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动态轻压下的压下参数分析

合集下载

连铸板坯轻压下过程压下率参数的理论分析

连铸板坯轻压下过程压下率参数的理论分析

mo e o e u t n g a i n sp s n e n h g e u ai n fsa e u t n g a i n n e i d lfrr d c o r d e ti r e t d a d c a e r g l t s o l b r d c o d e tu d rdf i e n o i r -
下, 以补偿钢液凝 固时富集偏析元素的体积收缩 ,
防止该 处钢 液 流 动 。 目前 , 铸 坯 轻 压 下 技 术 已 连 成 为解决 连铸 坯 中心偏 析 与 中心疏 松最 有效 的技 术 之一 【 J尤其 是动 态 轻压 下技 术 , 】 , 已成 为 现 代
连铸机重要标志之一【 J 6 。压下率 ( 娟 即拉 坯方 向 单位长度的压下量 , m m 是轻压下技术的核心 m /) 参数之一 , 压下率过大将导致中心裂纹等缺陷 , 过 小对 改 善 中心偏 析 与疏 松 的效 果 不 明显 。 目前 , 有关压下率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工业试验和实验研 究 【 阶段 , 9 主要 通过 检测 铸坯 中心 质量 的状 况
关键词 连铸板坯 轻 压下 压下率 压下 速率 文章编 号 :06— 6 3 20 )4— 0 1— 5 10 4 1 (0 7 0 0 0 0 中图分类号 :下 7 . T7 7 1 文献标识码 : A
Th o ei a ay i n S f Re u to a i n o n i u u si g S a e r tc lAn l sso ot d c i n Gr d e tf rCo tn o s Ca t lb n
Z uM io o g L n Q y n W a gJ n h a y n i io g n u
( o h at nv r t) N  ̄ es U i sy ei

专业论文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应用

专业论文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应用

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应用摘要:介绍了不同压下区间和压下量对低合金钢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试验铸坯的中心偏析评级结果分析,发现轻压下对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

低倍检验结果表明,压下量超过1.5mm,压下固相率在0.45-0.75之间的样品,试验铸坯中心偏析等级均达到C1.0,中心疏松等级也都小于0.5。

关键词:轻压下压下区间压下量中心偏析Application on Dynamic Soft Reduction SystemXiaojianping1Liangweisheng2(1.Yangchun New Steel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guagndong yangchun 5296002.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Ramon Company Beijing 100086)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duction ranges and reduction percent on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low alloy ste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enter segregation rating result on the test slabs, it is found that soft reduction system has grea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center segrega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slabs. The ma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s that when the reduction percent is larger than 1.5mm, and the solid phase rate is around 0.45~0.75, the center segregation rating of the test slab can reach C1.0 and the center porosity rating of the test slab can be smaller than 0.5.Key Words: soft reduction, reduction range, reduction percent, center segregation.连铸轻压下是指在铸坯凝固末端一个合适的两相区内利用扇形段夹辊,对铸坯在线实施一个合适的压下量,用以抵消铸坯凝固末端的体积收缩,避免中心缩孔(疏松)形成;抑制凝固收缩而引起的浓化钢水流动与积聚,减轻中心宏观偏析程度的铸坯凝固过程压力加工技术[1]。

动态轻压下技术在连铸中的应用

动态轻压下技术在连铸中的应用

Abstrac t: The princ iple and som e m odes of so ft reduction techn ique o f fina l stage of solid ification we re briefed. T he m ain techno log ical param eters of the technique w ere ana lyzed and d iscussed , such as po sition o f so ft reduction, so ft reduction ra tio , to tal so ft reduction am ount, so ft reduction rate, casting speed and so on.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 f th is techno logy w ere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 is techno logy is effec tive to abate centra l segrega tion, im prove qua lity o f produc t and pro duce high va lue added product. K ey word s: dynam ic soft reduction; cen tral seg regation; interna l soundness
202. 00
a 50%
b 95%
10
辊缝值 结晶器上口 结晶器下口 垂直段入口 垂直段出口 矫直一段入口 水平一段入口 水平末段出口 压下量 /mm 出口实际辊缝值 压下位置固相率
连铸
表 3 250mm 厚辊缝及压下参数值 Table 3 Param eters of 250mm th ick roll gap and redu ction

连铸板坯轻压下过程中的压下效率分析

连铸板坯轻压下过程中的压下效率分析

LIN Qiyong, ZHU Miaoyong
ANALYSIS OF REDUCTION EFFICIENCY IN SOFT REDUCTION FOR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soft reduction process, an expression to calculate soft reduction e ciency was deduced, and the e ects of soft reduction amount and liquid core thickness on reduction e 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duction e ciency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liquid core thickness as reduction amout is the same, and as the reduction amount is bigger than 2.3 mm, the relationship of reduction e ciency and thickness of liquid core h can be expressed by ={0.00902+0.01155h. For the same thickness of liquid core, the increase of reduction amount will induce the increase of reduction e ciency as reduction amount is less than 2.3 mm, while the reduction amount has little e ect on reduction e ciency as reduction amount is bigger than 2.3 mm. KEY WORDS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soft reduction, reduction e ciency

板坯连铸动态二冷与轻压下建模及控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板坯连铸动态二冷与轻压下建模及控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板坯连铸动态二冷与轻压下建模及控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板坯连铸动态二冷与轻压下建模及控制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板坯连铸是铸造板材的重要工艺之一,具有高效、高品质、低成本等优点,在钢铁制造中应用广泛。

然而,连铸过程中不同的熔体温度、凝固速度和冷却率等因素会
影响板材的形态、质量和性能,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优化连铸过程的方法。

在板坯连铸过程中,二冷和轻压是常用的控制手段,可以改善板材的宽度差、结晶器压力和质量等问题。

研究板坯连铸动态二冷和轻压下的建模和控制,有助于优化
板材形态和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开展板坯连铸动态二冷与轻压下建模及控制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分析板材连铸过程中的温度、凝固和形变等因素,建立板材连铸的动态二冷和轻压模型,研究模型参数对板材形态和质量的影响。

2. 采用数值解法,对板材连铸的动态二冷和轻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控制参数对板材形态和质量的影响。

3. 基于仿真结果,设计合理的板材连铸动态二冷和轻压控制策略,建立控制系统框架,实现连铸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深入探索板坯连铸的动态二冷和轻压控制方法,优化板材形态与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工艺优化

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工艺优化

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工艺优化在板坯凝固过程中产生的中心偏析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轻压下技术已成为改善中心偏析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原理,通过对压下位置、压下效率、压下量等关键参数的分析,阐述了动态轻压下控制的基本策略。

标签:板坯;轻压下;工艺引言:随着国内钢产量的过剩,人们对钢铁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连铸坯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等缺陷是影响钢材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碳钢、低合金钢、特殊钢等钢种的连铸其中心偏析和疏松是连铸坯的主要缺陷之一,它严重影响了钢材的性能。

目前,常用的改善铸坯中心偏析的方法有电磁搅拌、低过热度浇铸、轻压下等技术。

轻压下被视为一种有效解决中心偏析的技术,在国内的钢厂,通过引进、合作开发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轻压下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了较少中心偏折,在进行板坯铸造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一定的的措施来使得未凝固的钢液减少流动,而轻压下技术的应用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板坯的末端区域选择较为合理的压下力,对钢液的流动进行阻止,保证在最后的凝固中心区域中的组织成分均匀,从而使得中心偏折的现象得到缓解。

但是在选择亚下力的过程中,要保证其适当性,过大反而会增加钢液的流动,起到相反的作用,并且使得设备的磨损加剧。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压力都比较轻微(一般压下量在2mm—4mm之间)。

在轻压下技术中,又可将其分为静态轻压下和动态轻压下两种。

静态轻压下指的是只能在铸机的某一个固定位置实施轻压下;而动态轻压下则指的是可以在对板坯的实际凝固位置进行在线跟踪实施轻压下。

轻压下的效果与压下位置是否合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压下位置的选择时,要尽可能地靠近板坯的凝固终点(假如已经完全凝固,就没有再进行轻压下的意义;如果仍然处于液态,则只能起到将板坯进行压薄的作用),如下图(图1)所示。

在静态轻压下,要求板坯的凝固终点必须落在辊列的固定位置,但是早实际生产中却难以进行准确控制。

除此之外,在事先设定的扇形段辊缝参数也不能够在浇铸过程中进行调整,由此就会使得轻压下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钢板坯铸机扇形段在连铸动态轻压下受力分析

钢板坯铸机扇形段在连铸动态轻压下受力分析

2018年16期工艺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钢板坯铸机扇形段在连铸动态轻压下受力分析于燕(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600)连铸动态轻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不锈钢板坯轧制加工的重要技术。

在不锈钢板坯轧制加工中受自身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在不锈钢板坯的末端两相区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凝固体收缩问题进而产生较为严重的中心偏析与疏松,从而影响不锈钢板坯的生产加工质量。

通过将连铸动态轻压技术应用于不锈钢板坯的生产加工中,通过在不锈钢板坯生产加工中向不锈钢板坯凝固末端施加一定的机械力用以增强不锈钢板坯的抗中心偏析和抗疏松的能力,提高不锈钢板坯的生产质量。

长期以来,连铸动态轻压技术因其在不锈钢板坯生产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技术复杂使得我国加快了对于连铸动态轻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加强连铸动态轻压技术国外引进的同时积极做好连铸动态轻压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努力使其国产化。

1不锈钢板坯铸机扇形段受力分析某型号不锈钢板坯铸机生产有160mm 、200mm 、220mm 三种厚度规格的不锈钢板坯,生产的不锈钢板坯铸的宽度达到了800-1600mm 。

不锈钢板坯铸机设计半径为9m 其内部共设计有11个扇形段,不锈钢板坯铸机内采用了连铸动态轻压技术,通过对所生产的不锈钢板坯凝固进程进行持续的测量并计算出所需要施加的机械力,通过机械、液压系统的所构成施力机构完成对于不锈钢板坯的连续轻压。

