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a90a1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5.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4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2.我们坐在音响前听音乐,从歌曲的声音就能知道歌手的名字,是因为每个歌星发出声音的不同: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的特点.3.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4.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5.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在无锡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右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35后面的单位是.6.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7.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9.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酒精B.空气C.岩石D.月球上空10.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1.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C.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D.放鞭炮时捂耳朵12.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1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14.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越低沉15.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17.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18.完成以下关于声的探究实验活动:(1)小谨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有震动,说明发声的物体一定在.(2)小琪同学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声音具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也如同水波,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则称为.(3)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很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聪明的同学们想到改进办法吗?其实很多同学想到的做法是:.这种物理研究方法也称为.(4)把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并拨通手机,发现当慢慢抽去罩内的空气时,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由此推断可以真空中不传播声音,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又称为19.如图1所示小明在做声学实验:(1)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产生的.(2)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有关.(3)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有关.他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叫.(4)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2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20.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 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1.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m•s ﹣1(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2)在长为884m 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答案1.音调;声源处2.音色;传声效果好3.响度;甲丙4.固体;信息5.传播途中;响度;dB6.振动;音调;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7.C 8.B 9.D 10.B 11.C 12.D 13.D 14.B 15.C 16.C17.(1)A 和B (2)A 和C (3)C 和D(4)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18.(1)振动 (2)能量;类比法 (3)在桌子上撒一些轻小物质如纸屑;转换法(4)介质;实验推理法19.(1)物体振动 (2)音调;频率 (3)响度;振幅;控制变量法 (4)音调20.解:2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12m/s×2s=24m ,2s 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2s=680m ,那么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s″=12(s+s′)=12×704m=352m , 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 s 1=s″﹣s=352m ﹣24m=328m ,答: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为328m .21.解:(1)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2)由v=s t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s v 1=884m 340m/s =2.6s ;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 2=t 1﹣℃t=2.6s ﹣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 2=s t 2=884m 0.17s=5200m/s ; 查表知:金属管是铁制成的;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b3db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d.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关于声音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液体不能传声;③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锣槌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声3. 音乐厅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4. 如图为我国第一个全女子现代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她们使用的乐器古筝、二胡、三弦、竹笛、古琴、葫芦丝…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这些乐器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可能都相同5.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6. 要阻挡声波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 D.金属物质7.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8.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0分贝表示没有产生声音 D.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传播9.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10. 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1. 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dbf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3.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所示,调节蓝牙音箱上的“ + - ”按钮改变音量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探究的目的是()A.声音产生的原因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古诗中有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能分辨出猿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声速D.响度5.中国古乐中一般使用“宫、商、角、微、羽”五个音阶,如图是跨学科实践小组用切割成不同长度的水管制作的“宫、商、角、徽、羽”五音排箫,这五音指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6.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时,先向清洁器的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再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比超声波的音调高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滋滋”声就是超声波发出的声音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7.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与图丙的频率不相同B.图甲和图乙的响度相同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D.只有图甲和图乙的音调相同8.最近流行一种音乐棒棒糖,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只有把它含在嘴里时,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传至耳蜗,从而听到清晰的音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音乐棒棒糖的声音是由于舌头振动产生的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清晰音乐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二、填空题9.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传播到学生耳中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96bbdf12d2af90242e6fe.png)
______ 姓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有答案1分,共14分)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 ;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 产生的。
倒车雷达利用 (选填“超声波” “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________(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________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__特征.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由钢尺________产生的.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________产生改变.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6.人的听觉范围在_________之间,高于_________Hz 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Hz 的声音叫 2分,共20分) 下列关于声的应用中,主要体现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B.声波震碎玻璃杯 老师用声音解读物理现象 D.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地方有燃放鞭炮的习俗,燃放鞭炮给人热闹的气氛,但也有安全隐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现代很多人响应国家文明过节的号召,开始使用如图所示的电子仿真鞭炮,!下列有关“电子仿真鞭( ) 模仿了“真鞭炮”的音色 B.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 C.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 D.发出的鞭炮声一定是乐音 9.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
