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推导

合集下载

第六讲--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第六讲--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当美元贬值20%,R=1.2美元/1欧元时,SM保持不变, 而DM下降20%至D'M (参见图2左图)。因为如果美国仍 保持120亿单位的进口需求(图中DM曲线上的B'点),势 必要求以欧元表示的价格从PM=1欧元降为PM=0.8欧元,或 者要求美元贬值20%,以保持进口的美元价格不变( D'M 曲线上的H点)。然而,当欧元价格低于PM=1欧元时,欧 盟的供给将减少,即在图上沿着SM曲线下降,而美国在价 格高于0.8欧元时,进口需求也减少(沿D'M曲线上升), 直到达到新的均衡点E'(参见图2左图)。同学们应反复 阅读此图与前图,仔细研究图2左图与图1之间的关系,因 为这是国际金融中相当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2. 马歇尔——勒纳条件
如果我们已经预先知道现实世界中的外汇供求曲线的 确切形状,可以很容易(如上所述)确定在特殊情况下外 汇市场稳定与否,而且,如果稳定的话,还可以知道为消 除国际收支逆差所需的贬值程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 此,我们仅能从一国进出口的供求来推断外汇市场是否稳 定以及外汇供求的弹性大小。
当外汇市场不稳定时,浮动汇率制度将增强而不是减 弱国际收支的失衡程度。因此,为消除或减少一国逆差, 就要求该国货币增值而不是贬值,贬值将用于调节顺差。 这些政策与稳定的外汇市场下的做法相反。这样一来,确 定外汇市场稳定与否非常关键。只有在确定外汇市场稳定 之后,曲线D€和S€的弹性(因而以贬值调节逆差国国际收 支失衡的可行性)才变得重要起来。
由于汇率以一固定百分比变动,D'M与DM实 际上不是平行的。因而,从B'点(1欧元)减少 20%,价格只下降了0.20欧元,而同时对应于G点 (1.25欧元)则下降了0.25欧元。在D'M与SM的交 点E'处,PM=0.9欧元,QM=110亿单位,这样, 美国对于欧元的需求降至99亿欧元(图2左图中的 E'点),相当于图1中的E点(99亿欧元四舍五入 为100亿欧元)。因此,美国对欧元的需求在汇率 为R=1美元/1欧元时为120亿欧元(由图2左图中的 B'点给出),在汇率R=1.2美元/1欧元时为100亿 欧元(由E'点给出)。这相当于图1中B点沿D€曲 线上升至E点的运动。

公式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

公式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

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1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一定前提条件下 本币对外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1)假定:局部均衡:进出口值由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进出口量决定,其他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不变; 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出口的价格不因需求的增加而上涨,也不因需求的减少而下降(贬值国是小国); 不考虑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初始条件假定:假定贬值前贸易差额不大,进出口在贬值前基本平衡;设出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为X η,进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为M η,即:(1)其中:Δ:变化量,X 和M:分别表示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r:直接标价的汇率(一单位外币可兑换的本币数量)。

本币对外贬值时,r 增加。

2)推导过程:由于一国通常采用本币来记录国际收支,因此,我们讨论用本币表示国际收支的情况。

1本推导过程和说明的主要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P216-217。

本作者有修改和补充。

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的假定下,国际收支B 等于贸易收支:(2)其中Px 为出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P M 为进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并假定这些价格不变。