在不锈钢板坯的生产加工中,不锈钢板坯在不锈钢板坯铸机扇形段上下夹棍的夹持下持续前进,不锈钢板铸坯在这一过程中受力复杂(承受着来自于液芯钢水的静压力、拉矫机所产生的矫直力以及夹棍所产生的拉坯力等)。

这些力共同作用于不锈钢板铸坯,不锈钢板铸坯在承受外界力的同时也会对不锈钢板坯铸机中的扇形段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力将直接作用于不锈钢板坯铸机上,因此要求不锈钢板坯铸机扇形段的框架与夹棍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不锈钢板坯铸机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辊缝,对不锈钢板铸坯实施连续的轻压力,不锈钢板坯铸机在持续轻压的过程中会受到复杂作用力和不锈钢板铸坯高温的持续影响,应当做好不锈钢板坯铸机扇形段的受力分析与结构设计,确保其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连铸板坯轻压下过程压下率参数的理论分析

连铸板坯轻压下过程压下率参数的理论分析

图 1 铸坯横截面由液相区A、 中, , 两相区A . 2
单位时间的压下量, 等于压下率与拉速的乘积) , 以平均压下率、 平均压下速率来衡量轻压下的大
小和快慢程度。 22 模型求解 由式6 要确定压下率, 可知, 就必须首先确定
固相区A 组成; 〕 横坐标x 表示宽面方向, 纵坐标y 表示厚度方向, 垂直于纸面方向为: 方向, 即拉坯
d/z P p 整理后可得: M d= 汤= 拢+流, 0
J 静 警 d+ 0 o" P )y r .( ,、 J o x鄂Y d .
(z + JP),二 户)x d V,、。 U.、z. s, s一 : ‘ , z一 ( . ‘
() 3
P a` +k) () 。 二k) y“ c g au 。 c xa y> ・ 7 a (x ( T s a
板坯轻压下过程的基础上, 推出了压下 率理论模 型, 并结合实际条件, 研究了拉速和铸坯断面对连
铸板坯压下率的影响。
术 一 ’〕 其 动 轻 下 术, 成 现 之 〔’尤 是 态 压 技 已 为 代 一, 连 机重 铸 要标志之一〔‘ 压 “」 下率( 拉 一。 即 坯方向
单位长度的压下量,m m 是轻压下技术的核心 r/) t a 参数之一, 压下率过大将导致中心裂纹等缺陷, 过 小对改善中心偏析与疏松的效果不明显。目前, 有关压下率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工业试验和实验研
和凝固收缩的铸坯轻压下的必要压下率, 即:
液相区A ,

图 1 连铸坯 1 横截面内凝固区 / 4 域分布示意图
0} x 0器d ` f d _d, 2 " ( d ( ) H二 2 二 1 o ,y 6 Y
山 山
j }x x Op ,_ . 一d ,

新钢板坯连铸工艺参数和动态轻压下工艺优化研究

新钢板坯连铸工艺参数和动态轻压下工艺优化研究

So tRe uc i f CC l b a ng n f d ton o S a tXi a g
L IC a。i ・, I o , HE i ig , I N H n —h , H N i q a L u—u A hobn X N B C N We— n Q A o gzi Z A G J —u n , U R i o q a g Nhomakorabea关

词 : 连铸 ; 坯 ; 板 工艺 参 数 ; 压 下 轻
文献 标识 码 : A
中图分类号 : T 7 1 1 F 7 .
Op i z to s a c n o e s Pa a e e s a d Dy mi tmi a i n Re e r h o Pr c s r m t r n na c
连铸 机 , 产 的板坯规 格 为 190mm× 5 m。铸 生 0 2 0m
机投产后的一段时间 , 由于对生产高品质连铸坯的
合 理 拉速 、 二冷 比水量 、 热 度等 连铸 工艺 参 数和 轻 过 压 下工 艺没 有很 好 掌 握 , 响 了生 产 效 果 。 为 了实 影 现 新钢 板坯连 铸稳 定 高效 的生 产 , 高铸 坯 品质 , 提 本 项 工作 对新 钢板坯连 铸 合理 的工艺 参数 和 轻压 下工
( . e igU ie i f c neadT c nl y B in 0 03 C ia 1 B in nvrt o i c n eh o g ,e i 10 8 , hn ; j sy S e o jg
2 XnuI na dSel o ,t. Xnu3 80 i glC ia . i r n t . Ld , iy 3 0 1 a x, hn ) y o eC Jn
年 引进意大 利达 涅利 公 司装备 有 动态 轻压 下 的板 坯

绪论二冷动态轻压下技术原理连铸坯...

绪论二冷动态轻压下技术原理连铸坯...

I绪论
1.3.2二冷动态轻压下技术原理
连铸坯在二冷的凝固过程中,由于凝固收缩和选分结晶原因,通常会出现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等缺陷。

铸坯中心偏析和疏松是由f凝固壳冷却收缩或鼓肚,使糊状区枝晶间富集溶质元素的剩余液相流到铸坯的中心区域而形成。

连铸二冷动态轻压下技术就是在铸坯凝固末端附近施加适当的压力沿铸坯厚度方向压下微量位移,在液芯压下过程中,铸坯在压下辊的作用下向内挤压钢水,使芯部钢水向上运动,这种运动使正在凝固的钢水混合,还可以促进液芯中心富集的溶质元素钢液沿拉坯方向反向流动,使溶质元素在钢液中重新分配,具有混匀溶质、消除成分偏析,促进中心区域凝固的优点。

同时,轻压下产生的压下量可以补偿铸坯的自然凝固收缩[40l,消除或减少铸坯收缩形成的内部空隙,防止晶间富集溶质元素的钢液向铸坯中心和凝固空隙横向流动,对改善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有着很大的作用。

实践证明,合理的液芯压下不仅能解决连铸与连轧之间的厚度匹配问题,而且能细化铸坯内部组织,使铸坯的凝固组织更加均匀致密,进一步减轻或消除铸坯中心偏析,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

液芯动态轻压下示意图见图1.3。

图1.3液芯压下设备示意图【411
Fig.1.3SchematicdiagramofLiquidcorereduction
连铸二冷动态轻压下【42-431通常是建立在二冷动态模型的基础上。

首先建立连铸二冷动态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跟踪计算铸坯在二冷区的温度场分布,结合所浇铸钢种的高温物理性能参数,实时了解连铸坯的温降规律、凝固壳生长规律、凝固末端位置变化。

再根据铸坯的凝固状态实行动态轻压下控制。

7。

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电磁搅拌、 低过热度浇铸 、 轻压下等技术。实 践表明, 轻压下技 术对改善铸坯 的中心偏 析有 显 著 的作用 , 钢 1铸 机 目前 就 是采 用 根 据 涟 #
凝 固末端进行 实时轻压下 的动态 轻压下技术 。
图 2 铸 坯 的 低 倍 照 片 ( 3 5 H) Q 4 B—
2 研究方法
9 . l 7 1 7 4. 8 2 . 9 5 O 0 .7 2 4 2 87
图 3 凝 固末 端 两 相 示 意 图
从 表 2中可 以看 出 , 钉试 验 得 到 的凝 射
为摸 清在采 用 动 态 轻压 下 技 术 条 件 下 , 铸坯 中心 偏析 产 生 的原 因 , 对 轻 压下 各 参 须
图 1 辊 式 轻 压 下 示 先通 过 射 钉 试 验 核 故
查 二级轻 压下模 型 的凝 固末 端 与实测 凝 固末
轻压下 技术 的 机理 如 图 1所 示 : 连铸 在
量方面均有优势, 但中心偏析和疏松是 连铸
坯 的 主要缺 陷 之 一 , 它严 重 影 响 了钢 材 的性 能 。 目前 , 常用 的改善铸坯 中心偏析 的方 法有
20级 , 2为典型铸坯低倍 照片。为充分 . 图 发挥 轻压 下功 能 , 效地 控 制 中心偏 析 和 中 有
心疏 松 , 对 1连铸 机 开展 了一 系列 的轻 压 针 # 下工 艺优 化研究 工作 。 ,
促 进钢 液 中的 溶质 元 素 进行 重 新 分 配 , 而 从 使 铸坯 的凝 固组 织 更 加 均匀 致 密 , 到 改 善 起
中心偏 析 和减少 中心疏 松 的作 用 。
涟 钢 1 连 铸 机 采用 动 态 轻 压 下 技 术 生 # 产时 , 压下 效果 不佳 , 坯 中心存 在较 为严 轻 铸 重 的偏 析 , 部分 中心 疏松 和 中心偏 析 均 达 到

连铸方坯动态轻压下位置

连铸方坯动态轻压下位置

动 , 固末端 的残余 液相 不能被上 游溶质 浓度低 的钢 液稀 释 , 凝 就会 在铸 坯 中心 形成 一 条偏 析 带 。同时 , 残余 液相在 凝固末端 急速 凝 固时 , 会急剧 收缩 , 生缝 隙 , 产 如不 能得 到钢液 的补充 , 会产生 疏松 。轻 就 压下 的 目的 , 就是要通 过机 械压下来 补偿铸 坯凝 固后期 体 收缩 , 抑制 枝 晶间 浓化 钢 水 向 中心 富集 , 轻 减
或焊 和 中心疏 松 , 轻 中心 偏析 。 减
2 铸坯 温度 场
2 1 弧 形大方坯 连铸机 设备参 数 .
机型 : 弧形 ( 径 91) 常用断 面 :4 半 t; T 2 0mm×2 0mm 和 1 0ir ×2 0tr; 种 :5 拉矫 机 油缸 8 6 l Tn 0 n钢 u 4 ;
为 了计算 连铸坯 上 的温度分 布 , 温度 场计算模 型采 用切 片法 , 片示 意 如图 1 切 所示 。将 铸坯沿 拉坯
方 向分成 小块 , 编号 。根 据小 块 的编 号 , 择合 适 的 边 界 条件 , 用 二 维 计算 模 型 跟踪 每个 小 块 并 选 采
收 稿 日期 :00O .9 2 1 一10 。
结 晶器 中钢 水 温度 等 于浇铸 温度 , ( , 0 即 ,)= O 边界 条件 : c;
结 晶器
W O A



