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24课时
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考研重点、建筑《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
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华夏意匠》李允F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
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
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41005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初级培养目标:•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能够熟练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掌握各部分的构造做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初步尝试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并运用于实践设计之中。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优缺点、木构架的组成、主要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单体建筑特征、群体组合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建筑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色彩、彩画等特征。
第一节木构特征一、木构架的优点二、木构架结构体系第二节建筑特征概述一、单体建筑特征二、建筑群体特征第三节装饰特征一、门窗二、屋面装饰三、天花和藻井四、色彩与彩画五、雕饰第二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掌握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主讲人:***前言为什么要学建筑史?了解中外建筑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建筑风格的演变和特点。
是其它设计的源泉,在以后的艺术设计实践中,运用所学习的建筑史的知识指导设计实践,尤其进行特定文化风格的设计。
怎样学习建筑史?掌握中外建筑形制、施工技术、材料运用等;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各类建筑类型的文化背景,提高史论知识;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各种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参考书目: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刘先觉译:《世界室内设计史》。
成绩评定办法:平时作业+出勤情况=平时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综合评定成绩。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情况2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背景与历史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木架建筑的优势:木架结构的缺陷,也限制了它的发展:穿斗式木构架的特色:抬梁式木构架的特色:大式(斗拱)与小式(无斗拱);大木作(承重体系)、小木作(装修体系)。
屋顶建筑群的组合:建筑与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善择吉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建筑类型:▪居住建筑、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礼制建筑、宗教建筑、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商业与手工业建筑、园林与风景建筑、市政建筑、标志建筑、防御建筑工官制度:思考题:▪名词解释:抬梁式屋架、穿斗式屋架。
▪简答:木结构的优缺点。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教学要求:本章要重点理解各时代建筑的特点,及各类建筑在前代基础上的突破;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化发展和特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背景及在历史中的地位;掌握中国古代建筑演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西安半坡村遗址)⏹龙山文化(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已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划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郑州商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商)⏹洛阳东周王城、诸侯城址(邯郸赵故城、山西侯马晋故城。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难点: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内容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礼拜寺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三、佛塔与经幢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一、概说1)住宅型制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二、实例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明清皇家苑囿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四、风景建设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选址与布局三、审美与建筑设计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专题二、大木作专题三、墙壁专题四、屋顶专题五、小木作专题六、彩画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实验教学(8学时)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清华大学内部讲义之中国建筑史大纲详解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导论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本教学大纲将为教师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便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授中国建筑史知识。
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史的兴趣和热爱;2. 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史的起源、演变和发展;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中国建筑作品;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中国建筑作品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建筑与文化、历史、社会等相关领域的综合认识。
二、教材与参考书籍1. 主要教材:- 《中国建筑史导论》-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教程》- 《中国现代建筑史》2. 参考书籍:- 《中国建筑史百讲》-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近现代建筑导论》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中国建筑的特点与分类- 白帝城、凤凰城等重要建筑的剖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演变与皇家建筑规制 - 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与影响2. 第二章: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传统民居与园林的特点- 南方和北方建筑风格的差异与发展- 儿女杨柳巷、圆明园等著名建筑的分析 - 传统建筑与中国文化的关系3. 第三章:中国近代与现代建筑的发展- 中国建筑遭受西方文化冲击的时期- 洋楼与西式建筑风格的传入- 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的转型与创新- 当代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与成就4. 第四章:中国建筑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中国古代与现代建筑风格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建筑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建筑比较- 国际交流中的中国建筑师与建筑作品-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关键事件和重要建筑作品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大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课堂展示,丰富学生视听体验。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
教案200 1 ~200 2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建筑系教研室建筑历史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任课专业、年级、班级99建筑学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职称、职务教授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2001 ~2002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实施小结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采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任课教师:朱永春实验(实习)指导教师:谢鸿权辅导教师、助教:谢鸿权任教班级 99建筑学计划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总课时学时,学分,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本学期计划授课学时,其中理论 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实施情况:实际完成的授课总课时 5 9 学时,其中理论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按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案理论有 22 部分,实验(实践、实习)有部分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成绩计算方式考试90% 作业10%教学小结:按计划授完全部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宋材栔制度为难点,可单独设一节介绍《营造法式》与大木作制度。