如果本币贬值,即r 增加时,d B >0,则本币贬值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对(2)式求导,得:()()X X X M M MM XdP P d rMdP rP d P M dr dr dr dr=+-++因为0,0X M dP dP dr dr==(小国假定,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不变),所以()X X M M d dB dM P P M rP dr dr dr=-+ 因此要使dB dr >0,必须使()0X XM M d dM P P M rP dr dr-+> (3)将(3)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XrXP (分子分母都为正数,值为正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得:()0X M M X XdX r dM rP P M rP dr XP dr XP ⋅⋅-+⋅>化简得:(4)根据定义,,将其代入(4)式,得即要使d B>0,必须使:(5)假定汇率上升之前,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即:,即1MXrP MP X=,代入(5)式所以要使dB>0成立,必须使:(1)0X Mηη-->,即:即:贸易收支通过货币贬值得到改善(d B >0)的必要条件是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3)说明: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我们所使用的是局部均衡情况下的弹性,即我们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d x sx dX X dr r d x sx
dVX VX dX X dPX PX d x 1 EX dx dr r dr r dr r 1 sx
dm dPM PM dr r sm d m
dM M smdm dr r sm dm
dVM VM dM M dP sm 1 M P M EM sm dr r dr r dr r 1 dm
D X PX dPX PX dX X S X PX dPX PX ( 1) dr r dr r PX D X dr r PX S X
dPX PX dPX PX dX X sx ( 1) d x dr r dr r dr r
sx dPX PX dr r d x sx
四、弹性论的缺陷
弹性论假定本币贬值只改变贸易双方的相对价格,而不改变其国 内的价格。这种假定显然并不合理。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本 币贬值必然会导致国内价格上涨,从而促使国内生产成本提高, 出口竞争力下降。 (1)随着本币的贬值,那些必须依赖进口的中间品与最终品的价 格会跟着上升,前者将直接增加依靠进口中间品来生产最终出口 品的厂商的生产成本,后者则会造成工资上升从而使所有厂商的 成本趋于提高。 (2)贬值促成出口增加促使相关资源向贸易部门转移,从而减少 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可用资源,随之导致非贸易品供给量的下降 与价格的上升,进而对社会一般物价水平产生强大的上升推动力。
(1
e dM M de
)0
dx
dX / X dPX / PX

dX / X de / e
dm
dM / M dPM / PM

dM / M de / e
d x (1 d m ) 0

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的主要内容和运用。

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的主要内容和运用。

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的主要内容和运用。

嘿,朋友!咱们来聊聊马歇尔-勒纳条件和 J 曲线效应这俩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挺有意思的家伙。

先说说马歇尔-勒纳条件吧。

这就好比你去市场买菜,价格变了,你买的数量也跟着变。

货币贬值了,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只有当这变化达到一定程度,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这就像你要攒够一定数量的零钱,才能去买那个一直想买的大玩具,不是吗?比如说,本国货币贬值了,那本国出口的东西在外国就便宜啦,外国买的就多;而外国的东西在本国就贵了,本国买的就少。

可这变化得够大,才能让贸易收支从亏变盈。

这就像跑步,得跑够一定的距离,才能到达终点取得胜利。

再讲讲J 曲线效应。

想象一下,你开着车在路上跑,突然拐了个弯,车可不是一下子就顺着新方向走的,总得晃悠一下。

货币贬值也是这样,刚开始,贸易收支可能还会恶化,过段时间才会好转。

为啥会这样呢?刚贬值的时候,合同都签好了,进口的东西还是照原来的价格买,出口的也不能马上增加。

这不就亏了嘛。

但慢慢地,新的合同签了,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就好起来啦。

那这俩在实际中有啥用呢?比如说,一个国家想通过调整汇率来改善贸易收支,就得先看看是不是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不然,贸贸然行动,可能不但没变好,还更糟糕了。

就像你要装修房子,得先想好怎么装,材料够不够,不然装到一半发现不行,那可就麻烦大了。

企业做国际贸易的时候,也得了解 J 曲线效应。

知道货币贬值后,先别着急,耐心等等,贸易情况会慢慢变好的。

这马歇尔-勒纳条件和 J 曲线效应,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助手,虽然有时候有点复杂,但搞懂了它们,就能在经济的大海里航行得更稳当,你说是不是?总之,搞清楚这俩,能让我们在经济的世界里更明白,更有方向,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让经济的小船稳稳向前!。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第一节弹性论一马歇尔-勒讷条件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第一节弹性论一马歇尔-勒讷条件
Y=C+I+G+X-M 亚历山大把(C+I+G)定义为 吸收(A),把(X-M)用贸易差额 (B)表示,就得到吸收论的表达式:
Y =A + B

B=Y-A
与吸收论类似的一种分析国际收支的思路 是“双缺口模型”: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不单独考虑政府因素,宏
=C+S
(2)
等式(2)-(1):
I-S=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则有
I-S+X-M =0