() 2
图 1 切 片 示 意 图
Fi . S h ma i d a r m f l e g1 ce t i a o i s c g sc
二 冷 区
场。以铸坯表面为原点 , 铸坯厚度方 向为 X轴 , 基于模型假设 , 铸坯凝 固传热的微分方程为

连铸板坯动态轻压下辊缝偏差研究

连铸板坯动态轻压下辊缝偏差研究

总第216期2013年第12期HEBEI M ET ALLU RGYT otal N o.2162013,N umber 12收稿日期:2013-09-18作者简介:薛丽华(1978-),女,工程师,河北工程大学在读研究生,E -mail :xuelihuanet@163.com连铸板坯动态轻压下辊缝偏差研究薛丽华1,王南1,李金波2(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15;2.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河北邯郸056015)摘要:连铸扇形段辊缝波动是连铸坯质量提高的限制环节。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测量辊缝值和设定值存在较大偏差是辊缝波动的主要原因。

对扇形段连接关键单元(连杆)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连杆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数据显示:在最大受力的条件下,连杆变形量最大可达到0.945mm 。

对连铸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补偿后,可以实现设定辊缝值与实测辊缝值的良好吻合,为保证铸坯质量提供设备基础。

关键词:连铸;板坯;动态轻压下;辊缝偏差;研究中图分类号:TF7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08(2013)12-0005-04STUDY ABOUT ROLL GAPERRORUNDERDYNAMIC SOFTREDUCTION IN CONTINUOUS SLAB CASTINGXue Lihua 1,Wang Nan 1,Li Jinbo 2(1.He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ndan ,Hebei ,056015;2.Hand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Handan ,Hebei ,056015)Abstract :The roll gap fluctuation in segments is the limiting key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continuous cast-ing slab.It is found in data analysis the rather big error between measured and setting values of roll gap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luctuation.The key connecting unit (link rod )of segment is analyzed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s stress nephogram and deformation nephogram are got.It is showed from the data that the biggest deformation amount of link rod can reach 0.945mm under the largest force.The data compensation is done for continuous casting control system ,and after that the setting value of roll gap can be well coincided to the measuring value and that can guarantee the slab quality.Key Words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dynamic soft reduction ;roll gap error ;research1引言我国连铸技术发展经历了“艰难发展、引进移植、自创体系、快速发展和高效改造”等阶段,虽然目前在连铸技术以及装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整体水平仍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常规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常规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常规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利用动态轻压下改善常规板坯、厚板坯以及大方坯连铸的生产效率、控制铸坯常见的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和中心线裂纹等缺陷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肯定。

由于其在连铸过程既控制铸坯温度又控制铸坯的压下变形,从而在提升铸坯内部质量、提高连铸生产效率和缩短后续轧制生产流程等方面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独特优越性,正在被视为发展中的新一代连铸技术而受到广泛关注。

连铸轻压下指在铸坯凝固末端一个合适的两相区内利用当地的夹辊或其它专门设备,对铸坯在线实施一个合适的压下量,用以抵消铸坯凝固末端的体积收缩,避免中心缩孔(疏松)形成;抑制凝固收缩而引起的浓化钢水流动与积聚,减轻中心宏观偏析程度的铸坯凝固过程压力加工技术。

其中,将只能在铸机辊列某一固定位置实施的轻压下称之为静态轻压下;能够在线跟踪铸坯的热状态,并根据其当时的实际凝固位置实施轻压下称之为动态轻压下。

由于动态轻压下技术在提升铸坯内质、提高连铸效率等方面独特的优越性,已得到国内外日益广泛的重视。

连铸轻压下技术发展历程1 轻压下技术思想的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研究板坯的中心偏析和避免使用电磁搅拌所带来的中心白亮带问题,新日铁公司曾尝试在凝固末端的扇形段人为加大辊缝收缩量(约0.6-0.8mm/m),发现其对控制板坯鼓肚和中心偏析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板坯静态轻压下,静态轻压下必须与拉速很好配合才能具有比较稳定的工艺效果,应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后,新日铁和NKK 还分别研究了一些变异的轻压下途径,如NKK 提出人为鼓肚轻压下的概念,并将此应用在该公司福山6 号板坯连铸机上。

新日铁也提出过圆盘凸型辊轻压下法,其做法是把夹辊的中间部分做成凸台。

不难发现,由于上述轻压下工艺一直没能摆脱静态轻压下固有的局限性,实际生产中,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这些技术一直难以推广应用。

但它为凝固过程通过辊缝控制来改善铸坯内部质量提供了发展思路。

厚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和轻压下扇形段

厚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和轻压下扇形段

新技术 新设备厚板坯连铸轻压下技术和轻压下扇形段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王朝盈 刘彩玲 刘光辉摘要 论述了浇注连铸厚板钢种板坯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采用轻压下技术的必然性及实现轻压下技术所采用的专用二冷扇形段的主要特点。

叙词 连铸厚板坯 偏析 轻压下 扇形段Abstract T he paper takes up the faults in quality easily caused w hen th ick steel slab is p roduced using concasting m ethod,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using s oft2reducti on techno l ogy to s o lve the p roble m s.T he paper als o p resen ts the m 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 pecial segm en ts in secondary coo ling zone w hen s oft2reducti on techno l ogy is taken.D escr i ptors th ick slab concasting,segregati on,s oft2reducti on,segm en t1 前言作为厚板坯连铸机的必需技术,凝固末端轻压下技术的应用已经在世界上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已被证明这一技术对提高连铸厚板钢种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进行凝固末端轻压下时,应当装备相应的机械设备。

2 厚板钢种的致命缺陷对于厚板坯连铸机所浇注的厚板钢种来讲,最突出最严重的质量缺陷是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中心偏析结合各类夹杂物的存在,严重地恶化了钢的冲击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

