木是我国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达亿亩和亿,分占全国人工乔木林的和,对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具有战略意义。
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杉木育种与栽培专题等余个国家及地方项目资助下,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联合家省级以上研究单位组成攻关团队,历经余年持续攻关,在杉木高世代种子园技术、无性系选育、良种繁育、生长模拟、大径材培育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了我国杉木产区良种化利用水平和栽培技术水平。
突破了杉木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技术,选育种子园或家系良种个,全面推进了杉木产区良种换代升级。
基于省区年的连续系统测试,理论上系统阐明了杉木不同改良世代亲本不同交配设计子代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规律,优化了遗传参数估算方法,揭示了杂种优势形成机理。
技术上,基于生长、开花、结实等多性状选择指数,选出第代建园亲本个。
创新提出了种子园分步式高效营建技术、双系种子园营建技术和红心杉种子园营建技术项核心技术。
中心产区全面完成第代遗传改良,在湘、浙、闽、黔、赣营建第代种子园余亩,遗传增益达以上,使得我国树木遗传改良水平与发达国家同步。
突破了杉木多目标无性系育种与规模化繁育技术。
基于省区块年无性系实验林测试,在理论上系统揭示了无性系重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奠定了杉木无性系选育理论基础。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四、应用情况(不超过2页。
应就本项目技术应用的对象(如应用的单位、产品、工艺、工程、服务等)及规模情况进行概述)本项目建立了高效的生物毒素主动控制关键技术体系,为粮油及其深加工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充分合作,集成毒素检测去除和预防技术,直接转化应用6家,辐射应用300余家。
实现了原料采收储存加工过程中产毒菌和毒素的有效控制:(1)针对粮油加工中毒素控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设计并形成了1套较为完善、先进的适合于花生粕和花生油等加工过程中主动干预调控技术体系,并在国家重点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龙大粮油有限公司实现食用油中生物毒素的消减防控技术、风险评估分析体系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很好改善我国粮食的经济效益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三年新增产值325844.30万元,新增利润17579.34万元。
(2)针对我国小麦原料,建立由菌到毒素全方位的检测筛查和防控技术,设计并形成了1套较为完善、先进的适合于我国优势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主动干预调控技术体系,并在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江苏三零面粉有限公司实现粮油中生物毒素的消减防控技术、风险评估分析体系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该技术应用于年产15万吨的生产线产业化示范,实现了面粉加工链条中镰刀菌毒素控制,及时解决并显著降低面粉做生物毒素污染隐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新增产值14882万元,新增利润432万元。
(3)研发的纳米荧光检测试剂和设备、分子印迹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和检测信号输出自动化等技术应用于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形成OTA等真菌毒素检测试剂条和试剂盒及相关检测设备等产品。
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产品上市后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三年,共销售试剂盒、试剂条、快速检测设备38352件(台),总销售额达到3233.7万元,利税526.8万元。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名者: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毛新平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刘正东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冶金工程技术提名意见:项目针对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高质量轧制技术中的难题,在复杂孔型系统高效设计、产品内部及表面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控制、全长尺寸高精度控制等复杂截面型材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性成果,研发出一整套高铁、重载铁路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项目的主要创新包括:研发出基于数字化虚拟制造的全轧制过程孔型系统智能设计技术,实现钢轨及异型材孔型系统智能设计-配辊-轧辊加工,使新产品研发效率大幅度提高;开发出全轧程三维模拟精准预测轧件参数及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实现系列钢轨及异型材轧制全过程工艺优化和质量稳定性控制,显著提高了产品内在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开发出基于大数据及在线控制的钢轨轧制金属流动预测-补偿模型和全长尺寸精度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高铁百米轨,重轨全长尺寸在线高精度控制难题;研发出钢轨局部润滑轧制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显著减少了轧疤等钢轨表面质量缺陷。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7件,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专著1部,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所开发的技术已大规模应用于系列高速重载钢轨及异型材的高质量制造过程中,产品在京沪高铁、青藏铁路及大秦重载铁路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技术对发展新一代钢铁材料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一、项目简介我国高铁、重载铁路及工程机械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和品牌,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66%。
