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及其别络
十二经别的含义、循行特点及主要功能
络脉的含义及主要功能(别络、浮…络脉的含义及主要功能(别络、浮络、孙络)1.别络:十五别络(1)含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二经脉各一支,督、任各一支,脾之大络,共为十五别络。
(2)主要功能:A、加强和沟通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B、统率其它络脉,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
C、渗灌气血,濡养全身。
2.浮络(1)含义:分布在肌肤体表的络脉。
《灵枢·经脉》:“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2)主要功能:沟通经脉,以输达肌表。
3.孙络(1)含义:是别络再行分支的最细者。
《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
”(2)主要功能:溢奇邪,通营卫。
(奇邪:奇,异也,邪自皮毛而溢络者,以左注右,以右注左,其气无常处,而不入于经者,为奇邪。
)十二经筋的含义及功能十二皮部的含义及功能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衔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衔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衔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循行衔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见表1-3)。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穴起止歌十二经穴起止表十二经穴起止表十二经穴起止表【十二时辰】【十二经穴】【起穴】【止穴】(寅)肺经手太阴出中府(腋傍)至少商(手拇)(卯)大肠手阳明起商阳(手食指)至迎香(鼻傍)(辰)胃经足阳明起承泣(目下)下厉兑(足次趾)(巳)脾经足太阴起隐白(足)上大包(腋下)(午)心经手少阴出极泉(腋下)注少冲(手小指)(未)小肠手太阳起少泽(手小指)上听宫(耳中)(申)膀胱足太阳起睛明(目内眦)下至阴(足小趾)(酉)肾经足少阴起涌泉(足心)上俞府(胸前)(戌)心包手厥阴出天池(乳后)注中冲(手中指)(亥)三焦手少阳起关冲(手名指)上丝竹空(眉尾)(子)胆经足少阳起童子髎(目锐眦)下窍阴(足四趾)(丑)肝经足厥阴起大敦(足)上期门(乳下)十二经别的含义、循行特点及主要功能十二经别:(1)含义:是十二正经别出的纵行的经脉,又称“别行的正经。
经络学-督脉PPT课件
-
20
➢ 【主治 Indications】
• 1.腰脊强痛。 • 2.泄泻,脱肛,痔疮,便血;黄疸,小儿疳疾。 • 3.癫痫。 • 【刺法 Method】 • 向上斜刺 0.5~1.0寸。
-
21
7. 中枢Zhōngshū(DU 7)
【定位 Location】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
棘突下凹陷中 。
【定位 Location】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
下凹陷中 。
● 腰阳关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 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四腰神
腰阳关 ●
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
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四
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动、静脉的
-
29
11. 神道 Shéndào (DU 11)
【定位 Location】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
棘突下凹陷中 。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
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五胸神经后 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
神道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
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 (《脉经》)
(三)督脉络脉
➢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 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灵枢·经脉》)
-
5
二、督脉穴位 Points of Governor vessel
-
6
➢ (一)督脉腧穴概要
➢ 1.腧穴特点:本经一名一穴共28穴,起于长强,止于龈 交。
督脉循行图解
督脉循行图解督脉循行图解==========================================================【图译】[1]督脉的循行,起始于小腹部,当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内联系阴部的“廷孔”--当尿道口外端。
由此分出一络脉,分布外阴部,会合于会阴,绕向肛门之后,它的分支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
足少阴经从股内后缘上行,贯通脊柱而连属肾脏。
督脉又与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入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肩胛内侧,挟脊柱抵达腰中,入循脊里络于肾脏。
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部,与女子相同。
督脉另一支从小腹直上,穿过肚脐中央,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
[2]督脉,起始于躯干最下部的长强穴,沿着脊柱里面,上行到风府穴,进入脑部,上至巅顶,沿额下行到鼻柱。
[3]督脉别络,名长强,挟脊旁上项,散布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分别走向足太阳经,深入贯膂。
实症,见脊强反折;虚症,见头重、震掉。
取用其络穴。
==========================================================【附】《奇经八脉考》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
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具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
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囟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
==========================================================【功能】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