S-I=X-M
(3)
等式(3)表示储蓄投资缺口(S - I )必 然等于外汇收支缺口(X- M)。换言之, 一国的超额储蓄造成的超额供应可以通过 等量的出口净额得到消化,反之,一国的 储蓄不足形成的超额需求则可凭借进口净 额得到维持。
弹性分析法示例
假定: 本币贬值10%;
进出口价格均以本币计值;
EM表示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 Ex表示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
例1 EM + Ex = 0.5 + 0.5 = 1
相对价格 进口 +10% 出口 0 合计
数量变动 差额 -5% 支出5% 5% 收入5%
0
结果:贸易收支不变
例2 Em + Ex = 0.6 + 0.5 = 1.1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收支的持续顺差和美国 的贸易收支的持续逆差似乎可以用这个模 型予以解释。
美国的国内储蓄率与投资率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973
1978
1983
1988
国内储蓄率
1993
1998
国内投资率
2003
第四节 货币论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3
思考:
假若贬值前M ≠EX,要通过本 币贬值实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
2016/10/30
IF DF-MS TABLE
4
若贬值前M ≠EX,
则只有当 EX EM
M 1 ,才有 B 0 E EX
因此,成功的本币贬值要求:
M EX EM 1 EX
2016/10/30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设:
B:以外币计算的本国贸易差额(净出口) X:以本币计算的本国出口值 M:以外币计算的本国进口值 E:汇率(每单位本币折合的外币额)
则:B=EX﹣M 对上式求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E的函数)
B EX M X E E E E X M E M X (1 ) X E E M EX
2016/10/30 IF DF-MS TABLE
…①
1
设: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X,进口需求的 价格弹性为EM ,则:
E X EX ( ) X E M E EM E M
假定最初贸易是平衡的,即M=EX,则① 式变为:
B M X (1 EX EM EX ) X 1 E X EM E
2016/10/30
IF DF-MS TABLE
2
若:
EX + EM ﹤1,则
EX + EM =1,则 EX + EM ﹥1,则
B 0 E B 0 E B 0 E
此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B 0 由上可知:只有当EX + EM ﹥1,才有 E

2016/10/30
IF DF-MS TABLE
IF DF-MS TABLE
5

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经过一段时间,贸易收入才会增加。

因为这一运动过程的函数图像酷似字母“J”,所以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原因分析其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效应简介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

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

效应应用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

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

相反,货币贬值后的头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

为什么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呢?这是因为,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

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

于是,贸易收支趋向恶化;第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等周期的影响。

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

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变化,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

马歇尔-勒纳条件及数学证明

马歇尔-勒纳条件及数学证明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正文通过对商品进出口供求弹性的分析,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影响的国际收支理论。

产生和发展弹性分析法最早见于C.F.比克迪柯19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英国经济学家J.V.罗宾逊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在《就业理论论文集》(1937)中首次正式提出。

以后L.A.梅茨勒和A.P.勒纳等经济学家作了进一步发展。

后又经过F.麦克勒普和G.哈伯勒等人的努力,弹性分析法才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内容弹性分析法首先假定:①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商品进出口数量和总额产生的影响;②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③充分就业,收入一定,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函数;④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⑤由于出口总值等于出口价格乘以出口数量,进口总值等于进口价格乘以进口数量,进出口值皆以外币表示。

在上述前提下,贬值能否成功地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商品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贬值改善贸易差额的充要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1)式(1)中,εx代表出口的供给弹性;ηx代表出口的需求弹性;εm代表进口的供给弹性;ηm 代表进口的需求弹性。

式(1)被称为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简称马歇尔-勒纳条件。

由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般规定为正数,因此从式(1)中可以推论,仅当出口需求缺乏弹性时,马歇尔—勒纳条件才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贬值反而会使贸易差额恶化。

马歇尔—勒纳条件有两种特殊的情况。

第一种是小国出口的需求弹性和进口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即,对式(1)取ηx和εm趋向无穷大的极限得出:(2)式(2)完全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因而,贸易差额可以改善。