高铁百米轨、重轨及特种异型材是铁路及机械装备的关键基础材料,其质量与精度对列车运行平稳安全性、服役寿命及建造成本影响极大。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三、客观评价
3.1 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渣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桂科 验字[2014] 550),2014 年 5 月 23 日验收:研发相应的物理及化学激发技术,使 之部分替代水泥生产天然原材料、熟料、天然石膏、混凝土掺和料。技术结果: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平均利用率达到 30.9%。项目实施期间,水泥生产中年利 用工业废渣量达 100 万吨以上,混凝土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 7 万吨,水泥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约 28.75 元/吨,每立方混凝土可以节省 14.6 元以上。 (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水泥节能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验字[2013] 678),2013 年 8 月 11 日验收:项目围绕“绿色”主题,在广西 13 家水泥企业进行 水泥绿色成套技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累积节约成本 9965.45 万元,节电 8575 万 kWh,多掺废渣 47.83 万吨,减排 CO226.48 万吨,节能减排 效果显著,该水泥绿色制造成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 成”(编号:17-1128),2017 年 4 月验收:应用本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水泥时,综 合电耗 27~31kWh/t, 粉磨电耗 22~26kWh/; 生产矿渣微粉时, 综合电耗 58~68kWh/t; 生产锰渣微粉时,综合电耗 51~55kWh/t,平均节耗 10~15%。生态水泥中渣材总掺 量由 40~50%提高至 65~75%,总掺量高于复合水泥中渣材用量,同时渣材品种达 3~6 种。本技术投资同比节省 10~15%,投资回收期缩短 1/3。形成成熟、完善、 适用性强的新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工程设计模式。 (4)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桂科鉴字[2012] 84) ,2012 年 3 月 28 日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锰 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 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究了基于锰渣微粉的混凝土高性能话技术,提高了锰 渣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和混凝土的产品性能。对推动我国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发 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5)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低碳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海工硅酸盐水 泥的研制与产业化”(桂科验字[2016] 513),2016 年 7 月 6 日验收:研制了一种 适合于海洋工程的特种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 标准《海工硅酸盐水泥》(GB/T31289-2014),形成一条年产 30 万吨的海工硅酸盐 水泥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利用水泥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污泥关键技术研究” (桂 科鉴字[2014] 196),2014 年 7 月 3 日验收:在节省投资的条件下,研发和应用直 接入窑焚烧工艺、重金属固化技术,处理掺入量达生料 5%的高含水污泥,实现污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提名公⽰内容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提名公⽰内容⼀、项⽬名称:我国⼉童青少年⾼⾎压诊断标准制定、健康风险评估及防治技术推⼴⼆、提名单位意见:(此处对科技创新点的创新性、先进性、应⽤效果和对⾏业科技进步的作⽤进⾏概述,不超过600字,宋体⼩四)该项⽬围绕中国⼉童⾼⾎压的现状与趋势、健康风险评估、诊断标准及适宜防治技术等进⾏了长期和系统研究,建⽴了⼉童青少年⾼⾎压诊断标准,填补了⼉童期⾼⾎压防治缺乏关键适宜技术的空⽩。
项⽬⾸次阐明宫内营养环境、追赶⽣长、⼉童肥胖对成年⾼⾎压的作⽤,提出⼉童期是预防⾼⾎压发⽣的关键窗⼝期;前瞻性随访评估⼉童⾼⾎压对近、远期⼼⾎管靶器官损害的作⽤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压从⼉童期防治的必要性提供循证依据;⾸次建⽴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中国⼉童⾼⾎压诊断标准,对中国⼉童⾼⾎压诊断评估的准确效度优于国际上其他标准;探讨⾼⾎压遗传易感性,结合环境交互作⽤,为个体精准防治提供依据;采⽤⽣理⽣化与⽣活⾏为两维度的综合评估指标,全⾯评估北京地区⼉童⼼⾎管健康⽔平与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调整⼲预措施和评估⼲预效果提供依据。
项⽬发表学术论⽂105篇,总引⽤1564次;其中,发表SCI 期刊论⽂60 篇,累计5年影响因⼦(IF)245.784,总引⽤970次;产⽣1项著作产权,1套科普读物;通过转化为政府规划、⾏业报告、⾏业指南、技术规范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泛推⼴应⽤,推动了⼉童⾼⾎压的相关研究与早期防控进展,提升了我国⼉童⼼⾎管疾病的研究及诊断治疗⽔平,有效促进了我国⾼⾎压防治窗⼝实现下移、前移的初始预防,对实现健康中国意义重⼤。
该项⽬获得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等奖。
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申报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