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10.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11.生活中的声音非常丰富,非常美妙 ,你认为下列正确的是(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动听的声音;、“声纹锁”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色;、电子牙刷,它能发出次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马路旁边住宅楼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目的是具有更强的安全性。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c984fa172ded630b1cb61a.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4.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7.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而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生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入耳是能听到的第9题第11题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1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_______,同时,看到米粒在_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_,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化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竞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15.2010年3月,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 m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__比_______传声效果好.16.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第18题第19题1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有关.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b4b9d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6.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3.南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
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不同的鸟鸣声C.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鸟鸣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属于噪声4.如图所示,以下是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请根据波形图判断,其中音调最高的是()A.B.C.D.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D.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8.2023兔年春晚的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让中华儿女感受到“年夜饭”的团圆热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17f28cc175527072208ce.png)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3.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B.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C.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D.高强根据喊声的音色判断出是小李4.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5.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知道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事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6.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A.空气 B.湖水 C.煤油 D.钢轨7.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8.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C.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哪位熟悉的朋友,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高声大嗓”指的是响度大10.物理知识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96a218f111f18583d05a5a.png)
第二章声现象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均无关2.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 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 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 晚上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耳熟能详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 在城市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少噪4.合唱时“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中的“低”和“高”是指()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振幅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C.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是否有关D.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6.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B.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C. 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D. 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7.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B.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C. 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D. 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8.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D.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9.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https://img.taocdn.com/s3/m/5aae0d3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a.png)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a76654a6c30c2258019e15.png)
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上周我校举行了“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主题诗歌朗诵比赛,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 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 以上说法都正确3.春节晚会上,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A. 音调升高B. 响度增大C. 音色改变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A. 离弦之箭B. 一日千里C. 姗姗来迟D. 风驰电掣5.中医诊病,一般要“望”、“闻”、“问”、“切”,其中利用病变器官的声音提供信息的诊病方法叫()A. 望B. 闻C. 问D. 切6.小朋友调节动画片的音量是在调节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7.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B. 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C. 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D. 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8.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音量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 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 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 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11.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回声原理的是()A.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 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 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子D. 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12.下列不是利用声信息的有()A. 远处隆隆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 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态C.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D.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1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A. 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听声音就知道西瓜是否是熟的B.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C. 老师听到教室里的说话声就知道是哪位同学在说话D. 利用“B超”可以确定胎儿的发育状况14.关于超声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B. 由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可听声波,所以为了便于区别才称为超声波C. 利用超声波可以直接清洗精密机械上的污垢D. 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15.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B. 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C. 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D. 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16.下列属于噪音的是()A. 上课时,学校的大喇叭里传来了优美的歌声B. 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C. 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声D. 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0分)17.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6b08febb68a98270fefa89.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D.牛叫时的声带2.男生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段”变声期“,在此之后说话的声音会明显改变.关于声音发生改变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带振动变快B.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D.声带振幅变大3.下列不是利用声信息的是()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丝是否松动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肾脏里的结石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D.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7.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8.城市里有“超声波洁牙”美容店,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具有能量,会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9.