督脉穴位图及督脉的作用
督脉穴位图及督脉的作用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掌管着人体二十八味灵药,这些灵药治疗范围广泛,疗效独特,不仅能治疗与腧穴部位相应的内脏病、头面、颈项和腰背部的病变,还能够治疗热病、神志病等疾患。
督脉管理着众多穴位1、人体的大力丸——命门我们在影视上,常常看到有人推销大力丸骗钱的场景,现实生活中也有人称卖假药之人为卖大力丸的。
但频繁有人上当受骗,这说明大力丸是人们所需求的。
其实,大力丸不用从外界获得,人体自身就拥有,如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的督脉,就掌管着人体真正的大力丸——命门。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与两侧肾俞穴相平。
两肾之间的命门穴,乃生命之门户,肾气为一身之本,命门穴有培元补肾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可用于治五劳七伤、肾虚、头晕、耳鸣以及肾阳亏虚所致的手足逆冷等病症。
另外,因命门穴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生殖、司二便,点按命门穴还可培元补肾,治疗虚损腰痛以及肾阳亏虚所引起的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2、大椎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即诸阳经交会穴,故本穴为纯阳主表之穴位。
阳主表,取之通阳解表以清热,为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此穴对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有退热作用,如在大椎穴拔罐或刮痧对外感引起的热度高,病程短的患者,退热效果特别好。
因其位于项部,下邻心肺,故也是治疗项强、咳喘、气逆的常用穴。
3、风府风府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风”指风邪,“府”指聚会之处,故“风府”意指穴处为风邪侵袭的部位。
风府穴主治一切因风而引起的病症,因而得名。
本穴为祛风要穴之一,内中风疾外中风所致病均可通过按摩此穴而得到缓解。
4、至阳和身柱至阳穴在背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指到达,“阳”指阴阳之阳。
本穴与横隔持平,经气至此从隔下的阳中之阴到达隔上的阳中之阳。
就如蛇有七寸一样,至阳穴就是人的七寸。
该穴下的体腔内,上为肺,下为胃。
中医经络之督脉
主治病症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
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
功能低下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2022/10/23
27
命门 mingmen(DU4)
配穴 1、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
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 症 2、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 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 3、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治五更泄;补 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 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 4、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 5、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 痛
直刺0.5~1寸;可灸
2022/10/23
30
悬枢 xuanshu(DU5)
配穴
1、配肾俞、委中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腰痛腿
痛
2、配天枢、中脘有化积通腑的作用主治食积腹
胀
3、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2022/10/23
31
脊中 jizhong (DU6)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当后正 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 陷中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 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功用宣肺清热、宁神镇咳
2022/10/23
47
身柱 shenzhu (DU12)
主治病症
腰脊强痛喘息身热癫狂小儿风痫支气管哮喘神
经衰弱癔病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2022/10/23
48
身柱 shenzhu (DU12)
功用利胆退黄、宽胸利膈
2022/10/23
38
至阳 zhiyang(DU9)
十五络脉分别代表什么?都有什么作用?
十五络脉分别代表什么?都有什么作用?关于《十五络脉分别代表什么?都有什么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分别别出一络,再加脾之大络,总共15条,称之为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各自以十五络所传出的俞穴取名。
下边我们一起来掌握吧!⑴手太阴之别络:从列缺穴处罚出,源于肘关节上边,在腕后半寸处迈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上,散播于鱼际部。
⑵手阳明之别络:从偏历穴处罚出,在腕后三寸处迈向手太阴经;其支脉往上顺着臂膊,历经肩髃,上行到下颚角,遍及于牙,其支脉进到耳中,与宗脉汇合。
⑶足阳明之别络:从丰隆穴处罚出,在外踝上八寸处,迈向足太阴经;其支脉顺着踝关节边缘,往上联系脑户,与各经的脉气相配,往下联系咽喉。
⑷足太阴之别络:从公孙穴处罚出,在第一趾跖骨节后一寸处,迈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到腹部,联系胃肠。
⑸手少阴之别络:从通里穴处罚出,在腕后一寸处迈向手太阳经;其支脉在腕后一寸半处别而上涨,顺着本经进到心里,往上系舌本,连属目系。
⑹手太阳之别络:从支正穴处罚出,在腕后五寸处向内引入手少阴经;其支脉上经行手肘,互联网肩髃部。
⑺足太阳光之别络:从飞阳穴处罚出,在外踝上七寸处,迈向足少阴经。
⑻足少阴之别络:从大钟穴处罚出,在脚踝后绕开足跟,迈向足太阳经;其支脉与本经相并上涨,来到心包下,非专业通贯腰脊。
⑼手厥阴之别络:从内关穴处罚出,在腕后二寸处浅出自于两筋中间,顺着本经上涨,维持心包,络情系。
⑽手少阳之别络:从外关穴处罚出,在腕后二寸处,绕道于臂膊两侧,进到心中,与手厥阴经汇合。
⑾足少阳之别络:从光明穴处罚出,在脚踝上五寸处,迈向足厥阴经,往下联系足背。
⑿足厥阴之别络:从蠡沟穴处罚出,在脚踝上五寸处,迈向足少阳经;其支脉历经踝关节,上涨到男性睾丸部,结聚在男性生殖器处。
⒀任脉之别络:从鸠尾(尾翳)穴处罚出,自肩胛骨剑下滑,散播于腹部。
十二经络的别络和十五络穴
十二经络的别络和十五络穴编辑整理/于立国十五络脉: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