第二种特殊情况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和进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即,对式(1)再次取极限,则有:(3)或ηx+ηm>1。

从而,只有当出口与进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贬值才会改善贸易差额。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弹性分析法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弹性分析法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会引起国际收支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由两个方面的效应引起:一个是价格效应,一个是数量效应。其中贸易条件的变化便是通过价格效应起作用的。价格效应是指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降,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经常项目向逆差转化,国际收支恶化。数量效应是指由于贸易条件恶化,本国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变得相对便宜而使出口量上升、进口量下降,从而促使经常项目向顺差转化,改善国际收支。故贬值的净效应关键看价格效应大还是数量效应大,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一,那么贬值可以改善一国国际收支,如果小于一,则货币贬值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会导致国际收支的恶化。
2.公式推导:由于一国通常采用本币来记录国际收支,因此,我们讨论用本币表示国际收支的情况。
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的假定下,国际收支B等于贸易收支:
(2)
其中Px为出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PM为进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并假定这些价格不变。
如果本币贬值,即r增加时,dB>0,则本币贬值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人物生平:
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表示进口需求弹性、 CA 表示经常账户、E 表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
1)当 + >1 时,
>0
表示本币贬值就能使贸易收支
得以改善
2)当 + =1 时,
=0
状况不变
表示本币贬值,而贸易收支
3)当 + <1 时,
<0
况恶化
表示本币贬值,贸易收支状
含义:本币贬值后,一方面是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
币价格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是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贸
易收支是否改善取决于进出口数量的变动及其价格变动的对比关系。
1/4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只有 + >1时,数量变动导致外汇收入的增加的幅度将超过价格 变动引起的外汇收入减少的幅度,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1、符号说明: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 在马歇尔-勒纳基本假定下,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品的本币价格不 变,则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的价格下降,且下降的幅度等于货币 贬值的幅度,出口增加;对进口而言,当本币贬值而进口品的外币价格 不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所以设:
出口需求函数 进口需求函数
Q( )
2/4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若本币贬值能够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即 E 越大,B 越大,这是一个增
函数,其导数大于 0.即
>0
1)
+
=

=
+
=(— )[1+ ]
=— [1+

其中
,出口弹性为负,所以

2) 根据供给完全弹性的假设,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随汇率变动,所以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学习资料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学习资料

1、符号说明: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进口商品的外币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
出口商品的外币总额
进口商品
的外币总额 E 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汇率 E 越高,表示单位外
币能换取的本币越多,本币价值降低
外国对本国出口品的需
求价格弹性 2、推导过程:
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的本币价格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是出口量增加,进口量
减少。贸易收支是否改善取决于进出口数量的变动及其价格变动的
对比关系。只有 + >1 时,数量变动导致外汇收入的增加的幅度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将超过价格变动引起的外汇收入减少的幅度,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得
以改善。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精品文档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 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 A.P.勒纳提出的关于 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一、基本假定: 1.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各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eg.劳动力、资本 等)状态,即:收入不变而价格可灵活变动 2.进出口弹性趋于无穷大,即:进出口的价格不变,其供给可以无 限增加 3.不考虑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与贸易收支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出口需求函数 进口需求函数
Q(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若本币贬值能够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即 E 越大,B 越大,这是一
个增函数,其导数大于 0.即
>0
1)
+
=
+
=
+
=(— )[1+
]
=— [1+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证明过程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证明过程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推导过程我们知道,ML-condition是用来说明货币贬值与一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的。

也就是衡量经常账户中的贸易账户收支净额与货币贬值之间的关系。

设贸易收支净额为T X,汇率价格E为一单位外国货币可以兑换为本国货币的数额(即用本国货币来衡量T、X、M),X代表出口商品总额,M代表进口商品总额,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ηX= (E/X)(dx/dE);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ηM= -(E/M)(dM/dE)。