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压在弦上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B.在高速公路两侧修建一定高度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内任何位置听见,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10.现代战争中,次声波可作为军事武器,这是因为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的下列哪种特点()A.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B.能传递信息C.能传递能量D.音调低11.下列关于“听”的应用中,不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的是()A.听你说句话就知道你感冒了B.敲打花盆能听出花盆的好坏C.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想法D.弹拨琴弦能听出琴弦的松紧程度12.广播体操时,体育老师利用扩音器喊口令是为了()A.提高音调B.增大响度C.改变音色D.增大声速13.“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14.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1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噪声是指______ ;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 做单位.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dB.17.夜深人静,走进小巷,为什么总像有脚步声跟着自己?白天为什么听不见?答:这是因为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______ 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______ ,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至________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1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根据所作图像,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s.(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20.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如图).(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21.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 .22.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3.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2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放在书包里的口琴没有发声,所以不属于声源.2.【答案】B【解析】男生经历变声期后,声带振动变慢即振动频率变小,音调降低.3.【答案】C【解析】A,隆隆的雷声反馈给人们一个信息,即将要下雨了,符合题意;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是利用声音的音色判定螺丝是否松动,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瓷碗是否有裂缝,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4.【答案】A【解析】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5.【答案】B【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6.【答案】D【解析】A,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符合题意;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8.【答案】D【解析】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可以达到物件全面洁净的清洗效果,特别对深孔,盲孔,凹凸槽清洗是最理想的设备,不影响任何物件的材质及精度.9.【答案】A【解析】A,二胡演奏家在表演二胡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B,建立隔音板,阻碍了噪声从发动机向居民传播的路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造成美妙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说明次声波将能量传递给人的器官,引起器官的振动,所以运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11.【答案】C【解析】感冒时,人说话的音色会发生改变,从而根据音色判断是否感冒了,所以A不符合题意;敲打花盆能听出花盆的好坏是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想法,是理解了说话人的意图,和声音的特征无关,C符合题意;弹拨琴弦能听出弦的松紧,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不符合题意.12.【答案】B【解析】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13.【答案】D【解析】“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 错误,D正确.14.【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15.【答案】A【解析】敲击不熟的西瓜和熟西瓜时,由于西瓜内部瓤的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瓜农可以通过音色辨别西瓜是否成熟,只有A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听声辨认,听声辨物,都是用的音色,此类问题都可以据此解答.16.【答案】无规则振动;妨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分贝;50;70【解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做单位.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17.【答案】反射;加快.【解析】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加快,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18.【答案】20Hz;20000Hz;超过20000Hz;低于20Hz【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叫超声波.19.【答案】(1)如下图;(2)339;(3)低温【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述空气温度和声音速度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如下图所示;(2)根据图像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温度每降低10℃,声速升高6m/s,所以可以判断15℃时声速为339m/s;因为声音在低温状态下,声音的速度降低,所以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做实验.20.【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微小的振动放大【解析】本实验通过转换法,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为乒乓球的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21.【答案】(1)声音产生的原因;(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颗粒,观察塑料泡沫颗粒的振动情况.【解析】以上几个实验利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把手放到喉头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水花以及琴弦把纸片弹开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于桌子的振动不明显,需要利用转换法把桌面的振动放大,所以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颗粒,把桌子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2.【答案】解:∵,∴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23.【答案】解:∵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公式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3908m/s.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解析】题目告诉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铸铁的长度,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由于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快,可以求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减去时间间隔,最后利用公式计算声音在铸铁中的速度.24.【答案】解:设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为s,则,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答: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解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8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51531fcf84b9d528ea7a9b.png)
八上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无法判断2.老师讲完了声的现象这一章节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关于声的知识,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声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吉他属于声源B.根据音色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在唱歌C.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D.听歌时调大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3.假如15℃空气中的声速变为500m/s,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B.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C.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D.宇航员在太空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4.古时候的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地面振动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D.声音在土地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5.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A.两山之间的距离B.鱼群的位置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D.海底深度6.小明面对一座高山喊话,经过1秒后听到自己喊话的回声,则小明到高山的距离为(声速为340m/s)()A.17m B.170m C.34m D.340m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8.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A.饼干太干了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D.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9.在武侠小说或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大侠,还能判断出前来攻击他的敌人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原来没有失明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这是一种巧合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B.光在真空中能传播C.我们能凭声音分辨吉他和古筝,是因为音色不同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多选题(共5小题)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12.下列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月球上B.海水中C.钢管中D.太空中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空气中距发声体距离一定、发散程度相同时,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D.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14.针对图中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15.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三.填空题(共10小题)16.当我们用手接触敲响的鼓面时,感到鼓面在;拨动吉它的弦后,用小纸片接触琴弦,发现;将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由于的振动小球多次被。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e043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e.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做广播操时,操场上不同年级的同学听到声音强弱不同,这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 我们能够听出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C)音色。