十五络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
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旭经;脾之大络从在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
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遍及全身,难以计数。
十五络脉的作用: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摘自医学教育网的空间十五络脉的循行有关“十五络脉的循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详情如下:1、列缺穴——手太阴络脉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
它的病变,实证为手桡侧腕部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它的络穴列缺治疗。
穴在距腕一寸半处,别行于手阳明大肠经。
2、偏历穴——手阳明络脉手阳明大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偏历穴处分出,走向手太阴肺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肩髃穴上行至下颌角处,遍布于齿中;其支脉进入耳中,合于该部所聚的主脉。
它的病变,实证为龋齿、耳聋,虚证为齿冷、经气闭阻不通畅,可取它的络穴偏历治疗。
足阳明胃经的别行络脉,名曰丰隆,在距离外踝上八寸处分出,走向足太阴脾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上行联络于头项部,与各经的经气相会合,再向下联络于咽喉部。
它的病变,气逆则发生突然失音;实证为狂癫之疾,虚证为足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可取它的络穴丰隆治疗。
4、公孙穴——足太阴络脉足太阴脾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胃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于肠胃。
督脉介绍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作用】:开窍启闭,苏厥救逆,清热化痰,宁神镇痛。
【主治】:①晕厥,中暑,中风昏迷,精神障碍,牙关紧闭。为急救要穴。②癫狂、痫症。③急性腰痛。④胃疼不止,口喎面肿。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兑端
【作用】:平肝熄风,醒神镇惊。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癫痫。④小儿惊痫。
【归经】:督脉穴上星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作用】:清肝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头痛,目痛。②鼻渊,鼻衄。③癫狂。④中风偏瘫。
【归经】:督脉穴神庭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脑户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作用】:散风清热,开窍止痉。
【主治】:①头晕,项强。②癫痫。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手、足三阳脉交会穴哑门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二颈椎棘突下缘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强间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
督 脉
8、上星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①头痛 眩晕 目赤肿痛 ②鼻渊 鼻衄 鼻鼽 ③癫狂痫 疟疾 外感热病 刺灸:平刺0· 5~0· 8寸。少灸
9、水沟(人中)
定位: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①急救要穴:昏迷 晕厥 中暑 小儿惊风 牙关紧闭 癫狂痫 ②面瘫 面肿 ③腰脊强痛 刺灸:向上斜刺0· 3~0· 5寸,不灸。
督脉
一)经脉循行
《素问· 骨空论》:督脉者,起 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 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 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 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 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 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 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 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 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 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难经· 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 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 于脑。 [3]《灵枢· 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 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 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 重。……取之所别也。
1、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
正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 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 接处的龈交穴
2、体内联系:
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 。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有28穴)
1、长强 定位: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便血 痔疾 脱肛 泄泻 便秘 ②癫狂痫 ③腰脊痛 刺灸:紧靠尾骨前面,针尖向上斜刺 0.8~1.2寸。不宜直刺, 免伤直肠。可灸 。
2腰阳关
3命门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 ①月经不调 带下 阳萎 遗精 ②腰脊痛 ③下肢痿痹 ③泄泻 刺灸:直刺0· 5~1寸。可灸
督脉图