三、项⽬简介(不超过1200字):(背景需求+简短概述研究成果+分段描述创新点+应⽤效果+论⽂专利+奖励评价,宋体⼩四)⾼⾎压是我国患病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最⾼的慢性病。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5)项目产品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市场垄断,占领国内主要市场,并大量出 口至日本、欧盟、韩国等重Biblioteka 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客观评价
1.国家级科技成果评价结论 项目于 2017 年 3 月 15 日,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组织清华大学、上海硅 酸盐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全国频率控制和选择用压 电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对项目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中电元协(评价) 字[2017]第 001 号],评价意见摘要如下: (1)项目通过对氧化铝粉体的细化及表面改性、添加剂成分设计和粒径级 配,解决了流延瓷膜成分不均匀,薄型基板(≤0.2 mm)在烧结过程中出现粗糙、 翘曲及尺寸偏差等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产品强度;
2
(2)通过引入 BaO、TiO2、ZrO2 氧化物及调控组成,将氧化铝陶瓷基板在 可见光区域(380 nm~780 nm)反光率提高至 95%以上,同时提高了产品机械强 度和热导率;
(3)通过开发新型印刷浆料及填孔浆料,实现了 50 m 的印刷线宽和线距 及 80 m 精密填孔,并设计和开发了精密冲孔、印孔、填孔、印刷、叠层等成 型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成功量产了 2520 超小型规格 SMD 用陶瓷封装基座。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关键技术及大规模产业化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联合本领域国内龙头企业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 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针对我国电子元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导致整机 质量及可靠性难以满足需求的现状,研制出一系列电子元件用高性能陶瓷材料配 方和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一批高效生产和检验装备,以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 实现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国产化,促进下游产业发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工作简历四、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请如实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简明扼要表述以候选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近5年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单列成段表述;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注:请以附表形式列出不超过10个代表性课题或成果)(请注明第几作者,建议1000字以内)(请按照引文的学术影响程度,顺序填写,建议1000字以内)七、候选人曾获奖励情况八、主要知识产权目录九、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十、附件1.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及专著2.他人引用的代表性论文、专著3.知识产权证明4.重要获奖证书5.候选人近期标准照片及工作照片各1张6.其他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者应根据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提名通知,按照本文要求认真填写提名书,并按照后文《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对照检查。
形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提交评审,提名书退回提名者。
第二部分具体要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按结构分为主件和附件,按提交方式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
电子版提名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
主件第四、五、六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上下各2.8㎝(以提名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纸质版提名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
主件从提名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提名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候选人基本情况
姚熹、教育、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格式:姓名、从事专业、职称、工作单位、受教育情况)
提名单位
教育部பைடு நூலகம்
提名意见
(不超过600字)
姚熹院士长期致力于我国电子陶瓷材料与元器件行业的前沿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在电子陶瓷科学与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建树,在引领电介质学科发展、推动电子元器件行业进步等方面成绩卓著。