偏析的钢板因偏析带硬度高又影响了其端部被使用时的焊接性能,使焊接部位(热影响区)冲击韧性恶化,甚至出现焊接裂纹。

连铸轻压下过程极限压下量及工艺参数分析

连铸轻压下过程极限压下量及工艺参数分析

第33卷第16期中国机械工程V o l .33㊀N o .162022年8月C H I N A M E C H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p p.1972G1982连铸轻压下过程极限压下量及工艺参数分析秦㊀勤1,2㊀王文智1㊀张㊀升1㊀臧㊀勇11.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佛山,520300摘要:针对连铸铸坯在各个扇形段中坯壳厚度㊁温度场分布变化剧烈的特点,系统地研究铸坯在不同压下区间内极限压下量的变化规律.以A 36钢连铸坯为研究对象,建立包括铸坯㊁铸辊以及它们之间多体接触的三维热力耦合模型,在保证工艺质量的前提下对铸坯的极限压下量㊁压下区间和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A 36钢铸坯从弧形段第一区段到水平段第十区段全过程的极限压下量范围是3.87~6.96mm ,在凝固末端适宜的压下区段为第8~10段,并且在这些压下区域内压下量均匀分配比较适宜.关键词:连铸;轻压下;极限压下量;有限元仿真中图分类号:T F 777.1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 132X.2022.16.01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A n a l y s e s o fL i m i tR e d u c t i o na n dP r o c e s s i n g P a r a m e t e r s i nS o f tR e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o fC o n t i n u o u sC a s t i n gQ I N Q i n 1,2㊀WA N G W e n z h i 1㊀Z H A N GS h e n g 1㊀Z A N G Y o n g11.S c h o o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B e i j i n g,1000832.S h u n d e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F o s h a n ,G u a n g d o n g,520300A b s t r a c t :I nv i e wo f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r a s t i c c h a n g e s i n s h e l l t h i c k n e s s a n d t e m pe r a t u r ef i e l d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g bi l l e t s i ne a c hs e c t o r ,t h ev a r i a t i o n l a wo f l i m i t r e d u c t i o no f b i l l e t s i nd i f f e r e n t r e d u c t i o n i n t e r v a l sw a s s t u d i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T a k i n g A 36s t e e l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bi l l e t s a s t h e r e Gs e a r c ho b j e c t ,a t h r e e Gd i m e n s i o n a l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 c o u p l i n g m o d e l i n c l u d i n g b i l l e t ,c a s t i n g ro l l e r a n d t h em u l t i Gb o d y c o n t a c t b e t w e e nt h e m 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U n d e r t h e p r e m i s eo f e n s u r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q u a l i t y ,t h e l i m i tr e d u c t i o n ,r e d u c t i o nz o n e sa n dr e d u c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o f t h ec a s t i n g bi l l e t sw e r e s t u d i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l i m i t r e d u c t i o n o fA 36s t e e l b i l l e t s f r o mt h e f i r s t s e c Gt i o no f b e n d i n g se c t i o n t o t h e t e n t h s e c t i o nof h o r i z o n t a l s e c t i o n i s a s 3.87~6.96mm.T h e s u i t a b l e r e Gd u c t i o n s e c t i o n s a t t h e e n do f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a r e t h e 8t h ~10t hs e c t i o n s ,a n d i t i s s u i t a b l e t od i s t r i b u t et h e r e d u c t i o ne v e n l yi n t h e s e r e d u c t i o n s e c t i o n s .K e y wo r d s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 ;l i m i t r e d u c t i o n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s i m u l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2106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041)0㊀引言在连铸生产中,轻压下技术是减少铸坯内部质量缺陷的有效手段之一,众多学者开始从不同方面对轻压下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比如对连铸产品质量的影响.在连铸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偏析[1G2]㊁中心缩孔[3]㊁表面裂纹[4G5]以及内裂纹[6G7]等质量缺陷,而轻压下技术的合理应用则可以防止晶间富集偏析元素的钢液向铸坯中心横向流动,从而减少或消除铸坯中心疏松和偏析等缺陷,提高铸坯的工艺质量[8].但铸坯压下效果与压下量㊁压下区间的选择和压下分配方案等工艺条件密切相关,若未能控制好压下工艺,则会有诱发铸坯产生内裂纹等缺陷的可能,对铸坯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国内外学者对铸坯压下过程中的压下位置㊁压下分配和压下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关于压下位置的研究,L U O 等[9]的研究表明,碳含量和冷却速度对轻压下区的选择都有影响;史学亮等[10]研究发现,拉速变化对压下区间的选择有影响,因此不同钢种和不同压下参数下的压下位置选择会有差异;李茂印等[11]研究发现,中心固相率由0.30<f s <0.70后移至0.50<f s <0.85所对应的区间,能有效减少中心疏松和缩孔;S U GZ U K I 等[12]和T A K A H A S H I [13]的研究指出,最佳压下区间应在铸坯中心固相率为0.3~0.7的范围内;S H I G E A K I 等[14]和MA R K U S 等[15]试验后发现,铸坯中心固相率大于0.25时压下有较2791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好效果,小于0.25时中心偏析会随着压下量的增大而恶化;罗森等[16]认为轻压下区间应在中心固相率为0.3~0.7的范围内;WA N G等[17]发现最佳压下位置大致在铸坯中心固相率为0.9处.由于连铸条件和铸坯材质不同,以中心固相率来确定的最佳压下位置会有差异且选择范围较大,铸坯的宽窄面温差与坯壳厚度在不同的位置亦会不同,则压下量会随连铸过程的位置变化而改变,因此需要对压下区间的选择进行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以各区段上铸坯的应力应变变化及变形情况作为侧重点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前人对压下位置的研究结果,可以较为细致地选择适宜区间,从而优化压下效果.在保证连铸工艺质量的前提下,压下过程还要避免内裂纹的产生,内裂纹的形成不仅受连铸机设备㊁冷却条件和钢种等因素影响,还受工艺操作的影响[18],因此需要对铸坯的压下量和分配方式进行研究.日本八蟠制钢发现凸形辊压下采用6mm压下量可获得中心质量良好的铸坯[19].台湾中钢发现在中心固相率0.55~0.75区域的压下总量为4~5mm[20].罗传清等[21]建议在中心固相率0.55~0.95区域采用6mm压下量进行压下.王少伟等[22]发现在扇形段9和10段分别压下2.9mm㊁2.8mm较为合理.Z H A O等[23]研究发现压下量与宽展量之比由2.0提高到4.4后压下效率显著提高,但该研究只针对凝固末端的合理压下量进行讨论,而未涉及其他扇形段中的压下量.L I U等[24]发现中心固相率为0.3~0.9时,轻压下量宜为12.2~4.0mm.刘珂等[25]对凝固末端糊状区体积收缩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心固相率为0.7~0.3时,合理轻压下量应为2.95~4.65mm,对铸坯体积收缩与压缩变形量进行分析来确定合理压下量的方法没有考虑是否会在压下过程中有产生裂纹缺陷的可能.Z O N G等[26]研究发现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脆性温度区间的边界处,因此压下量对铸坯脆性温度区间力学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罗仁辉等[27]分析了压下量分配对铸坯各节点应力和应变的影响,发现均匀的压下量更有利于降低铸坯表面的应力.虽然许多学者对压下量及分配方式进行了研究,但系统地探究其对铸坯内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多为局部位置的压下量调整,缺少连铸全程极限压下量的研究.由于压下区间的选择范围较大,铸坯在各区间上温度与坯壳厚度有所变化,可施加的最大压下量也会不同,故需要在铸坯不产生内裂纹的前提下对连铸全过程的极限压下量进行探究.确定极限压下量的范围和适宜的分配方式,就可以根据情况动态选择各个区间上的压下量大小,既能最大化减少偏析与疏松等内部缺陷,又能防止内裂纹的产生.铸坯压下效果与合适的压下工艺密切相关,由于连铸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工艺参数的多样性,通过实验和生产线调试的方法对压下参数进行调试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采用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凝固传热[28]和热力耦合[29]等模型来研究连铸过程温度场变化及应力与变形行为演变规律.本文通过建立连铸热力耦合模型,考虑铸坯的温度场变化与弹塑性变形,并施加合理的钢水静压力以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模拟连铸压下的全过程,对连铸重要压下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以A36钢连铸坯为研究对象,基于A B A Q U S商业有限元软件建立铸坯三维压下模型,在临界应力与临界应变准则的基础上,探究连铸全程的极限压下量,并研究不同的压下区间和压下分配工艺参数对铸坯内部力学性能和极限压下量的影响,为连铸动态压下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实际生产.1㊀分析模型本文建立了在辊列中运动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首先根据材料的物性参数建立凝固传热模型,获得铸坯的温度场分布和凝固末端位置,然后根据铸坯的温度场数据和力学性能参数,建立热力耦合模型,并合理施加钢水静压力,最后结合内裂纹判定准则分析铸坯的极限压下量范围和不同的工艺参数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形演变历程.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图1㊀研究思路F i g.1㊀R e s e a r c h i d e a1.1㊀铸坯压下模型的建立连铸机模型采用湘潭钢铁厂5号直弧形板坯3791连铸轻压下过程极限压下量及工艺参数分析 秦㊀勤㊀王文智㊀张㊀升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连铸机,如图2所示.整个连铸机包括s e g0~ s e g12扇形段,其中s e g0为弯曲段,s e g1~6为弧形段,s e g7㊁8为连续矫直段,s e g9~12为水平段.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图2㊀连铸机辊列图F i g.2㊀R o l l l a y o u t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e r表1㊀湘钢5号板坯连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T a b.1㊀T h em a i n t e c h n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o fN o.5b i l l e tc a s t e r i nX i a n g t a n I r o na n dS t e e l C o r p机型直弧型二次冷却方式水冷和气雾冷却铸机流数1矫直方式多点矫直结晶器实际长度(mm)900结晶器有效长度(mm)800铸坯断面厚度(mm)200铸坯断面宽度(mm)1500~3200连铸机基本半径(m)10正常浇铸速度(m/m i n)0.8~1.25㊀㊀为了探究不同压下工艺参数对铸坯内部力学行为的影响,根据所研究的连铸机实际生产规格建立了铸坯在辊列中运动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铸坯材料为A36钢,其化学成分见表2.考虑到铸坯左右部分的传热和边界条件具有对称性,使用1/2铸坯建立压下模型,铸坯尺寸为862mmˑ226mmˑ1100mm,使用C3D8R八节点线性六面体减缩积分单元,铸辊半图3㊀铸坯凝固变形三维几何模型和凝固末端压下模型F i g.3㊀T h r e eGd i m e n s i o n a l g e o m e t r i cm o d e l o f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d e f o r m a t i o no f c a s t i n g b i l l e t a n d e n d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p r e s sGd o w nm o d e l表2㊀A36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 a b.2㊀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A36s t e e l(m a s s f r a c t i o n)元素含量(%)元素含量(%)C0.157A l0.0289S i0.2489C r0.0375M n1.4143C u0.0284P0.0162N i0.0177S0.0044径R分别为75mm㊁115mm㊁125mm和150mm,共188个,拉速为1.15m/m i n.由于铸坯左右部分传热和边界条件具有对称性,故建立1/2铸坯模型,对三维铸坯模型宽面中部施加对称约束,作用于整个连铸过程中.在三维铸坯模型的外表面和解析刚性铸辊之间建立法向硬接触㊁切向罚函数法摩擦的接触关系.闫小林[30]研究表明热坯滚动摩擦因数为0.3,铸辊在热坯上的滚动摩擦因数受铸坯表面情况的影响,根据从动辊所用轴承类型摩擦因数设置为0.001,驱动辊摩擦因数设置为0.3.各驱动辊分别绕其中心轴旋转,在铸坯动态过程中对每个驱动辊施加角速度为0.2174r a d/s,并约束从动辊的全部自由度与驱动辊在U1和U2方向上的自由度.在预定义场部分导入铸坯凝固过程的温度场计算结果来模拟铸坯在拉坯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温度变化的影响.钢水静压力的施加方法是通过计算铸坯单元以拉坯速度运行时每一时刻到结晶器弯月面的垂直距离h,由此得到坯壳单元在每一时刻所受钢水静压力的大小,利用温度分析时得到的坯壳厚度数据选取铸坯固液交界面,对固液交界面处的单元表面施加均布压应力,实现了钢水静压力的实时变化,更符合实际情况.1.2㊀铸坯内裂纹判定标准的确定1.2.1㊀临界应力应变判据的确定为了判断铸坯凝固前沿是否产生内裂纹,采用临界应力应变准则作为判断标准.为了获得钢种的临界应力,采用文献[31]中临界应力与碳含量的关系,如图4所示.当研究对象为A36㊁碳质量分数为0.157%时,该钢种在凝固末端所能承受的临界应力为3.3M P a.根据文献[32]中临界应变与碳含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该钢种的临界应变为2.5%.为了进行对比验证,采用高温拉伸变形试验的方法对上述内裂纹判定标准进行确定.具体试验方法如下:将试样均温区以T =10ħ/s的升温速率快速加热到1400ħ,保温60s,使其充分奥氏体化,再以升温速率T =1ħ/s缓慢加热至试验温度,最后在恒温下使试样拉断或者到指定应4791中国机械工程第33卷第16期2022年8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4㊀临界应力与碳含量的关系F i g .4㊀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c r i t i c a l s t r e s s a n d c a r b o n c o n t e nt图5㊀临界应变与碳含量的关系F i g .5㊀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c r i t i c a l s t r a i na n d c a r b o n c o n t e n t变从而完成高温拉伸试验.