督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1) 长强DU1 Cháng qiáng[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 腰俞DU2 Yāo shū[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灸) 、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13督脉
三、腧穴 本经穴:28 交会穴:会阴,风门,会阳(膀胱经,原属督脉),
另:后溪通督脉
被交会穴:龈交
任脉
水沟
手阳明
神庭
足阳明、足太阳
百会、脑户
足太阳
风府、哑门
阳维
大椎
手足三阳
陶道
足太阳
长强
足少阴
四、作用
1五.、统病率候、督领诸阳经脉气 “六、总用督药诸阳”,“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 2. 督领经脉之海 3鹿.角调胶补脑脊 4鹿.角调霜节脏腑功能 皆通通过阳膀胱经生精背补俞髓穴,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 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 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第一节 督 脉
督,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督,察也”。 引伸为总督、统率、正中。 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线。 按十四经流注与足厥阴肝经衔接,交于任脉。 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心、脑、喉、目等。 其络脉从长强上背、项、头。
灵台
【主治】 ● 热病,疟疾,骨蒸盗汗,咳嗽,气喘
至阳
● 癫痫,小儿惊风 9【 【.定操1【 1至23位作定. .阳】 】位身陶* 】柱道(在斜●D背刺在STU感há部0背ēo9.冒nd),5部zà~,ho当,ù1畏(后.当(0寒D正寸后DU,U中。正1风l3线中2)疹)上线,,上督头第,脉项七第、强胸三足痛椎胸太棘椎阳突棘经下突交凹下会陷凹穴中陷。中。 大椎、椎足。【 按三临语主【里床治定等上本】位穴,穴】可无为●取●●提论退法在高黄咳胃实热:背网疸嗽痛热要两部状,,,、穴肩,内胸气 脊虚。胛当皮胁喘 背热《骨后系胀强皆素下正统痛痛问可角中的,·取连线骨吞身之线上空噬热。的,论功现中第》能代点一“。研处胸灸究。椎寒报棘热道突法,下”针凹,刺陷首中大选。
督脉的循行路线及功能主治
督脉的循行路线及功能主治什么是督脉?督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也是十二正经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督脉被认为是连接肾脏和大脑的通道,起着调节和协调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的作用。
督脉的循行路线及其功能主治非常重要,对于中医诊疗和调理非常有参考价值。
督脉的循行路线督脉的循行路线主要是沿着脊柱后方的中线向上行走,一直延伸到头顶顶点处。
具体的循行路线如下:1.起始于会阴:督脉起于会阴,即男性的阴囊部位,女性的阴道口附近。
这个起点被认为是督脉与冲脉相交的地方,起到调节生殖系统的作用。
2.沿脊柱向上行走:从会阴出发,督脉沿着脊柱后方的中线向上行走,经过腰部、背部、颈部,一直延伸到头顶。
3.到达头顶顶点处:督脉终止于头顶顶点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会穴。
这个位置位于头皮顶部的正中央,督脉的循行终点。
督脉的功能主治督脉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经脉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对于调理和治疗一些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下面是督脉的一些功能主治的介绍:1.调节生殖系统功能:督脉起始于会阴,这个位置正好是男性的阴囊部位和女性的阴道口附近。
督脉通过循行路线的调节作用,可以对生殖系统功能进行调节,预防和治疗一些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
2.改善脊柱问题:督脉沿着脊柱后方的中线向上行走,对于脊柱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脊柱问题如脊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都可以通过调理和刺激督脉来改善。
3.舒缓颈部疼痛:由于督脉经过颈部,因此对于颈部的疼痛问题有一定的缓解和舒缓作用。
颈部疼痛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之一,可以通过按摩和刺激督脉来缓解不适。
4.改善头痛、失眠等问题:督脉的终点处是头顶的百会穴,这个穴位被认为可以调节和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对于头痛、偏头痛和失眠等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5.提升免疫力:督脉的循行路线涉及到多个穴位,这些穴位的刺激和调理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督脉的循行路线及其功能主治非常重要。
督脉
15.哑门* (DU 15) 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16.风府* ● 暴喑,舌强不语 【主治】 (DU l6) 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l寸,枕外隆凸直下, ● 癫狂痫 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 头痛,项强,中风 【主治】 ● 头痛,眩晕,项强,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痫 【操作】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 ● 目痛,鼻衄,咽喉肿痛 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0寸。 【操作】 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不可向内上方深刺,防止刺伤延髓。 0.5~1.0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四、作用 1. 统率、督领诸阳经脉气 五、病候 “总督诸阳”,“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 六、用药 2. 督领经脉之海 鹿角胶 3. 调补脑脊 鹿角霜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4. 调节脏腑功能 皆通阳 通过膀胱经背俞穴
牛、羊、猪脊髓 督脉本身有支脉, “并于脊里”
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
素髎 水沟 兑端
28.龈交 (DU 28) 【定位】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龈交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25. 素髎* 【定位】 26.水沟* 【主治】 【定位】 【主治】 【操作】
【操作】