发展了弛豫铁电体的介质极化理论,建立“微畴-宏畴转变”以及“新玻璃模型”理论,推动和引领了国际铁电学研究的热潮;率先开展和引领了我国高性能电子陶瓷、铁电单晶、铁电薄膜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学术与应用研究,并用于国防尖端装备研制,对推动解决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了我国功能材料领域科技战略的制定和该领域“863”、“973”等重点科研计划的实施,带领中国电介质研究走向世界;发起建立了亚洲铁电学会(AFA),主导筹建了亚洲电子陶瓷学会(AECA),大大提升了我国和亚洲电子陶瓷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电介质研究的领军人才,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当选美国陶瓷学会会士,荣获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铁电学成就奖,2007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根据国防需求,发展了锆钛锡酸铅基反铁电陶瓷在电场、温度和等静压外场耦合下的热力学唯象理论,发现了四方反铁电相/三方铁电相温度垂直的准同型相界,研制出压致相变性能与温度稳定性好的反铁电陶瓷材料和小型化高压电脉冲电源,已用于国防尖端装备;设计和研制出由畴调控的大电致应变和细电滞回线的电致相变反铁电陶瓷,已研制出低频大功率小型化水声换能器;承担国家进口替代项目,对提升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和推动解决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出弛豫铁电体微畴的概念,建立了“微畴-宏畴转变”与“新玻璃模型”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铁电体理论体系。
弛豫铁电体具有极其优异的介电、压电、热释电和电致应变性能,是电子技术领域重要的功能材料。早期研究发现钛酸锶铋(BiST)和铌镁酸铅(PMN)弛豫铁电陶瓷具有奇异的的扩散相变和介电色散现象,采用建立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的经典电介质极化理论无法解释,连其发现者-前苏联学者史卡那维(Skanavi)和斯摩棱斯基(Smolensky)等人也无法完整描述弛豫铁电体的结构性能关系。如何理解其奇异介电行为的起源并大幅度提高材料性能,一直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姚熹及其团队历经50多年研究,提出在化学组成复杂的铁电体中存在着线度为数十纳米的极性微畴,这种微畴在偏置电场作用下可以通过热激活转变为通常的铁电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畴-宏畴转变”以及“新玻璃模型”理论,该理论模型揭示了纳米尺度微畴在弛豫铁电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材料研究中心分别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在多种弛豫型铁电体中直接观察到了微畴,证实了有关微畴的设想。以姚熹为首的研究组又通过偏置电压下X-射线衍射、小角度光散射和电诱双折射等方法观察到了微畴-宏畴转变所导致的微小结构变化。至此,姚熹所提出的"微畴-宏畴转变"理论被世界铁电学界广泛认可和接受。国际铁电学研究泰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LE Cross教授称“微畴的发现是铁电体研究中一个重大事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均将产生重大影响”。
姚熹带领研究团队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玻璃陶瓷,实现了多种铁电材料的低温、低成本的玻璃陶瓷制备新工艺,样品具有纯度高、成分均匀、易实现受控析晶等特点,创新提出的“玻璃陶瓷混凝土工艺”,将溶胶凝胶过程与固相法制备的陶瓷微粉结合,可使获得的玻璃陶瓷具有更高的铁电成分含量,开发出的纳米晶和微米晶铁电、铁磁玻璃陶瓷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能。
三、基于微畴-宏畴转变的思想,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铁电陶瓷和铁电单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弛豫铁电单晶材料生长技术和压电性能取得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这为大幅度提高现有超声,水声等器件和系统的整体性能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但由于高性能弛豫铁电单晶在电场、应力和温度等比较复杂的环境中使用时,其压电性能的显著退化,严重影响了单晶器件的应用推广,因此探究和解决外场耦合作用对单晶性能的影响规律、温度稳定性等问题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基于微畴-宏畴转变的思想,姚熹团队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1)揭示了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在偏压和温度耦合作用下不同晶向场致相变的规律,建立了不同取向单晶的电场-温度相图,发现了晶体中极化方向旋转、准同型相界附近相结构和极性纳米微区的失稳是高压电性的物理机制。(2)通过调控正交相的畴结构,设计出剪切压电性能高且温度稳定的单晶样品。(3)采用高温极化和电场控制,实现了对单晶畴尺寸的调控。通过减小畴尺寸,有效地提高了单晶的压电性能。本项目组目前已拥有直径5英寸弛豫铁电单晶的生长技术,并具有小批量单晶生产能力,为我国研制宽带高灵敏度、高发射响应的单晶水声换能器和多种基阵、研发新一代声纳装备提供坚实的材料保障。
二、在微畴-宏畴转变现象的启发下,率先提出了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的学术概念,为开拓和推动这一研究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姚熹提出了在纳米尺度上把不同的材料复合起来,利用材料复合时的加和效应和耦合效应,可为电子学和光电子学提供许多新型的功能材料。他参与制定和实施的中国高技术新材料发展计划(“863”计划),把精细(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研究作为前沿研究方向列入该计划的第一批研究专题,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研究计划迅速起动。姚熹在西安交大建立了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心,成功制备出10-50纳米的钛酸铅球状、针状、片状等多种形状微晶,发现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增强可达一到二个数量级,具有电场可控的光散射、光透射和光学双折射等多种效应。国务院高技术计划指导小组指出:“选择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作为研究探索目标是挑得很准的,属于世界前沿性课题,姚熹为开拓和推动这一研究方向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我部决定提名姚熹院士为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候选人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姚熹,电子陶瓷材料与元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致力于电子陶瓷材料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以下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