试样应力应变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在1460ħ温度下,当应变为2.88%㊁应力为3.72M P a 时,铸坯试样出现断裂,据断口形貌可判断为脆性断裂,所以该钢种的铸坯在凝固末端压下的临界应变为2.88%左右,临界应力为3.72M P a左右.随着温度的降低,断面收缩率迅速增大,试样已具有良好的塑性,在应变为4%㊁应力在图6㊀试样应力应变曲线F i g .6㊀S t r e s s s t r a i n c u r v e s o f s pe c i m e n 7M P a范围内,铸坯试样不会出现断裂.因此在连铸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内裂纹,出铸机前铸坯温度应避开温度脆性区间,并且在凝固末端压下过程中,铸坯凝固前沿的应变不应大于2.88%,应力不应大于3.72M P a .综上可得,铸坯的临界应力为3.72M P a ,临界应变为2.88%.1.2.2㊀高温脆性区间的确定铸坯的内裂纹多产生于凝固前沿处,需要确定其具体的位置.有学者把铸坯的固液两相区分为液相补充区和高温脆性区,液相不渗透温度和零塑性温度的区间范围即为高温脆性区间的温度范围.根据文献[33],零塑性温度对应的固相率大约是0.99,液相不渗透温度对应的固相率大约是0.9,零强度温度对应的固相率大约是0.75.采用G l e e b l e G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高温拉伸测试,获得了钢种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热力塑性曲线㊁零强度温度和零塑性温度等高温力学性能参数.试验取样的位置㊁所用设备及试样断口形貌如图7所示.试样采用标准热拉伸圆柱状试样,尺寸为ϕ10mmˑ120mm .根据试验,当温度达到1460ħ时,据断口形貌可判断为脆性断裂,故将1460ħ作为A 36钢种的零塑性温度;当温度达到1485ħ时,试样的抗拉强度极限接近0,故将1485ħ作为A 36钢种的零强度温度.图7㊀试验取样位置㊁设备及结果F i g .7㊀T e s t s a m p l i n g l o c a t i o n ,e q u i pm e n t a n d r e s u l t 根据测得A 36钢的零强度温度和零塑性温度(分别为1485ħ和1460ħ),采用文献[33G34]的固相率公式计算零强度和零塑性温度对应的固相率如下:f s =(11-2ΩK )[1-(T f -T T f -T L)(1-2ΩK )(K -1)](1)Ω=α[1-e x p (-1/α)]-0.5e x p (-1/(2α))(2)α=33.7T-0.244(3)式中,f s 为固相率;T f 为纯铁熔点1536ħ;T L 为液相线温度1513ħ;T 为温度;K 为溶质再分配系数0.287;T为冷却速率,取5ħ/s ;α㊁Ω为表征溶质反扩散程度的参数.5791 连铸轻压下过程极限压下量及工艺参数分析秦㊀勤㊀王文智㊀张㊀升等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零强度和零塑性温度对应的固相率分别为0.99和0.75,与前文理论概述吻合.将液相不渗透温度对应的固相率代入回归公式中,计算得到液相不渗透温度为1468ħ.因此,A 36钢的高温脆性区间为1460~1468ħ,分析铸坯此位置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与变形情况.1.3㊀模型验证提取铸坯宽面中心和窄面中心节点在整个连铸过程中沿铸流方向的温度变化曲线,并与工厂生产现场相应位置测量的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如图8所示.仿真温度与测试温度基本一致,温度误差最大值为20ħ,最大相对误差在5%以内.(a)铸坯宽面中心节点(b)铸坯窄面中心节点图8㊀铸坯温度实测与仿真结果对比F i g .8㊀C o m pa r i s o nb e t w e e nm e a s u r e da n d s i m u l a t e d r e s u l t s o f b i l l e t t e m pe r a t u r e 模拟了扇形段5㊁6两段铸坯凝固前沿位置处的应力变化,压下量为5mm .由图9可知,铸坯凝固前沿处的应力值出现周期性变化,当铸坯位于压下辊之间时,由于钢水静压力的作用,铸坯凝固前沿受到拉应力,应力值为正值.当铸坯位于压下辊下方位置时,由于辊子的压下作用,凝固前沿受到压应力,应力值为负值,故铸坯在前进过程中应力呈现周期性波动变化.根据临界应力判据,当应力最大值不超过临界应力值时,铸坯不会产生内裂纹,因此在扇形段第5㊁6两段实施5mm的压下量时不会有内裂纹产生.为了验证压下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将模拟结果与文献[31]建立的连铸板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所用材料为A 36钢,碳质量分数为0.157%,在凝固前沿所能承受的临界应力值为3.72M P a .文献[31]的模型计算对象为Q 345R ,碳质量分数为0.16%,临界应力值为3.31M P a .选取压下量为5mm 的工况进行对比,其中扇形段位置与铸辊数量与文献相同,提取同位置铸坯内弧侧凝固前沿应力值如图9所示,铸坯凝固前沿的应力在-2.85~1.79M P a 之间呈周期性变化,文献[31]应力在-5.5~2M P a 之间呈周期性变化.由于铸坯材料㊁模型建立以及工艺参数与文献[31]有所不同,故应力极值会略有差异,根据临界应力判据,应力最大值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其值与文献[31]相差10.5%.在相同工况下铸坯的应力变化原理及变化趋势相同,应力最大值相近.温度数据的实测对比和文献[31]仿真对比证明了压下模型的正确性.(a)本文结果(b )文献[31]结果图9㊀凝固前沿的应力值对比F i g .9㊀C o m pa r i s o no f s t r e s s v a l u e s a t t h e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f r o n t运用上述压下模型对连铸过程进行模拟可以得到凝固前沿位置在不同区段的应力和应变变化情况,选取不同的压下量方案进行研究,结合临界应力应变准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得到压下过程的极限压下量,进而探究压下区间及分配方式的选取对铸坯内部力学性能和极限压下量的影响.6791 中国机械工程第33卷第16期2022年8月下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㊀铸坯极限压下量分析及工艺参数影响2.1㊀连铸过程的极限压下量压下量要完全补偿压下区间内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的体积收缩量才能防止富集溶质钢液的流动,压下量必须满足3个要求:①能够补偿压下区间内的凝固收缩,减少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②避免铸坯产生内裂纹;③压下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要在铸机扇形段许可载荷范围内.首先讨论连铸凝固末端压下,本模型保证压下区间和压下分配不变,对4种不同压下量的应力应变㊁窄面鼓肚和宽面间隙进行了对比,探究凝固末端的极限压下量.压下方案分为4种,方案1~4的压下区间均为水平段的第8㊁9和10段,压下量分别为3mm㊁6mm㊁9mm和12mm,均匀分配压下量.提取铸坯高温脆性区内关键点内的应力最大值,如图10所示.统计铸坯不同区间的应力最大值可以看到,随着压下总量的增加,铸坯高温脆性区应力最大值增大.方案1压下3mm时主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水平第9段,为2.41M P a;方案2压下6mm时主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水平第10段,为3.28M P a;方案3压下9mm时主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水平第10段,为6.09M P a;方案4压下12mm时主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水平第10段,为6.70M P a.压下3mm和6mm时,铸坯主应力最大值未超过其临界应力3.72M P a,铸坯不会出现内裂纹缺陷;而压下9mm和12mm时,铸坯主应力最大值远超过临界应力值,容易产生内裂纹,压下量应小于9mm .图10㊀不同压下总量下的应力最大值F i g.10㊀M a x i m u ms t r e s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o t a l r e d u c t i o n铸坯高温脆性区的压下应变值如图11所示.压下应变值在不同的压下区段内呈现范围式波动,随着压下总量的增加,铸坯高温脆性区压下应变最大值增大.4种方案的应变最大值分别为1.58%㊁1.75%㊁5.27%和8.21%,最大应变值出现在水平第10段,不同压下量对铸坯高温脆性区的应变影响很大.压下3mm和6mm时,铸坯的应变最大值未超过其临界应变2.88%,铸坯不会出现内裂纹缺陷;而压下总量超过9mm,应变最大值远超过临界值,因此应将压下总量控制在9mm以内.图11㊀不同压下总量下的应变F i g.11㊀S t r a i no f d i f f e r e n t t o t a l r e d u c t i o n铸坯在压下过程中窄面会发生鼓肚变形,对铸坯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提取铸坯不同压下量的窄面鼓肚变形量如图12所示.铸坯每进入一个压下区段,窄面鼓肚变形量会增大,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压下3mm和6mm时,铸坯在完成压下前后窄面鼓肚变形量变化不大,增量保持在2mm 以下;压下9mm和12mm时,压下之后的窄面鼓肚变形量较之前增量更大,分别增加了4.1mm 和6.4mm,在控制窄面鼓肚方面,压下量控制在6mm以下较好.铸坯的角部应变随压下过程的进行呈现阶梯式增加,不同压下总量下的角部应变如图13所示.角部应变随着压下总量的增加而增加,方案1压下时角部应变在三个压下区间内分别为0.3%㊁1.2%和2%,方案2角部应变分别为0.5%㊁3.3%和5.5%;方案3角部应变分别为1.5%㊁5.5%和8.7%;方案4角部应变分别为图12㊀不同压下总量下的窄面鼓肚F i g.12㊀N a r r o wb u l g e s i z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o t a l r e d u c t i o n7791连铸轻压下过程极限压下量及工艺参数分析 秦㊀勤㊀王文智㊀张㊀升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13㊀不同压下总量下的角部应变F i g.13㊀C o r n e r s t r a i no f d i f f e r e n t t o t a l r e d u c t i o n 2.5%㊁7.5%和11.5%,其中方案3和4在第9段的角部应变就已经超过了方案1和2的角部应变最大值,考虑到控制角部应变方面,压下总量不宜过大.将不同压下量的应变值进行线性拟合,如图14所示,铸坯在水平段上临界应变值为2.88%时的压下量为其极限压下量6.96mm.考虑到控制窄面鼓肚变形和角部应变以及合理分配压下量的情况下,较为适宜的压下量为6mm .图14㊀不同压下总量下的最大应变值F i g.14㊀M a x i m u ms t r a i no f d i f f e r e n t t o t a l r e d u c t i o n铸坯在各区间的温度不同,坯壳厚度逐渐增加,因此抵抗变形和压下的能力会有差别,不同区间的极限压下量亦会有所不同.在研究凝固末端区间的极限压下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究连铸从弧形段到水平段全过程的极限压下量范围.选取弧形段第一区段s e g1,分析压下量为0㊁3mm㊁4mm和5mm四种不同情况下的铸坯应变变化,如图15所示.随着压下过程的进行,铸坯应变值总体呈增大趋势,在经过压下辊时应变值会有突变,此时应变容易超过临界应变值从而产生内裂纹.无压下时应变最大值为0.82%,压下3mm㊁4mm和5mm时应变最大值分别为2.28%㊁2.97%和3.29%.在压下后期应变范围波动很大,将不同压下量的应变值进行线性拟合可得,临界应变为2.88%时的铸坯压下量为其s e g1区段的极限压下量(大小为3.87mm).图15㊀s e g1段不同压下量下的应变F i g.15㊀S t r a i no f s e g m e n t1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r e d u c t i o n铸坯在弧形段s e g1区段的极限压下量为3.87mm,水平区段为6.96mm.随着连铸过程的进行,坯壳厚度逐渐增加,极限压下量逐渐增大,s e g1~s e g10段的极限压下量范围是3.87~6.96mm.2.2㊀不同压下区间对压下结果的影响压下区间是动态压下技术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压下区间目前没有一个定值,一般企业都是根据实验修正后取得最佳值,该值与钢的成分㊁铸坯断面及生产设备都有关.本节保证上述合理压下量和压下分配不变,选取水平末端压下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不同的压下区间,得到压下区间的变化对铸坯内部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不同压下区间的压下方案见表3.表3㊀不同压下区间的压下方案T a b.3㊀R e d u c t i o n s c h e m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r e d u c t i o n z o n emm s e g8s e g9s e g10s e g11方案12220方案20222方案30330㊀㊀铸坯的压下区间分别是第8㊁9㊁10和11段,选取上节得到的适宜压下量6mm.提取铸坯高温脆性区内关键点的应力最大值,如图16所示.虽然总压下量相同且未超过极限压下量,但是不同压下区间的主应力变化范围差距较大,无压下时铸坯的主应力最大值为1.99M P a,方案1的主应力最大值为3.08M P a,方案2为2.97M P a,方案3为4.96M P a.方案1和方案2压下量平均分布在3个区间内,其主应力最大值大小相近,均未超过临界应力值3.72M P a,而方案3压下量平均分布在两个区间内,其主应力最大值大于前两种方案,且超过了临界应力值.8791中国机械工程第33卷第16期2022年8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16㊀不同压下区间的应变与应力最大值F i g.16㊀S t r a i na n dm a x i m u ms t r e s s o f d i f f e r e n tr e d u c t i o n z o n e无压下时铸坯的应变最大值为1.71%,方案1~3的应变最大值分别为1.75%㊁1.76%和2.53%.方案1和方案2应变最大值大小相近,远小于临界应变值2.88%,方案3应变最大值接近临界值,且比方案1大44.57%,采用方案3的压下方案可减小铸坯此区段的极限压下量.铸坯不同压下区间的窄面鼓肚变形量如图17所示.无压下时铸坯的窄面鼓肚变形量会随着时间不断减小,有压下时方案1的变形量最小,每个压下区段的变形增量也最小,方案3的变形量最大,变形量最大值比方案1大1.3mm .图17㊀不同压下区间的窄面鼓肚F i g.17㊀N a r r o wb u l g e s i z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r e d u c t i o n z o n e在压下量相同的情况下,若压下区段较后,则坯壳较厚,变形抗力大,压下困难;减少压下区段的方案会减小铸坯的极限压下量,因为压下区段少,每段分配的压下量会增加,使得铸坯压下时变形抗力增大,高温脆性区所受应力应变增大,应力最大值4.96M P a超过了临界值.因此在凝固末端适宜的压下区间为第8~10段.2.3㊀不同压下分配对压下结果的影响从上节可以看出,不同的压下分配会对铸坯的压下结果产生影响,本节保证压下区间和压下量不变,通过改变不同的压下分配(均布压下量,大压下量分别置于压下区域前中后位置)时对铸坯内部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压下量的适宜分配方式,其中,不同压下分配的压下方案见表4.表4㊀不同压下分配的压下方案T a b.4㊀R e d u c t i o n s c h e m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r e d u c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 mms e g8s e g9s e g10方案1222方案2114方案3141方案4411方案5123方案6321㊀㊀采用6m m的压下方案,选取压下区间为第8㊁9㊁10段.提取铸坯高温脆性区内关键点的主应力最大值和应变最大值见表5.关于主应力最大值,方案1压下时为3.28M P a,方案2为4.41M P a,方案3为5.04M P a,方案4为5.04M P a,方案5为4.64M P a,方案6为4.72M P a.采用平均分配压下量的方案时主应力最大值最小,未超过其临界应力值,而不均匀的分配方案主应力最大值较均匀分配的方案有所增大,且超过了临界应力值.在应变方面可以看到,方案1均匀分配方案的应变最大值为1.75%,是所有方案中最小的,其他不均匀分配的最大应变值均超过了临界应变值,会减小铸坯的极限压下量.铸坯不同压下分配的窄面鼓肚变形量如图18所示.方案1和方案2的鼓肚变形量最大值比其他方案小,方案4与方案6由于首段压下量分配太大,从开始压下便保持在很高的数值,会影响铸坯的压下质量.表5㊀不同压下分配的应力应变最值T a b.5㊀T h em a x i m u mv a l u e o f s t r e s s a n d s t r a i nw i t hd i f fe r e n t r e d u c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方案主应力最大值(M P a)应变最大值(10-2)13.281.7524.413.1935.044.1645.043.7154.643.4164.723.45㊀㊀在压下量相同的情况下,均匀分配压下量的方案使铸坯在压下过程中所受应力应变缓慢增加,变形抗力较小,未超过内裂纹生成的临界应力应变值,压下效果最好.非均匀分配压下量的方案使铸坯在大压下量区段产生应变突变和较大的鼓肚变形,应力应变的变化范围大,若超过临界应力应变值,则会有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因此采用均布压下方式有利于改善压下质量.9791连铸轻压下过程极限压下量及工艺参数分析 秦㊀勤㊀王文智㊀张㊀升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位置的确定