3. 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正确的分析是(A)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
4. 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B)音调不同。
5. 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可以判断西瓜是否生熟、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以及酒桶中酒的多少?(C)音色。
6.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D)钢轨。
7. 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
8. 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可以得出(B)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
9.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
17.符合实际情况的说法是B、C。
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可能会听到三声;使用温度计测体温前需要甩一下,否则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在太空中听到巨大爆炸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小明的猜想基本正确。
实验方案可以用来验证猜想。
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材料、长度、粗细的琴弦以及调整松紧程度,来观察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22.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敌方坦克,开炮后经过0.6秒看到炮弹击中目标坦克爆炸起火,再经过2.1秒听到炮弹在坦克上的爆炸声。
(假设当时的声速是340m/s)(1) 炮与坦克的距离是714米。
23. 英模报告团在礼堂里作报告,同时用播音器直接播出。
试问离报告人40米远处的听众和离礼堂400千米远的收音机前的听众谁先听到报告?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ae9ab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1.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声音既可以在固体物质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气体物质中传播,那么声音在它们当中(温度相同时)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一样快B.气体、液体、固体C.气体、固体、液体D.固体、液体、气体2.同窗三年,情谊可贵。
同学们闭上眼睛都能知道说话的人是谁,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4.《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策划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通过音调判断是鸟叫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5.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6.如下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事例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乙图事例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丙图中的声波有可能成为噪声D.丁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发声的响度相同7.某声源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如图,经相同厚度a、b两种隔声材料包裹后,同一距离处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
八年级物理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fe903f9b6648d7c1c7468f.png)
八年级物理第二单元《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2.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4.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6.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7.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d018c8d4d8d15abf234e1e.png)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2.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3.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4.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够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C.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D.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5.石岐中学“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6.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C.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9.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10.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11.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 D.消除寂寞1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14.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5.吉它(一种乐器)上有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二、填空题16.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______ .17.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18.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填序号)A.监测核爆炸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C.利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E.预报地震、台风F.利用声波进行塑料焊接1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20.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如图.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三、实验题2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 (选填“C”或“D”).2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__________;①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①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3.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或烧杯、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下图所示:(1)将瓶口盖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2)使密封瓶盖与瓶口间隙有空隙,对烧瓶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两次听到的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_____.(3)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24.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圆底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用下端系有小铃铛的带孔橡皮塞塞住瓶口,孔内插有一截套有橡皮管的玻璃管,此时轻轻晃动烧瓶,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1)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下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待烧瓶冷却,再次晃动烧瓶,铃声将会怎样?(2)打开夹子,空气进入烧瓶,再晃动烧瓶,铃声又将会如何?(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六、计算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七、作图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八、阅读理解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20190赫兹.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AC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3.【答案】D【解析】唱歌时,如果起调太高,即开始发音时声带振动太快,如果声带振动不能够再加快,则音调就会上不去了.4.【答案】B【解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可以说明水的振动发出声音.5.【答案】B【解析】影响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到人耳的距离共同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由于发生体相同,故振幅相同,而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的主要因素是距发生体的远近不同.6.【答案】A【解析】老牛的叫声比较大,是指响度大,但牛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所以音调低;蜜蜂发出的声音响度小,但是刺耳尖细,所以音调高.7.【答案】B【解析】A,“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这两点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故B正确;C,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但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2个条件: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的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故C错误;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而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起到测试噪声大小的作用,故D错误.8.【答案】A.【解析】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答案】D【解析】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10.【答案】A【解析】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12.【答案】B【解析】敲响大钟后“大钟余声未止”,问题对象是”大钟“,“大钟余声为止”表明大钟还在振动.13.【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传声的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①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此可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14.【答案】C【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音色.15.【答案】A【解析】吉他上的弦粗细不同,弹奏时,粗弦振动慢、音调低,细弦振动快、音调高.可见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音调.故A正确;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五根粗细不同的弦,产生的音色是相同的,就如钢琴上不同的键盘产生的音色相同一样.