(DU 25)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DU 26) 督脉、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 鼻塞,鼻渊,鼻衄,酒皶鼻,目痛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 惊厥,昏迷,窒息 ● 昏迷,晕厥,中风,癫狂痫,抽搐 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一般不灸。 ● 口口呙,唇肿,齿痛,鼻塞,鼻衄,牙关紧闭 ● 闪挫腰痛,脊膂强痛 ● 消渴,黄疸,遍身水肿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一般不灸。
十五络脉(14)-督脉络脉
十五络脉(14)-督脉络脉络脉是本经别走邻经而分出的支络部,其作用为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有一个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共为十五别络。
督脉络脉,十五络脉之一。
督脉的别行络脉,名曰长强,挟脊旁膂肌上行至项部,散布于头上;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分左右别行于足太阳膀胱经,深入贯穿于脊膂中。
它的病变,实证为脊柱强直,虚证为头重、旋摇不定,此皆督脉的别络之过,可取它的络穴长强治疗。
【长强穴】长强,出《灵枢·经脉》。
别名:穷骨、橛骨、气之阴郄、胸之阴郄、气郄、尾骨、尾翠骨、尾闾、骶上、骶端、骨骶、龟尾、龙虎、尾蛆骨、骶骨、曹溪路、三分闾、河车路、朝天岭、云出、上天梯、尾骨下穴、嵴骶端、下极。
长,与短对言,长大,旺盛。
强,有强盛意。
督脉为统督诸阳之经,自下而上,强劲端长,而长于阳,为全身之所寄托。
长强为纯阳初始,又为督脉之络穴,其气强盛。
杨上善曰:“督脉诸阳脉长,其气强盛,穴居其处,故曰长强也。
”如长而不强,则困顿难支,长而过强,则嵴强反折,二症皆可取用矣。
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
养生家调运任督,以意导气,起自尾闾,循嵴骨,上百会,下龈交,衔接任脉,下颐循胸,至脐腹以抵会阴,复合于督脉。
由本穴循背上行,即庄子所谓“缘督以为经”也。
如此升降轮会,循环不息,无尽无休,故名长强。
定位:在尾骨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仰卧屈膝,在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即是。
作用:解痉止痛,调畅通淋主治:前后二阴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阴瘙痒,阴囊湿疹,前列腺炎,遗精,阳痿,小便黄闭,痔疾,脱肛,肠炎,痢疾,便秘,便血,精神分裂症,嵴强,瘛疭,小儿囟陷,腰嵴部疼痛,尾骶部疼痛,痔疮,遗尿,腹泻,泄泻,癔症,癃闭,淋证,小便难,阴部湿痒,呕血,疝气,癫狂痫,洞泻,大小便难,癔病,腰神经痛等。
刺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灸法:一般不灸。
按摩:正坐,上身前俯,一手伸到臀后,用中指用力揉按长强穴,每天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疗便秘、痔疮、脱肛,并迅速止泻。
督脉
7.中枢 Zhōngshǖ (DU 7)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 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位。先定至阳穴 (七胸椎棘突下),依次向下数 至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或从腰阳关穴向上数棘突而定。 【操作】 斜刺0.5~1.0寸。 【主治】①胃病,呕吐,腹满, 黄疸。 ②腰背疼痛。
一、循行分布 主干:起于胞中,下出会阴, 经长强,行于后背正中;上 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 循额,至鼻柱,经素髎、水 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 入龈交。 分支:从少腹直上,穿过肚 脐中央,向上通过心脏,入 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 唇口,向上联系两目之下中 央。 络脉: 督脉别络,名长强,挟脊 两旁上项,散布头上;下当 肩胛左右,分别走向足太阳 经,深入贯膂。
4.命门*Mì ngmén(DU 4)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位。先定腰阳关,再向 上数两个棘突,当第二个棘突下凹陷取 穴 【操作】直刺0.5~1.0寸。 【主治】 ①腰痛,下肢痿痹。 ②遗精,阳痿,治早泄,月 经不调,赤白带下,遗尿,尿频。 ③泄泻。
【常用配伍】 ①配肾俞、太溪,治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 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 ②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 ③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 ④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 ⑤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 ⑥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 性脊椎炎; ⑦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 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10.灵台 Lí ngtái (DU 10)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 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位。先定至阳, 再向上推按至第六胸椎棘突下凹 陷中取穴。 【操作】斜刺0.5~1.0寸。 【主治】①疔疮。 ②气喘,咳嗽。 ③胃痛,脊背强痛。
《经络汇编》督脉(共二十八穴)
《经络汇编》督脉(共二十八穴)督脉图(图缺)【督脉论】督者,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乃奇经八脉之一也。
其见证也,脊强而腰厥。
其脉起于下极之所,循长强并脊里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束、至阳、灵台、神道、身柱,过足太阳之风门,循陶道、大椎、哑门,至风府入脑,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至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循额至鼻柱,历素、水沟、兑端,至龈交而终;其支者,起于小腹之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之端,其细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路,合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与足太阳起目内,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脖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小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中。