则由国际收支平衡表(见下表)贸易账户的记账方法可以知道:T X=X-E*M (1),对式(1)取全微分,得,dT X=dX-d(E*M)=dX-(EdM+MdE)=dX- EdM-MdE,推出:dT X/dE= dX/dE- EdM/dE-M,推出:dT X/dE= M[(1/M)(dX/de)- (E/ M )(dM/dE)-1] (2);又T X=X-E*M,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账户收支平衡时,也即T X=0,可以得到:1/M=E/X (3);将式(3)代入式(2),得到:dT X/dE= M[(E/X)(dX/de)- (E/ M )(dM/dE)-1] (4);再将出口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ηX=(E/X)(dx/dE)、ηM= -(E/M)(dM/dE)代入式(4),于是得到dT X/dE= M(ηX+ηM -1)从而:(dT X/dE)( 1/M)= ηX+ηM -1最终:(dT X/dE)( E/X)= ηX+ηM -1 (5)于是,为了使得一国的贸易收支条件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得到改善,等式(5)的右边必须大于零,也即,ηX+ηM -1>0,推出:ηX+ηM>1注:/wiki/Marshall-Lerner_Condition中推导结果是:ηX-ηM>1(这是因为该文中没有区分出口商品弹性和进口商品弹性相对于本国来说的方向性影响,故中间的符号为减号,因此该文中的推导这个结果是没错的),这个结果可以写为ηX+|ηM|>1(该表的结构及数据来自于MBA智库百科)链接:/wiki/%E5%9B%BD%E9%99%85%E6%94%B6%E6%94%AF%E5%B9%B 3%E8%A1%A1%E8%A1%A8。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一、名词解释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Price Specie -Flow Mechanism )也称“休谟机制”。

其基本思想是: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完全用不着人为的政策干预,在价格机制和黄金(铸币)流动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国际收支会自动趋于均衡。

2.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公式|e x ︱+ |e m ︱>1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就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3.J 曲线效应(J Curve )一般而言,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也存在一个时滞,这种现象被命名为J 曲线效应。

4.商品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所谓商品贸易条件(用“π”表示)是指以同种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m x p e p /π 5.外贸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公式)(1100000M X G I C m c Y -++++-=中的m c +-11就是开放经济下的外贸乘数,它表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的变动使国民收入成倍变动的倍数。

6.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 )|e x ︱+ |e m ︱>1 + m 就是哈伯格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加边际进口倾向,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二、填空题1.早在金本位制盛行的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大卫·休谟 就提出了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理论,它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

2.按弹性分析理论,一国降低本币汇率有利于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的条件是 |e x ︱+ |e m ︱ 。

国际收支理论的总结

国际收支理论的总结

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法1、马歇尔——勒纳条件:EX + EM > 12、J曲线效应:1.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下,贬值后贸易条件不能改善。

2.缺陷:(1)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

(2)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

二、吸收分析法(一)公式:B=Y-A(二)政策主张:改变总收入与总支出(吸收)政策1、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2、发挥作用的前提:必须有闲置资源存在;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货币贬值才会改善国际收支)(三)评价1、缺陷:(1)因果的逻辑关系上自相矛盾(2)没有考虑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未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中的作用)(3)充分就业假定条件下的分析,忽略资源运用效率(4)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2、作用:(1)指出了弹性论的缺点(2)指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注意到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因素,为货币论打下了基础三、货币分析法(一)特点1、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

2、从货币角度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3、假设(1)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等的函数。

(2)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变动不影响产量。

(3)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国际水平。

(二)基本理论(三)货币论的经济意义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2、国际收支逆差是一国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3、国际收支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四)政策主张1、既然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故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由国内货币政策调节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3、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贸易和金融干预,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且影响是暂时的(五)简评1、贡献:(1)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视(2)政策主张:所有国际收支问题都可以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即货币供应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使D增加)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D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3)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2、缺陷:(1)颠倒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2)货币论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的假设不严密(3)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的假设不严密(在短期,货币需求不稳定)(4)一价定律成立的困难性(长期来看,一价定律往往不成立)(5)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批评: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 在马歇尔-勒纳基本假定下,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品得本币价格不 变,则以外币表示得本国出口品得价格下降,且下降得幅度等于货币贬 值得幅度,出口增加;对进口而言,当本币贬值而进口品得外币价格不 变时,以本币表示得进口品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所以设:
出口需求函数 进口需求函数
Q( )
若本币贬值能够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即 E 越大,B越大,这就是一个增
函数,其导数大于0、即
>0
1)
+