故B错误;弹奏吉他时,响度的大小由弹奏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C错误;振幅由弹奏时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D错误.16.【答案】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解析】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17.【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8.【答案】BCDF【解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应用,A、E是利用了次声波.19.【答案】音调;纸片在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大小不同,音调不同.【解析】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快速滑动时,纸片振动的快即频率大,音调高;慢速的划动,纸片的振动速度慢,频率低,音调低.20.【答案】振幅.【解析】当空竹旋转时,空竹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当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振幅变大的缘故.21.【答案】(1)横截面积(或粗细);高;(2)A、D(或B、E或C、F);长度;低;(3)D.【解析】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D的声音强度.22.【答案】①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①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①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①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解析】①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敲击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以便了解音叉的振幅.①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①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①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23.【答案】(1)能;(2)铃声变小;(3)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根据两次铃声的变化可得出结论.(1)拧紧瓶盖,摇动铃铛,因瓶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所以能听到声音;(2)瓶内接近真空后,没有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在摇动铃铛时,并与前一次的声音进行比较;从小铃铛的声音变小可以推测,当瓶中是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了;(3)由此可知,此实验的结论是: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24.【答案】(1)铃声减弱;(2)铃声又清脆起来;(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主要是“赶跑”烧瓶内的空气;夹住橡皮管并使烧瓶冷却,让瓶中的高温水蒸气液化成水.因此,水面和瓶口之间几乎成了真空,此时晃动烧瓶,小铃铛振动,但铃声很微弱,甚至听不到,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开夹子,使空气重新进入烧瓶,晃动烧瓶,又能听到清脆的铃声,这就再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4dc03f4431b90d6c85c783.png)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哪位熟悉的朋友,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高声大嗓”指的是响度大4.通常人们听到各种声音其传播的介质是()A.一切物质B.空气C.水D.木头5.影剧院及音乐厅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
且四周墙壁挂呢绒帘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装饰的更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的响度C.易于吸收声波,减弱反射的回声D .可改变音色,使声音更加悦耳6.一艘科考船在经过 A 、B 、C 、D 、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0s 、0.14s 、0.18s 、0.15s 、0.20s ,根据时间,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B .C .D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发声体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B .振动停止了,声音能继续传播C .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8.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 )A .饼干太干了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D .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二.多选题(共5小题)9.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
2. 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
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
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__.。
3.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__能够传声。
4. 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__的性质.5. 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避免________的干扰.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填“高”或“大”)些.6.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7.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述实验.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8. 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______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9. 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____.10. 2016年5月29日,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_________(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11.如图所示是一个纸盒、两支木棒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________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__________不同.1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ai(2)”“mi(3)”“fa(4)”四个音阶,则发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_____;如果用小木棍敲击瓶口,则发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_______.13.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二、选择题14. 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1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16. 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 .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不能直接听到同伴说话的声音是因为声音无法在太空中传播B .小明练琴前调整琴弦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响度C .美海军通过“蓝鳍金枪鱼”的预定位声纳系统搜寻马航失联飞机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18. 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A .响度B .音调C .频率D .音色19. 某电视台举办了这样一套综艺节目: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由于歌手故意将自己的声音进行了“包装”,观众猜测的难度加大.节目中,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声音的( )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色 2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21. 2018年6月,在黄河湿地公园举行“夸河套”大型歌咏比赛,歌手们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B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C .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D .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22. 琴弦H 比琴弦L 每秒内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 比L发出的A B C D声音(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23. 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24.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C.学校附近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25.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26.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C.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 m/s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27. 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兵兵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8.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29. 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30.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三、实验题3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_产生的。
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_越大。
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2.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这个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______出来的。
33.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 冰3230水(15℃)1470 软橡胶(常温)40 至50水(20℃)1480 软木500海水(25℃)1531 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34. 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 m时,测速仪向该车出一超声波信号,2 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求该车的速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 音色、空气2. 音色、响度3. 振动、液体4. 能量、信息5. 噪声、大6. 97. 振幅8. 响度、声源处9. 振动、大象10. 传播过程中、无规则11. a、响度12. 丙、丁13. 产生、传播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C A B AD D A A D C B A D D A D31. 振动、响度、音调32. (1)减弱(2)介质、推理33. (1)温度、声音在5℃、15℃、20℃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介质种类、声音在水、冰、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1531m(3)0m/s四、计算题34. 解:设车速为v,则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2 s,2=1 s后与汽车相遇,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与超声波的路程满足关系式:v×1s+340m/s×1s=370m解得:v=3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