【督脉诸穴歌】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舞腰俞兮歌阳关,入命门兮悬枢间。
脊中中枢筋束,乃造至阳灵台,上神道身柱陶道,以大椎而驻,症门风府兮,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兮,前顶在前。
囟会近上星之照,神庭见素之妙。
水沟至兑端而无差,龈交居唇内而病疗。
【又分寸歌】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端央,水沟鼻下沟中索,素宜向鼻端详。
头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后发际量,分为一尺有二寸,发上五分神庭当。
发上一寸上星位,发上二寸囟会良,发上前顶三寸半,发上百会五寸央(在顶中央旋毛中)。
会后寸半即后顶,会后三寸强间明,会后脑户四寸半,后发入寸风府行(顶后发入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发上五分门在,发后际上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头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
自此项骨下脊,分为二十有四椎,大椎上有项骨在,约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长强亦不算,中间二十一可排推。
大椎大骨为第一,二椎节内陶道知,第三椎间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须疑,第六灵台至阳七,第九身内筋束思,第十中枢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悬枢之穴奇,十四命门肾俞并,十六阳关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长强随。
35.督脉的别出络脉
35.督脉的别出络脉
【原文】督脉之别,名曰长强。
挟膂1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
取之所别也。
【译文】督脉的别出络脉,名叫长强,挟脊上行至项,散于头上,向下行于肩胛左右,别走足太阴膀胱经的经络,入贯于脊柱两旁。
如本络脉发生病变,属实的,脊柱强直,不能俯仰;属虚的,头部沉重。
治疗时,可取本经别出的长强穴。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督脉的别出络脉,督脉起于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阴道,其络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侧,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角,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上循膂络肾。
兵男子循阴茎下至篡,与女子同。
其小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盖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应天道之环绕地环转,是以下行而上者,循阴茎至篡,从小腹贯脐中央,入喉上颐,环唇系目;其上行而下者,起于目内角,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中,而环转于周身之前后也。
其督脉之别络,出于长强之分,挟脊上行散于头,是督脉之行于脊膂者,从头项而下行,别络之从下而上行于头项也。
——————————————————
【注释】1.膂:(lǚ旅)《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说文》:“膂,篆文吕从肉,从旅。
”这里用为脊梁骨之意。
阳经之海——督脉
阳经之海——督脉一、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有网络之意。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二、督脉督一身之阳气: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督脉主一身阳气。
阳气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
人体阳气不足,还会导致很多的疾病产生。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汇于大椎,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脊椎示意图督脉共有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
形象地说就是在脊柱和头面的正中线上。
即发自尾闾,沿脊柱上升至头顶,沿前面下降至上唇,经舌搭接,转到任脉;本经穴位从尾椎开始依次为: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分布如下图)督脉决定着男性的生殖能力:中医学认为,督脉是人体的一条大阳经,它主气,对男性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男性的生殖能力。
因为督脉决定了人体的脑髓、肾、腰脊、脊柱、脊髓等。
因此,男性是否有生殖能力,就要看督脉。
——摘自《黄帝内经》智慧系列任督二脉,主一身元气升降,有所谓任督二脉通,百脉均开,所有的病均可痊愈。
小周天就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经历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三丹田和上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下鹊桥在会阴、谷道处)作周流运转。
(如下图)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
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
”三、临床实例:北京有位儿科医生,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每天诊室前面父母带着孩子排长队候诊。
这位大夫治病的方法很特别,主要用捏脊。
捏脊就是用双手捏起后背正中的皮肤,像赶浪一样向前捏着推进,每推三指向上提一下。
来回几次,背上就有汗了,捏十几分钟,病就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督脉及其别络
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
图正面-女性
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
手掌穴位彩图
人体壬脉大穴
人体左侧穴位图
手掌反射区图
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
头部穴位
脸部穴位
足底穴位
督脉大穴
督脉图谱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
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
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
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
《针经指南》:“后溪通督脉,为八脉八穴之一。
”后溪穴又称为小督脉。
(奇经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