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位置的确定
分析了凝固传热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铸坯凝固进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 明,提高浇注温度和增大拉坯速度都将延缓铸坯的凝固进程。表现为:过热度和拉速 增加,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减小、铸坯表面温度增加、凝固坯壳厚度增长减慢、铸坯液 相穴拉长、凝固终点位置下移。
在热传导计算的基础上,对连铸大方坯进行了热应力计算。为进一步将凝固传热 模型和轻压下模型耦合在一起,分析连铸坯在轻压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提供理 论基础。
Abstract
The soft reduction technique at the solidifying terminal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decrease the center segregation and center porosity,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plants abroad and achieved obvious metallurgical effect. The VAI’s soft reduction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 in the new bloom caster at Panzhihua Iron&Steel Company, Panzhihua commissioned successfully in September 2003, Pan-steel is the first plant to use soft reduction in bloom caster(280 mm×380mm) to produce the heavy rail steel in china. The parameters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oft reduction are a ‘black box’ because of technique secrec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finite the posi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bloom on the soft reduc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to detect the soft reduction.

板坯连铸机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应用

板坯连铸机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应用
维普资讯
第2 பைடு நூலகம்卷 2 0 . ( 0 7 1 总第 1 7 ) 2期
冶金 设备 管理 与维修
板 坯 连铸 机 动 态轻 压 下技 术 的应 用
许 建 祥 郝 丽 娟
0 0 1 ( 首钢 京唐 钢铁联 合 有 限责 任 公 司 唐 山建筑安 装公 司 唐 山 1 0 4 )