+
=
+
=(— )[1+ ]
=— [1弹性为负,所以

2) 根据供给完全弹性得假设,进口商品得外币价格不随汇率变动,所以
为常数,
上式=0+
= = = =
=
其中 =—
,需求弹性为负,所以 〉0
· <0
根据其前提,
,所以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这就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与美国经济学家 A。P、勒纳提出 得关于一国货币得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得关系。 一、基本假定: 1.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各生产要素得充分就业,eg.劳动力、资本等)状 态,即:收入不变而价格可灵活变动 2、进出口弹性趋于无穷大,即:进出口得价格不变,其供给可以无限增 加 3。不考虑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与贸易收支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本币价格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就是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
贸易收支就是否改善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得变动及其价格变动得对比
关系。只有 + >1 时,数量变动导致外汇收入得增加得幅度将超过 价格变动引起得外汇收入减少得幅度,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国际经济学价格调整机制

国际经济学价格调整机制
不变 3、国际收支仅仅是收入或者需求旳函数
吸收论旳原理
Y-(C+I+G)=X-M 等式左边表达国民收入减去本国居民对全部商品(涉及本国旳 和外国旳)旳总支出,而等式右边则表达本国旳净出口盈余, 令A=C+I+G,即A为吸收部分,B=X-M
则均衡条件可重新表述为: B = Y-A ① 上式涵盖了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旳基本思想:贸易收支 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不小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所以, 当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可经过变化国民收入或国 内吸收旳方法来加以调整,详细地说,若贸易收支出现逆差, 增长国民收入或降低国内吸收可消除逆差,而出现顺差时则 恰好相反。
MPM=ΔM/ΔY 进口与收入之比为平均进口倾向
APM=M/Y 进口需求弹性
y
进口变化百分率 收入变化百分率
M Y
/ /
M Y
M / Y MPM M / Y APM
均衡国民收入旳决定
IX SM
注入
流出
X M SI
对外贸易乘数
I X S M
S MPS * Y
M MPM * Y
亚历山大以为,弹性分析措施对货币贬值缩减贸易收支 差额旳作用看得过于简朴了,一国若想经过贬值来改善它 旳贸易收支情况,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要么贬值能够 带来本国收入旳增长;要么贬值能够使本国旳实际支出, 即吸收降低。不然,贬值就只会造成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
问题。
理论前提:
1、国民收入是不大于充分就业旳均衡状态旳 2、货币供给量是商品交易量旳 Nhomakorabea数,商品价格
在这些前提条件下,MLR条件表述如下:
假如本国和外国旳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旳绝对 值不小于1,那么,一国货币旳自然贬值或法定贬 值就能够改善其经常项目(国际收支)