任课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教案2002 ~200 3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建筑系教研室建筑历史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任课专业、年级、班级 00建筑学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职称、职务教授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华侨大学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理念和技术特点,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建筑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建筑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理念和设计原则;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鉴赏能力;5. 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 中国建筑的历史渊源- 中国建筑的地域特点- 中国建筑史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2.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建筑 - 新石器时代的居住空间- 商代建筑的特点与演变- 西周时期的宫廷建筑与城市规划3. 第三章:春秋战国至两汉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建筑的多样性 - 秦汉时期宫殿和陵墓建筑- 汉代寺庙和宫殿的特点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建筑- 魏晋南北朝寺庙和佛塔的发展- 隋唐时期宫殿建筑与园林艺术- 隋唐时期的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5. 第五章:宋代至明清建筑- 宋代宫殿、庙宇和园林的风格特点 - 元代蒙古族建筑的影响与传承- 明代宫廷与民居建筑的艺术表现- 清代建筑的宗教建筑与宫殿建筑6. 第六章:现代与当代建筑- 近代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与转变- 现代中国建筑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中国建筑的创新与变革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教学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2. 学术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术写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古代建筑遗址和现代建筑,深入了解建筑文化和技术实践。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和交流思想,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考核方法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展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初级培养目标:•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能够熟练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掌握各部分的构造做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初步尝试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并运用于实践设计之中。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古代建筑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各时期的建筑特点。
(2)详细讲解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结合建筑模型、挂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古代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古代建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发展历程2. 古代建筑结构特点3. 古代建筑装饰风格4. 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答案要点:故宫的建筑特点包括:对称布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皇权至上、儒家思想等方面。
2. 作业题目:论述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答案要点:古代建筑在设计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如选址、布局、材料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建筑史》,深入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修订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修改稿欢迎继续讨论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系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学科的专业理论课。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建筑的历史,建筑文脉的内涵,传统建筑观念和符号机制,建筑抽象的概括模式,建筑形态形成的原因及制约建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环境结构、科学技术结构、文化心理结构等等背景及其制约机制,把中国建筑体系放到中国社会大系统中,放在世界建筑历史的广阔背景上,进行宏观的比较和考察,获得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收益,建立鉴往知来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材选用由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
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安排1~2个绘图作业,以加深对古建筑形象和做法的记忆。
课后安排1~2周的古建筑认识实习,有条件的可以安排3~4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选择典型传统建筑,通过实习亲眼观察或亲手测绘成图,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加深对中国古建筑的理解。
建议以古建筑认识实习或测绘实习的调研报告作为结课方式。
三、教学内容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科的创建,中国营造学社及主要学者的贡献2、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若干基本概念(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为什么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会成为主流;(2)功能、结构和艺术形象的统一:常见木构架的种类,单体建筑的特点,斗栱的作用,常见屋顶式样;(3)以群体组合见长的平面布局:建筑群的组合及扩展方式,特点,艺术成就;(4)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风水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评价(选讲);(5)崇尚自然山水与自由式布局的园林,古典园林创作的解释学传统;(6)宏观、系统的城市规划;(7)推进标准化的工官制度:工官制度的内容,主要官员及匠师。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期的天然岩洞;(2)穴居、巢居及其发展序列;(3)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和建筑现象,半坡遗址的木骨泥墙房屋,河姆渡文化的干阑建筑,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4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适用班级:2015级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素:
1、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2、适用专业:公共选修课;
3、学时:24;
4、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它学习研究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
主要讲授中华建筑的起源、发展、体系、演进、风格与辉煌。
重点为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园林风景、宫殿陵墓、建筑形式、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丰富的资料和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丰富自己对中华建筑历史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与概况、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古代木结构建筑特征等主要部分,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绪论部分: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特征。
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二、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建筑:学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阑干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建筑特征。
2、奴隶社会建筑:学习夏、商、周、春秋时期建筑发展。
代表建筑有:河
南偃师夏朝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春秋秦国宗庙遗址。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学习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人建筑发展概况。
代表建筑有: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秦始皇陵、东汉明器、沂南汉代石墓、北魏洛阳永宁寺、云岗石窟。
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学习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时期的建筑发展概况。
主要代表建筑有:隋河北赵州桥、唐长安城、西安小雁塔、宋东京汴梁城、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学习元、明、清等代建筑发展概况。
主要代表建筑有:元大都、广胜寺、明孝陵、北京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等。
三、城市建设:
1、城市发展基本要素;
2、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
3、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汉长安城的建设;北魏洛阳的建设;南朝建康的建设;隋大兴城的建设;宋东京的建设;元大都的建设;明清北京城的建设;明南京城的建设。
4、地方城市建设:地方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赣州城市排水、明归德府平面布置;明代松江府建设、南宋平江府建设;登州及蓬莱水城。
四、住宅与聚落:
1、住宅形制演变;住宅构筑类型;
2、住宅实例:北京四合院、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河
南巩县窟洞、安徽歙县棠樾村、山西襄汾丁村。
五、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唐长安大明宫;明清北京宫殿;清沈
阳故宫;
2、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的类别;北京天坛;北京社稷坛;北京太庙;太原
晋祠;曲阜孔庙;
3、陵墓建筑:地下埋葬制度与墓室;地上陵台与宝城宝顶;陵园建筑;秦
始皇陵;唐乾陵、宋永昭陵;明十三陵;清昌陵。
六、宗教建筑:
1、我国宗教建筑概说;
2、佛教寺院:五台山佛光殿;河北下地定兴隆寺;天津蓟县独乐寺;西藏
布达拉宫;河北承德外八庙;
3、道教宫观建筑:武当山道教宫观;山西黄城永乐宫;
4、伊斯兰教礼拜寺:
5、佛塔与经幢:
(1)楼客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苏州报恩寺塔;泉州开元寺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2)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3)单层塔: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4)其他类型塔:喇嘛塔;金刚宝塔;傣族小乘教佛塔;
(5)经幢;
6、石窟与摩崖造像: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鸣
沙山石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七、园林与风景建设:
1、园林建设概说;
2、明清皇家苑囿:北京明、清三海;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
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实例:寄畅园、留园、拙政
园、退思园、个园、可园;
4、风景建设:风景建设的性质与规模;风景名胜广泛发展的原因;风景建
设的原则和手法;
八、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演变:
1、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2、大木作:柱、枋、斗拱、屋架;
3、墙壁与屋顶:土墙、砖墙、木墙、屋顶的种类、屋顶做法。
三、课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