//乙 7
澉 相线凝 l 点 古 【相 线 凝 固点 l
的 作 用 下 向 内 挤 压 钢水 , 芯 部 钢 水 向上 运 动 , 种 运 动 对 使 这
应 用 轻 压 下 技 术 , 先 要 找 到 铸 坯 凝 固末 端 的位 置 。 首 根 据 铸 坯 凝 固 厚 度 公 式 , 已知 铸 坯 的 断 面 、 速 、 固 系 数 在 拉 凝 后 , 结 晶 器 的液 面 开始 算 起 , 出铸 坯 的 最 终凝 固 点 。 从 得
1 动 态 轻 压 下 技 术 对 铸 坯 内部 质 量 的改 善
图 2 校 状 晶体 在 动 态轻 压 下 的 成 长
浦相线 ; 周 占’ 毫 } 同 相 线 静 I 占 1
2 轻 压 下 技 术 实 现 原 理
动态 轻 压 下 改 善 铸 坯 内 部 质 量 的 过 程 是 铸 坯 在 压 下 辊
域 ( 图 1 示 ). 时 调 整 扇 形 段 的 开 口度 , 铸 坯 进 行 轻 如 所 随 对
压 下 , 坯 壳 中 的液 芯 产 生 相 对 运 动 , 匀 钢 水 成 分 , 熔 使 均 重 枝 晶 , 而 细 化 晶粒 , 少 铸 坯 的 中 心心 偏 析 、 孔 和 裂 纹 从 减 缩
在 实 际 生 产 中 . 于铸 坯 的钢 种 、 热 度 、 速 不 同 , 由 过 拉 因 此 铸 坯 的凝 固 系 统 是 随 时 变 化 的 , 就造 成 铸 坯 最 终 凝 固 这 点 也随 时都 在 变 化 。 此 让铸 坯 在 一 个 给 定 的 、 小 于 铸 坯 因 略 收 缩 梯 度 内 凝 固 . 证 铸 坯 导 向 段 的 开 口度 是 控 制 轻 压 下 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第4期材 料 与 冶 金 学 报V o l .3N o .4 收稿日期:2004-06-18. 作者简介:林启勇(1980-),男,重庆梁平人,硕士研究生,E -m a i l :s y q i y o n g@s i n a .c o m ;朱苗勇(1965-),男,浙江诸暨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2月J o u r n a l o fM a t e r i a l s a n d M e t a l l u r g yD e c .2004连铸坯动态轻压下的压下参数分析林启勇,蒋欢杰,朱苗勇(东北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摘 要:简述了连铸坯动态轻压下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关键工艺参数即压下区间、压下量和压下速率。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压下模型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预测了动态轻压下压下模型的研究方向.关键词:连铸;中心偏析;轻压下;压下参数中图分类号:T F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20(2004)04-0261-05A n a l y s i s o f r e d u c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d yn a m i c 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L I N Q i -y o n g ,J I A N G H u a n -j i e ,Z HU M i a o -y o n g(S c h o o l o fM a t e r i a l s a n d M e t a l l u r g y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0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y n a m i c 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t h e k e y t e c h n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 f o r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w e r e p r e s e n t e di nt h i s p a p e r .B y r e v i e w i n g a n da n a l y z i n g t h ev a r i a b l e s ,t h e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 m o d e l sa c h i e v e d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t r e n df o r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r e d u c t i o n m o d e l w a s d i s c u s s e d .K e y wo r d s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c e n t e r s e g r e g a t i o n ;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 ;r e d u c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中心偏析和疏松是连铸坯的主要缺陷之一,它严重影响了钢材的性能,如焊接性能、拉拔性能.铸坯轻压下就是针对消除该缺陷的一种新技术,如图1所示.其机理为[1]:在连铸坯液芯末端附近施加压力产生一定的压下量来补偿铸坯的凝固收缩量.轻压下一方面可以消除或减少铸坯收缩形成的内部空隙,防止晶间富集溶质元素的钢液向铸坯中心横向流动;另一方面,轻压下所产生的挤压作用可促进钢液中的溶质元素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使铸坯的凝固组织更加均匀致密,起到改善中心偏析和减少中心疏松的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浇铸速度和浇铸温度等条件的不稳定会引起凝固末端位置的变化,轻压下位置也随之改变.随着控制和液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了跟踪凝固末端进行适时轻压下,即所谓的动态轻压下.图1 辊式轻压下示意图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 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b y r o I I i n g动态轻压下技术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压下区间、压下量和压下速率.只有合理确定这些参数值才能达到消除或减少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的目的.对此,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本文将对有代表性的最新研究进行评述与分析.1 压下区间对压下区间的研究已经多年,目前一致认为,中心偏析和疏松发生在凝固末端的液固两相区内[2].凝固末端两相区如图2所示.在液相线温度(固相率f s =0)和固相线温度(f s =1)之间的区域为两相区.图2 凝固末端两相区示意图F i g .2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m u s h y zo n e i n t h ee n do f s o I i d i f i c a t i o n由图2可知,从f s =0到f s =1处,钢液中杂质元素含量越来越大.q 2区内的凝固收缩可以通过左端非浓化钢液的流动来补偿;q 1区内的凝固收缩时得到q 2区内的浓化钢液的补充.由于相邻柱状晶的二次晶臂开始并完成相互联结,补充钢液较困难.在p 区内残余浓缩钢液被枝晶网封闭起来,凝固收缩时将得不到前沿钢液的补充.因此,q 2区流动将不会造成中心偏析的形成,反而均匀了该区内的溶质分布;q 1区的收缩则将导致富集杂质元素钢液的集中,从而促进中心偏析的形成.p 区的凝固收缩因没有钢液的补充将形成疏松.T a k a h a s h i 和S u z u k i [3]等的研究指出q 1和q 2相分界处的固相率为0.3~0.4,而q 1和p 分界处的固相率为0.6~0.7,因此,最佳轻压下实施区间应在铸坯中心固相率0.3~0.7的位置(图2中的q 1区).但钢种不同,所要求的固相率也不同.一般来说,中碳钢为0.3~0.7;高碳钢为0.4~0.7.按美国专利4687047所述,铸坯实行轻压下的适宜部位,相当于从铸坯中心固相率为0.1~0.3之间到铸坯中心固相率达到流动极限固相率f s c (f s c 是指钢液达到流动极限时的固相率,一般的经验,普通碳素钢的f s c =0.6,低合金钢的f s c=0.65~0.75)之间的一段铸坯,当f s >f s c 时,钢液粘性很大,基本不会流动,若此时进行压下,很可能对内部质量产生有害影响.从生产实践来看,济南钢铁公司新引进奥钢联的新中厚板坯在压下区间为0.5~0.95,铸坯质量良好[4].芬兰的R a u t a r u u k k i 钢铁公司6号板坯上进行生产试验[5],钢种为w [C ]=0.088%的微合金钢,得出在浇铸210m m×(1250~1475)m m 尺寸时的最佳压下区间为0.3~0.9;在浇铸尺寸为210m m×1825m m 的最佳压下区间为0.15~0.8.台湾省中钢的大方坯连铸机生产表明,在0.55~0.75的区域进行压下能取得很好的效果[6].韩国浦项对S 82尺寸为250m m×330m m 的方坯实施压下的压下位置为f s =0.3~0.7的区域[7].对于压下区间目前没有一个定值,一般企业都是根据试验修正后取得最佳值.很显然该值和钢的成分、铸坯断面及生产设备有关.从生产实践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板坯比大方坯的压下区间大,而且开始压下(f s 值大时开始,值小时结束)所对应的f s 值比方坯要大.这是由于p 区间如果也能轻微压下,则可以减少因凝固时未能得到补充的凝固收缩所形成的中心疏松.板坯的窄边坯壳较薄,温度较高,变形抗力较小,易实现轻压下;而方坯压下时坯壳较厚,温度较低,变形抗力大,压下难以实现.2 压下量与压下速率压下量要完全补偿压下区间内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的体积收缩量,才能防止富集溶质钢液的流动.但是压下量过大会使铸坯内部产生裂纹,并使轻压下区夹辊受损.压下量过小,对中心偏析和疏松改善不明显.压下量大小必须满足三个要求:①能够补偿压下区间内的凝固收缩,减少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②避免铸坯产生内裂;③压下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要在铸机扇形段许可载荷范围内.压下速率是单位时间的压下量(m m /s ),最佳压下速率应和凝固速率一致,如果压下速率小于凝固速率,压下将不及时,凝固补偿不充分,仍出现中心偏析.同时,压下量对应于应变,压下速率对应于应变率,压下量和压下速率过大,将会导致铸坯的应变和应变率过大,一旦超过其许可范围就会形成裂纹.目前主要从铸坯高温物性、压下效率、压下量和压下速率等几方面开展研究.262材料与冶金学报 第3卷2.1铸坯高温物性铸坯高温物性包括随温度变化的弹性模量E、塑性模量、屈服极限σs、瞬时热膨胀系数α,以及铸坯在不同温度和变形条件下的临界应变值和临界应力值.它们是计算铸坯轻压下过程中位移、应力应变及判定内裂纹形成的基础.铸坯的受力来自两个方面:由自身温度不均匀产生的热应力和外加载荷产生的机械力.热应力的计算关键要了解铸坯在不同温度下的瞬时膨胀系数.只有明确了铸坯随温度变化的弹性模量和与温度和应变率相关的屈服应力,才能进行铸坯的应力应变计算.瞬时膨胀系数主要和含碳量有关,由实验测定.文献[8]中给出了在w[C]= 0.1%(参考温度t r e f=1495℃)和w[C]=0.7%(参考温度tr e f=1406℃)时的膨胀系数,如图3所示.图3碳质量分数为0.1%和0.7%时的平均热膨胀系数F i g.3T h e r m a I e x p a n s i v i t y v s t e m p e r a t u r ef o r0.1p c t a n d0.7p c t c a r b o n s t e e I s由图3可以看出,w[C]=0.1%的钢在发生包晶相变时体积发生明显变化,而w[C]=0.7%的钢的体积变化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许多研究者用实验所得数据回归出高温下钢的强度极限σB和弹性模量E随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钢的σB和E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它们与化学成分和温度t(℃)的关系表示如下[9]:σB=40140+640w[C]2-880w[S i]+170w[M n]-7680w[P]-1260w[S]-25.94t+0.0001726t2k P a(1) E=30230080+4209560w[C]-14120080w[C]2+ 2012890w[S i]-518690w[M n]-1176840w[P]-17064180w[S]-508950t+1.3524k P a(2)以上两式中的w[C]、w[S i]、w[M n]、w[P]、w[S]的单位为%.当铸坯超过弹性变形范围,将发生塑性变形.H a n等研究出了温度和应变率两个变量与应力的本构方程[10]:˙εP=A e x p(-Q/R T)[s i n h(βK)]1/m(3)σ=Kεn P(4)式中A、β、m为常数,εP为有效塑性应变,σ为应力,K为强度系数,n为变形强化系数,Q为变形能,R为摩尔气体常数.该公式和实际塑性变形测量结果很吻合.内裂纹敏感区在Z S T(Z e r o S t r e n g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和Z D T(Z e r o D u c t i b i l i t y T e m p e r a t u r e)之间[11].在该区域(对应的两相区固相率约为0.99和0.8)内,铸坯的受力或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将会产生内裂纹[12].常用临界应变作为裂纹形成的判据.不少学者研究了临界应变和一些相关变量(成分、应变率等)的关系[13].应变率和临界应变的关系如图4所示[12],临界应变和含碳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14].