国际金融 外国收入反作用理论例子

国际金融 外国收入反作用理论例子

国际金融外国收入反作用理论例子01.国际收支弹性论主要研究货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前提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并围绕进出口产品的供求弹性来讨论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问题一、基本思想(一)前提条件1.假设利率、国民收入、偏好、产品价格等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产品价值的影响2.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3.贸易产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4.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5.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可贸易产品与不可贸易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进出口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国际收支(二)基本观点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贸易逆差→本币贬值→出口价格下降→出口上升→贸易收支改善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绝对值与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时,本币汇率贬值对改善国际收支是有效的;反之,本币汇率贬值将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当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为1时,本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不发生影响二、马歇尔-勒纳条件(一)研究出发点若本币贬值只有当出口数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时,出口额才会增加只有当进口数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上升的幅度时,进口额才会减少因此,在进出口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的条件下,本国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需求供给弹性(二)公式推导B:以本币表示的经常账户差额e:外汇汇率(单位为外币的本币价格)M:以外币表示的进口额[公式] :出口产品需求对汇率的弹性(价格弹性)[公式] :进口产品需求对汇率的弹性(价格弹性)([公式] <0)只有当一国本币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三、J曲线效应在短时间内,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贬值也不能立即引起国际收支的改善,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国际收支才会得以改善[公式] :货币合同阶段[公式] :价格传导阶段[公式] :数量调整阶段四、评价(一)贡献1.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的片面看法2.指出了货币贬值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影响(二)缺陷1.是局部均衡分析2.假定条件自身存在矛盾3.假设前提与现实存在差距02.国际收支吸收论一、理论框架国际收支失衡是总量不平衡的结果,因而可以通过调整有效需求来影响国民收入和支出行为,进而调节国际收支(一)基本公式Y:国民收入C: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G:政府支出[公式]贸易收支差额:[公式]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公式][公式](二)基本观点国际收支状况由一国的总收入和总吸收决定,国际收支失衡是总收入和总吸收不均衡的结果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生产、增加总收入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减少总吸收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具体方法:总收入水平增加,而总吸收不变总收入水平不变,而总吸收减少总收入水平增加,同时总吸收减少总收入水平的增加大于总吸收的增加总收入水平的减少小于总吸收的减少二、关于货币贬值的效应分析(一)收入效应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二)吸收效应现金余额效应货币幻觉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税收效应三、政策建议(一)通过改变收入与总吸收的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二)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四、评价(一)贡献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相对关系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就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讲,国际收支吸收论从贬值对总收入和总吸收的相对影响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含义(二)缺陷假定货币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没有对以收入和吸收为因,以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没有考虑货币贬值后相对价格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03.国际收支货币论一、主要内容(一)基本前提充分就业,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稳定,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即货币是中性的可贸易品的价格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国际市场水平汇率是固定的,国际收支失衡主要依靠外汇储备的变化来调节,而且由外汇储备变动导致的货币供给量变化无法由货币当局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抵消(二)主要观点[公式][公式]假设m=1。

公式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

公式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

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1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一定前提条件下 本币对外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1)假定:局部均衡:进出口值由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进出口量决定,其他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不变; 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出口的价格不因需求的增加而上涨,也不因需求的减少而下降(贬值国是小国); 不考虑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初始条件假定:假定贬值前贸易差额不大,进出口在贬值前基本平衡;设出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为X η,进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为M η,即:(1)其中:Δ:变化量,X 和M:分别表示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r:直接标价的汇率(一单位外币可兑换的本币数量)。

本币对外贬值时,r 增加。

2)推导过程:由于一国通常采用本币来记录国际收支,因此,我们讨论用本币表示国际收支的情况。

1本推导过程和说明的主要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P216-217。

本作者有修改和补充。

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的假定下,国际收支B 等于贸易收支:(2)其中Px 为出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P M 为进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并假定这些价格不变。

如果本币贬值,即r 增加时,d B >0,则本币贬值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对(2)式求导,得:()()X X X M M MM XdP P d rMdP rP d P M dr dr dr dr=+-++因为0,0X M dP dP dr dr==(小国假定,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不变),所以()X X M M d dB dM P P M rP dr dr dr=-+ 因此要使dB dr >0,必须使()0X XM M d dM P P M rP dr dr-+> (3)将(3)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XrXP (分子分母都为正数,值为正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得:()0X M M X XdX r dM rP P M rP dr XP dr XP ⋅⋅-+⋅>化简得:(4)根据定义,,将其代入(4)式,得即要使d B>0,必须使:(5)假定汇率上升之前,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即:,即1MXrP MP X=,代入(5)式所以要使dB>0成立,必须使:(1)0X Mηη-->,即:即:贸易收支通过货币贬值得到改善(d B >0)的必要条件是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3)说明: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我们所使用的是局部均衡情况下的弹性,即我们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塞勒纳wow塞勒纳塞勒纳掉落勒纳指数塞勒纳刷新时间塞勒纳坐标赛勒纳is曲线的推导
LECTURE 1: DEVALUATION & THE TRADE BALANCE
• Primary questio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oes devaluation improve the trade balance (TB)?
X
dX D dE
E X
M
dM D E dE M
The condition becomes:
1 X
EM X
M
0
.
1 X
EM X
M
0
Assume for simplicity we start from an initial position
of balanced trade: EM=X.
Do devaluations improve the trade balance in practice?
• Historical example • The J-curve • Econometric estimation of elasticities
(in Lecture 2)
)
ERM crisis & devaluation
Model:
Elasticities Approach
Key derivation: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GOODS MARKET PRICING IN OPEN-ECONOMY MODELS: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1) Traditional Two-good Models (X & M)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J曲线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J曲线

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到底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围绕这个问题,几十年来许多国际金融学者致力于现实世界中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估计。

20世纪20年代,理论界普遍持“弹性乐观”说,国际金融学家普遍认为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是很大的,马歇尔在其《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中提出了这一观点,但未对此进行经验证明。

4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开始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对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进行估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蒋(T.C.Chang)的两个研究:一个是1945年对21个国家1924-1938年期间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数量分析,另一个是1949年对22个国家1924-1938年期间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数量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20多个国家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勉强超过1。

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因此战前的“弹性乐观”说就被战后的“弹性悲观”说所替代。

50年代,又有一些经济学家对“弹性悲观”说提出了质疑。

奥特卡(G.H.Orcutt)认为,用经济计量方法测算的弹性导致真实弹性从总体上被低估了,从广义而言,马歇尔等的结论很可能还是正确的。

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40年代所估计的弹性,依据的是一年或者更短时间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影响的数据,测度的是一种短期弹性,而贸易量对价格变动所做出的反应往往存在时滞,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J 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是指: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如图1-3所示,假设一国在时点t0实行本币贬值,贬值并没有马上引起该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从时点t0到t1贸易收支状况反而恶化,只有在经过t1时点之后,贸易收支状况才会逐步得到改善,到时点t2该国贸易收支实现平衡,并从此点以后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

由于该曲线与英文字母“J”的形状十分相似,故称之为J曲线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 Frictionless neo-classical model (or equilibrium model):
All goods are tradable. Thus overall domestic price level is given: P = EP*
(2b) NTG or dependent economy model:
Key relative price is foreign goods vs. domestic: EP*/P = E P */ P .
GOODS MARKET PRICING IN OPEN-ECONOMY MODELS: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continued)
(1b) Local Currency Pricing special case : No passthrough --
(i.e., no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by the central bank),
how much must the exchange rate (E) change to clear TB by itself (i.e., with no offsetting capital flows)?
• Or in terms of domestic currency: TB
– e.g., if we are interested in net exports as a component of GDP ≡ C+I+G+(TB).
• We will focus on TB* here, and on TB in Prob. Set 1.
P = P , P* = P * .
+ Full and instantaneous pass-through =>
domestic price of import given by EP*, where E = exchange rate (domestic units /foreign) and P* = foreign price of good produced there.
LECTURE 1: DEVALUATION & THE TRADE BALANCE
• Primary questio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oes devaluation improve the trade balance (TB)?
• Secondary question: If the currency floats
2) PCP: Price in terms
of producer’s currency; =>
Hale Waihona Puke Model:Elasticities Approach
Key derivation: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GOODS MARKET PRICING IN OPEN-ECONOMY MODELS: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1) Traditional Two-good Models (X & M)
Price of importable good in domestic market is fixed in terms of domestic currency, in short run.
(1c) Pricing To Market : Partial passthrough --
Importers engage in price discrimination (even in long run), depending on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vs. local competing goods.
How the Exchange Rate, E, Influences BoP
ASSUMPTIONS :
1) No capital flows or transfers => BoP = TB
Supply of fx determined by EXPORT earnings
Demand for fx determined by IMPORT spending
Under what conditions does devaluation improve the trade balance?
• We can express the trade balance either in terms of foreign currency: TB*,
– e.g., if we are interested in determining the net supply of foreign exchange in the fx market (balance of payments)
There exists 2nd goods class of goods, non-traded (internationally): NTGs. Key relative price is now the relative price of NTGs vs. TGs.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1a) 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 :
Keynesian special case -Supply of each good is infinitely elastic in short run => P is fixed in terms of its own currency:
GOODS MARKET PRICING IN OPEN-ECONOMY MODELS: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continued)
(2) Small Open Economy Models:
Prices of all tradable goods are determined on world marke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