图4应变率和临界应变的关系F i g.4I n f I u e n c e s o f s t r a i na n d s t r a i n r a t eo n f o r m a t i o no f i n t e r n a I c r a c k s从图4可以看出,对同一钢种质量分数分别为:C0.15%,M n0.6%,P0.02%,S0.012%)进行不同应变率实验,可以看出应变率越小,临界应变值越大,这可能与钢的变形太慢发生高温蠕变效应有关;随着应变率的增大,临界应变值急剧下降;当应变率下降到约3×10-4/s时,临界应变变化很小.图5中虚线为理论计算值[14],其余为实验值[13].可以看出,在w[C]=0~0.1%和0.17%~0.65%之间,临界应变是下降的;当w[C]=0.1%~0.17%之间,临界应变上升,这可能与发生包晶相变有关.2.2压下效率为了更好地确定压下量,使铸坯内部液芯的压缩量能满足凝固的收缩量,解决铸坯表面的压362第4期林启勇等:连铸坯动态轻压下的压下参数分析图5 含碳量和临界应变关系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在应变率为5×10-4/s 时)F i g.5 T h ec a I c u I a t e dc r i t i c a I s t r a i na s a f u n c t i o n o f c a r b o n c o n t e n t a t t h es t r a i n r a t eo f 5×10-4/s a I o n g wi t h t h em e a s u r e d f r a c t u r es t r a i n 下量不能全部传递到内部凝固末端的问题,提出压下效率概念,即:η=液芯厚度的减少量铸坯表面压下量(5)I t o 等[15]经过对不同形状的铸坯的轻压下试验,拟合出压下效率公式:η=e x p (2.36λ+3.73)×(R 420)0.587(6)式中R 为压下辊辊径,λ为铸坯形状指数.2.3 压下量和压下速率Y o k o y a m a [16]等对钢液凝固时的体积收缩率进行了研究,得出体积收缩率为4%.Z e z e [17]等人对液芯厚度与压下量、压下速率与压下量的相互作用对铸坯的质量的影响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图6和图7是他们的研究结果.由图6可以看出,在压下量减少时,由于凝固收缩得不到充分补偿,仍有残存V 偏析.随着压下量增加,V 偏析不断减少.液芯厚度越大,所需压下量越大.当压下量大时,发生白亮带负偏析和逆V 偏析.当压下量过大时,将产生裂纹.同时可以看出液芯厚度过大(对应位置的两相区固相率很小或在液相区),压下已不起消除V 偏析作用,反而形成内部裂纹.由图7可知,在压下速率小于0.02m m /s 时,无论怎么增加压下量,也不能防止V 偏析,这是因为压下速率小于凝固收缩速率,来不及充分补充凝固收缩的缘故.同时,由于压下速率的增大导致应变率增加,相应的临界应变变小,从而上临界压下量减少.此外还可以看出,随着压下速率的增加,为防止V 偏析的必要压下量增加,但压下量区间变窄.图6 压下量和液芯厚度对V 偏析的影响(压下速率0.35m m /s)F i g .6 E f f e c t o f r e d u c t i o no nV -s e g r e ga t i o n a t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eo f 0.35m m /s图7 压下速率和压下量对V 偏析的影响(液芯厚度32m m )F i g .7 E f f e c t o f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eo nV -s e g r e ga t i o n a t I i qu i dc o r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32m m 从实际生产来看,芬兰的R a u t a r u u k k i 钢铁公司[5]在浇铸尺寸为210m m ×(1625~1825)m m 的低合金钢时的最佳压下量为1.5m m ,而且得出在压下率为1.00m m /m 以下,压下不会对铸坯表面质量产生影响.韩国浦项[7](大方坯)发现,随着压下量的增加,中心偏析不断降低,但压下量超过6m m 之后,中心偏析并无进一步改善.铸坯内部裂纹也是随着压下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总压下量低于6m m 时,铸坯内部裂纹极其微小.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合理的总压下量为6m m.具体的压下量和压下速率与钢种、铸坯断面及生产条件有关.462材料与冶金学报 第3卷3存在问题及讨论要很好应用或改进轻压下技术,必须要有相当的技术支持.虽然许多冶金工作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需在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3.1宏观偏析形成机理铸坯和钢锭凝固过程中,所有类型的宏观偏析只在固液混合区存在,而不是存在于固液共存区前端.绝大多数情况是因收缩、铸坯的几何形状、固体变形或者重力能引起枝晶间钢液的缓慢流动[2].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凝固前期固体运动的结果.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如何理解宏观偏析和控制宏观偏析的问题.在这方面仍有更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3.2两相区的本构关系钢在固态的应力和应变本构关系研究比较成熟.但对连铸过程中的凝固末端固液共存区(固相率fs从0到1所对应的区域)的应变与应力的关系研究很少.中心裂纹就是在该区域形成的,只有明晰了应力和应变的本构关系,才能精确地计算出凝固前沿的应力和应变,从而有效地控制其在临界范围内,不形成裂纹.3.3临界应力应变测定虽然众多的研究者测定了铸坯的临界应力和应变值,但由于实验方法和条件的差异,结果相差较大.为了能使测得的临界值成为评价裂纹敏感性及预测裂纹的判据,应当统一实验标准.要充分考虑实际连铸工况,尽可能地模拟凝固前沿的组织、温度分布及受力状态,使测得的临界值能够较真实地反映铸坯内裂纹的形成.3.4铸坯内部应力应变计算只有知道铸坯在实际复杂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值,才能预测裂纹的形成.以前大多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对铸坯断面和材料性质作了很多假设,这往往会忽略某些特殊而且很关键的局部应力与应变,这就需要用更准确的计算方法.有限元法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以后须用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更准确的铸坯内部应力应变分布.4结语在改善产品中心疏松和偏析的诸多方法之中,动态轻压下技术将会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应用和改进该技术,需对如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宏观偏析形成的机理;两相区的本构关系;临界应力应变的准确测定;铸坯内部应力应变的计算.参考文献:[1]B y r n e C,T e r c e l l i C.M e c h a n i c a ls o f tr e d u c t i o ni n b i l l e tc a s t i n g[J].S t e e lT i m e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02,26(9):33-35.[2]F l e m i n g sM C.O u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m a c r o s e g r e g a t i o n:p a s ta n d p r e s e n t[J].I S I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00,40(9):833-841.[3]S u z u k i K,T a k a h a s h i K.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s l a b b i n g m i l l r o l l m a t e r i a l s a t r o o m a n d e l e v a t e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s[J].T r a n s.I r o na n dS t e e l I n s t i t u t eo f J a p a n, 1975,61(3):371-387.[4]赵培建,韩洪龙.轻压下技术在济钢新板坯连铸机上的应用[J].工艺技术,2002,6:11-12.[5]武金波译.板坯动态软压下的最新成果[J].世界钢铁,2001,6:5-7,18.[6]董珍编译.关于高碳大方坯中心偏析的改善[J].冶金译丛,1998,1:44-48.[7]K u y n g S h i k O h.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o f t R e d u c t i o nf o rt h eB l o o mC a s t e ra tP o h a n g W o r k so fP o s c o[J].S t e e l m a k i n gC o n f e r e n c eP r o c e e d i n g,1995:301-308.[8]K e l l y J E,M i c h a l e k K P,O'c o n n o r T G,e ta l.I n i t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r m a l a n d s t r e s s f i e l d s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c a s ts t e e l b i l l e t s[J].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T r a n s a c t i o n sA,1988,19A: 2589-2602.[9]闫小林.连铸过程原理及数值模拟[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2-153.[10]H a n H N,L e e Y G,O h K H,e ta l.A n a l y s i so fh o tf o rg i n g o f p o r o u s m e t a l s[J].M 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E n g i n e e r i n g A,1996,206:81-89.[11]Y a m a n a k a A,N a k a j i m a K,Y a s u m o t o K,e ta l.N e we v a l u a t i o no fc r i t i c a l s t r a i nf o r i n t e r n a l c r a c kf o r m a t i o ni n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J].L aR e v u ed eMe t a l l u r g i e,1992,89(7-8):627-633.[12]Y a m a n a k a A,N a k a j i m a K,O k a m u r a K,e ta l.C r i t i c a ls t r a i nf o ri n t e r n a lc r a c kf o r m a t i o ni n c o n t i n u o u sc a s t i n g [J].I r o n m a k i n g a n d S t e e l m a k i n g,1995,22(6):508-512.[13]M a t s u m i y aT,I t o M,K a j i o k a H,e t a l.A ne v a l u a t i o no fc r i t i c a l s t r a i nf o r i n t e r n a lc r a c kf o r m a t i o ni nc o n t i n u o u s l yc a s t s l a b s[J].T r a n sI r o na nd S te e lI n s t i t u t eo fJ a p a n,1986,26:540-546.[14]Y o u n g M W,T a e-J u n g Y,D o n g J S,e t a l.An e wc r i t e r i o nf o r i n t e r n a l c r a c k f o r m a t i o n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c a s t s t e e l s[J].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 a n dM a t e r i a l sT r a n s a c t i o n s B,2000,31B:779 -794.[15]I t oY,Y a m a n a k aA,W a t a n a b eT,e t a l.I n t e r n a l r e d u c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c a s t s t r a n dw i t h l i q u i dc o r e[J].L aR e v u e d eM e t a l l u r g i e,2000,O c t o b r e:1171-1176.[16]Y o k o y a m aT,U e s h i m a Y,M i z u k a m iY,e t a l.E f f e c to fC r,Pa n dT i o nd e n s i t y a n d 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s h r i n k a g eo f i r o n[J].T e t s u-t o-H a g a n e,1997,83:557-562.[17]Z e z eM,M i s u m iH,N a g a t aS,e t a l.S e g r e g a t i o nb e h a v i o ra n d d e f o r m a t i o nb e h a v i o r d u r i n g s o f t-r e d uc t i o n o fu n s o l i d i f i e ds t e e l i n g o t[J].T e t s u-t o-H a g a n e,2001,87(2):71-76.562第4期林启勇等:连铸坯动态轻压下的压下参数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